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篇1
2009年6月5日,地球環(huán)境日,地球已追不上人類的欲望。一部大型環(huán)保紀錄片《家園》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場合不止在傳統(tǒng)的影院、劇場,還有互聯(lián)網(wǎng)。這使得這部《家園》轉(zhuǎn)瞬間傳遍全球每個角落。
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部《家園》,感覺或許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類欲望的無節(jié)制膨脹、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生態(tài)的被破壞,這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各種各樣的資料、圖片、書籍、電視電影片也早已層出不窮。然而,何以看了《家園》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為片中通過航拍而產(chǎn)生的那種從未有過的對那傷痕累累大地的俯視效果,那以獨特女聲配以直白解說而產(chǎn)生的直指內(nèi)心的揭示,還有那以詠嘆吟誦般的音樂產(chǎn)生的震蕩…
《家園》是法國生態(tài)學家、著名攝影師揚?阿爾蒂斯—貝特朗的杰作,是他那對人類、對地球那宏大的悲憫心的結(jié)晶。據(jù)說,20年來,貝特朗堅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攝地球生態(tài)的變化。而《家園》就是他經(jīng)歷了15年的準備,經(jīng)過18個月共217天,穿越54個國家,120個拍攝點的拍攝之后誕生的??梢韵胂?,片中那一個個精美的鏡頭,那一句句雋永的解說,都是他和他的團隊心血的結(jié)晶。他坦言,"這部紀錄片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新鮮,沒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類了解的",而問題只在于,"我們知道一切,但我們不去正視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現(xiàn)在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問題就是行動,我們僅有10年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轉(zhuǎn)瞬即逝,并且我們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們必須這么做,也必須在這一切之前讓大家明白,我們抗爭的究竟是什么。"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為這部片子確立的核心理念便是:"當我們耗盡自然遺產(chǎn)之后,必須面對的是什么?"當然,《家園》展示的遠不止是貝特朗那法國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慮,為《家園》撰寫的所有評論,由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戈爾和美國著名的環(huán)保學者萊斯特?布朗閱讀、審定。環(huán)保專家們?yōu)樨愄乩侍峁┝嗽敿毜淖钚聰?shù)據(jù)。因此,有評論說,《家園》展現(xiàn)的是美國人的理性和法國人的感性,堪稱完美。
當然,大千世界,無異不有。即使面對如此嚴峻的現(xiàn)實,仍然有著不同的聲音。有人說,地球的溫度肇因于它繞行太陽的軌道規(guī)模及形狀、地軸偏向軌道的角度、放射性衰變及地殼下深埋的重力熱,人類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說,很少有人會因為一件未來有可能發(fā)生的災難而犧牲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質(zhì)量,因為這是違反人性的;當然,更有人論證說,正是人的欲望在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讓人放棄、哪怕是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都無異于飲鴆止渴。
誠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溫室效應"的諸多因素中,人類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類對世界的認知而言,對這一現(xiàn)象的探究還剛剛開始,結(jié)論自然不可能準確。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實是,地球正在越來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種影響正在顯現(xiàn)。面對這一變化,作為地球村最有責任的公民——人類應該做點什么,而不能旁觀,更不應繼續(xù)造孽。這已經(jīng)成了越來越多人們的共識,也是《家園》再次大聲疾呼的核心觀點。
同樣,欲望的確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許許多多科技發(fā)明都是因滿足人類的欲望而推動、而實現(xiàn)的。然而,時至今日,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一切事物彼此關聯(lián)"。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關聯(lián)。任何事物的衍生、發(fā)展都不可能無視他事他物,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這種平衡,意想不到的變化便會發(fā)生,終將給人類自身帶來災難。這正是《家園》所宣揚的核心觀點之一。其實,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質(zhì)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雖則荒謬,卻因其強大的實利價值而為眾多世人固守。其實,即便是眼下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亦已飽受環(huán)境污染之苦。人們正在承受各種各樣古怪疾病的折磨,這并不以富裕與貧困為界線。何況,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會承認,一個人不可能只為自己活著。即使只為自己的后人考慮,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所謂生活質(zhì)量而讓后人們承受那污穢的水質(zhì)、污濁的空氣,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氣候移民"。人們恢復理性,以頭腦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時候了!
《家園》中倡導的"分享、智慧、節(jié)制的生活"特別讓人感動。貝特朗認為,悲觀和批判常常無濟于事。他說:"我設法把《家園》拍攝成為我們對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電影。不是恐嚇人們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們明白我們該如何對待剩下的一半。同時,我更希望《家園》能喚起我們心底的愛,建立分享、智慧和節(jié)制的生活。"《家園》以融融的暖意描繪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術(shù)在沙漠中種植優(yōu)質(zhì)的糧食作物,贊揚了哥斯達黎加政府成為第一個放棄軍隊的國家,將全部軍費開支用以國民教育和綠色旅游,展現(xiàn)了韓國通過全民性植樹,重建戰(zhàn)爭中被無情摧毀了的森林,使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65%,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眾開始有節(jié)制、可持續(xù)、再生地伐木和捕魚,通過替代、再生、循環(huán)、回收的方式,推動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國民生活質(zhì)量的平衡發(fā)展。《家園》試圖告訴人們,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們的行動。
是的,行動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時,我們更應該早點行動,多點行動!
我們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已經(jīng)存在了45億年,她孕育出來的萬千物種長期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萬年歷史的人類,卻快速掌控了這個星球并為所欲為,過度索取資源,打破了億萬年來的固有生態(tài)平衡。在《Home》里面,我們了解到: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飼養(yǎng)提供肉類的牲口,生產(chǎn)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萬3千升的水;為了生產(chǎn)紙漿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種植桉樹,生物的多樣性被人為破壞,快速生長的桉樹,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資源。過去50年,人類對地球的改變,比前面20萬年還要多,令這個美麗的藍星球千瘡百孔:大河斷流,資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減少,氣溫上升,氣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種滅絕。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資源全球軍費開支多于援助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費的12倍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億人沒有干凈的飲用水10億人在飽受饑餓全球超過50%銷售的谷物用于喂食牲口與生化燃料上全球40%耕地質(zhì)量下降每年有1300萬公頃的林地給毀滅1/4的哺乳動物、1/8的鳥類、1/3的兩棲動物瀕臨絕種,生物品種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漁產(chǎn)品已耗盡或面臨耗盡過去15年的平均溫度是有紀錄以來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來減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導致多達2億的氣候難民。
我們的家,有多美?
楊恩·亞瑟用影像給出了他的答案:
美到令人流淚、美到令人窒息、美到令人驚恐、美到令人無所適從。
在宏大的航拍中,我遠望地平線,卻望不到半點弧度,才知道我們的地球是多么的龐大與包容,想要征服他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地球不是地理書上畫的那個站滿了小人兒的球體,也不是天體物理書上說的那個宇宙中小小的塵?!俏覀兊哪赣H,是我們家園,是我們腳下的大地與頭頂?shù)奶炜眨俏覀冹`魂永恒的故土,是我們的整個世界。
你要美到何時才是終點?
琥珀般的遠古火山、翡翠般的森林、珍珠般的湖泊、絲綢般的河流與冰川、藍玉般的大海和沁絲般的珊瑚…這是影片的前半部分給我們展現(xiàn)的美景——航拍,全是航拍,高高的俯視鏡頭高到讓人幾乎認不出原本熟悉的景物,一切都變小了,小到根本無法認出那些在草原上奔馳的、在海面上躍出的、在天空中飛翔的到底是什么——是的,比起地球的博大,那些自以為高大的生物又算什么?
是的,我們才是真正的塵埃。
航拍,是本片當之無愧的精魂,也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人參悟到影片真正的精髓。
精髓是什么?我們不妨繼續(xù)看下去:
影片進入后半部分,現(xiàn)代文明粉墨登場——底特律的汽車工廠、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肉牛市場、太平洋巨輪上的集裝箱、迪拜的摩天大樓、中國南方的新興工業(yè)城、非洲刀耕火種的原始農(nóng)業(yè)、埃及小山般的長絨棉…人類啊!萬歲的人類!這是人類文明演化了幾萬年的最終成果,這是美國夢的巔峰,是"萬物靈長"的杰作!
紀錄片中的音樂是由法國著名作曲家ArmandAmar創(chuàng)作,并由布達佩斯交響樂團和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團演繹。影片配樂融匯了蒙古、亞美尼亞、伊朗等國的吟唱和器樂,猶如冥想般舒緩又帶著淡淡哀傷的音樂,以另一種方式,傳達了對地球家園現(xiàn)狀的不安及深切憐愛之情。
紀錄片《家園》無論畫面、音樂、解說都令人嘆服,而影片的內(nèi)容才是最重要的,值得大家花一點點時間,坐下來靜靜觀看。
看了《家園》,影評只有一個字:美。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對于一個整天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來說,是自卑。對于人類糟蹋自己家園的行為,是心痛。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篇2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搖籃,是母親。人類的歷史只有20萬年,地球卻已經(jīng)存在了差不多40億年。對于地球來說,人類不過是剎那的閃現(xiàn),可是這個剎那,卻在20萬年間幾乎耗盡了地球40億年的積累。
我們對我們的家園了解多少?她的壯美,她的富饒,她的生命我們看到了多少?!都覉@》以這樣一種深情而緩慢的姿態(tài),講地球母親的身世現(xiàn)境一一道來,只有你親自去觀看,否則難以體會其中承載的厚重的情誼和思考,感動于震撼。
從古細菌到藍藻,原始的地球開始被慢慢凈化,氧氣開始充沛。從植物到動物,生命的多樣性開始顯現(xiàn),地球開始熱鬧而富有生機。海洋、濕地、森林、河流……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多樣承載了其千姿百態(tài)的生命奇跡。我們對它們的了解有多少,每一天都有許多新的物種被發(fā)現(xiàn),而比起極其豐富的地球生命資源來說,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生命都是相關聯(lián)的"。一切都是聯(lián)系的,對于中國人來說,這些道理老祖宗早就都說過了。維持自然的均衡,才是人類發(fā)展的道路。人類發(fā)展的20萬年,早期也遵循了這樣的一條道路。但是從一萬年前農(nóng)業(yè)發(fā)明開始,人類漸漸走上了另外一條路——犧牲家園,換取利益。進入近代,尤其20世紀以來,石油,機械,電力相繼被發(fā)現(xiàn),這一百年科技的突飛猛進,人口的爆炸增長,對地球資源的依賴前所未有,這100年的開采和破壞,比過去的總和還多。100年,幾乎就耗盡了地球前40億年豐富的積累。
"越來越快"。這是影片里不斷重復的一句話,迪拜、中國、紐約、洛杉磯……這些國家或者城市,成了人類發(fā)展的最好代表。依靠著豐富的石油資源,迪拜這個荒涼之地,卻成為了西方發(fā)展模式的頂峰,無數(shù)的摩天大樓,無數(shù)的人造島嶼,人對自然的遠離與對自然的依賴都空前的加劇了。相同的模式在不斷取代文明間的差異性,利益分配的不均,將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空前的拉開了。為了滿足人口的增長和利益的需求,對資源的開采和自然的破壞空前的加劇、加深。深圳40年從一個漁村變成了大都市,許多城市的人口也在幾十年間從幾十萬增加到幾千萬。膨脹的人類世界,導致了各種變相和扭曲的發(fā)展模式。貧窮的國家砍光了樹木出口來換錢,結(jié)果水土流失,森林所剩無幾,復活節(jié)島上的居民,連出海的獨木舟都沒有了木材可以制作。無數(shù)國家就這樣衰敗下去了。那些繁榮的幻影還能支持多久?我們都不知道。"要悲觀已經(jīng)太遲了"。人類的本性之一就是對于災難即使提前知道也難以采取行動,滯后性太大,不是懶惰就是推脫,結(jié)局就是誰也沒有做什么。氣候的問題各國吵了幾十年,最近更加洶涌,但是吵歸吵,實質(zhì)性的措施依然拿不出來。
20%的人消耗了80%的資源。
全球每年軍費開支總額超過了對落后國家援助總額的12倍。
每天有5000萬人死于飲用水污染,10億人喝不到清潔的水源。
接近10億人面臨饑荒。
全球50%的谷物被用于制造動物飼料以及生物能源,如果這些谷物作為食物,可以養(yǎng)活全世界的人。
40%的可耕農(nóng)田遭到長期破壞。
冰蓋減少了40%。
四分之三的漁場已經(jīng)枯竭和減產(chǎn)。
雖然,導演最后依然從世界看到了諸多的希望,并且對人類的未來提出了美好的期望與憧憬。前途到底如何,路確實是在人類自己腳下了。
整部電影,通篇都是我們已經(jīng)知道但是卻被忽視的真相,對于環(huán)境的嚴峻和惡劣,大家都清楚,但是人的這種滯后的惰性,確實很多時候讓大家選擇性忽視和遺忘了這一切。帶有了某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覺。導演就是要打破這種迷夢,整部電影沒有什么新的東西,都是陳酒,但是,這個被忽視的陳酒,卻散發(fā)出了震撼人心的味道。
呂克貝松,這個法國當今電影的怪杰。曾經(jīng)以《碧海藍天》等佳作震撼人心,如今,帶著對地球這份沉甸甸的愛與悲傷,再次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藝術(shù)和努力,喚醒世人的眼睛。
影片許多鏡頭都是高空俯拍,許多景致都震撼的美。一方面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另一方面是人的巧奪天工。但是,人的美景卻是建立在對自然的征服上的`。許多窒息的美麗背后,就是許多窒息的痛苦。想想死海那個純凈的鹽島,美若如此,卻是死海日漸死去的象征。無數(shù)生物滅亡的命運,換來了人類的繁榮和生機。我們欣賞它們,卻忽視了它們背后的慘烈。
《家園》,值得我們?nèi)ビ^看。家園,值得我們?nèi)ナ刈o。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篇3
前不久,經(jīng)人介紹,在電腦前一口氣看完了電影《家園》。影片僅有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卻是導演歷經(jīng)15年籌備、歷訪50多個國家,動用88000多名員工拍攝而成。
影片開頭是以一位故事講述者的身份,講述了地球四十億年的歷史與人類二十萬年的歷史,也深刻地指出人類為了一己之私破壞了四十億年營造出的平衡。這部電影深深地拷問著你我:我們應該做什么?
接著,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視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了這絕美的藍色星球。但她卻又看著人類一點點將她毀滅,并且將人類自己也一步步送進墳墓。上帝將毒害大氣層的碳囚禁在地殼,而人類卻又親手打開潘多拉盒子,讓它來毒害自己的肺,但這仿佛還不夠,人類還要制造出農(nóng)藥,聚乙烯來加速自己的滅亡。
"人類的欲望與數(shù)量似乎都在無休止的增大。人類在積極繁殖的同時,剝奪了其他物種存在的權(quán)利。因為人類的存在,現(xiàn)在物種滅絕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為人類的存在,海洋將在2050年無魚可捕;因為人類的存在,北極在隨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極圈各國卻早早地投入到了爭奪北極航道的斗爭中,他們似乎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
人類的處境不容樂觀,地球變得越來越熱,海平面越來越高,那么,馬爾代夫、東京、紐約、甚至于廣州…它們將要怎么辦?環(huán)境問題沒有疆界,更不要以為他離我們很遠,未來并不遙遠,只是要看我們選擇怎樣的未來。
狂熱的科學家、軍事家、政治家們或是對于數(shù)字十分感興趣的人很多,可是他們卻沒有注意到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以現(xiàn)在的增長速度,本世紀人口總數(shù)將達到90億;全球花在軍備上的資金是援助發(fā)展中國家的12倍;每天有5000人因引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十億人在饑餓邊緣掙扎,而全球一半谷物用以喂養(yǎng)牲口或作飼料。每年有一千三百萬公頃森林消失,到2050年全球?qū)⒅辽儆袃蓛|五千萬氣候難民。
正如影片所說"要悲觀已經(jīng)太遲。",是該有所作為的時候了。面對貧困,數(shù)百萬非政府組織證明,人與人之間的團結(jié)比各國的自私自利更強大。許多政府也紛紛意識到這一點。在韓國,全國性的植樹計劃是被破壞的森林恢復,森林覆蓋率達到,四分之三紙張是循環(huán)再造,哥斯達黎加在軍備與環(huán)保之間選擇了環(huán)保,這個國家沒有軍隊,他將本應投入軍備的資金投入到了環(huán)保中。但是中國每星期就建兩座燃煤發(fā)電站,再看看丹麥,有一座燃煤發(fā)電站將釋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為一個普通民眾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其實不管怎樣做,首先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想想大家都買了些什么吧。
"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 ,what are we waiting for"地球很美,但有賴于你。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篇4
今天我看了紀錄片《家園》,它讓我感到震撼!地球經(jīng)過四十億年的漫長演變,變成一個物種繁多、資源豐富、奇特美麗的藍色星球。然而,自人類出現(xiàn)以來В我們只用了二十萬年的時間,便將地球的寶貴資源消耗殆盡。珍稀物種滅絕,原始資源奇缺,污染日益嚴重,人類以及地球的明天將何去何從?人類自私,貪婪,狂妄,為了滿足自己的享受,對大自然瘋狂索取。不但打破了自然的平衡,還打破了自己的秩序。人類開礦,戰(zhàn)爭,無時不刻不在挑戰(zhàn)自然的和諧和自己的平等秩序。把地球傷害得遍體鱗傷,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類的富貴凌駕于自然之上,他們目空一切,不斷挑戰(zhàn)自然的底限,不斷在死亡的道路上狂舞。
人類為了自己幾十年的享受可以犧牲數(shù)以計萬人的生命,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剝奪別人的幸福。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戰(zhàn)爭史,人與人之間是不共戴天的關系,視生命如草菅。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他們想擁有一切,為此肆意掠奪。人的狂妄也是無以復加的,妄想自己是宇宙的主人,無視別人的存在,唯我獨尊。他們將地球破壞殆盡。
人類把最大的生產(chǎn)力都用在了對資源的掠奪上,人成了政治的犧牲品。石油的泛濫導致能源大戰(zhàn),糧食也遭殃了,一半的糧食用來飼養(yǎng)和加工生物燃料。這些活動導致了水的污染,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漲,陸地減少,地球的災難已經(jīng)來臨,你我都是罪魁禍首和災難的受難者?。?/p>
看了《家園》,只有一個字美。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對于一個整天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角落里患得患失的人來說是自卑。對于人類糟蹋自己家園的行為是心痛。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篇5
這是通識課上看的一個紀錄片。說是紀錄片,實際上更像是一個教育片。從人類消失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天起,直至消失1000年,探討了地球?qū)l(fā)生如何的變化。
第一天,也許沒什么變化。只是家里的狗狗很有些寂寞。
過了沒幾天,城市鄉(xiāng)村的夜晚開始陷入一片黑暗。因為主要的供電是靠煤炭燃燒。一旦燃燒爐內(nèi)的燃料燃盡,而此時已經(jīng)沒有工人繼續(xù)往里添加燃料。大部分的供電會因此而停止。連狗狗在家里唯一可以"看"的電視也沒有了。寵物狗們在家里可吃的東西已經(jīng)不多,它們被迫出門覓食。而大多數(shù)狗天生就不適合在野外生存,它們的生理特征決定了它們在大自然中的弱勢(如臉太長或太短,腿太短,跑不快),所以一大部分的狗會喪尸荒野,而少數(shù)長相普通的狗卻在此時成功的存活下來。
至于其他動物,漸漸地它們會來到街頭覓食,就像在原始的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則一樣:弱肉強食。甚者,當城市周邊有動物園的話,那些動物一旦有能力沖出了牢籠,它們將會使新一輪的戰(zhàn)爭更加激烈。畢竟本性難移。但是由于剛開始的一階段,城市還未因為無人管理而亂成一團,所以站在新的食物鏈頂端的是哪種動物,答案或許并非如同從前。
也許一開始世界的變化還不是太明顯,但是大自然的能量還是強大的,幾十年后,人類存在過的痕跡會被大自然一點一點的消除。高樓倒塌。大橋被腐蝕斷裂,書本被微生物侵蝕至化為須有……一切人類存在過的痕跡將會慢慢被人類抹去。即使是歷經(jīng)風霜的世界七大奇跡,也終將抵不過風和雨的侵蝕,化為一團沙隨風散去只是時間的問題。
地球存在的歷史如此之長,人類的存在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時間。反觀人類,我們又如何自大地認為地球可以任由我們掌控呢?
礦產(chǎn)的過度開采,樹木的過度砍伐,對別的生物的殺戮……我們已經(jīng)做了太多危害地球的事情,而這一切卻終將害了我們自己??纯慈蜃兣暮蠊?,我們砍掉了那么多的森林,二氧化碳已經(jīng)無法被及時吸收。溫室氣體籠罩在大氣層上,使得大氣層變成了一個微波爐。而紫外線正源源不斷地給我們加熱。
地球上那么多種生物之所以能夠和諧的共存,是因為它們經(jīng)歷無數(shù)的考驗,無數(shù)的磨練才形成了現(xiàn)在的復雜而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循環(huán)體系。而人類也只不過是在這個循環(huán)中存在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已。我們大肆地做著看似是為了"人類的利益和發(fā)展"的事情,不斷的破壞曾經(jīng)和諧的循環(huán),卻絲毫沒有意識到,我們的所作所為只是將我們自己一步步地引向地獄的深淵。我絲毫不懷疑地球的更新和保護能力,沒有人類的存在地球還是會照樣轉(zhuǎn),并且說不定沒我們搗亂會轉(zhuǎn)得更好。所以我們還是趁早改變我們的利欲熏心和目光淺薄,趁還來得及,趕快自救!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篇6
今天我看了一個記錄片——《家園》。地球就是我們的家,而現(xiàn)在,有許多人正在破壞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
我在這個紀錄片里看到了溫泉,它們美不勝收、五顏六色,有一點的綠,又有一點藍,還有一點金黃色。看到了整群整群的動物們,它們都靠在一塊兒,有的在天上飛來飛去的,有的在水里游啊游的,有在陸地上來來往往的,真是太壯觀了!我從來都沒有看見過如此壯觀的最象。我還看到了以前人們造的房子,高高低低,有大有小,有舊有新,一片彩色。可是和我們現(xiàn)在們高樓大廈相比,我們的房子
好看多了。但是,他們那種更節(jié)約材料,我們是用磚造房子的,而它們的是用土造的,非常節(jié)省。
而現(xiàn)在,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卻不愛惜它。河上漂浮垃圾,死魚……我仿佛看到我們的地球正在悄悄地哭泣。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快,農(nóng)業(yè)也發(fā)展了起來,人們開始采集礦物,這一些礦資源就像一個美麗的調(diào)色盤,像個顏料池,五光十色的。
地球上有許多種類的生物,而人類正在捕獵著一些生物,這些生物是沒有錯的,人類為什么要去捕獵這些生物呢?
如果不愛惜地球上的資源和生物,總有一天,地球會給予反擊。
從此刻開始,讓我們愛護地球上的一切,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用水用紙用電,不破壞生態(tài)平衡,讓我們的家園一直美下去!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篇7
上午,用手機看了一部讓人哭泣的紀錄片《Home》,翻譯過來就是《家園》。這是一部史上投資最大的環(huán)保紀錄片,已被翻譯成14種語言,中文周迅配音,非常美,非常棒的紀錄片。一天內(nèi),該片在181個國家發(fā)行,打破了歷史上電影發(fā)行量最大的世界紀錄。導演是著名的法國航空攝影師、環(huán)保人士楊阿爾蒂斯-貝特朗。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視角向世人展現(xiàn)地球的絕美以及日趨危機的現(xiàn)狀。影片開始以唯美的拍攝手法,介紹經(jīng)過40億年的漫長演變,地球變成一個物種繁多,資源豐富,奇特美麗的藍色星球。
接著,遍歷整個地球,遍及50多個國家的攝像,告訴我們:自人類出現(xiàn)已來,只用了20萬年的時間,便將地球的寶貴資源消耗殆盡,珍稀物種滅絕,原始資源奇缺,污染日益嚴重。影片最終給了我們這樣一個信息:我們應該認識到人類對地球的殘酷掠奪,應當改變我們的消費模式。人類以及地球的明天將何去何從,是繼續(xù)破壞直至毀滅還是行動起來拯救我們的唯一的家園。當前重要的不是我們失去了什么,而是我們剩下的還有什么?,F(xiàn)在已不再是悲觀的時候,人類應該立即聯(lián)手,積極拯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看沒有翻譯過來的片子很累,要每時每刻看屏幕下面的漢字,否則你就不知道講什么,堅持看完,很感動,正如周迅所言: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篇8
《家園》,這個名字很有新意,若是不了解的人看了這個片名,還以為是一部感人肺腑的親情大片。不過也沒錯,這確實是一部“親情巨作”,是關于慈愛的地球母親和她無情的人類小孩的家園。
電影還未開始,我已感受到了深深的壓抑感,仿佛是大地母親將她所有的不甘與怒吼融入了這部影片。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我卻還沉浸在那里久久不能回過神來。是的,我被震住了。真的很震撼。讓人驚嘆的畫面,給視覺造成最直接的沖擊,或美得讓人驚嘆,或觸目驚心,配上很給力的背景音樂,整整120分鐘,我接受了一次很徹底的洗禮,很多觀念因而顛覆,也了解了更多之前完全沒有概念的。原來,這個世界,我們共同的家園,是這樣子的。
整部片子以一個俯瞰世界的角度,以一種很緩慢的速度向我們講述這個地球,尤其是她和我們?nèi)祟愔g的關系種種。
影片的開始,是地球形成于40億年前,我們的祖先,人,出現(xiàn)于20萬年前。我們只是不折不扣的過客;是一曲對這個美好的地球的頌歌。美侖美奐的畫面,讓人感嘆生命的神奇之余,深感自身的渺小和無知。
然后音樂突然急促起來,因為,人,出現(xiàn)了。
人類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加快了毀滅的進程。那一個個小漁村如今變成了高樓大廈;原本樹木繁茂的森林如今也夷為平地,無情的人類在上面隨意建設,看起來是發(fā)達了,富裕了,可那是真正的富裕嗎?隨之而來的是什么?是極不合理的發(fā)展帶來的各種災難性問題,資源枯竭,污染泛濫,貧富差距日益拉大,等等。我想到了之前的7。23動車事故之后的一句話:“中國,請放慢你的腳步,等等你的靈魂?!?/p>
由彼及己,甚至于一開始,我真的不太適應影片慢得令人想要睡覺的敘述速度。我想我身邊的很多人都有同感吧,我們這代人,尤其是90、00后,接受的更多是一種“快餐文化”——各種古今中外文化勢力的沖擊與交融,各種只需淺消化甚至不需消化的訊息,更多的是嘩眾取寵。這世界太快,快得我們來不及思考和作出合理的判斷。只能跟隨著大部隊的腳步,隨波逐流。何曾沒想過,擁有一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樂土;何曾沒追尋過,尋找一片“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的隱世家園……
再說說影片吧,導演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講述我們耳熟能詳卻無動于衷的一些環(huán)境問題:水土流失,導致復活節(jié)島的荒蕪,留下一片片不堪入目的傷疤;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馬爾代夫就要舉國遷移;江河斷流,污染嚴重,用水日益緊張;森樹木砍伐,亞馬遜熱帶雨林首當其沖,等等等等。我們聽多了,我們知道,卻拒絕相信。不是因為薄情,而是怕失去現(xiàn)在富足的生活罷了。
回到人類,燈光璀璨的不夜城把白晝變成了它黯淡的影像;居民房像墳墓一樣密密麻麻但整齊地排列著;還有比人口數(shù)還多的汽車,通常是一條條巨龍匍匐著,加速環(huán)境的惡化。
接近尾聲了,影片列舉了一些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資源;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億人沒有干凈的飲用水;10億人在飽受饑餓;1/4的哺乳動物、1/8的鳥類、1/3的兩棲動物瀕臨絕種,生物品種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漁產(chǎn)品已耗盡或面臨耗盡;過去15年的平均溫度是有紀錄以來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來減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導致多達2億的氣候難民。
但是最后,還是樂觀的。一方面是,“重要的不是我們失去了什么,而是我們還剩下什么”,有很多國家很多人已經(jīng)在行動,我們需要更多更多的努力,事關每一位地球公民。
另一方面是,我們真的來不及悲觀。我們真的該行動了。這個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需要你我的呵護。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篇9
地球的存在已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個奇跡又美麗的世界。人類的生存已有20萬年,聰明的人類在20萬年改變了這個地球的面貌。在看了這部《家園》電影之后,讓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幾百年之內(nèi)多種生物已絕種了。
電影的開始是把地球最美麗的一面展現(xiàn)給我們,表現(xiàn)出一種生態(tài)平衡的完美性。接著就是人類的出現(xiàn)和肆無忌大的擴張。消失的綠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種動物面臨的滅絕危機。溫度不斷上升,許多地方將遭遇旱災、饑荒。森林被砍伐,就像電影里面所說的“森林的多樣性被單一品種的棕櫚取代”科學越來越發(fā)達,工廠也逐漸增多,空氣也越將被污染。
人類的需求是無底的爐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終有一天會被采完,以后我們將要面臨著怎樣的災難,到2050年會有2億人淪為難民。
現(xiàn)在,重要的不是我們失去什么?而是我們還擁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種保護的理念和行動。對未來悲觀的預期,我們更需要樂觀扎實的行動,而這樣的行動才能讓我們的未來更幸福而生活。
紀錄片《家園》觀后感 篇10
《家園》是一部很好看的紀錄片,我被電影里美妙的自然景色所深深震撼。導演楊恩·亞瑟費盡畢生心血,為我們呈上了最美妙的景色與最深刻的道理。
隨著人類腳步的不斷加快,我們的社會從石器時代跨越到了科技時代。一切都變得不一樣。而隨著這種時代的發(fā)展,人類也變得越發(fā)貪婪,為了自己的私欲而開始破壞養(yǎng)育我們的地球母親:砍伐樹木、開墾土地、建造高樓、工業(yè)廢氣......隨著這種形勢的愈演愈烈,我們的地球媽媽終于忍受不住,這導致全球溫度上升、地球變暖、冰川融化......原本美麗的地球開始變得滿目瘡痍。
水資源、煤礦、空氣、森林等自然資源是我們?nèi)祟愒僭趺此髑笠驳貌坏降?。這是來自于地球母親幾億年孕育出的結(jié)晶,這是她慷慨的恩賜。如若人們不再貪心,地球可以不斷地給予我們恩賜。這些自然資源全部是按著自己的軌跡來自由生長的,它們有著自己的生長規(guī)律,容不得外界的阻撓與破壞??墒侨祟惥驮诓粩嗟钠茐倪@些規(guī)律,砍伐了無數(shù)珍稀品種的參天大樹,污染了蔚藍美麗的海洋。導致地球不得不停止她的給予。這一切都是我們?nèi)祟愖约号摹?/p>
每一個國家和城市一直在喊著環(huán)保環(huán)保的口號,每一個地方都貼著環(huán)保出行的布告。大家口中喊著環(huán)保,可行動上又何曾做到環(huán)保了呢?又有哪些人真正地去實行環(huán)??谔柫四??盡管我現(xiàn)在生活的很好,不缺水,不缺食物,也許在我有生之年可以一直延續(xù)這種水資源和食物充足的生活,可是我們的下幾代呢?他們也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嗎?也許答案就不那么篤定了。
我只希望人們可以早早醒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多為地球母親療傷,為世界作出一些貢獻,保護好美麗的風景并更多地創(chuàng)造這些風景。積少成多,現(xiàn)在的負面現(xiàn)象一定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我看了《家園》后的感受。
《家園》開頭是以一位故事講述者的身份,講述了地球四十億年的歷史與人類二十萬年的歷史,以下是專門為你收集整理的紀錄片家園的
紀錄片家園的觀后感篇1
地球的存在已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個奇跡又美麗的世界。人類的生存已有20萬年,聰明的人類在20萬年改變了這個地球的面貌。在看了這部《家園》電影之后,讓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幾百年之內(nèi)多種生物已絕種了。
電影的開始是把地球最美麗的一面展現(xiàn)給我們,表現(xiàn)出一種生態(tài)平衡的完美性。接著就是人類的出現(xiàn)和肆無忌大的擴張。消失的綠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種動物面臨的滅絕危機。溫度不斷上升,許多地方將遭遇旱災、饑荒。森林被砍伐,就像電影里面所說的“森林的多樣性被單一品種的棕櫚取代”科學越來越發(fā)達,工廠也逐漸增多,空氣也越將被污染。
人類的需求是無底的爐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終有一天會被采完,以后我們將要面臨著怎樣的災難,到2050年會有2億人淪為難民。
現(xiàn)在,重要的不是我們失去什么?而是我們還擁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種保護的理念和行動。對未來悲觀的預期,我們更需要樂觀扎實的行動,而這樣的行動才能讓我們的未來更幸福而生活。
紀錄片家園的觀后感篇2
前幾天觀看了紀錄片《家園》,感觸頗深。
影片開頭是以一位故事講述者的身份,講述了地球四十億年的歷史與人類二十萬年的歷史,也深刻地指出人類為了一己之私破壞了四十億年營造出的平衡。這部電影深深地拷問著你我:我們應該做什么?
接著,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視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了這絕美的藍色星球。但她卻又看著人類一點點將她毀滅,并且將人類自己也一步步送進墳墓。上帝將毒害大氣層的碳囚禁在地殼,而人類卻又親手打開潘多拉盒子,讓它來毒害自己的肺,但這仿佛還不夠,人類還要制造出農(nóng)藥,聚乙烯來加速自己的滅亡。
“人類的欲望與數(shù)量似乎都在無休止的增大。人類在積極繁殖的同時,剝奪了其他物種存在的權(quán)利。因為人類的存在,現(xiàn)在物種滅絕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為人類的存在,海洋將在2050年無魚可捕;因為人類的存在,北極在隨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極圈各國卻早早地投入到了爭奪北極航道的斗爭中,他們似乎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
人類的處境不容樂觀,地球變得越來越熱,海平面越來越高,那么,馬爾代夫、東京、紐約、甚至于廣州…它們將要怎么辦?環(huán)境問題沒有疆界,更不要以為他離我們很遠,未來并不遙遠,只是要看我們選擇怎樣的未來。
狂熱的科學家、軍事家、政治家們或是對于數(shù)字十分感興趣的人很多,可是他們卻沒有注意到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以現(xiàn)在的增長速度,本世紀人口總數(shù)將達到90億;全球花在軍備上的資金是援助發(fā)展中國家的12倍;每天有5000人因引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十億人在饑餓邊緣掙扎,而全球一半谷物用以喂養(yǎng)牲口或作飼料。每年有一千三百萬公頃森林消失,到2050年全球?qū)⒅辽儆袃蓛|五千萬氣候難民。
正如影片所說“要悲觀已經(jīng)太遲。”,是該有所作為的時候了。面對貧困,數(shù)百萬非政府組織證明,人與人之間的團結(jié)比各國的自私自利更強大。許多國家政府也紛紛意識到這一點。在韓國,全國性的植樹計劃是被破壞的森林恢復,森林覆蓋率達到,四分之三紙張是循環(huán)再造,哥斯達黎加在軍備與環(huán)保之間選擇了環(huán)保,這個國家沒有軍隊,他將本應投入軍備的資金投入到了環(huán)保中。但是中國每星期就建兩座燃煤發(fā)電站,再看看丹麥,有一座燃煤發(fā)電站將釋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為一個普通民眾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其實不管怎樣做,首先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想想大家都買了些什么吧。
“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 ,what are we waiting for”地球很美,但有賴于你。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法國紀錄片《家園》,看完后,感觸很深,有許多想法.
這部紀錄片的開頭,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親,就點名了中心,她是這么說的:“請聽我說,你跟我一樣,是智人。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生命是宇宙的奇跡,出現(xiàn)于約四十萬億年前,而我們?nèi)祟愔挥卸f年的歷史,但是生命卻破壞了,地球生命賴以生存的平衡。請細聽這個不尋常的故事,你的故事,然后決定你應該做些什么。”
就是這一段話,使我更想觀看這部電影,并且,我正在這段話的意思!
這部電影大部分是采用航拍的方式,開始是先把美麗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出一種生態(tài)平衡的完美性。接著就是人類的出現(xiàn)和肆無忌憚的擴張。從不同的視覺來看擁擠的街道、消失的綠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動物以及......這些都是人類的杰作。
看到地球這么虛弱了,我們怎能不動心?告訴自己盡可能去善待它多一點,尤其是那些富裕的人,你們的富裕生活在某種程度上過得很殘忍,你們應該把你們的錢、物、力,用在環(huán)保、公益上,這樣對你們也好,對所有人也好。
但片中的最后還是給予我們希望。各國政府都去積極地參與環(huán)保事業(yè),發(fā)展?jié)崈裟茉?,對于我們個人最主要的還是觀念和行動。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保護我們的家園。對未來悲觀的預期,我們更需要樂觀扎實的行動。而這樣的行動讓我們未來更幸福而生活。
就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這獨一無二的可愛的地球吧!不要再讓它受傷了!
《家園》,值得我們?nèi)ビ^看。家園,值得我們?nèi)ケWo。
是啊,為了人類共同的家園,是該做出行動了!從每一個人做起。關注人類最基本、最真實、最根本的需要。
節(jié)約能源,從我做起!!
紀錄片家園的觀后感篇3
《家園》是法國生態(tài)學家、著名攝影師揚阿爾蒂斯-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對人類、對地球那宏大的悲憫心的結(jié)晶。20年來,貝特朗堅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攝地球生態(tài)的變化。而《家園》就是他經(jīng)歷了15年的準備,經(jīng)過18個月共217天,穿越54個國家,120個拍攝點的拍攝之后誕生的。有人說,《家園》展現(xiàn)的是美國人的理性和法國人的感性,堪稱完美。
在這里我不想評論本片的藝術(shù)性和文學性,我也有感性和理性想表達。感性是指我們要以一顆包容之心、一顆悲憫之心去對待我們的地球母親。理性是指我們要以一種客觀的眼光去看待現(xiàn)實,即我們地球目前的資源消耗情況以及100年以后整個地球被掏空現(xiàn)實:20%的人消耗了80%的資源。全球每年軍費開支總額超過了對落后國家援助總額的12倍。每天有5000萬人死于飲用水污染,10億人喝不到清潔的水源。接近10億人面臨饑荒。全球50%的谷物被用于制造動物飼料以及生物能源,如果這些谷物作為食物,可以養(yǎng)活全世界的人。40%的可耕農(nóng)田遭到長期破壞。冰蓋減少了40%。四分之三的漁場已經(jīng)枯竭和減產(chǎn)。
但是,地球已經(jīng)追不上人類的欲望。誠然,欲望的確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許許多多科技發(fā)明都是因滿足人類的欲望
而推動、而實現(xiàn)的。然而,時至今日,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一切事物彼此關聯(lián)”。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關聯(lián)。任何事物的衍生、發(fā)展都不可能無視他事他物,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這種平衡,意想不到的變化便會發(fā)生,終將給人類自身帶來災難。這正是《家園》所宣揚的核心觀點之一。
其實,平衡的觀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一維持自然的均衡,才是人類發(fā)展的道路。人類發(fā)展的20萬年,早期也遵循了這樣的一條道路。但是從一萬年前農(nóng)業(yè)發(fā)明開始,人類漸漸走上了另外一條路——犧牲家園,換取利益。進入近代,尤其20世紀以來,石油,機械,電力相繼被發(fā)現(xiàn),這一百年科技的突飛猛進,人口的爆炸增長,對地球資源的依賴前所未有,這100年的開采和破壞,比過去的總和還多。100年,幾乎就耗盡了地球前40億年豐富的積累。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幾節(jié)課前我們在課上專門拿出時間來討論一條小河的變化。我們家鄉(xiāng)的小河最大的變化不是環(huán)境被污染,正是它本身的資源被耗竭。不知從幾年前起,河上多了一條兩條的挖沙船,接踵而至的是七八十條上百條。這只是一條寬不過幾十米的小河啊!小時候的我們經(jīng)常到河里去游泳,去嬉戲,而如今,一下水就是深不夠底的河床和飄滿油污的河水。更令人氣憤的是,這幾年間水平面生生下降了一米!水資源的過度利用,地下水資源的過度利用的弊端已經(jīng)顯現(xiàn),魚類大量死亡,農(nóng)田灌溉出現(xiàn)困難,甚至牲畜飲水都出現(xiàn)困難!
然而,迪拜、中國、紐約、洛杉磯,這些國家或者城市,成了人類發(fā)展的最好代表。依靠著豐富的石油資源,迪拜這個荒涼之地,卻成為了西方發(fā)展模式的頂峰,無數(shù)的摩天大樓,無數(shù)的人造島嶼,人對自然的遠離與對自然的依賴都空前的加劇了。膨脹的人類世界,導致了各種變相和扭曲的發(fā)展模式。貧窮的國家砍光了樹木出口來換錢,結(jié)果水土流失,森林所剩無幾,復活節(jié)島上的居民,連出海的獨木舟都沒有了木材可以制作。無數(shù)國家就這樣衰敗下去了。那些繁榮的幻影還能支持多久?我們都不知道。人類的本性之一就是對于災難即使提前知道也難以采取行動,滯后性太大,不是懶惰就是推脫,結(jié)局就是誰也沒有做什么。
“要悲觀已經(jīng)太遲了”。事實已經(jīng)如此,悲傷只是徒勞,我們也無法改變過去既定的事實。本片導演也坦言,“我設法把《家園》拍攝成為我們對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電影。不是恐嚇人們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們明白我們該如何對待剩下的一半。同時,我更希望《家園》能喚起我們心底的愛,建立分享、智慧和節(jié)制的生活。”是啊,人類本就是悉知一切而不去改變哪怕從現(xiàn)在開始。
雖然影片的最后,導演依然從世界看到了諸多的希望,并且對人類的未來提出了美好的期望與憧憬:以色列人用地灌技術(shù)在沙漠中種植優(yōu)質(zhì)的糧食作物,贊揚了哥斯達黎加政府成為第一個放棄軍隊的國家,將全部軍費開支用以國民教育和綠色旅游,展現(xiàn)了韓國通過全民性植樹,重建戰(zhàn)爭中被無情摧毀了的森林,使
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65%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眾開始有節(jié)制、可持續(xù)、再生地伐木和捕魚,通過替代、再生、循環(huán)、回收的方式,推動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國民生活質(zhì)量的平衡發(fā)展?!都覉@》試圖告訴人們,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們的行動。然而前途到底如何,路確實是在人類自己腳下了。
只要我們放下包袱正視問題,希望還是有的,未來還可以擁有。既然悲觀已經(jīng)失去意義,我們所有人類需要一起,盡我們所能,用盡我們的智慧,為地球母親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不能再恣意妄為,要敢于承擔責任,珍惜手中的財富,運用知識和教育的力量,依靠我們的智慧與努力,大膽嘗試,積極應對。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為了后代子孫,為了哺育我們的地球家園,也為了我們自己,該做些什么了。微薄之力,也可起一定的作用。每個人類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首先從節(jié)制與分享開始,保護一切資源,愛護地球的每一寸土地。
是的,行動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時,我們更應該早點行動,多點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