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述職,總結
三一文庫()\\\/工作總結教師近三年個人工作總結 “做一名好老師”是許多老師一生所追求的目標,也是我的目標。
自踏入教育這個崗位以來,我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tài)度來對待我的工作,以“師德”規(guī)范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以“當一名好老師”作為自己工作的座右銘,以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現將三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思想上,愛國愛黨,積極上進。
我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培訓,認真參加政治學習,認真學習了黨章,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我認真學習胡錦濤主席《在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并思考我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思想。
我還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先身先之率,時時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行為去感染學生。
我認真學習了《教師人格魅力的構建》等文章,努力使學生、家長能接受我、喜歡我。
這三年又值新課程改革,為了適應新形式,我認真拜讀了《在新課程改革中活化自己的角色》等文章,努力使自己不被新課改的浪潮所淹沒。
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師表形象要時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師表形象的同時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
因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個人身上最美的東西,針對社會這一大氣候和學生這一小氣候我把學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
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勤懇、責任性較強,樂于接受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 三、業(yè)務學習方面:博采眾長,教學相長。
語文的 謝
只有在苦難中,才能認識自我。
——希爾蒂 患難困苦,是磨煉人格之最高學校。
——梁啟超 不認識痛苦,就不是一條好漢。
——雨 果 困難是一個嚴厲的導師。
——貝 克 困難產生于克服困難的努力中。
——斯邁爾斯 憂患激發(fā)天才。
——霍勒斯 對你有幫助的東西,并不都是唾手可得的。
——弗格森 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
——拿破侖 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沒有障礙,人還有什么可做的呢。
——俾斯麥 凡事在成熟之前,都是有苦味的。
——賽勒斯 生命是單程路,不論你怎樣轉變抹用,都不會走回頭,你一旦明白和接受這一點。
人生就簡單得多了。
生命的意義是在于活得充實,而不是在于活得長久。
只要脊梁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山.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洪戰(zhàn)輝 2. 大自然把人們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們永遠向往光明。
--歌 德 3. 每人心中都應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一盞是勇氣的燈光。
有了這兩盞燈光,我們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風濤的險惡了。
--羅蘭 4. 被克服的困難就是勝利的契機。
--賀拉斯 5. 必須體驗過痛苦,才體會到生的快樂。
--大仲馬 6.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盂軻 7. 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
8. 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jié)。
--莎士比亞 9. 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
--巴爾扎克 10. 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
--拿破侖 11. 困苦能孕育靈魂和精神的力量。
--雨果 12. 人生是一次航行。
航行中必然遇到從各個方面襲來的勁風,然而每一陣風都會加快你的航速。
只要你穩(wěn)住航舵,即使是暴風雨,也不會使你偏離航向。
--西·切威廉斯 13. 人生在世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和美妙動人的。
--蘇霍姆林斯基 14. 人在身處逆境時,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實在驚人。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戰(zhàn)勝不幸,因為人有著驚人的潛力,只要立志發(fā)揮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
---卡耐基 15. 人在逆境里比在顧境里更能堅強不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保全身心。
---雨果 16.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奧斯特洛夾斯基 17. 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夠自拔,才不算懦弱!---徐悲鴻 18. 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
---泰戈爾 19. 上天給人一份困難時,同時也給人一份智慧。
---雨栗 20. 順境中的好運,為人們所希冀;逆境中的好運,則為人們所驚奇。
---培根 21.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 22. 霧氣彌漫的清晨,并不意味著是一個陰霾的白天。
23. 天空雖有烏云,但烏云的上面,永遠會有太陽在照耀。
---三浦綾子 24. 惟其痛苦,才有歡樂。
---貝多芬 25. 有困難是壞事也是好事,困難會逼著人想辦法,困難環(huán)境能鍛煉出人才來。
---徐特立 26. 在人生的大風浪中,我們常常學船長的樣子,在狂風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貨物扔掉,以減輕船的重量。
---巴爾扎克 27. 逆境展示奇才,順境隱沒英才。
---霍勒斯 28. 逆境能打敗弱者而造就強者.---尼克松 29. 只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chuàng)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
---泰戈爾 30.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31. 被克服的困難就是勝利的契機。
---賀拉斯 32. 小苗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人不經困難難以成材。
33. 有了信心,就是成功的開始。
34. 困難是礁石,海水敢于進擊才激起美麗的浪花。
35. 登上了山頂,可能是傷痕累累,但看到的卻是無限風光。
36. 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
37. 逆流而上,才能找到水的源頭。
38.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鄭板橋 39.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 40.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 41. 能克服困難的人,可使困難化為良機。
------丘吉爾 42. 困難越大,榮耀也越大。
---------西塞羅 43.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44. 不怕山高,就怕腿軟。
45.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46. 有山就有路,有河就能渡。
47. 勇士面前無險路。
48. 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
49. 敢于奮斗的人,心中不怕困難。
50. 做事不怕難,自無難人事。
51. 你不怕困難,困難就怕你。
(英國) 52. 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
(美國) 53. 沒有困難就沒有智慧。
54. 困難是人的教科書。
(朝鮮) 55. 要想捉大魚,不能怕水深 。
56. 要想摘玫瑰,就得不怕刺。
57. 最困難之時,就是我們離成功不遠之日。
(德國) 58. 害怕攀登高峰的人,永遠在山下徘徊。
59. 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
60. 怕走崎嶇路,莫想登高峰。
61. 年輕是勝利的一半.。
62. 人生誰無少年時,甜苦酸辛各自知。
63. 有志者事競成。
64. 逆境磨練人. 逆境是老師. 逆境之苦可變甜。
65. 戰(zhàn)勝困難,走出困境,成功就會屬于你。
事跡材料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
三一文庫()\\\/報告范文\\\/事跡材料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事跡材料 XX年我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同年任教晉江市養(yǎng)正中學,擔任高中政治教師至今。
現為學校課題中心主任,中學一級教師,曾獲學校優(yōu)秀班主任、學校先進教育工作者、晉江市優(yōu)秀班主任和泉州市教壇新秀等榮譽稱號。
曾兼職擔任過晉江市市委宣傳部業(yè)余講師團講師成員、“福建高中新課程網”政治科欄目網站建設核心組成員、“百人千場進基層”十七大報告宣講團成員和晉江市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主講教師。
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我熱愛并且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任教以來始終秉持母校北師大“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的校訓為座右銘,能夠不斷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yǎng),鍛造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名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老師。
自擔任學校課題中心主任以來,我能夠協助教務處主任管理學校的教科研工作,特別是學校課題研究的工作,制定和完善《養(yǎng)正中學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撰寫教育科研年度工作計劃,認真做好教科研工作總結,使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
在課題研究管理方面,XX年,我協助教務處申報并且立項了三個國家級課題和一個省級樣本校課題,20XX年作為工作負責人組織部分課題的階段成果申報和中期檢查評估,并且取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
例如負責組織選送參加中央電化教育館全國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珠江三角洲地區(qū)中小學信息資源應用模式及其績效研究》課題成果評選,我
自我介紹用英語怎么寫姓名年齡特長愛好
Hello,everyone.My name isXXX.大家好,我叫XXX.I amX years old now.我現在X歲了。
I like dancing\\\/drawing\\\/playing the piano\\\/swimming very much.我非常喜歡跳舞\\\/畫畫\\\/彈鋼琴\\\/游泳。
I am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我的特長是打籃球。
I would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Thank you.我想和你們交朋友,謝謝。
蔣宋美齡 我怎樣成為一個基督徒
宋美齡最喜愛的生活就是靈修,把自己心靈交給上帝,其中個人的不幸、痛苦、憂傷都被忘懷了。
“靈修”之術對消彌人的感情痛苦,平和人的情緒,保護人的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冥思和誦祝中能促進氣血的有韻律的運動,在神秘的喜悅中促發(fā)人的神經中樞達到興奮狀態(tài),人體免疫機能也處于高度活躍狀態(tài)。
宋美齡出身于一個傳教士家庭。
其父宋嘉樹在11歲時隨養(yǎng)父到美國波士頓,先做過學徒,因為不安于現狀,數年后離家出走。
在流浪中遇到基督教衛(wèi)理公會的牧師,之后受到朱立安?卡爾將軍的資助,在衛(wèi)理公會的圣三一學院學習,成為一名基督徒。
兩年之后轉入田納西州一座神學院學習了3年,成為一名傳教士,受教會派遣回中國傳教。
宋美齡母親倪桂珍也是一位基督徒,出身于名門世家,畢業(yè)于上海西門的培文女子高中。
數學成績優(yōu)異,彈得一手好鋼琴。
17歲畢業(yè)即留校當教師。
由于基督教家庭的影響,十分熱心于慈善事業(yè)和教會的活動。
宋美齡生于1897年3月20日,她排行第四,上邊有兩位姐姐、一位哥哥,下邊有兩位弟弟。
應當說在當時的中國,這種家庭是衣食無憂的。
但是,宋家夫婦對子女的教育卻極為嚴格。
宋夫人善良、賢惠、厚道,她時時周濟窮人,熱心教會工作,教育子女要自力更生,凡是通過自己努力能辦到的事情,就以高度的責任心,認真辦好。
對宗教她堅信祈禱是同上帝溝通的神圣時刻,常常跪幾個小時禱告,這對宋美齡后來的宗教信仰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時,宋夫人按清教徒的規(guī)矩要求子女有禮貌、守規(guī)矩,不能酗酒、賭博和跳舞,連梳什么發(fā)髻都身體力行,讓3個女兒認真仿效,全家人常在宋夫人的鋼琴伴奏下唱贊美詩。
這種環(huán)境對宋美齡的成長起了很深刻的影響。
宋美齡出身于基督教家庭,從小在父母的教育下篤信上帝耶穌基督。
讀《圣經》、祈禱是每日必做的事情。
禮拜天上教堂做禮拜也是基督徒應做的事情。
為人謙卑、禮貌、善良、寬厚是基督徒的基本要求。
耶穌基督說:“我在世上客旅,我家乃在天國。
”虔誠的基督徒都堅信:人通過修煉最終要回到天堂去的。
《圣經》的這段教義對宋美齡影響極大。
宋美齡最喜愛的生活就是靈修,她每天要用一至二小時讀《圣經》,她認為只要讀《圣經》就把自己的心靈交給了上帝,個人的不幸、痛苦、憂傷都在虔誠的靜修中得以忘懷了。
祈禱上帝給她以平靜,賦予她渡過難關的精神力量。
在臺灣,官邸里她修建了禮拜堂,她每禮拜天都去教堂做禮拜。
到美國紐約之后,宋美齡就去曼哈頓或長島附近的教堂做禮拜。
除《圣經》之外,宋美齡和蔣介石還喜歡讀一本基督教經典著作《荒漠甘泉》(也譯作《沙漠甘泉》)。
講的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痛苦、不幸中每天記日記,把自己交給上帝,終于被救的故事。
宋美齡評價道:“這本日記是黑夜中的一盞燈,照著基督徒足下的道路,是絕望中的希望所在。
”“靈修”之術對消彌人的感情痛苦,平和人的情緒,保護人的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宋美齡如此珍視考門夫人所寫的《荒漠甘泉》,自有其心靈焦灼、渴求釋放的迫切原因。
世人皆知,宋美齡這一生經歷的大起大落可以說是常人心理難以承擔的:1936年的西安事變,1948年起的眾叛親離,尤其是1949年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崩潰,一度使出洋乞援的宋美齡陷入絕望之境。
她飽嘗到的是在彬彬有禮態(tài)度之下的冷漠甚至是鄙夷。
然而,在暗中流淚之余,她靠著誦讀“山谷”一章挺了過來。
所謂“山谷”一章是怎樣說的呢
書中以雋永的、能給人強烈畫面感從而達到暗示效果的語言,來啟示誦讀,以振奮精神,忘懷煩惱,實現精神上的“普渡”歷程。
我們要得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之地,不是一片平坦的平原。
若是我們前面的生活只是平而又光,何等乏味
我們需要山和谷。
山使雨水匯集谷中,使地肥沃多結果子。
山對于我們的生命也是這樣。
山一般的難處原是催趕我們到施恩座前去得有福的甘霖的;我們所厭煩的山境,反使我們得福。
多少人因為厭煩山谷的辛苦,貪戀平地的舒服,因此受風霜的摧殘,倒斃在山下的平地,埋葬在黃金色的水中。
神的山是他子民的保障
我們不能說前面沒有損失,憂慮,試煉。
我們只能信靠。
父神必從今日起伸出他大能的手來扶持我們走當走的路程。
所以我們的新年是一個快樂,有福的新年
這一段充滿了象征和暗示詞語的漢字,一般人恐怕是很難從文字本身讀出什么“妙處”來的。
然而,長期在宗教修煉中尋找“救途”的人,卻從文字中得到了神秘的啟示宋美齡不但自己信教,而且還殷勤地向她的親朋好友們贈送宗教典籍或干脆勸說他們入教。
宋美齡一生沒有子女。
一個在別人眼里處在至高至尊地位的女人,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女,這不能不說在感情上是有重大缺憾的,即使地位再高,縱然有權勢和財富,也無法彌補這一情感失落而造成的內心苦寂。
然而宋美齡并不感到苦寂,她認為她并不缺少這種快樂,精神并不空虛。
宋美齡惟一無話不說的密友是孔令儀(孔二小姐),據孔令儀透露:“老夫人內心實則是十分奔放的,然而她很滿足,任何不足或缺憾,她都會以好的一面去看。
”因此,宋美齡一直能以一種較好的心態(tài)對待蔣的子女。
首要的原因就是精神上的皈依使她除了盡享世俗的樂趣之外,還有一個在“天國”的精神樂園給予她理想的激勵。
而賦予宋美齡精神甘美的一個重要橋梁,就是《圣經》和《荒漠甘泉》。
《圣經》自然是人類歷史上的永恒名著,而那本同樣給予蔣介石夫婦重大影響的《荒漠甘泉》又是一部什么樣的作品呢
《荒漠甘泉》作者考門夫人,原名麗蒂伯德。
1870年出生于美國伊利諾斯州,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
年輕時一度病危,醫(yī)生已經宣布無藥可救。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她的丈夫查理向上帝祈禱,求神保佑,一旦康復,愿將余生全部貢獻給基督教。
考門夫人痊愈后,二人力踐誓言,到世界各地傳經布道,辦院講學。
考門夫人曾到過中國上海。
該書由中國信徒翻譯成中文,在基督教世界里被譽為“一座支取不盡的心靈寶庫,一泓鮮活的甜美的生命甘泉”。
宋美齡生活的時代,是人類災難頻發(fā)、戰(zhàn)亂不斷的年代,人們生活困苦,渴望著信仰的麻醉。
人們渴望找到解脫的藥方。
《荒漠甘泉》正是一劑救世良藥,征服了東西方億萬讀者。
從紐約的摩天大廈到倫敦東區(qū)的貧民窟;從澳洲遼闊的草原到非洲炎熱的礦場,無論市井平民、虔誠教徒,還是將軍元帥、總統(tǒng)議員,許許多多的人都是這本書的虔誠讀者。
有的作為座右銘擺在案頭,有的作為醒世箴言傳至后代。
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于作者考門夫人雖是在寫讀經感受,行文卻毫無陳腐的經卷氣息,每篇小文都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或摘引寓言、敘述故事,或描述景物、寓情于景,或揭示心態(tài)、直抒胸臆,都有聲有色、入情入理。
在1996年3月宋美齡答記者問時,說:“上帝讓我活著,我不能輕易去死,上帝讓我去死,我決不茍且地活著。
”宋美齡最喜歡誦讀《圣經》上的一段話:“你們應該喜樂,天上的麻雀,一錢銀子可以買兩只,上帝都要養(yǎng)活它們,何況你們是上帝所歡喜的。
”這段話給了宋美齡許多啟示,她心態(tài)平和,沒有心理壓力。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她學會了隨遇而安,萬事都能看破,想得開,這樣,心中就沒有什么煩惱。
不高興的時候,她就發(fā)一點脾氣,不把惱怒憋在心里。
宋美齡在見到友人時常常問人家“happy嗎”
平心時常勸慰蔣介石:盡管有許多不順心、不如意甚至不幸,但是把自己交給上帝就會高高興興的。
(資料引自)
急 大學畢業(yè)個人自傳 范文
《50年,雷鋒一直在身邊》 記者 陳原來源:《 人民日報 》( 2013年03月01日 01 版) 開欄的話“向雷鋒同志學習”——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50年來,雷鋒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凝聚著社會進步的正能量,不斷綻放出璀璨的道德光芒。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雷鋒精神與時代同行”專欄,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廣泛宣傳學雷鋒先進典型,深入總結學雷鋒實踐活動,以凝聚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強大力量,踏著時代的旋律,與文明同行。
提起2012年12月退伍的一連三班的幾名老兵,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王家店鄉(xiāng)“空巢老人”陳福貴就會情不自禁吹起那曲《接過雷鋒的槍》。
從1976年幫扶孤寡老人以來,沈陽軍區(qū)某炮兵團一連三班堅持學雷鋒,被親切地稱為“塞外雷鋒班”。
云南昭通市大關縣山村學校教師毛利輝,為了給大雪天仍然光著腳丫的孩子們募集衣物和文具,在網上發(fā)布帖子,引發(fā)網絡愛心狂潮,愛心包裹和善款從四面八方飛來,給孩子們送來冬天的溫暖。
……50年前的3月5日,《人民日報》一版刊發(fā)同志的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從此,整整50載,雷鋒,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始終是億萬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光輝榜樣;雷鋒,一位只有22年短暫生命的普通一兵,一位沒有驚天壯舉的普通共產黨員,卻能贏得如此崇高的敬意和持久的認同,能夠激勵幾代人健康成長,持續(xù)不斷地引領社會風尚、凝聚和釋放社會的正能量。
這正是中華民族當代優(yōu)秀思想品質的道德象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
他的力量可以超越時空在青島老工人王友青的記憶里,毛主席親筆題詞發(fā)表后,學習的熱潮立刻席卷全國,人人高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個個學雷鋒、見行動,《雷鋒日記》、《雷鋒故事》迅速傳遍千家萬戶,大家爭當無名英雄。
王友青所述,正是1963年之后的中國大地。
從工廠到農村,從學校到機關,從科研單位到兵營,無論是錢學森這樣的大科學家,還是王友青這樣的普通工人,學雷鋒頓時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
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大批雷鋒式的模范人物誕生了。
舍生忘死的歐陽海和王杰、在暴風雪中保護集體羊群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頭部負傷不下火線的海軍戰(zhàn)士麥賢德、“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為搶救36名少年而攔截驚馬英勇犧牲的劉英俊曾在日記中寫道:雷鋒啊,我的戰(zhàn)友
你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續(xù);你的熱血,在我身上沸騰。
雷鋒精神是否過時
改革開放以后,確實有過這樣的發(fā)問。
但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當人們更渴望精神的力量,更期盼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關系時,人們重讀雷鋒,重新發(fā)掘雷鋒精神的內涵,卻發(fā)現,雷鋒精神是一座道德的富礦。
“學雷鋒,培養(yǎng)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代新人”、“在新長征中發(fā)揚雷鋒精神”、“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學雷鋒精神,做四有新人”,這些報刊標題和發(fā)言主旨,讓我們體味到,盡管社會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和物質條件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雷鋒依然是中國道德星空中的最美星辰。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呼喚雷鋒精神,一直是全社會的最強音;雷鋒始終是各行各業(yè)的道德表率、人們心目中的最高榜樣。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雷鋒活動一直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尤其是新世紀以來,隨著《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布實施,從文明城市、文明單位的創(chuàng)建,到中國公民道德論壇的舉辦,再到全國道德模范的評選,如何弘揚雷鋒精神一直是熱議的話題。
“雷鋒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續(xù)”這句話來自第四軍醫(yī)大學的大學生張華。
1982年,他為救一位不慎落入糞池的老農民而犧牲。
20世紀90年代,一名普通的水電維修工徐虎,十多年如一日,背著工具箱,奔波于6000多戶居民中間,修電路、通水路、掏馬桶,每天都重復著相同而瑣碎的工作。
因為他和雷鋒有很多共同點,人們稱贊他“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雷鋒之歌”。
從上個世紀的60年代到今天,是中國社會巨變前行的50年,由封閉而開放,由貧困到富足,但學習雷鋒卻唯獨不變。
可以說,雷鋒精神所蘊含的道德價值、思想財富,跨越時代,歷久彌新。
他的精神讓平凡產生偉大雷鋒出身寒微,也沒當過什么官,一生直至因公殉職都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之舉,而是一直平凡普通。
這恰恰也成為大多數普通人認同雷鋒、學習雷鋒的原因之一。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和平的時代,多數人工作生活平凡而普通。
在這樣的人生中如何產生不凡,雷鋒的一生作出表率。
雷鋒偉大之處就在于利他奉獻、愛崗敬業(yè)、勤儉節(jié)約,這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都不難做到的。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力量從團結來,智慧從勞動來,行動從思想來,榮譽從集體來。
”“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
”《雷鋒日記》中這些外表無華且內存優(yōu)美的語言,是5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座右銘,所表達的樸素情感和思想真諦,讓雷鋒可知、可親、可近。
正是這種親近感,才讓雷鋒精神深入到大眾心靈深處。
華夏銀行北京分行長安支行的于強,沒有被評選過道德模范,也不是名人,但早在江蘇沭陽上中學時就曾號召全班為一位同學患病的母親捐款,在武漢大學讀本科時又當過一位身患絕癥女孩的臨時“新郎”,如今無論身在何處,為受災地區(qū)、貧困學生捐款捐物都走在最前列,幫助老人、扶助殘疾人,為別人讓座,也是每天必做的事情。
在他看來,高尚道德體現在日常生活里。
學習雷鋒并不難,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不斷開放,流動人口日益增多,每天面對陌生人成為社會生活的常態(tài)。
公共化的生活讓人深切感受到大愛和利他的重要。
于是,雷鋒學校、雷鋒儲蓄所、雷鋒公司、雷鋒車隊,層出不窮。
今天,學雷鋒已成為我們的道德代名詞,融入家庭,融入生活,融入我們的精神世界。
公共交通上讓座位、馬路上幫扶別人、向困難者施以援手、為災區(qū)和貧困地區(qū)捐款捐物,都體現著雷鋒精神。
而滲入我們意識里、肌體里的雷鋒精神,正化作強大的道德力量,讓人們更自覺地做出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正確選擇。
當這些微小的個人選擇變?yōu)樯鐣w行為時,又會釋放出巨大的正能量,支撐起全民族的道德大廈。
他的名字催生“最美”之花只要在網上輸入“雷鋒”兩字,就會發(fā)現,以雷鋒命名的博客、論壇、貼吧,關于雷鋒的消息鋪天蓋地,這里是學習雷鋒、宣傳雷鋒、傳遞雷鋒精神的最大空間。
一個求助的信息可以引發(fā)千萬回應,一件學雷鋒事跡可以經過千萬次點擊而被廣泛傳播,關于學雷鋒的網絡留言可以千百萬計。
在網絡中,雷鋒同樣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時代青年,生動可愛、親切真實。
當“小悅悅事件”在網絡傳播而引起極大悲憤,毒奶粉、地溝油被網絡廣為傳遞而不斷拷問中國人道德底線的同時,通過網絡,人們也發(fā)現,原來無數“最美”人物生活在我們中間,從“最美媽媽”、“最美奶奶”到“最美托舉哥”、“最美少年”,從“最美戰(zhàn)士”、“最美警察”到“最美教師”、“最美司機”,各行各業(yè)、各個年齡段,無所不在。
所有這些“最美”的身后,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在支撐,那就是雷鋒。
網絡經過“最美”人物的感召,如今成為傳遞正能量的重要渠道。
剛剛發(fā)生的“全城吃面”和“全城買鵝”的感人事跡,就是網民用愛心接力書寫的感人故事。
事實上,就在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3.88億的今天,“網絡活雷鋒”不斷涌現。
21年義務獻血6萬多毫升,愛心團隊遍布全國17個省市,當代雷鋒傳人郭明義自去年3月25日開通實名微博后,不到一年時間,微博粉絲數已突破600萬。
實際上,他的微博已是弘揚雷鋒精神的大平臺,捐骨髓、獻血、助學、扶貧,郭明義不時通過這里將一件件愛心行動及時傳播,將一條條求助信息迅速發(fā)布,搭起了一座又一座學雷鋒的橋梁。
貴州女大學生楊艾菁為了實現“用一對戒指為貴州山區(qū)孩子換一棟教學樓”的夢想,得到上海某神秘網友出資30萬元的幫助,名為“夢想小學”的教學樓,已在貴州納雍縣昆寨鄉(xiāng)夾巖村開工。
雷鋒精神在網絡的走紅,學雷鋒事跡在網上的傳播,“最美”人物受到網民熱捧……這一切都足以表明,雷鋒活在千千萬萬普通的中國人心中,雷鋒是人們衷心擁戴的道德楷模。
他的言行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從50年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和號召開始,在每個歷史時期,黨和國家領導人都發(fā)出向雷鋒學習的重要指示,無論中國處在哪個歷史發(fā)展時期,無論社會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如何變遷,雷鋒自始至終都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學習的榜樣,影響還一直延伸至世界。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物質條件越來越豐足,但隨之產生的精神迷茫、信仰危機、道德滑坡也在不斷顯現,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重任。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雷鋒精神不但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而且還被全社會自覺認同為思想的標桿、道德的楷模而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團結、友愛、利他、奉獻、刻苦、鉆研、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熱愛人民、忠于祖國、干一行愛一行,還有“釘子精神”,既讓雷鋒擁有了共產主義戰(zhàn)士的優(yōu)秀品質,也讓雷鋒精神顯示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雷鋒精神更成為社會和諧進步的正能量,尤其是雷鋒身上體現的那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和不斷弘揚的根本宗旨。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還有什么樣的語言,比這更能形象展現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呢
雷鋒精神是個開放的文化系統(tǒng),是時代精神文明的同義語,是先進文化的表征,內涵極其豐富。
在非典、地震、泥石流等大災大難面前,干部、群眾、官兵,幾乎都是雷鋒精神的生動詮釋者。
北京特大暴雨時,市民開著私家車、打著雙閃燈奔向機場無償為滯留旅客服務,那情景被無數人深深記住。
今天,中國注冊志愿者總數已超3000萬、各類志愿服務站17.5萬個。
志愿者隊伍不但活躍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上,更多的是服務于日常生活中。
志愿者的形象與50年前的雷鋒何其相似,可謂血脈相承。
越是價值觀多元,越呼喚學雷鋒活動的常態(tài)化。
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采取措施推動學習活動常態(tài)化。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再次提出“要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tài)化”。
為了保證學雷鋒活動的常態(tài)化,從中央到各地都相繼制定出諸多有力措施,從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角度探索常態(tài)化的新途徑。
中國文明網有個“學雷鋒簽名寄語”欄目,看看少年學生們的留言吧:河北邯鄲市第二中學的馬國帥說:世界上任何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進取的民族,都不會忽視、漠視榜樣的力量……如果我們懷著一顆明亮的心,你就會發(fā)覺,榜樣就在我們身邊。
哈爾濱十三中學的張旭說:希望每一位同學可以在學業(yè)之余做一些好事,讓雷鋒精神一直存在于我們身邊,我們需要愛,社會更需要愛。
“雷鋒,我們的戰(zhàn)友,我們親愛的弟兄;雷鋒,我們的榜樣,我們青年的標兵……”作曲家傅庚辰如今依然清晰地記得為電影《雷鋒》創(chuàng)作主題歌時的情景,他說,從那時至今,雷鋒這面旗幟從未褪色……雷鋒精神與時代同行。
我們深信,雷鋒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寶貴財富,一定會代代相傳,發(fā)揚光大。
資料來源:
怎樣快速級英語單詞
拜托了各位 謝謝
這些方法總得自己去發(fā)現,實際上也沒什么快速地方法,只要經常接觸一個單詞,當然能被過了,比如dog,對吧,遺忘是人的一大缺點,很正常,忘了再背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