尋找誠信的格言警句
1、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3、信,行必果。
——子路 4、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
———李嘉誠 5、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高爾基 6、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莎士比亞 7、沒有一處遺產(chǎn)像誠實那樣豐富的了。
———莎士比亞 8、對自己的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莎士比亞 9、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本·富蘭克林 10、 難聽的實話勝過動聽的謊言。
———蘇尤里·郁達列夫 11、 坦白使人心地輕松的妙藥。
———西塞羅 12、 即使開始時,懷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實和誠實去接觸,就一定能換來好意。
———日本 池田大作 13、 誠實是藝術的最大要素。
只要我們總對自己誠實,藝術總在那里,它決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柯尼利亞·奧提斯金約 14、 有所許諾,纖毫必償。
有所期約,時刻不易。
———袁采 15、 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康德 16、 要宣揚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語,要用你的本來面目。
———盧梭 17、 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
———裴多菲 18、 我們應該老老實實地辦事。
——— 19、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就是實事求是。
——— 2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1、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22、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23、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盧照齡 24、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25、信用是一種現(xiàn)代社會無法或缺的個人無形資產(chǎn)。
誠信的約束不僅來自外界,更來自我們的自律心態(tài)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何智勇 26、一絲一毫關乎節(jié)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經(jīng)意的失信,可能會毀了我們一生的名譽。
——林達生 27、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28、真者,精誠之至也。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 29、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孔子) 30、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31、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孟子》) 32、養(yǎng)心莫善于誠(荀子) 33、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 34、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后心正。
(《大學》) 35、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
(漢?韓嬰《韓詩外傳》) 36、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
(宋?楊時《河南程氏粹言?論學篇》) 37、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誠。
(潘序倫) 38、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
(朱镕基) 39、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4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 劉備 41、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關于誠信的格言有哪些謝謝。
1、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2、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薛瑄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4、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5、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艾琳·卡瑟6、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泰戈爾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財富。
沒有信用積累的青年,非成為失敗者不可——池田大作8、民無信不立——孔子9、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高爾基10、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程頤11、沒有誠實何來尊嚴——西塞羅12、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13、失足,你可能馬上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富蘭克林14、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富蘭克林15、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拉羅什富科16、誠信為人之本——魯迅17、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18、不信不立,不誠不行——晁說之19、內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師20、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楊筒21、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22、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德萊塞23、誠實是一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喬臾24、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25、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26、一言之美,貴于千金——葛洪27、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28、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誠——愛默生29、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30、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會誠實——拉羅什夫利31、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32、要我們買他的誠實,這種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譽——沃夫格33、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覺說直話也沒有人相信——伊索34、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jīng)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周恩來35、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36、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37、禍莫大于無信——傅玄38、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鑒》39、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康德《持久和平》40、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41、馬先馴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準南子》42、誠實是智慧之書的第一章——杰弗遜43、信不足,安有信——《管子》44、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45、信用是難得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時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46、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都是長久之策——約翰·雷47、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48、我寧愿以誠摯獲得一百名敵人的攻擊,也不愿以偽善獲得十個朋友的贊揚——裴多菲49、不須犯一口說,不須著一意念,只憑真真誠誠行將去,久則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呂坤50、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51、如果習慣于說空話,最可敬的人也會失掉尊嚴。
——格言5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53、少說空話,多做工作,扎扎實實,埋頭苦干。
——54、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
——惠能55、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
——雷鋒56、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司馬光57、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論語·子路》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論語·為政》59、推人以誠,則不言而信矣。
——王通《文中子·周公》60、進學不誠則學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
——程顥、程頤《二程集·論學篇》61、我們應該順其自然,立在真實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強、虛偽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歸幻滅。
——李大釗6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63、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64、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
——陳毅65、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
——孫中山66、微小的知識使人驕傲,豐富的知識使人謙遜。
——達芬奇67、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遙遠的后世。
——莎士比亞68、君子改過,小人飾非;改過終悟,飾非終迷;終悟福至,終迷禍歸。
——邵雍《迷悟吟》69、道德確實不是指導人們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條,而是指導人們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學說。
(康德,德國哲學家)70、自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
(宋·楊時《河南程氏粹言·論學篇》)71、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
(漢·韓嬰《韓詩外傳》)72、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73、真者,精誠之至也。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7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75、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孔子)76、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77、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78、養(yǎng)心莫善于誠(荀子)79、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80、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后心正。
(《大學》)
誰有好的格言
我們要把人生變成一個科學的夢,然后再把夢變成現(xiàn)實。
——居里夫人 生活沒有目標,猶如航海沒有羅盤。
-- 羅斯金 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
巴金 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限的,但千萬不可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窮的。
-- 馬丁 · 路德 · 金 不要為成功而努力,要為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而努力。
-- 愛因斯坦 盡管失敗和挫折等待著人們,一次次地奪走青春的容顏,但卻給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嚴,這是任何順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
-- 梭羅 失誤是進取的代價。
-- 歌德
關于誠信的格言有哪些
常存抱柱信,望夫臺人無信不立 信不興 我們今天的信即用”是由“誠信”演化而來的。
從字面上看,“誠”與“信”是相通的。
《說文解字》上說:“誠,信也”,二者互訓,本意相通。
古人把“誠”與“信”和起來使用,就是指誠實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在我國的傳統(tǒng)倫理中,誠實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舉政之本”、“進德修業(yè)之本”。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他甚至把誠信擺到關系國家興亡的重要位置,認為國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站不住腳的。
《禮記》中也說:“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認為人與人之間建立互信的關系,對實現(xiàn)社會安定、促進生產(chǎn)發(fā)展至關重要。
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贊美誠信,并把它貫徹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比如,在交往中人們常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在經(jīng)濟生活中,人們把“童叟無欺”、“市不二價”、“貨真價實”作為經(jīng)商道德,形成了以誠待人、以信接物、買賣公平、保質保量的商業(yè)倫理和信用原則。
盡管世代更替,但是中華民族講究信用的精神始終延續(xù)不斷。
所以,自覺思考自己行為的結果如果做事情講信用,你就會得到信任,進而獲利;如果不守信用,你就會失去信任,甚至受到懲罰,招致經(jīng)濟損失。
古代關于做人的格言
天健行,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志當存高遠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游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關于道德的格言
人而無德,生而何益。
作者:法國諺語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每天在更換主人。
作者:普盧塔克道德應當成為科學的指路明燈。
作者:布夫勒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
作者:王安石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
明·洪自誠《菜根譚》 暗昧:不光明。
厲鬼:兇惡的魔鬼。
情操不同,對客觀環(huán)境事物的體驗迥異。
作者:洪自誠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從這點出發(fā),就可以變?yōu)榇笥欣谌嗣竦娜恕?/p>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至誠無息。
《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
永遠以真誠自勉。
作者:《禮記·中庸》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證明。
作者:約翰生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時刻注意光明正大。
作者:金纓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誰要是沒有強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志向體現(xiàn)于事業(yè)中 作者:凱洛夫真理的發(fā)見,或道德責任的完成,都引起我們的歡欣,使我們整個生命震顫…… 作者:克羅齊房子是應該經(jīng)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jīng)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
作者: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
作者:唐·神秀人類的食糧大半是謊言,真理只有極少的一點。
人的精神非常軟弱,擔當不起純粹的真理;必須由他的宗教、道德、政治、詩人、藝術家,在真理之外包上一層謊言。
作者:佚名明人不做暗事。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見不得人的壞事。
作者:吳承恩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沒有災禍,做事不昧著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作者:馬致遠愛國主義也和其他道德情感與信念一樣,使人趨于高尚,使人愈來愈能了解并愛好真正美麗的東西,從對于美麗東西的知覺中體驗到快樂,并且用盡一切方法使美麗的東西體現(xiàn)在行動中。
作者:凱洛夫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
作者:歐文一生肝膽向人盡。
唐·顧況《行路難》 為人處世,應當肝膽相照。
作者:顧況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誹謗。
作者:薩迪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須少結實成。
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外表光鮮好看,也不如有實際內容的好。
作者:《增廣昔時賢文》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作者:黃石公生活是欺騙不了的,一個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作者:馮雪峰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作者:盧梭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為先。
宋·王安石《洪范傳》 宜:應該,應當。
作者:王安石忠誠是人生的本色。
作者:《明儒學案》誠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yè)興旺的源泉。
行(háng):職業(yè),事務。
作者:周敦頤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作者:詩經(jīng)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作者:孔丘人應該裝飾的是心靈,不是肉體。
作者:高爾基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是每天都在更換主人的 應該熱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作者:德謨克利特善良既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yōu)于偉大的人。
作者:雨果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發(fā)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
要是人沒有心靈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漂亮的外表。
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真正積極的人,只能是會愛別人的人,高尚的人。
作者:車爾尼雪夫斯基人類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談談道德方面的事情。
無靈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價值。
作者:蘇格拉底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誰不屬于自己的祖國,那么他也就不屬于人類。
作者:別林斯基欲為天下第一等人,當做天下第一等事。
明·胡居仁《居業(yè)錄》要成為杰出的人物,就應當干出杰出的事業(yè)。
作者:胡居仁真理和美德是藝術的兩個密友。
你要當作家,當批評家嗎
請首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作者:狄德羅那些立身揚名出類拔萃的,他們憑借的力量是德行,而這也正是我的力量。
作者:貝多芬好的習慣比法律還正確。
作者:歐里庇得斯忍耐和時間,往往比力量和憤怒更有效。
作者:拉封丹憐此皎然質,無人自芳馨。
唐·白居易《詠牡丹》 憐:憐愛。
皎然:潔白。
作者:白居易鏡子明則塵埃不染,智明則邪惡不生。
清·史襄哉《中華諺?!?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惡行為的萌發(fā)。
作者:史襄哉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yè)。
作者:何塞·馬蒂點燃了的火炬不是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們的美德應該超過自己照亮別人,否則等于沒用。
作者:莎士比亞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wèi)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
作者:蘇霍姆林斯基品德,應該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
作者:孟德斯鳩從惡德中逃避是美德的開始。
作者:賀瑞斯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望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作者:但丁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
作者:蘇霍姆林斯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 和:和順。
同:隨聲附和。
君子和順而不茍同,小人茍同而不和順。
作者:《論語·子路》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唐·孟郊《游終南山》山中的隱士,自身純正,雖然艱險,心中也感到坦然。
作者:孟郊真理和美德是藝術的兩個密友。
你要當作家,當批評家嗎
請首先做一個有德行的人。
作者:狄德羅一個人必須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費在任何別的事情上。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非關道德合,只為錢相知。
作者:諺語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
作者:程頤守正直而佩仁義。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宋:操守。
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義之德。
作者:朱熹道德衰亡,誠亡國滅種之根基。
作者:章炳麟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些喝酒上了癮的,是因為做了錯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責的人。
人人可以注意到,過著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藥物;強盜或小偷,賭徒與妓女沒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
作者:托爾斯泰我情愿變成一枝兩頭點燃的蠟燭,照耀人們前進
作者:盧森堡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作者:《禮記·中庸》我寧愿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
青云得意的道路是很多的,如果我用阿諛奉迎的辦法換取有力者的提拔,我早該得志了。
但這不是我的道路。
作者:雨果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
作者:愛因斯坦涵養(yǎng)、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yǎng)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作者:朱熹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潔凈的。
作者:契訶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作者:禮記意志來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這兩個因素。
作者:林肯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作者:岡察爾吾人最大之知識,系反躬自省。
作者:中國諺語我寧愿要那種雖然看不見但表現(xiàn)出內在品質的美。
作者:泰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