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關于禮儀的名言警句
1.禮貌和文明是我們共處的金鑰匙。
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禮儀是成功的基石。
4.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髯?/p>
5.敬人者,人恒敬之?!献?/p>
6.上無禮,不可以得賢。
7.讓,德之主也,讓之謂懿德?!蹲髠鳌?/p>
8.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獜埡?/p>
9.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但她卻是最珍貴的事情。
10.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11.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謝覺哉
12.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蘇軾
13.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 李白
14.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但她卻是最珍重的事情。
15.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儒貝爾
16.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就應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
17.環(huán)境整潔優(yōu)美,生活健康科學,社會禮貌進步。
18.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19.恭近于禮,遠恥辱也。恭則不侮?!撜Z
20.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豆茏印?/p>
21.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司馬光
22.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拙右?/p>
23.知恥近乎勇。――孔丘
24.不學禮,無以立。
25.懷著善意的人,是不難于表達他對人的禮貌的?!R梭
26.禮,天之經(jīng)也,民之行也?!髠?/p>
27.頭銜愈大,禮儀愈繁?!∧嵘?/p>
28.親善產(chǎn)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29.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
30.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君莫作?!啤螏r《勸世》
古今中外關于禮儀的名人名言
1.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 ——洛克
2.告別陋習崇尚禮貌,向不良衛(wèi)生習慣宣戰(zhàn)。
3.關心學校,我們的職責;愛護學校,我們的義務;熱愛學校,我們的心聲。
4.高高興興做游戲,和和氣氣在一起。不打不鬧不追逐,安全二字不忘記。
5.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杜f唐書》
6.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蛾套哟呵铩?/p>
7.請講普通話。上下樓梯靠右行勿喧嘩!
8.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
9.綠色禮貌是期望,讓咱們一齊來播種期望吧!
10.恭近于禮,遠恥辱也。恭則不侮?!墩撜Z》
11.禮,不妄說人,不辭費。
12.有意擦去的一塊污漬,凈化的是自我的靈魂。
13.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就應個性留意地養(yǎng)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約翰?洛克
14.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蹇?/p>
15.禮儀是微妙的東西,它既是人們交際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過于計較的?!喔?/p>
16.人必知道而后知愛身,知愛身而后知愛人,知愛人而后知保天下。
17.唯寬可以寬人,唯厚可以載物。君子以厚德載物?!讉?/p>
18.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校園因禮貌而將更加進步。
19.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 ——儒貝爾
20.不在墻上留一條傷痕,不在空氣中留下一句臟話。
1、子曰:“不學禮,無以立?!?/p>
2、子曰:“禮之用,和為貴?!?/p>
3、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4、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5、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6、子曰:“剛、毅、木、訥近仁?!?/p>
7、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p>
8、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p>
9、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p>
10、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p>
11、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p>
1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p>
1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p>
1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p>
15、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p>
16、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p>
17、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8、子曰:“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p>
19、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p>
20、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21、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2、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p>
23、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p>
25、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p>
26、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p>
27、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p>
禮者,人道之極也。荀況,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頭銜越多,禮儀越繁。英國詩人 丁尼生
禮貴從宜,事難泥古。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禮之大本,以防亂也。唐朝文學家 柳宗元
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法國詩人 儒貝爾
非禮不動,非禮不言。清代滿族小說家 曹雪芹 《紅樓夢》
安上治民,莫善于禮。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
人之有禮,憂魚之有水矣。東晉醫(yī)學家,道教學者,煉丹家 葛洪
禮,天之經(jīng)也,民之行也。春秋時期史學家,盲人 左丘明 《左傳》
貴族重權利,百姓重禮儀。 阿奧斯汀
禮義生于富足,盜竊起于貧窮。東漢政論家、文學家 王符
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春秋時期史學家,盲人 左丘明 《左傳》
無論如何,一個人應永遠保持有禮和穿著整齊。瑞典詩人、小說家 海登斯坦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荀況,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禮之于人,猶酒之有蘗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禮儀對于人來說,就象釀酒用的酒曲,君子看重禮儀,小人輕視禮儀。蘗:酒曲,類似釀酒用的米。
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曲禮》
禮致敬,不見好,跡不招尤,所謂淡而可久是也。清代文學家 陳道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美國作家 愛默生
如果把禮儀看得比月亮還高,結果就會失去人與人真誠的信任。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 培根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春秋孔子《論語》不懂得客觀自然規(guī)律,就不可以成為君子;不懂的禮義禮節(jié),就不能立足于社會;不懂得分辯言語明辨是非,不能了解別人。
春秋時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孔子 《論語》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不難有恩,而難有禮。清代醫(yī)家 史典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春秋孔子《論語顏淵》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于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別人嗎?克己,克制自己。復禮,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禮的要求。歸仁:歸,歸順。仁,即仁道。
春秋時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孔子 《論語顏淵》
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荀況,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nèi)犴槪谷藗兊臍赓|(zhì)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英國哲學家 約翰洛克
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英國哲學家 洛克
如果兒童任意地讓自己不論去做什么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古希臘哲學家 德謨克利特
一切禮儀,都是為了文飾那些虛應故事的行為,言不由衷的歡迎,出爾反爾的殷勤而設立的;如果有真實的友誼,這些虛偽的形式就該一律擯棄。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莎士比亞
舊籍于禮儀特重,記述甚繁,由今日觀之,其制度大抵僅為紙上之空文,或其影響所屆,止限于少數(shù)特殊階級,似可不必討論,此意昔賢亦有論及者矣。國學大師,歷史學家 陳寅恪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禮儀不良有兩種:第一種是忸怩羞怯;第二種是行為不檢點和輕慢;要避免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guī)則,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英國哲學家 約翰洛克
很多人會說很得體的話,卻不會說有真情實感的話。這就像是很多女人握手的時候,只把幾個冰冷的手指伸過去,表面上完成了一個禮儀,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傳達出熱情。中國當代女作家 畢淑敏
禮儀又稱教養(yǎng),其本質(zhì)不過是在交往中對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輕視或侮蔑而已,誰能理解并接受了這點,又能同意以上所談的規(guī)則和準則并努力去實行它們,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紳士。 英國哲學家 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