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悲傷的詩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 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 李白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李白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 李白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 李白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
—— 李白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 李白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
—— 李白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 李白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 李白寂寂聞猿愁,行行見云收。
—— 李白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 李白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
—— 李白《丁督護歌》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
—— 李白《江夏別宋之悌》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 李白《獨不見》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 李白《丁督護歌》草木雖無情,因依尚可生。
—— 李白《樹中草》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 李白《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李白《飛龍引二首·其一》恩疏寵不及,桃李傷春風(fēng)。
—— 李白《上之回》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 李白《塞上曲》沉憂能傷人,綠鬢成霜蓬。
—— 李白《怨歌行》無作牛山悲,惻愴淚沾臆。
—— 李白《君子有所思行》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 李白《秋思》佳期大堤下,淚向南云滿。
—— 李白《大堤曲》閣道步行月,美人愁煙空。
—— 李白《上之回》云鬟綠鬢罷梳結(jié),愁如回飆亂白雪。
—— 李白《久別離》客有哀時失職而聽者,淚淋浪以沾襟。
—— 李白《幽澗泉》中見愁猿吊影而危處兮,叫秋木而長吟。
—— 李白《幽澗泉》歸來商山下,泛若云無情。
—— 李白《山人勸酒》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
—— 李白《長相思·其二》掩妾淚,聽君歌。
—— 李白《夜坐吟》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朔風(fēng)正搖落,行子愁歸旋。
—— 李白《郢門秋懷》
表達(dá)“感情悲傷”的古詩句有哪些
意象是鑒賞詩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元素。
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詩歌的意境、風(fēng)格及作者蘊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讀懂作品的關(guān)鍵。
下面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親——引發(fā)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xiāng)異常感 傷。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現(xiàn)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2、黃昏、夕照(斜陽、夕陽、落日)——多傳達(dá)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
感傷的心情意緒、人生遲暮的生命悲嘆、 傷古吊昔的悲涼意蘊。
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
”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把水與時間的流失結(jié)合起來,由花落而感嘆人生的無常,這是中 國古代詩歌的一個典型主題。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浪淘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 燕歸來”(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對死亡的焦慮憂傷。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則用流水這一意象來比喻愁怨的濃厚和不絕。
4、長亭——陸上送別之所。
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
長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 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涼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fā)出的是一種凄切之音。
唐代邊塞詩中經(jīng) 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 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羌笛發(fā)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6、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我的心像晶瑩的玉壺的冰一樣,樣高潔如故。
“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7、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
“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
”(姜夔《揚州慢》)——春風(fēng)十里, 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
此句用野草、麥子的繁盛反襯如今的荒涼。
“朱雀橋邊野 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 已失去了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巷口。
8、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zhì)。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 行的高尚和純潔。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 表達(dá)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歲寒三友之一。
梅花在嚴(yán)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 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
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句 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fēng)布遠(yuǎn),又含蓄地表現(xiàn)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shù)效果。
陸游的著名詞作《詠 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0、柳——以折柳表惜別。
“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xí)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 意味。
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來表達(dá)別離的傷感之情。
11、蓮——因為蓮出淤泥而不染,詩人借蓮喻不同流合污的節(jié)操。
又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 的詩句,借以表達(dá)愛情。
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蓮子” 即“憐子”,“青”即“清”。
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guān),采用諧音雙關(guān)的修辭,表達(dá)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 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12、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
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 聽南宮清漏長。
”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
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
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 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13、以蟬喻品行高潔。
古人認(rèn)為蟬餐風(fēng)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故古人常以此表現(xiàn)自己品行的高潔。
《唐詩別裁》說: “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 由于蟬棲于高枝,餐風(fēng)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于清高 一型。
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
”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皆屬此類。
14、鴻雁——蘇武牧羊時曾把書信縛在雁足之上帶回祖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鴻雁傳書”。
所以“鴻雁”常借指書信, 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訊,傳達(dá)思念之情,也表達(dá)的游子漂泊思鄉(xiāng)之情; 因大雁總是結(jié)隊遷徙,途中常掉 隊的孤雁,詩人常用“孤雁”“孤鴻”“斷鴻”來喻人,表達(dá)或孤獨、或孤高、或受盡迫害等情感。
南朝樂府 民歌《西洲曲》:“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望飛鴻”就是盼望書信的意思。
李清照詞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相識。
”大雁沒帶來盼望已久的書信,引起了女詞人無限的思念。
15、鷓鴣鳥——鷓鴣鳴聲聽起來像“得不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lián)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落照蒼茫秋草明, 鷓鴣啼處遠(yuǎn)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16、杜鵑鳥——又名杜宇、望帝、子規(guī)、布谷,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 山林,死后化魂為杜鵑。
于是古詩中的杜鵑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常與悲苦聯(lián)系在一起。
因叫聲似“不如歸去”,常借以表現(xiàn)懷念故鄉(xiāng)情感、抒寫離愁別恨;借用杜鵑啼血的意象,表達(dá)憂國志士的忠誠、愛國之意;由于杜鵑啼叫 的時,春天的花已經(jīng)落了,詩人也以杜鵑的出現(xiàn)來惋惜百花凋零、春已歸去的情況。
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guī)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雪猿哀鳴。
”杜鵑的悲啼總是能觸動詩人的愁情。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揚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起句寫即目之景。
在蕭瑟凄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傷感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dá)了對友人的無限懷念和深切同情。
17、東籬——表現(xiàn)悠然自得、超凡脫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飄逸的情趣和潔身自好的品格。
陶淵明的《飲酒》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李清照的《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18、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詩詞中,常被看成是行蹤不定、任意東西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喻一切阻礙 歷史前進的邪惡勢力,比喻奸臣。
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韋應(yīng)物《淮上喜會梁州 故人》“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李白《登 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19、西樓——西樓僅僅是一個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閨房,或者指代曾經(jīng)聚會之所,或者指代孤獨寂寞的居所,或者指代登高望月懷遠(yuǎn)的地點,在詩詞中,西樓多屬泛指。
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許渾“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李清照“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晏幾道“西樓月下當(dāng)時見,淚粉偷勻”。
20、新亭——“新亭對泣”的典故:南渡后,名門士人常相邀到新亭(今南京市)飲宴,一次,大家忽然想起了北方故土, 相視流淚。
只有丞相王導(dǎo)慷慨激昂地說“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
后來,人們用“新亭”或表達(dá)愴懷故國之 情,或表達(dá)憂國傷時的悲憤之情。
辛棄疾的《水龍吟》“長安父老,新亭風(fēng)景,可憐依舊”,就是典型的例子。
21、危欄——危欄,高處的欄桿,往往表示登高望遠(yuǎn)或者登臨抒懷,多與憂國、傷懷、思人等有關(guān)。
例如,歐陽修 《踏莎行》:“樓高莫近危欄倚”;辛棄疾《摸魚兒》:“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22、關(guān)山——一般泛指關(guān)塞山川。
例如《木蘭詩》中“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又如,秦觀《鷓鴣天》:“一春魚 雁無消息,千里關(guān)山勞夢魂。
”當(dāng)然,后來的詩人用“關(guān)山”,也借指遙遠(yuǎn)的地方,多與思鄉(xiāng)、念人有關(guān)。
例如, 晏幾道《生查子》:“關(guān)山魂夢長,魚雁音塵少。
” 23、陽關(guān)——最初表示古代地名,為溝通西域的要道。
例如,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 后來,由于唐人把王維《渭城曲》翻入樂曲,稱為《陽關(guān)三疊》或者《陽關(guān)曲》,簡稱《陽關(guān)》。
在唐宋的詩詞中, “陽關(guān)”作為離別送行的歌聲。
例如,白居易《對酒》:“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guān)第一聲。
” 24、闌干——有三個意思。
第一,古代建筑物附加的木制柵欄,叫做闌干、欄桿。
例如,馮延巳《拋球樂》“坐對高 樓千萬山,雁飛秋色滿闌干”、辛棄疾《水龍吟》“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第二,橫斜的 樣子。
古代多用來形容星斗縱橫錯落。
例如,賀鑄《清平樂》“夜潮洲渚生寒,城頭星斗闌干”。
第三,形容淚 水縱橫或者縱橫散亂的樣子。
如白居易《琵琶行》“夢啼妝淚紅闌干”,其中的“闌干”形容淚流滿面。
25、樓蘭——漢代西域的國名。
后代詩文中常常用“斬樓蘭”、“破樓蘭”抒寫為國立功、抗擊外寇的壯志。
李白《塞下曲》 “愿將腰上劍,直為斬樓蘭”,即為此意。
26、蓬萊——傳說中的海上神山,仙人的居所。
在詩詞中用“蓬萊”,多比喻皇家宮殿,或比喻歌舞樓榭,有時也指 仙人居所,總而言之,在詩詞中,“蓬萊”多借用形容環(huán)境美好,有如仙境一般。
也作“蓬壺”“蓬島”。
例如, 李清照《蝶戀花》:“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yuǎn)。
” 27、落紅——指凋殘的花(亂紅、殘紅)。
在詩人看來,落紅是春天即將離開的信號,也是美好事物轉(zhuǎn)眼成空的象征, 它又仿佛是不幸者的命運寫照。
詩人常以落花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傷感、惋惜和無奈之情,如辛棄疾《摸魚兒》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就是很好的例子。
28、尺素——書信的代稱。
如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29、吳鉤——原指吳王闔閭所造的鉤,但在唐宋詞中多作身邊所佩帶刀劍的代稱。
用來暗示建功立業(yè)的抱負(fù)。
李賀《南 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
30、青鳥——在古代傳說中,“青鳥”是仙人的信使,在詩詞中常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使者。
李白《相逢行》“愿因 三青鳥,更報長相思”和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都表示這個意思。
31、翠微——形容山色青翠似在有無之間,所以叫作“翠微”。
也常作青山的代稱。
杜甫《秋興》“千家山郭靜朝暉, 日日江樓坐翠微”,“坐翠微”,是“面對翠微”之意,指代翠微的山色。
另,形容樹色的青翠或者形容江湖水 色的青綠縹緲,也叫做翠微,如晏幾道《鷓鴣天》:“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
”中翠微形容的是樹色。
32、遲日——在《詩經(jīng)·七月》中有“春日遲遲”的句子,“遲遲”表示和舒的樣子。
所以后人就用“遲日”表示“融 和的陽光”。
例如,極為經(jīng)典的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再如,宋之問《春日陪宴詩》:“彩 云歌處斷,遲日舞前留。
” 以上意象經(jīng)過歷代詩人創(chuàng)造,已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
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如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夕陽”并不凄涼,而是表現(xiàn)詩人激昂的情懷。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中的柳就絲毫沒有惜別傷懷之意。
所以具體詩歌還應(yīng)具體分析。
初中必背古詩——《無題》是哪首
無題 (其一)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閨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