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的名言“流言這種東西”是什么意思
錢鐘介 錢鐘書(1910—1998),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家,字默存,號槐聚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
因他周歲“抓周”時抓得一本書,故取名“鐘書”。
錢鐘書出生于詩書世家,自幼受到傳統(tǒng)經(jīng)史方面的教育,中學時擅長中文、英文,卻在數(shù)學等理科上成績極差。
報考清華大學時,數(shù)學僅得15分,但因國文、英文成績突出,其中英文更是獲得滿分,于1929年被清華大學外文系破格錄取。
在這一時期,他刻苦學習,廣泛接觸世界各國的文化學術(shù)成果。
1933年大學畢業(yè)。
1935年和作家、翻譯家楊絳結(jié)婚。
同年考取公費留學生資格,在牛津大學英文系攻讀兩年,又到法國巴黎大學進修法國文學一年,于1938年回國。
曾先后在多所大學任教。
錢鐘書深入研讀過中國的史學、哲學、文學經(jīng)典,同時不曾間斷過對西方新舊文學、哲學、心理學等的閱覽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聲譽的學術(shù)著作。
他的散文和小說也很出色,特別是長篇小說《圍城》,才情橫溢,妙喻連篇,可謂家喻戶曉。
錢鐘書從小就聰明過人,但他的天賦主要表現(xiàn)在文學上。
他喜歡隨心所欲地自由發(fā)揮,特別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邏輯推理,因此對數(shù)、理、化等課程深惡痛絕。
錢鐘書進入中學讀書后逐漸喜歡上了英語。
錢鐘書所在的中學是美國圣公會辦的教會學校,大部分課程都是用英文講授。
他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是他從不上英語課,也不看英語教科書,上課也不記筆記,而是低頭看外文原版小說。
因此,他的英文幾乎完全靠自學,充分表現(xiàn)了他卓異的語言天賦。
盡管學習成績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錢鐘書確實有點“癡氣”。
比如,他總分不清東西南北,一出門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顛倒,便是內(nèi)外不分。
最出洋相的是上體育課,作為領(lǐng)隊,他的英語口令喊得相當宏亮、準確,但他自己卻左右不分,不知道該怎么辦。
口令喊對了,自己卻糊里糊涂不會站,常常鬧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卻莫名其妙。
聰明過人卻又時?!昂俊保@就是叫人難以捉摸的錢鐘書。
錢鐘書學識淵博,記憶力驚人。
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他就與吳晗、夏鼐被譽為清華“三才子”。
與陳衍老人的交往更體現(xiàn)了這一點。
陳衍,號石遺,晚清“三大詩人”之一,在當時的詩壇上占有重要地位。
石遺老人對當時的詩人學者甚少許可,但是對錢鐘書卻另眼相看。
每年寒暑假錢鐘書從清華回無錫,石遺老人都要邀他去自己家。
有一次,石遺老人說起清末大詩人王運:“王運人品極低,儀表亦惡,世兄知之乎?”錢鐘書對曰:“應(yīng)該是個矮子。
”石遺笑說:“何以知之?”錢鐘書說:“王死時,滬報有滑稽挽聯(lián)云‘學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得之。
”石遺老人點頭稱是。
又說王運的著作只有《湘軍志》可觀,其詩可取者很少,他的《石遺室詩話》中只采用某兩句,但已記不起是哪兩句了。
錢鐘書馬上回答:“好像是‘獨慚攜短劍,真為看山來’”。
石遺老人不由得驚嘆:“世兄真是好記性!” 錢鐘書先生作為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成就舉世矚目。
晚年的錢鐘書閉門謝客,淡泊名利,其高風亮節(jié)為世人所稱道。
有位外國記者曾說,他來中國有兩個愿望:一是看萬里長城,二是看錢鐘書。
他把錢鐘書看成了中國文化的象征。
還有一個外國記者因為看了錢鐘書的《圍城》,想去采訪錢鐘書。
他打了很多次電話,終于找到了錢鐘書。
錢鐘書在電話里拒絕了采訪的請求,并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雞呢
”中央電視臺開辟了一個面對大眾的頗受歡迎的《東方之子》欄目,許多人拚死往里鉆,以一展“風采”為榮,但當節(jié)目制作人員試圖去采訪錢鐘書時,卻遭到了他堅決的拒絕。
美國一所著名的大學想邀請他去講學,時間是半年,兩周講一次,一次40分鐘,合起來大約是8個小時的時間,而給予的報酬是16萬美元,但錢鐘書絲毫不為所動。
還有人在巴黎的《世界報》上著文稱:中國有資格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非錢鐘書莫屬。
錢鐘書對這個評價不但不表示接受,反而在《光明日報》上寫文章質(zhì)疑諾貝爾文學獎的公正性。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鐘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按照錢鐘書先生遺愿,先生后事一切從簡,遺體由兩三個親人送別就行了,不舉行任何悼念儀式,不保留骨灰,并懇辭花籃、花圈。
火化當天,在現(xiàn)場送行的,始終只有20多個人,包括錢鐘書的女婿、外孫、外孫女,他的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生,一些朋友。
還有一些人是聽說后自愿趕來的。
錢鐘書的遺孀、著名學者楊絳把一小朵紫色的勿忘我和白玫瑰放在錢鐘書的身體上。
火化間的門關(guān)上時,別人勸她離開,她說:“不,我要再站兩分鐘。
”她眼睛里隱隱有淚花。
錢鐘書的遺體火化后,根據(jù)他生前的意愿,骨灰就近拋灑。
“這樣的大學者,代表了一個時代。
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光海外來的,可能就會有上千吧
”社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說,“錢鐘書走了,我們還是讀他的書吧。
先生就活在書里。
”
就《圍城》談錢鐘書的幽默
錢鐘書一生學貫,融會古今,創(chuàng)作上匠心,自成一家。
諷刺性長說《圍城》是其一生的代表作,最能體現(xiàn)他機智雋永,才情橫溢的藝術(shù)風格。
它是一部以舊中國中上層知識分子病態(tài)畸形生活為描寫對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諷刺小說,表現(xiàn)了這群由那個腐敗的社會造就的知識分子腐朽、空虛、虛偽的靈魂,描寫了他們因為缺乏進步的社會理想而導致的精神上的彷徨、苦悶和困窘。
小說淋漓盡致地揭露了造成這類人物悲慘命運的污穢社會環(huán)境,從而宣告了一個時代的即將結(jié)束。
此部小說一問世,錢種書便以光芒四射、才情橫溢的筆墨震驚了讀者,震驚了像他一樣正在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的同行。
作者以幽默的筆法諷刺時弊,描摹人物時態(tài),調(diào)侃“蕓蕓眾生”。
常以平易的筆觸,在貌似嬉筆中予以淋漓盡致的嘲諷和描寫。
下面就《圍城》的諷刺幽默藝術(shù)試作分析。
一部好作品,至少應(yīng)該在某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才能顯示出作者的獨特個性和品質(zhì)。
比如契訶夫的作品辛辣幽默,帶著“含淚的微笑”,歐·亨利追求精巧的構(gòu)思;茨威格擅長描寫女性------《圍城》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錢鐘書的學者式的幽默諷刺。
錢鐘書的筆調(diào)和魯迅的截然不同。
魯迅用的是鋒利無比的匕首,一觸見血,給人一種鮮血淋漓的感覺;錢鐘書用的是尖銳的長針,乍看之下,對患處沒什么用,但是像針灸似的對準醫(yī)療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后便覺得舒暢無比,讓人被刺得心服口服。
魯迅嚴肅地對待問題,錢鐘書漫不經(jīng)心地提出問題,但抨擊人生病態(tài),笑罵人性弱點的用心都是一樣的。
錢鐘書的“憤事嫉俗”不是把不合適宜的老祖宗的話東引西摘地說教:而是通過詼諧,輕描淡寫的筆調(diào),把個個讀過幾本書所謂的知識分子的齷齪靈魂一一勾畫出來并以機智的幽默、淵博的學識、辛辣的嘲諷,對當時社會種種丑惡的事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也道出了許多人生哲理。
錢鐘書融道德、風俗、人情的批判于一爐,具有機智的風格,妙語連珠,新意迭出,善用比喻和典故。
使一種睿智的幽默得以成立,成為獨具一格的諷刺作家。
凡是讀過《圍城》的人,無不被它那妙趣橫生的語言逗得忍俊不禁。
用兩個字說,就是“幽默”。
錢鐘書猶如一位冷靜超遠的旁觀者,運用各種機智的反語、雙關(guān)、諧音、對仗、警句格言,以及中外古今的典故、逸聞,紛至沓來,琳瑯滿目。
常使人笑中帶淚,淚中帶笑,風趣幽默。
尤其是形象巧妙的譬喻的成功運用,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諷刺效果。
有人統(tǒng)計,《圍城》中精妙的譬喻多達數(shù)百條,這些巧妙的譬喻,夾帶著機智俏皮的諷刺,在行文中來得是那樣自然妥帖,仿佛不期而至。
如:方鴻漸的父親不贊成他與蘇文紈的婚事時說的一句話:“人家不但留學,而且是博士呢。
所以我怕鴻漸吃不消她。
”好像蘇小姐是磚石一樣的硬東西,非鴕鳥或者火雞的胃消化不掉的。
比喻幽默,回味悠長。
再如:方鴻漸與鮑小姐在回國途中上岸到西菜館吃的一頓飯中“誰知道從冷盤到咖啡,沒有一樣東西可口:上來的湯是涼的,冰淇淋倒是熱的;魚像海軍陸戰(zhàn)隊,已登陸了好幾天;肉像潛水艇士兵,會長時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紅酒,無一不酸。
兩人吃得倒了胃口,談話也不投機。
把西菜館的飯菜質(zhì)量用詼諧的比喻描繪得淋漓盡致。
究其原因,來源于錢鐘書作為文學家豐富的想象力和淵博的學識。
錢鐘書常用漫畫式的筆法勾勒“眾生“,他以鋒刃的筆法高超地概括出一副副神情畢肖的漫畫形象,使人未見行藏,便已看出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如第七章開頭對汪處厚的肖像描寫:胡子常是兩撇,汪處厚的胡子只是一畫------他只想有規(guī)模較小的紅菱尖角胡子,不料沒有槍桿的人,胡子都生不象樣,又稀又軟,掛在口角兩旁。
既不能翹然而起,也不夠飄然而裊。
他兩道濃黑的眉毛,偏偏根根可以跟壽星的眉毛競賽,仿佛他最初刮臉時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腦全剃下來了。
慌忙按上去,胡子跟眉毛換了位置,唇上的是眉毛,根本不會長,額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榮。
為了二十五歲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兩縷,剩中間一撮,這也許還是那一縷胡子的功效,運氣沒壞到底。
”看到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畫,一幅活靈活現(xiàn)的漫畫就形象地浮現(xiàn)在讀者腦中了。
作者在描繪這位汪大人的容貌時,對他的歷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諷刺,使他一亮相,就給人滑稽、迂腐的印象。
又如對沈太太的描寫:“她眼睛下兩個黑袋,像圓殼行軍熱水瓶,想是儲蓄著多情的熱淚,嘴唇涂的濃胭脂給唾沫帶進了嘴,把暗黃崎嶇的牙齒染道紅痕,血淋淋的像偵探小說里謀殺案的線索。
”連用幾個想象奇特的比喻來鋪陳渲染,讀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厭惡至及,作者常用半是諷刺半是悲憐的口吻調(diào)侃“蕓蕓眾生”,他是饒舌的、俏皮的、促狹的、聯(lián)想特別活潑、思維敏捷,下筆不能自休。
他總是盡情地揮灑著那種博引經(jīng)傳,融會中西,聯(lián)類無窮的超越具體描寫對象弛向更廣闊思維空間諷刺幽默筆墨,能造出一種由博識、睿智、諧趣構(gòu)成的有智性之類的審美世界和巧喻迭出、縱橫恣意的獨特文體。
在調(diào)侃方鴻漸購買假文憑時,作者引用《圣經(jīng)》里的故事作比:“這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在嘲諷他的自我解嘲時,又拉來了中西古代哲人柏拉圖和孔子作陪襯:”撒謊欺騙有時并非不道德,柏拉圖《理想國》里就說士兵對敵人,醫(yī)生對病人,官吏對民眾都應(yīng)該哄騙。
圣如孔子,還假裝生病,哄走了儒悲。
孟子甚至對齊宣王也撒謊裝病。
父親和丈人望自己是個博士,做兒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們失望么
買張文憑去哄他們,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或英國殖民地商人向帝國庫府報效幾萬磅換個爵士頭銜,光耀門楣,也是孝子賢婿應(yīng)有的承歡養(yǎng)志,反正自己將來找事時,履歷是決不開這個學位。
“如此調(diào)侃,活畫出主人公自欺人的阿Q精神。
正如作者所說“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虛,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
” 在談到方老爺給孫子取名“阿丑”時,作者也要引經(jīng)據(jù)典戲謔一番:“人家小兒要易長育,每以賤名為小名,如犬羊狗馬之類,又知道司馬相如小字犬子,桓熙小字石頭,范曄小字磚兒,慕容農(nóng)小字惡奴,元叉小字夜叉,更有什么斑獸、禿頭龜兒、獾朗等等,才知道兒子叫‘阿丑’還算有體面的。
”從中看出方父的迂腐,是典型的封建“遺老、遺少”。
在調(diào)侃鮑小姐“只穿緋霞色抹胸,海色貼肉短褲,漏空白皮鞋里邊露出涂紅的指甲”時,說她是“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熱的肉公開列陳: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jù)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并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真理”,寫出了鮑小姐的行為放蕩,惹得男學生滿腔邪火,傷及中國國體。
“ 諷刺的對象相當廣泛,無所不包,集中、概括、典型的對知識階層進行強烈的諷刺。
錢鐘書在自序中說:“在這本書里我想寫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
寫這類人,我沒有忘記他們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
”(《圍城》序)而這一類人物,就是當時的病態(tài)的知識分子。
《圍城》中常有詼諧的鋒刃刺向這些所謂的“無毛兩足動物”。
可以說,在《圍城》里的蕓蕓眾生中,幾乎每個人物(唐曉芙例外)場時作者都對其肖像進行了一番諷刺描繪。
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畫式筆法,令其形神畢露。
例如,那位出場一次的“哲學家”,他的名氣是靠同外國著名哲學家通信和會面獵取的。
當他沾沾自喜吹噓他同羅索會面的對話時,其實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虛和無聊。
再如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自稱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學家,人們卻看不到他的科學家風范。
其實是一位心術(shù)不正,好色貪杯玩弄權(quán)術(shù)的學術(shù)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敗的大學的化身。
在法國取得文學博士頭銜的蘇文紈號稱“才貌雙全”的“女詩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襲的一首德國民歌。
自稱是“詩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盤姘伴》,令人發(fā)噱作嘔。
這兩個最后卻結(jié)成秦晉,確是“珠聯(lián)璧合”。
還有,韓學愈從美國的愛爾蘭騙子那里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博士文憑,騙取了大學教授的頭銜,還讓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國國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語教授。
為了滅跡消蹤,杜絕后患,他勾結(jié)陸子瀟,教唆學生蓄意搞垮方鴻漸,勾勒出了一個厚顏無恥、奸險殘毒之徒。
……像這樣的例子,在《圍城》中隨處可見 。
每一個人物,在錢鐘書的筆下都化作一幅幅諷刺性極強的漫畫。
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品嘗到漫畫式的幽默。
在《圍城》中,作者不但對“知識分子”行車之卒進行盡情調(diào)侃嘲弄,就連那些沒有生命的機器也要戲謔一番,如對方鴻漸、趙辛楣等人去重慶途中所乘的車就有這樣精彩的一段描寫: 這輛車久歷風塵,該慶古稀高壽,可是抗戰(zhàn)時期,未便退休。
機器是沒有脾氣癖性的,而這輛車撒依買老,修煉成桀驁不馴,怪僻難測的性格,有時標勁像大官僚,有時別扭像小女郎,汽車夫那些粗人休想駕馭了解。
它開動之際,先前頭咳嗽,后面泄氣,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東倒西撞,齊聲叫喚。
像這樣擬人化的調(diào)侃,讀過之余,每有會意,一種舒心的感覺便油然而生。
在行文中,《圍城》通篇都是嬉筆。
因此,它又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diào)侃語調(diào)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錢鐘書善于用洞燭幽微、纖芥畢肖的筆觸刻畫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諷刺,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體感。
首先《圍城》的諷刺幽默大膽借鑒西方心理描寫的技巧,對人物的心理進行細膩的觀察和分析,深層次地進行藝術(shù)開掘。
如《圍城》對少女唐曉芙初戀的心理,老處女范懿裝腔作勢的心態(tài)以及對汪處厚太太內(nèi)心世界的刻化,就十分的傳神精微而深刻。
如范懿這位“女生指導”僻出山谷,年華老去,無人問津,性格也變得古怪起來。
她喜歡打聽消息,搬弄是非,對女性的同事總要在背后攻擊幾句,決不能輕易放過。
聽說汪太太給她做媒,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虛,強自矜持,經(jīng)過一番自我克制,還掩蓋不了胸中的那點猴急的心情。
汪處厚夫婦請吃飯,她五點種才過就到汪家。
見過辛楣以后,“像畫了個無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圍在里面,談話密切得潑水不入”。
而且處處隨口湊趣。
辛楣說這兒悶得很,沒有玩兒的地方,范懿說:“可不是嗎
我也很少有談得來得人,待在這兒真悶。
”辛楣說曹禺是個偉大的戲劇家,范懿快樂得拍著手掌道:“趙先生,我真高興,你的意見跟我完全相同。
”高校長進來,辛楣乘機把首席讓出來,高校長想了想后不同意,仍然要辛楣坐,辛楣不肯。
高校長讓給范懿,“范小姐只是笑,身子像一條飴糖沾在椅子里”,回去的路上,她幾次設(shè)法要把同行的方鴻漸、劉小姐支開,留下趙辛楣和她兩個人走。
她一會兒說橋太窄,讓辛楣陪她走河底;一會兒說忘了手提包,讓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
繪狀心理,逼真如畫。
既不失幽默,又頗具諷刺色彩。
其次,他還善于透視人物言行舉止的心理基礎(chǔ),挑開蒙在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guān)系溫文爾雅的面紗,探索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揭示出諷刺對象靈魂的丑陋,戳穿和嘲笑對象在言行舉止上的假性。
李梅亭在赴三閭大學就職的路途上所表現(xiàn)出的吝嗇心理就很有諷刺意味。
啟程時,他搶著買低等船票,明明是為了自己省錢,卻偏要撒謊騙取別人的好感。
路途中,他因為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別人的傘,他帶了一木箱藥品,準備在內(nèi)地的學校賣個好價錢,卻不愿意給一些仁丹于身體不適的孫柔嘉服用。
因為一包仁丹開封后就買不到好價錢。
但不給藥,又顯得過于小氣。
左思右想,忽然靈機一動,記得前些天已打開一瓶魚肝油丸。
雖然魚肝油丸比仁丹貴,但已開封的藥“好像嫁過的女人減了市價”。
于是拿了魚肝油丸,給孫柔嘉服下,弄得她一次嘔吐。
李梅亭這種吝嗇鬼式的怪誕心理就這樣在一次次的吝嗇心理活動中暴露出來,給人們以厭惡之感,真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層層撕下來。
這樣的諷刺,不同于疾言厲色的抨擊,而是通過客觀地揭示真相來達到幽默的效果。
可謂于平淡中寓諧趣,至拙而又至妙,不失諷刺意味。
另外,錢鐘書還善于把作品中各種人物的心緒交織在同一場合,形成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沖突。
《圍城》第三章寫到一次青年知識分子的聚會,便是一場不期而戰(zhàn)的心理戰(zhàn)。
這次聚會由趙辛楣請客。
有蘇文紈、褚慎明、董斜川、方鴻漸等人參加。
趙辛楣請方鴻漸的本意是為了使方鴻漸喝醉,在蘇文紈面前出丑,以發(fā)泄妒忌之情。
結(jié)果讓方鴻漸醉酒的目的達到了,但蘇文紈卻當著大家的面給予方鴻漸關(guān)心愛護,這使趙辛楣感到一種勝利后的失望:褚慎明與方鴻漸在席間互相鄙視,唇槍舌戰(zhàn),各不相讓:董斜川以會作舊體詩,懂“同光體”而自傲,又遭到趙辛楣、褚 慎明的嘲弄譏諷;更有趣的是 褚慎明因為美貌的蘇文紈跟他講“心”,竟激動過分,把夾鼻眼睛都掉進牛奶杯子里了。
他拾起眼睛又不肯戴上,“怕看清大家臉上逗留的笑”。
后來方鴻漸酒醉嘔吐,褚慎明掩鼻表示鄙厭。
“可是心上高興,覺得自己潑出的牛奶,給方鴻漸 在同席者的記憶里沖掉了。
”對 褚慎明這種陰暗心理的諷刺,觸及了某些知識分子最敏感之處—面子。
這種把諷刺形象的丑陋心靈,由隱到顯,由暗到明,通過心理戰(zhàn)而昭然若揭,猛然外化的手法,顯示出錢鐘書諷刺幽默的高超、犀利。
《圍城》是一部讀來回味無窮的書。
讀《圍城》,不但可以感受到沿途邂逅的驚喜,體會到妙趣橫生的比喻,更能咀嚼蘊含深意的象征。
它時而讓你笑,時而讓你哭,在妙趣橫生、妙語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 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惘然若失的悲劇底蘊。
《圍城》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進步的思想傾向和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不僅奠定了它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同時奠定了錢鐘書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作家群中不可忽視的地位。
正如錢夫人—楊絳女士所說,錢鐘書的“稚氣”,使《圍城》更富于真實性和戲劇性。
錢鐘書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都包涵在《圍城》之中。
關(guān)于明天的格言有哪些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錢鶴灘 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
——歌德 過去屬于死神,未來屬于你自己。
—— 雪萊 將來現(xiàn)在將來,于現(xiàn)在有意義,才于將來會有意義。
——魯迅 未來走到我們中間,為了能在它發(fā)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變我們。
——里爾克 未來是光明而美麗的,愛它吧,向它突進,為它工作,迎接它,盡可能地使它成為現(xiàn)實吧! —— 車爾尼雪夫斯基 “過去”是我們臨終的母親,并不是已經(jīng)死亡的事物。
我們的未來不斷使她出現(xiàn)在我們的心靈中。
——梅瑞狄斯 創(chuàng)造明天的是今天,創(chuàng)造將來是眼前,當你癡癡地坐等將來的時候,將來就從你的懶惰的雙手中畸形丑陋地走出來。
——克勞塞維茨
關(guān)于友誼珍貴的格言
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 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 知已肝膽相照 一人知已足平生 為朋友而死不難,難在找一個值得為之而死的朋友所謂友誼,就是一顆心在兩個身體里朋友是第二個自我 酒逢知已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____紀伯倫誰要求沒有缺點的朋友,誰就沒有朋友朋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使友誼永存.——查理士 友情的紐帶,或會因情緒激動而繃緊,但決不可折斷.———林肯 周圍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__卡內(nèi)基夫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情深恭維少,知己笑談多.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孔子 樹直用處多,人直朋友多.怯懦的人,會把朋友送給劊子手.——羅曼·羅蘭 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們彼此交換著生?——羅曼·羅蘭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真正的朋友應(yīng)該說真話,不管那話多么尖銳…… ——奧斯特洛夫斯基朋友間必須是患難相濟,那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友誼.——莎士比亞世界上沒有比友誼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東西了;沒有友誼,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陽. ——西塞圖 與朋友交而不信。
——《論語》信任一位虛偽的朋友,增加一個敵對的證人.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你可以精誠相待的人——西塞圖 在這個世上,誠實的人最尊重,最珍視的莫過于真正的朋友,這種朋友可以說是另一個自我.英雄見了英雄愛,虎豹見虎豹歡 門內(nèi)有君子,門外君子至;門內(nèi)有小人,門外小人至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朋友的深情,刀子砍不斷 活著記在心,死了記在骨 敵人的笑臉能傷人,朋友的責難是友愛 用蜜來誘你的不是好朋友,忠言逼諫你的才是好朋友 對你嚴肅的面孔,那是一盞明燈
友誼格言
友誼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英)休謨 友誼不用碰杯,友誼無需禮物,友誼只不過是我們不會忘記。
--王蒙 友誼--是使青春豐富多彩的,清純的生命的旋律,是無比美麗的青春贊歌。
--(日)池田大作 友誼是一種相互吸引的感情,因此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羅蘭 人之間的友誼,并非由于說不盡的好處,倒是說不出的要好。
--錢鐘書 沒有彼此的敬重,友誼是不可能有的。
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漢·李陵〉 士為知已者死 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丈夫會應(yīng)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論(唐·張謂)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唐·李賀)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唐·白居易) 欲取鳴琴彈,恨不知音賞(唐·孟浩然)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聽(宋·文天祥) 知已肝膽相照(宋·文天祥) 恩德相結(jié)者,謂之知已;腹心相結(jié)者,謂之知心 ----(明·馮夢龍) 一人知已足平生(清·趙翼) 壯心剖出酬知已 為朋友而死不難,難在找一個值得為之而死的朋友(英國) 所謂友誼,就是一顆心在兩個身體里(歐洲) 朋友是第二個自我 酒逢知已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喜歡社會中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是人的社會屬性的基本原則(埃德蒙·伯克)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同志為友〈說文〉 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周易〉 同類相比,同聲相應(yīng),固天理也〈莊子〉 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儔〈漢·王符〉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晉·葛洪) 同聲自相應(yīng),同心自相知(晉·傅玄) 行同趨同,千里相從;行不合趨不同,對門不通(淮南子) 同道者相愛 英雄見了英雄愛,虎豹見虎豹歡 如果要了解一個人,就看他的朋友(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