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與儋州歷史淵源是什么
治平元年(1064),仁宗逝而英宗繼位。
治平時期甚短,也是蘇家之多事之秋。
蘇軾十九歲時所娶之妻王弗與老父蘇洵在此期間內(nèi)相繼亡故。
王弗是蘇故鄉(xiāng)一帶之青神人,嫁給蘇軾時年僅十五歲,小于他的丈夫三歲。
死時年僅二十六歲,給他留下六歲的兒子蘇邁。
夫妻情感甚篤。
十年之后,蘇軾在知密州任上寫有著名的“,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詞來懷念她。
蘇軾為父守制后,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
第二位太太以后生了蘇迨、蘇過兄弟,后者以后也是一位詩人,但其成就遠不及其父。
當(dāng)蘇軾兄弟重返京師時,已是神宗熙寧二年(1069),整個國家都卷入了王安石變法的浪潮之中。
蘇軾因反對變法,被安石一派“巧抑其資”,任為杭州通判(通判是皇帝派往地方監(jiān)督地方的副職,公告命令都要由他與正長官共同簽署,因稱通判)。
當(dāng)然,這在藝術(shù)上也成全了蘇軾,使他由嘉佑、治平時期的發(fā)軔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詩人以西湖風(fēng)光、江浙山水為中心主題,寫下了大量傳世佳作,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同時,也開始嘗試寫詞,并入手便得大家風(fēng)范,雖然此時尚未進入他自己那種獨特的豪放風(fēng)格。
然而,蘇軾并非脫離政治、流連山水的山水詩人,而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政治家。
“民本”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礎(chǔ),這樣,就勢必與王安石以加強皇權(quán)、增加中央府庫(以對國民加重賦斂為主要手段)為根本方針的變法發(fā)生沖突。
這樣,在他歌吟西湖風(fēng)光的詩句里,就時時透露出他對社會的深沉思考和對人生的哲理性思辯。
這一類的詩,開 這些或直露,或含蓄地抨擊時事的詩作,埋下了詩人政治惡運的種子,磨蝎宮星座的寒光很快就要使他遭受苦難。
果然,在他轉(zhuǎn)任密州、徐州之后,元豐二年(1079),蘇軾四十四歲時,在他剛剛調(diào)到湖州(今浙江的吳興)任上時,就被新貴們以作詩譏諷新法、訕謗罪逮捕入獄。
同年八月十八日入御史臺獄,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烏臺”是御史監(jiān)獄的代稱。
蘇軾在獄中,寫有“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的詩句,格調(diào)凄惋。
十二月二十八日,在經(jīng)過130天的勘察后,結(jié)案出獄,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的名義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
團練副使為官辦民間團防組織之副職。
宋代文人地位高,即使是罪犯,亦仍有一個虛職在身。
元豐三年正月初一,蘇軾即奔赴貶所,二月至黃州。
先寓居定惠院,隨寺院的和尚起火吃飯,此時驚魂未定,再加上與和尚同住,所寫之作品,皆凄冷孤高,似語:“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 )。
至五月遷居臨皋亭,住江邊之驛舍,比寺院略好些,但生活依然無著,遂于元豐四年,申請到了離城東不到半英里的一塊約十英畝的荒地,躬耕其中,并自號東坡居士。
此即“東坡”之號的由來。
次年二月,他在東坡山腳下,蓋起了一座五房的堂舍,因是在雪中落成,因名“雪堂”。
黃州流放,不僅使蘇軾成為了東坡,并且使蘇軾的人生觀念、藝術(shù)創(chuàng)作、審美情趣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
這一變化,影響貫穿他的后半生,使他成為了中國文學(xué)史、藝術(shù)史、思想史上真正意義的。
詩案后的黃州貶謫生活,使蘇軾從具體的政治哀傷中擺脫出來,重新確認(rèn)和評價人生的意義。
蘇軾在黃州住了四年零兩個月,元豐七年三月改貶汝州(在京城所在的河南,說明朝廷對他的態(tài)度有所改善)。
蘇軾利用遷移的機會,先南下九江,與和尚詩友參寥一起游覽了廬山,題寫了那首著名的哲理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頗合佛理禪思。
隨后,奔赴筠州(今江西高安),看望了弟弟子由,然后折回北上,經(jīng)金陵時,會晤了退休宰相王安石。
是政敵卻又是詩友的兩位文壇巨匠這次相會甚為歡洽,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王安石亦已被排擠出朝,閑居江寧,盡管他仍然受著神宗的眷顧,但兩人的理想抱負同樣以失敗告終。
兩人談詩論詞,參禪悟道,至有鐘山卜鄰之約: 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
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ㄒ奝1251) 元豐八年(1087),神宗病故,年僅十歲的小皇帝哲宗繼位,由他的祖母(神宗之母)高太后垂簾聽政。
高太后原本就不同意兒子的所作所為,聽政后,立即啟用舊黨,反變法派的著名領(lǐng)袖司馬光回朝執(zhí)政,蘇軾被啟用為登州(今山東蓬萊)太守。
蘇軾在這里僅僅逗留了五天,寫下著名的《登州海市》詩。
“海市蜃樓”極難見到,蘇軾自己說是:“禱于海神廣德王之廟,明日見焉。
”不知是蘇軾有特異功能,還是他的運氣好,抑或只是幻覺、想象,總之:“東方云海空復(fù)空,群仙出沒空明中。
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
”(《登州海市》)。
虛虛幻幻,空靈飄渺。
蘇軾于這方面頗為靈異,此一事例之外,他的另一首詩記載他曾經(jīng)目睹過類似UFO的奇異經(jīng)歷,那是在熙寧四年(1071 )十一月,蘇軾在赴杭途中,夜宿于江蘇鎮(zhèn)江金山寺上,山僧苦留他看晚霞落日。
突然之間,在墨黑的夜空,出現(xiàn)耀眼的火光,照得滿山通亮:“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椋。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蘇軾在此四句詩下特意自注:“是夜所見如此”,可知是真見而非幻想。
哲宗元佑元年(1086),蘇軾回朝后,由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再遷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
這些都是接近皇帝的職務(wù),由皇帝日常生活的秘書,轉(zhuǎn)為中央政府的秘書長,最后,享有了翰林學(xué)士的榮銜,這是封建士大夫的最高榮銜,有些類似現(xiàn)在的院士,并且負責(zé)為皇帝起草詔命文告。
蘇軾也就從罪人成為重臣,從詩人轉(zhuǎn)為政治家。
然而,蘇軾“一肚皮的不合時宜”。
在政治上,他的民本思想與司馬光所代表的上層官僚的意見相左,他認(rèn)為應(yīng)對王安石的新法存利去弊,不能一概否定,并進一步主張將以前變法時從民間重斂來的錢幣還用于民。
這些主張,必然與強大的上層官僚階層發(fā)生矛盾。
與司馬光等是政治上的矛盾,與二程(程頤、程顥)則是哲學(xué)、思想上的矛盾。
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東坡“任天而動”的性格及其追求個性獨立的自由觀,與旨在從倫理、道德、精神上強化封建統(tǒng)治的理學(xué)思想發(fā)生矛盾,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洛蜀黨爭”(二程為洛陽人,蘇軾為蜀人)。
元佑八年時間里,在太后的庇護下,蘇軾官運尚好,但心情卻“無日不在煎熬中”(王文誥《蘇詩總案》語)。
他進一步體味到個性束縛、人性扭曲的痛苦。
此期間他以題畫詩為代表作,如《書王定國所藏?zé)熃B嶂圖》等。
元〖八年九日,高太后病死,哲宗親政。
這個小皇帝一直在忍耐著,憋著勁要“紹述”先帝的事業(yè)。
現(xiàn)在,機會到來,蘇軾比之黃州更殘酷、更漫長的厄運降臨了。
紹圣元年(1094),朝廷以蘇軾起草制誥“譏刺先朝”的罪名,撤掉其翰林侍讀學(xué)士(皇帝的教師)等職務(wù)官銜,先貶英州(廣東英德),接著,在一個月內(nèi)連續(xù)三次降官,最后貶為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
惠州在嶺南,當(dāng)時屬瘴癘不毛之地,遠非黃州內(nèi)地可比。
蘇軾以六十歲老邁之身,流放嶺南,由于有過黃州的經(jīng)驗,他的思想也更趨于成熟,他時時地用佛老的思想看待這一切,形成蘇東坡式的頓悟和解脫。
在一篇《記游松風(fēng)亭》游記中,他形象地描述了這一禪悟的過程: 余嘗寓居惠州嘉〗寺,縱步松風(fēng)亭下,足力疲乏, 思欲就林止息。
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
”由是如掛鉤之魚, 忽得解脫。
若人悟此,.......當(dāng)甚么時也不妨熟歇。
此處之“止息、熟歇”,既是旅途意義上的休息,也暗示人生之休歇,人為什么一定在達到某種目標(biāo)才能休息,正如攀山本不一定要達到山頂?shù)耐び睿幪幙梢孕_,悟得此,就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在海中縱游一般。
惠州雖遠,又有什么不可以養(yǎng)老的呢
遂于惠州白鶴峰買地數(shù)畝,起蓋房屋,作久居之地。
隨遇而安,成為東坡晚年貶謫生活的一大特色,他與當(dāng)?shù)匕傩涨樯钜夂V━━蘇軾與百姓的關(guān)系一直很好,這與他的哲學(xué)思想基礎(chǔ)“民本”思想有關(guān)。
但在惠州之前,他大多是從一個好官的角度,為百姓謀利,這表現(xiàn)在他與王安石派及司馬光派兩派的爭論上,更表現(xiàn)在他在地方州守任上,為當(dāng)?shù)孛癖娝龅暮檬隆?/p>
譬如他在徐州任上,遇到黃河決口,洪水直淹徐州城下,蘇軾“廬于城上,過家不入”,奮戰(zhàn)七十余日,終于保住了城池;在杭州任上時,則修浚西湖,現(xiàn)在杭州西湖仍有著名的蘇堤,以紀(jì)念他的功績。
惠州之后,蘇軾由官為民,這就更使他與民混然一體,他也在民眾的生活、特殊的風(fēng)俗中得到了樂趣。
他曾寫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
”(《食荔支二首》) 在惠州,蘇軾曾推廣秧馬,建立水力碓磨,將中原的科技介紹到這里。
東坡的另一首《蝶戀花》詞:“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結(jié)句將東坡游松風(fēng)亭“當(dāng)甚么時也不妨熟歇”的禪思以凄婉的韻律、美妙的形象高度凝煉地概括出來,遂成千古絕唱。
但又誰知,這種曠達豪放之中,又蘊含多少酸人之淚
故東坡晚年之伴侶王朝云始終不敢歌唱此詞。
王朝云是蘇軾在杭州任上買下的侍女,當(dāng)時還只有十二歲,晚年時,特別是在惠州時期,朝云一直陪伴他。
應(yīng)該視其為東坡的第三位夫人。
東坡自紹圣二年(1095)開始禁欲以養(yǎng)生,因為中國古人相信性生活于人傷害很大。
。
當(dāng)時朝云亦只有三十余歲,但與東坡在精神世界里,卻頗為相得。
此年盛夏,朝云染于瘟疫去世。
蘇軾將她葬在城西豐湖邊的山腳下(此處亦稱西湖)。
蘇軾曾寫有《西江月》詞,以梅來憑悼朝云。
然而,蘇軾卻不能在朝云的墓前長相廝守。
當(dāng)權(quán)者感到蘇軾太快活了。
傳說是由于蘇軾的一首灑脫的詩引起的。
蘇軾詩云: 白頭蕭散滿霜風(fēng),小閣藤床寄病容。
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ā犊v筆》見《蘇軾詩集》P2203) 當(dāng)政者章敦(字子厚)當(dāng)年曾是蘇軾的好友,如今卻是東坡的政敵。
他讀到此詩,頗感不悅,說“蘇子瞻尚如此快活耳
”于是有了再貶海南儋州的命令。
這次被貶的以蘇軾為首的元〖黨人,都被貶到了最險惡的偏遠之地。
史載是當(dāng)政者根據(jù)每人的名字來決定其貶謫之地。
蘇軾字子瞻,因貶儋州,子由貶雷州,黃庭堅字魯直,貶宜州。
當(dāng)時,一位測字先生曾經(jīng)預(yù)測:子由所在之雷州,頭上有雨水,情況最好,子瞻的儋州有人在,也可生還,唯有魯直的宜州,宜字去頭,恐怕性命難保。
后來,果然都一一應(yīng)驗了。
而當(dāng)時,蘇軾卻“垂老投荒,無復(fù)生還之望”,他將家屬留在惠州,只身攜帶幼子蘇過過海,全家人痛哭決別。
七月,蘇軾抵達儋州(今海南儋縣)。
生活之苦難,更超過黃、惠二州。
初到時,暫租公房蔽身,公房年久失修,下雨時一夜三遷,當(dāng)?shù)毓倮魪堉芯把鰱|坡,派人稍加修葺,當(dāng)局得知,將東坡逐出,并追究了張中的責(zé)任。
東坡在桄榔林中自己動手搭茅屋,自命為“桄榔庵”。
在庵中“食芋飲水,著書以為樂”.
杜牧筆下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2010年北京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5.默寫(5分)(1) ,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1分)(2)征蓬出漢塞, 。
(王維《使至塞上》)(1分)(3)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1分)(4)《岳陽樓記》中描寫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語句是: , 。
(2分)010年上海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默寫(18分)1、浮云游子意, 。
(《送友人》)2、 ,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3、鳳簫聲動, ,一夜魚龍舞。
(《青玉案·元夕》)4、青山綠水, 。
(《天凈沙·秋》)5、潭中魚可百許頭, 。
(《小石潭記》)6、 ,百廢俱興。
(《岳陽樓記》)2010年重慶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8.默寫填空。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 。
(《詩經(jīng)·蒹葭》)(2)大漠孤煙直, 。
(王維《使至塞上》)(3) ,奉命于危難之間。
(諸葛亮《出師表》)(4)面對離別,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為歸京的友人吟誦:“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 ”,表達依依不舍之情;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與入川的朋友作別:“ ,天涯若比鄰”,盡顯灑脫曠達之意。
(5)范仲淹幾經(jīng)沉浮,數(shù)遭貶謫,但始終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為民請命,實踐了他“ , ”的偉大抱負,(《岳陽樓記》)(6)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獻出的眼角膜讓兩位盲人重見光明。
老人的這種精神正是龔自珍《己亥雜詩》中“ , ”的寫照。
2010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3.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出相應(yīng)的句子。
(7分)(1)山重水復(fù)疑無路, 。
(陸游《游山西村》)(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
(蘇軾《水調(diào)歌頭》)(3) ,甲光向日金鱗開。
(李賀《雁門太守行》)(4)的《沁園春·雪》中,運用比喻和對偶的修辭方法描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 。
(5)在我國歷代文人中,許多人具有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范仲淹的“ , ”。
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等,就是這種高尚情操的具體體現(xiàn)。
2010年浙江金華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1.根據(jù)語境,在橫線上填入古詩文名句。
(6分) 古典文學(xué)一如陳年佳釀,芬芳了四季,詩意了人生。
春水滿灑澤,王灣在北固山下,見證“▲,▲”的壯闊;夏意醉原野,辛棄疾流連于鄉(xiāng)間,品味“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欣喜;秋風(fēng)送閑雅,陶淵明結(jié)廬在人境,享受“▲ ,悠然見南山”的恬靜;冬嶺秀松柏,孔子佇立于天地間,感悟“▲ , ▲”的深邃。
吟誦時,山川有意;凝眸處,草木多情。
2010年浙江義烏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古詩詞填空。
(6分)(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王安石《登飛來峰》)(2)__________, 幽徑獨行迷(梅堯臣《魯山山行》)(3)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錢塘江春行》一詩中,描寫早春鶯燕景象給人們帶來勃勃感覺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請寫出古詩詞中表達詩人憂國憂民思想的句子。
(寫出連續(xù)的兩句)2010年浙江湖州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4 .古詩詞名句默寫(① 一④ 題必做,⑤ ⑥ 任選一題)。
(6 分)[來源:學(xué)§科§網(wǎng)Z§X§X§K]①問渠哪得清如許? 。
(朱熹《觀書有感》 )②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 。
(李清照《醉花陰》 )③ ,芳草萋萋鸚鵡洲。
(崔顥《黃鶴樓 》) ④ ,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⑤ 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中最能體現(xiàn)詩人閑適、悠然的兩句詩是: , 。
⑥ 2010年世博會,四海友人齊聚上海,然而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他們終將離開。
請用連續(xù)的兩句古詩表達對四海友人的惜別之情 : , 。
2010年山東煙臺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積累與運用(33分) 1.默寫。
(8分) (1) ,關(guān)山度若飛。
(《木蘭詩》) (2)天街小雨潤如酥, 。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3) ,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詞》) (4)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 。
(《醉花陰》) (5)歲寒, 。
(《(論語)十則》) (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出師表》) (7)乃下令:“ ,受上賞。
”(《鄒忌諷齊王納諫》) (8)全石以為底,近岸, ,為坻……(《小石潭記》) 2.根據(jù)提示,填寫句子。
(4分) (1)《曹劌論戰(zhàn)》中能夠體現(xiàn)“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 。
(2)請寫出表達送別之情的兩句古詩。
, 。
2010年山東東營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6.填空。
(5分)①孔子以“ , , ”告誡我們,無論為人做事還是求知治學(xué)都應(yīng)該矜持坦誠,實事求是。
②《與朱元思書》中的語句“ , ”形象凝煉地表現(xiàn)出富春江水疾速奔騰之勢。
③王灣《次北固山下》的語句“ , ”蘊含了時序變遷、新舊交替的自然規(guī)律。
④李白《渡荊門送別》中的語句“ , ”用游動的視角描寫景物的變化,突出了特定位置江岸的特征和江水的態(tài)勢。
⑤在《沁園春·雪》中以“ , , ”抒發(fā)了其作為革命領(lǐng)袖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2010年山東濟寧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2.按要求填空。
(6分)①儒家經(jīng)典讓我們獲益匪淺。
《論語》中的“三人行, ”,啟發(fā)我們虛心取人之長;《孟子》中的“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勞其筋骨”,教會我們坦然面對人生。
②古詩給我們以啟迪。
劉禹錫“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讓我們堅信光明就在前方;陸游“ ,柳暗花明又一村”向我們揭示人生雖然波瀾曲折,但要樂觀自信;龔自珍“ , ”讓我們明白人應(yīng)該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③《天凈沙 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鄉(xiāng)悲情、點明主旨的句子是: , 。
2010年山東聊城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4,按要求填空(14分)①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
可別惱。
看, , , ,密密的斜織著。
(朱自清《春》)②撤屏視之, , , , , 。
(林嗣環(huán)《口技》③夫站,勇氣也。
, , 。
(《左傳? 曹判論戰(zhàn)》 )④ 零落成泥碾作塵, _。
(陸游《卜算子 詠梅》 )關(guān)關(guān)堆鳴,在河之洲。
, 。
(《 詩經(jīng)? 周南》 )⑥ ,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⑦ ,雪卻輸梅一段香。
(盧梅坡《雪梅》)⑧ 世有泊樂,然后有千里馬。
_ , _ 。
(韓愈《馬說》)⑨ 陶淵明《飲酒》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熱愛自然的情感和曠達心胸的詩句是:, 。
⑩ 鍺葛亮在《 出師表》中告誡后主劉禪要“深追先帝遺詔”, “遺詔”中有兩句話表明了先主劉備對“善”‘惡”的態(tài)度,之后逐漸成為警世格言,這兩句話是: _ , _ _。
2010年四川成都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8.用課文原句填空。
(任選六句填寫)(6分) (1)學(xué)而不思則罔, 。
(《〈論語〉十則》) (2)故曰: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孟子〉兩章》) (3)斯是陋室, 。
(劉禹錫《陋室銘》) (4) ,萬里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5) ,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6)人有悲歡離合 。
(蘇軾《水調(diào)歌頭》) (7) ,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登飛來峰》 (8) ,誰言天地寬。
(夏完淳《別云間》)2010年四川自貢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18.按要求默寫填空。
(5分)①崔顥《黃鶴樓》中“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
” 說仙人一去不復(fù)返,千百年來只有白云陪著黃鶴樓,大有歲月易逝之感慨。
②李商隱《無題》中“ ,蠟炬成灰淚始干。
”為詩中警句,去著豐富地表達了兩個有情人之間生死不渝的愛情,比喻新奇而巧妙。
③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
(李煜《相見歡》)④采菊東籬下, 。
(陶淵明《飲酒》)⑤安得廣廈千萬間, ,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2010年山西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6.默寫(每小題1分,共10分)(1)水何澹澹, 。
(曹操《觀滄?!罚?)采菊東籬下, 。
(陶淵明《飲酒》)(3)幾處早鶯爭暖樹,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4) ,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5)人有悲歡離合, ,此事古難全。
(蘇軾《水調(diào)歌頭》)(6) ,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7)馬作的盧飛快, 。
(辛棄疾《破陣子》)(8)齊王下令進諫初期,描寫群臣進諫場景的一個成語是 。
(《鄒忌諷齊王納諫》)(9)《論語》中使你終身受益的句子是 。
(10)讀《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巧借東風(fēng)”的故事,使你聯(lián)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詩是 2010年湖北黃岡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一、古詩詞名句填寫(共6分)1.念天地之悠悠, 。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2、 ,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
(趙翼《論詩》)3、“詩仙”李白,在游山玩水中飄逸灑脫而又放曠不羈,但他詩中往往又愁情滿懷。
請寫出李白詩中與“愁”有關(guān)的詩句: 。
5、唐朝詩人王維出使到邊塞,被眼前的奇異風(fēng)光所震撼,寫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名句。
無獨有偶,宋代范仲淹在邊塞軍中也對這奇異風(fēng)光作過描寫,其詩句是: , 。
6、路遙知馬力, 。
真正的朋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深厚感情,而應(yīng)該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2010年貴州貴陽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9.詩文默寫填空。
(凡錯字、多字、少字,該句不得分。
8分) (1)請將下列詩文默寫完整。
①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 ②入則無法家拂士, ,國恒亡。
(2)根據(jù)提示,寫出相應(yīng)的詩句。
①詩詞中運用典故,使得詩詞語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從而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
如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就運用“ , ?”的典故含蓄地表達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②“月”是古代文人騷客筆下常見之物,但帶有“月”字的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卻各有不同。
在白居易的《望月有感》一詩中,最能抒發(fā)詩人骨肉相思之情的句子是: , 。
(3)選擇性默寫。
(在下列四句中任選兩句默寫) ①海內(nèi)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雞聲茅店月, 。
(溫庭筠《商山早行》) ③ ?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④錦江春色來天地, 。
(杜甫《登樓》)這是10年的,里面有醉花陰的,有需要再聯(lián)系哦\\\\(^o^)\\\/~
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的意思
此兩句出 林黛玉 詠白海棠 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借得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
(據(jù)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側(cè)重于表現(xiàn)“白”的鮮艷潔凈,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象新穎,靈巧別致,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潔靜嬌羞,柔美可人。
“借得”樸詞見新,靈動飄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芳芬誘人。
二詞配合,巧用擬人,見姿見態(tài),見色見韻。
詩歌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清高超拔,空靈飄逸的品性
背古詩對學(xué)生有什么好處
對孩子來說背誦古詩文,主要有以下幾點好處:\ 一是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有心理學(xué)家指出,人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fā)展極快,到13歲達到高峰。
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強。
從小背誦古詩等則有利于孩子在時期的記憶力。
\ 二是提高兒童的語言文字及其表達能力。
國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對“古文誦讀”試點活動的評估報告指出:94.2%的家長和100%的老師認(rèn)為背誦古詩文對提高孩子的語言文字能力有好處。
當(dāng)然奇奇玩私下認(rèn)為,還是孩子的實際效果和孩子自己說了算。
\ 三是有利于擴大小學(xué)生的知識面。
熟背一些經(jīng)典,也培養(yǎng)了中國文化的基本修養(yǎng)。
同時對作者及其時代背景的了解也讓孩子增加了知識點。
\ 四是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學(xué)習(xí)興趣。
背誦古詩文經(jīng)典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活動,容易激發(fā)孩子的學(xué)習(xí)興趣。
全班同學(xué)通過對詩、競賽等各種活動,激發(fā)了他們的學(xué)習(xí)興趣。
\ 五是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背誦古詩活動不同于其它活動的一個特點是,人人都能成為誦讀高手。
越是那些學(xué)習(xí)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反而越有可能在誦讀活動中走到前面,因為這使他感到是與其它同學(xué)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 六是有利于加強家長與孩子相互之間的交流。
父母和孩子可以一款背誦古詩,形成良好的互動。
\ 七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人格修養(yǎng)。
文以載道,經(jīng)典古詩文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最好的載體。
背誦這些經(jīng)典古詩文,對孩子們的眼界、胸懷、志氣、品格修養(yǎng)的提高大有幫助。
《登科后》中,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運用的什么修辭手法,春風(fēng)的含義,得意的含義
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fā)榜則在下一年春天。
這時候的長安,正春風(fēng)輕拂,春花盛開。
使用“象征”的手法。
:“春風(fēng)”,既是自然界的春風(fēng),也是皇恩的象征。
所謂“得意”,既指心情上稱心如意,也指進士及第之事。
“春風(fēng)得意”指考中進士后的得意心情。
形容官運亨通或事情辦成的得意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