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言行是什么意思
以身作則 【近義】言傳身教、身先士卒、身體力行【反義】以身試法【釋義】則:準則,榜樣。
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用例】這其間不顧一切阻礙~做一個開路先鋒的便是許倩如。
(巴金《家》二十五)
一個人能否約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嚴明的紀律還要靠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品德修養(yǎng)即個人道德修養(yǎng)個體在道德意識德行為方面,自覺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進行的自我審度、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動。
進行道德修養(yǎng)、錘煉個人品德的途徑和方法主要可以概括為:(1)認真學習,提高道德認識。
認真學習社會道德規(guī)范,提高對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及其要求的認識,提高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意義的認識,提高道德評價能力,是進行道德修養(yǎng)、錘煉個人品德的基本途徑。
為此要學思明理。
通過學習思考,明白道理。
認真學習和掌握社會主義道德的各種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并對所學的道德知識和人生哲理予以深入思考。
也要擇善而從。
通過虛心學習,擇善從之。
在實際生活中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取長補短,既增進知識,又促進個人品德修養(yǎng)。
還要學習榜樣。
通過學習先進,效仿榜樣,以模范人物的優(yōu)良品德、高尚道德情操作為自己的榜樣,努力仿效,從而塑造自己優(yōu)良的個人品德。
(2)勤于實踐,加強道德行為訓練。
勤于道德實踐,不斷重復和強化道德行為,以養(yǎng)成道德習慣,是進行道德修養(yǎng)、錘煉個人品德的根本途徑。
為此要知行統(tǒng)一。
通過道德實踐,實現(xiàn)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有機統(tǒng)一,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轉(zhuǎn)化為個人內(nèi)在的道德品質(zhì)。
也要積善成德。
精心地護持自己的善意,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使其不斷地積累成為個人品德。
(3)嚴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質(zhì)。
認真開展自我批評,嚴格要求自己,改正錯誤以完善自己,保持良好的品行,是進行道德修養(yǎng)、錘煉個人品德的重要途徑。
為此要省察克治。
通過反復檢查以發(fā)現(xiàn)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頭和行為上的不良習慣,堅決克服和整治掉所發(fā)現(xiàn)的那些不良念頭和習慣。
也要陶冶情操。
提高對自然、社會和藝術美的感受,在豐富的社會生活實踐中,以各種豐富、高尚的感情和志趣,啟迪自我的心靈,不斷培養(yǎng)和加深自己的道德情感,激發(fā)道德需要和欲望。
還要慎獨自律。
慎獨是在個人獨處、無人監(jiān)督時,也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對自己的言行,小心謹慎,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每個社會成員如果長期堅持用這些方法進行道德修養(yǎng),就能夠使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完善,形成良好的個人品德,達到較高的道德境界,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品德是沒有用的 人的言行和舉止行為做事應該符合某個人或者某個團體的利益才行
褒善貶惡 秉公辦理 不偏不黨 不偏不倚 不徇私情 持平之論 奉公正己 公道合理 公正廉潔 公正廉明 光明正大 好善嫉惡 名正言順 平心而論 賞罰分明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遠致 高山景行 功德無量 厚德載物 懷瑾握瑜 蕙心紈質(zhì) 見危授命 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