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
八佰觀后感1
現(xiàn)在有一個電影特別火,那就是《八佰》,暑假快結束時,這個電影上線,隨后就掀起了熱潮,人們無時無刻都在談論這部電影,我也想看看這部電影,昨天晚上,寫完作業(yè),就去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了抗日時期,上海被日軍轟炸,只有上海租界沒有被炸,日軍想進入上海租界,可卻被四行倉庫里的四百名國軍守著,四百對幾萬,多大的差距,人們說他們守不過半天,可是他們卻守了四天,最后他們的長官下達命令,讓他們進入上海租界,放棄堅守。
這是一部抗戰(zhàn)劇,也是由真實的故事改編,不難想象那時有多困難,在第三天時,日本揚言要在三個小時內(nèi)攻下四行倉庫,日本立馬發(fā)起猛攻,日本為了打破墻體,組成了一個鐵皮陣,也就是日軍頭頂一個大鐵皮,讓國軍槍打不進去,手榴彈扔不到。這時一位國軍做出了自殺的舉動,他身上拿著好幾個手榴彈,跳了下去,成功炸到了日軍,其他幾個國軍見到之后紛紛效仿,最后成功擊退了日軍的進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好死不如賴活,能活為什么要死,可有這樣一群人,不怕死,困難來臨之時,沖殺在最前面,他們就是抗日軍,如果不是他們,我們泱泱大國早已淪陷。
讓我們銘記歷史,從慘痛的歷史中汲取教訓,好好學習,報效中國。
八佰觀后感2
最近一部叫《八佰》的愛國電影很火,于是我和爸爸約定好一定要去看。觀影之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部電影既感動又精彩,的確很值得一看。
電影講的是淞滬會戰(zhàn)后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后一塊陣地,堅守閘北四行倉庫。謝團長帶領400余兵,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真實歷史故事?!鞍税賶咽俊北е鵀閲柢|的決心,誓死守衛(wèi)。我很敬佩他們的堅定,更佩服謝團長,如果不是他把戰(zhàn)士管理得好,應該就會有逃兵出現(xiàn)吧。
我最印象最深的是戰(zhàn)士們在四行倉庫上面護旗的場面,絕不讓旗子倒下來。直到最后,護旗的戰(zhàn)士全部犧牲的時候,也不忘把旗桿豎得筆直筆直的。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一段保護上海不讓日本人占領中國的歷史??赐暧捌?,我真的是感慨萬千,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八佰觀后感3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為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眾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歷史。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xiàn)就是群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zhàn)場,為抗日戰(zhàn)爭做最后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zhàn)場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xiàn),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著當時各種類型各種群體各種不同的內(nèi)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為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zhàn)爭年代大多數(shù)民眾由麻木轉變?yōu)槿窨谷盏膬?nèi)心轉變。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仿佛就在經(jīng)歷著這場殊死搏斗。“隔岸相顧,盼愿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華民抵御外侮民族氣節(jié)未曾改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無論大家以何種角度去解讀這部電影,文明理性討論。
八佰觀后感4
今天,媽媽帶著我來到了電影院,看了電影《八佰》。
這是一部抗日片,根據(jù)保護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電影剛開始的時候介紹了上海四行倉庫,由420位官兵來守護。
剛開始日本兵來攻打的時候,中國士兵用伏擊戰(zhàn)把日本兵給打了回去,把尸體扔到樓房外的水里。為了鍛煉新兵,長官讓幾個新兵近距離將日本的俘虜給擊斃,新兵們嚇得都不敢拿槍,戰(zhàn)爭的殘酷,鮮血使他們心里崩潰,但是沒有辦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國先進得多,開著防彈車和一個大型機器拆掉三個窗戶,企圖強攻,然后呢,中國士兵無奈之下,背著炸藥包,然后從樓上跳下去,每跳一個人,都會高喊著:“我叫xxx”,隨之與裝甲車同歸于盡??吹竭@個場面,觀眾們無不流淚,我們的戰(zhàn)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對抗日軍的先進武器,把日本軍打得魂飛魄散。記住吧,每一位英靈的名字,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他們,那一個個名字寫進了歷史,刻在我們心上。
為了死守上海最后一塊陣地,只有420人的第一營,號稱“800”人,雖然失敗了,但還是完成了任務,達到了預期吸引日軍注意,掩護主力撤退的效果。升旗那個場面,同樣讓我們淚流滿面,同時熱血沸騰,在明知道升旗會引起日本人瘋狂的報復和更激烈的攻擊,為了喚醒每一個中國人,他們用血肉之軀,把旗子高高升起。一邊流血奮戰(zhàn),一邊卻歌舞升平,當時的民眾,還沒有意識到戰(zhàn)爭的危險和民族的危機。
耳邊至今還響起團長謝晉元說的話:“雖然我這場戰(zhàn)斗注定是失敗的,但是我要用自己的鮮血喚醒全國四萬萬同胞的覺醒?!庇饨缤庹f讓中國士兵從租界撤離,本來是中國自己的土地,卻變成英租界,冒著槍林彈雨過了橋,卻被迫被解除了武裝,這是多么恥辱!后來,撤離了的士兵們大多結局悲慘。
在電影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湖北,小湖北還是個小孩,他很害怕戰(zhàn)爭,但是隨著他在老兵的帶領下,越來越不害怕了,奮勇殺敵,在戰(zhàn)爭中成長,在血的洗禮下勇敢。
看完這個電影后,我知道了,我們的今天來之不易,無數(shù)的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中國,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該努力向上,不能做平庸之輩,讓中國強大,傲立于世界。
八佰觀后感5
疫情以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為的`是管虎的《八佰》,我知道,管導不會讓影迷們失望,無論是小人物題材的小制作,還在這樣一部還原真實歷史故事的大制作電影。
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愿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
感謝管虎在和平年代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nèi)轉場到戰(zhàn)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著每一位觀眾,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后,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
再一次看到管導作品常用的色彩突出手法,近乎黑白色的戰(zhàn)場中,留著鮮血的白色不倒駿馬,表現(xiàn)中國軍人毅力不倒的獻身精神和預示受盡欺辱的中華民族終將會屹立在世界之巔。
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后無論是正規(guī)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zhàn)斗,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為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
個人建議是非常值得走進影院觀看,因為,震撼,感動,真實!致敬那場戰(zhàn)役中犧牲的以及幸存的人們,無論是留下姓名的,還是不知名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
和平年代,國人,需要被喚醒這種民族精神。
八佰觀后感6
若不是觀看了管虎導演的那場《八佰》,我的思緒怕是永遠不會回到1937年,滬淞會戰(zhàn)末期。
大多數(shù)人物的名字早已記不清楚。在國家生死關頭覺醒的軍人數(shù)不勝數(shù)。沒有什么英雄是天生俱來的,然而就是這些蕓蕓眾生中的小市民們,在看著自己身旁的戰(zhàn)友一個個相繼被槍淋彈雨擊中,那眼神從驚慌轉向了堅毅。每日晚上,對岸的英法租界鶯歌燕舞,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而四行倉庫的士兵們卻正在悲壯地互立遺囑。
四天的時間也許只是短短一會兒,而小小的四行倉庫早已承受不住太多的苦難。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義無反顧地束上炸藥包從樓上躍下,炸得血肉模糊。對岸的人們傾聽著他們即將燒盡的生命做出的最后吶喊。不知那燒焦的氣味是否猶如流星劃過,給予中國一絲新的希望。槍眼無情,血淋淋的鏡頭反復上演,然而真實的歷史只比眼前的更為殘酷。
年僅十三歲的小湖北在四天之內(nèi),看著他的舅舅在對面的鐘樓上被凌遲處死,目睹他的哥哥在護住國旗之后流血過多而活活死去。在這樣的時刻,他只聽到人們對他說:“活下去,替我們看看這個世界?!比欢?,這個世界又該是如何呢?在他奪過旁人的酒一飲而盡時,那一聲“老子不怕”是迅速成長的標志。
外國人一字一頓地對謝晉元說,他們只不過是在演戲給西方列強們看罷了。那一刻,謝將軍的臉龐上寫滿了茫然和失望。11月1日,國民革命軍524團整建制退入租界退軍。中國投降,并不是所有的努力與犧牲都會迎來一個童話式的結局。當我們的民族病了的時候,這些犧牲只能是無謂的犧牲。
他們說他們會微笑著死在霓虹之中。如今上海的東方明珠承載著國人的驕傲。燈光繽紛之下,國人的生活透露著幸福與安詳。他們犧牲后化為的塵埃依舊游離在此。那一張張義無反顧的臉,永遠、永遠不會令人望卻。
八佰觀后感7
還記得半年前你看的什么影片嘛?記得大銀幕開啟的音樂聲嗎?記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淚嗎?180天后久別重逢,最難的時刻總會過去,大幕開啟,疫情后的第一電影,約嘛?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zhàn)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敘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審視讓戰(zhàn)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據(jù)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zhàn)。1937年淞滬會戰(zhàn)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借一河之隔,孤軍奮戰(zhàn)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zhàn)爭。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這些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便是堅守在上海市區(qū)的最后一支中國部隊,后人稱其為“四行孤軍”——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這支隊伍年輕,也缺乏作戰(zhàn)
影片最后,“八佰壯士”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沖橋撤入公共租界時,我已泣不成聲,結束出來的觀眾大多帶著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影片最大的激發(fā)了悲壯的血性!一種舍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和抗爭意識,凝聚了中國軍民齊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緒,慷慨激昂。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歷史都不應被忘記,英雄更不應被遺忘。
八佰觀后感8
管虎導演的《八佰》上映后,我一直密切關注著,近日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觀影活動,也算圓了觀看《八佰》的心愿。
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zhàn)末期,中日雙方激戰(zhàn)已持續(xù)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軍堅守最后的防線,留守在上海四行倉庫?!拔迦藶槲椋偃藶樽洹?,于是影名《八佰》。
伴隨著燈光的關閉,電影開始:一支保安團穿梭在雜草叢生的荒原,幾個人嘴里念叨著湖北方言,“迅速打掃戰(zhàn)場,秋收前回家收莊稼”。懷著疑惑的想法隨著鏡頭一拉,不遠處便是黑煙滾滾、斷壁殘桓、滿目蒼夷的上海城,心里一窒,他們此去必兇多吉少。鏡頭一轉,保安團被日軍發(fā)現(xiàn),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
隨著鏡頭一暗,一條蘇州小河分隔了四行倉庫與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形成強烈對比,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尸橫遍野,給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戰(zhàn)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日軍組隊扛著鋼板陣沖到最薄弱的西墻下,爆破樓體,我方手榴彈又不起作用,在這最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從電影一開始就沒出現(xiàn)的小角色卻讓我記住了他的名字—陳樹生。
他脖子上掛上兩捆手榴彈,沖向被日軍炸開的墻口,拉開弦又身中數(shù)槍,毅然決然的縱身跳了下去。嘭!接著一個又一個戰(zhàn)士捆著手榴彈跳了下去,聽到那聲“娘,孩兒不孝了!”我已經(jīng)控制不住眼淚,握緊的的拳頭一直沒松開過,正所謂“我以我血薦軒轅”。
國難當頭之際,看賭場的小刀哥、臺上的戲子、女童子軍、沒了工作的老師,都成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這樣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zhàn),寧死守護國旗不倒。
這部電影觀看完,我遲遲不能從悲傷中緩解過來??梢哉f電影中的許多片段讓我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還有來自民族苦難的同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的舍生取義。
電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馬,在如此混亂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通體雪白、長鬃飛揚,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來,也是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無畏不屈精神的延續(xù)。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我們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變得更加強大,才不會讓歷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們,致敬!
八佰觀后感9
沒有意向去觀看這部電影,但耐不住身邊好友各種對它的夸贊之詞,鼓動我一定要去看看。我是排斥看戰(zhàn)爭片的,因為不想去直面那悲壯的歷史。這次,沖著它21億的票房,催生了我的好奇心,決定一睹“風采”。
果不其然,影片的開頭就很攝人心魄,幾次不忍看下去但又終究被心底強烈的愿望所打敗。我想關注這英勇的壯士們,關注他們的命運。
“八一三”淞滬戰(zhàn)役進行到最后階段,因為寶山大場防線失守,國民黨七十萬人的軍隊全線西撤,守衛(wèi)大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420余人,在副團長謝晉元的帶領下,奉命死守上海最后一塊陣地——四行倉庫。
區(qū)區(qū)400余人,謝晉元為了鼓舞士氣,迷惑敵人,對外仍用團的番號號稱有800人,這就是影片名的由來。什么叫“隔岸觀火”,它的最新釋義我想就是岸的這邊血肉橫飛,岸的那邊卻歌舞升平!區(qū)區(qū)租界,就是天堂與地獄的代言!
那堅守的四天四夜,孤立無援,他們有的只是對萬萬百姓的責任,對民族振興的期許,更為了百家團圓的夢想。有的只是滿腔熱忱,是那“舍身為大義”精神,是那綁著炸藥包英勇就義的大無畏,是為了作為中國人的無限自豪!
這些就足夠了,足夠一個又一個的勇士,甘愿拋頭顱,灑熱血,即使他們中還有孩子,他們的年齡本應在父母身邊盡情玩耍,在殘酷的戰(zhàn)爭年代,卻直面死亡。
當戰(zhàn)爭進入尾聲,四行倉庫所在的閘北已被日軍占領,到處掛滿血腥的太陽旗。當中國童子軍女隊員冒著生命危險為八百壯士送去了國旗,當看到謝晉元向全體戰(zhàn)士傳達“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后陣地共存亡”的命令,當看到他帶領戰(zhàn)士們一起,將那邊鮮紅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四行倉庫的樓頂時,兩岸觀戰(zhàn)的民眾激動萬分,無不歡欣鼓舞。而在影片之外,我聽到了影院里不少人的強忍淚水的抽泣聲,眼淚就這么在眼眶打轉,這一刻,是身為中國人的自豪!當看到敵機對著護旗隊伍瘋狂轟炸,我們的壯士按組按列,前仆后繼,就為了不讓五星紅旗倒下去……影片外的我們也握緊了拳頭,暗暗喊著“加油!加油!”敵機最終被打跑了,我們的壯士卻也付出了幾十條鮮活的生命……
完成了掩護的使命后,他們奉命撤出四行倉庫,撤退到公共租界。租界與四行倉庫僅一河之隔,那段橋卻是掌握著他們生死之橋,他們知道活著過橋都只能是奢侈,謝晉元沉重地說“人死了,也要干干凈凈的?!贝蠹乙来闻抨犗丛?,給自己壘好了衣冠冢,等待第二天的“生”或“死”。
日軍怎會放過這八百壯士,機槍的掃射,多少人在即將踏到租界旗幟距離的時候,倒了下去。謝晉元親眼看著他的戰(zhàn)士們倒在了自己的面前,無能為力的又焦急萬分的眼神除了命令大家“全部沖橋”,孤注一擲為自己性命一搏,竟然毫無辦法,如果可以,他恨不得變身超級戰(zhàn)士,將鬼子殺個精光來保自己的戰(zhàn)士們性命無虞吧!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斗守戰(zhàn)場”。這段歷史是另一種我們無法想象的人生,唯有銘記。
八佰觀后感10
如果不是《八佰》這部電影,四行倉庫這個地點不會勾起我那么多的思緒。因為四行倉庫就在上海,在這里生活這些年多多少少也聽聞過它的故事。但它在我腦海中的印象,仍然只是“一個抗戰(zhàn)遺址”而已,不會是我想專程前去參觀的地方。
畢竟,我的家鄉(xiāng)是革命老區(qū),處處皆是抗戰(zhàn)遺址,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岡山,確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三灣……都是歷史教科書上須重點記憶的內(nèi)容。四行倉庫,大概只能在歷史教科書上小字部分里出現(xiàn)。
參加這場保衛(wèi)戰(zhàn)的中國軍人,共四百多人,對抗日軍四天四夜。和整個淞滬會戰(zhàn)100萬人的規(guī)模相比,終究還是太小。而且,它的輸贏對于當權者來說,不太重要。因為它只是為了在國際社會上博取同情的一場表演。但,這場戰(zhàn)爭注定意義非凡。因為,它為掩護主力、工廠與物資內(nèi)遷贏得了時間。因為,它為中日戰(zhàn)爭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場戰(zhàn)役,畫上了一個光彩的句點。因為,它與別的戰(zhàn)爭不一樣,不僅僅有激烈的交戰(zhàn)雙方,還有隔岸觀火的各國民眾。
所以,在那四天四夜里:四行倉庫身處地獄,對岸的租界歌舞升平。四行倉庫里,衣衫襤褸槍林彈雨;隔岸的租界內(nèi),旗袍洋裝觥籌交錯。
四天四夜里,每一天的會戰(zhàn)中,都有生命極其悲壯地逝去。影片中每一次交戰(zhàn)的場景,都緊張激烈,加上快節(jié)奏悲壯的音響效果,讓人不由得為每一個戰(zhàn)士的命運揪心。四天四夜里,每一個角色的離去,都讓人唏噓不已。為阻止日軍用鋼板陣爆破樓體那一幕,最催人淚下。一個個無名之輩身綁手榴彈,排著隊一躍而下,從容赴死難。他們每一個人都那么卑微,互相都不知道對方的名字,所以,臨行前還自報家門。他們每一個人又都那么真實,選擇舍生取義,臨了又有放不下的家人,嘴里喊著:孩兒不孝,來生再見。
從整個戰(zhàn)局來看,他們的抵抗如飛蛾撲火。因為上海沒有守住,南京也淪陷了,接著全國各地被戰(zhàn)火燃遍。那他們義無反顧地去死,有意義嗎?
我想,他們的父母一定不會認為他們的死是“有意義的”,沒有一位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經(jīng)歷血雨腥風,離世時又是以如此痛苦的方式。即便再大的榮譽加身,于父母而言都沒有任何意義。
從這群守軍的結局來看,幸存下來的那批人,并沒有因為他們英勇的舉動,得到英雄的禮遇。他們成為了淪陷區(qū)的孤軍,后又被當做苦力派赴各地,受盡各種折磨。他們回顧自己過往時,會替自己不值嗎?這個答案無從揭曉,而且,生于亂世,他們也別無選擇。如今,四行倉庫仍在,當年抗戰(zhàn)時留下的彈印如此清晰。影片最后的鏡頭,拍攝了四行倉庫遺址,鏡頭拉大,它的周邊就是那群聞名遐邇的高樓: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中心……
四行倉庫,一直矗立在蘇州河邊,看著這座城市的變化。從滿是廢墟,到高樓林立。從哀鴻遍野,到光鮮亮麗。那些為了這座城市、這個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人,看不到如今的場景。四行倉庫,替他們見證著這一切。很感謝這樣的作品,讓曾經(jīng)的故事可以被看見,讓付出過的人們不要被遺忘。就像影片中說到的那樣:這個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難。
我想,終有一天,外灘高樓的金領,會優(yōu)雅地自嘲道:“我們也就是表面上的光鮮,金領看起來工資高,但遠不如對面工地上的藍領呢。”那一天,每一個職業(yè)都為人所敬重,每一個人都很有話語權,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都活得酣暢淋漓。
到那一天,四行倉庫仍然矗立在蘇州河邊,它一定會想辦法告訴那些年為他人作嫁衣裳、為國殉難的大小青年們,你們的后代和你們一樣棒,把這片土地建成了樂土。雖然你們當年把我整成了如今這副破爛樣,但看著這一切,替我自己值了,也替你們值了。
八佰觀后感11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題記
上映的第三天,我去看了《八佰》。在看電影之前我就已經(jīng)看過了書,四行倉庫的故事早在那時就沁入了我的心里。從我的角度來看,《八佰》這部電影,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總體來講,算是成功的。
先說優(yōu)點。
首先是表演。演員的演技自是沒話說的,歐豪、張譯一如既往地好,李晨看起來也不算尷尬,其他演員的演技也相對自然。其次是拍攝與制作,夸張點,《八佰》的拍攝和制作可以算是近幾年戰(zhàn)爭片的頂峰了,從運鏡手法到色調(diào)搭配,逼真地展現(xiàn)出悲壯與絕望,讓觀眾身臨其境,仿佛置身戰(zhàn)場。如何評價一個戰(zhàn)爭片的鏡頭質(zhì)量?是真實。在我看來,《八佰》做得相當不錯。
還有情節(jié),鏡頭下的故事也應當有真實的維度。雖說戲劇化現(xiàn)象必不可少,但本質(zhì)是不可以改變的。無論是與“天堂”相隔一河的人間地獄,還是說頂樓飄揚的青天白日旗,是有夸張,但也恰如其分地還原了當時的景象。至于人物犧牲方面,在我看來這是整部影片做得最好的地方?;仡櫼酝坪醢俜种耸膽?zhàn)爭片,在主人公死之前為了達到某種催淚的“效果”,都會讓主人公交代一段感人肺腑的遺言,然后井然有地的死去。但真正的戰(zhàn)場,又怎么會是這樣的呢?在《八佰》里,人物死去時沒有過多的煽情部分,戰(zhàn)場不再是井然有序。前一秒還在插科打諢的戰(zhàn)友后一秒就死在了你的面前,血汩汩地流在地上,硝煙四起的是混亂的戰(zhàn)場。
最后是特殊鏡頭。一個是影片的開頭戰(zhàn)爭過后的慘烈場面,不是百分百還原,但也足以令人動容,充分地把當時中華民族的悲壯與絕望淋漓盡致地從屏幕里滲透出來。另一個是歐豪飾演的角色“端午”身穿趙子龍戲服眺望遠方的鏡頭,與無奈的現(xiàn)實形成對比?!拔⑿ 钡亩宋缗c戰(zhàn)無不勝的趙子龍合成一體,映射出了對中國的無限希望。最令我動容的是存在于炮火中那只跑出去的白馬,當夜幕降臨,世界有了片刻安寧的時候,它奔跑在了燈紅酒綠的“天堂”,當戰(zhàn)爭結束的號角吹響時分,它從彌漫的硝煙中躍來。白馬似乎象征了拼命奔向太陽的民族,它肩上承載著戰(zhàn)士們的無數(shù)企盼。
如果說情節(jié)的還原是帶給觀眾戰(zhàn)場的殘酷,那這些鏡頭便是從絕望中尋求希望。
優(yōu)點說完了,再說缺點。煽情太過。這是我認為此片最大的缺點。
先說說我認為還可以接受的兩個地方,一個是那個開賭場的小伙子按血指印拼死送電線的地方。從情感方面來講,這是本片我最喜歡的地方,甚至勝過一直令我熱淚盈眶的升旗。但是理智來講,程度有點過了。另一個就是升旗,如果說送電線是我電影中最喜愛的地方,那升旗就是我書中最感動的地方。黎明時分,國旗徐徐上升,飄揚于風中,租界中的中國人行著注目禮,在那一刻中華兒女心中燃起了斗志。這是原本的內(nèi)容,很感人。電影中加入了戰(zhàn)士們冒死守護國旗用肉體接戰(zhàn)斗機子彈的畫面,更感人了,可也不真實了。我不認為謝團長會使用那么多兵力守護國旗。精神是重要,可他們原本就只有四百多人,都去守護國旗壯烈犧牲了,這仗,怎么打?
如果說前兩個場景我還可以接受,那么接下來就是在我心中足以拉低對這部影片評價的缺陷了。
影片的最后,存活的人在槍林彈雨下沖橋了,一顆顆子彈在們的胸膛綻放出一個個血骨朵,他們轟然倒下。非常感人,但是沒有必要?,F(xiàn)實中談判后日軍沒有再次大力開火,僅僅是擺擺樣子,也沒有赴死過橋,也只是受傷了幾個士兵。盡管最終被困于租界,但他們安全過去了。此段煽情嚴重不符合史實,有種強行告訴你“這段非常感人,快哭吧”的感覺。這并不是我所欣賞的電影結尾,略顯牽強。
其實與其安排赴死過橋的場面,還不如像馮小剛的《集結號》那樣處理:謝團長在橋上,驀然回首,留下無限深意。
總體來說,《八佰》作為一部2020年上映的中國戰(zhàn)爭電影,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我曾在張瑋的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們總幻想著英雄們有一個圓滿的終場,或者以為至少是一個悲壯的結局,但真實的歷史,就是會讓你無言以對。”作為又一部商業(yè)愛國片,起碼《八佰》做到了打破“抗日神劇”帶來的負面影響,努力還原史實,把那些在我們被譏笑為“東亞病夫”的年代中抱著必死決心,唱著“同胞們,起來”的英雄們,帶到了大眾的面前。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永遠不會被忘記。銘記歷史,才能坦面未來。愿勿忘國恥,愿永世太平。
《八佰》觀后感1
一河兩岸,一邊是租界,一邊是戰(zhàn)場,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天堂的人想去地獄,地獄的人想去天堂。人們在面對戰(zhàn)爭時產(chǎn)生的恐懼與不安,以及到最后,一只只手伸過鐵門迎接槍林彈雨的戰(zhàn)士的團結一心。
這部電影不僅為我們帶來視覺上震撼,更讓我們受到心靈的洗禮,是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心酸無奈,還是“一個個士兵排著隊,在身上綁滿炸彈,縱身跳下用血肉之軀和敵寇同歸于盡的震驚動容,讓我們看到在那個年代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軍人的拼死力爭、寧死不屈。
和平時代的我們無法體會到戰(zhàn)爭時代的殘酷。在那樣的艱難歲月里,我們的前輩選擇了戰(zhàn)斗到底,小人物大英雄,在那個一無所有的時代仍為國奮戰(zhàn)為國獻身的,每一個人都選擇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出一份力,才有了我們現(xiàn)在的安居樂業(yè)。銘記歷史,致敬先烈!
《八佰》觀后感2
最近一部叫《八佰》的愛國電影很火,于是我和爸爸約定好一定要去看。觀影之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部電影既感動又精彩,的確很值得一看。
電影講的是淞滬會戰(zhàn)后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后一塊陣地,堅守閘北四行倉庫。謝團長帶領400余兵(外界稱八百壯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真實歷史故事。
“八百壯士”抱著為國捐軀的決心,誓死守衛(wèi)。我很敬佩他們的堅定,更佩服謝團長,如果不是他把戰(zhàn)士管理得好,應該就會有逃兵出現(xiàn)吧。
我最印象最深的是戰(zhàn)士們在四行倉庫上面護旗的場面,絕不讓旗子倒下來。直到最后,護旗的戰(zhàn)士全部犧牲的時候,也不忘把旗桿豎得筆直筆直的。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一段保護上海不讓日本人占領中國的歷史。看完影片后,我真的是感慨萬千,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八佰》觀后感3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網(wǎng)上都說這部電影十分好看,所以我們就前往了電影院去觀看。
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fā)生于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此戰(zhàn)為淞滬會戰(zhàn)最后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zhàn)四行倉庫”展開。1937年淞滬會戰(zhàn)末期,中日雙方激戰(zhàn)已持續(xù)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420余人,孤軍堅守最后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zhàn)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shù)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zhàn)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便是幾位戰(zhàn)士背著炸藥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時候,想一想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是有父母妻兒的人,所以他們都在那個時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還有更多讓我感動的片段,他們400多名戰(zhàn)士都十分的勇敢,為了不讓四行倉庫變成他們的墳墓,他們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他們贏得的勝利。
而這部電影充分的發(fā)揮了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
《八佰》觀后感4
今天去看了電影“八佰”,期間哭得我直抽搐。拍得是真好,也非常感謝電影這樣的媒介,跨越時間,跨越現(xiàn)實和想象,把內(nèi)容記錄和展現(xiàn)出來,供人們觀看欣賞。
看完我終于理解了些國旗和國歌的意義了,太沉了,因為背后是無數(shù)先人們的鮮血和尊嚴。教科書上有寫,老師也有講,但直到我自己看到這部電影了,我才切身領悟到了。同時也領悟到初中做操升旗時教導主任為何大罵來回走動的學生,還有戰(zhàn)士們對國旗的那一份感情。數(shù)不清的先人們前赴后繼所捍衛(wèi)的他,在何時何地都是沉甸甸的。
再有就是這部電影讓我覺得他很客觀,片中面對日軍的侵占和槍林彈雨,有頑強反抗的、有逃跑的、有崩潰的、更有在租界處唱戲的、賣藝的、拍照的、做買賣的、翻譯的,等等等??磿r雖可讓人覺得恨其不爭,但確實也是世間百態(tài)的真實寫照。難道現(xiàn)在不是這樣嗎?未來又怎會不是呢。
看的時候最大的沖動就是我也要做點什么,再不想只是一味的賺錢花錢,而是想做點能夠讓周邊人們變好的,
《八佰》觀后感5
《八佰》這部電影近期上影,一周時間票房幾近20億,勢頭仍然猛烈,作為“后疫情時代”的第一部商業(yè)電影大片,無疑是成功的,而且有沖頂之勢,也許可以與當年的《戰(zhàn)狼2》并駕齊驅,伯仲之間。
軍事題材,愛國情懷,在中國是最不缺乏資源與市場的,中國歷史久遠,經(jīng)歷坎坷,戰(zhàn)爭一直都攪動人們熱血的魔法棒。壯懷激烈之士愫裹家國情懷,不能在戰(zhàn)場拋頭顱灑熱血,也要在“銀幕前”過一把英雄的癮,而《八佰》恰好讓這個時代的“英雄”與那個時代的壯士相遇,于是,花點小錢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體驗一番熱血奔涌,過一把家國情懷的“癮”。
電影的內(nèi)容與場面無疑震撼人心,“河界”兩岸,一邊喋血,“瓜慫”奮勇,一邊歌舞升平,紙醉金迷之中良知觸動,由漠不關心到揪心隱痛進而化為果敢行動,管它三教九流,不分三六九等?!熬柢|赴國難,視死復如歸”之慷慨悲歌終于奏響時代最強音,這是一部“喚醒”之作!這里沒有“娘炮”,有的是鐵血男兒與巾幗英雄!
《八佰》觀后感6
很早就期待《八佰》這部電影,如今終于上映了。今天,我和姑姑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zhàn)末期,八十八師的戰(zhàn)士們堅守四行倉庫的真實故事。他們抱著為國捐軀的決心,在地獄般的環(huán)境里守了四天四夜,最終打退了敵人多次瘋狂進攻。
其中,讓我最震撼的是戰(zhàn)士們升國旗的場景。為了表明與四行倉庫共存亡的決心,他們決定在四行倉庫的頂層升起國旗。國旗剛升起來,敵人就像發(fā)了瘋一樣,派飛機轟炸我們的戰(zhàn)士和國旗。飛機經(jīng)過的地方,尸橫遍野,很多戰(zhàn)士受了重傷??墒撬麄円廊挥米詈蟮牧獍淹榈氖w堆在旗子下面,不讓國旗倒下。一個年輕的軍人,看起來還是個孩子,他的腸子都被打出來了。可是他沒有害怕,沒有膽怯,仍然舉著槍對著飛機掃射,最后,這位戰(zhàn)士也壯烈犧牲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潸然淚下。在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了中國軍人的精神,那種保家衛(wèi)國不怕犧牲的精神。這種精神鼓舞著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八佰》觀后感7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了《八佰》這部電影,它講的內(nèi)容是:日本人要打中國,想要攻下上海,但是他們必須先拿下一個放著很多武器的大倉庫,那里由我軍堅守著,敵人有很多很多人,但是我們只有420人,為了不讓敵人知道我們的真實情況,謊稱八百人,這也是這部電影名字的由來。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有:戰(zhàn)爭剛開始,有一些膽小懦弱的人,特別怕死,甚至還有人不會拿槍,總想逃跑,可是當他們看到自己的戰(zhàn)友和親人都被打死或流血犧牲了,他們也鼓起勇氣決定和敵人奮戰(zhàn)到底。還有對面租界外的上海灘,燈火通明,因為日本人不許打那邊,所以那邊的人過的相對安全,老百姓從一開始的漠不關心,到后來主動給我軍運送食品、醫(yī)療器材,打氣加油,這些鏡頭看的我激動萬分,熱淚盈眶。
現(xiàn)在我們國泰民安、安居樂業(yè),可以過上心滿意足的好生活,那是由千千萬萬的用鮮血換來的,所以能過上這樣的幸福生活我們簡直是太幸運了,作為學生,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用新知識報效祖國!
《八佰》觀后感8
看完這部電影,心里會涌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過屏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zhàn)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說,每一位奮戰(zhàn)到最后戰(zhàn)士都是主人公。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zhàn)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面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著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zhàn)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彌漫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但這其中有一直憂心耿耿的民眾,他們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這讓所有人都看見,這場戰(zhàn)斗不是這單單四百人的戰(zhàn)斗,是全中華民族的戰(zhàn)斗。
而在最后,向租界撤退之時,他們面對彈雨無所畏懼;我坐在椅子上,看見他們身后濺起的血霧,腦中忽然浮現(xiàn)魯迅先生的話:“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是的,在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見了希望,那希望穿越時間,燃燒在我胸口之左;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前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八佰》觀后感9
周一晚上,媽媽公司又組織員工去看電影。媽媽說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于是我又屁顛屁顛跟著媽媽去了。
這部電影敘述了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zhàn)況,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市,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第88師524團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jù)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繼續(xù)阻擊敵人。謝晉元所部約四五百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戰(zhàn)士們一個個背著炸藥跳下樓,與敵人同歸于盡。還有影片最后戰(zhàn)士們像潮水般沖過橋,我都數(shù)不清他們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擋不了他們?yōu)閲柢|、一往無前的腳步,還有戰(zhàn)士們舍命護國旗的決心。這就是我們
僅僅是一河之隔,一邊是炮火紛飛,一邊是歌舞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媽媽和她公司的老板娘坐在我身邊哭得稀里嘩啦,眼淚都停不下來。
電影結束后,媽媽告訴我:國不太平,何以為家?媽媽說,現(xiàn)在的太平盛世,我應該感恩,更不能忘記歷史。我一定會記住媽媽的話。
《八佰》觀后感10
在8月23日上映了一部史詩級的國產(chǎn)大作,它一經(jīng)上映便獲得了很多人的好評。這就是《八佰》。一部熱血的戰(zhàn)爭大片。
一開始,就是一場殘酷的殺戮。中國的軍隊遇上日本人以后,瘋狂的逃竄。最后所有的逃兵都被當場槍斃,而引入故事的,就是幾個僥幸逃脫的逃兵。
逃兵來到了四行倉庫,成為了上海最后一批抵抗日軍的士兵們。剛開始,所有的人都在逃跑。只有勇敢的人,站出來阻止他們。不惜動用武力,也要死守上海。頓時,這幾百個人的生命,被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在經(jīng)過第一天的磨練以后,所有的正式開始經(jīng)歷了血性。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同伴被一各一各殺死。所以,沒有人在想逃跑的事。在四行倉庫的另一頭,就是法租界。那你對比喻這里來說簡直就是天堂。那也是戰(zhàn)士們的信念。
四天過后,犧牲了無數(shù)的戰(zhàn)士,但是一只冷眼旁觀的其他國家突然撒手不管。所有的士兵之后,奔向法租界。在最后出殼的過程中,我感到無比的震撼。這是多么偉大的戰(zhàn)士們啊!他們不怕犧牲,就好像是其他戰(zhàn)士們的縮影,就是為了守護著每一個人們。難道他們沒有怕過嗎?
《八佰》觀后感11
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已經(jīng)有半年多沒有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了。聽爸爸說最近有一部國產(chǎn)抗日片電影《八佰》很火,于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觀看了這部電影??赐旰笮睦飳δ切┛谷諣奚挠⑿蹅冇辛烁由羁痰恼J識和敬意。
爸爸說這部影片是由1937年10月底“淞滬會戰(zhàn)”的尾聲戰(zhàn)役改編而成的,主要講了“八佰壯士”實際只有四百多人的一個臨時組成的連隊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圍到租界的故事,場面非常的震撼。
影片中有很多讓人感動的地方,觸動我的淚點是一位位戰(zhàn)士把炸彈綁在身上,拉開引線往樓下跳。因為當時日軍要用炸彈炸樓,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倉庫就全沒了。然而日軍他們有盾牌舉在上面,手榴彈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戰(zhàn)士們只能這樣從高空跳下去。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戰(zhàn)士犧牲,且在跳樓前還報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兒不孝了!”徹底讓我忍不住眼淚流下來,他們也是有爸爸媽媽的孩子啊!但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奮不顧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示了
《八佰》觀后感12
最近,最火的電影非《八佰》莫屬了,也經(jīng)??吹酵瑢W寫《八佰》的觀后感。正好媽媽單位發(fā)了兩張票,趁今天下午沒事,就把電影看了。
《八佰》改編于真實事件,電影取材1937年發(fā)生在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講述了中日淞滬會戰(zhàn)交鋒近三個月,彼時的國民心中遍布恐懼和迷惘,軍人畏戰(zhàn),人心渙散。在上海瀕臨淪陷的時候,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奉命帶領420余人駐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他對外謊稱倉庫內(nèi)有800人,“八百壯士”因此得名。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當時還有英國等國家的租界,所以日軍打的時候,不能打租界,轟炸也是如此。蘇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為二,雖只有一河之隔,但有天壤之別,一面到處是硝煙、廢墟、千瘡百孔的建筑,衣衫襤褸的人們,而對面燈紅酒綠,有唱戲、賭場玩牌,人們有時髦的發(fā)型和名貴的衣物。
日軍用鋼板陣掩護工兵爆破墻體,手榴彈無法擊破,壯士們就將炸藥捆到自己身上,從樓上跳到日軍的鋼板陣中。一位賭場老板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一個女孩冒著生命危險,從河對面游了過來,送中華民國國旗,升旗必定會激怒日軍,可在自己地盤上,為什么不升?民國國旗升起來了,日軍戰(zhàn)斗機掃射,人肉來擋,死一波,上一波,無論如何,國旗不能倒!
致敬英雄,中國人民永遠會記住你們!
《八佰》觀后感13
十點多,和朋友看完點映《八佰》。
大概有半年多沒有去電影院看電影,以至于疫情前最后一場電影和誰看的、看的什么,完全沒有一點印象。時間流淌得真無情,不久之前鮮活的記憶竟然會消失不見。
因為買票晚了,坐得太靠前,一開始出現(xiàn)的音效讓我對朋友一直說:“我害怕。”現(xiàn)在不自覺驚嘆,害怕這種感受,我是多久沒有擁有過了。
說說電影。僅僅一河之隔,對比強烈,炮彈聲此起彼伏,一面中國軍人在流血流淚,一面租界百姓在猶唱后庭花。經(jīng)歷炮火的中國軍人讓人心疼,那么多英勇無畏甘心奉獻的,那么多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讓“大無畏精神”不單單是形容詞,更成為了中國軍人縱身一躍、犧牲自我的動詞,“大無畏精神”背后浮現(xiàn)著的中國軍人形象讓這個詞語永遠飽含力量。另一面看熱鬧的百姓也發(fā)生了大的變化,從一開始不允許中國軍人跨河到最后伸出想要幫扶的雙手,“商女不知亡國恨”漸漸消失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認同支持、奮不顧身越來越多。的確,日本的炮彈傷了多少同胞、中國軍人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氣魄讓國人不得不警醒:國不太平,何以為家?
說到如今。一個民族對我國傷害如此之深,但是我們的歷史那樣客觀地講給人們,我們的觀點那么正確地引導人們,是要多么大的胸懷才能這樣毫無恩怨色彩地教育子子孫孫千秋萬代:贊美和平。
影片結束時,朋友邊哭邊說非常感動,我倒是很久沒有過想哭的感動了,等擁有這樣的感動我一定第一時間記下來。
《八佰》觀后感14
昨天我看了八百這場電影,劇情開始當時的四行倉庫和英法租界只一河之隔,租界里燈紅酒綠,賭場、戲院正常營業(yè),街道上熙熙攘攘。然而就在河對岸團副謝晉元告訴大家:這里是我們最后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
堅守在這里的四百多人并不是想當英雄,也不想呈英雄,而是經(jīng)過戰(zhàn)火的洗禮變成勇敢的壯士,致死抵抗日本侵略者。對岸觀戰(zhàn)的大學生看到戰(zhàn)士們的英勇戰(zhàn)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們的隊伍。戰(zhàn)爭不是浪漫,而是用生命去拼搏。謝團長明知堅守就是死亡,但他不甘心,希望戰(zhàn)斗能重新激發(fā)戰(zhàn)士們的信心,激發(fā)對岸民眾的抗戰(zhàn)激情。
他們都想活著,其中的人當了逃兵,把對生的希望刻畫的淋漓盡致,哪怕僅僅是四百號人,在這種情況下,毅然對外宣稱八百,明知道升旗會讓他們更早的死亡犧牲,但他們毫不畏懼,以一種坦然面對,這是在向這個世界證明,我們還沒有撤退,為的就是喚醒中國人最后的希望與血性。
這場戰(zhàn)役我們輸了,但是這群革命先輩以他們自身來喚醒了這個病態(tài)的國家,當我看到那個中俄混血的女人捐款時,她身邊伴隨著陣陣辱罵,她一句,我的父親也是中國人讓周圍啞口無聲,我在這想起了金陵十三釵,她們同樣的,為了他人,為了國家。無論何等身份,大家都在為救國努力
所有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八佰》觀后感15
晚上去看了八佰這個電影,感覺還是挺好的。講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zhàn)后期國民黨大部隊撤退,只剩一個師獨自留守一個倉庫里跟日本軍交戰(zhàn)的幾天。倉庫地處市區(qū)和租界一河之隔,河這邊是士兵應對日軍殘酷圍剿,河那邊是各種百姓生活,有商鋪戲院也有各國使館人民,大家都在觀望河對岸這場戰(zhàn)役。
幾次交鋒的戰(zhàn)爭場面很震撼,士兵們身綁炮彈與日軍同歸于盡往下跳的時候,瞬間淚崩。但也有臨陣脫逃,臨時收編的百姓搖擺不定,對于殺人對于戰(zhàn)場充滿畏懼,不敢迎敵。感覺挺真實的還原了士兵們的各種心態(tài)狀態(tài),包括他們聊天時那些話語。不同于之前看過的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還有一匹白馬出境,不太明白寓意什么。
河對岸有戰(zhàn)地記者不顧風險進入倉庫拍攝,也有召集募捐的女同學冒著槍彈游到對岸送旗子,有老外對賭下一場交鋒輸贏率,也有對岸高樓里用望遠鏡觀察局勢的知識分子。
電影里有一句:戰(zhàn)爭的背后就是政治,類似這樣的一些話。
還有一個片段記得很清楚,有很多百姓排隊要支援(需要冒著敵人槍林彈火跑到對岸,很壯烈的行動)報名時需要報哪里來的,聽見一人大喊:聊城東昌府區(qū)某某某。把我驚了,這不我家鄉(xiāng)的人吶~
總之電影拍的很好,很真實。各種視角描述都有。戰(zhàn)爭場面也挺震撼。值得一看。
突然想起十幾年前在二環(huán)胡同里和管虎導演有過幾句近距離聆聽和面談。全然已忘當時的狀態(tài)模樣。
《八佰》觀后感16
6月初,我有幸參加了《八佰》的一場內(nèi)部交流觀影。16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nèi),置身于82年前那個特殊戰(zhàn)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繁華的英美租界,一邊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奮戰(zhàn)的四行倉庫。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導演,用最簡潔的空間重建,即實現(xiàn)了對整場戰(zhàn)役的全方位還原,解決了戰(zhàn)爭片最困難的微觀戰(zhàn)場與宏大敘事之間的矛盾。這樣舉重若輕的結構,甚至連《敦刻爾克》也無法做到。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確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zhàn)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敘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的審視讓戰(zhàn)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比如說,影片一開始就是從逃兵的視角進入的。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nèi)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xiāng)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jīng)歷這場特殊戰(zhàn)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
《八佰》觀后感17
今年暑期檔有一部大熱影片——《八佰》,聽說好評連連,媽媽迫切地在上映一周后就帶我去觀影了。一開始并不熱衷的我,看完以后深受觸動。
這是一部講述淞滬會戰(zhàn)末時在上海四行倉庫,國軍頑強抵御敵軍的一場戰(zhàn)斗。是以微弱的420多名士兵以少敵多對抗30萬日軍倭寇的慘烈戰(zhàn)爭。然而為了壯大聲勢,迷惑敵軍,當時的團長對外宣稱抵抗士兵有800余人,這也是《八佰》這部影片的由來——不是“八百”,而是“八佰”!
這樣人數(shù)懸殊的戰(zhàn)斗無疑是十分艱難的。其中有一個片段是最讓觀眾震撼的:有重要人物要與倉庫里的指揮官通話,有人捐了電話線卻苦于無法送進倉庫,愛國人士排隊主動請纓跑過橋送電話線,然而無一例外都被日軍射殺于橋上,這時看賭場的刀子自報姓名,冒著敵軍的槍林彈雨,跑上橋,拾起前面英雄掉落的電話線向橋那頭跑去,一槍,他倒下……又站起來跑出去,接二連三的子彈飛射而來,他無處躲避,兩槍,三槍,他已經(jīng)跑到橋那頭,用盡最后力氣將電話線拋向倉庫,最后倒下……那邊的戰(zhàn)士終于順利拿到電話線。僅僅是為了一通電話,僅僅為了跑過一座橋,就是數(shù)條人命……我的耳邊一片沉寂,還有隱隱的啜泣聲……
我沒有生活在那樣的年代,無法感同身受。但是這部影片讓我知道今天的和平安寧來之不易,沒有戰(zhàn)爭不慘烈,沒有犧牲不讓人痛心,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我們少年兒童一代要了解歷史,好好學歷,走科技強國的道路!少年強則國強!
《八佰》觀后感18
現(xiàn)在有一個電影特別火,那就是《八佰》,暑假快結束時,這個電影上線,隨后就掀起了熱潮,人們無時無刻都在談論這部電影,我也想看看這部電影,昨天晚上,寫完作業(yè),就去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了抗日時期,上海被日軍轟炸,只有上海租界沒有被炸,日軍想進入上海租界,可卻被四行倉庫里的四百名國軍守著(文中說八百),四百對幾萬,多大的差距,人們說他們守不過半天,可是他們卻守了四天,最后他們的長官下達命令,讓他們進入上海租界,放棄堅守。
這是一部抗戰(zhàn)劇,也是由真實的故事改編,不難想象那時有多困難,在第三天時,日本揚言要在三個小時內(nèi)攻下四行倉庫,日本立馬發(fā)起猛攻,日本為了打破墻體,組成了一個鐵皮陣,也就是日軍頭頂一個大鐵皮,讓國軍槍打不進去,手榴彈扔不到。這時一位國軍做出了自殺的舉動,他身上拿著好幾個手榴彈,跳了下去,成功炸到了日軍,其他幾個國軍見到之后紛紛效仿,最后成功擊退了日軍的進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好死不如賴活,能活為什么要死,可有這樣一群人,不怕死,困難來臨之時,沖殺在最前面,他們就是抗日軍,如果不是他們,我們泱泱大國早已淪陷。
讓我們銘記歷史,從慘痛的歷史中汲取教訓,好好學習,報效中國。
《八佰》觀后感19
在假期和我最好的朋友去我們那兒的電影院看了新上映的電影《八佰》??傮w來說非常的震撼。讓我們的內(nèi)心激動萬分。
戰(zhàn)爭讓我們的民族國家陷入了炮火之中,盡管這樣也并不會讓中國人退縮,反而是奮勇前進。國民黨80,80剛開始的800人,為了抵抗日軍,他們把炸藥捆綁造捆綁到了自己的身上。跳樓去炸日本兵,用自己的身體去換來安寧,他們一個接一個,站在窗戶高處喊著他們自己的名字,那是他們唯一可以讓自己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
相反,在河的兩岸租界內(nèi),歌舞升平,燈紅酒綠,繁華的街角,動人的音樂。一片祥和,而在河的這頭炮火連天,槍聲震震,活命的時刻,就像天上的恩賜一樣,他們對河這邊的渴望全部轉化為了愛國奮斗的意志。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剛進入戰(zhàn)場中的人們的軟弱,恐慌以及想要逃離。這些再真實不過了。人不是完人,每一個人都會有困難的一面,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晌腋吹搅怂麄冏詈蟮挠⒂聼o畏,視死如歸,為了國家舍棄了自己的生命。不是茍且存活,是明知道把旗子升上去,就會招來炮轟,也要升起的決絕,他們守護的單單是一面旗子嗎?不是,是信仰,是希望。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隔岸鄉(xiāng)故判,愿再無喧鬧。
《八佰》觀后感20
疫情以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為的是管虎的《八佰》,我知道,管導不會讓影迷們失望,無論是小人物題材的小制作,還在這樣一部還原真實歷史故事的大制作電影。
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愿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
感謝管虎在和平年代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nèi)轉場到戰(zhàn)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著每一位觀眾,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后,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
再一次看到管導作品常用的色彩突出手法,近乎黑白色的戰(zhàn)場中,留著鮮血的白色不倒駿馬,表現(xiàn)中國軍人毅力不倒的獻身精神和預示受盡欺辱的中華民族終將會屹立在世界之巔。
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后無論是正規(guī)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zhàn)斗,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為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
個人建議是非常值得走進影院觀看,因為,震撼,感動,真實!
致敬那場戰(zhàn)役中犧牲的以及幸存的人們,無論是留下姓名的,還是不知名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
和平年代,國人,需要被喚醒這種民族精神。
《八佰》觀后感21
《八佰》這部電影是在前些日子上映的,我媽給我說這是一部抗戰(zhàn)的片子,我本以為這是八百壯士抗爭成功了呢?誰成想,最后的結果令人感到傷感!
《八佰》主要講的是一九三九年,關于“淞滬會戰(zhàn)”的故事,位于蘇州河北岸的是戰(zhàn)火硝煙不斷的”四行倉庫”的所在地,而河南岸的卻是英國人租借處,人民安居樂業(yè),一條河流,將兩地分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色!經(jīng)過不斷抗戰(zhàn),最后雖然失敗,但依然有大多數(shù)戰(zhàn)士存活了下來!
在《八佰》中,最讓我感到十分“震撼”一個片段是在日軍準備爆破大樓時,因為他們四面八方都有鋼板防護,手榴彈一扔就彈開了。于是,一位士兵將炸彈綁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他不顧敵人重力的炮火攻擊,縱身一躍,直接跳入了一群日軍所圍成的鋼板陣,隨著一聲響動—“咚——”他與一些日本鬼子同歸于盡了:之后,越來越多的戰(zhàn)士也像先殉職的那一位戰(zhàn)士一樣;身綁炸彈,與日本鬼子同歸于盡!
其中,我還特佩服一個人,他叫“刀子”,他本來在難民過橋時攔下了一個想“逃”的軍人,但在德國人運電話線受阻時,他卻挺身而出,以身殉國,將電話線安全運到四行倉庫!
從大體上看,他們的抗戰(zhàn)已經(jīng)輸了,但,他們的精神卻被后人所銘記,他們,才是真的中國人!
《八佰》觀后感22
看了電影《八佰》,在我心中,有一種感覺,那是佩服;有一種希望,那是全世界的人和平相處。我不想再看到那么多人的無謂犧牲,不想。
《八佰》這部電影有兩個多小時,原來我看這種關于戰(zhàn)爭關于打仗的電影、電視劇,都坐不住。但是這部這么長的抗日電影我居然完完整整地看下來了,而且它讓我淚流滿面,為什么呢?大概是電影中的場面太讓我震撼了吧。
我佩服那些人,那些抗日時期不怕艱難,不怕吃苦的人。有些人還很年輕,就在戰(zhàn)場上倒下了。電影里的小湖北、謝團長、老算盤,這幾個人給我印象最深。老算盤一心想逃命,想著他的那個還沒見過面的肉嘟嘟的女人;謝團長是八十八師的一面旗,為了喚醒更多的人起來抗日,他率領戰(zhàn)士們頑強抗戰(zhàn);小湖北呢,我想,他應該就是那顆種子吧!
很多內(nèi)容一閃而過,我也記不清了。但是,有兩個場面,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他們升國旗護國旗的場面,為了讓紅旗不倒,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中國人的反抗精神,英勇的戰(zhàn)士們用滿是傷痕的身體撐起了國旗,雖然他們都知道,日本的槍炮一定會瞄準他們,但他們沒有人退縮。另一個感人的場面就是最后戰(zhàn)士們沖橋的時候,那一雙雙伸出來的手,那手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溫暖。
我喜歡《八佰》這部電影,因為它除了讓人感動,更給人力量。
《八佰》觀后感23
電影《八佰》“轟炸式”的宣傳讓我的心蠢蠢欲動,昨日,我和媽媽終于一起去看了這部最近很火的國產(chǎn)抗日片,看完后心里對那些抗日犧牲的英雄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敬佩。
這部影片是從1937年10月底“淞滬會戰(zhàn)”的尾聲戰(zhàn)役改編而成的,主要講了“八佰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圍到租界的故事,場面非常的震撼。
當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讓人淚崩的地方,觸動我的淚點是一位戰(zhàn)士把炸彈綁在身上,然后拉開引線往樓下跳,因為當時日軍要用炸彈炸樓,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倉庫就全沒了,然而日軍他們有盾牌舉在上面,手榴彈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戰(zhàn)士們只能這樣從高空跳下去,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戰(zhàn)士犧牲,且在跳樓前還報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兒不孝了!”徹底讓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來,他們也是有爸有媽的孩子啊!但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奮不顧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詮釋了中國軍人的精神,我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感到自豪,雖然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和平年代,但我們那份愛國的精神和那顆愛國心是一成不變,是一直長存的。同時,我們更不要忘記那些為國捐軀的先烈們,是他們用鮮血換來了現(xiàn)在繁榮昌盛的祖國!
看完這影片,我的眼睛哭腫了,遲遲都緩不過來,能讓我哭得這么厲害的電影,這是第一部,等長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倉庫看看,一定要記住這些先烈們,勿忘國恥!
《八佰》觀后感24
整場電影看完,心情無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復。
回想小時候,爺爺跟我講述他們在戰(zhàn)場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說白洋淀百姓在日軍侵略時對槍炮聲的恐懼。至今還記得他們最喜歡看電視劇是《長征》。
電影《八佰》場景高度還原歷史,代入感非常強烈,給人一種置身蘇州河對岸的真實感。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是淞滬戰(zhàn)役的最后一役,留下的是以謝晉元為首的第八十八師524團,堅守四行倉庫,他們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倉庫,一個特殊的戰(zhàn)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燈火輝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陸離,歌舞升平;一邊是浴血奮戰(zhàn)的四百戰(zhàn)士,血肉橫飛,硝煙彌漫。一邊“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一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一場歷史直播戰(zhàn)役,通過電影形象描述了當時歷史背景下,戰(zhàn)士們保家衛(wèi)國,壯懷激烈的決心,電影中微觀戰(zhàn)場的刻畫,擊爆無數(shù)人淚點,螻蟻尚且貪生,影片中就連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卻在赴死,為抵擋日軍進攻,陳樹生抱著兩捆炸藥包,縱身一躍,留下血書:“舍生取義,兒所愿也”,在他之后,一個個戰(zhàn)士拉響身上的炸藥包,大喊著自己的姓名,跳下倉庫?!白o旗手”堅毅的守護旗幟,整個過程,就像是接力賽,那面飄揚的旗幟卻更顯悲壯。
電影的燃點與淚點太多,戰(zhàn)士們保護的不是旗幟,而是民族尊嚴,戰(zhàn)士們激發(fā)的是整個民族的血性!這場電影用歷史警醒我輩,勿忘國恥,奮勇前進。
《八佰》觀后感25
在久違的電影院里,和家人們一起看了點映。一邊是炮火紛飛、斷壁殘垣,一邊是燈火通明、歌舞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河兩岸的人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堅持戰(zhàn)斗的一身肝膽;明知此去不歸,依然身圍炸彈縱身跳下同歸于盡的不回頭;明知此生再難見爹娘妻兒,仍然為國捐軀的一往無前……沒有人愿意犧牲,卻有人不得不犧牲。
縱使是市井混子,在國難當頭時,也愿意舍得頭顱去碰那子彈一顆。生如螻蟻亦有鴻鵠之志,命如紙薄卻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對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著四行倉庫里的八百壯士浴血奮戰(zhàn),現(xiàn)在的我們在這大熒幕上看著那段黑暗無邊,泣血掙扎的歷史,不是全貌,卻也掀開了一角,讓我們窺見那無奈、無助、無望被裹挾著、推動著,那無畏、無懼和無窮的力量在守護著,奔涌著。
沒有戰(zhàn)爭不慘烈,以前的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如今的明搶暗箭,防不勝防。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時代,新的挑戰(zhàn),新的戰(zhàn)斗,如今的我們,能做些什么?又該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們可以再多一點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不只是課本上的一個個數(shù)字,是來時的路,也是未來前行的燈塔。
《八佰》觀后感26
憶風雨,跌宕征程·興;展江山,昂揚而起·鼎。——題記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zhàn),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
這就是我的家,以前的家,《八佰》這部電影所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絕望和希望相纏繞所呈現(xiàn)的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里面的人物并不是非黑及白,還摻雜著灰色的形象,想要逃跑的士兵,租界民眾等等,他們是一個個等待“喚醒”的靈魂。他們的“黑”在于放棄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他們的“白”在于為八佰壯士捐物資,企盼一個嶄新的中國的出現(xiàn)。
每一個人都有恐懼,每個人的無畏都需要被喚醒。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又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喊著自己的名字和遺言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皣私匀绱?,倭寇何敢”這句臺詞印在了每個人心里。
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從欄桿對面伸出雙手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被真正喚醒了。
最后的那匹白駒,它就是希望,是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起,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永不屈折的希望。
這才是我的家,我真正的家,真實的家,一個有血有肉的家,中國,我的祖國,我們勝利了,我們站起來了!祖國母親,祝您生日快樂!
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
管虎導演的《八佰》上映后,我一直密切關注著,近日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觀影活動,也算圓了觀看《八佰》的心愿。
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zhàn)末期,中日雙方激戰(zhàn)已持續(xù)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軍堅守最后的防線,留守在上海四行倉庫。“五人為伍,百人為卒”,于是影名《八佰》。
伴隨著燈光的關閉,電影開始:一支保安團穿梭在雜草叢生的荒原,幾個人嘴里念叨著湖北方言,“迅速打掃戰(zhàn)場,秋收前回家收莊稼”。懷著疑惑的想法隨著鏡頭一拉,不遠處便是黑煙滾滾、斷壁殘桓、滿目蒼夷的'上海城,心里一窒,他們此去必兇多吉少。鏡頭一轉,保安團被日軍發(fā)現(xiàn),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
隨著鏡頭一暗,一條蘇州小河分隔了四行倉庫與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形成強烈對比,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尸橫遍野,給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戰(zhàn)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日軍組隊扛著鋼板陣沖到最薄弱的西墻下,爆破樓體,我方手榴彈又不起作用,在這最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從電影一開始就沒出現(xiàn)的小角色卻讓我記住了他的名字—陳樹生。
他脖子上掛上兩捆手榴彈,沖向被日軍炸開的墻口,拉開弦又身中數(shù)槍,毅然決然的縱身跳了下去。嘭!接著一個又一個戰(zhàn)士捆著手榴彈跳了下去,聽到那聲“娘,孩兒不孝了!”我已經(jīng)控制不住眼淚,握緊的的拳頭一直沒松開過,正所謂“我以我血薦軒轅”。
國難當頭之際,看賭場的小刀哥、臺上的戲子、女童子軍、沒了工作的老師,都成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這樣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zhàn),寧死守護國旗不倒。
這部電影觀看完,我遲遲不能從悲傷中緩解過來。可以說電影中的許多片段讓我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還有來自民族苦難的同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的舍生取義。
電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馬,在如此混亂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通體雪白、長鬃飛揚,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來,也是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無畏不屈精神的延續(xù)。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我們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變得更加強大,才不會讓歷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