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罴?/p>
2、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阮籍《晉書·阮籍傳》
3、不知而自以為知,百禍之宗也——阮籍
4、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阮籍
5、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阮籍
6、愿為雙飛鳥,比翼共翱翔——阮籍
7、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罴段倪x·阮籍》
8、平生少年時,輕薄好弦歌。西游咸陽中,趙李相經(jīng)過。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驅(qū)馬復(fù)來歸,反顧望三河。黃金百鎰盡,資用??喽?。北臨太行道,失路將如何?!罴妒鰬言娭濉?/p>
9、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fēng)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fù)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②使心傷?!罴对亼寻耸住?/p>
10、日沒不周西,月出丹淵中。陽精蔽不見,陰光代為雄。亭亭在須臾,厭厭將復(fù)隆。離合云霧兮,往來如飄風(fēng)。富貴俯仰間,貧賤何必終。留侯起亡虜,威武赫荒夷。邵平封東陵,一旦為布衣。枝葉托根柢,死生同盛衰。得志從命升,失勢與時隤。寒暑代征邁,變化更相推。禍福無常主,何憂身無歸。推茲由斯理,負薪又何哀。——阮籍《采薪者歌》
11、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春秋非有托,富貴焉常保。清露被皋蘭,凝霜沾野草。朝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罴对亼选?/p>
12、奇聲不作,則耳不易聽;不顯,則目不改視。耳目不相易改,則無以亂其神矣。此先世之所至止也?!罴洞笕讼壬鷤鳌?/p>
13、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罴?/p>
14、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罴?/p>
15、步出上東門,北望首陽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樹林。良辰在何許,凝霜沾衣襟。寒風(fēng)振山岡,玄云起重陰。鳴鴈飛南征,鶗鴂發(fā)哀音。素質(zhì)游商聲,凄愴傷我心?!罴对亼选?/p>
16、放之不失,收之不盈;亡不為夭,存不為壽。福無所得,禍無所咎;各從其命,以度相守。明者不以智勝,暗者不以愚敗,弱者不以迫畏,強者不以力盡。蓋無君而庶物定,無臣而萬事理,保身修性,不違其紀(jì)?!罴?/p>
17、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開軒臨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岡,萬代同一時。千秋萬歲后,榮名安所之。乃悟羨門子,噭噭令自嗤?!罴对亼选?/p>
18、一日復(fù)一朝,一昏復(fù)一晨。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飄淪。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對酒不能言,凄愴懷酸辛。愿耕東皋陽,誰與守其真。愁苦在一時,高行傷微身。曲直何所為,龍蛇為我鄰。——阮籍《詠懷》
一、意旨遙深的詩人: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
時代狀況:玄學(xué)。篡權(quán)。戰(zhàn)亂。黑暗。
竹林七賢:懷縣(今屬河南?。┑纳綕?、向秀,尉氏(屬陳留郡,今屬河南?。┑娜罴⑷钕?,铚(zhì)縣(今屬安徽省)的嵇康,沛國(今安徽宿縣西北)的劉伶,還有林沂(yí)(今屬山東?。┑耐跞帧T凇爸窳制哔t”中,山濤和王柔雖然很崇奉老莊的道家哲學(xué),但也非常熱心于名位利祿,所以,他們二人的生平在“竹林七賢”中比較富貴、顯達,而不以文學(xué)著稱,也沒有留下很多好作品。
向秀、劉伶、阮咸雖然留下一些作品,但不算很多,只有向秀的《思舊賦》、劉伶的《酒德頌》等較為著稱。
在七賢中,真正倜儻不群,富有個性,而且在文學(xué)上有較大成就的自然就是嵇康和阮籍了。這兩個人的作品風(fēng)格完全不同,阮籍的風(fēng)格是寓意遙深,志氣曠逸。前人評他們二人的詩說:“嵇詩清峻,軟旨遙深?!币馑际钦f嵇康的詩清新、峻切,阮籍的詩意旨遙遠、深微,難以測知。
如果從詩歌的藝術(shù)價值來說,嵇康的詩雖然也寫得很好,但是,寫得過于直率了,缺乏含蓄,沒有蘊藉;阮籍的詩雖有一份哀怨之意,但很有節(jié)制,很含蓄。所以阮籍的詩富于蘊藉、沉摯的意趣。因而,在竹林七賢之中,在“正始時代”的作家之中,阮籍的文學(xué)成就是第一位的。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瑀“工于詩文、長于書札”,詩、文和書信都寫得很好,曾擔(dān)任過曹操的記室。
歷史上記載:阮籍“容貌瑰杰,志氣宏放,傲然獨得”,“喜怒不形于色”。這是因為他所處的魏晉之交的亂世,不如此不足以遠禍全身。阮籍的性格,一方面他的生活非常放浪,秉賦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禮法的拘束。另一方面,他為了能夠在衰亂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內(nèi)心非常有節(jié)制。阮籍的詩之所以寫的如此寓意遙深,他的為人之所以這樣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為他有兩種相反的情感的緣故。
關(guān)于阮籍的為人,歷史上記載說,他“內(nèi)心淳至,以孝稱,而疏于禮法”。雖然他外表上行為放浪,而內(nèi)心卻是非常淳厚、非常篤摯的,并且以孝順著稱。有一天,阮籍正和一位朋友下棋。這時,有人把他母親死了的消息告訴他,他的朋友想要停止下棋,但他卻對下棋的朋友說,請終此局。下完這盤棋,他就放聲一慟,嘔血數(shù)斗,而且“哀毀骨立,杖而后起”。
當(dāng)時人們以吊喪為重,當(dāng)中書令裴楷來吊祭阮籍母親之喪時,阮籍散發(fā)箕踞,醉而直視。既不給裴楷答禮,也不哀哭。裴楷仍然盡他的吊喪之禮。當(dāng)時有人問裴楷,既然阮籍沒有給你答禮,你為什么還盡喪之禮呢?裴楷回答說,阮籍那樣的人物是在禮法以外的,他可以像他那樣行事;我們是一般的尋常人,是在禮法以內(nèi)的,是應(yīng)該遵守禮法的。此外,阮籍疏于禮法,他遇俗士則白眼沉默,遇知己就以青眼相對。嵇康的哥哥來見阮籍,他就以白眼相對;嵇康自己來見阮籍,就以青眼相對。
歷史上還記載,阮籍“口不臧否人物”。當(dāng)時有人故意與阮籍談話,像當(dāng)年讒毀嵇康的鐘會,也非常忌恨阮籍。鐘會當(dāng)時任司隸校尉,他“數(shù)以時事問之”,
多次讓阮籍對當(dāng)時正事進行評論,希望從阮籍的口中得到他對當(dāng)時一些人物的批評作為把柄,然后再給阮籍加上一些罪名,而阮籍絕口不臧否人物,“皆以酣醉獲免”。(司馬昭替他的兒子司馬炎向阮籍求為婚姻,要阮籍把他的女兒嫁給司馬昭的兒子,阮籍知道司馬昭的用意之后,便常常飲酒,一醉達60天之久,使司馬昭沒有機會談及此事。)
歷史上還記載,阮籍好讀書,愛山水,常任意出游,“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他喜歡讀書,也喜歡游山玩水。他常常任意地駕上車出游,但不按著一般人所經(jīng)過的路徑走,而是任意而行,當(dāng)走到途窮無路可走的時候,就慟哭著轉(zhuǎn)回來。
歷史上海記載,阮籍有一次登上了當(dāng)年劉邦與項羽作戰(zhàn)的廣武山,當(dāng)他目睹舊時楚漢相爭的作戰(zhàn)遺跡時,不禁嘆息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他是在感嘆在一個衰亂的時代,沒有一個真正偉大的英雄人物能夠拯拔、能夠救濟正處于水火涂炭之中的人民。他對時代危亡的慨嘆和失望的悲哀之情,都在這兩句話中深深地表現(xiàn)出來。
阮籍好老莊,然而他曾經(jīng)屢次出仕,(比如他做過太尉蔣濟的掾?qū)?,做過尚書郎,步兵校尉),是為什么呢?一方面,他有放浪不羈的一面,對當(dāng)時的時代非常失望、不滿,但另一方面,他又有一種委曲求全的苦心,能夠節(jié)制自己。所以,他屢次出仕又屢次辭官,正好可以看出他內(nèi)心矛盾掙扎的痛苦。
在七賢中,阮籍是內(nèi)心最為矛盾、最為痛苦的一個人。因此,他常?!耙龟@酒醒,難去憂畏,逶迤伴食,內(nèi)慚神明。耿介與求生矛盾,曠達與良知互爭,悲涼郁結(jié),莫可告喻。對天咄咄,發(fā)為詩文”。老莊哲學(xué)的曠達與他良知上所忍受的悲苦互爭,內(nèi)心真是“悲涼郁結(jié)”,而這種痛苦又沒有一個人可以訴說,所以就把內(nèi)心的零亂、悲苦用詩文表現(xiàn)出來。
阮籍在政治上有雄心壯志,但他不滿司馬氏的所作所為,不愿依附司馬氏,又怕遭禍而不敢公然反對。他崇尚老莊的自然無為,蔑棄禮法;對司馬氏提倡儒家禮教的一套虛偽行徑,深為反感。他有才能,有志向,但無法施展,所看見的是恐怖的屠殺和虛偽的禮法。哀傷、苦悶、恐懼、絕望包圍了他。他寫下了五言《詠懷詩》八十二首,充分表現(xiàn)了他那孤獨苦悶的心情,同時隱隱約約地對時政和上流社會的丑惡現(xiàn)象進行了諷刺,憂生和憤世構(gòu)成了他詩作的主題。他的`詩語言比較質(zhì)樸,不假雕飾,但因?qū)υS多丑惡現(xiàn)象不敢明言,隱約其辭,因此不少篇章的內(nèi)容顯得深晦難曉。他的詩在展示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復(fù)雜性方面,在深入表現(xiàn)詩人的個性方面,堪與曹植的詩比美。
二、詠懷詩
阮籍詠懷詩共有82首。所謂“詠懷”,就是抒寫懷抱的意思,內(nèi)心之所感動的,內(nèi)心之所思想的,都可以抒發(fā)出來。
阮籍的82首詠懷詩,不是作于一個時候,而是“因物因事,情動于衷而見于吟詠。內(nèi)多憂時憤激之言,而出于隱喻象征,迂回吞吐,耐人尋味”。
前人的評價:
鐘嶸《詩品》:“《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fā)幽思。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于風(fēng)雅。”又說:“厥旨淵放,歸趣難求”。指出阮籍的詩,言語字句所寫的景物好像就在我們耳目之前一樣,而它其中所蘊含的情意,其寄托像八荒一樣的遙遠,很難搞懂他的主旨是什么。
晉宋之交的詩人顏延年在他的《詠懷詩注》中說:“嗣宗身事亂朝,??诸?/p>
謗遇禍,因茲發(fā)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p>
清代的陳沆在《阮籍詩箋(jiān)》的開頭引用顏延年上面的那些話,接著說:“今案軟公登臨廣武,嘯傲蘇門。遠跡曹爽,潔身懿、師。其詩憤懷禪代,憑吊今古。蓋仁人志士之發(fā)憤焉,豈直憂生之嗟而已哉?!标愩煺f,阮籍的詩并不僅僅是顏延年所說的寫人生的憂患艱難而已,而是仁人志士的作品,具有非常深遠的含義。
三、夜中不能寐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p>
表面意思是說,作者半夜睡不著,做起來彈琴而已。卻蘊含著他內(nèi)心的憂思煩亂,他那想要求得抒發(fā),想要求得解脫、寄托的努力和掙扎都表現(xiàn)在其中了。
“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衿?!?/p>
?。簬め!⒑熌?。在這指窗帷。
鑒:照
天上的明月照在這薄薄的窗帷之上。然而,阮籍所寫的明月照在窗帷之上,還蘊含著他此時此刻內(nèi)心的一種觸發(fā),內(nèi)心的一份感動與哀傷。因為月亮這個意向,會引發(fā)詩人一份寂寞、惆悵、哀傷的感情。(舉頭望明月。“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
清:凄清
衿:衣服的前衿,正當(dāng)胸懷的所在。
這里是說這時又有凄清、寒冷的夜風(fēng)直吹到我的衿懷之內(nèi)。這種寒冷,不僅僅是身體所感受到的寒冷而已,而且是他內(nèi)心之中一份寒冷的感受。
“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
鴻:是雁中最大的一種。這種鳥飛得很高,飛得很遠。鴻雁是常常成群結(jié)伴地飛翔,或者排成“一”字,或者排成“人”字。而有時會有一只失群的孤雁,它孤獨地一個人,所以是孤鴻。
這一句表面上寫他耳朵聽到的孤鴻的號叫,其實是他內(nèi)心的孤鴻的感覺。他說我聽到那孤鴻在悲鳴,在哀號,在什么地方哀號呢?在遼遠的曠野之上。
朔:指北方。朔鳥,就是指北方的鳥。然而“朔”還有“寒冷”的意思。冬天的北風(fēng)就是朔風(fēng),朔風(fēng)就是寒風(fēng)。在這里,與其把它講成北方的鳥,不如把它講作寒鳥,是寫在寒冷的冷風(fēng)之中的寒鳥在悲鳴,在啼叫。在什么地方呢?在北方的樹林之中。北方的樹林是指寒冷的樹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p>
我在這個地方走來走去,將要看見什么,能見到什么呢?明月、清風(fēng)、孤鴻、朔鳥。但他說,他什么也沒看到。
難道“明月、清風(fēng)、孤鴻、朔鳥”都被阮籍一筆抹殺了嗎?不是。阮籍所說的不是這些,這些明月、清風(fēng)、孤鴻、朔鳥所代表的是絕望,是幻滅,是悲哀,是寒冷,是孤獨,他要掙扎著離開它們,然而,除了它們以外,他再也找不到什么了,沒有一件事物能夠給他帶來溫暖和安慰。所以,他在徘徊與彷徨之中再也
尋覓不到任何一件事物了。
在魏晉如此危亡、衰亂之世,我能夠希求、盼望些什么呢?所以“憂思獨傷心”。他只有滿懷憂愁、煩亂的一份情思,自己單獨地傷心。而且,這一份傷心是無可告喻的。有誰能知道我的傷心,向誰傾訴我的傷心?
他身仕亂朝,常恐遭禍。他不敢把自己對時代的那一種黑暗、危亡的“憤懷禪代”的感覺向人訴說。只有“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了。
意象與抒情
四、嘉樹下成蹊(xī)(其二)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嘉樹:是美好的樹,凡是一切美好的樹,都可以稱它是嘉樹。
《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p>
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有一些美好的樹,樹的下面就自然會走出路來的,這些樹就是東園的桃樹和李樹。這兩句比喻美好繁盛的時代。
秋風(fēng)吹飛藿(hu?),零落從此始。
飛藿:“藿”是豆葉,即豆類的植物。“飛藿”是指零落的豆葉?!獙Ρ饶颈局参?。
沈約解釋這兩句說:“風(fēng)吹飛藿之時,蓋桃李零落之日:華實既盡,柯葉又凋,無復(fù)一毫可悅?!?/p>
這兩句是說,秋風(fēng)吹在豆葉上,我們就感到萬物零落從此就開始了。比喻凋零、衰敗的時代。
前面四句,我講的只是表面的意思。陳沆的《詩比興箋》認為這四句詩是有一種比興寓托的深意,陳沆說那是“司馬懿盡錄魏王公置于鄴。嘉樹零落,繁華憔悴,皆宗枝剪除之喻也”,意思是說這四句詩比喻曹魏的宗室之被司馬氏所剪除。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繁華:顏色美麗。
荊:一種落葉的灌木,它的莖是叢生的,大概有四五尺高,枝干很堅勁,古人常有人以荊木做手杖用。
堂:是一所房屋之中最中央的、最美好的、最高大的建筑。
杞:枸杞。
這兩句是說,人世之間本來就是如此,一些盛衰興亡的轉(zhuǎn)變都是如此:一切繁華的事物都會有一個憔悴的結(jié)果和下場。而廳堂之上就會長滿荊、杞。生——死;聚——散。
驅(qū)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舍:舍棄
之:代詞,指零落、憔悴而長滿荊杞的地方。
西山:用典。是伯夷、叔齊當(dāng)年隱居的地方。伯夷、叔齊是商紂時代孤竹國國君墨胎初的兩個兒子。周武王滅了商紂之后,他們“義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妒酚洝げ牧袀鳌氛f伯夷、叔齊臨死之前作了一首歌:
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微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吁(xū)嗟徂(cú)兮,命之衰矣!”
趾:山腳。
這兩句是說,這樣一個危亡、衰亂的時代,我要趕著我的馬,鞭策著我的馬,離開這個地方,到很遠很遠的西山去。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阮籍在魏晉之交的危亂之時,他有那種委曲求全地保全的悲哀和痛苦。有的時候,之之所以肯于委曲求全,還不只是因為自己的緣故,說自己果然就貪生畏死而就委曲求全了,有時不是的,而是為了對自己的親屬、家人的一份保護愛護之意,因為有的時候會因為自己而連累整個家族。
阮籍說,我有時想到我一身的安危都不能夠自保,何況說我還要戀念、還要保護我的妻子兒女,我如何能夠保全他們呢?像這樣的危亡之世,有一天說不定就會有殺身之禍。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凝霜:凝結(jié)的寒霜。
被:遮蓋
歲暮:一年最后的日子
已:畢,完
這兩句說,那寒冷的嚴(yán)霜整個地把郊原四野的野草都覆蓋的時候,有什么生物還能保全下去呢?一年就要過去了,那我只好說一切都完結(jié)了,什么希望都沒有了。這里表現(xiàn)得非常絕望,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在這個危亡、衰亂之時,那一份要茍且、委曲求全地求生的矛盾和悲哀。
其六 一日復(fù)一夕
一日復(fù)一夕,一夕復(fù)一朝。
每個人都是在白天黑夜的循環(huán)中度過的。在一天又一天的歲月累計中“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p>
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
逐漸衰老,這是誰也無法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因為阮籍“身仕亂朝,??诸局r遇禍”,所以他的人生體驗是時時刻刻焦躁不安的。
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
阮籍《詠懷》:政治抒情組詩的出現(xiàn) 苦悶與曠達 淵永的滋味與隱約曲折的風(fēng)格
曹魏后期,政局混亂,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無度,又昏庸無能,司馬懿父子掌握朝政, 曹芳、弒曹髦,大肆誅殺異己。此時文人的命運與建安時大不相同。擁曹的何晏、夏侯玄 人被殺。嵇康拒絕與司馬氏合作,亦慘遭殺害。阮籍本有濟世志,但不滿于司馬氏的統(tǒng)治, 酣飲和故作曠達來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終。山濤本來與阮籍、嵇康等人為友。同在“竹 林七賢”之列,后來投靠司馬氏。正始十年司馬懿父子發(fā)動高平陵政變,奪取權(quán)利后的十 年間,全國進入恐怖狀態(tài)。(只到高平陵政變十六年后,司馬氏才最后取而代之,奪了曹 家的帝位。)
這一時期的詩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現(xiàn)了危機感和幻滅感。此時的詩歌也與建安 詩壇風(fēng)貌迥異,反映民生疾苦和抒發(fā)豪情壯志的作品減少了,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了, 故阮籍詩“頗多感慨之詞”(鐘嶸《詩品》)和“憂生之嗟”(李善《文選注》),嵇康詩 亦“多抒感憤”(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八)。由于正始玄風(fēng)的影響,詩歌逐漸與玄 理結(jié)合,詩風(fēng)由建安時的慷慨悲壯變?yōu)樵~旨淵永、寄托遙深。因而正始詩歌也體現(xiàn)出其獨 特的藝術(shù)風(fēng)貌,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體》說:“以時而論,則有……正始體。”注云:“魏年號,嵇、阮諸公之詩?!?/p>
阮籍的代表作是《詠懷詩》八十二首。這些詩非一時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記錄。 這些詩抒感慨,發(fā)議論,寫理想,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對后世產(chǎn)生 了重大影響。
阮籍的《詠懷詩》充滿苦悶、孤獨的情緒,其詩或者寫時光飛逝、人生無常,如: “懸車在西南,羲和將欲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為咸池暉,濛汜受其榮。” (其十八)“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其三十二)或 者寫樹木花草由繁華轉(zhuǎn)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復(fù),如:“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fēng) 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記?!?(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 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保ㄆ涫?“清露為凝霜,華草成蒿萊?!保ㄆ湮迨?/p>
“不見日夕華,翩翩飛路旁?!保ㄆ湮迨┗蛘邔戻B獸蟲魚對自身命運之無奈,如
孤鳥、寒鳥、孤鴻、離獸等意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詩中,特別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為詩 人反復(fù)歌詠的對象(如其十四、其二十四、其七十一)。或者直接慨嘆人生的各種深創(chuàng)巨 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如其四、其五、其六十五),功名富貴之難保(如其十三、其五 十三、其五十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如其二十、其二十七、其三十)。由于從自然 到人事都充滿苦難,阮籍心中的苦悶難以排遣。《詠懷詩》其一說: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此末尾兩句可視為全部《詠懷詩》。清人方東樹說:“此是八十一首發(fā)端,不過總言 所以詠懷不能已于言之故?!保ā墩衙琳惭浴肪砣┯秩缙涫撸?/p>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曠野。孤 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
這首詩寫?yīng)氉鵁o人,出門無人,登高無人,所見僅為孤鳥、離獸,棲惶無主之情溢于 紙上。在這種局面之中,詩人進而感到壯志、理想都成了泡影。
《詠懷詩》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寫詩人心雖悅之而無由交接,表現(xiàn)了理想不能實現(xiàn) 的痛苦。其八十命意亦相似,只是又多了一層生命短促之悲。其七十九寫鳳凰的悲劇,鳳 凰立身高潔,志向遠大,但羽翼為秋風(fēng)所傷,已無法飛翔, “但恨處非位,愴恨使心傷”, 簡直是阮籍的自況?!对亼言姟分羞w逝之悲、禍福無常之感觸目皆是,正體現(xiàn)了他憂憤深廣 的情懷。阮籍詩中悲哀、凄愴、涕下、咨嗟、辛酸、蹉跎、憂傷、憤懣、怨尤、悲悼等詞語 十分常見,充分反映了他極度苦悶的心情。
面對污濁的社會與短暫的人生,阮籍無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曠達,在生活中, 他做出許多驚世駭俗的事情;在詩歌中,他也為自己設(shè)計了精神的出路,這就是游仙和隱居。 阮籍的《詠懷詩》有不少篇章寫游仙和隱居,有些則是仙隱結(jié)合。他在詩中常常贊美巢由、 夷齊、邵平、四皓等隱士,而諷刺蘇秦、李斯等人因貪利祿而導(dǎo)致殺身之禍。
阮籍贊美神仙隱逸,只是排遣苦悶的一種方式,他其實是頗有濟世之志的?!稌x書》本 傳說他:“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 為常?!彼运趯憫崙颗c出世之情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對時局的關(guān)注和自己的懷抱。如《詠 懷詩》其三十一,批評曹魏政權(quán)荒淫腐朽,指出其必定滅亡的命運:
駕言發(fā)魏都,南向望吹臺。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戰(zhàn)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 曲未終,秦兵已復(fù)來。夾林非吾有,朱官生塵埃。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有的詩則揭露禮法之士的虛偽,如其六十七:
洪生資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設(shè)次序,事物齊紀(jì)綱。容飾整顏色,磬折執(zhí)圭璋。常上 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厲貞素談,戶內(nèi)滅芬芳。放口從衷出,復(fù)說道義方。委曲周旋儀, 姿態(tài)愁我腸。
有的詩則抒發(fā)自己的壯志,如其三十九:
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qū)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臨難 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豈為全軀士,效命爭戰(zhàn)場。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垂聲謝后世, 氣節(jié)故有常。
阮籍詩的風(fēng)格隱約曲折,“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鐘嶸《詩品》),這主要是由其時代與身世決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滿于司馬氏,但身仕 亂朝,??衷獾?,故處世極為謹(jǐn)慎,“發(fā)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晉書·阮籍傳》)。 作詩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興、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感情、寄托懷抱。或借古諷今,或借游仙 諷刺世俗,或借寫美人香草寓寫懷抱。李善《文選注》分析這種情況說:“嗣宗身仕亂朝, ??诸局r遇禍,因茲發(fā)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 測?!钡驮姼杈穸?,阮籍的《詠懷詩》與建安風(fēng)骨仍是一脈相承的,如嚴(yán)羽《滄浪詩 話·詩評》說:“黃初以后,惟阮籍《詠懷》之作,極為高古,有建安風(fēng)內(nèi)骨。”
試論阮籍的《詠懷詩》
阮籍(嗣宗)是魏晉交替時期的著名作家,尤以其82首《詠懷詩》享盛名于中國詩壇。
然而,也正是這些《詠懷詩》在中國的文藝批評史上引起了頗多的爭論。
從劉勰的《文心雕龍》提出“阮旨遙深”以后,后代論者便沿著這個思路而推波助瀾。 《詩品序》稱其“厥旨淵放,歸趣難求”;李善的《文選注》有“百代之下,難以情測”
之說;張溥則謂之“詠懷諸篇,文穩(wěn)指遠”(《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愈往后, 論家便更把阮詩內(nèi)容渲染為神秘莫測,進而連其表現(xiàn)形式也被說得神乎其神了。劉熙載甚 至說:“阮嗣宗詠懷,其旨固為淵遠,其屬辭之妙,去來無端,不可蹤跡。后來如射洪 《感遇》,太白《古風(fēng)》猶瞻望弗及矣”(《藝概·詩概》)。黃節(jié)和肖滌非二先生也認 為:“后之學(xué)步邯鄲者,既未得其仿佛,而淺見寡聞之士,又以眩于故實,艱于檢討,亦 復(fù)望而生畏。于是詠懷之作,乃成千古絕響矣”。(《讀詩三札記·讀阮嗣宗詩札記》) 說阮詩遙深、隱晦是對的,但將之視作“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絕響”,則與事 實不符。
劉勰說“阮旨遙深”是在與“何宴之徒,率多浮淺”(《文心雕龍·明詩》)相對比
的情況下提出來的。鐘嶸曾經(jīng)說過:“其源出于《小雅》,無雕蟲之功”(《詩品上》)。 這就把《詠懷詩》放進中國詩歌發(fā)展的大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之中,進行縱與橫的比較研究。后人步 他們的后,只執(zhí)其一端,恐怕是有違他們的初衷。
其實,阮籍的《詠懷詩》是循著中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邏輯而生長、發(fā)展的,它既 繼承了前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精華,也是后輩學(xué)習(xí)的圭臬之一。在中國詩的發(fā)展史上,起著一種 承先啟后的作用。阮詩的“遙深”,是那個時代文學(xué)與哲學(xué)思潮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是他在 詩歌中實踐魏晉玄學(xué)“得意忘言”之文學(xué)觀的體現(xiàn)。從這個思路出發(fā),阮詩也許會不那么 “難以情測”了。
“言不盡意”這個哲學(xué)命題,早在周朝就有了雛形?!吨芤住は缔o》中就有,“子曰: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可見乎”的說法;《莊子·外物》曰:“荃
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意而忘言”。魏晉時期,玄學(xué) 興起,崇尚以無為本,哲學(xué)家們展開了言、意之辯。集大成者當(dāng)為王弼。他說:“然則忘 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盡言,而象可 忘也。重畫以盡情,而畫可忘也”(《周易略例·明象》)?!跋蟆奔次锵?。王弼在言和
意之間加進了一個物象,這不僅表明思辯哲學(xué)有了新發(fā)展,即認識到表象的存在,認識到
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是由表及里的;而且還表明“言不盡意”的哲學(xué)觀已找到了向以形象 思維為主的文學(xué)滲透的關(guān)節(jié)點,由是,“得意忘言”的文學(xué)觀的呼之欲出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得象忘言”和“得意忘言”在魏晉時代儼成時風(fēng)。王弼在《論語釋疑》和《老子注》 等著作中一掃漢代經(jīng)學(xué)的繁瑣考證,多用假言釋意,追求思辯的哲學(xué)境界,而不拘泥于表面 的文字。如他在解釋孔子“予欲無言”這句話時說:“欲明本,舉本統(tǒng)末,而示物于極者 也?!闭媸堑氐氐赖赖牡靡舛浴?/p>
嵇康在《聲無哀樂論》中說:“口不盡味,樂不極音,揆終始之宜,度賢愚之中,為之 檢則”。這里講的是得意而忘音。
顧愷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中云:“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荃生之用,乖傳之趨失矣。 空其實對則大失,對而不正則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對之神通也?!边@實際 上道出了魏晉畫壇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的主線條:“畫盡意在”,即王弼說的“重畫以盡情,而畫 可忘也?!?/p>
在這樣一種推崇“得意忘言”的時風(fēng)中,生機勃勃的文學(xué)怎么會無動于衷呢?四面八方 涌來的新思想的信息,必然會在對新思想最敏感的詩壇產(chǎn)生強烈的反應(yīng)。阮籍率先表了態(tài): “余以為形之可見,非色之美,音之可聞,非聲之善,”(《阮籍集·清思賦》)這充分表
明了他在自己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將追求什么,又會摒棄什么。后來劉勰將之升華為“情在詞外日 隱狀溢目前日秀”,提出了“隱秀”說,阮籍實為其開先河者也。
阮籍的《詠懷詩》就是他實踐“得意忘言”思想的杰作。肖滌非先生說:“嗣宗詩之特 點:(一)用典變化。(二)命意委曲。(三)情感多哀樂同時而發(fā)”。(《阮步兵詠懷詩 注》)可惜肖先生將三者孤立起來,使人不得要津,倘若用“得意忘言”的創(chuàng)作思想來貫穿 之,就會頓時柳暗花明。因為詩中用典可收到言簡意賅的效果,故而是“得意忘言”最為行 之有效的手段。《詠懷詩》用典極多,往往一個典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故事。如“高鳥翔山 崗,燕雀棲下林”(《詠懷詩》四十七)這句詩就含有兩個故事。一是《吳越春秋》中范蠡 勸文種:“高鳥已散,良弓將藏”,要他見好就收;一是《史記·陳涉世家》所錄陳勝那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千古絕嘆。兩個典故一經(jīng)詮釋,言外之意頓時躍然紙上,讀者只 要忘掉文字的表面含意,順著詩句的內(nèi)涵去思索,就可以品味出作者既有不安茍且,欲濟世 經(jīng)國的雄心,又害怕成為被烹的“走狗”那種曲曲宛宛的真情。
阮籍的《詠懷詩》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因此,用典時往往信手拈來,掐頭去尾,甚是 隨便。因而讀阮詩,不能僅在字面上考究,而是要在釋典上多下功夫,才能窺見作者的內(nèi)心
莫笑阮籍太猖狂,一字一句詠懷傷。
人生百年幾多悲,且看阮籍筆下?lián)]。
凄寂深夜不能寐,彈琴無人知佳音。
金石之交旦夕絕,山盟海誓換離悲。
才華凋落仕不保,封妻蔭子夢化湯。
青春易逝人易老,富貴美好不能長。
黃金百鎰終有盡,萬事蹉跎空余恨。
不滿布衣可終身,不懼患害逐浮云。
日月更迭四時盡,親朋好友別離多。
一心宏圖游四海,迷途游子不識歸。
生活在魏晉之際的阮籍,政治的動亂鍛煉了他對世俗人生的觀察能力與思考意識。他的八十二首詠懷詩,句句凄涼悲愴,讀來讓人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悲慘凄涼,甚至?xí)θ松a(chǎn)生悲觀的認識。
第一首:凄寂深夜不能寐,彈琴無人知佳音,知己難逢,佳音難覓,人生孤苦。第二首:金石之交旦夕絕,山盟海誓換離悲,如金石一般堅固的情誼也會瞬間斷絕,回想之前的山盟海誓只能是徒增傷悲。第三首:才華凋落仕不保,封妻蔭子夢化湯,當(dāng)個人的利用價值失去的時候,士人的仕途就不復(fù)存在,甚至是自身難保。第四首:青春易逝人易老,富貴美好不能長,時光易逝,青春不再, 美好的東西總是容易失去。第五首:黃金百鎰終有盡,萬事蹉跎空余恨,再多的財富也會揮霍盡,恣意浪費青春只能一事無成。第六首:不知布衣可終身,無懼患害逐浮云,無盡的欲望迫使人們追逐無限的身外之物,卻不知最終會惹禍上身。第七首:日月更迭四時盡,親朋好友別離多,聚少離多,長亭送別的離情別怨讓人傷悲。第八首:一心宏圖游四海,迷途游子不識歸,年輕氣盛時四處闖蕩,迷途難返時方感凄涼??詠懷詩八十二首,每首詩都表現(xiàn)出阮籍對人生悲劇的認識,時光易逝、生命短促、生離死別、知己難逢、才華易逝、仕途坎坷、迷途難返等等各種人生孤苦憤懣之事充滿阮籍的字字句句之中。詠懷詩八十二首將阮籍的人生觀完全表現(xiàn)出來,他看透世俗紅塵,人間百態(tài),但他本人并非是消極的生存,他坦然面對生死與名利?!案F達自有常,得失又何求”,“貴賤在天命,窮達自有時”等等。這不是聽天由命,而是在一個動亂年代獲得一片心靈凈土的樂觀的思維方式。而詩中多次寫到登高望遠,也表現(xiàn)出他對遙遠的向往與希冀。人們常說阮籍嗜酒,窮途而哭,然“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逐酣飲為?!?,飲酒并不是他的真正人生,他飲酒的目的只是為了避禍而已,這對于生活在魏晉時期的人來說無可厚非。
詩人以詩言志,阮籍借詠懷詩抒發(fā)自己對世俗人生的不滿,也許阮籍的人生觀在現(xiàn)在看來有些悲觀,但處于魏晉玄世的他能用哲學(xué)的思維來洞察人生已是
十分可貴,是文學(xué)史的一大進步。
1、師涓朝代:春秋官職:樂師簡評:大音樂家
2、不是我選擇了此生,而是此生選擇了我?!惸三R爾·布托
3、缺乏錢財是所有罪惡的根源?!R克·吐溫
4、“視不得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者,無白也?!薄珜O龍《堅白論》
5、"對于一個死去的人,會以最美好的回憶永遠留在心里.——灰原哀《名偵探柯南》"
6、“歷物十事”:(一)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nèi),謂之小一。(二)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三)天與地卑,山與澤平。(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五)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六)南方無窮而有窮。(七)今日適越而昔來。(八)連環(huán)可解也。(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十)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惠施《莊子·天下篇》
7、"你可以囚禁一個人,但你囚禁不了思想;你可以流放一個人,但你流放不了思想;你也可以殺死一個人,但你殺死不了思想?!惸三R爾·布托"
8、寧戚姓名:姬戚生卒:約公元前七八世紀(jì)朝代:春秋官職:齊國大司田簡評:齊桓公主要輔佐重臣之一
9、最好的復(fù)仇方式就是民主!——貝娜齊爾·布托
10、曾子姓名:曾參,字子輿尊號:宗圣生卒:公元前505~公元前432朝代:春秋末年簡評:春秋末年著名儒學(xué)大家
11、我沒有路,但我知道前進的方向。——丘吉爾
12、“易樂者必多哀,輕施者必好奪?!薄跬ā段闹凶印ね醯馈?/p>
13、言出于思也,戲動作于謀也。(平日偶然戲謔的話本是出于心中的思想,平時偶然戲謔的舉動本是出于心中的謀慮。)——張載《正蒙·乾稱》
14、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法藏
15、思想陳舊的人,就算做到極致也是是想陳舊
16、建筑具有自己的領(lǐng)域,它與實際生活存在著物質(zhì)的聯(lián)系。我不認為建筑是一種信息或象征。它首先是生活的容器和背景,敏感地容納地板上腳步的節(jié)奏,容納工作的專注,容納睡眠的寂靜?!说谩ぷ嫠鳡?/p>
17、管仲姓名:名夷吾,字仲,謚號敬,也稱敬仲生卒:公元前725年~前645年朝代:春秋籍貫:齊國潁上(今安徽潁上)評價: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
18、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開軒臨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岡,萬代同一時。千秋萬歲后,榮名安所之。乃悟羨門子,噭噭令自嗤?!罴对亼选?/p>
19、步出上東門,北望首陽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樹林。良辰在何許,凝霜沾衣襟。寒風(fēng)振山岡,玄云起重陰。鳴鴈飛南征,鶗鴂發(fā)哀音。素質(zhì)游商聲,凄愴傷我心?!罴对亼选?/p>
20、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春秋非有托,富貴焉常保。清露被皋蘭,凝霜沾野草。朝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阮籍《詠懷》
21、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期,而是心靈的一種狀況。——塞涅卡
22、沒人能理解我,即使有,不是奇跡就是誤解?!⑸っ桌?/p>
23、青年是一個美好的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時期,是將來一切光明和幸福的開端?!永飳?/p>
24、墨子姓名:姓墨,名翟,后世尊稱為墨子生卒:約公元前468年~前376年朝代:春秋籍貫:邾國(今山東滕州)評價: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墨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25、老子姓名: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后世尊稱為老子生卒:公元前571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朝代:春秋籍貫:楚國苦縣(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厲鄉(xiāng)曲仁里評價:偉大的哲學(xué)家、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
26、鏡子里顯示出來的永遠只是真實的影像,而不是真實的自己?!睹麄商娇履稀?/p>
27、世界上最偉大的兩種力量,一個是傾聽,一個是微笑?!獑獭ぜ?/p>
28、人人都寫詩,但是連一個詩人都沒有。——惠特曼
29、人是一種把理由看得比事情本身更重要的動物?!車健度诵袁F(xiàn)象》
30、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chǔ),我叫它豬欄的理想。——愛因斯坦
31、不矜而行,終累大德《法句經(jīng)》
32、只有在這塊土地上,在這塊對人類和教士的生存來說基本上是危險的土地上,人才能夠發(fā)展成為一種有趣的動物。只有在這里,人的精神才更高深,同時也變得更兇惡了——正是這兩個原因使得人迄今為止優(yōu)越于其它的動物。——尼采
33、凡聽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識見,又要知言者氣質(zhì),則聽不爽矣?!獏卫?/p>
34、一張美麗的臉或許是真正的沉默會被發(fā)現(xiàn)的唯一場所?!獖W喬·阿甘本《圖像與沉默》
35、我從哲學(xué)的探索中得到的一切歡愉,有如看到一個正從峽谷中浮現(xiàn)出來的嶄新景觀一樣?!靥m·羅素《我為何喜歡哲學(xué)》
36、季梁姓名:姬姓,季氏,名梁生卒:不詳朝代:春秋官職:隨國大夫評價: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開儒家學(xué)說先河的重要學(xué)者之一
37、孔子姓名: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稱為孔子生卒: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朝代:春秋籍貫: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評價:偉大的哲學(xué)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
38、もともと地上に道はない。歩く人が多くなれば、それが道になるのだ。(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魯迅
39、士無氣節(jié),則國勢奄奄以就盡?!Μu
40、只要一個人還有追求,他就沒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夢想,一個人才算老。——巴里摩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