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象征意義詩句 關(guān)于竹子的古詩有哪些
鄭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燮《新竹》: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毛主席《卜算子·詠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陸游《卜算子·詠梅》: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鄭思肖《寒菊 \\\/ 畫菊》: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陳毅《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杜荀鶴《小松》: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陸龜蒙《白蓮》: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
月曉風清欲墮時。
吳師道《蓮藕花葉圖》:玉雪竅玲瓏,紛披綠映紅。
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
古人作詩,總喜歡賦予花木以某些象征意義,那么竹子代表什么
瀏覽古籍,文人雅士對松情有獨鐘。
他們歌以贊松,詩以詠松,文以記松,畫以繪松,宏篇妙文不勝枚舉,丹青杰作傳世甚多。
據(jù)《論語?子罕》,孔子曾贊松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孔圣將松柏并列,或有示德之不孤。
《禮記?禮器》載,松柏之有心也,貫四吋而不改柯易葉。
先秦時代諸圣賢高士多有贊頌松柏之語。
《莊子?讓王》有云:“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莊子?德充符》有“受命于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之語,將松柏與堯舜并稱,《荀子?大略》則有“歲不寒,無以知松柏。
事不難,無以知君子”之句,亦將松柏與君子并列。
至宋代,文人雅士將松與竹、梅并稱為歲寒三友。
林景熙《云梅舍記》載,“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元雜劇《漁樵閑話》云:“那松柏翠竹皆比歲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
”
竹子的象征意義有哪些
竹節(jié)竹品映風骨 在中國竹子與梅、蘭、菊被并稱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節(jié)、挺拔的特性歷來為中國人所稱道,成為中國人所推崇的謙虛、有氣節(jié)、剛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動寫照。
竹子在中華民族里我們的詩詞里頭,它地位很高的,竹子它沒有什么香味,如果聞到了(那是)一股清氣、清香,去聞它還沒有什么香味,但是竹子在中國文人的理想世界里,給它附麗上了很高的品格。
從《詩經(jīng)》我們知道《衛(wèi)風》里頭就有歌頌它的詩,就是《淇奧》(篇),那么他在贊美一個英雄人物,一個保衛(wèi)周王朝的衛(wèi)武公,他就用竹子來起興,用竹子的整個生長過程來說明一個偉大人格的整個的(形成)過程。
竹子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中華民族氣節(jié)的象征--竹子\ 環(huán)繞小村的青青翠竹已和我的童年一樣只留在記憶之中了,連片的竹林把古老的水鄉(xiāng)小村妝成綠的世界,裊裊婷婷的竹子齊齊伸向天際,似我童年那高不可攀的夢想,似剪的竹葉把春夏秋冬一一剪去,只留下片片破碎的回憶。
多情的暖風,把竹的清香送入鼻息,沁人心脾。
無比的清純,溶入深深的記憶,時時回味。
\ 竹影搖曳的日子已成過去,只有那編有美麗圖案的竹席依然在夏日里伴著怕熱的我,失去生命力的竹子整個被用作了晾衣服的工具,長年的日曬雨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綠色,變成了泛黃的回憶。
\ 也沒見竹子的開花,但它卻真正地在我的面前消失了,也許是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不需要這樣的竹林了,他們更多地擁有了昂貴的玩具\ 。
已都是獨生子女了,父母們也不放心讓他們進入竹林,因為竹林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危險,在幽深的竹林里我也曾經(jīng)遭遇過蛇。
\ 竹子的清高或許是它消失的真正原因,有一日,小村的邊上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廠,從此竹子就走向了滅絕。
沒有竹的日子,人們一樣快樂,那是經(jīng)濟騰飛的結(jié)果。
然而,竹林在我的心中卻占據(jù)了很大的一塊,在竹林中,有著我無憂無慮的童年,有過我的歡笑、我的快樂。
\ 鮮嫩的竹筍是我最喜歡的食物,筍衣包成的粽子又是那樣的異常清香。
日暮西斜時,成群的鳥雀是我追擊的目標,雖說手中有的只是一把由幾根橡皮筋制成的彈弓,射出的小石子未必能擊中鳥雀,但興奮的心情卻是無法形容的。
爬竹子、蕩秋千、掏鳥窩......竹的清雅高潔,因此與文人墨客產(chǎn)生了不解之緣,以至于到了不可居無竹的地步。
在院子里種上一叢竹子,它在帶給你綠色的同時,也給生活增添了一份雅致,于是就有了新篁才解籜,寒色已青蔥。
冉冉偏疑粉,蕭蕭漸引風。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叢。
唯有團團節(jié),堅貞大小同。
、近窗臥砌兩三叢,佐靜添幽別有功。
影鏤碎金初透月,聲敲寒玉乍搖風。
無憑費叟煙波碧,莫信湘妃淚點紅。
自是子猷偏愛汝,虛心高節(jié)雪霜中。
的感慨,與劉兼把新竹的靜幽和堅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人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幅隱在山間的的小舍,那幾叢青翠的竹子就是全部的裝飾\ ,隱士就像仙者神客,在院間品茗賞竹,這大概就是我們從小就被灌入的世外仙境之美景吧。
\ 文人愛竹,不單是愛它的秀美,更因它的高潔,它那剛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風霜嚴寒,正是文人學者畢生所追求的,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這是給予竹的剛正之譽;凌霜竹箭傲雪梅,直與天地爭春回是竹的自信;,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竹的堅強;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是竹的清高;宜煙宜雨又宜風。
拂水藏村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
洗來疏侵見前峰。
侵階蘚折春芽迸。
繞徑莎微夏陰濃。
無賴杏花多意緒。
數(shù)枝穿翠好相容。
是竹的可人。
能得到如此的美譽,人們自然而然地也就喜歡竹了。
\ 竹的偉大還在于它能制成各色的物品,小巧精致的竹籃能盛放物品;堅實的竹凳、竹椅能讓人坐著舒心;精制的竹席又是盛夏必不可少的。
竹制的釣桿雖不是金貴之物,但卻是實用的。
小時就是用它一次次為餐桌上增添了新鮮的魚湯,在那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這樣的日子也就算是幸福了。
竹還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秀長的竹節(jié)制成一支支竹笛、簫等樂器,隨即,天空中就會響起一曲曲動人的思鄉(xiāng)曲,竹把我們的情感融化在這一個個優(yōu)美的音符之中。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這是對竹的一往情深;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先娟娟秀,風吹片片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
是筆下竹的娟秀......有了文壇先圣們的贊美,竹子也就更加被文人墨客看好了。
\ 然而就竹的秉性,它容不得半點的烏煙瘴氣,一旦身陷其間,寧愿以死亡來面對,于是,家鄉(xiāng)的竹林因此變成了一片荒土。
\ 雖已無童年時的竹林,但心中的竹林依舊,帶著一絲惆悵,找出橫臥于抽屜中的竹笛,那悠悠的思鄉(xiāng)曲又一次回蕩在耳畔。
青翠的竹子,我心中永遠的愛。
竹子在古代詩歌中有什么象征意義,并仿照舉例說明
竹子中通外直,四季常青,是花之四君子之一。
一般象征著不屈不饒,傲骨凌然的氣節(jié)和虛懷若谷謙遜的品質(zhì)。
如,鄭板橋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