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經(jīng)典作品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
自閉歷程電影的觀后感1
傳記電影《自閉歷程》為我們講述了美國動物科學家坦普爾.葛蘭汀的真實故事,這讓我想起了作家楊朔曾經(jīng)說過:“每個人的心里都埋著一團火種,只要善于撥弄,它就會熊熊燃燒?!睂τ诮逃叨?,咱們應該如何探尋孩子心靈深處深埋的火種?如何撥弄孩子心中希望的火種?影片已為我們指引了路徑——這就是尊重、理解、欣賞每一位學生。
在我看來那些八九歲的孩子都應該是快樂幸福的,而在我的教育歷程中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學生,她叫李靜,是個長得很乖巧的小女孩,李靜卻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不愿上學,即使硬把她留在校也是沉默寡言,課間還躲在角落里,上課不愿發(fā)言,性格孤僻,學習成績也不太好。為什么陽光般的年齡卻是如此漠然呢?我在腦子里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于是,我聯(lián)系其父母,希望從他們那能得到答案。通過了解我才知道:她從小都是外婆帶大,外婆也沒什么文化,平日里只管她吃飽,很少與孩子交流,更別說教孩子了,將要上四年級了,父母才把她接到身邊。由于父母工作很忙,她經(jīng)常一人呆在家,也很少與父母交流,加之原本間的感情就很淡薄,環(huán)境又陌生,導致她性格孤僻,行為也較散漫。在學校里,她總覺得老師、同學對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嚴重。許多要求得不到滿足,不愿和人交往,膽小,時間久了,便成為班上的后進生。
班上的孩子都對老師特別熱情,經(jīng)常會圍著老師轉(zhuǎn),我也很習慣在課后把孩子們叫到自己身邊,和他們聊聊天,李靜同學也在其間,不過在同學們嘰嘰喳喳的談論聲中,我看到她總是欲言又止,于是在課間十分鐘我常常關注她,請她教教我那些新鮮的玩具怎么玩;問問她這件漂亮的新衣服是誰買的?考考她學懂了嗎;對她說老師想聽聽她的觀點,告訴她這幾天進步了!今天和同學吵架不應該……告訴她老師想聽聽她的心里話……在這種輕松的聊天氛圍下,及時把握好了教育的契機,自然而然地提出對她的一些要求。與此同時,并把她在校的進步及時打電話給家長,讓家長予以表揚。一個學期下來,她愿意主動與同班同學聊天了,偶爾還能聽見她爽朗的笑聲......
李靜同學的轉(zhuǎn)變、電影《自閉歷程》的主人公坦普爾.葛蘭汀的成長,讓我深深認識到,尊重、贊賞、理解在教育實踐中對孩子的激勵作用。獲得他人的贊賞與肯定,達到自我實現(xiàn),是人們基本生活需要滿足以后精神上的一種高級需求。心理學也研究表明:受到表揚后的行為,要比挨訓后的行為更合理、更有效。
教育專家韓鳳珍曾說過:“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好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不是命中注定要做后進生。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團希望的火種。只要我們做到像影片中的導師卡洛克博士那樣,一如既往地鼓勵、支持、指引我們的孩子們,用尊重、理解、支持去撥弄每一團火種,用欣賞去關愛每一團火種,用《一個也不能少》的師德底線去呵護每一團火種,我相信每一團火種都會熊熊燃燒……
自閉歷程電影的觀后感2
“自閉癥”在現(xiàn)代社會里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心理疾病,自我封閉,孤獨,不善與人交流,遠離正常的社交環(huán)境是廣義上的定義?,F(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社會生存壓力與日俱增,自閉癥的現(xiàn)象已不再是異數(shù)。大多數(shù)人對自閉癥患者存在猜疑、鄙視,甚至是排斥。不經(jīng)了解的妄下定論,將他們歸類于“精神病患”。
其實,自閉癥患者在他們更為深切的痛苦中掩藏著更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這些是常人所不能
影片的前半部分,用片段式的記敘,概括了坦普爾從4歲到大學畢業(yè)的生活歷程。在影片的一開始,坎普爾的一段自我介紹,開啟了影片,也開啟了她的人生。
從4歲起,坎普爾就活在自我中,她害怕被人擁抱,拒絕和人交流,只關注她想看到的,想聽到的,并且對圖像極其敏感。
人們常說,上帝關上了一道門,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隨著年齡的增長,坎普爾在科學領域方面的天才展露無疑。幸運的是,這時候,他遇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導師卡洛克,他看到了坦普爾的天賦,并給予她很大的鼓勵和支持。除了在學術上的教導之外,卡洛克還告訴她,每當她不敢嘗試新事物,恐懼煩躁的時候,就想象前面是一道或者是幾道門,而這些門是開啟新世界的大門,只要勇敢地走過去,那么全新的世界就將呈現(xiàn)在她的眼前。正是這小小的鼓勵,支持坎普爾走過高中,走入大學,最終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了大學學業(yè)。
坎普爾有顆純真善良的心,她看到農(nóng)場的工人們用不科學的方法養(yǎng)牛、宰牛之后,決定設計出一條最人性最科學的養(yǎng)牛生產(chǎn)線。在這個過程中,她遭遇到很多苦難,碰了很多釘子,但憑借自己鍥而不舍的努力和實踐,她成功了。
坎普爾的自閉視角一直充斥著心酸、彷徨與無助,電影運用一幕幕的有聲畫面讓無聲的情感流入我們平靜的心田,激起漣漪,激發(fā)共鳴。我們深深的為主人公的坎坷命運而嗚咽,現(xiàn)實就是這樣的殘酷,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這紛繁的世界?步入社會的坎普爾沒有一味對自己的恐懼妥協(xié),而是將這種恐懼化為意象——門。當坦普爾勇敢地打開一扇又一扇門時,一片又一片新的天地隨之而來??财諣柌粌H做到了突破,還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除了天賦之外,坎普爾還擁有極強的韌性和永不放棄的可貴態(tài)度。正是這種無畏的精神,讓我們深深動容,聯(lián)想到我們普通人和我們的普通工作,幸福的我們身心健康者;幸福的我們,和孩子們每天快活的工作。幸福的我們沒有煩惱沒有困難嗎?有,并且太多。幸福的我們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生活呢?比之坎普爾,我們有著太多的抱怨,對生活,對工作,對社會,對孩子……
我們都是不同程度上的“自閉者”。因為我們也非常依賴秩序和渴望生活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面對陌生和變化本能的具有抵觸與恐懼,安于現(xiàn)狀和循規(guī)蹈矩是我們的常態(tài)。
影片的結束,又是一段演講,這一次她是在全美自閉癥大會上演講。她克服了內(nèi)心的恐懼,熱情地把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給那些同樣患有自閉癥的人們。
這部影片不像傳統(tǒng)的
這是一部很豐富的電影。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易于常人的人,這部電影應該只是個開始,而我們要做的是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關愛。
自閉歷程電影的觀后感3
《自閉歷程》是美國拍攝的一部關于患有自閉癥的孩子成長的影片。影片主要講述19X1到19X8年間被診斷為患有自閉癥的坦普·葛蘭汀的學習成長歷程。這是一個真實的人生記錄,本片追憶坦普從兒童時期和青年時期的成長歷程。盡管她患有自閉癥,但卻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對理想的執(zhí)著,還有老師、親人、朋友的幫助,她成功的獲得了伊利諾大學的畜牧科學博士學位,成為現(xiàn)今世界少數(shù)的牲畜處理設計與建筑專家之一。
如果問這個世界上,誰擁有最純真的笑臉,最純凈的心靈,答案無一例外,是孩子。是的,只有孩子才具備天使的一切潛質(zhì),才能讓成人的世界透過溫暖,不管他是黑皮膚還是黃皮膚,不管他是聰明還是愚笨,不管他的身體是否有缺陷,他都是應該是這個世界最美好的存在。然而在《自閉歷程》這部影片中,坦普四歲了還不會說話,受到刺激時還會尖叫。她抗拒進行肢體觸碰,擁抱,這個對常人來說隨意自如的行為,她都不能做。在應該得到擁抱和撫摸的年紀得不到滿足,也因此她的世界越來越封閉。坦普無法識別表情和復雜的語義,牲畜的叫聲,電扇轉(zhuǎn)動、切菜的聲響,在她的耳中都如雷鳴般突兀,讓她不知所措,挫折感與狂躁感籠罩著她。她習慣的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由于對外界的毫無交流和溝通,讓她不了解其他人,缺乏社交能力。
我最喜歡該影片里的一個小片段,就是在科學老師的“遺體”告別會上,坦普追悼后,準備離開前,坦普輕輕的給了她母親一個擁抱,在母親還沒來得及反應后她就離開了,母親哭了。如果說《自閉歷程》是一個拯救生命、喚醒靈魂的故事,那么一切的救贖應該首先感謝這個人——坦普的母親,第一次指導自己女兒的不同,被醫(yī)生告知是自閉兒,到醫(yī)生懷疑身為母親的她沒有盡到照顧者的責任,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心和關懷。那時候的她悲傷無助,痛苦無奈。盡管她在苦苦的掙扎,希望醫(yī)生的判斷是錯誤的,但身為母親的她又能馬上的做出了理性的選擇,放棄所有的工作,照顧坦普,教坦普說話,耐心的等候坦普能成為正常的小孩。然而,她每一次身體的靠近,都只能使坦普退縮,抗拒。每一次的嘗試都讓這個母親傷心欲絕,即使她知道這不是坦普的本意??删褪亲蚤]癥,讓這個普通平凡的母親覺得此生和女兒的擁抱都是一種奢望。因此,當坦普主動擁向了母親——把那個只和機器偎依,拒絕包括母親在內(nèi)的所有人觸摸的身體擁抱了母親。也許這個擁抱對我們來說只是感動的,但是對母親來說,這個擁抱讓她等得太久了,在她還沒有做好準備,還來不及品味這其中的幸福時,她看到的'只是坦普離去的背影。盡管鏡頭里母親的臉上似乎還有一點不自然,那僅僅只是一瞬間,隨后我們看到母親淚水潸然,眼睛里透露的是巨大的滿足與幸福。而在聯(lián)合國的《兒童權利宣言》中強調(diào)兒童的父母在其成長中首先負有責任。也就是說,這類特殊兒童的父母的堅持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期待的教育才能有奇跡發(fā)生。“期待”其實不是盲目的等待,是在行動進程中的期待,是含有積極心理暗示的期待,母親與其他人的不離不棄并尋找?guī)椭霓k法這才是出現(xiàn)奇跡的關鍵。
我們總是在感慨母愛多么多么的偉大,強調(diào)母愛如此如此的無私,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母親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還流了多少血,多少淚,母親失去了什么,而我們看到了多少,又為她做了多少。
自閉歷程電影的觀后感4
電影《自閉歷程》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傳記電影,它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美國知名動物學家的真實經(jīng)歷,從自閉癥兒童到畜牧學天才,其熠熠生輝不放棄的故事成為了當?shù)赜忻膭钪緜髌?。這部作品是由知名導演杰克遜傾情執(zhí)導,其豆瓣評分高達8.9分,并榮獲了多項大獎。
主人公坦普葛蘭汀從小就被診斷為是一名自閉癥患者,其母親在撫養(yǎng)過程中,遭遇過很多的挫折。由于不擅長與人交際,極為暴躁,所以女主角葛蘭汀幾乎沒有什么朋友。然而一次偶然發(fā)現(xiàn),畜牧學引起了她極大的興趣,她的導師還有家人用遵遵教誨和耐心,成就了她美麗的人生逆襲。
這部作品的人物關系十分的簡單,作為一部傳統(tǒng)的美式傳記佳作,其敘事風格簡單明了,更為貼合現(xiàn)實的演繹了自閉癥人群的成長與坎坷。導演用多角度的方式呈現(xiàn)了自閉癥兒童天賦的一面,這種積極的引導也呼吁著人們更加了解這個群體,用愛心接納他們的不完美。
這電影有很多細節(jié)很容易打動人。在temple做畢業(yè)演講的時候,感動的我差點兒哭了。一個自閉癥患者能一點一點的從自我,和別人的幫助那里走出來,再去幫助自己和別人和世界真是一種非常偉大的情操。她說的很好,我們不需要那么殘暴,我們應該對它們給予尊重。我們就應該對任何事物都給予尊重。
《自閉歷程》是英國導演杰克遜的代表作,也是受到廣泛好評的一部電影,故事講述的就是自閉癥患者女孩坦普的一生,坦普懂事后,發(fā)現(xiàn)自己不喜歡和別的孩子玩耍,不喜歡交朋友,在這個年紀,幾乎所有人都想交更多的朋友,只有坦普靜靜獨處,甚至不喜歡說話,完全自閉。
著急的父母去尋求醫(yī)生的幫助,母親才知道,原來坦普已經(jīng)換上了自閉癥,而這種心理疾病并不是吃藥動手術就能治好的,醫(yī)生告訴母親,坦普需要愛來拯救,雖然母親是哈弗大學的高材生,對于女兒坦普的病卻束手無策,雖然母親已經(jīng)無微不至,但是坦普沒有任何好轉(zhuǎn)的跡象,母親索性把坦普送到寄宿學校,希望能有驚喜的回應。
于是坦普遇到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恩師,物理學家卡洛克,卡洛克博士發(fā)現(xiàn)坦普雖然有著自閉癥,但是對科學很有天賦,別說同齡孩子,就是長大的成年人也不及坦普,隨著博士的鼓勵,坦普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雖然坦普沒有治好自閉癥,但是也許給她留下了很快樂的回憶,畢業(yè)后的坦普不愿意繼續(xù)學業(yè),去了親戚家的農(nóng)場。
為了讓角色更加的符合現(xiàn)實,女演員克萊爾丹尼斯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身份之中,她不斷地去摸索情緒,性格,所以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們可以感受到人物角色上的戲劇化沖突,她的一言一行,反映,都表達了自閉患者的內(nèi)心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該電影以正面的形象演繹了主人公一生的成長,較為弱化了其人物上的歇斯底里。此種方式深刻表達了他們與常人之間的距離,也喚醒了人們不在有對于他們的偏見。
每一個人都是被老天眷顧的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與天賦都是自己可貴的標記。這部電影作品用暖人心弦的主題,增進了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愛,它勵志的形式給予了絕境之中人們對于人生的期盼,或許我們都會逆襲自己的人生,關鍵就是在于敢不敢面對,然后挑戰(zhàn)自己。
自閉歷程電影的觀后感5
坦普爾在應該得到擁抱和撫摸的年紀得不到滿足,所以自閉,也害怕別人的接觸。四歲了還不會說話,所以別人無法了解她思考世界的方式。在別人看來是多么可憐的孩子??粗蛊諣枮榱双@得平靜而自己做了個機器的時候,我猜測,她的媽媽應該會幫助她克服恐懼,融入人群,這確實是普通人的想法,而影片讓人意外。坦普爾自始至終都是個自閉癥患者,她甚至為了驗證那個機器的合理性而做實驗寫論文。這看上不合常理,我甚至可以想象這片子在中國拍的話,肯定會被媽媽打著“你不可能一輩子靠機器過活和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啊”的旗號來克服恐懼。這部電影似乎有種在向自己的缺點妥協(xié)的味道。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不完滿的地方,有些不完滿可能會伴隨一生,那么要用什么態(tài)度對待?影片告訴我們,無法改變那就讓他在那兒吧,看看自己的優(yōu)點,然后盡量地發(fā)揮他。坦普爾思維異于常人,這讓她在普通人不擅長的領域,獲得另一番成就。
影片也沒有一味對自己的恐懼妥協(xié),而是將這種恐懼化為意象——門。當坦普爾勇敢地打開一扇又一扇門時,一片又一片新的天地隨之而來。所以,這也是一部勵志片。面對困境,有時候只要再勇敢一點就能過。當他不敢與陌生人說話又非要說出自己的想法時,當她鼓起勇氣走出宛如斷頭臺的自動門時,她只是比平時多了一點勇敢。我們也可以。
坦普爾不知道怎么和別人交流,也不懂得察言觀色。而動物是簡單的,所以她喜歡和動物打交道。讓人玩味的是,她唯一的同齡朋友是個盲人。盲人當然不需要和她耍心眼。鏡頭在牛的臉部特寫時,看著他們的眼睛,我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他們顯得很善良,也許只是因為他們不說話,這讓我懷疑語言的意義。人類社會的語言當然很偉大,但這是不是其實也增多了誤解。坦普爾的工作更是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她在姨媽家和牛過了一個暑假,讓她覺得快樂。她也看過馬死在面前。所以很能理解她之后的工作,她趴在過道上模擬牛的感受又根據(jù)自己觀察世界的特點設計出充滿人性的過道。雖然牛一樣會被屠宰,但至少讓這個過程顯得平靜。她是真正的愛動物。
按照常人觀點,坦普爾絕對是個異類。對待異類,大部分常人如她的室友同學老師也是不理解的。普通人擁有普通的眼界,看到的世界是大致一樣,當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時,群起而攻之。這部影片就結結實實地打了普通人一巴掌。我們該想想:對于那些不一樣的人,我們是不是應該多了解他們的想法,更何況,有
坦普爾在自閉癥大會上發(fā)言,其中一句讓我很有感慨:不管是在家還是學校,舉止和規(guī)矩都很重要。這句話又打了普通人一巴掌。普通人對待異類,尤其是精神問題的異類,有時候會有一種奇怪的善良:那就是認為他們有病,所以有些不合規(guī)矩的舉止是正常的。當然不要鉆牛角尖說不是說要包容異類嗎,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我們要包容的是異于常人的思想,要堅持的則是做人的基本規(guī)則。舉例來說,如果一個異于常人的天才愛殺人,那我們就不應該包容。
此外,比包容更重要的是愛。坦普爾媽媽對她的愛很偉大。影片沒有過多媽媽是如何教會坦普爾說話和遵守基本規(guī)矩的,但這個過程必定世間難得。就現(xiàn)實而言,并不是所有自閉癥患者都能成為偉大的人,也許就是最普通的自閉者患者,那么,愛顯然更重要。
這是一部很豐富的電影。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易于常人的人,這部電影應該只是個開始,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
自閉歷程電影的觀后感6
打開一扇扇門,沖破一道道枷鎖。
最近,我們觀看了一部名為《自閉歷程》的電影。這部電影沒有請來大牌影星,沒有華麗的特效,甚至在電影上映前沒有進行大肆宣傳。然而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反思,也給我?guī)砹藛⑹尽?/p>
影片講述了一個出生在美國的自閉癥患者坦布爾,她對于擁抱極度敏感,同時社交能力極弱。所以她從小就受到了欺負與各種歧視,而唯一關心她的,也只有她的家人與卡洛克博士了。但即使坦布爾遇到了這些種種的麻煩,卻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她努力去打開一扇扇門,并最終憑借她卓越的洞察能力所發(fā)明的一個屠宰場設施設計取得成功。而她卻依然嘗試更上一步,她發(fā)表過上百篇論文,并到各地區(qū)演說,嘗試去幫助更多的自閉癥患者。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每個人都對精神疾病一無所知,坦布爾能發(fā)展到這種程度確實令人驚訝。但是仔細想想,其實我們跟坦布爾有著多大的區(qū)別?我們不也是擁有自己的理想并為之奮斗,在中途中有無數(shù)個嘲笑并打擊我們的人,而我們大多數(shù)最終都選擇了放棄。其實我們跟坦布爾沒有差別,只不過她一直堅貞不移地走著路并沒有因受到別人影響而放棄自己。
但是真的要說到坦布爾為什么會成功,那么這就僅僅只是原因之一。坦布爾是十分幸運的,因為那些幫助她的人都是真心去幫助她的。而她自己的心態(tài)也十分重要,她并沒有把那些挫折看做是挫折,而是把它看做是打開一扇門之前的歷練。也正是因為這樣,她才能將她面前的門一扇一扇地打開。
打開一扇扇門,沖破一道道枷鎖,唯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自閉歷程電影的觀后感7
自閉癥對于很多人來講,只是一個生病的名次,卻不曾想過其中的痛苦與無奈,就是現(xiàn)在很多人依舊不理解其中的痛苦,通過這部電影,我會對那些患有自閉的孩子更加付出自己的愛心、耐心、恒心,讓更多的自閉的孩子們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關愛與照顧,而不是厭棄和鄙視。讓那些患有自閉的孩子得到應有的尊重與關愛。
卡洛克教授說,把未來的世界想象成一扇門,打開它,你就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喜歡天寶遇到他喜歡的那位老師的那些片段,那時起,她的特殊才能得到了老師的認同,她對自開始自信,從那時起,她的人生開始精彩,人生遇到一位好老師是多么的不易,愿我們更多的未來幼兒教師們在未來的工作中,都能夠善待所有的孩子,不管他是美是愁,是聰明是智障,讓我們用自己的愛心去溫暖她們,讓世界充滿愛。
通過全面的觀察和記錄之后,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尊重。然后試著與家長巧妙的溝通,讓孩子的家長認定某些特殊的行為之后,在通過醫(yī)生的鑒定,家長、老師、醫(yī)師共同商定特殊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以后要是我教育的班級里出現(xiàn)了一個這樣的孩子,我不會讓班里的孩子覺得他是一個特殊的孩子,但是我會跟他更多的溝通和交流,給他更多的愛,讓他對自己有信心,在班級里面給他樹立威信,對他某些特殊的才能與技巧會得到更多的鼓勵,讓她在人生的伊始,就感覺的周圍的關愛和尊重,在日常的生活上給予他更多的幫助,幫助他自立、自信。
喜歡或者想多了解一些關于自閉兒童的信息,可以看看這部電影,看完之后的感觸會很多。
自閉歷程電影的觀后感8
電影到一半時,女主畢業(yè)了,也同時打開了第一道門,她成功的獨立的上學和交際,從害怕人群密集,噪音,小時候遇到刺激打人,到后來不斷的旋轉(zhuǎn)使自己平靜下來。后來暑假到了姑媽的牧場和牛接觸,使用的是牛的鎮(zhèn)靜方式。后來去寄宿學校,自己制造“擁抱機器”(就是牛的鎮(zhèn)靜方式),第一次被學校發(fā)現(xiàn)砸了,第二次姑媽到學校據(jù)理力爭,留住了,女主找到了與自己合拍的室友,也找到和和自己相處和社會相處的方法,畢業(yè)的時候是優(yōu)秀畢業(yè)生,初露光芒,臺上一番話,調(diào)理清晰,對自己肯定,也認識自己。
實習到工作階段,1970年代的美國,還是男子的社會,被阻撓,被嘲笑,被蔑視,女主依然熱愛自己的事業(yè),致力于牧場的控制系統(tǒng),如何有效的讓牛有尊嚴的死去,途中遇到一道道門,換男裝,毛遂自薦,快要爆炸的時候開了一晚上的車去找人生導師溝通,和媽媽溝通,在遇到每一道道門的時候,女主都是害怕的,但是想要改變的決心大于害怕,她踏出去了,打開了一道道門,行業(yè)因素,同事都是男性,一人一句密密麻麻的否定質(zhì)疑和藐視,女主都耐心專業(yè)的解答了,一次次的踏出改變,讓女主更從容的和社會相處和人類相處。電影最后的全國自閉癥大會,女主光芒四射,拿起主持人傳來的話筒,一步步走向最后一道門。
愛和責任,大概不足以形容媽媽的偉大。電影中女主4歲還未說話,反應和性格和同齡小孩有異,媽媽帶去看醫(yī)生,醫(yī)生診斷是因為缺少母愛和陪伴,是嬰兒期精神分裂,是自閉癥,媽媽有良好的學識和對陪伴孩子4年的經(jīng)歷,沒有盲目相信醫(yī)生的診斷,同時付出更多的愛和理解,事實證明女主成長的很好。和女主溝通,是傾聽,是理解,是開導,也是換位思考,天使一般的媽媽。當然,因為太害怕,姑媽也一直陪伴著媽媽,適當?shù)姆攀志褪歉玫某砷L,原來每一位媽媽都會經(jīng)歷這樣的時候。女主第一次擁抱媽媽時,哭得嘩啦啦的,平常的擁抱,有時候竟然這么珍貴難得。
比媽媽大膽,但是同樣愛女主的姑媽。大學前夕的暑假,女主和姑媽一起度過。姑媽有自己的牧場,女主在這里第一次接觸到牛,還發(fā)現(xiàn)了新的平靜方式。一開始以為姑媽是“壞人”,后來理解姑媽的愛似牡丹,燦爛而且熱烈,媽媽的愛似梅花,持久而且暗香。和媽媽是好姐妹,有開導媽媽讓女主踏出社會。
女主的啟蒙老師,是明燈也是朋友。理解女主并發(fā)覺她的潛力,鼓勵女主上學,開發(fā)自己,女主也開始理解人類社群。一道道門就是老師說的,一扇門為你打開一個嶄新的世界,一切你所做的就是下定決心穿過它。
天使一般的室友,是視障人士,聆聽和理解認同女主,是很貼心的小天使。戲份不多,但都對女主影響很大,是女主的第一位朋友,也是女主的迷妹。唯一能感受發(fā)生了什么的人,能感受到女主要實現(xiàn)什么的人。
很多緊張的時候,是自我緩解或者是和媽媽溝通,和科學老師溝通,女主不怕改變,從她一次次勇敢的打開一扇扇門就知道,熱愛永遠大于怯弱,她更害怕沒有做自己的事情。很多事情還不能理解,但她仍想讓她的生活有意義。很喜歡女主,撞破南墻不回頭,孤勇聰明,執(zhí)著還細膩。從小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接受這設定也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讓自己喜歡的事情有價值,真棒。
電影細膩真誠,節(jié)奏張弛有度,影片故事深刻,值得回味的好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昂克與他的舊友佩皮諾一起看著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蒙·馬修遺下的
電影觀后感范文:放牛班的春天一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回到法國家鄉(xiāng)出席母親的葬禮,當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勾起了自己童年的回憶。
克萊門特是一個生不逢時的音樂家,在1949年的法國鄉(xiāng)村,他根本沒有發(fā)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代課老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畔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后他發(fā)現(xiàn)學校的校長以暴力的手段管這些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他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一開始,他遇到了種種困難:一個不愿開口唱的天才、一個暴力、變態(tài)、處于危險邊緣的學生、校長的阻攔、一個父母在二戰(zhàn)中雙亡的可愛小孩……還有一個不會唱歌的學生。
但他以他堅忍不拔、沉穩(wěn)、謙讓的性格以及他敏銳的觀察力,戰(zhàn)勝了種種困難,組成了一個合唱團。
他每天晚上都給孩子們寫一些適合他們的樂譜。他從簡單到很難。但是學生們都學會了。有時候?qū)W生犯了錯,他還會包庇學生,以防遭到校長的毒打或禁閉。
他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他的學生們用天籟的嗓音取悅了他的心靈??墒呛镁安婚L,校長在一個星期六把他趕走了。但是,那個父母在二戰(zhàn)中雙亡的可愛小孩卻因為老師們善意的謊言:“你的爸媽會在星期六來接你哦?!?,而每個星期六都在校門口等他爸媽。這次,他又在門口等爸媽的時候,馬修老師出現(xiàn)了。于是,馬修因為禁不住孩子的請求一次寂寞的孤獨,帶走了他。讓他知道了他的等待終究是值得的。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想要得到回報,就得付出努力。因為努力有時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驚喜與一個大世界!
電影觀后感范文:放牛班的春天二
春天不僅意味著萬物復蘇、姹紫嫣紅,候鳥一路向南,它更是一個友好的季節(jié),我們大可以歡天喜地,穿紅戴綠。所以人們總是習慣用“春天”來形容美好,代替開始,謳歌希望。
一群叛逆的孩子,一個暴虐的校長,當他們遇見仁慈的校監(jiān),整個校園奇跡般地度過陰霾,迎來了春天。
校監(jiān)馬修善良而不失嚴謹。他懂得人的尊嚴,因而慈悲為懷。他是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不茍言笑,然而卻執(zhí)著于音樂能使“壞小孩”轉(zhuǎn)變,給人帶去快樂。自然而然,同學們都成了小小合唱團的一員。每天的'必修課就是唱歌。學著配合,學著使歌聲美麗,學著安定。
孩子們由最初的五音不成調(diào),到最后的自信與默契,這一變化是深諳音樂魔力的馬修意料之中的事。正如我們不必過分擔憂花苞是否綻放,權可以靜待花香四溢。
春洗脫了冬的冷傲和秋的惆悵,當早晨八點到九點點鐘,太陽高掛,溫暖便在心里靜靜流淌。人們會莫名地抬頭仰望藍天,并不是為了思念,而是一種祈禱或是感激。抑或只是單純地停駐,去欣賞向來被遺忘的風景。簡單使得春天擁有著可以高歌的權力。在孩子們的世界里,快樂顯得純粹。有歌聲,微笑便裝滿胸膛。就像一場春雨后的彩虹,那樣自然,又很可貴。
春天似乎有點短暫,來得靜悄悄,去得也無影蹤。徐志摩先生的那一膾炙人口的詩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原來也可以安放在“春天”。學校著火了,學生們安然無恙,這個像是故事的事故卻導致了馬修的離職?!拔遗瓮芸匆姾⒆觽冇康介T口和我道別”,這是馬修心底里卑微的愿望。可惜并沒有。然而在路的轉(zhuǎn)角,孩子們用他們引以為傲的清脆的歌聲鋪滿了整條街,覆蓋了臨別時的憂愁。揮動的雙手,是在道別,更像是無助的表達,也在宣告著,從此后要獨自飛翔。
還在念著“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轉(zhuǎn)眼,春天已掠過身旁。不經(jīng)意地,我們竟看見小鳥歡唱、柳枝嫩綠、蝴蝶翩飛……
電影觀后感范文:放牛班的春天三
“放牛班的春天”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代課教師馬修。這部影片講的是一群被人們認定為“無藥可救”的孩子在代課教師馬修的教導下,學會了互相幫助,尊重師長并組建了合唱隊的故事。
馬修老師與其它老師和院長不一樣。他不會對學生失去信心,他在學生犯錯時,不會去體罰他們,他會靜下心來告訴他們什么是對的。
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他們既是可憐的。因為沒有什么人愛他們,他們還這么小,就被許多教師放棄了培養(yǎng);但是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遇到了以為好老師——馬修老師。馬修沒有放棄他們,他永遠對他們抱有信心和耐心,馬修老師發(fā)掘了孩子們歌唱的潛力,還組建了歌唱隊,雖然有重重的困難,但是馬修老師從沒想過放棄,也正是這份執(zhí)著,才會成就皮矣爾。
馬修老師對孩子們充滿了希望,這份希望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明燈,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讓他們感到了生命的意義。
我想未來當那些孩子們長大以后,他們一定會非常感謝馬修老師,是馬修老師幫助他們成就了他們的明天!
篇1:《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回到法國家鄉(xiāng)出席母親的葬禮,當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
克萊門特是一個生不逢時的音樂家,在1949年的法國鄉(xiāng)村,他根本沒有發(fā)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代課老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畔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后他發(fā)現(xiàn)學校的校長以暴力的手段管這些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他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一開始,他遇到了種種困難:一個不愿開口唱的天才、一個暴力、變態(tài)、處于危險邊緣的學生、校長的阻攔、一個父母在二戰(zhàn)中雙亡的可愛小孩……還有一個不會唱歌的學生。
但他以他堅忍不拔、沉穩(wěn)、謙讓的性格以及他敏銳的觀察力,戰(zhàn)勝了種種困難,組成了一個合唱團。
他每天晚上都給孩子們寫一些適合他們的樂譜。他從簡單到很難。但是學生們都學會了。有時候?qū)W生犯了錯,他還會包庇學生,以防遭到校長的毒打或禁閉。
他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他的學生們用天籟的嗓音取悅了他的心靈??墒呛镁安婚L,校長在一個星期六把他趕走了。但是,那個父母在二戰(zhàn)中雙亡的可愛小孩卻因為老師們善意的謊言:“你的爸媽會在星期六來接你哦。”,而每個星期六都在校門口等他爸媽。這次,他又在門口等爸媽的時候,馬修老師出現(xiàn)了。于是,馬修因為禁不住孩子的請求一次寂寞的孤獨,帶走了他。讓他知道了他的等待終究是值得的。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想要得到回報,就得付出努力。因為努力有時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驚喜與一個大世界!
篇2:《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星期四下午,我們利用第三、四節(jié)課的時間看完了這部電影。
影片的一開始,我就一直在關注學院里的那個有著天使般的面孔,卻有著惡魔心靈的小男孩。我喜歡他!雖然他很頑皮,只是頑皮而已!
這是一個恐怖而又溫暖的故事。
這個學院可怕到我們不敢看它一眼,在這里,除了學生,其它人的觀念都是一致的:抄作業(yè),關禁閉,罰勞役;搞惡作劇,關禁閉,罰勞役;逃課,關禁閉,罰勞役。無論犯了什么錯誤,都是重復這兩個詞語。誰沒有犯錯誤的時候呢,更不用說一群沒有長大的孩子了!這樣的管教方式對嗎,孩子們會改變嗎?這樣的學校應該存在嗎?不,是否定的。要是我是那里的院長,我一定會好好與他們溝通,而不是用暴力的方式,這樣只會更糟糕。
在這個恐怖的學校里,已經(jīng)沒有老師了。園長只好找馬修來代課,他是多么的可愛啊!他面帶著微笑,走進了書本漫天飛的教室,他面對這種情況,并沒有慌張,而是向同學們友好的打招呼。但這時,那個討厭的院長來了,他兇狠狠的大吼一聲:“坐好!”沒有一個人敢不聽,同學們都老老實實、安安靜靜的坐好了。
相處了幾天的時間,馬修的樂譜被他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本發(fā)誓再也不寫樂譜的他,可是,他看到了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便打消了這個念頭,開始有組建合唱團的想法。這些孩子不斷給他靈感。
他把這個班的孩子分成了低、中、高音,但是那個“惡魔”小男孩因為犯錯而被罰勞役。而貝比諾這個可憐的孤兒,小男孩兒卻什么也不會,只能在桌子上當老師的“得力助手”。合唱團被院長勉強同意成立后,開始了非常有效果的排練,老師努力教,學生快樂學。
有一次,馬修在休息時間無意聽到教室有一陣天籟之音傳入他的耳朵,他被吸引過去了,他躡手躡腳推門進去了,男孩兒看見了,立即不唱了,可是馬修說:“你從明天開始,上我的音樂課?!?/p>
只是因為這樣,慢慢的,男孩兒不再躲避馬修了,而是努力的唱歌,使它成為了馬修的“鎮(zhèn)團之寶”,并封他為“獨唱大神”,這一舉動引起了一個大企業(yè)的老板的關注,她聞聲來到了學院里,馬修和他的學生都緊張著,也興奮著,可是,在這之前馬修與男孩兒又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于是便取消了他的獨唱部分。
但在唱到那一段時,馬修還是停下,讓他唱了。我從男孩兒的眼睛里讀出了他那一種被別人原諒與寬恕的欣慰和興奮,演出非常成功。
眨眼間,過去兩三個星期了,馬修該走了,可是他的心還留在這里,他改變了許多人:這里的學生、這里的老師、這里的院長,還有這男孩兒的母親。
他是不留遺憾的!臨走時,他翻了翻他寫的樂譜,他并沒有帶走,而是留了下來,留個他們永久的美好回憶。
他邁著沉重擔憂輕松地腳步走出了院門,他想,這些孩子是不會因為他走而來送別和傷心的??墒?,遠遠的,傳來一陣熟悉的美妙歌聲。從天而降了一堆紙飛機,上面寫滿了孩子們對老師的祝福,把馬修的心裝得滿滿地。
正當馬修要上車時,貝比諾風一般的來了,他要跟著他走,可是他不同意,但走了又回來,貝比諾沖上去,上車了!
而這一天,剛好是星期六,他等的人:爸爸。沒錯,就是馬修,這個可愛的父親。
放牛班的春天,是暖和的,是幸福的,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這春天的短暫與美好吧!
篇3:《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我利用冷假欣賞了《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著一個學監(jiān)和一群題目學生之間發(fā)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馬修--一位失業(yè)的音樂教師在一所管教寄宿學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時,他如同進進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經(jīng)歷所震動,又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校長的殘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們的無法無天及可憐無助,讓他產(chǎn)生了一種改變學校管教方式的沖動。他在樂譜上寫下了為孩子們譜寫的歌曲,他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馬修用音樂給這個如監(jiān)獄般的學校帶來了春天,他用音樂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對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馬修老師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地獄般的“池塘之底”,這群幾乎被人們放棄的壞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籟的歌聲,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歡樂與希看。這是一部美好的電影,當滿天飛舞的紙飛機,在熱陽中翱翔,當可愛的小佩比諾拎著行李奔過來和老師一起走時,我禁不住眼眶濕潤了。
固然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藝電影,但它卻引發(fā)了我對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同樣也為孩子的調(diào)皮搗蛋而煩惱,為家長的不理解而委屈。這一切與影片相比,顯得多么渺小。我想假如給我這么一群孩子,會像別人一樣逃之夭夭。所以,我很幸運,我的孩子們都很健康,很可愛,很聰明。我要尊重、關愛每一位孩子。正如母親不會由于孩子的妍媸存在左袒和私心一樣,做為老師,固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先天素質(zhì)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孩子。既然我不會像馬修那樣偉大,但我可以扎扎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多一份關愛、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欣賞,相信我也會有屬于我的教育精神。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更堅定了我要做一個象馬修老師一樣的受孩子喜愛的好老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以加倍的愛給我們的孩子,更會藝術化地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只有深切的關愛,真心的尊重,身正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靈與教師的心靈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