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詞
文過飾非 白駒過隙 過猶不及 八仙過海,各顯神 矯枉過正 過江之鯽 事過境遷聞過則喜 三過其門而不入 白駒過
2.好句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楚莊王)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霍去病)
大風(fēng)歌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
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飛)
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dāng)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jié)。為嚴(yán)將軍頭,為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驗槌鰩煴恚砩衿鼔蚜??;驗槎山犊毯?。
或為擊賊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
嗟哉沮
悠悠我心悲,蒼天
3.《中華上下五千年》
悠悠歲月,上下五千年,中華這個民族飽經(jīng)風(fēng)霜,卻又繁衍生息,千年不衰。在這五千年里滄海桑田,朝代更替,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有晏嬰巧舌勝楚王;他的聰明才智讓我十分佩服。有荊軻,他大膽刺秦王;有諸葛亮,他有膽識有謀略。一心輔佐劉備助他完成大業(yè)??勺罱K因疲勞過度勞累害病死去了。有好同樣有壞,還有多少臣子奪權(quán)篡位,昏君無道,比如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他殘暴無道,只知得江山,而不知得民心,物極必反,終使人民造反,使秦王朝的滅亡加速。
在這五千年中,中華這片土地上經(jīng)歷了多少風(fēng)風(fēng)雨雨,多少君王朝代的更替,每當(dāng)一個朝代的更替,總會有一場戰(zhàn)爭,多少英雄兒女,血撒沙場,那把黃金做的龍椅,不知道有多少人為它失去生命,為此而“浴血奮戰(zhàn)”,這金黃的椅子上有多少人的鮮血,又有多少人的冤魂。那君王的權(quán)力也都是用無數(shù)人民的.軀體換來的,這不正是那句:成則王,敗則寇,弱肉強食的社會嗎?
我很慶幸沒有生活在古代,沒有生活在那不平等的封建社會制度下。?
《上下五千年》好詞摘抄:
開天辟地、天昏地暗、狂風(fēng)大作、得意洋洋、胸有成竹、百發(fā)百中、百戰(zhàn)百勝、眾叛親離
不約而同、按兵不動、鎮(zhèn)靜自若、恍然大悟、頂天立地、一敗涂地、雷電交加、忍無可忍
野心勃勃、勢如破竹、耀武揚威 文過飾非 白駒過隙 過猶不及 八仙過海
《上下五千年》好句摘抄:
1、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jīng)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jīng)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
2、猿人的力氣比不上這些兇猛的野獸,但是他們和任何動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這種工具十分簡單,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頭。木棒,樹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經(jīng)過人砍削的;石頭呢,是經(jīng)過人工砸打過的,雖然很粗糙,但畢竟是人制造的工具。
3、在殷墟發(fā)掘的遺物中,還發(fā)現(xiàn)大量的青銅器皿、兵器,種類很多,制作很精巧。有一個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還刻著富麗堂皇的花紋。這樣大的青銅器,說明在殷商時期,冶銅的技術(shù)和藝術(shù)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這樣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滲透著多少奴隸的血汗哩!
4、周部落強大起來,對商朝是個很大的威脅。有個大臣崇侯虎在紂王面前說周文王的壞話,說周文王的影響太大了,這樣下去,對商朝不利。
5、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dāng)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后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6、湯又派人幫助葛伯耕田,還派一些老弱的人給耕作的人送酒送飯,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飯都搶走,還殺了一個送飯的小孩。
7、少康從小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練了一身本領(lǐng)。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馬,開始有了自己的隊伍;后來,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幫助,反攻寒浞,終于把王位奪了回來。
8、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當(dāng)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nèi)部經(jīng)常爭奪王位,發(fā)生內(nèi)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zāi)。有一次發(fā)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9、商朝雖然滅亡了,但是它留下的貴族和奴隸主在社會上還有一部分勢力。為了安撫這些人,武王把紂王的兒子武庚封為殷侯,留在殷都,又派自己的三個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幫助武庚。名義上是幫助,實際上是監(jiān)視,所以叫做“三監(jiān)”。
10、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他們不但能夠把石頭砸成石斧、石錘,而且還把野獸的骨頭磨制成骨針。別看這一枚小小的骨針,在那時候,人們能磨制骨針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了骨針,人們可以把獸皮縫成衣服,不像北京猿人時期那樣赤身裸體。
11、可是,那七十萬商軍有一大半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從東夷抓來的俘虜。他們平日受盡紂的壓迫和虐待,早就對紂恨透了,誰也不想為紂賣命。在牧野戰(zhàn)場上,當(dāng)周軍勇猛進攻的時候,他們就掉轉(zhuǎn)矛頭,紛紛倒戈,大批奴隸配合周軍一起攻打商軍。七十萬商軍,一下子就土崩瓦解。太公望指揮周軍,趁勢追擊,一直追到商都朝歌。
12、火的現(xiàn)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fā),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里也會起火??墒窃既碎_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經(jīng)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xué)會用火燒東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13、過了三年,文王又發(fā)兵征伐崇國(在今陜西省灃水縣)。是商朝西邊最大的一個屬國。文王滅了崇國,就在那里筑起城墻,建立了都城,叫做豐邑。沒過幾年,周族逐漸占領(lǐng)了大部分商朝統(tǒng)治的地區(qū),歸附文王的`部落也越來越多了。
14、管仲以為小白已經(jīng)死了,就不慌不忙護送公子糾回到齊國去。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過是公子小白衣帶的鉤子,公子小白大叫倒下,原來是他的計策。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當(dāng)上了齊國國君,這就是齊桓公。
15、管仲幫著齊桓公整頓內(nèi)政,開發(fā)富源,大開鐵礦,多制農(nóng)具,提高耕種技術(shù),又大規(guī)模拿海水煮鹽,鼓勵老百姓入海捕魚。離海比較遠的諸侯國不得不依靠齊國供應(yīng)食鹽和海產(chǎn)。別的東西可以不買,鹽是非吃不可的。齊國就越來越富強了。
16、幽王寵著褒姒,后來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廢了,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原來王后的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消息,就連結(jié)犬戎進攻鎬京。
17、傳說中的神農(nóng)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兒,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藥材。據(jù)說,醫(yī)藥事業(yè),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18、大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jì)的一年,武王聽到探子的報告,知道紂已經(jīng)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認(rèn)為時機已經(jīng)成熟,就發(fā)兵五萬,請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帥,渡過黃河?xùn)|進。到了盟津,八百諸侯又重新會師在一起。周武王在盟津舉行一次誓師大會,宣布了紂殘害人民的罪狀,鼓勵大家同心伐紂。
19、費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終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亂,把帶頭叛亂的武庚殺了。管叔一看武庚失敗,自己覺得沒有面目見他的哥哥和侄兒,上吊自殺了。周公平定了叛亂,把霍叔革了職,對蔡叔辦了一個充軍的罪。
20、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沒想到舜下井后,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鉆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
好詞摘抄:
(一)文過飾非 白駒過隙 過猶不及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矯枉過正 過江之鯽
(二)白駒過郄 八仙過海 時過境遷 大喜過望 豐屋之過 得過且過 事不過三
(三)事過情遷 瞞天過海 言過其實 棄過圖新 雨過天晴 記功忘過 計過自訟
(四)操之過急 事過景遷 棄瑕忘過 過河拆橋 騏驥過隙 改過不吝 不過爾爾
(五)雁過留聲 雁過拔毛 人非圣賢 過目成誦 秋風(fēng)過耳 過門不入 觀過知仁
(六)過眼煙云 閉門思過 招搖過市 才氣過人 改過自新 計功補過 撟枉過正
(七)過從甚密 過時黃花 不曾序過 過目不忘 委過于人 雨過天青 過橋拆橋
(八)過庭之訓(xùn) 東風(fēng)過耳 過橋抽板 過街老鼠 才識過人 微過細(xì)故 將功補過
好句摘抄:
1、傳說中的神農(nóng)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兒,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藥材。據(jù)說,醫(yī)藥事業(yè),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2、大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jì)的一年,武王聽到探子的報告,知道紂已經(jīng)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認(rèn)為時機已經(jīng)成熟,就發(fā)兵五萬,請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帥,渡過黃河?xùn)|進。到了盟津,八百諸侯又重新會師在一起。周武王在盟津舉行一次誓師大會,宣布了紂殘害人民的罪狀,鼓勵大家同心伐紂。
3、費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終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亂,把帶頭叛亂的武庚殺了。管叔一看武庚失敗,自己覺得沒有面目見他的哥哥和侄兒,上吊自殺了。周公平定了叛亂,把霍叔革了職,對蔡叔辦了一個充軍的罪。
4、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沒想到舜下井后,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鉆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
5、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dāng)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后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6、湯又派人幫助葛伯耕田,還派一些老弱的人給耕作的人送酒送飯,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飯都搶走,還殺了一個送飯的小孩。
7、少康從小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練了一身本領(lǐng)。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馬,開始有了自己的隊伍;后來,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幫助,反攻寒浞,終于把王位奪了回來。
8、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當(dāng)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nèi)部經(jīng)常爭奪王位,發(fā)生內(nèi)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zāi)。有一次發(fā)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9、商朝雖然滅亡了,但是它留下的貴族和奴隸主在社會上還有一部分勢力。為了安撫這些人,武王把紂王的兒子武庚封為殷侯,留在殷都,又派自己的三個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幫助武庚。名義上是幫助,實際上是監(jiān)視,所以叫做“三監(jiān)”。
10、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他們不但能夠把石頭砸成石斧、石錘,而且還把野獸的骨頭磨制成骨針。別看這一枚小小的`骨針,在那時候,人們能磨制骨針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了骨針,人們可以把獸皮縫成衣服,不像北京猿人時期那樣赤身裸體。
11、可是,那七十萬商軍有一大半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從東夷抓來的俘虜。他們平日受盡紂的壓迫和虐待,早就對紂恨透了,誰也不想為紂賣命。在牧野戰(zhàn)場上,當(dāng)周軍勇猛進攻的時候,他們就掉轉(zhuǎn)矛頭,紛紛倒戈,大批奴隸配合周軍一起攻打商軍。七十萬商軍,一下子就土崩瓦解。太公望指揮周軍,趁勢追擊,一直追到商都朝歌。
12、火的現(xiàn)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fā),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里也會起火。可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經(jīng)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xué)會用火燒東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13、過了三年,文王又發(fā)兵征伐崇國(在今陜西省灃水縣)。是商朝西邊最大的一個屬國。文王滅了崇國,就在那里筑起城墻,建立了都城,叫做豐邑。沒過幾年,周族逐漸占領(lǐng)了大部分商朝統(tǒng)治的地區(qū),歸附文王的部落也越來越多了。
14、管仲以為小白已經(jīng)死了,就不慌不忙護送公子糾回到齊國去。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過是公子小白衣帶的鉤子,公子小白大叫倒下,原來是他的計策。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當(dāng)上了齊國國君,這就是齊桓公。
15、管仲幫著齊桓公整頓內(nèi)政,開發(fā)富源,大開鐵礦,多制農(nóng)具,提高耕種技術(shù),又大規(guī)模拿海水煮鹽,鼓勵老百姓入海捕魚。離海比較遠的諸侯國不得不依靠齊國供應(yīng)食鹽和海產(chǎn)。別的東西可以不買,鹽是非吃不可的。齊國就越來越富強了。
16、幽王寵著褒姒,后來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廢了,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原來王后的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消息,就連結(jié)犬戎進攻鎬京。
17、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jīng)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jīng)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
18、猿人的力氣比不上這些兇猛的野獸,但是他們和任何動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這種工具十分簡單,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頭。木棒,樹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經(jīng)過人砍削的;石頭呢,是經(jīng)過人工砸打過的,雖然很粗糙,但畢竟是人制造的工具。
19、在殷墟發(fā)掘的遺物中,還發(fā)現(xiàn)大量的青銅器皿、兵器,種類很多,制作很精巧。有一個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還刻著富麗堂皇的花紋。這樣大的青銅器,說明在殷商時期,冶銅的技術(shù)和藝術(shù)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這樣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滲透著多少奴隸的血汗哩!
20、周部落強大起來,對商朝是個很大的威脅。有個大臣崇侯虎在紂王面前說周文王的壞話,說周文王的影響太大了,這樣下去,對商朝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