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在那被遺忘的山坡上/還下著密雨,還吹著細風/沒有人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留下了英靈化入樹干而滋生”。
1 945年9月,在日本投降、中國抗戰(zhàn)取得完全勝利的第二個月,穆旦(查良錚)寫下了這首名作《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這位24歲投筆從戎,親歷了中國遠征軍緬甸抗日的詩人,以一句“留下了英靈化入樹干而滋生”,來紀念他的戰(zhàn)友,來書寫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史能人詩,詩也寫史。中國歷史上,曾有無數詩篇“為時而著”“為事而作”,留下了歷史的吉光片羽。雖無法詳細完整地記錄史實,卻恰恰以
這是擁有人類最古老文明的國度,卻是在這場亡國滅種的危機里,才普及了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四萬萬同胞之間,由親緣認同、鄉(xiāng)土認同,轉向了對全體中國人命運共同體的認同。命運共擔、同仇敵愾,化入郭沫若寫于1937年的詩句:“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
這是曾經有過近悅遠來輝煌歷史的國度,卻是在這場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中,贏得了近代第一次抗擊外敵入侵的勝利。在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內憂外患之后,重新走入世界歷史。朱德的“自信揮戈能退日,河山依舊戰(zhàn)旗紅”,陳毅的“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早就在抗戰(zhàn)最艱苦的時刻傳遞了勝必在我的信念。
這是擁有河漢燦爛文化的國度,卻是在這場浩劫中,深刻地理解到什么是欲亡其國、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先滅其文化??箲?zhàn)解答了中國往何處去的問題,同樣解答了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往何處去的困惑。知識群體經歷了郁達夫“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久歇”的憂思,最終擁有了艾青式的篤定:“我相信這言語與姿態(tài)/堅強地生活在大地上/永遠不會滅亡”。
這是曾有著數千載民族傳承的國度,但卻是在民族危機的頂點,重新鍛造了自己的民族精神,重新找到了民族復興的起點。吉鴻昌的“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宋哲元的“寧為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義長爭日月光”,陳毅的“五年碧血翻滄海,一片丹心照漢旗”,都是穿越歷史的吶喊、熱血寫就的精神。
穆旦說,沒有人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但其實,因為他的詩句,今天的人們不但看見了歷史,更隨著詩人沉重的步履,進入了緬甸的原始森林,經歷了槍林彈雨,在戰(zhàn)友的遺體間前行。相信,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無論一個中國人在哪里讀到上邊那些詩句,哪怕是在公車上,哪怕是在地鐵里,哪怕是在排隊的時候,哪怕只讀了只言片語,都會忽然心中一動,如同與一陣歷史的長風相遇。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1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這是當前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的追求。倡導自主學習已成為新的課程教學與學習的基本要素,也是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一大亮點。在《水鄉(xiāng)歌》一課,我力求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一、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笨梢姡處熤挥凶鹬貙W生,熱愛學生,不盛氣凌人,居高臨下,才能在師生之間架起信任的橋梁,才能營造一個生動活潑、和諧民主的氣氛環(huán)境。
二、鼓勵質疑,激發(fā)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fā),積極啟發(fā)學生的思路,熱情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疑促思,以思釋疑,把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中來。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再經過教師的精心引導,讓學生讀、思、議,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思中有所認識,在思中找出問題的所在,在思中理清問題的脈絡,使學生在議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議中尋得解決問題的門路,在議中得到共同提高。這樣,我們的教學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閱讀質量
學習是學生的內部行為,因此不但要能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我們的教學只有充分尊重學生,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真正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充分、自主、全面發(fā)展。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2
語文是綜合性很強的一門人文科學,在各門學科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更要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教學注重的是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而寫應該是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反思和經驗總結,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課外多積累詞語、句子和文段,以此打下寫作的基礎。學生進入初中后,隨著課程的增多,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而學生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書面作業(yè),不知不覺就忽略了課外閱讀。長期以來,學生對閱讀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認為平時學得不錯,臨上陣前再搞突擊,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不作積極思考,很少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地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來充實自己,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教學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在課前要求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所積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語故事及優(yōu)秀文章等,并且要求其他同學在本子上作好記錄,這樣不僅能督促學生了解更多課外知識,積累更多名言名句,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培養(yǎng)寫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堅持寫日記、隨筆、讀后感,也是提高寫作的關鍵。雖然一直以來都在倡導創(chuàng)新作文,強調作文在語文教學中的分量,但在實際中,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使得學生只是為了作文而寫作,沒有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自愿的構思作文的習慣,作文內容往往空洞無物,有的只是詞語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敘事,很少有真情實感的流露,更談不上有什么創(chuàng)新。
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鼓勵學生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發(fā)自內心地、主動而又積極地去寫作,做到有感而發(fā),多寫多練,通過日積月累的鍛煉提高寫作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學中應提倡并要求學生堅持寫周記,有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一些隨筆或讀后感之類,并叫幾個同學將他們寫的內容讀給其他同學聽,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同時,教師自己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多給學生讀一些自己的文章,給學生多鼓勵,多指導,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寫作帶給人的是一種精神的愉悅和心靈的安慰。
最后,口頭作文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由于受年齡階段、心里特點和生活閱歷的影響,平時對事物的觀察往往是片面的、零星的、不連續(xù)的,而通過口頭作文接受老師和同學的影響,可以使自己受到啟發(fā),從而提高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口頭作文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的果斷性,增強自信心,養(yǎng)成正確使用語言的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最終達到提高書面寫作能力的目的。
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方法如何不同,只要遵守新課程中的新概念,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們成才的良田沃土。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3
時間如行云流水,我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也近一個學期了,這一個學期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學習,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F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
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zhí)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guī),努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 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為今年的新老師,又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里,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二、 認真?zhèn)湔n。
這學期學校開展的師徒結對活動讓我收獲頗豐。我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圖解對活動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 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非常主要。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四、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為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 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拼音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fā)現班上七八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這還需要在下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家長配合不夠。說明我與家長的溝通還不夠,這將是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4
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學反思有助于我們教學智慧的實踐。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它是體現教師實踐智慧的過程,而不是教師演練技藝、展現知識的過程。以前語文教師的教學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課本知識,而通過反思,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搜集大量事例并以各種形式向學生展示。
1. 教學體會
1.1 加強教師修養(yǎng),增強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
都說初中孩子最擅長模仿,教師的道德風尚、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峦吡蟹蛘f:“兒童從小就把自己的老師看成是他們要努力學習的道德模范。所以,教師的道德面貌就起著這樣重要的作用,他在課堂內外,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給學生作出的榜樣?!苯處煴仨氉杂X加強道德理論學習,發(fā)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強弱。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探索,不斷豐富并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掌握學科知識和常規(guī)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上,還要掌握與學科有關的學科知識及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2 科學使用教材。
遵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新課標繼承和發(fā)揚了舊課標的優(yōu)點,在諸多方面有了新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新教材的編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生活邏輯為主線,從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出發(fā),以社會生活為主題闡述理論觀點,生活化學科知識,使知識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以人為本的理念得以體現,使語文教學的時效性、針對性、說服力增強。因此,關注過程和凸顯觀點是新教材內容的體現方式。由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景出發(fā),在生活情境中學生能夠體驗、感悟,最終回歸到學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很強可讀性。剛開始新教材不能夠適應,筆者曾走到兩個極端教學模式:部分教師由于受舊教材編排學科知識邏輯思路的影響,開始接觸到新教材以生活邏輯為主線的編排思路時,感覺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識體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課時按舊教材的模式教學,導致學生聽不懂,課堂效果也很差,為此,筆者感到困惑苦悶,結果轉向依據并照搬新教材,一段時間過后,教材內容進度緩慢,筆者感覺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學任務在規(guī)定課時內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筆者意識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應當依據新課標的理念,讓教材成為文本并對其進行編輯。
1.3 挖掘人文內涵,體現人文價值。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語文教育曾一度極力追求科學化,在教學和教學評價中過分追求客觀性、確定性,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向自然科學靠攏,醉心于數量化和標準化。尤其是在中考壓力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過度地進行理性分析,追求機械化的答案,這直接導致了學生思維的局限性。當然,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標準化教學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從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上看,這樣的教學理念無疑背離了語文教育的特點,降低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傷害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畢竟,語文是人文學科,理性化、機械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挖掘出語文的人文價值,也就不能充分發(fā)揮語文的教育功能。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廣大語文教師不能不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1.4 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弊鳛槔蠋?,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我們力求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么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lián)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2.以學生為主體,接受先進的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標的普及,許多教材內容出現了大幅度改動,但是教師的教學模式卻沒有隨之改變,仍然是“穿舊鞋”,在課堂上以自己為中心,對學生“一刀切”。這樣陳腐落后的教學模式顯得與現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格格不入,教師教得疲倦,學生學得枯燥,味同嚼蠟,從而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堂效率極低。語文教師應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不應是一個只顧眼前分數、不顧學生能力發(fā)展的`“近視”。教師要逐漸將自己的主體地位讓位于學生,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中心,只有通過課堂中師生、生生的合作探究,才能使學生逐漸提高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采取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如對在閱讀過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層次的、學生自己不能獨立完成的問題,可以通過合作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可在小組討論中不斷補充、更正、完善,一些重要的問題如果不能馬上解決,教師可參與進來,引導學生細細研討。
總之,在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斷探索、實踐,逐步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5
人們總是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面對學生,要想雕琢出潔凈、高尚的靈魂,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給予人性的關懷,作為教師,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事情。在近段的教學工作中,我感慨頗多,茲述于此,敬獻給各位同仁,聊以共享。
一、教學中,置換角色,強化自信
我在教學中無意間提到魏書生先生的教育理念,說魏老師讓學生自己上課,自己命題,沒想到283班的同學反映很熱烈,紛紛表示歡迎,愿意嘗試。我意識到這是強化學生自信心的一個極好的機會,欣然同意。
同學們推薦語文課代表肖文燁做小老師上課。11月14日早自習,我把課件給肖文燁看了,告訴他重點難點,教他進行電腦操作,具體細節(jié)都留給他自己設想。第一節(jié)課,肖文燁上《別了,不列顛尼亞》,上了20分鐘。
在肖文燁上課期間,我和同學們都稱之為“肖老師”,而且一有疑問馬上就提出來,課堂氣氛似乎比往日還要熱烈些,我很欣慰,同學們懂得尊重他人的嘗試,學習上又積極主動。
肖文燁作為學生來上課,當然還存在種種不足,但他上課始終面帶微笑,當他發(fā)現易丹波坐姿不正,想找后面同學講小話時,他則義正詞嚴的批評他:“易丹波同學,你在干什么?!”我很欣慰,肖文燁的微笑和魄力實在難能可貴,他所具備的這兩種素養(yǎng),一定可以促成他將來的成功。
肖文燁上完課以后,我對他勇于嘗試,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給予了極大的贊許。我當場獎勵他四顆怡口蓮糖果,肖文燁當場剝了一顆糖果吃,我看到了一向內向的他露出了自信、甜蜜的笑容。同學們也高度贊揚了他的勇氣,給他以熱烈的掌聲。還有好多人躍躍欲試,希望這樣的活動每個月搞一次,給更多同學以機會。
當天晚上,肖丹霞同學要求下個月也給她一個機會,讓她來上一節(jié)課。我對她這種見賢思齊的精神表示嘉許,欣然應允。
我又趁熱打鐵,在11月15日要求同學們再次置換角色,做一做命題人,男女生各出一套期中考試試題。同學們共同推舉了肖文燁和肖丹霞作為男女生代表,兩天后,他們倆人就拿出了自己的試題。別說,還真有許多和我出的題不謀而合。我推薦給同學們,在后面寫了一句:“吉光片羽,敬請傳閱!”
因為我鼓勵同學們說:“不僅是語文,所有科目都可以自己命題試一試。”后來鄧新桂同學又出了一些生物試題。
語文期中考試時,肖文燁得了90分,肖丹霞得了86分,雖然不是特別高的成績,但是他們已經有了堅定的自信,這樣的成績并沒有讓他們沮喪。
教學體驗:強化學生的自信心,當然還有很多方法,但這是我第一次通過置換角色來強化他們的自信心,收效很好。我會繼續(xù)做下去的。
二、生活上,發(fā)現需求,傳遞溫暖
11月中旬,天氣一直很冷。我自己都穿得很厚了。
11月16日,我在278班上課,發(fā)現有些同學感冒了,穿卻穿得很單薄。經過一番詢問,才知道是月假時根本就沒有帶棉衣來。其實我已經幾次跟學生們說,沒有衣服穿的同學可以到我那里拿衣服去穿,可是一直沒有人來。這一天可能是實在熬不住了,李嘉和彭洲說要向我借衣服。呵呵,我沒想到是兩位男生。
我把他們領回了家,給彭洲找了一件溫綺的里面有絨的夾克,給李嘉找了一件黑色的毛線衣。他們是很嬌小的男生,我現在又長胖了,實在只能從舊衣服里找到這么兩件湊合一下。我們又一起烤烤火,一起談談心,他們覺得很溫暖,也很感激。
第二天我看到他們倆穿著我的衣服坐在教室里,我也覺得很溫暖。我想,曾經穿過一個女老師的衣服,將作為一種特別的記憶而長久的存留在他們的生命中。
11月22日期中考試之后,鄧久思到我家里來找我談心。他看到我放在桌上的充電熱水包,說:“老師你也有這個??!”我說:“是啊,是給我兒子用的,他太小了,睡不熱?!彼謫枺骸澳窃趺礇]看到你兒子?”我回答說:“昨天和他爸爸回家了?!彼t疑了一下,然后說:“老師,那就把這個借給我用一用吧。”我欣然應允了。
因為我覺得鄧久思是一個很感恩,很懂事的孩子。他的數理化很好,但是語文和英語都不怎么樣。我曾經批評他的字跡潦草,他虛心接受,現在他的字至少工整了。11月20日晚我批閱期中考試的作文時,發(fā)現他在作文中寫到,他很感激語文老師肖老師對他的關懷,因為肖老師指出他的書寫問題,單獨教他寫作文,考前把基礎訓練借給他復習。我這才知道文章是他的,我這才知道那么一些細小的事情,竟然給他帶來了許多溫暖??荚囍?,他又及時把基礎訓練還給了我。我覺得他真的很懂事,他值得我更多的關懷。
充電之后,鄧久思拿著熱乎乎的熱水包走了,我覺得很溫暖。
我的體驗:從生活上關心學生,也是我們教師責無旁貸的事情。作為科任老師,相對班主任來說,對學生可能沒有那么了解,那就更加要細心,用心去發(fā)現學生的需求,一件衣服,一個熱水包,甚至一句話,就可以溫暖一個靈魂,潔凈一個靈魂,何樂而不為?況且,在向他人傳遞溫暖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凈化了自己的靈魂,何樂而不為?
三、情感上,熱心溝通,創(chuàng)造和諧
在上完《小狗包弟》時,我曾布置了一篇周記:
由人及己請問你曾經對動物或他人做過令你遺憾、自責、悔恨的事嗎?今天,讓我們向巴金先生學習,真誠地、勇敢地來說一說,寫一寫。
在批閱周記時,我發(fā)現肖文燁寫了一篇《友人鄧盧》,文章大意是說,鄧盧是他初中時的好友,曾經陪他度過很多美好的課余時光,曾經給過他很多生活上的幫助。但是后來他們疏遠了。如今他很內疚,聽說鄧盧學習不是特別努力,他沒能幫助他,雖然兩個班教學樓相對,他卻沒有勇氣向鄧盧去表達自己的心聲。
鑒于肖文燁同學的內向,11月18日,我從278班上完課后,來到280班走廊上,找到了鄧盧,把《友人鄧盧》給他看了。鄧盧看完以后倒是沒有說什么,只是說“謝謝老師”。我鼓勵他也可以主動找肖文燁聊聊。在場的其他同學覺得很感動,說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老師,這么有愛心,這么細心。我笑一笑,我覺得很平常。
讓我很有成就感的是:鄧盧在期中考試的作文里寫到了這件事。20日晚批閱作文時發(fā)現這樣一段:“前幾天我讀到一位老友寫給我的文章,他在文中說對我很愧疚,其實我沒做什么,那都是小事,應該愧疚的是我,我沒有他那么努力,我很是佩服他做事的毅力,他的勤奮……”我便知道是鄧盧寫的。我很激動。
不管肖文燁和鄧盧還能不能成為以前那樣的好朋友,我認為,至少他們關于《友人鄧盧》的記憶是美好的。
教學體驗:關懷學生的情感,作文是一個很好的窗口。學生們在情感交流與溝通方面可能還有種種不足,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熱心一點,多做點什么。我真沒想到這么一個小小的舉動會帶來這么多反響。幫助同學們進行溝通,創(chuàng)造和諧的同學關系,是我們教師責無旁貸的事情,我還會繼續(xù)努力。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學習上,生活上,情感上多多的給學生以人性的關懷,來溫暖他們,來強化他們的自信心,來創(chuàng)造和諧的同學關系,如此,才無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要達到那種境界,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