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那一段話,就是什么 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仁合,明陰陽,懂八卦,通奇門,知遁甲,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
三國演義里描寫諸葛亮的那一段話,就是什么 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那個
玄德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于文幾,未審得入覽否
”孔明曰:“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
”二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
茶罷,孔明曰:“昨觀書意,足見將軍憂民憂國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誤下問。
”玄德曰:“司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語,豈虛談哉
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
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
二公謬舉矣。
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
”玄德曰:“大丈夫抱經(jīng)世奇才,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
”孔明笑曰:“愿聞將軍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
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大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
惟將軍圖之。
”言罷,命童子取出畫一軸,掛于中堂,指謂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
將軍欲成霸業(yè),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
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yè),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
”玄德聞言,避席拱手謝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云霧而睹青天。
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皆漢室宗親,備安忍奪之
”孔明曰:“亮夜觀天象,劉表不久人世;劉璋非立業(yè)之主:久后必歸將軍。
”玄德聞言,頓首拜謝。
只這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三國演義 第三十八回)
誰會解簽? 幫我解下: 玄德為君亦施仁,躬行送遮欲山林.果然主別情難舍,再示茅廬請孔明這幾句
求的是什么
比如愛情、事業(yè)、家庭等等。
如果從字面上的理解就是。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也就是說你要先拿出100%的誠意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三國演義中,劉備一顧茅廬的時候遇到的人是( )
選A 那人基本上是三國演義里面打醬油的 但是野史里面說他很有才華 一個女兒長得和鐘無艷一樣 或許更像豬 但是也很有才華 后來嫁給了諸葛亮 好像有幫到諸葛兄弟吧 可能諸葛之所以那么風騷 和黃氏密不可分
徐庶走馬薦諸葛,玄德三番顧茅廬是什么謎語
謎面:徐庶走馬薦諸葛,玄德三番顧茅廬 謎語類型: 打一成語謎底:推崇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