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名人和名言》 全文
《太白》〔2〕二卷七期上有一篇南山先生的《保守文言的第三道策》〔3〕,他舉出:第一道是說“要做白話由于文言做不通”,第二道是說“要白話做好,先須文言弄通”。
十年之后,才來了太炎先生的第三道,“他以為你們說文言難,白話更難。
理由是現(xiàn)在的口頭語,有許多是古語,非深通小學(xué)就不知道現(xiàn)在口頭語的某音,就是古代的某音,不知道就是古代的某字,就要寫錯。
……” 太炎〔4〕先生的話是極不錯的。
現(xiàn)在的口頭語,并非一朝一夕,從天而降的語言,里面當(dāng)然有許多是古語,既有古語,當(dāng)然會有許多曾見于古書,如果做白話的人,要每字都到《說文解字》里去找本字,那的確比做任用借字的文言要難到不知多少倍。
然而自從提倡白話以來,主張者卻沒有一個以為寫白話的主旨,是在從“小學(xué)”里尋出本字來的,我們就用約定俗成的借字。
誠然,如太炎先生說:“乍見熟人而相寒暄曰‘好呀’,‘呀’即‘乎’字;應(yīng)人之稱曰‘是唉 ’,‘唉’即‘也’字。
”但我們即使知道了這兩字,也不用“好乎”或“是也”,還是用“好呀”或“是唉”。
因?yàn)榘自捠菍懡o現(xiàn)代的人們看,并非寫給商周秦漢的鬼看的,起古人于地下,看了不懂,我們也毫不畏縮。
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實(shí)是文不對題的。
這緣故,是因?yàn)橄壬阉鶎iL的小學(xué),用得范圍太廣了。
我們的知識很有限,誰都愿意聽聽名人的指點(diǎn),但這時就來了一個問題:聽博識家的話好,還是聽專門家的話好呢
解答似乎很容易:都好。
自然都好;但我由歷聽了兩家的種種指點(diǎn)以后,卻覺得必須有相當(dāng)?shù)木洹?/p>
因?yàn)槭牵翰┳R家的話多淺,專門家的話多悖的。
博識家的話多淺,意義自明,惟專門家的話多悖的事,還得加一點(diǎn)申說。
他們的悖,未必悖在講述他們的專門,是悖在倚專家之名,來論他所專門以外的事。
社會上崇敬名人,于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xué)問或事業(yè)。
名人被崇奉所誘惑,也忘記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xué)問或事業(yè),漸以為一切無不勝人,無所不談,于是乎就悖起來了。
其實(shí),專門家除了他的專長之外,許多見識是往往不及博識家或常識者的。
太炎先生是革命的先覺,小學(xué)的大師,倘談文獻(xiàn),講《說文》,當(dāng)然娓娓可聽,但一到攻擊現(xiàn)在的白話,便牛頭不對馬嘴,即其一例。
還有江亢虎〔5〕博士,是先前以講社會主義出名的名人,他的社會主義到底怎么樣呢,我不知道。
只是今年忘其所以,談到小學(xué),說“‘德’之古字為‘
魯迅名人名言
橫眉冷看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魯 迅 世上本沒有了,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魯 迅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 魯 迅 在行進(jìn)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于進(jìn)行,則越到后來,這隊(duì)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duì)伍了。
—— 魯迅 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
—— 魯迅 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
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 魯迅 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麼來的,它始終被事實(shí)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魯迅 殺了“現(xiàn)在”,也便殺了“將來”。
----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 魯迅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y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yī)生。
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 魯迅
魯迅的名人名言
贊美魯迅的名人名言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jù)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圣人。
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圣人,魯迅則是現(xiàn)代中國的圣人。
------ 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xué)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
------ 著作最謹(jǐn)嚴(yán)豈徒中國小說史,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xué)家------蔡元培 魯迅先生無意做詩人,偶有所做,每臻絕唱。
郭沫若 看看魯迅全集的目錄,大概就沒人敢說這不是個淵博的人。
可是淵博二字還不是對魯迅先生的恰好贊同。
------老舍 要冒這一切偉大的永久紀(jì)念的必得辦到,由一個先決條件:學(xué)習(xí)魯迅!------茅盾 魯迅先生的死,不僅是中國失去了一個青年的最勇敢的領(lǐng)導(dǎo)者,也是我們失去了一個最真摯最熱忱的朋友。
------鄭振鐸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fā)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里。
------葉圣陶Array珍惜時間的名言 1、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
——魯迅名言 2、Array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fèi)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浪費(fèi)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
3、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jìn)。
——魯迅 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其實(shí)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 5、時間就是生命。
無端的
關(guān)于魯迅的名人名言都有哪些
魯迅的名言: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4、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jìn). 5、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7、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8、其實(shí)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fā)揚(yáng)起來,中國才有真進(jìn)步. 11、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12、小的時候,不把他當(dāng)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3、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fēng)順的. 15、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 16、我們目下的當(dāng)務(wù)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 17、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dāng).
魯迅的名人名言
魯迅先生的名言: 1.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歡,并視之為大世界。
2.自己思索,自己作主。
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4.不滿足是向上的年輪。
5.時間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擠,總是有的。
6.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死亡。
7.讀書無嗜好,就不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
廣然后深,博然后專。
8.評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9.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shí)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0.什么是路
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
11.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
12.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盯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了。
13.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自此創(chuàng)造出來。
14.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fèi)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浪費(fèi)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
15.做人處世的法子,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別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16.即使是天才,生下來的第一聲啼哭也絕不會是一首好詩。
17.不恥最后。
即使慢,駛而不息。
縱令落后,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dá)到他所向目標(biāo)。
18.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19.窮人決無開交易所折本的懊惱,煤油大王哪會知道北京撿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艱辛。
20.輕敵,最容易失敗。
21.感情正烈的時候,容易封殺美。
22.月缺花殘,潸然淚下。
23.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地解剖我自己。
....................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 魯 迅 在行進(jìn)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于進(jìn)行,則越到后來,這隊(duì)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duì)伍了。
—— 魯迅 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
—— 魯迅 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
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 魯迅 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麼來的,它始終被事實(shí)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魯迅 殺了“現(xiàn)在”,也便殺了“將來”。
----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 魯迅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y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yī)生。
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 魯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友誼是兩顆心的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
——魯迅 以人為鑒,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夠反省的妙法。
——魯迅 父母對于子女,應(yīng)該健全的產(chǎn)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魯迅 “不恥最后。
”即使慢,馳而不息,縱令落后,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dá)到他所向往的目標(biāo)。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