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
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后感1
元旦期間看了《死亡詩社》,覺得這個影片拍的很不錯,值得一看。但我不明白為什么這部影片被當作教育影片被廣泛推薦給一線教師看,是為了向基丁老師學習嗎?基丁老師的教學方法的確很新穎并且值得借鑒,但他卻把好的教學方法用來教了不合適的學科和不合適的對象。坦率地說,影片的悲劇結(jié)局基丁老師應該是負有一定責任的?;±蠋熑绻ソ淌谝恍┍硌菟囆g(shù)類,或者是如何寫作的課程,應該會是一位成功的老師,可是他的學生偏偏是要上耶魯,哈佛,將來成為牙醫(yī)或律師的未來社會精英,對于這些學生而言,外顯的激情是危險的。
這里又要提魯迅的“黑屋子”命題,把關(guān)在黑屋子的人叫醒后卻沒有能力打開黑屋子,這豈不是更殘酷的事情?對此魯迅沒有給出答案,也許這是大家都猜不透的難題。同樣,魯迅也是非常反對青年學生上街游行的,以免被某些勢力利用,充當了炮灰。對此我是同意的,有時理智看上去是不近人情的,但卻是正確的。
而基丁老師就是充當了“叫醒者”這樣一個角色,而當他的學生被開除,自殺,甚至到后來自己也被辭退時,他對此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悲劇發(fā)生。而最后站在桌子上大喊“我的船長!”的同學們,結(jié)局也會是被開除了,如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定是這樣的。
我想,基丁老師成功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激情,卻沒有告訴孩子們?nèi)绾稳フ瓶丶で?。對于這些青年學生來說,如何掌控激情,讓激情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nèi)發(fā)揮作用也許更重要。
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后感2
看完電影《死亡詩社》覺得非常真實,前一秒孩子們喊這學校的口號“傳統(tǒng),榮譽,紀律,優(yōu)秀”,后一分鐘孩子們高喊自己的原創(chuàng)口號。孩子原始的天性細膩的在影片中表現(xiàn),青春期蠢蠢的萌動真實的展現(xiàn)。影片中孩子的活潑,家長的專制,校長的古板,新教師的個性都強烈沖擊我們的心靈。我相信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喜歡這個非傳統(tǒng)的老師,吹著口哨進課堂,將課堂搬到教室外的連廊,鼓勵學生撕掉課本的前言……
我們能看見他真誠善良,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幫助孩子超越自己。所以孩子都喜歡上他的課,因為自由,活躍,快樂,可以乘著想象的翅膀高飛。這是他們也是整所學校從未發(fā)生過的事,以學院為首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以英文老師為首的現(xiàn)代教育的沖突和碰撞不可避免的發(fā)生了。這兩種教育有點像我們的應試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如何做好素質(zhì)教育,認真執(zhí)行二期課改,教師還需要勇氣、智慧和實干精神。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讓孩子活出生命的活力和意義。
基丁老師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鑒于國情和孩子的不同特點,我覺得尼爾的死在我們的身邊可以避免?;±蠋熃塘嗽鯓舆x擇活著意義,但未教授如何熱愛我們的生命,對生命負責。尼爾為反抗父母的意愿以自殺為代價,讓我看后很震撼。我在想如果是我班級的孩子有像尼爾這么強烈的興趣欲望,我們教師應該做好溝通工作,和孩子的心理輔導。不可能愿望現(xiàn)實不了就放棄自己的生命,這是對自己生命的極其不負責任。當然現(xiàn)在也有個別孩子心靈脆弱,為不彈琴絞斷手筋,成績不好跳樓等等,所以現(xiàn)行“兩綱”教育中特別強調(diào)的生命教育。這也是我們教師不可忽略的方面,急需加強教育,希望悲劇不要在我們身邊發(fā)生。
影片《死亡詩社》中基丁老師要離開學校時,班里最內(nèi)向的學生,第一個站到了課桌上,陸續(xù)有其他同學也站了上去。他們是在用自己的行動向基丁老師表達自已他的敬意和感激??吹竭@兒,我落淚了……老師的成功是什么?是孩子考出好成績嗎?這是一個太淺顯的回答,我認為老師的成功應該是,作為老師你的思想、人品影響了孩子,指引孩子,而孩子正向著你期望的方向逐漸邁近,那種收獲和滿足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成功?!坝H其師,信其道”,讓我們先從關(guān)心、愛護身邊的孩子做起,相信定會有不俗的收獲。
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后感3
生命是什么?在影片《死亡詩社》中,生命是詩,生命是音符,是戲劇中最華彩的篇章;生命是理想,生命是自由,是一個人所應具有的全部自信與獨立;它引導著你,鼓舞著你,激勵著你以向死而生的勇氣去追求真正的青春年華與高貴信仰。
《死亡詩社》的故事發(fā)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一所名叫威爾頓預備學院的中學里。這所升學率不錯的重點學校,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及良好的聲譽。學院的校旨是所謂的四大支柱:傳統(tǒng),榮譽,紀律,卓越??僧攲W生秘上房門,這四大支柱卻變成了:虛偽,恐怖,頹廢與污穢。同時,學生們還為它起了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地獄。影片開場的一組鏡頭就以沉郁的影像表現(xiàn)了這一“地獄”對學生強大的威攝力與禁錮力,它就像一部毫無熱度與感情色彩的機器,將每一名學生加工成面目一致的合格產(chǎn)品??墒沁@一切,卻因為基廷這個異類老師的出現(xiàn)而改變了。
基廷老師的第一次出場是在學校的開學典禮上,他彬彬有禮地微笑著,就像一個性格溫吞隨和的中年男子,這副具有欺騙性的外表不僅與他后來一系列“驚世駭俗”的表現(xiàn)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色調(diào),也為他成為世俗社會犧牲品這一悲哀結(jié)局涂抹上了一層濃烈的生命質(zhì)感。基廷老師的第一堂課,以輕快哼唱的小曲帶領(lǐng)學生們遠離井然有序的教室,表面上離經(jīng)叛道,卻直指生命。他讓學生們停下浮躁的腳步,去面對那一張張年代久遠的發(fā)黃照片,去聆聽“卡匹迪恩”這句靜默的忠告,去感悟時光的短暫和生命的消亡。
基廷的課總是充滿意外和激情,他告訴學生,如果拜倫和莎士比亞被僵化的理論所遮蔽,那么就把這些理論從教科書里毫不猶豫地撕掉;他告訴學生,如果站在講臺上可以使我們換一種視角看世界,那么不妨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他甚至將課堂搬到操場上,讓學生在他面前排隊行走,從走路的姿勢分析他們的個性和心態(tài)。他讓學生們踢球之前每人念一句激勵自己的
除了基廷,影片對孩子們的角色塑造也非常成功。雖然人物眾多,但個性卻處理的十分鮮明。充滿活力和激情的尼爾,古靈精怪,膽大妄為的查理,墜入愛河無力自拔的諾克斯,內(nèi)向羞怯的托德,愛打小報告的卡梅隆,熱衷于設(shè)計天線,制造電臺的米克斯和皮茨。如果說基廷的角色給了影片一個重心和支點的話,那么這群性格各異的青年學生就為影片增添了絢爛的色彩。
尼爾無疑是這群男孩中最為優(yōu)秀的一個,也是導演彼得偉爾刻畫的最為用力的角色。他英俊,善良,開朗,成績優(yōu)異又多才多藝。在父親面前他是一個聽話懂事的兒子,在同伴們中間他詩認的領(lǐng)袖。他第一個領(lǐng)會了基廷的話語,也是他精神振奮地率先重組“死亡詩社”,在激情與夢想的鼓舞下,他在《仲夏夜之夢》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標。面對來自父親的強大壓力,倔強的尼爾還是站上了夢寐以求的舞臺,他把精靈演繹的惟妙惟肖,光芒四射。然而當帷幕落下,簇擁著歡呼與掌聲的他,也為夢想付出高昂的代價。聲色俱厲的父親對兒子所思所想并不關(guān)心,在自我選擇與家庭制約的尖銳矛盾中,他既不想成為父親期望的那個人,也無力成為真正的自己。于是在那個飛雪的寒夜,尼爾戴著精靈花冠回溯了自我盛放的璀璨一刻之后,決絕地將年輕的生命終結(jié)在夢想的祭臺。
一部關(guān)于詩歌的電影,自然少不了表現(xiàn)詩給人的精神力量和鼓舞。影片最生動的一個場景就是“死亡詩社”的社員們第一次前往山洞的那個夜晚。鏡頭迷幻而空靈,學生們穿著黑色風衣,穿行于迷霧森林中,像是一群游蕩于夜色中的精靈,又像一群奔向自由的天使。在山洞中,他們講故事,演奏音樂,朗誦詩歌……一張張手電光里晃動的面孔,呈現(xiàn)出一種詩境的純真和無邪。
濃烈的生命質(zhì)感和靈魂光華,讓《死亡詩社》在上映的當年榮獲了奧斯卡、金球、英國學院、法國愷撒等多項大獎。作為一部以劇情取勝的電影,《死亡詩社》對電影音樂的`運用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又言簡意賅。曾為《阿拉伯的勞倫斯》、《日瓦格醫(yī)生》奉獻過經(jīng)典樂章的配樂大師莫里斯雅爾譜寫的配樂充分顯示出他出色的創(chuàng)作才華。時而恬靜憂郁、時而激越奔放、時而清澈悠揚的旋律和流動的畫面情景交融地演繹出青春的飛揚與激情,理想的美好與迷茫;影片最為動人的一段旋律梳穿劇情發(fā)展始終的主題曲,它大多出現(xiàn)于托德的段落,并追隨著他的情緒變化。當托德終于勇敢地跳上講臺,朗讀自己的詩歌時,音樂中融入了《歡樂頌》的旋律,而當托德得知尼爾的死訊,一個人在雪地上哭泣奔跑時,音樂又重新陷入低回,凄涼而無力。影片結(jié)尾,當基廷帶著行李準備離開時,主旋律又最后一次響起,先是一只鍵盤靜靜地敲擊,托德在遲疑,而當他終于鼓起勇氣跳上桌子的那一刻,管風琴與弦樂突然鼓擊出明亮有力的節(jié)奏,高亢而激越,似乎內(nèi)心深入壓抑已久的所有情感與希望都在這一瞬間噴薄而出。一雙雙匯聚了敬意與感激的目光,所有了然于心的情懷與熱望,在這一刻與音樂交織在了一起,不斷升騰,不斷沉淀,彷佛眩目而跳躍的火焰,在每一個人的心底傳承,深沉而熾烈。
教育類影片死亡詩社觀后感4
今天在培訓老師的推薦下,我在網(wǎng)上觀看了電影《死亡詩社》。初看電影名字,有一種不好的預感,結(jié)果證實我的預感,影片以悲劇收場。本片講述在了一個傳統(tǒng)學校的老師,用反傳統(tǒng)的方法來教學生們詩歌、文學、生活的故事。威爾頓預科學院一向都是以傳統(tǒng)、守舊的方法來教授學生,可是新學期來校的新文學老師基廷卻一改學校的傳統(tǒng)做法,讓自己班上的學生們解放思想,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能力。告訴學生們要“把握當下”,并以該原則行事?;⒗蠋熢诮逃洗蚱屏嗽S多的傳統(tǒng),做了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而學生從開始的不理解到最后思想的解放,和基廷老師的感情日益深厚,基廷老師對他們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
在基廷的世界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教育者如何在體制和教條下讓自己的學生逐漸走出固有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開拓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他教會學生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樣的自己,挑戰(zhàn)那些教條主義,走真正自己想走的路。無論是讓學生撕掉權(quán)威關(guān)于詩歌的評價用自己的心去品讀,還是讓他們看到自己是如何隨著別人的腳步改變自己的步伐的,基廷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著這一群在禁錮里壓抑太久的年輕人,讓他們恢復了飛翔的勇氣和向往飛翔的激情。 看完影片,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钡艺J為教師不僅是解惑者,還應是問題的診斷者,學習的啟發(fā)者,教師應了解所教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指導幫助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怎樣的學習方式。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定型時期,會模仿身邊的人和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學校教育。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從而"映照"在學生的人格世界中。作為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
參加培訓雖然只有短短五天時間,卻讓我受益匪淺。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次的骨干教師培訓,雖然以我的資歷來說,是遠遠不及骨干教師,在教師方面我還是屬于新手,很多方面都需要學習。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回顧今天所學的知識,都讓我感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渴求自己能夠更上一層樓,固雖然很辛苦,每天都會準時參加培訓。在培訓中,我接觸了許多有名的學科專家,還有來自不同學校的資深教師。我從黃院長的“以科研為抓手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講座中知道我們社會的發(fā)展之迅猛,我們不能總是拿過時的知識來捆綁住學生的思維;從朱曉燕教授“教師新理念”的講座中,倡導教師要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搭腳手架,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能有所鋪墊,還教我們?nèi)绾螌ξ覀兊慕虒W進行反思總結(jié),,教師應進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學水平以及從不同的教學案例中汲取精華之處;從陳霄博士那里我學到了教師語言知識能力的重要性;從詹教授那里我學到很多的語音語調(diào)的知識,還有一些學習語音語調(diào)的小技巧,以后可以運用到教學中;何安平教授和梁紅梅博士讓我們接觸了語料庫這項新技術(shù),并把它運用到教學中,現(xiàn)代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必須掌握新的科技方法,不然將會被社會淘汰;專家老師張凝讓我感受到一位老師對于教師事業(yè)的熱愛,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生活中;何廣鏗教授讓我教育科研論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還有韓教授是以“世界咖啡”的形式開發(fā)了我們每個人的能動性,討論問題,分享彼此的想法,發(fā)揮自己的想法完善小組合作的課題……還有來自不同學校的組員帶來他們學校的一些教學模式,都讓我受益匪淺。
教師是孩子們前進的指路人,時代再發(fā)展,我們需不停的學習充電,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如果我們停滯不前,那孩子們怎么辦?我們需要更完善的學習,目前我們有一些理論知識,接下來的教學實踐和跟崗培訓,是我們理論知識的實踐,希望我們所有的老師在這一階段的學習都能過收獲自己的心得,在未來的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教師詩歌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
詩歌教學的重點是品味語言、體驗情感,適當傳授知識?;窘虒W策略是誦讀與鑒賞,即通過朗讀了解作品中的內(nèi)容,初步感受詩中所傳達的情感,進而通過背誦來積淀語料、加深印象,最后要披文入情地進行鑒賞。
學習詩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誦讀,古人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也有三分詩,七分讀的說法。詩歌與韻律、節(jié)奏密不可分,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律,感受音樂美,體味詩人的情感。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誦讀時要使用普通話,以避免因方言造成字詞的誤讀并嚴重影響詩歌的美感。
誦讀主要由以下幾個階段組成:
1、正確朗讀
該階段要求讀準字音,自然上口。課本中出現(xiàn)的一些生字詞和多音多義的字詞,教師要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另外,在朗讀時要做到不增減、顛倒、重復字、詞,力求讀順詩句以便更好地理解詩意。
2、流利朗讀
這是以第一階段為基礎(chǔ),朗讀時做到語氣連貫,節(jié)奏分明,句讀清晰,沒有句中停頓錯誤,符合詩句節(jié)拍,句中停頓長短適宜,長短句能讀出應有氣勢,各種句式能讀出恰當語氣,并且能讀懂詩歌的.大致內(nèi)容。這是對詩歌內(nèi)容的初步感知,不要求學生馬上讀出詩的全部內(nèi)在涵義,[為您編輯]重點要求學生從字面意義上疏通詩意。這一階段是詩歌鑒賞的起點和基礎(chǔ),是由詩歌的表層意義向深層含義的過渡。
3、有感情地朗讀,也稱為情讀
詩是心靈的燃燒,情感的噴發(fā),古人讀詩時常常低聲吟哦或漫聲長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毛詩序》),這正是領(lǐng)悟到了詩中情感后以移情的方式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激動。
教師詩歌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
7月15日參加了宜賓市組織的研修學習,通過學習、交流,獲得了一些教學經(jīng)驗,尤其是在古詩文鑒賞與解題方法方面有了較深刻的認識,現(xiàn)就古詩歌解讀與解題方法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古詩歌的解讀主要從形象分析、表達賞析、內(nèi)容把握、語言鑒賞四方面進行。
一、形象分析
詩歌形象分析,主要是指對詩歌中意象的分析。意象是詩詞情感的載體,是指詩詞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對象。
(一)形象的分類:
1、詩人自己的形象。詩詞這種文學樣式,偏重于抒情言志,為了便于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之情感,詩人詞家常常將自己融入詩詞中。如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將自己年老體衰、壯志未酬卻矢志愛國的形象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2、詩詞中描寫的景與物,也就是詩詞的意象。在詩人詞家心目中,世間萬物——花草蟲魚、風雨霜雪、湖光山色、大漠孤城等等都可以入詩。如杜甫的《春望》中,草、花、鳥等景物都是形象(即意象),都傾注并融入了詩人無限的思想感情。
3、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古代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詩人詞家自己的替身,他們婉約地將自己與詩詞中的人物融為一體,表達出自己的精神面貌,如柳宗元《江雪》中的“漁翁”。
(二)了解物象的特定含意:要真正理解詩詞藝術(shù)形象,就必須了解古代詩詞中的一些特定的意象,因為這些意象通常表達固定的思想感情。例如,“折柳”是贈別的代稱,“月亮”是思念故鄉(xiāng)、盼望團圓的標志,杜鵑(子規(guī))渲染的是哀怨悲涼的氣氛或思歸的心情,落葉的失意的代名詞,“征蓬”“孤蓬”“歸雁”是思念家鄉(xiāng)的寄托物,松竹蘭梅是高尚情操的象征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詩人的情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表達風格不同,再加上意象自身的多義性,鑒賞詩詞時不能生搬硬套、牽強附會,要仔細分辨、掌握分寸。如牡丹,一般都把它看做富貴的象征。然而,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一自胡塵入漢關(guān),十年伊洛路漫漫。清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卻與眾不同。原來,詩人寫這首牡丹詩的時候正在浙江公干。當時,他的故鄉(xiāng)洛陽已經(jīng)被金兵侵占,不能回去了,詩人只得獨立風中看牡丹,是借看牡丹抒發(fā)戰(zhàn)亂使自己游離他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的深情。
二、表達賞析
詩歌表達賞析,主要是對古詩詞表達方式、結(jié)構(gòu)技巧、表現(xiàn)手法、修辭技巧以及語音表達的賞析。
理解并掌握表達技巧:
1、基本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2、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言理)、欲揚先抑、欲抑先揚、以小見大、化虛為實、虛實結(jié)合、動靜相依、以樂寫哀、對比映襯、巧用典故、比興等等;
3、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雙關(guān)、對偶、夸張、借代、設(shè)問、反復等等;
4、語言風格主要有:樸實與華麗、含蓄與明快、文雅與通俗、豪放與柔婉等。
三、內(nèi)容把握
這主要包括內(nèi)容理解、情感體味、主旨領(lǐng)悟。
(一)內(nèi)容理解:就是把握詩詞所敘何事、所詠何人、所寫何景等,有時也要求我們對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做簡單的推斷、概括、分析、探究等。要注意抓住古詩詞的特點來進行內(nèi)容理解,平時有意培養(yǎng)古詩詞的語感,積累古詩詞相關(guān)知識。要注意詩詞題材的不同類型,不同題材的`詩詞,內(nèi)容理解自然不同。比如,邊塞詩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nèi)容。
(二)情感體味:即體會詩歌中所蘊涵的感情基調(diào)以及作者的情緒、態(tài)度、價值觀等。
古詩詞中常見的情感主要有:離情別緒(依依不舍、勉勵),寄情山水、田園(悠閑、傷感、喜悅、贊美、向往、隱逸),憂國傷時(借古諷今、同情百姓、為國擔憂),思鄉(xiāng)懷人,建功報國。
要注意了解詩人詞家的生平、思想、寫作風格和寫作背景,做到“知人論世”。如陶淵明向往田園歸隱之樂;王維的詩歌多是寄情山水之作;杜甫的詩作多是憂國傷時,同情百姓的疾苦;李清照后半生的詞作婉約凄切;陸游的詩詞多是抒發(fā)山河淪喪的痛苦和報國無門的孤寂;李煜的詞風多是頹靡傷感等。
(三)主旨領(lǐng)悟:即領(lǐng)悟詩詞里作品的思想,或者理解作品蘊涵的哲理。常見的提問方式是“某句蘊涵了怎樣的道理”、“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等。初中階段對古詩詞主旨的領(lǐng)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詩詞、懷古詩詞、詠物詩詞中。理趣詩詞中,一般都有膾炙人口的哲理句,抓住這些哲理句,就能準確的領(lǐng)悟主旨了;懷古詩詞中,歷史故事、古人事跡,只是感慨的觸發(fā)點,懷古傷今、借故諷今才是他們的目的;詠物詩詞往往不是單純地描摹事物,詠物是為了抒情、言志。
四、語言鑒賞
詩歌語言鑒賞是詩詞閱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準確理解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判斷、評價和鑒賞。語言鑒賞一般側(cè)重從煉字品析、語句理解兩方面進行。
(一)煉字品析
煉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詩詞中用得精妙的字詞。古人寫詩,為了表達的需要,往往在遣詞用字時進行精細推敲和創(chuàng)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詞達到凝練精美、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的表達效果。這種隊字詞進行藝術(shù)化加工的方法,就是煉字。要抓住所煉之字(即“詩眼”),探求該詞對突出主旨、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該詞在詩中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要注意煉字品析的“析”,不能憑空分析,泛泛地說用了什么修辭,說生動、形象、富于感染力等空話,要結(jié)合語境,分析煉字使怎樣的事、景、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蘊等。
(二)語句理解 指詩人所描繪的景物的特點、詩詞意境、名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等。
1、景物描寫: 即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它往往能給詩詞增添無限的意趣。大自然的花草風雨、鳥樹蟲魚等都是詩人愛寫的,詩人借助它們表現(xiàn)自己豐富的情感。要留意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如遠近高低俯仰的變化,景物所處的時空范疇。
2、意境欣賞:意境,是詩歌的靈魂。意,指作者的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繪的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意境欣賞,包括描述意境、概括遠近氛圍、選擇意境相近的詩句等。我們在欣賞古詩詞時應力求進入意境。這就需要借助想象和聯(lián)想。要根據(jù)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部分去想象、意會那些沒有表現(xiàn)的景和情,體會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藝術(shù)效果。
欣賞詩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氛圍;根據(jù)這首詩情境氛圍的特點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
3、畫面描繪:就是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詩句中展現(xiàn)的畫面。這要求忠于原作,抓住主要景物,展開合理的想象與聯(lián)想,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語言力求優(yōu)美。
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獲是充實的。我將繼續(xù)通過這個研修的大好平臺,不斷學習充實自我,爭取更大的進步。
教師詩歌教學培訓心得體會3
今天有幸參加了新教育古詩吟誦培訓活動,其實對于我們來說“古詩詞”這種文學體裁并不陌生,有四言的,五言的,七言的,而且押韻,朗讀的時候要有感情要把握節(jié)奏,雖然這些我們都懂,但是怎么教小學生學會有感情有節(jié)奏的朗讀詩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聽了市金海岸小學牛見玉等幾位老師的吟誦課,以及中華吟誦學會秘書長徐健順老師的講座,讓我豁然開朗,原來詩歌教學可以這樣教。
首先我對古詩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徐教授的專業(yè)講解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幫我們揭開了古詩吟誦的三個誤區(qū):兩字一頓法、一句兩頓法、隨心所欲法。我們在吟誦古詩的時候只要掌握好幾個常識,也就會減少錯誤的發(fā)生。古詩吟誦有哪幾個常識呢?徐教授為我們仔細的分析了一下:平仄聲調(diào)、平仄句式、平低仄高、平長仄短及四種平仄基本句式。同時為我們展示了古詩吟誦藝術(shù)。這對于我們古詩教學上有了一個很好的指導!誦讀是語文的第一教學法,是學習語言文字的第一基本功,是一種最簡便,最實在,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初讀時的范讀、領(lǐng)讀、自讀、輪讀,理解中的指名讀、集體讀、查讀,鞏固提高中的接力讀、配樂讀、表演讀、比賽讀等。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既能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又能使學生真正達到“熟讀成誦”、“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目的。讀古詩,如果片面理解為一味地讓學生讀,學生像小和尚念經(jīng)一樣——有口無心地讀,哪怕讀上千遍,也只能使學生養(yǎng)成“唱仰天書”的壞習慣,而“其義”是不能“自見”的。因此,誦讀古詩時我們教師還要加強指導。為了提高古詩詞的誦讀效益、鞏固古詩詞的誦讀成果,我們還應把“讀”與“畫”、“演”、“寫”、“編”有機結(jié)合起來?!爱嫛?、“演”、“寫”、“編”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讀與這些活動相結(jié)合,不但有效提高了古詩誦讀效益,有效鞏固了古詩誦讀成果,而且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充實了學生的心靈。學習古詩文是孩子們一輩子的事,我們在小學階段進行的古詩文教學活動,僅僅是為他們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chǔ),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有關(guān)“詩歌吟誦藝術(shù)”,在沒有聽這個講座之前,對于“吟誦”我只能解釋為“與朗誦的意思一樣,有感情有節(jié)奏的朗讀”,但徐老師把吟、誦分開做了解釋,“誦”是“節(jié)奏上比‘讀’緩慢,”“吟”是“是一種沒有譜、自我性很濃重的哼哼唱唱,具有音樂性”,而“吟誦”是“以唱的方式來讀,運用的是樂調(diào)”,徐老師親自給我們吟誦了張繼《楓橋夜泊》,還讓我們看了臺灣一位老師吟誦的《敕勒歌》教學片段,用唱的方式來學詩歌,頭一次聽到讓我們感到很是新鮮,如果也這樣教學生們,他們肯定也會很感興趣,加快背誦的速度但不能刻意地去模仿別人的唱腔,要唱出自然的韻味。
參加這次學習之前,“新手上路”的我上過幾次古詩詞鑒賞課,但每次都覺得無從下手。記得第一次講古詩詞,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口干舌燥,學生頭暈腦脹。而第二次講古詩詞,嘗試著讓學生小組合作當小老師賞析詩詞,氣氛確實很熱鬧。雖說第二次的效果比第一次好,可是,我發(fā)現(xiàn)學生也是照本宣科,并沒有真正品味詩歌??偠灾覍旁娫~鑒賞教學一籌莫展。感謝學校和領(lǐng)導的栽培,這次的古詩文研討會是一次非常難得且寶貴的學習機會,確實讓我受益匪淺! 在古詩文研討會中,我聽了十節(jié)同課異構(gòu)的研討課,見識了眾多名家的風采。沒有熱鬧的場面,沒有激情澎湃的表演、花樣翻新的課堂形式。學生在每位老師的匠心引導和無痕點撥下,智慧的火花時時迸發(fā)出來,師生產(chǎn)生共鳴,問題得以解決。各路名師,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第一,知人論世,熟悉背景。 古詩詞鑒賞也需要抓基礎(chǔ),需要介紹詩人和詩歌寫作背景?!拔恼潞蠟闀r而作,詩歌合為事而作”,每一首詩歌,都有它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和時代特征。因此,必須對作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及其個人實際情況作一個詳細介紹,從中獲悉作者對社會的人生的思考與感悟及其創(chuàng)作意圖。這樣對詩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體,并且對詩人情感世界的把握會更為準確,為詩歌意義的挖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例如,講《湖心亭看雪》時,首先要全面地介紹張岱所處的時代、張岱的生平、思想和個性,努力還原出他那個特定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和文化環(huán)境中的張岱。這樣才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加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情感體驗,從而對古文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減少理解的難度,達到和詩人情感上的共鳴。
第二,讀出詩歌的韻味。
在詩歌的學習過程中如果缺少了朗誦,就如同歌舞缺少了音樂。古人讀書講究吟誦之道,在吟誦過程中達到口到,心到,情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中包含著豐富的情感世界,就是要反復朗讀,學生才能懂得它的真正含義。誦讀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聽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小組合讀、個人讀、接龍讀、分角色表演或比賽讀。甚至是讓一些讀得好的同學演讀,劉霞老師的吟誦更是點燃了學生閱讀的高潮。在執(zhí)教《武陵春》一課時,劉霞老師先讓學生自己讀詩,要求學生找出每一句的韻腳。通過押韻,指導學生用平長仄短的方法讀出韻仄回環(huán)的效果。老師的范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的范讀使得學生的情感也得以綿延。為下文學生體會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愁緒、難言苦衷做了情感鋪墊。但這種方式的教學,我想是有一定難度的,一些老師的課堂效果很好,但往往很難被其他教師模仿或借鑒,就是因為其朗誦、吟誦的扎實功底需要長期的訓練與積累才能打牢。而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并且去長期堅持對自己的素養(yǎng)進行提升了。
第三,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營造情境。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作為老師都會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許多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學生,聽故事卻聽得聚精會神、津津有味,惟恐自己少聽一句。足以可見故事對學生影響之大、感染力之強。在教學古詩前,可以把詩人的心態(tài)、所處的時代背景、古詩中的科學知識、古詩意境編成一個趣味盎然的故事,用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叩響學生求知的心靈大門,以故事導入式來學古詩。如李老師講授《木蘭詩》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講述木蘭在離開父母,走在征途中發(fā)生的所見所聞,借機品木蘭形象。陳老師在《曹劌論戰(zhàn)》中讓在整體感知文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曹劌的口吻講述這個故事,情節(jié)設(shè)計很有趣,學生興致很高。 第四,重視背誦。 在教學中,通過加強誦讀訓練,不但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而且背誦、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那聲情并茂的誦讀,更可以直接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產(chǎn)生生動的聯(lián)想和情感的共識,達到提高學生欣賞古詩文水平的目的。在課堂尾聲,教師都能有意識地讓學生去讀背,經(jīng)典之所以稱之為經(jīng)典,在于我們能從中不斷汲取智慧,汲取力量。教師采取的方式一般是挖空背誦。如《曹劌論戰(zhàn)》、《湖心亭看雪》、《木蘭詩》。 古詩文教學除了重視讀背,還要重視語言的品析與文化的滲透。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字詞句的解讀,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文言文以其言簡意豐而傳承千古,我們應該把文中的文化的東西滲透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浸染,讓學生既得其言,又得其意。 新《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應以“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為教學方向,還古詩文教學以讀為本的重要地位,讓古詩詞綻放永恒的魅力!讓學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靈魂接受美的浸潤和洗禮!篇五:詩歌活動總結(jié) 詩歌學習活動總結(jié) 在本次的詩歌學習活動中,我們首先把活動中分為兩個板塊:一是“詩海拾貝”?;顒觾?nèi)容為:搜集詩歌、整理資料、欣賞詩歌。二是“與詩同行”?;顒觾?nèi)容為:自己動手寫寫詩、舉辦詩歌朗誦會、合作編輯小詩集、進行詩歌知識競賽。
其次,全班分成八個學習小組里,先制定小組學習計劃,再進行明確的人員分工,然后各自回家搜集唐詩、宋詞、元曲與現(xiàn)代詩。最后將搜集來的資料聚集在一起,在小組長的帶領(lǐng)下,進行閱讀與交流。
這一次的詩歌學習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體驗。 首先,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次嘗試了探索性自我學習方法。培養(yǎng)了我們小學生初步的自學能力,為我們今后對詩歌的學習指明了方向。
其次,體會了古典詩歌與現(xiàn)代詩不同的韻味。古詩的語言比較凝煉、內(nèi)涵豐富;現(xiàn)代詩的寫法則比較自由,更適合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和真正的想法;此外,我們還了解到了詩歌的分類與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等詩歌寫作的基礎(chǔ)知識。這次學習,我們受益匪淺,我們?nèi)M成員身心都得到了極大地愉悅。
再次,通過學習,我們深深知道,中國的詩歌浩如煙海,僅僅靠一次學習活動只能是對中國詩歌做了一次嘗試性的學習。因此,我們還應該利用課余時間去收集和整理,去認真閱讀和欣賞,甚至是要去做一點嘗試性的創(chuàng)作。 這次活動時間雖然很短暫,但我們已經(jīng)輕叩開了詩歌大門,在我們面前展出了一個美麗的詩歌的世界,我們肯定能夠挖掘到了詩歌海洋中的無數(shù)珍寶。
《死亡詩社》又名《春風化雨》《暴雨驕陽》,是來自美國的一部與教育有關(guān)的
2016教育意義電影《死亡詩社》觀后感一:
昨晚,伴著窗外瀟瀟的夜雨,躺在床上思潮起伏,輾轉(zhuǎn)反側(cè),想的不是姑娘,而是一部電影——《死亡詩社》。初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四年前,大學時代的英國文學課上。昨天,或許是主演的突然離世,電影頻道又播放了這一經(jīng)典之作。第二遍看下來,心中依然感動,同時也多了些新的感受。
四年多之前,在熒屏上初識Keating老師,一見清新,幾乎是立即就拜倒在他米黃色西裝褲下——他簡直就是我當時夢寐以求的精神導師:博學多才、洵洵儒雅,善于啟發(fā)學生又敢于蔑視權(quán)威。美妙的詩句更是張口即來:“Gatherye rosebuds while ye may”,“I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Thatthe powerful play goes on, and you may contribute a verse”,“Most men lead livesof quiet desperation. Don't be resigned to that. Break out!”這些詩句匯成一句話就是“CarpeDiem”(抓住今天,做自己)。正是從Keating那里,我才初步地對英文詩有了一點感受,知道這些詩句不只是印在紙頁上呆板的字母,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語言和思想,它們真的可以改變世界。同時也牢牢記住了“CarpeDiem——Seize the Day”。
但是,時過境遷,四年之后我與Keating老師和他的學生們產(chǎn)生了一點分歧。二十歲時,我會成為Keating的狂熱追隨者,但現(xiàn)在我更欣賞那位勤勤懇懇、白白胖胖的拉丁文教授。客觀地說,自從“信K哥”之后,除去自由思想,大多數(shù)學生并未得到太多好處:尼爾自殺,不必說了;查理表演“上帝的電話”,挨了幾十板子,差點被開除;諾克斯大著膽子偷吻別人的女友,也是一頓胖揍,鼻血長流。雖然最后成功牽手美女,但這畢竟是電影情節(jié)。現(xiàn)實中的癡心小伙手捧鮮花,向僅見過一兩面的女孩當眾念詩表白,被拒絕,被發(fā)好人卡的概率遠比“獲得真愛”要高得多得多。碰見別有用心的美女,來點精神控制,癡心男化身牛馬,甚而游坦之、宋青書也不足為奇。就是Keating老師自己,最終也被學校除名,只留下一個無奈的微笑。整部電影中真正獲益的只有陶德——班上最羞澀怯弱的男孩。所以,如果說威爾頓公學用“紀律”、“規(guī)范”、“準則”束縛住了學生的手腳,Keating老師則舉起了名字叫做“Passion”、“Romance”、“Carpediem”的刀斧,砍斷枷鎖的同時也斫喪了不少學生的肉體和精神?!蔼毩⑺伎肌?、“自由思想”是Keating極力倡導的,但真正的獨立思考者,面對Keating這劑猛藥,會量力而取,而不是聽了四五句詩、上了一學期課就徹底淪陷。
劇中最讓人扼腕的人物當然是尼爾,自身熱愛表演,但父母強迫他去學醫(yī)。這種感受我很理解。以前我曾相信過“擇善固執(zhí)”這句話,以為自己認為是好的就永遠是對的。十八歲時不顧家里的反對一心一意地要讀中文系,但最終我收獲了什么呢?只有爸爸的斥責,媽媽的眼淚和自己并不十分愉快的四年。尼爾自殺時只有十七歲,等他再大一點或許就會明白:他所選的“善”也許并不那么“善”,而“不善”也不是真的“不善”;他所期待的或許并不那么美好,他所厭惡的也未必那么丑陋……
寫到這,想起一則寓言:子輿病重,子祀前去探望,看到病榻上縮成一團的子輿,子祀大發(fā)感慨:“啊!你現(xiàn)在如此佝僂,偉大的造化者將要把你變成什么東西,把你送到哪里去呢?是要把你變成老鼠的肝臟還是小蟲的臂膀呢?你怕不怕呀?”子祀聽罷,仰天長笑道:“這有什么!如果造物者把我的左臂變成雞,我用它來報曉;如果把我的右臂變成彈弓,我就用它去打斑鳩烤了吃;要是把我的屁股變成了車輪,把我的精神化為馬,我就乘著它走,還省得坐車了呢!能夠安心適時而順應變化的人,哀樂的情緒就不會入于胸中。如果把天地當做大熔爐,把造化看做大鐵匠,那么到哪里去而不可呢!”
或許Keating、尼爾、尼爾的父親缺少的就是這種“安時處順”、“惡乎往而不可”的勇氣和精神。爸媽既然非讓我學醫(yī),不妨學學看,反正自己還年輕,表演夢大可徐徐圖之。兒子非要當演員,大不了豁出去一兩年讓他試試,成功自然好,不成功這小子自然會回來。父子雙方中只要有一方不那么固執(zhí)己見,悲劇就不會發(fā)生。擇善固執(zhí),囿于己見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
幾十個小時以前,Keating老師離開了人世,據(jù)說是抑郁癥所致。西方狂飆突進的詩人加上一點東方達觀順天的智慧,戲里戲外的結(jié)局,或許都會有所不同。
2016教育意義電影《死亡詩社》觀后感二:
“死亡,是汲取性命中所有的精華?!?/p>
在《死亡詩社》中,羅賓·威廉姆斯把這句梭羅的詩宣講給他新一屆的學生。
名字容易讓人誤解,其實這不是一部充滿死亡氣息的電影。在那里,沒有普拉斯那樣的女生故事,也沒有陰冷刺骨的文字。相反,這就應歸類于校園青春劇。在這個嚴謹?shù)耐栴D教會學校(男校)有著這樣的四個口號,傳統(tǒng),榮譽,紀律,優(yōu)秀。校園里,有這樣一群俊美如阿波羅的男孩。他們的眼中閃著好奇的光芒,對愛和異性的憧憬,掙扎著奮起的力量,向往一次不計代價的獨立的飛翔。
這是七個男孩的故事,他們是:托德,尼爾,查理,諾克斯,米克斯,皮茨和卡梅隆。托德是個不敢表達自我的男生,他的哥哥十分優(yōu)秀,因此他總是顯得有那么些自慚形穢。尼爾是一群人中的首領(lǐng),為人直爽性格熱情。查理是一個肆無忌憚的人,沒有他不敢說的話也沒有他不敢做的事。諾克斯愛上了一個女孩,在三番兩次的膽怯中最后鼓起勇氣捧著花束去了女孩子的學校?;〉某霈F(xiàn),似乎改變了他們的未來,但他們眼中閃耀的光芒,又證明了他們內(nèi)心的.期盼。
第一堂課,基丁叫大家撕去了教科書上對
第二堂課,基丁站在講臺桌讓大家上講臺來換一個眼光看這個世界,讓他們朗誦自我的詩歌,讓他們用詩句唱出心底的感受。尼爾很驕傲的展示自我的杰作,卡梅隆寫得規(guī)規(guī)矩規(guī)矩,膽小的托德在基丁的逼迫下也喊出了他心中的惠特曼,博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
第三堂課,基丁耐心的告戒大家,理想是不能對抗現(xiàn)實的,他們務(wù)必在現(xiàn)實的天空下放飛自我的理想,他鼓勵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理想,又著實為他們的現(xiàn)實擔憂。尼爾愛好戲劇,可他父親并不期望兒子和戲劇沾上邊,基丁不止一次的鼓勵尼爾把自我的想法說給父親聽,尼爾辦不到。尼爾瞞著父親參加了學校戲劇團的演出,父親意外出現(xiàn),冰冷的拽走了尼爾,還嚴肅的說要把尼爾轉(zhuǎn)送軍校。尼爾一聲大叫,然后獨自說:“我演得真好?!?/p>
最后一堂課,一個戲劇愛好者,一個詩人,一個學生,一個活生生的靈魂死了。無奈的尼爾最終拿起了父親書桌里的手槍,指向了自我……托德的難以置信,在白雪皚皚的雪地中,托德不斷奔跑卻又不斷摔倒,還有他那撕心裂肺的哀嚎,他無法明白這一切,他無法原諒這一切。當七個男孩中唯一一個依然嚴謹依然只懂得明哲保身的卡梅倫報告了學校關(guān)于基汀老師鼓勵他們組織死亡詩社之后,基汀只能選取離開。忍無可忍的查理在揍了卡梅隆一拳后也被學校開除??稍谒砗笠粋€接一個的靈魂站了起來。即使是校長也不能把這些孩子從課桌上拉下來,他們獨立、驕傲、自信。他們反復吟唱著惠特曼的詩句:“啊,船長,我的船長?!睉獙@個世界,他們做了第一次發(fā)自內(nèi)心的選取,一個愿意承擔后果的選取?;∽詈蟮男θ菔菍λ麄冏詈玫墓膭盍?,他們已經(jīng)長大,已經(jīng)獨立了,他們已經(jīng)學習并領(lǐng)悟怎樣在這個世界和自我的夢想一齊生存了。
影片依然有美國電影的一貫風格——艷麗的色彩,逗人的橋段,戲劇的沖突,煽情的故事。然而,導演并沒有因此而讓影片止步于此。
浪漫的詩人走向了死亡,無法理解現(xiàn)實,只有把自我捏碎。
勇敢的斗士離開了,他會用他的生命去戰(zhàn)斗去向現(xiàn)實挑戰(zhàn)。
理性的哲人留下了,他從性命和死亡的對話中透徹地明白了人生的智慧,他會獨立地承擔自身的命運。
無畏的船長被放逐了,他注定是一個流浪的游吟詩人,也注定是他船員們一輩子的老船長。
影片名為《死亡詩社》,也許正是借用了“向死而生”的含義。只有讓不屬于自我的那部分思想、那部分靈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屬于心靈的那部分性命。開始真實的生,清醒的生,有好處的生!
電影在一群站在課桌上的孩子深情的注視下劃了句號??缮钸€在繼續(xù),看電影的人還在繼續(xù)。我是否有一天也能那樣獨立的站著?
電影是門遺憾的藝術(shù),她界于創(chuàng)作與未完成之間。她象一盞燈,照亮你心靈的1條小路,啟發(fā)你,引導你,讓你獨立的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去完成,去實現(xiàn)??措娪耙彩且患塥毩⒌氖拢谀橇鞴饣糜爸?,你愉悅,你悲傷,你憤怒,你感悟。在電影里,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我的,都是獨立的。
咱們的獨立精神就應植根于性命的野性,夢想和勇氣,性命是對于這個世界的狂野的愛?;蛟S性命有時會是痛苦的,但不好忘了靈魂深處面向生的勇氣和對生的渴望。
2016教育意義電影《死亡詩社》觀后感三:
我們欣賞了一部美國的片子《死亡詩社》,它的故事發(fā)生在1959年的威爾頓預備學院,那是一個扼殺個性的年代,也許我們今天仍處在這個時代中,《死亡詩社》觀后感。在校慶典禮上,學生們穿著一樣的校服,一口同聲的說著校訓:傳統(tǒng)、紀律、榮譽、卓越。學校禮堂里莊嚴和死氣沉沉,但青春,叛逆,生命力還是從他們的眼睛里泄露了出來。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僅單調(diào)而且束縛了思想。
然而這一切在一個新教師的手中發(fā)生了改變?;⒗蠋煼磦鹘y(tǒng)的教育方法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一群學生在他的指導下,學會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反抗給予他們壓抑和束縛的教學體制,但又以一個學生的自殺和基廷老師的被辭為結(jié)尾。情節(jié)的安排行云流水,沒有任何花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很純凈的故事。只是在喜劇式的上半場走到沉郁的結(jié)局時,多少讓人有點心情黯淡了,但正是這種被現(xiàn)實挫敗的感覺,和最后一個場景里抑郁中的高潮,升華了該片的寓意。
一直以來,學校教育自以為是其精髓的便是其傳統(tǒng)。然而這傳統(tǒng),是來自于我們的成人社會的現(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而不是發(fā)自作為當事人的青春年少的孩子們的浪漫主義的傳統(tǒng)。在成人社會中,出于他們的本能,把他們的實利主義的性格灌輸于學校教育的諸種體制之中,并且,作為師長,作為父輩,他們自以為這所做的一切均是出于保護孩子的目的。他們認為,唯有一個在貫徹了實利主義教育的體制之下成長出來的孩子,才能夠免受傷害。
于是,我們學習經(jīng)濟,學習法律,學習各種生存規(guī)則。同時,也學會屈服。在他們的現(xiàn)實主義的教育培養(yǎng)之下,我們感染上成人世界的各種氣質(zhì),我們變得現(xiàn)實,我們變得急功近利。我們也許會成為一名合乎他們設(shè)計的會計、醫(yī)生、律師、政客……但是,與此同時,我們逐漸喪失了生命本質(zhì)中的創(chuàng)造力,反叛力,活力。
在基廷的世界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育人者如何在體制和教條下成為放逐者的故事。在他的課堂里,他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他向?qū)W生介紹了許多有思想的詩歌。他所提倡的自由發(fā)散式的思維哲學在學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漸漸地,一些人接受了他,開始勇敢地面對每一天,把握他們自己的人生。在沒有遇見基廷老師之前,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宿命;在遇見基廷老師之后,我們的自由欲望被不可遏制地擴張了。也因此,我們看到了我們的人生所面臨的,竟然是怎樣的一出悲劇!
如果說,這部片子里有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象征著束縛和壓抑的現(xiàn)實世界,另一個是體現(xiàn)了自由和激情的夢想的世界。那么,基廷就是這兩個世界的聯(lián)系點。他是現(xiàn)實世界里的老師,是擁有現(xiàn)實世界里諸多光環(huán)的人,但他更是指引著學生發(fā)現(xiàn)并珍視內(nèi)心夢想的舵手,幫助學生坦然面對自己,面對生命的友人。他教會他們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樣的自己,挑戰(zhàn)那些在別人眼里是金科玉律的教條,走真正自己想走的路。無論是讓學生撕掉權(quán)威關(guān)于詩歌的評價用自己的心去品讀,還是讓他們看到自己是如何隨著別人的腳步改變自己的步伐的,基廷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著這一群在禁錮里壓抑太久的年輕人,讓他們恢復了飛翔的勇氣和向往飛翔的激情。但是,屬于基廷自己的結(jié)局是被校方因為“毒害”學生思想為名趕走了,似乎和遙遠切近的時空里,那些個挑戰(zhàn)者,背叛者的悲劇式命運無奈地呼應了。盜火者給人們光明,而自己卻永遠只能背負著盜者的惡名,默默走開。
《死亡詩社》從頭到尾都讓我被一層一層的激情侵襲著,但這里不是天堂,它從未離開過現(xiàn)實世界。我想這部電影在今天的現(xiàn)實意義也許正好像一個實利主義的社會風氣里重新呼喚學校教育的人文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