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由使契丹
宋代:蘇軾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譯文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著云海遙遙相望,何必因為你要遠行又淚濕衣巾。
你不辭勞苦充當信使去冒風雪,為的是要讓異族認識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將在沙漠留戀地回望京都夜月,夢魂定會越過湖山見到杭城春景。
遼國國主若是問起你的家世,可別說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蘇家門庭。
注釋
⑴適:往。
⑵驛騎:猶言“驛使”,傳驛的信使。凌:沖冒。
⑶天驕:漢時,匈奴自稱“天之驕子”(《漢書·匈奴傳》,后泛指強盛的邊地民族。此處指契丹。鳳麟:鳳凰與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見的.人才。
⑷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
⑸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靈隱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蘇軾時知杭州。
⑹“單于”二句:《新唐書·李揆傳》:“揆美風儀,善奏對,帝(肅宗)嘆曰:‘卿門第、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信朝廷羽儀乎?’故時稱三絕?!钡伦跁r他曾“入蕃會盟使”,至蕃地,“酋長曰:‘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紿之曰:‘彼李揆安肯來邪!’”蘇氏一門,尤其是蘇軾在契丹聲名尤著,故化用此典,說明中原人才眾多,不止蘇氏。單于,匈奴最高首領的稱號,此借指遼國國主。
賞析
蘇軾此詩,諄諄囑咐,勸勉有加,壯愛國之行色,見兄弟之親情。
首聯(lián)點題,寫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這次也不會因遠別而悲傷落淚。蘇軾兄弟情誼頗深,蘇轍23歲前與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離。23歲進入仕途,從此宦游四方,會少離多。盡管如此,他們?nèi)韵⑾⑾嚓P。蘇軾一生屢遭貶謫,蘇轍受累不怨。在“烏臺詩案”中,蘇轍寧肯舍棄官帽以營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蘇轍傳》說:“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碧K轍此去,雖為遠別,但暫作分離,一向樂觀曠達的蘇軾自然不作兒女之態(tài)。“那因遠適更沾巾”化用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句意。
頷聯(lián)勸勉。上句勉勵蘇轍不辭辛苦,其中的“驛騎”原指驛站快馬.此代使臣;“凌風雪”寫出了路途的艱辛。下旬鼓勵兄弟不辱使命,漢朝時匈奴自稱天驕,以后用以代異族。鳳是傳說中的祥瑞之鳥;麟是傳說中的仁德之獸,此以之代轍。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見國家之仁惠。這句是說.要讓遼主認識你這仁德之國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國風范。
頸聯(lián)囑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時時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記故國。下句設想子由夢境,夢中的湖光山色應該是杭州的湖光山色?!皶r蘇軾任職杭州,故有此語。
尾聯(lián)望歸。這里用李揆指子由,這不僅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的名位與聲望,舉世皆有所聞,而且以此告誡子由,出使北蕃,決不可追求盛名,須小心謹慎,安全而歸。聯(lián)系當時遼國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實,蘇軾的擔心并非多余。用李揆故事,又以國家利益為重,實乃警精含蓄之語。
這首詩以送別為題,寫出蘇軾對子由出使遼國的復雜心理,一再勸勉,諄諄囑咐,殷殷盼歸。語言平實,自然流暢,屬對工穩(wěn),用事精警。寫尋常之題材,寄兄弟之親情,明國家之大義,實乃蘇詩中抒寫愛國情懷之佳作。
1、女真(滿,包括末曷)
兩度入主中原,建立了金朝和清朝。入主中原總年數(shù)約400年。建立過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帝國。不論對中國還是世界都影響巨大。粟末末曷曾建立過東海國,立國200余年。
2、蒙古
入主中原一次,建立了強大的蒙古帝國并在中國建立了元朝,完成了對中國的統(tǒng)一。入主中原總年數(shù)約96年。蒙古帝國最大疆域達3100萬平方公里,對世界的影響更是巨大。
3、鮮卑
入主中原三次,建立了前燕,后燕,北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時間太短,不提。拓拔氏建立的北魏對中國影響巨大。它結(jié)束了自西晉八王之亂之后長達150多年的戰(zhàn)亂。使中國開始走向強大統(tǒng)一,北魏對鮮卑的'漢化改革,促進了中國第2次民族大融合,使鮮卑族,匈奴族及其他諸胡融于漢族。
4、匈奴(包括羯)
入主中原兩次。南匈奴劉淵建立的漢(前趙)曾短期入主中原。不過漢(前趙)遠沒有完成對北方的統(tǒng)一,時間也很短,對中國歷史影響甚微。羯人建立的后趙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統(tǒng)一,但其統(tǒng)治殘暴,民族壓迫嚴重,使中國歷史倒退。匈奴人最有名的時代還是秦,漢時代,他們在蒙古草原建立了強大的草原帝國,屢次騷擾邊境,對漢族王朝有巨大的影響。并對中亞甚至歐洲都有深遠影響。
5、突厥(包括回鶻)
入主中原3次。在五代時候,沙陀突厥人建立了后唐,后晉,后漢三個國家,總年數(shù)約30年。促進了北方的統(tǒng)一,逐漸結(jié)束了唐朝后期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突厥最主要的影響還是因為他們建立了除蒙古以外最大的草原帝國。面積約1700萬平方公里。完成了對丁零族(鐵勒)的統(tǒng)一,并使草原個民族突厥化。突厥人對中亞西亞甚至歐洲都有巨大的影響。突厥帝國是西魏,北周,隋,唐朝北方的嚴重邊患,前突厥王國約80余年,后突厥王國約70年,回鶻王國約90年?;佞X曾幫唐朝平定安史之亂。
6、契丹
入主中原時間約1年。滅后晉曾一度占據(jù)中原,后來退出。契丹是中國的北方割據(jù)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地域遼闊,文化發(fā)達,統(tǒng)治穩(wěn)定,對北京以北地區(qū)的統(tǒng)治長達200年。與北宋王朝處于對峙狀態(tài),并迫北宋納貢。契丹滅亡后,曾在新疆一帶建立了西遼,對中亞地區(qū)有重大影響。
7、吐蕃(藏)
完成了對藏族地區(qū)的統(tǒng)一。建立了十分強大的吐蕃王朝。最勝時占領西藏,青海,四川西,甘肅西,新疆大部,尼泊爾克仕米爾等,面積400多萬平方公里,立國200余年,后分裂瓦解。對唐朝影響巨大,與唐朝時戰(zhàn)時和,絲毫不處于下風。安史之亂后曾經(jīng)兩次攻破長安,是當時與唐朝并立的大國。后投降元朝,并入中國版圖。
8、南詔(大理)
白族人建立的國家。割據(jù)云南。南詔與大理總共割據(jù)云南時間長達650年,對云南各族都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屢次跟唐朝交鋒,唐朝不能平也。后大理國被蒙古所滅,并于中國版圖。
9、羌(包括氐)
建立的政權(quán)有氐族建立的前秦,后梁,仇池國,巴氐建立的成漢,羌建立的后秦。黨項羌建立的西夏。羌族是跟漢族一樣古老的民族,早在商朝就有羌的記載。氐亦是西北少數(shù)民族,從羌分化而來。羌氐都是五胡之一。入主中原一次,氐族人苻堅時候的前秦,滅前燕慕容氏,前涼張氏,代國拓拔氏,降服鐵弗匈奴,統(tǒng)一整個北方。短期統(tǒng)一了北方,實力十分強大。但淝水之戰(zhàn)大敗,前秦被羌族人建立的后秦所滅。前秦統(tǒng)一北方時間雖短,但對中國歷史影響很大。羌族姚氏建立的后秦占據(jù)長安,是十六國時期比較強的割據(jù)政權(quán)。黨項羌建立的西夏立國200年,分別與北宋,南宋,遼,金對峙,是西北方比較強大的割據(jù)政權(quán),最后被蒙古所滅。
10、柔然
柔然是一個占據(jù)整個蒙古草原的游牧政權(quán),處于早期奴隸制社會。柔然是個十分強悍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當時被稱為所有馬上民族的最強者。柔然立國150于年,最強時,東至朝鮮,西至新疆準葛爾盆地,北至北海(貝加爾湖),南至大漠與北魏接壤,盡占匈奴之地也。柔然自立國開始100余年來一直騷擾北魏邊境,成為北魏北方的邊患,并曾圍困北魏皇帝50重。柔然對蒙古,中亞,甚至歐洲都有重大影響。歐洲人稱為阿瓦爾人。柔然人被突厥人攻破后,一部分遷至歐洲,曾經(jīng)橫掃歐洲。
導語:兒皇帝,五代時石敬瑭借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之助建立后晉,與其他政權(quán)抗衡。他雖為皇帝,仍向契丹稱臣,石敬瑭雖然比耶律德光年長十歲卻稱耶律德光為父,自稱兒皇帝。此后北漢附遼,則稱侄皇帝。后世因作為叛臣的代稱。關于這個的`典故故事你知道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拼音】ér huáng dì
【典故】學士以先君之命為書以賜國君,其書常曰:‘報兒皇帝云。’《新五代史·四夷附錄第一》
【釋義】五代時期石敬瑭勾結(jié)契丹建立后晉,對契丹主自稱兒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國,建立傀儡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者。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賣國求榮的人
【結(jié)構(gòu)】偏正式
【同韻詞】攻瑕蹈隙、蹤跡詭秘、哀毀瘠立、負薪之議、雨蓑煙笠、書生氣、汗馬功績、兔角牛翼、忘形之契、耕耘樹藝、......
【年代】古代
【謎語】孩子王
【英語】boyemperor
【成語舉例】偽滿政府曾經(jīng)成為日本統(tǒng)治下的兒皇帝。
【典故故事】
唐末五代是一個叛賣的時代。朱溫先是叛變黃巢起義,叛降唐朝,被賜名朱全忠,與沙陀貴族李克用等協(xié)同鎮(zhèn)壓黃巢起義。后又叛變唐朝,自立后梁。
李嗣源本來還不想背叛晉王李存勖,被他的女婿石敬瑭說動,背叛和消滅李存勖后,自立為后唐。
石敬瑭背叛后唐,后唐派兵討伐,石敬瑭被圍,向契丹求援。9月,契丹軍南下,擊敗唐軍。石敬瑭在11月受契丹冊封為"大晉皇帝",認契丹主為父,自稱"兒皇帝"。
石敬瑭滅后唐后,按約定將燕云十六州獻給契丹,使中原地區(qū)喪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每年納歲絹三十萬匹,并向比他小10歲的遼太宗耶律德光自稱為"兒皇帝",奉耶律德光為"父皇帝"。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護,做了七年的兒皇帝,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