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帶“靜”的古詩詞
心亦空,風(fēng)靜林還靜。
出自:《卜》 年代:宋 : 徐俯已是更闌人靜郎恣意憐伊。
出自:《失調(diào)名》 年代:宋 作者: 連靜女靜于諸境靜,高卻眾山高。
出自:《早秋游山寺》 年代:唐 作者: 李咸用 耳邊要靜不得靜,心里欲閑終未閑。
出自:《寄右省王諫議》 年代:唐 作者: 羅隱靜女樂于靜,動合古人則。
出自:《靜女歌》 年代:唐 作者: 張南容云峰咫尺,竹靜芭蕉靜。
出自:《清平樂 九月回至隆興 隆興廳事壁間作六鶴圖》 元 劉敏中深閨白日靜,熏香垂羅幬。
出自:《與冢婦朱柔則》 年代:清 作者: 紫靜儀靜中有真靜,猿嘯暮林邊。
出自:《張進(jìn)甫靜寮》 年代:宋 作者: 白玉蟾 閑將世味閑中嚼,靜把天機(jī)靜處窮。
出自:《拙庵》 年代:宋 作者: 白玉蟾 秋靜夜方靜,月圓人更圓。
出自:《中秋朋和桃源夫人》 年代:宋 作者: 陳純夜靜風(fēng)還靜,凝情一弄琴。
出自:《緣識》 年代:宋 作者: 宋太宗愛靜無由靜,思?xì)w不得歸。
出自:《秋暮書懷》 年代:宋 作者: 張舜民疏簾不卷薰風(fēng)靜,坐看庭花日影移。
出自:《客中即事》 年代:明 作者: 朱靜庵蠶眠桑老紅閨靜,燈火三更作繭圓。
出自:《長水竹枝詞》 年代:清 作者: 黃燮清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出自:《長安秋望》 年代:唐 作者: 趙嘏霽分星斗風(fēng)雷靜,涼入軒窗枕簟閑。
出自:《雨過偶書》 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絲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長。
出自:《直中書省》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幾家春裊裊,萬籟靜喑喑。
出自:《無題》 年代:近代 作者: 魯迅 靜言幽谷底,長嘯高山岑。
出自:《猛虎行》 年代:魏晉 作者: 陸機(jī)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出自:《雜詩 其二》 年代:魏晉 作者: 陶淵明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出自:《入若耶溪》 年代:南北朝 作者: 王籍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出自:《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年代:南北朝 作者: 謝朓 花落空難遍,鶯啼靜易喧。
出自:《南還尋草市宅》 年代:隋 作者: 江總靜吟乖月夜,閑醉曠花時。
出自:《久不見韓侍郎,戲題四韻寄之》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前度小花靜院,不比尋常時見。
出自:《宴桃源》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
出自:《竹枝》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出自:《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年代:唐 作者: 岑參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出自:《船子和尚偈》 年代:唐 作者: 德誠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出自:《江畔獨(dú)步尋花七絕句》 年代:唐 作者: 杜甫秋水清無底,蕭然靜客心。
出自:《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 年代:唐 作者: 杜甫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出自:《漫成一首》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出自:《將赴吳興登樂游原》 年代:唐 作者: 杜牧小堂深靜無人到,滿院春風(fēng)。
惆悵墻東,一樹櫻桃?guī)в昙t。
《采桑子》 唐 馮延巳綠楊風(fēng)靜凝閑恨,千言萬語黃鸝。
出自:《臨江仙》 年代:唐 作者: 馮延巳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出自:《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年代:唐 作者: 韓愈深院靜,小庭空,斷續(xù)寒砧斷續(xù)風(fēng)。
出自:《搗練子令》 年代:唐 作者: 李煜白云依靜渚,芳草閉閑門。
出自:《尋南溪常道士》 年代:唐 作者: 劉長卿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出自:《詠風(fēng)》 年代:唐 作者: 王勃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
出自:《酬張少府》 年代:唐 作者: 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出自:《鳥鳴澗》 年代:唐 作者: 王維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山雞犬喧。
出自:《桃源行》 年代:唐 作者: 王維碧沼紅芳煙雨靜,倚蘭橈。
垂玉佩,交帶,裊纖腰。
出自:《訴衷情》 年代:唐 作者: 韋莊蜀錦地衣絲步障。
屈曲回廊,靜夜閑尋訪。
出自:《鳳棲梧》 年代:宋 作者: 柳永人間與世遠(yuǎn),鳥語知境靜。
出自:《新開棋軒呈元珍表臣》 年代:宋 作者: 歐陽修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出自:《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年代:宋 作者: 蘇軾夜闌風(fēng)靜彀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出自:《臨江仙》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關(guān)于安靜的詩句
靜謐胡秉言風(fēng)止弓明雪冷凌燭昏人寂自伶仃空庭獨(dú)守心思亂回首青春淚眼凝
帶有“靜”字詩句,越全越好,分有的是 另追加100
長水竹枝詞 年代:【清】 作者:【黃燮清】 蠶種須教覓四眠,買桑須買枝頭鮮。
蠶眠桑老紅閨靜,燈火三更作繭圓。
長安秋望 年代:【唐】 作者:【趙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diǎn)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xué)楚囚。
后出塞 年代:【唐】 作者:【杜甫】 獻(xiàn)凱日繼踵,兩蕃靜無虞。
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
云帆轉(zhuǎn)遼海,粳稻來東吳。
越羅與楚練,照耀輿臺軀。
主將位益崇,氣驕凌上都。
邊人不敢議,議者死路衢。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 年代:【唐】 作者:【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采桑子 年代:【唐】 作者:【馮延巳】 小堂深靜無人到,滿院春風(fēng)。
惆悵墻東,一樹櫻桃?guī)в昙t。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語還慵。
目暮疏鐘,雙燕歸棲畫閣中。
同題仙游觀 年代:【唐】 作者:【韓翃】 仙臺初見五城樓,風(fēng)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疏松影落空壇靜,細(xì)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應(yīng)天長 年代:【唐】 作者:【李璟】 一鉤初月臨妝鏡,蟬鬢鳳釵慵不整。
重簾靜,層樓迥,惆悵落花風(fēng)不定。
柳堤芳草徑,夢斷轆轤金井。
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
琴歌 年代:【唐】 作者:【李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木風(fēng)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后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從此始。
搗練子令 年代:【唐】 作者:【李煜】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xù)寒砧斷續(xù)風(fēng)。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shù)聲和月到簾櫳。
尋南溪常道士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屐痕。
白云依靜渚,芳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晚次鄂州 年代:【唐】 作者:【盧綸】 云開遠(yuǎn)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yè)已隨征戰(zhàn)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喜外弟盧綸見宿 年代:【唐】 作者:【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dú)沈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題大庾嶺北驛 年代:【唐】 作者:【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fù)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隴頭梅。
詠風(fēng) 年代:【唐】 作者:【王勃】 肅肅涼風(fēng)生,加我林壑清。
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古別離 年代:【唐】 作者:【王縉】 下階欲別離,相對映蘭叢。
含辭未及吐,淚落蘭叢中。
高堂秋靜日,羅衣飄暮風(fēng)。
誰能待明月,回首見床空。
酬張少府 年代:【唐】 作者:【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fēng)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鳥鳴澗 年代:【唐】 作者:【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訴衷情 年代:【唐】 作者:【韋莊】 碧沼紅芳煙雨靜,倚蘭橈。
垂玉佩,交帶,裊纖腰。
鴛夢隔星橋,迢迢。
越羅香暗銷,墜花翹。
采蓮舟 年代:【唐】 作者:【薛濤】 風(fēng)前一葉壓荷蕖,解報新秋又得魚。
兔走烏馳人語靜,滿溪紅袂棹歌初。
秋閨思 年代:【唐】 作者:【張仲素】 昨天一夜靜無云,斷續(xù)鴻聲到曉聞。
欲寄征衣問消息,居延城外又移軍。
踏莎行 春暮 年代:【宋】 作者:【寇準(zhǔn)】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
紅英落盡春梅小。
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裊。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
菱花塵滿慵將照。
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鳳棲梧 年代:【宋】 作者:【柳永】 蜀錦地衣絲步障。
屈曲回廊,靜夜閑尋訪。
玉砌雕闌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爐溫斗帳。
玉樹瓊枝,迤邐相偎傍。
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
如夢令 年代:【宋】 作者:【秦觀】 門外綠蔭千頃,兩兩黃鸝相應(yīng)。
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靜,人靜,風(fēng)弄一枝花影。
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年代:【宋】 作者:【蘇軾】 ,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dú)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晏幾道】 綠柳藏烏靜掩關(guān),鴨爐香細(xì)瑣窗閑。
那回分袂月初殘。
惜別漫成良夜醉,解愁時有翠箋還。
欲尋雙葉寄情騅。
踏莎行 年代:【宋】 作者:【晏殊】 細(xì)草愁煙,幽花怯露,憑欄總是消魂處。
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
垂揚(yáng)只解惹春風(fēng),何曾系得行人住
?水龍吟 楊花 年代:【宋】 作者:【章楶】 燕忙鶯懶芳?xì)?,正堤上、柳花飄墜。
輕飛亂舞,點(diǎn)畫青林,全無才思。
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fēng)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霑瓊綴。
繡床旋滿,香球無數(shù),才圓卻碎。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
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過秦樓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彥】 水浴清蟾,葉喧涼吹,巷陌馬聲初斷。
閑依露井,笑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
人靜夜久憑闌,愁不歸眠,立殘更箭。
嘆年華一瞬,人今千里,夢沈書遠(yuǎn)。
空見說、鬢怯瓊梳,容銷金鏡,漸懶趁時勻染。
梅風(fēng)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紅都變。
誰信無聊為伊,才減江淹,情傷荀倩。
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shù)點(diǎn)。
滿庭芳 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彥】 風(fēng)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佳樹清園。
地卑山近,衣潤費(fèi)爐煙。
人靜鳥鳶自樂,小橋外、新淥濺濺。
憑闌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翰海,來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卜算子 年代:【宋】 作者:【朱淑真】 竹里一枝斜,映帶林逾靜。
雨后清奇畫不成,淺水橫疏影。
吹徹小單于,心事思重剩。
拂拂風(fēng)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美人對月 年代:【明】 作者:【唐寅】 斜髻嬌娥夜臥遲。
梨花風(fēng)靜鳥棲枝。
難將心事和人說。
說與青天明月知。
落梅風(fēng) 年代:【元】 作者:【馬致遠(yuǎn)】 人初靜,月正明。
紗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xí)r一般孤零。
書庭蕉 年代:【明】 作者:【王過仁】 檐前蕉葉綠成林。
長夏全無暑氣侵。
但得雨聲連夜靜。
何妨月色半床陰。
新詩舊葉題將遍。
老調(diào)疏桐恨傳深。
莫笑鄭人談訟鹿。
至今醒夢兩難尋。
念奴嬌 孝陵 年代:【清】 作者:【鄭燮】 東南王氣,掃偏安舊習(xí),江山整肅。
老檜蒼松盤寢殿,夜夜蛟龍來宿。
衣冠,獅麟頭角,靜鎖苔痕綠。
斜陽斷碣,幾人系馬而讀。
聞?wù)f物換星移,神山風(fēng)雨,夜半幽靈哭。
不記當(dāng)年開國日,元主泥人淚簇。
蛋殼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風(fēng)燭殘。
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其五 年代:【唐】 作者:【杜審言】 賞玩期他日,高深愛此時。
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
地靜魚偏逸,人閑鳥欲欺。
青溪留別興,更與白云期。
蜀國弦 年代:【唐】 作者:【李賀】 楓香晚花靜,錦水南山影。
驚石墜猿哀,竹云愁半嶺。
涼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誰家紅淚客,不忍過瞿塘。
塞下曲 年代:【唐】 作者:【李賀】 胡角引北風(fēng),薊門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頭月千里。
露下旗蒙蒙,寒金鳴夜刻。
蕃甲鎖蛇鱗,馬嘶青冢白。
秋靜見旄頭,沙遠(yuǎn)席箕愁。
帳北天應(yīng)盡,河聲出塞流。
龍夜吟 年代:【唐】 作者:【李賀】 鬈發(fā)胡兒眼晴綠,高樓夜靜吹橫竹。
一聲似向天上來,月下美人望鄉(xiāng)哭。
直排七點(diǎn)星藏指,暗合清風(fēng)調(diào)宮徵。
蜀道秋深云滿林,湘江半夜龍驚起。
玉堂美人邊塞情,碧窗皓月愁中聽。
寒砧能搗百尺練,粉淚凝珠滴紅線。
胡兒莫作隴頭吟,隔窗暗結(jié)愁人心。
太湖秋夕 年代:【唐】 作者:【王昌齡】 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靜魂夢歸。
暗覺海風(fēng)度,蕭蕭聞雁飛。
入若耶溪 年代:【唐】 作者:【崔顥】 輕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
巖中響自答,溪里言彌靜。
事事令人幽,停橈向馀景。
晝寢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坐整白單衣,起穿黃草屨。
朝餐盥漱畢,徐下階前步。
暑風(fēng)微變候,晝刻漸加數(shù)。
院靜地陰陰,鳥鳴新葉樹。
獨(dú)行還獨(dú)臥,夏景殊未暮。
不作午時眠,日長安可度
宿翠微寺 年代:【唐】 作者:【馬戴】 處處松陰滿,樵開一徑通。
鳥歸云壑靜,僧語石樓空。
積翠含微月,遙泉韻細(xì)風(fēng)。
經(jīng)行心不厭,憶在故山中。
初秋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jié)u長,清風(fēng)習(xí)習(xí)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滿江紅 暮春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
花徑里、一番風(fēng)雨,一番狼藉。
流水暗隨紅粉去,園林漸覺清陰密。
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
庭院靜,空相憶。
無說處,閑愁極。
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處也
彩云依舊無蹤跡。
慢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訴衷情 年代:【宋】 作者:【晏幾道】 體裁:【詞】 長因蕙草憶羅裙綠腰沉水熏闌干曲處人靜曾共倚黃昏風(fēng)有韻,月無痕暗消魂擬將幽恨試寫殘花寄與朝云送友生游峽中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風(fēng)靜楊柳垂,看花又別離。
幾年同在此,今日各驅(qū)馳。
峽里聞猿叫,山頭見月時。
殷勤一杯酒,珍重歲寒姿。
狂夫 年代:【唐】 作者:【杜甫】 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fēng)含翠筱娟娟靜,雨裛紅蕖冉冉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鸚鵡 年代:【唐】 作者:【杜牧】 華堂日漸高,雕檻系紅絳。
故國隴山樹,美人金剪刀。
避籠交翠尾,罅嘴靜新毛。
不念三緘事,世途皆爾曹。
感懷 年代:【唐】 作者:【張繼】 調(diào)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
終年帝城里,不識五侯門。
病中書事 年代:【唐】 作者:【李煜】 病身堅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靜居唯搗藥,門扃幽院只來禽。
庸醫(yī)懶聽詞何取,小婢將行力未禁。
賴問空門知?dú)馕?,不然煩惱萬涂侵。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釣竿篇 年代:【唐】 作者:【沈佺期】 朝日斂紅煙,垂竿向綠川。
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
避楫時驚透,猜鉤每誤牽。
湍危不理轄,潭靜欲留船。
釣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賢。
為看芳餌下,貪得會無全。
相和歌辭·長門怨 年代:【唐】 作者:【戴叔倫】 自憶專房寵,曾居第一流。
移恩向他處,暫妒不容收。
夜靜管弦絕,月明宮殿秋。
空將舊時意,長望鳳凰樓。
詠風(fēng) 年代:【唐】 作者:【王勃】 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
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春莊 年代:【唐】 作者:【王勃】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
霧 年代:【唐】 作者:【李嶠】 曹公迷楚澤,漢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靜,丹山霽色明。
類煙飛稍重,方雨散還輕。
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冬日野望 年代:【唐】 作者:【駱賓王】 故人無與晤,安步陟山椒。
野靜連云卷,川明斷霧銷。
靈巖聞曉籟,洞浦漲秋潮。
三江歸望斷,千里故鄉(xiāng)遙。
勞歌徒自奏,客魂誰為招。
山夜聞鐘 年代:【唐】 作者:【張說】 夜臥聞夜鐘,夜靜山更響。
霜風(fēng)吹寒月,窈窕虛中上。
前聲既舂容,后聲復(fù)晃蕩。
聽之如可見,尋之定無像。
信知本際空,徒掛生滅想。
別侍御嚴(yán)凝 年代:【唐】 作者:【沈佺期】 七澤云夢林,三湘洞庭水。
自古傳剽俗,有時逋惡子。
令君出使車,行邁方靡靡。
靜言芟枳棘,慎勿傷蘭芷。
淇上田園即事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屏居淇水上,東野曠無山。
日隱桑柘外,河明閭井間。
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
靜者亦何事,荊扉乘晝關(guān)。
紅牡丹 年代:【唐】 作者:【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fù)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漁父詞 年代:【唐】 作者:【儲光羲】 澤魚好鳴水,溪魚好上流。
漁梁不得意,下渚潛垂鉤。
亂荇時礙楫,新蘆復(fù)隱舟。
靜言念終始,安坐看沉浮。
素發(fā)隨風(fēng)揚(yáng),遠(yuǎn)心與云游。
逆浪還極浦,信潮下滄洲。
非為徇形役,所樂在行休。
月下聽砧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夜靜掩寒城,清砧發(fā)何處。
聲聲搗秋月,腸斷盧龍戍。
未得寄征人,愁霜復(fù)愁露。
夏日 年代:【唐】 作者:【韋應(yīng)物】 已謂心苦傷,如何日方永。
無人不晝寢,獨(dú)坐山中靜。
悟澹將遣慮,學(xué)空庶遺境。
積俗易為侵,愁來復(fù)難整。
關(guān)于靜好的詩句
1. 治身不靜則身危,養(yǎng)生之道在于動。
清朝軍事家、政治家 曾國藩 2. 自靜其心延性命,無求于物長精神。
唐代詩人 白居易 3. 愛情在動靜之間:緣分在聚散之間。
中國現(xiàn)代作家 張愛玲 4.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唐代詩人 杜牧 《將赴昊興登樂游原一絕》 5. 靜憶家人皆萬里,獨(dú)看簾月到三更。
清代官員、詩人 張問陶 《月夜書懷》 6. 千門春靜落紅香,宛轉(zhuǎn)鶯聲影綠楊。
清代學(xué)者 朱受清 《春鶯曲》 7. 近窗臥砌兩三叢,佐靜添幽別有功。
宋代詩人 劉兼 《新竹》 8. 湖光非鬼亦非仙,風(fēng)恬浪靜光滿川。
北宋文學(xué)家 蘇軾 《夜泛西湖五絕》 9. 鳥不住啼天更靜,花多晚發(fā)地應(yīng)偏。
宋代詩人 王庭珪 《移居?xùn)|村作》
有關(guān)靜氣的詩句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諸葛亮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宋儒無事此靜坐,一日當(dāng)兩日——蘇軾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xx謝謝采納
描寫禪.靜的詩詞或句子有哪些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本來無一物,何處埃.唐人戴叔倫在《送虞上人游方》:“律外學(xué),詩思入禪關(guān);煙景隨緣到,風(fēng)姿與道閑.”柳宗元的《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這首膾灸人口的絕句,如只以寫景詩欣賞,亦無不可;但因詩中的意境與禪宗悟道的境界契合,從禪詩的角度欣賞就更有禪味.漁翁(亦代表作者自己)獨(dú)自垂釣于寒江之上,周圍一片白茫茫,他那種與天地融為一體,渾然無別,澄澈透底的心境,不正是禪者找到歸宿、找到本心、發(fā)現(xiàn)自性的禪境嗎?唐代皎然《聞鐘》詩:“古寺寒山上,遠(yuǎn)鐘揚(yáng)好風(fēng).聲余月松動,響盡霜天空.永夜一禪子,冷然心境中.”詩僧用古寺、寒山、松月、霜天、鐘聲,構(gòu)造出一種寂靜清幽的環(huán)境,以“禪子”的主觀“心境”排除了物境,寫出禪僧進(jìn)入禪境的神妙狀態(tài).因此,我們說“意境”是禪詩詩味的靈魂.一首好的禪詩,即使沒有“佛”“禪”的字眼,但它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禪境,同樣會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五代貫休《野居偶作》:“高淡清虛即是家,何須須占好煙霞?無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轉(zhuǎn)賒.風(fēng)觸好花文錦落,砌橫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還如此,誰羨前程未可涯?”又如宋代靈澄《山居》詩:“因師問我西來意,我話山居不計年.草鞋只載三個耳,麻衣曾補(bǔ)兩番肩.東庵每見西庵雪,下澗常流上澗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輪明月到窗前.”由于詩人心理上的淡泊,所以他體驗到的環(huán)境,是清新而又寧靜的,所過的生活是瀟灑自如的.這就是禪詩所表達(dá)的清新淡泊的情趣——禪詩的詩味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