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閱讀感悟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度過,回首往,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句話曾經鼓舞了多少青少年為革命事業(yè)奉獻一生.最近有幸讀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感受到了堅強的保爾面對悲慘的人生,仍對生命的執(zhí)著,對生活的渴求對革命勝利的必勝信念.《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曾經鼓舞過無數人.在當今物資豐足,金錢誘惑,人心浮躁之際……這一本書有許多我要學習的.
現代名人廉潔故事 長一點的啊 火急
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
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 周總理廉潔從政小故事 “我作為國務院總理,工作是失職的,對不起那里的人民。
” 周總理的廉潔從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實實在在的。
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連續(xù)20多個月沒有下過一場透雨,許多群眾不僅缺衣少食,連飲水都十分困難。
在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上,來自甘肅的宋平同志匯報了定西的災情。
周總理聽完匯報,神色十分嚴峻。
他說,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群眾組織起來,發(fā)展生產,增加收入,改變面貌。
后來,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全體會議,周總理在大會上心情沉重地說:“我聽到了甘肅中部地區(qū)群眾生活困難的情況,心里難過,很不安。
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眾生活還這樣困難,我作為國務院總理,工作是失職的,對不起那里的人民。
”會后不久,總理便派工作組到甘肅,帶去糧食、棉衣、棉被等救災物資。
若干年后,當人們看到定西群眾仍穿著當年總理親自布置發(fā)放的棉軍衣時,無不感慨萬千。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 周總理的廉潔是無比的威嚴,他的影響力是當今無人能比的。
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
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云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
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云水庫那里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
”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
”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
”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樣難受。
如果按現在某些干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蒙混過關。
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后,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
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筑,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yè)部一個研究所,并向中央寫了一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名人改掉壞習慣的例子
一、千古江山 公元280年,晉朝名將王浚的水軍攻近建業(yè)城,東吳主孫皓在進行一番幾乎是徒勞的抵抗后出城投降,這標志著輝煌的三國時代終于告一段落,大晉一統(tǒng)天下,后人稱之為“三國歸晉”。
完成一統(tǒng)天下這一偉業(yè)的是司馬炎,司馬懿之孫,司馬昭長子,司馬一家三代,都是精明強干之輩,祖父司馬懿,與諸葛亮周旋多年,終于拖死這一千古名相,并奪取魏國大權,而他父親司馬昭,不單掌控魏國大權,還南征滅了蜀漢,劉姓江山傳了這么多年,終于徹底斷了。
到了司馬炎這代,他終于取魏而代之,并一統(tǒng)天下。
中國幾千年歷史,分而合之,合而分之,但是這一統(tǒng)天下的君主實在沒幾個,而司馬炎和其他幾位相比,唯一值得一說的也就是他的“仁”了,司馬炎取曹魏代之,但是卻沒有殺魏帝曹奐,而是封其為陳留王,而且準許他用皇帝儀仗,上書時不必稱臣,這種事也就晉朝出現,而原來蜀漢后主劉禪投降被封為安樂公,現在東吳主孫皓投降被封為歸命侯,都得善終。
或許是因為司馬家出身士族的關系,司馬炎和身邊大臣關系不錯,大臣說話也是很隨便,即便說他壞話也是一笑了之,仔細看。
晉朝一代都是如此,君弱臣強。
大臣比皇帝橫多了。
司馬炎不能稱之為明君,全因他只打下了江山,卻沒有為這個江山打好基礎,正所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而他選的白癡皇帝和藩王領兵在外的制度為西晉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假如他的皇帝兒子不是白癡一般,而藩王即便想作亂也沒機會,假如沒有藩王領兵這樣的制度,那朝政再亂也不會象八王之亂這樣。
八王之亂象一個攪肉機,中原的力量全部耗盡于此,中原形成了真空,原本臣服于中原的游牧民族便以各種借口進入中原,這便是后世常稱的五胡亂華。
中原亂成一片,先是匈奴,后是羯,鮮卑,一窩蜂的進來,先是對晉朝,后來是自己內部也打,亂糟糟一片,司馬睿,這個和司馬炎已經算是很遠很遠的遠親慌慌張張跑到當年被司馬炎打下的東吳都城建康,在王導的鼎力支持下,過起了小朝廷的日子。
或許是一下子成了皇帝,要享享清福,或許是江南的風光太好,舍不得離去,司馬睿不想回到那個兵荒馬亂的北方去了。
南方還算穩(wěn)定,但是北方就苦了,能走的都走的,留下來的老百姓只能受胡族的欺壓,即便不欺壓,這兵荒馬亂的,日子也不好過。
人每到痛苦的時刻,最大的希望便是從天邊降下一個神靈,至少是英雄來拯救自己。
祖逖嘗試過,他以中流擊楫的英雄氣概北伐,在無比艱難的情況下與后趙作戰(zhàn),收復了黃河以南的領土,而且毫無私心,實在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他沒有完成北伐的使命便去了。
于是人們把希望寄托在號稱項羽轉世的冉閔身上,但是這希望被慕容恪的連環(huán)馬扼殺了。
然后大家又把希望轉到南方,一個叫桓溫的將軍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可是當這個將軍來到長安城下,大家才發(fā)覺這位將軍更重視的是南方的權力,所以他轉了一圈便回去了。
曾經一度,那個仁和的苻堅和摸虱子的王猛給大家?guī)砹讼M?,不過王猛早早便逝去了,而那個仁和的苻堅一下子好象失去了主心骨,一意孤行發(fā)動了南征。
可惜,人心還是向著東晉,運氣還是在南方這邊,淝水一戰(zhàn),東晉大勝,雖然沒有收復全部失地,但是前秦卻土崩瓦解了。
或許慕容家族才是希望所在
這個一家都英俊非凡的家族有慕容恪、慕容垂這樣不世出的名將,一統(tǒng)天下或許不是什么難事吧。
可惜世事難料,參合陂一戰(zhàn),慕容家族從此衰落。
大家并不知道,這樣的痛苦還要過上幾百年,直到一個叫隋的朝代建立才會暫時結束,在這段時期里,所有的人只是匆匆過客,在歷史書上留下幾筆便走了,只是有些人留的多些,有些人留的少些。
我們總是崇拜那些留的多的人,即便那是虛名,但是至少能留給后人無盡的話題。
而其中的一些人,我們稱之為英雄,像祖逖。
而在英雄之中,有些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代,他們制造了歷史。
請先記住這位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代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劉裕。
二、英雄出身自寒門 公元363年,東晉哀帝興寧元年,劉裕出身在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
他的祖籍是彭城(今江蘇徐州),即那位西楚霸王項羽的都城,當年傳說上天會讓西楚霸王項羽轉世,大家認為是冉閔,但是要說劉裕也未嘗不可。
當然,劉裕和項羽的關系還不如和項羽的死對頭劉邦那樣密切。
或許是兩漢過于輝煌的關系,那時反正是姓劉的總能和劉邦這位老祖宗扯上關系,于是真正光復漢室的劉秀說自己是漢室宗親,三分天下的劉備也說自己是漢室宗親,這位日后成為一朝之主的劉裕也說自己是漢室宗親。
不過,他的漢室宗親可就比較遠了,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后,怎么也能算是劉邦直系子孫,而劉裕的祖先是楚元王劉交,乃劉邦之弟,雖然也是漢室宗親,但是卻是旁系的旁系。
而且此時已經不是漢朝末年了,而是東晉了,他這個漢室宗親的身份,卻不能為他得來半點好處,他的漢室宗親的身份,只能作為談資罷了。
其實硬要說的話,那位匈奴人劉淵也稱自己是漢室宗親,還建立了漢國呢。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劉裕沒有以重建漢室,而是取了一個曖昧的“宋”作為自己的朝代稱號吧。
那是后話了,公元363年,我們這位日后的帝王還剛出生,面臨隨時會夭折的危險。
大凡帝王出生,大家都會給什么吉兆,比較夢見吞紅日啊,龍鳳下凡啦,總之是很特別的事,那劉裕出生有什么吉兆呢
可惜,假如真有這個吉兆,我們也無從得知了,因為劉裕的娘親趙氏已經在劉裕出生后便已經死去了。
劉裕的家境并不是很好,生父劉翹只是做一個無油水的小吏,安葬妻子便要花去一大批錢,而撫養(yǎng)嬰兒也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古代人還沒有象現代這樣用奶粉喂養(yǎng)的習慣和條件,只能用母乳喂養(yǎng),而這樣就要請奶水足的女子做奶媽,可是這樣是要花錢的,古代小說里說到書生遇到這樣的情況,就要抱著孩子四處求人,吃百家奶,而且大都是饑一頓飽一頓的。
劉翹估計也沒這樣的時間和臉皮,何況想到這孩子克死了妻子就氣不打一處來,就準備拋棄劉裕。
要是按照古代演義的說法,這劉裕被拋棄后一定是被哪位達官貴人的下人揀到,帶回去,然后這達官貴人家里又無小孩,便當做親生孩子養(yǎng),長大之后繼承家業(yè),日后與親生父親相認,那是喜劇,與親生父親反目成仇,那是悲劇,與親生妹妹相愛,那是雷雨了。
要是按照西方歷史的寫法,劉裕會被狼收養(yǎng),最后成為一個英雄,建立起一個叫羅馬的國度。
要是按照武俠小說的寫法,那劉裕會被哪個和尚道士收養(yǎng),或者是深山中的高人,長大學成一身武藝,日后發(fā)覺自己的身世撲朔迷離,原來自己是某個…… 打住打住,劉裕的身世還沒這么戲劇性,在千鈞一發(fā)之際,他被自己的族中叔叔劉萬和叔母杜氏所救,杜氏做他的奶媽,并且寄住在他家中。
作為一個叔母和奶媽,杜氏對他極好,甚至為了他,連自己的次子劉懷敬的奶也顧不得喂,據說之后劉懷敬智力有點問題,便是因為斷奶太早的關系,劉裕日后對劉懷敬一家也甚是照顧,恩寵有加,也是為了報這一恩情吧。
不過假如要說是杜氏看出劉裕日后的成就,那也夸張了些,當年劉備被劉元起看重,那是因為劉備已經成年,顯出一定潛質。
要說杜氏能看出嬰兒的劉裕有帝王之相,也不可思議了些。
杜氏這樣做,完全是一種同情吧。
劉裕在叔母家兩年,才回到家,然后用一句比較通俗的話說,茁壯的成長著。
成為一個“雄杰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zhèn)ィ皇铝缧」?jié)”的奇男子了。
不過這位奇男子可沒什么好風評,此時劉裕的生父劉翹已經病逝,他續(xù)娶的妻子,也便是劉裕的后母蕭氏獨自撫養(yǎng)劉裕和他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
劉裕對待繼母很是孝敬,只是他的職業(yè)不是很好,以賣履為生,這和他的前輩,劉備到是很象。
說起來也奇怪,當時劉家并不是沒有人才,劉備那時劉表劉璋的個人條件都比劉備要好得多,而劉裕時期也有劉牢之這位北府名將。
但是卻總是劉備劉裕這樣出身貧寒成就一番偉業(yè)。
不過說起來,劉家最出名的四位君主,劉邦劉秀劉備劉裕,年輕時都沒什么好習慣,劉邦被自己的父親看不起,認為他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劉秀年輕時喜歡包庇收留不法分子,顯然就是地方一霸,劉備雖然還求求學,也喜歡拉幫結伙,做個小混混,看他打督郵的那脾氣,火氣還挺旺,到了劉裕這代,也沒什么改進,也是不愛讀書,游手好閑的緊,而且更進一步,還有愛賭博的超級壞習慣。
甚至因為欠錢,還被人綁起來打,要不是好友王謐幫他還債,我們在史書上也只能見到一位姓劉名裕的賭徒因為欠錢不還而被活活打死,以此告誡世人的例子了。
當然,這個例子只會出現在一些筆記中,不會出現在帝王本紀里了。
劉裕日后有沒有改掉這壞習慣,不得而知,不過看他日后作戰(zhàn)用兵,甚是行險大膽,而且每每成功,不知是不是賭博練出來的,不過他的將才可比他的賭才厲害的多了。
其實劉裕不但愛賭博,還喜歡吹牛,一次在竹林寺,眾僧說他有龍光在身,還有射箭傷蛇,傳為王者的傳說,這和他前輩劉邦那個斬白蛇的故事幾乎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估計是劉裕書讀的少,編故事也不圓,不過劉裕成事后,這些故事便堂而皇之的進入正史了。
我們還是把眼光再放到整個天下吧,此時的西方,羅馬帝國的首都已經遷移到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很快就要分裂成東西兩邊,羅馬城不久將被蠻族攻克,東方的中國,北方前秦帝國就象那個傳說中的大秦帝國一樣蒸蒸日上,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王猛輔佐在仁和的蠻族君王苻堅身邊,一統(tǒng)北方后逝去,而此時的苻堅正在事業(yè)高峰期,中原、塞北、西域、遼東、巴蜀,漢晉原有的疆域已經大部在其手,只有南邊的東晉,還是守著漢人正統(tǒng)的名號,實在是他的眼中釘。
然而這個眼中釘又實在太難啃,東晉政權雖然偏安,但是還算得人心,而且也出了幾個將才,當時的漢人也極為善戰(zhàn),苻堅按壓不住一統(tǒng)天下的野心,終于不顧勸阻,率領百萬大軍南下,然而,淝水一戰(zhàn),東晉士族中那位白面書生一般的名將謝玄,大敗苻堅,前秦帝國內部的矛盾集體大爆發(fā),轉眼間,那個一統(tǒng)北方的大帝國便土崩瓦解了。
而東晉也無力北進,天才名將謝玄不久便染病逝去。
再回到劉裕那,淝水之戰(zhàn)時劉裕才21歲,歷史上沒有記載他參與了這次百年罕見的大戰(zhàn)役。
事實上,此時的他還沒有參軍,或許是淝水之戰(zhàn)北府軍的驍勇引發(fā)了他的豪心吧,或許是想出頭,他準備參軍。
東晉時期還沒有科舉制度,當官主要途徑是推薦,而且實權大官職大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象劉裕這樣沒有背景,家世背景貧寒的平民充其量象他父親那樣做個小吏,或許命運好還可以做一任地方官,但是要做大官是不可能的。
不過兩晉承襲漢制,軍功受封賞極多,一般平民要成就事業(yè),最好的辦法也只有參軍一途。
當時并沒有后世那樣“好男不當兵”的習慣,雖然一般平民大都以務農為生,但是對參軍也沒有什么歧視,朝廷也不會在小兵臉上刻字,尤其晉朝兵制此時已經由府兵制度向募兵制度發(fā)展,赫赫有名的北府軍,也是以招募北方流民組成的。
但是,參軍易,要成就偉業(yè)難,晉朝士族勢力強大,掌握實權的大都是世家大族,象桓溫,謝玄,都是出自名門望族,才能掌握實權,象劉裕這樣的寒人,要成就偉業(yè),掌握大權,并不容易。
不過,這也是唯一的路了,劉裕參軍,或許是自身條件不錯,他就任冠軍將軍孫無終司馬,開始了他的輝煌的軍旅生涯。
一、千古江山 公元280年,晉朝名將王浚的水軍攻近建業(yè)城,東吳主孫皓在進行一番幾乎是徒勞的抵抗后出城投降,這標志著輝煌的三國時代終于告一段落,大晉一統(tǒng)天下,后人稱之為“三國歸晉”。
完成一統(tǒng)天下這一偉業(yè)的是司馬炎,司馬懿之孫,司馬昭長子,司馬一家三代,都是精明強干之輩,祖父司馬懿,與諸葛亮周旋多年,終于拖死這一千古名相,并奪取魏國大權,而他父親司馬昭,不單掌控魏國大權,還南征滅了蜀漢,劉姓江山傳了這么多年,終于徹底斷了。
到了司馬炎這代,他終于取魏而代之,并一統(tǒng)天下。
中國幾千年歷史,分而合之,合而分之,但是這一統(tǒng)天下的君主實在沒幾個,而司馬炎和其他幾位相比,唯一值得一說的也就是他的“仁”了,司馬炎取曹魏代之,但是卻沒有殺魏帝曹奐,而是封其為陳留王,而且準許他用皇帝儀仗,上書時不必稱臣,這種事也就晉朝出現,而原來蜀漢后主劉禪投降被封為安樂公,現在東吳主孫皓投降被封為歸命侯,都得善終。
或許是因為司馬家出身士族的關系,司馬炎和身邊大臣關系不錯,大臣說話也是很隨便,即便說他壞話也是一笑了之,仔細看。
晉朝一代都是如此,君弱臣強。
大臣比皇帝橫多了。
司馬炎不能稱之為明君,全因他只打下了江山,卻沒有為這個江山打好基礎,正所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而他選的白癡皇帝和藩王領兵在外的制度為西晉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假如他的皇帝兒子不是白癡一般,而藩王即便想作亂也沒機會,假如沒有藩王領兵這樣的制度,那朝政再亂也不會象八王之亂這樣。
八王之亂象一個攪肉機,中原的力量全部耗盡于此,中原形成了真空,原本臣服于中原的游牧民族便以各種借口進入中原,這便是后世常稱的五胡亂華。
中原亂成一片,先是匈奴,后是羯,鮮卑,一窩蜂的進來,先是對晉朝,后來是自己內部也打,亂糟糟一片,司馬睿,這個和司馬炎已經算是很遠很遠的遠親慌慌張張跑到當年被司馬炎打下的東吳都城建康,在王導的鼎力支持下,過起了小朝廷的日子。
或許是一下子成了皇帝,要享享清福,或許是江南的風光太好,舍不得離去,司馬睿不想回到那個兵荒馬亂的北方去了。
南方還算穩(wěn)定,但是北方就苦了,能走的都走的,留下來的老百姓只能受胡族的欺壓,即便不欺壓,這兵荒馬亂的,日子也不好過。
人每到痛苦的時刻,最大的希望便是從天邊降下一個神靈,至少是英雄來拯救自己。
祖逖嘗試過,他以中流擊楫的英雄氣概北伐,在無比艱難的情況下與后趙作戰(zhàn),收復了黃河以南的領土,而且毫無私心,實在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他沒有完成北伐的使命便去了。
于是人們把希望寄托在號稱項羽轉世的冉閔身上,但是這希望被慕容恪的連環(huán)馬扼殺了。
然后大家又把希望轉到南方,一個叫桓溫的將軍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可是當這個將軍來到長安城下,大家才發(fā)覺這位將軍更重視的是南方的權力,所以他轉了一圈便回去了。
曾經一度,那個仁和的苻堅和摸虱子的王猛給大家?guī)砹讼M?,不過王猛早早便逝去了,而那個仁和的苻堅一下子好象失去了主心骨,一意孤行發(fā)動了南征。
可惜,人心還是向著東晉,運氣還是在南方這邊,淝水一戰(zhàn),東晉大勝,雖然沒有收復全部失地,但是前秦卻土崩瓦解了。
或許慕容家族才是希望所在
這個一家都英俊非凡的家族有慕容恪、慕容垂這樣不世出的名將,一統(tǒng)天下或許不是什么難事吧。
可惜世事難料,參合陂一戰(zhàn),慕容家族從此衰落。
大家并不知道,這樣的痛苦還要過上幾百年,直到一個叫隋的朝代建立才會暫時結束,在這段時期里,所有的人只是匆匆過客,在歷史書上留下幾筆便走了,只是有些人留的多些,有些人留的少些。
我們總是崇拜那些留的多的人,即便那是虛名,但是至少能留給后人無盡的話題。
而其中的一些人,我們稱之為英雄,像祖逖。
而在英雄之中,有些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代,他們制造了歷史。
請先記住這位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代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劉裕。
二、英雄出身自寒門 公元363年,東晉哀帝興寧元年,劉裕出身在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
他的祖籍是彭城(今江蘇徐州),即那位西楚霸王項羽的都城,當年傳說上天會讓西楚霸王項羽轉世,大家認為是冉閔,但是要說劉裕也未嘗不可。
當然,劉裕和項羽的關系還不如和項羽的死對頭劉邦那樣密切。
或許是兩漢過于輝煌的關系,那時反正是姓劉的總能和劉邦這位老祖宗扯上關系,于是真正光復漢室的劉秀說自己是漢室宗親,三分天下的劉備也說自己是漢室宗親,這位日后成為一朝之主的劉裕也說自己是漢室宗親。
不過,他的漢室宗親可就比較遠了,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后,怎么也能算是劉邦直系子孫,而劉裕的祖先是楚元王劉交,乃劉邦之弟,雖然也是漢室宗親,但是卻是旁系的旁系。
而且此時已經不是漢朝末年了,而是東晉了,他這個漢室宗親的身份,卻不能為他得來半點好處,他的漢室宗親的身份,只能作為談資罷了。
其實硬要說的話,那位匈奴人劉淵也稱自己是漢室宗親,還建立了漢國呢。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劉裕沒有以重建漢室,而是取了一個曖昧的“宋”作為自己的朝代稱號吧。
那是后話了,公元363年,我們這位日后的帝王還剛出生,面臨隨時會夭折的危險。
大凡帝王出生,大家都會給什么吉兆,比較夢見吞紅日啊,龍鳳下凡啦,總之是很特別的事,那劉裕出生有什么吉兆呢
可惜,假如真有這個吉兆,我們也無從得知了,因為劉裕的娘親趙氏已經在劉裕出生后便已經死去了。
劉裕的家境并不是很好,生父劉翹只是做一個無油水的小吏,安葬妻子便要花去一大批錢,而撫養(yǎng)嬰兒也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古代人還沒有象現代這樣用奶粉喂養(yǎng)的習慣和條件,只能用母乳喂養(yǎng),而這樣就要請奶水足的女子做奶媽,可是這樣是要花錢的,古代小說里說到書生遇到這樣的情況,就要抱著孩子四處求人,吃百家奶,而且大都是饑一頓飽一頓的。
劉翹估計也沒這樣的時間和臉皮,何況想到這孩子克死了妻子就氣不打一處來,就準備拋棄劉裕。
要是按照古代演義的說法,這劉裕被拋棄后一定是被哪位達官貴人的下人揀到,帶回去,然后這達官貴人家里又無小孩,便當做親生孩子養(yǎng),長大之后繼承家業(yè),日后與親生父親相認,那是喜劇,與親生父親反目成仇,那是悲劇,與親生妹妹相愛,那是雷雨了。
要是按照西方歷史的寫法,劉裕會被狼收養(yǎng),最后成為一個英雄,建立起一個叫羅馬的國度。
要是按照武俠小說的寫法,那劉裕會被哪個和尚道士收養(yǎng),或者是深山中的高人,長大學成一身武藝,日后發(fā)覺自己的身世撲朔迷離,原來自己是某個…… 打住打住,劉裕的身世還沒這么戲劇性,在千鈞一發(fā)之際,他被自己的族中叔叔劉萬和叔母杜氏所救,杜氏做他的奶媽,并且寄住在他家中。
作為一個叔母和奶媽,杜氏對他極好,甚至為了他,連自己的次子劉懷敬的奶也顧不得喂,據說之后劉懷敬智力有點問題,便是因為斷奶太早的關系,劉裕日后對劉懷敬一家也甚是照顧,恩寵有加,也是為了報這一恩情吧。
不過假如要說是杜氏看出劉裕日后的成就,那也夸張了些,當年劉備被劉元起看重,那是因為劉備已經成年,顯出一定潛質。
要說杜氏能看出嬰兒的劉裕有帝王之相,也不可思議了些。
杜氏這樣做,完全是一種同情吧。
劉裕在叔母家兩年,才回到家,然后用一句比較通俗的話說,茁壯的成長著。
成為一個“雄杰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zhèn)ィ皇铝缧」?jié)”的奇男子了。
不過這位奇男子可沒什么好風評,此時劉裕的生父劉翹已經病逝,他續(xù)娶的妻子,也便是劉裕的后母蕭氏獨自撫養(yǎng)劉裕和他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
劉裕對待繼母很是孝敬,只是他的職業(yè)不是很好,以賣履為生,這和他的前輩,劉備到是很象。
說起來也奇怪,當時劉家并不是沒有人才,劉備那時劉表劉璋的個人條件都比劉備要好得多,而劉裕時期也有劉牢之這位北府名將。
但是卻總是劉備劉裕這樣出身貧寒成就一番偉業(yè)。
不過說起來,劉家最出名的四位君主,劉邦劉秀劉備劉裕,年輕時都沒什么好習慣,劉邦被自己的父親看不起,認為他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劉秀年輕時喜歡包庇收留不法分子,顯然就是地方一霸,劉備雖然還求求學,也喜歡拉幫結伙,做個小混混,看他打督郵的那脾氣,火氣還挺旺,到了劉裕這代,也沒什么改進,也是不愛讀書,游手好閑的緊,而且更進一步,還有愛賭博的超級壞習慣。
甚至因為欠錢,還被人綁起來打,要不是好友王謐幫他還債,我們在史書上也只能見到一位姓劉名裕的賭徒因為欠錢不還而被活活打死,以此告誡世人的例子了。
當然,這個例子只會出現在一些筆記中,不會出現在帝王本紀里了。
劉裕日后有沒有改掉這壞習慣,不得而知,不過看他日后作戰(zhàn)用兵,甚是行險大膽,而且每每成功,不知是不是賭博練出來的,不過他的將才可比他的賭才厲害的多了。
其實劉裕不但愛賭博,還喜歡吹牛,一次在竹林寺,眾僧說他有龍光在身,還有射箭傷蛇,傳為王者的傳說,這和他前輩劉邦那個斬白蛇的故事幾乎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估計是劉裕書讀的少,編故事也不圓,不過劉裕成事后,這些故事便堂而皇之的進入正史了。
我們還是把眼光再放到整個天下吧,此時的西方,羅馬帝國的首都已經遷移到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很快就要分裂成東西兩邊,羅馬城不久將被蠻族攻克,東方的中國,北方前秦帝國就象那個傳說中的大秦帝國一樣蒸蒸日上,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王猛輔佐在仁和的蠻族君王苻堅身邊,一統(tǒng)北方后逝去,而此時的苻堅正在事業(yè)高峰期,中原、塞北、西域、遼東、巴蜀,漢晉原有的疆域已經大部在其手,只有南邊的東晉,還是守著漢人正統(tǒng)的名號,實在是他的眼中釘。
然而這個眼中釘又實在太難啃,東晉政權雖然偏安,但是還算得人心,而且也出了幾個將才,當時的漢人也極為善戰(zhàn),苻堅按壓不住一統(tǒng)天下的野心,終于不顧勸阻,率領百萬大軍南下,然而,淝水一戰(zhàn),東晉士族中那位白面書生一般的名將謝玄,大敗苻堅,前秦帝國內部的矛盾集體大爆發(fā),轉眼間,那個一統(tǒng)北方的大帝國便土崩瓦解了。
而東晉也無力北進,天才名將謝玄不久便染病逝去。
再回到劉裕那,淝水之戰(zhàn)時劉裕才21歲,歷史上沒有記載他參與了這次百年罕見的大戰(zhàn)役。
事實上,此時的他還沒有參軍,或許是淝水之戰(zhàn)北府軍的驍勇引發(fā)了他的豪心吧,或許是想出頭,他準備參軍。
東晉時期還沒有科舉制度,當官主要途徑是推薦,而且實權大官職大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象劉裕這樣沒有背景,家世背景貧寒的平民充其量象他父親那樣做個小吏,或許命運好還可以做一任地方官,但是要做大官是不可能的。
不過兩晉承襲漢制,軍功受封賞極多,一般平民要成就事業(yè),最好的辦法也只有參軍一途。
當時并沒有后世那樣“好男不當兵”的習慣,雖然一般平民大都以務農為生,但是對參軍也沒有什么歧視,朝廷也不會在小兵臉上刻字,尤其晉朝兵制此時已經由府兵制度向募兵制度發(fā)展,赫赫有名的北府軍,也是以招募北方流民組成的。
但是,參軍易,要成就偉業(yè)難,晉朝士族勢力強大,掌握實權的大都是世家大族,象桓溫,謝玄,都是出自名門望族,才能掌握實權,象劉裕這樣的寒人,要成就偉業(yè),掌握大權,并不容易。
不過,這也是唯一的路了,劉裕參軍,或許是自身條件不錯,他就任冠軍將軍孫無終司馬,開始了他的輝煌的軍旅生涯。
一、千古江山 公元280年,晉朝名將王浚的水軍攻近建業(yè)城,東吳主孫皓在進行一番幾乎是徒勞的抵抗后出城投降,這標志著輝煌的三國時代終于告一段落,大晉一統(tǒng)天下,后人稱之為“三國歸晉”。
完成一統(tǒng)天下這一偉業(yè)的是司馬炎,司馬懿之孫,司馬昭長子,司馬一家三代,都是精明強干之輩,祖父司馬懿,與諸葛亮周旋多年,終于拖死這一千古名相,并奪取魏國大權,而他父親司馬昭,不單掌控魏國大權,還南征滅了蜀漢,劉姓江山傳了這么多年,終于徹底斷了。
到了司馬炎這代,他終于取魏而代之,并一統(tǒng)天下。
中國幾千年歷史,分而合之,合而分之,但是這一統(tǒng)天下的君主實在沒幾個,而司馬炎和其他幾位相比,唯一值得一說的也就是他的“仁”了,司馬炎取曹魏代之,但是卻沒有殺魏帝曹奐,而是封其為陳留王,而且準許他用皇帝儀仗,上書時不必稱臣,這種事也就晉朝出現,而原來蜀漢后主劉禪投降被封為安樂公,現在東吳主孫皓投降被封為歸命侯,都得善終。
或許是因為司馬家出身士族的關系,司馬炎和身邊大臣關系不錯,大臣說話也是很隨便,即便說他壞話也是一笑了之,仔細看。
晉朝一代都是如此,君弱臣強。
大臣比皇帝橫多了。
司馬炎不能稱之為明君,全因他只打下了江山,卻沒有為這個江山打好基礎,正所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而他選的白癡皇帝和藩王領兵在外的制度為西晉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假如他的皇帝兒子不是白癡一般,而藩王即便想作亂也沒機會,假如沒有藩王領兵這樣的制度,那朝政再亂也不會象八王之亂這樣。
八王之亂象一個攪肉機,中原的力量全部耗盡于此,中原形成了真空,原本臣服于中原的游牧民族便以各種借口進入中原,這便是后世常稱的五胡亂華。
中原亂成一片,先是匈奴,后是羯,鮮卑,一窩蜂的進來,先是對晉朝,后來是自己內部也打,亂糟糟一片,司馬睿,這個和司馬炎已經算是很遠很遠的遠親慌慌張張跑到當年被司馬炎打下的東吳都城建康,在王導的鼎力支持下,過起了小朝廷的日子。
或許是一下子成了皇帝,要享享清福,或許是江南的風光太好,舍不得離去,司馬睿不想回到那個兵荒馬亂的北方去了。
南方還算穩(wěn)定,但是北方就苦了,能走的都走的,留下來的老百姓只能受胡族的欺壓,即便不欺壓,這兵荒馬亂的,日子也不好過。
人每到痛苦的時刻,最大的希望便是從天邊降下一個神靈,至少是英雄來拯救自己。
祖逖嘗試過,他以中流擊楫的英雄氣概北伐,在無比艱難的情況下與后趙作戰(zhàn),收復了黃河以南的領土,而且毫無私心,實在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他沒有完成北伐的使命便去了。
于是人們把希望寄托在號稱項羽轉世的冉閔身上,但是這希望被慕容恪的連環(huán)馬扼殺了。
然后大家又把希望轉到南方,一個叫桓溫的
名人名言;急
如果道德敗壞趣味也必墮落。
——狄德羅 我愿證明,凡是行為善良尚的人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 貝多芬裝飾對于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 盧梭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 盧梭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鳩 對于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
—— 夸美紐斯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紐斯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爾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 培根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智者寧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發(fā);寧可勉勵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馬斯·莫爾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于國家,也適用于個人。
—— 羅素
寫一句關于謙虛的名言警句
1、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
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
——陳毅 2、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魯迅3、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葛洪 4、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于敵者,謂之驕兵。
——魏相 5、放蕩功不遂,滿盈身必災。
——張詠 6、虛已者進德之基。
——方孝孺 7、滿盈者,不損何為
慎之
慎之
——朱舜水中國 8、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陽明 9、不驕方能師人之長,而自成其學。
——譚嗣同 10、人生至愚是惡聞已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申居鄖 11、盛滿易為災,謙沖恒受福。
——張廷玉 12、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老舍 13、昂著頭出征,夾著尾巴回家,是庸駑而又好戰(zhàn)的人的常態(tài)。
——馮雪峰 14、我們不要把眼睛生在頭頂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腳踏壞了我們想得之于天上的東西。
——馮雪15、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 16、我們不能一有成績,就象皮球一樣,別人拍不得,輕輕一拍,就跳得老高。
成績越大,越要謙虛謹慎。
——王進喜 17、“驕傲”兩個字我有點懷疑。
凡是有點干勁的,有點能力的,他總是相信自己,是有點主見的人。
越有主見的人,越有自信。
這個并不壞。
真是有點驕傲,如果放到適當崗位,他自己就會謙虛起來,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 18、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
——莎士比亞 19、凡過于把幸運之事歸功于自己的聰明和智謀的人多半是結局很不幸的。
——培根 20、謙虛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鳩 21、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
——加爾多斯 22、謹慎比大膽要有力量得多。
——雨果 23、切忌浮夸鋪張。
與其說得過分,不如說得不全。
——列夫·托爾斯泰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24、成功的第一個條件是真正的虛心,對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見,只要看出同真理沖突,都愿意放棄。
——斯賓塞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25、謙遜可以使一個戰(zhàn)士更美麗。
——奧斯特洛夫斯基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26、國民的感情中最難克服的要數驕傲了,隨你如何把它改頭換面,與之斗爭,使之敗陣,撲而滅之,羞而辱之,它還會探出頭來,顯示自己。
——富蘭克林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27、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于偉大的時候。
——泰戈爾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28、自負對任何藝術是一種毀滅。
驕傲是可怕的不幸。
——季米特洛夫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29、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行了深思以后的產物。
——柏格森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30、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
——黃石公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31、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諸葛亮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32、氣忌盛,新忌滿,才忌露。
——呂坤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33、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
——魏徵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34、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
——申居鄖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35、虛心不是一般所謂謙虛,只是表面上接受人們的意見,也不是與人們無爭論無批評,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線模糊起來,而必須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場,當自己還未了解他人意見時不盲從。
——徐特立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36、一分鐘一秒種自滿,在這一分一秒間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
只有接受批評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
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見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養(yǎng)品。
——徐特立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37、真正的虛心,是自己毫無成見,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縛,對一切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具體分析情況對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見,都要加以考慮,不要聽不進去。
——鄧拓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38、為了徹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觀主義成分,我們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虛心。
——鄧拓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39、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
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tài)度。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40、我的座右銘是: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徐悲鴻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41、鉆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
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華羅庚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42、我要做的事,不過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種的莊稼而已。
——歌德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43、謙虛的學生珍視真理,不關心對自己個人的頌揚:不謙虛的學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個人得到的贊譽,對真理漠不關心。
思想史上載明,謙虛幾乎總是和學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謙虛則成反比。
——普列漢諾夫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44、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
——巴甫洛夫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4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46、居高常慮缺,持滿每憂盈。
——簡文帝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47、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
《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范曄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48、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魏徵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49、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宋濂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50、短不可護,護短終短;長不可矜,矜則不長。
——聶大年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51、啊
夸獎的話,出于自己口中,那是多麼乏味
——孟德斯鳩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52、我們各種習氣中再沒有一種象克服驕傲那麼難的了。
雖極力藏匿它,克服它,消滅它,但無論如何,它在不知不覺之間,仍舊顯露。
——富蘭克林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53、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
——謝覺哉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54、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蘇軾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55、當我歷數了人類在藝術上和文學上所發(fā)明的那許多神妙的創(chuàng)造,然后再回顧一下我的知識,我覺得自己簡直是淺陋之極。
——伽利略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56、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說話的時候,有了機會,方才可以謙遜地把問題提出,向人學習。
——約翰·洛克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57、不謙虛的話只能有這個辯解,即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
——富蘭克林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58、一切真正的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遜的。
——別林斯基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59、有了一些小成績就不求上進,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
攀登上一個階梯,這固然很好,只要還有力氣,那就意味著必須再繼續(xù)前進一步。
——安徒生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60、大多數的科學家,對于最高級的形容詞和夸張手法都是深惡痛絕的,偉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謙虛謹慎的。
——貝弗里奇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61、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貝爾納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62、懶于思索,不愿意鉆研和深入理解,自滿或滿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識,都是智力貧乏的原因。
這種貧乏通常用一個字來稱呼,這就是“愚蠢”。
——高爾基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63、越是沒有本領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鄧拓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64、偉大的人是決不會濫用他們的優(yōu)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并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
他們的過人之處越多,他們越認識到他們的不足。
——盧梭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65、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于我們的無知
——萊辛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66、卑鄙和高傲的動機只會滿足愚人、武夫、人類的侵略者和掠奪者的貪于,人們應當放棄這種動機,不要讓這些誘人的飲料再麻醉那些自命不凡之徒
——圣西門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67、一個人如果把從別人那里學來的東西算作自己的發(fā)現,這也很接近于虛驕。
——黑格爾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68、蠢材妄自尊大,他自鳴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譏笑奚落的短處,而且往往把應該引為奇恥大辱的事,大吹大擂。
——克雷洛夫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69、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
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的多麼高,但你們永遠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
——巴甫洛夫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70、決不要陷于驕傲。
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zhí)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標準。
——巴甫洛夫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71、不管我們的成績有多麼大,我們仍然因該清醒地估計敵人地力量,提高警惕,決不容許在自己的隊伍中有驕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緒。
——斯大林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72、最大的驕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靈的最軟弱無力。
——斯賓諾莎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73、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諸葛亮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74、驕諂,是一個人。
遇勝我者則諂,遇不知我者則驕。
——申居鄖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75、謙固美名,過謙者,宜防其詐。
——朱熹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76、驕傲的人喜歡見依附他的人或諂媚他的人,而厭惡見高尚的人。
……而結果這些人愚弄他,迎合他那軟弱的心靈,把他由一個愚人弄成一個狂人。
——斯賓諾莎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77、驕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對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稱贊的人便最懷忌恨。
——斯賓諾莎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78、由于痛苦而將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斯賓諾莎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79、自卑雖是與驕傲反對,但實際卻與驕傲最為接近。
——斯賓諾莎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0、顯而易見,驕傲與謙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們有同一個對象。
這個對象就是自我。
——休謨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1、我首先要求諸君信任科學,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黑格爾 82、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徐特立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3、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弧立。
——徐特立8hH中國兒童資源網 84、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劣的事情:最要緊的是自尊。
——畢達哥拉斯8hH中國兒童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