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dāng)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經(jīng)典詩句 > 有什么寫廬山的詩句

          有什么寫廬山的詩句

          時(shí)間:2020-01-03 22:58

          寫廬山的詩詞有哪些

          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題西林壁 》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yùn) 山行非有期,彌遠(yuǎn)不能輟.但欲淹昏旦,遂復(fù)經(jīng)圓缺.積峽忽復(fù)啟,平途俄已絕.巒垅有合沓,往來無蹤轍.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題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瀑布 江 為 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萬里朝滄海,千尋出白云.寒聲終自遠(yuǎn),靈派孰為分.除鄧天臺(tái)后,平流莫可群.題西林壁 蘇 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瀑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晚來風(fēng)信好,并發(fā)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愜心應(yīng)在此,佳句向誰傳.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yuǎn)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廬山獨(dú)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鐘聲知何處?蒼蒼樹里聞.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dòng)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jié),吾將此地巢云松.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銀河落九天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日 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寫出廬山的多姿多彩的詩句是什么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關(guān)于廬山的詩詞名句有哪些

          詩詞: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 照 香 爐 生紫 煙, 遙 看 瀑 布 掛前 川。

          飛 流 直 下 三千 尺, 疑 是 銀 河 落九 天。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 看 成 嶺 側(cè)成 峰, 遠(yuǎn) 近 高 低 各不 同。

          不 識(shí) 廬 山 真面 目, 只 緣 生 在 此山 中。

          望廬山五老峰 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jié), 吾將此地巢云松。

          望廬山瀑布水(其一)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一條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fēng)信好, 并發(fā)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yīng)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yuǎn)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dú)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望廬山五老峰 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jié), 吾將此地巢云松。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fēng)信好, 并發(fā)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yīng)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yuǎn)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dú)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名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蘇軾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覺來滿眼是廬山,倚天無數(shù)開青壁。

          ——蘇軾廬山自古不到處,得與幽人子細(xì)窮。

          ——蘇軾南望廬山千萬仞,共夸新出棟梁材。

          ——?jiǎng)⒂礤a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李白廬山瀑布三千仞,畫破青霄始落斜。

          ——曹松關(guān)于廬山的資料:廬山,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廬。

          地處江西省廬山市境內(nèi),廬山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

          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

          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gè),怪石22處。

          水流在河谷發(fā)育裂點(diǎn),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共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

          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dá)155米。

          廬山以雄、奇、險(xiǎn)、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yù)。

          廬山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世界地質(zhì)公園,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國家重點(diǎn)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5A級(jí)旅游景區(qū),首批全國文明風(fēng)景旅游區(qū)示范點(diǎn)。

          關(guān)于廬山的詩詞

          1、《題西林壁》宋代:蘇軾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側(cè)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yuǎn)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rèn)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yàn)槲胰松硖幵趶]山之中。

          2、《登廬山五老峰》唐代:李白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jié),吾將此地巢云松。

          譯文:五老峰坐落于廬山的東南,聳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開的金色蓮花。

          登上峰頂可以攬取九江的秀麗景色,我將在這里巢居于云松。

          3、《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唐代:李白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dòng)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譯文:我本是像那個(gè)接輿楚狂人,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鑲綠玉的棍杖,大清早辭別著名的黃鶴樓。

          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yuǎn),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金闕巖前雙峰矗立入云端,三疊泉如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峰瀑布與它遙遙相望,重崖疊嶂聳云霄莽莽蒼蒼。

          翠云紅霞與朝陽相互輝映,鳥兒也飛不過吳天廣又長。

          登高遠(yuǎn)望天地間壯觀景象,大江悠悠東流去永不回還。

          天上萬里黃云變動(dòng)著風(fēng)色,江流波濤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歡為雄偉的廬山歌唱,這興致因廬山風(fēng)光而滋長。

          閑時(shí)觀看石鏡使心神清凈,謝靈運(yùn)足跡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塵世情,修煉三丹和積學(xué)道已初成。

          遠(yuǎn)遠(yuǎn)望見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著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約好神仙在九天會(huì)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4、《彭蠡湖中望廬山》唐代:孟浩然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fēng)。

          掛席候明發(fā),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shì)壓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崢嶸當(dāng)曙空。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yuǎn)公。

          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星霜?dú)q欲窮。

          寄言巖棲者,畢趣當(dāng)來同。

          譯文:天上的月亮繞生光暈,船工知道即將要起風(fēng)。

          張掛起風(fēng)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現(xiàn)匡廬,威鎮(zhèn)九江氣勢(shì)正豪雄。

          暗黑的山體凝成黛色,崢嶸的山勢(shì)屹立曙空。

          香爐峰升起一輪紅日,飛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隨尚子,況且到此緬懷起遠(yuǎn)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轉(zhuǎn)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棲隱山林的高士,此行結(jié)束來隱與君同。

          5、《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宋代:辛棄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

          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

          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

          荊楚路,吾能說。

          要新詩準(zhǔn)備,廬山山色。

          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萬里雪深時(shí),須相憶。

          譯文:蜀道攀登難于上青天,一杯薄酒為你踐行。

          正是祖國被侵占的時(shí)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驅(qū)除外侮,卻非要閑置如此。

          希望借著這首《喻巴蜀檄》讓金人聞風(fēng)心驚。

          你文才出眾,希望大展身手,為國立功建業(yè)。

          君莫要流淚傷心,請(qǐng)用詩寫下一路美好景色:廬山的豐姿,赤壁的激浪,襄陽的明月。

          正是梅花花開、大雪紛飛季節(jié),務(wù)必相互勉勵(lì)莫相忘并不斷傳遞消息。

          有那些寫廬山的詩句

          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望 石 門鮑照訪世失隱淪, 從山異靈士。

          明發(fā)振云冠, 升嶠遠(yuǎn)棲趾。

          高峰插半天, 長崖斷千里。

          氛霧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嶄絕類虎牙, 巑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 韜樹必千紀(jì)。

          雞鳴清澗中, 猿嘯白云里。

          瑤波逐空開, 霞石觸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參差悉相似。

          傾聽風(fēng)管賓, 緬望釣龍子。

          松桂盈膝前, 如何穢城市。

          游廬山慧遠(yuǎn)崇巖吐氣清,幽岫棲神跡。

          希聲奏群籟,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dú)冥游,逕然忘所適。

          揮手撫云門,靈關(guān)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慧遠(yuǎn)超興非有本, 理感興自生。

          忽聞石門游, 奇唱發(fā)幽情。

          褰裳思云駕, 望崖想曾城。

          馳步乘長巖, 不覺質(zhì)自輕。

          矯首登靈闕, 眇若凌太清。

          端坐運(yùn)虛輪, 轉(zhuǎn)彼玄中經(jīng)。

          神仙同物化, 未若兩俱冥。

          從冠軍建成平王登江淹廣成愛神鼎,淮南好丹經(jīng)。

          此山具鸞鶴,往來盡仙靈。

          瑤草正翕鶴,往來盡仙靈。

          絳氣下縈薄,白云上杳冥。

          中坐瞰蜿虹, 伏視流星。

          不尋遐怪極,則知耳目驚。

          日落長沙渚,層陰萬里生。

          藉蘭素多意,臨風(fēng)默含情。

          方學(xué)松柏隱,羞逐市井名。

          幸承光誦末,伏思托后旌。

          游廬山觀道士石室吳邁遠(yuǎn)蒙茸眾山里,往來行跡?。畬X達(dá)仙屋,道士披云歸。

          似著周時(shí)冠,狀披漢時(shí)衣。

          安知世代積,服古人不衰。

          得我宿昔情,知我道無為。

          游簡(jiǎn)寂觀張正見三梁澗本絕,千仞路猶通。

          即此神山內(nèi),銀牖映仙宮。

          鏡似臨峰月,流如飲澗虹。

          幽桂無斜影,深松有勁風(fēng)。

          惟當(dāng)遠(yuǎn)人望,知在白云中。

          寒食江州蒲塘驛宋之問去年上已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遙憐鞏樹花應(yīng)滿,復(fù)見吳洲草新綠。

          吳洲春草蘭杜芳,感物思?xì)w懷故鄉(xiāng)。

          驛騎明朝發(fā)何處

          猿聲今夜斷吾腸。

          宿香山寺石樓李頎夜宿翠微半,高樓聞暗泉。

          漁舟帶遠(yuǎn)火,山磬發(fā)孤煙。

          衣拂云松外,門清河漢邊。

          峰巒依枕席,世界接人天。

          藹藹花出霧,惆悵欲言還。

          送東林廉上人還廬山王昌齡石溪流已亂,苔徑入漸微。

          日暮東林下,山僧還獨(dú)歸。

          常為爐峰意,況與遠(yuǎn)公違。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會(huì)尋名山去,豈復(fù)無清機(jī)

          遠(yuǎn)公龕王維松路向精舍,花龕歸老僧。

          閑云移錫杖,落日低金繩。

          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燈。

          廬山瀑布歌送李頎顧況飄白霓, 掛丹梯。

          應(yīng)從織女機(jī)邊落,不遺潯陽潮向西。

          火雷劈山珠噴日,五老峰前九江溢。

          九江悠悠萬古情,古人行盡今人行。

          老人也欲上山去,上 深山無姓名。

          簡(jiǎn)寂觀西澗瀑布下作韋應(yīng)物淙流絕壁散,虛煙翠澗深。

          巖際松風(fēng)起,飄來散塵襟。

          窺蘿玩猿鳥,解組傲云林。

          茶瓜邀真?zhèn)H,觴酌洽同心。

          曠歲懷茲賞,行春始重尋。

          聊將橫吹笛,一寫山水音。

          江行無題錢 羽咫尺愁風(fēng)雨,匡廬不可登。

          只疑云霧窟,猶有六朝僧。

          江上送客游廬山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fēng)信好,并發(fā)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yīng)在此,佳句向誰傳。

          峽石西泉居然鱗介不能容,石眼環(huán)環(huán)水一鐘。

          聞?wù)f旱時(shí)求得雨,只疑蝌蚪是蛟龍。

          廬山桂白居易偃蹇月中桂,結(jié)根依青天,天風(fēng)繞月起,吹子下人間。

          飄零委何處

          乃落匡廬山。

          生為石上桂,葉如剪碧鮮。

          枝干日長大,根 日牢堅(jiān)。

          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廬山去咸陽,道里三四千。

          無人為移植,得入上林園。

          不及紅花樹,長栽溫室前。

          別草堂三絕句白居易正聽山鳥向陽眠,黃紙除書落枕前。

          為感君恩須 起,爐峰不擬住多年。

          久眠褐被為居士,忽掛緋袍作使君.身出草堂心不出,廬山未要?jiǎng)右莆摹?/p>

          三間茅舍向山開,一帶山泉繞舍回,山色泉聲莫惆悵,三年官滿卻歸來。

          寄白閣默公賈島已知?dú)w白閣,山遠(yuǎn)曉晴看。

          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

          微云分片滅,古木落薪乾。

          夜后風(fēng)飄磬,西峰絕頂寒。

          廬山獨(dú)夜元稹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勉愛行送小季之廬山二之一李賀洛郊無俎豆,蔽廄慚老馬。

          小雁過爐峰,影落楚水下。

          長船倚云泊,石鏡秋涼夜。

          豈解有鄉(xiāng)情,弄月聊嗚啞。

          行經(jīng)廬山東林寺離魂斷續(xù)楚江 ,葉墜初紅十月天。

          紫陽事多難暫息,青山長在好閑眠。

          方趨上國期干祿,未得空堂學(xué)坐禪。

          他歲若教為范蠡,也應(yīng)須入五湖煙。

          廬山瀑布徐凝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 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聰明泉一勺如瓊液,將愚擬圣賢。

          欲知心不變,還似飲貪泉。

          題廬岳劉處士草堂杜荀鶴仙徑閑尋采藥翁,草堂留話一宵同。

          若看山下云深處,直是人間路不通。

          泉領(lǐng)藕花來洞口,月將松影過溪東。

          求名心在閑難遂,明月馬蹄塵土中。

          廬山寺馬戴白茅為屋宇編荊,數(shù)處階墀石疊成。

          東谷言笑西谷響,下方云雨上方晴。

          鼠驚樵客緣蒼壁,猿戲山靈撼紫檉。

          別有一條投澗水,竹筒導(dǎo)引入茶鐺。

          雙劍峰來鵠倚天雙劍古今閑,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燒得動(dòng),殆應(yīng)農(nóng)器滿人間。

          石門山泉鄭谷一脈清泠任所之,縈莎漱蘚入空池。

          云邊野客窮來處,石上寒猿見落時(shí)。

          聚沫繞槎殘雪在,迸流穿樹墮花遲。

          煙春雨晚閑吟去,不復(fù)遠(yuǎn)尋星子陂。

          白鹿洞(其二)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西林寺水閣伍喬竹翠苔花繞檻濃,此亭幽致豈曾逢。

          水分林下清泠派,山峙云間峭峻峰。

          怪石夜光寒射燭,老松秋韻冷和鐘。

          不知來往留題客,誰約重尋蓮社蹤。

          宿廬山白云峰重道者院李中絕頂松堂喜暫游,一宵玄論接浮丘。

          云開碧落星辰近,月出滄洲世界秋。

          塵里年光何急急,夢(mèng)中強(qiáng)弱自悠悠。

          他時(shí)書劍酬恩了,愿逐鸞車看十洲。

          望廬山沈 彬東過匡廬忍醉眠,雙眸盡日掛危巔。

          壓低肴函水,約破云霞獨(dú)倚天。

          一面峭來無鳥徑,數(shù)峰狂欲趁漁舡。

          江人莫笑偏凝望,卜隱長思瀑布前。

          寄懷東林寺匡白臨寺齊已南岳別來無約后,東林歸住有前緣。

          閑搜好句題紅葉,靜斂霜眉對(duì)白蓮。

          雁塔影分疏檜月,虎溪聲合幾峰泉。

          修心若似伊耶舍,傳記須 十幾賢。

          瀑布江為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

          萬里朝滄海,千尋出白云。

          寒聲終自遠(yuǎn),靈派孰為分。

          除卻天臺(tái)后,平流莫可群。

          谷簾泉王禹瀉從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迢遞康王谷,塵埃陸羽仙。

          何當(dāng)結(jié)茅室,長在水簾前。

          游廬山范仲淹五老閑游依舳艫,碧梯云徑好和途。

          云開瀑影千門掛,雨過松簧十里鋪。

          客愛往來何所得,僧言榮辱此間無。

          從今愈識(shí)逍遙旨,一聽升沉造化爐。

          送方進(jìn)士游廬山梅堯臣長風(fēng)沙浪屋許大,羅剎石齒水下排。

          歷此二險(xiǎn)過湓浦,始見瀑布懸蒼崖。

          系舟上岸入松徑,三日踏穿新蠟鞋。

          路盤深谷出嶺望,后山日照前山霾。

          偶逢風(fēng)雨恐衣濕,側(cè)倚石脅人相乖。

          雨收不覺在高處,卻見僮仆提攜偕。

          水聲不絕鳥聲好,藥草香氣人人懷。

          老僧避俗去足跣,野客就澗開門為。

          樹 隱映見寺剎,層層杳杳躋云階。

          塢田將獲鳥雀橫,秋果正熟猴猿 。

          東林淡 應(yīng)似舊,唯此足以待爾儕。

          子心灑落撇然往,我主塵垢難磨揩.廬山高歌歐陽修廬山高哉,幾萬仞兮,根盤幾百里;峨然屹立乎長江。

          長江西來走其下,是為揚(yáng)瀾左蠡兮,洪濤巨浪日夕相沖撞。

          云消風(fēng)鏡凈,泊舟登岸而望遠(yuǎn)兮,上摩青蒼以 靄,下壓后土之鴻龐。

          試往造乎其間兮,攀緣石磴窺空欲。

          千崖萬壑響松檜,懸崖巨石飛流淙。

          水聲聒聒亂人耳,六月飛霜灑石 。

          仙翁釋子變往往而逢兮,吾嘗惡其學(xué)幻而言 。

          但見丹霞翠壁遠(yuǎn)近映樓閣,晨鐘暮鼓杳靄羅幡幢。

          幽花野草不知其名兮,風(fēng)吹霧濕香澗谷,時(shí)有白鶴飛來雙。

          幽尋遠(yuǎn)去不可極,便欲絕世遺紛 。

          羨君買田筑室老其下,插秧成疇兮釀酒盈缸。

          欲令浮嵐暖翠千萬狀,坐臥常對(duì)乎軒窗。

          君懷磊 有至寶,世俗不辨珉與 。

          策名為吏二十載,青衫白首困一邦。

          寵榮聲利不可以茍屈兮,自非清泉白石有深趣,其意 何由降

          丈夫壯節(jié)似君少,嗟我欲說安得巨筆如長杠

          大林寺周敦頤三月僧房暖,林花互照明。

          路盤層頂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聲谷應(yīng)清。

          天風(fēng)拂襟袂,縹緲覺身輕。

          錦繡谷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

          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

          棲賢寺陳舜俞辟蛇行者應(yīng)開寺,拭眼高僧尚有墳.龍帶雨歸三峽水,鳥銜花出五峰云.開先漱玉亭蘇軾高巖蔽赤日,深谷來悲風(fēng).擘開青玉峽,飛出兩白龍.亂沫散霜雪,古潭搖清空.余流滑無聲,快瀉出玉 .我來不忍去,月出飛橋東.蕩蕩白銀闕,沉沉水晶宮.愿隨琴高生,腳踏赤 公.手持玉芙蕖,跳入清泠中.歸宗寺來聽歸宗早晚鐘,疲勞懶上紫霄峰.墨池漫疊溪中石,白塔微分嶺上松.佛宇爭(zhēng)雄一山甲,僧廚坐待十方供.欲游山北東西寺,巖谷相連更幾重?玉淵亭龍?zhí)犊孜渲偾逄肚Ч耪諔已?,崖上飛流動(dòng)地來。

          咫尺語音聞不得,夕陽佳景更徘徊。

          東林寺黃庭堅(jiān)白蓮種出凈無塵,千古風(fēng)流社里人,禪律定知誰束縛,過溪沽酒見天真。

          勝地東林十八公,廬山千古一清風(fēng)。

          淵明豈是難拘束,正與白蓮出處同。

          白鶴觀秦觀復(fù)殿重樓隳杳冥,故基喬木尚崢嶸。

          銀河不改三千尺,鐵馬曾經(jīng)十萬兵。

          華表故應(yīng)終化鶴,謫仙未解獨(dú)騎鯨。

          林泉一二兒童舊,白發(fā)衰顏只自驚。

          開先寺觀龍?zhí)睹资卸葝{捫青玉,臨深坐綠苔。

          水從雙劍下,山挾兩龍來。

          春暖花驚雪,林空石迸雷。

          塵纓聊此濯,卻去首重回。

          醉石程師孟萬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淵明入醉鄉(xiāng)。

          登廬山丹碧沉沉虎豹閑,松幢引度九重關(guān)。

          人間未覺渾無路,天上還驚更有山。

          瑤草紅泉供挹酌,金風(fēng)白露送躋攀。

          良游自嘆平生誤,便欲歸家鬢已斑。

          望廬山李綱多年不省廬山面,江上初從望中見。

          秀骨蒼顏五老人,顧我欣然如素善。

          香爐頂上紫煙浮,瀑布遙看銀漢流。

          云舒霧卷互明滅,倏忽變態(tài)無停留。

          卻因幽夢(mèng)尋邱壑,風(fēng)花何物宛如昨。

          縱令真是夢(mèng)中看,夢(mèng)未覺時(shí)良不惡。

          平生所愿今乃償,寬著日月游山房。

          青鞋布襪久已辦,百錢掛杖聊徜徉。

          寄東林慧海上人岳飛湓浦廬山幾度秋,長江萬折向東流。

          男兒立志扶王室,圣主專征滅土酋。

          功業(yè)要刊燕石上,歸休終作赤松游。

          殷勤寄語東林老,蓮社從今著力修。

          棲賢寺王十朋瀑水聲中夜不眠,星河影動(dòng)半秋天。

          誰云滟 矍塘遠(yuǎn),只在揚(yáng)瀾左蠡邊。

          獅子吼成方外法,石人參得定中禪。

          住山五老知今古,借問曾棲幾個(gè)賢。

          漱玉亭楊萬里山根玉泉仰面飛,飛出山頂卻下馳。

          自從廬阜瀉雙練。

          至今銀灣岐兩支。

          雷聲驚裂龍伯眼,雪點(diǎn)濺濕嫦娥衣。

          寄言蘇二李十二,莫愁瀑布無新詩。

          六月十四日宿東林寺陸游看盡江湖千萬峰,不嫌云夢(mèng)芥吾胸。

          戲招西塞山前月,來聽東林寺里鐘。

          遠(yuǎn)客豈知今再到,老僧能記昔相逢。

          虛窗熟睡誰驚覺,野碓無人夜自春。

          吊大林寺周必大上盡諸峰地轉(zhuǎn)平,天低云近日多陰。

          古來南北通雙徑,此去東西啟二林。

          虞世南碑從泯沒,白居易序合推尋。

          匡廬第一金仙境,忍使如今遂陸沉。

          過虎溪范成大過溪無限翠屏開,大笑從教虎子猜。

          不獨(dú)山中添故事,仍教題作小飛來。

          白鹿洞書院朱熹昔人讀書處,町疃白鹿場(chǎng)。

          世道有升降,茲焉更表章。

          矧今中興年,治具一以張。

          弦歌獨(dú)不嗣,山水無輝光。

          荒榛適剪除,圣謨已汪洋。

          亦有皇華使,肯來登此堂。

          問俗良懇惻,懷賢增慨慷。

          雅歌有余韻,絕學(xué)何能忘。

          溫泉朱熹連山西南來,中斷還崛起。

          干霄幾千仞,據(jù)地三百里。

          飛峰上靈秀,眾壑下清美。

          逮茲勢(shì)力窮,猶能出奇?zhèn)ァ?/p>

          誰燃丹黃焰

          爨此玉池水。

          客來爭(zhēng)解帶,萬劫付一洗。

          當(dāng)年謝康樂,弦絕今久矣。

          水碧復(fù)流溫,相思五湖里。

          折桂寺戴復(fù)古擁鼻行吟上下廊,今宵又宿贊公房。

          松搖夜半風(fēng)聲壯,桂染中秋月色香。

          白石清泉喧笑語,深山大澤出文章。

          當(dāng)年羅漢尋歸處,誰道天臺(tái)是故鄉(xiāng)。

          西林寺劉克莊將謂如廬阜,因迂?cái)?shù)里行。

          問俱無古跡。

          來等慕虛名。

          借榻眠難熟,逢碑眼暫明。

          殘僧逃似鼠,難結(jié)社中盟。

          羅漢寺白玉蟾林閑一徑似驚蛇,中有禪關(guān)閉紫霞。

          煙鎖蒼松遮寺額,風(fēng)搖翠竹撼檐牙。

          客來寂寞盤香穗,飯后從容瀹 花。

          到此徘徊歸去晚,夕陽掛樹幾聲鴉。

          南康軍和蘇東坡《酹江月》文天祥廬山依舊,凄涼處,無限江南風(fēng)物。

          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雁過孤峰,猿歸老嶂,風(fēng)急波翻雪。

          乾坤未歇,地靈尚有人杰。

          堪嗟飄泊孤舟,河傾斗落,客夢(mèng)催明發(fā)。

          南浦閑云連草樹,回首旌旗明滅。

          三十年來,十年一過,空有星星發(fā)。

          夜深愁聽,清笳吹寒月。

          石門元好問兩崖橫絕倚山垠,草徑低迷未可分。

          潭影乍從明處見,竹香偏向靜中聞。

          石林萬古不知暑,茅屋四鄰惟有云。

          曳杖行歌羨樵叟,此生何計(jì)得隨君。

          水簾泉趙孟飛天如玉簾,直下數(shù)千尺。

          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空碧,白鶴觀虞集白鶴山人如鶴白,自抱山樽留過客。

          要看修竹萬瑯 ,更對(duì)名花春雪色。

          山樽本出山下泉,過客醉去山人眠。

          客亦是鶴君莫笑,重來更待三千年。

          廬山揭 斯香爐峰色紫生煙,一入京華路杳然。

          云碓秋閑春藥水,雨犁春臥種芝田。

          書憑海鶴來時(shí)寄,劍自潭蛟去后懸。

          忽報(bào)歸期驚倦客,獨(dú)淹微祿負(fù)中年。

          水調(diào)歌頭登紫霄峰詹玉藜杖破晴碧,鐵笛叫蒼寒。

          此中別有天地,初不是人間。

          落魄半生詩酒,自在一襟風(fēng)月,知我者廬山。

          撫劍九州隘。

          飛筆五湖乾。

          采黃精,煮白石。

          勘元關(guān)。

          有時(shí)龍吟虎嘯,滄海一丸丹。

          俯仰百年宇宙,移換幾番陵谷。

          塵世只如閑。

          長嘯上天去,直赴紫薇班。

          廬山瀑布謠楊維楨銀河忽如瓠子決,瀉諸五老之峰前。

          我疑天仙織素練,素練脫軸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煙。

          相逢云石子, 有似捉月仙。

          酒喉無耐夜渴甚,騎鯨吸??萆L铩?/p>

          居然化作十萬丈,玉虹倒掛清冷淵。

          醉石龍仁夫凈社歸來倒石床,醒余肝膽臥松篁。

          行人只賞陶公醉,誰識(shí)悲涼述酒章

          虎溪三笑圖成廷三老風(fēng)流笑口開,山中猿鶴亦驚猜。

          攢眉入社漫多事,送客過溪能幾回

          僧影欲隨秋水去,虎聲偏傍石橋來。

          東林絕響今千載,撫卷題詩愧乏材。

          舟抵南康望廬山楊基春山如春草,春來無不好,況是香爐峰,百疊煙屏圍五老。

          嚶嚶歷歷谷鳥哀,朱朱粉粉山花開,芙蓉削山紫霧上,瀑布倒瀉青天來。

          船頭春山重回首,世上虛名一杯酒,李白雄豪絕妙詩,同與徐凝傳不朽。

          明日移舟過洞庭,蘭花斑竹遠(yuǎn)沙汀,摩挲老子雙愁眼,細(xì)看君山一點(diǎn)青。

          廬山詩朱元璋廬山竹影幾千秋,云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路遙西北三千界,勢(shì)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shí)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游。

          贈(zèng)四仙朱元璋匡廬之巔有深谷,金仙弟子巖為屋。

          煉丹利濟(jì)幾何年,朝耕白云暮種竹,廬山高啟騎馬幽幽度嶺遲,老僧不識(shí)使君誰 。

          門開紅葉林中寺,泉浸青山石上池。

          殘果已收猿食少,枯松欲折鶴巢危。

          壁間不用題名字,無數(shù)蒼苔沒舊碑。

          廬山歌解縉昔年拄玉杖,去看廬山峰。

          遠(yuǎn)山如游龍,半入青天中。

          四顧無人獨(dú)青秀,五老與我同舂容。

          手弄石上琴,目送天邊鴻。

          二儀自高下,吳楚分西東。

          洪濤巨浪拍崖下,波光上與銀河通。

          吸澗玄猿弄晴影,長松舞鶴號(hào)天風(fēng)。

          天風(fēng)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

          弱流萬里可飛越,因之獻(xiàn)納蓬萊宮。

          羲娥倏忽遂成晚,往往夢(mèng)里尋仙蹤。

          如今不知何人采此景,樹下一老與我襟裾同。

          披圖題詩要相贈(zèng),氣騰香露秋 。

          子歸煩語謝五老,幾時(shí)白酒再熟來相從。

          廬山高沈周廬山高,高乎哉

          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盤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 ,謂即敷淺原。

          培 何敢爭(zhēng)其雄

          西來天塹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 。

          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wù)叨@。

          時(shí)有落葉于其間,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hào)綠熊。

          其陽諸峰五老人,或疑緯星之精隳自空。

          陳夫子,今仲弓,世家廬之下,有元劂祖遷江東。

          尚知廬靈有默契,不遠(yuǎn)千里釧于公。

          公亦西望懷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

          昔聞紫陽祀六老,不妨添公相與成七翁。

          我常游公門,仰公彌高廬。

          不崇丘園肥遁七十淫,著作 白發(fā)如秋蓬。

          文能合墳詩合雅。

          自得樂地于其中。

          榮名利祿云過眼,上不作書自薦,下不公相通。

          公乎

          浩蕩在物表,黃鵠高舉凌天風(fēng)。

          瀑布泉陳沂云間瀑布三千尺,天外回峰十二重。

          滿耳怒雷飛急雨,轉(zhuǎn)頭紅日在青松。

          登廬山唐寅匡廬山高高幾重,山雨山煙濃復(fù)濃。

          移家欲往屏風(fēng)疊,騎驢來看香爐峰。

          江上烏帽誰涉水,巖際白衣人采松。

          古句摩崖留歲月,讀之漫滅為修容。

          白鹿洞別諸生李夢(mèng)陽東南自有匡廬山,遂與天地增籬衛(wèi)。

          山根插入彭蠡湖,崢嶸背殺三江勢(shì)。

          地因人勝古有語,於乎萬物隨興廢。

          學(xué)館林宮客不棲,千巖萬壑堪流涕。

          文采昔賢今尚存,講堂寂寞對(duì)松門。

          松門桂華秋月圓,拄杖高尋萬古源。

          梅嶺古色照石鏡,扶桑丹霞迎我軒。

          絕頂坐歌霜月靜,石潭洗足芝草繁。

          更有冠者五六人,峭崖窮嶂同攀搴。

          草行有時(shí)聞過虎,旦暮時(shí)復(fù)啼清猿。

          我今胡為公務(wù)牽,蟋蟀在戶難久延。

          出山車馬走相送,落日遂上鄱陽船。

          生徒綣戀集涯滸,孤帆月照仍留連。

          情深過厚亦其禮,谫薄竊 勞諸賢。

          明朝伐鼓凌浩蕩,五峰雙劍生秋煙。

          游白鹿洞歌紫霞真人何年白鹿洞

          正傍五老峰。

          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窺人世煙云重。

          我欲攬秀色,--青芙蓉。

          舉手石扇開半掩,綠鬟玉女如相逢。

          風(fēng)雷隱隱萬壑瀉,憑崖倚樹聞清鐘。

          洞門之外百丈松,千株盡化炎蒼龍。

          駕蒼龍,騎白鹿,泉堪飲,芝可服。

          何人肯入空山宿

          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黃庭石上讀。

          夜宿天池,月下聞雷,次早知山下大雨王守仁昨夜月明峰頂宿,隱隱雷聲翻山麓。

          曉來卻問冊(cè)下人,風(fēng)雨三更卷茅屋。

          天池寺張時(shí)徹我向空中拾瑤草,翩翩使節(jié)來何好。

          白云迷路合復(fù)開,星河掛戶夜長曉。

          朝來風(fēng)雨暮來晴,曲嶺回回碧草迎。

          芙蓉晝見金銀氣,寶塔宵看舍利明。

          文殊臺(tái)前百尺松,枝枝詰曲盤虬龍。

          松根云霧須臾起,化作天邊千萬峰。

          滾滾長江白練飛, 巖石壁青天圍。

          神仙洞口一經(jīng)過,丹砂卻上綠蘿衣。

          夜半山腰震雷起,白龍下飲天池水。

          俄然吐作山下云,疾風(fēng)化雨三千里。

          拜靖節(jié)墓羅洪先久憎折腰事,再拜向高墳。

          東晉非前日,南山還暮云。

          將持斗酒酹,更以挽歌聞。

          不飲緣何事,低回心已醺。

          由大林寺尋講經(jīng)臺(tái),循香爐峰側(cè)下山王慎中千尺飛蘿手自援,鳴泉處處弄潺 。

          半峰棲霧逢僧濕,絕徑穿云見虎閑。

          岸幘正宜巖石上,褰衣時(shí)傍竹林間。

          夕陽翠 看尤好,去路心知是下山。

          廬山雪王世懋朝日照積雪,廬山如白云。

          始知靈境杳,不與眾山群。

          樹色空中斷,泉聲天半聞。

          千崖冰玉里,何處著匡君。

          壬戍春將赴洪都登天池宿凌虛閣萬農(nóng)平生生長匡山麓,翻飛欲向天池浴。

          更向凌虛一俯觀,池中湛湛澄冰玉。

          須臾香霧生紫煙,身入云霄露沾沃。

          來從絕獻(xiàn)一振衣,山下群山眇于粟。

          夜深忽見佛燈來,鐘磬聲聲隔棼俗。

          翩翩跨鶴游天庭,松風(fēng)為奏霓黨曲。

          曉來山霽彩霞生,起聽黃鳥當(dāng)窗鳴。

          廬山石門隱居憨山萬仞香爐峰,一派九江水。

          水上出青蓮,人在蓮花里。

          東林寺夜宿董其昌偃息東林下,悠然澹旅情。

          泉?dú)w虎溪靜,云度雁天輕。

          蒼蘚封碑古,優(yōu)曇應(yīng)記生。

          預(yù)悉鐘鼓動(dòng),擾擾又晨征。

          佛手巖李日華上方臺(tái)殿此登臨,鐘鼓沉沉萬木深。

          三楚白云生佛手,九江寒月照禪心。

          倒崖有地開蘭若,絕壁無門扣竹林。

          安得舍身從老衲,蒲團(tuán)終日觀黃金。

          文殊臺(tái)袁宏道芙蓉萬尺花如鐵,秋窗盡灑紅霞屑。

          螺頂仙人騎杖來,天衣曉帶雪山雪。

          帝遣神丁量海洗,繡鍔斑裬生增砥。

          一萍吹作潯陽城,半匕疏為九江水。

          高青直上一萬重,綠瞳失啟金泥封。

          鐵船峰吳國倫天風(fēng)吹席掛廬峰,棹鼓無聲云漢重。

          一自鐵船飛不去,至今山澤吼雙龍。

          訪仙亭朱多客訪遺基歲月華,仙人何處弄煙霞。

          山中甲子無春夏,四月才開二月花。

          仰天坪王思任仙人聞?wù)f好樓居,此地梯天尺幾余。

          小看人間波浪里,不知是水是游魚。

          冷到心灰始沉閑,當(dāng)眉一下莫生慳。

          凡胎熱軟多淫地,始信修行要雪山。

          三疊泉方以智三峽巴江似直流,疊溪屏障幾曾收。

          冰綃翦破裁云幔,銀漢傾斜作玉溝。

          畫角鼓聲催急雨,陽關(guān)笛曲送深秋。

          誰將折筆圖成后,可掛松風(fēng)最上樓。

          含鄱嶺至太乙峰方文侵晨獨(dú)出含鄱口,千里鄱湖一嶺函。

          但使短藤窮碧獻(xiàn) ,何妨細(xì)雨濕青衫。

          林中黯淡高低樹,霧里微茫上下帆。

          不是探奇索隱者,誰能踏雪履 巖。

          玉簾泉笪重光誰識(shí)銀河水作簾,金輪峰下影長懸。

          和煙籠月時(shí)開卷,帶雨迎風(fēng)有正偏。

          海燕春寒窺復(fù)去,石蘿秋老斷還牽。

          游人莫羨康王谷,陸羽茶經(jīng)久失傳。

          歡喜亭同玉明上人觀云海汪揖山與云俱沒,憑高安所望

          人初入混沌,天不改青蒼。

          俯檻衣裳濕,鳴鐘虎豹藏。

          松風(fēng)響何處

          澗水下鄱陽。

          雨過三峽橋上作(其一)屈大均二十四潭爭(zhēng)一橋,驚泉噴薄幾時(shí)消。

          一山瀑布?xì)w三峽,小小天風(fēng)作海潮。

          棲賢寺王士禎李渤讀書處,乃在棲賢谷。

          何年作招提,來尋愜幽獨(dú)。

          僧舍如蜂房,高下傅山麓。

          云來漢陽峰,時(shí)就檐下宿。

          古寺無所有,修竹間喬木。

          野衲喜客來。

          欣然設(shè)茗粥。

          便欲置草堂,巖棲于此卜。

          河瀆神 ·大孤冊(cè)神祠(集唐)朱彝尊川上晚蕭蕭(張諤)楚地連山寂寥(李嘉 )女蘿山鬼語相邀(李相隱)青山暮暮朝朝(劉長卿)樵子眾師幾家?。ɑ矢θ剑x鴦一處兩處(皮日休)潮至潯陽回去(張謎)風(fēng)凄凄兮夜雨(王維)東古寺李瀅冒雨過東古,秋聲滿上方。

          僧貧茶事薄,院靜竹陰涼。

          描寫廬山的詩詞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簡(jiǎn)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shí)寫的一首風(fēng)景詩。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duì)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

          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

          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tuán)團(tuán)紫煙。

          一個(gè)“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此句為瀑布設(shè)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瀑布”四字照應(yīng)了題目《望廬山瀑布》。

          “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掛”字化動(dòng)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gòu)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xì)致地描寫瀑布。

          “飛流”表現(xiàn)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

          “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sh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

          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一個(gè)“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yùn)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gòu)思奇特,語言生動(dòng)形象、洗煉明快。

          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

          “謫仙”就是李白。

          《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簡(jiǎn)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huì)黑暗和蔑視權(quán)貴的詩歌。

          他的詩對(duì)后人有深遠(yuǎn)的影響。

            望 石 門  鮑照  訪世失隱淪, 從山異靈士。

            明發(fā)振云冠, 升嶠遠(yuǎn)棲趾。

            高峰插半天, 長崖斷千里。

            氛霧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嶄絕類虎牙, 巑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 韜樹必千紀(jì)。

            雞鳴清澗中, 猿嘯白云里。

            瑤波逐  空開, 霞石觸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參差悉相似。

            傾聽風(fēng)管賓, 緬望釣龍子。

            松桂盈膝前, 如何穢城市。

            ·〔鮑照簡(jiǎn)介〕 鮑照,字明遠(yuǎn),東海(今江蘇灌云縣)人,生于晉義熙十年(414)。

          由于出身微賤,而又生活在東晉末年門閥特權(quán)盛行的時(shí)代,一生受盡了歧視和打擊,只做過幾任小官。

          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

          鐘嶸在《詩品》中說:“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dāng)代。

          ”他的作品充滿了懷才不遇的牢騷和憤懣不平的情緒,其詩風(fēng)雄健奔放,對(duì)后代詩人特別是李白有很大影響。

          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職時(shí),曾游廬山。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yùn)  山行非有期, 彌遠(yuǎn)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遂復(fù)經(jīng)圓缺。

            積峽忽復(fù)啟, 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謝靈運(yùn)簡(jiǎn)介〕 謝靈運(yùn),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籍會(huì)稽,謝玄之孫,生于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

          晉孝武帝時(shí)襲封康樂公。

          劉裕代晉,起為散騎常侍。

          少帝時(shí),出為永嘉太守。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讓他出任臨川內(nèi)史。

          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彈劾,流徙廣州。

          元嘉十年(433)被殺于廣州,時(shí)年49歲。

          他好為山澤之游,嘗與賓客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到臨海,從者數(shù)百人。

          他的山水詩能再現(xiàn)大自然之美,語言富有色澤和光彩,是我國山水詩的開創(chuàng)人,曾在義熙七、八年(411-412)兩次到廬山游覽,與慧遠(yuǎn)友善。

            ·〔題釋〕 作者登上廬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時(shí)抒懷。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jiǎn)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tuán)練副使時(shí)經(jīng)過九江,游覽廬山。

          瑰麗的山水觸發(fā)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jié),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yīng)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jié)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實(shí)寫游山所見。

          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fēng)景。

            后兩句“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dòng)紊降捏w會(huì)。

          為什么不能辨認(rèn)廬山的真實(shí)面目呢

          因?yàn)樯碓趶]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它啟迪我們認(rèn)識(shí)為人處事的一個(gè)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diǎn)不同,對(duì)客觀事物的認(rèn)識(shí)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rèn)識(shí)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fā)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dú)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dá)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shí)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qǐng)?jiān)谝粋€(gè)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及時(shí)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quán)所有

          友情鏈接

          心理測(cè)試 圖片大全 壁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