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會的產(chǎn)物,詩人也是。他總要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時期,這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道德意識、社會時尚都會在詩人的內(nèi)心打下深深的烙印,影響著詩人的性格及其作品。下面請欣賞王維他的詩句吧!
王維山水詩名句
《竹里館》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他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長嘯:長聲呼嘯。
【韻譯】: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
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
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評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diào),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shù)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并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于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fù)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無《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么氣力去刻畫和涂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diào)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魅力。作者王維他《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于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lǐng)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yīng)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nèi)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fēng)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tài)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nèi)在素質(zhì)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shù)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并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huán)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xiàn)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里。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于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歸嵩山作》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他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
【注解】:
1、閑閑:從容貌。
2、迢遞:遠貌。
3、且閉關(guān):有閉門謝客意。
【韻譯】:
清沏溪流兩岸林木枝茂葉繁,
我乘著車馬安閑地歸隱嵩山。
流水有意與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鳥有心跟我一起倦飛知還。
荒涼的城郭緊挨著古老渡口,
夕陽的余輝映著經(jīng)秋的重山。
遠遠地來到嵩山下安家落戶,
決心歸隱謝絕來客把門閉關(guān)。
【評析】:
這首詩是寫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首聯(lián)寫歸隱出發(fā)時的情景。頷聯(lián)寫水寫鳥,其實乃托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頸聯(lián)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末聯(lián)寫山之高,點明歸隱之高潔和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的宗旨。寫景寫情并舉,于寫景中寄寓深情。層次整齊,景象蕭瑟。
【簡析】:
寫歸隱后的閑居生活,王維他是唐代第一等高手。他擅長寫景,更善于寫情,寫恬靜的閑適之情。詩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兩句,就把這種境界寫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稱“中岳”,在今河南登封縣北。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笔茁?lián)描寫歸隱出發(fā)時的情景,扣題目中的“歸”字。清澈的河川環(huán)繞著一片長長的草木叢生的草澤地,離歸的車馬緩緩前進,顯得那樣從容不迫。這里所寫望中景色和車馬動態(tài),都反映出詩人歸山出發(fā)時一種安詳閑適的心境。
中間四句進一步描摹歸隱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與還”承“長薄”,這兩句又由“車馬去閑閑”直接發(fā)展而來。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擬人化了,仿佛它們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鳥兒飛回林木茂盛的長薄中去棲息,它們好像在和詩人結(jié)伴而歸。兩句表面上是寫“水”和“鳥”有情,其實還是寫作者自己有情:一是體現(xiàn)詩人歸山開始時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傲魉本浔扔饕蝗ゲ环档囊馑?,表示自己歸隱的堅決態(tài)度;“暮禽”句包含“鳥倦飛而知還”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隱的原因是對現(xiàn)實政治的失望厭倦。所以此聯(lián)也不是泛泛的寫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边@一聯(lián)運用的還是寓情于景的手法。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gòu)成了一幅具有季節(jié)、時間、地點特征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圖,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凄涼色彩的景物,對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fā)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迢遞”是形容山高遠的樣子,對山勢作了簡練而又形象的描寫?!搬愿摺保瘁陨?。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嵩山”二字?!皻w來”,寫明歸山過程的終結(jié),點出題目中的“歸”字?!伴]關(guān)”,不僅指關(guān)門的動作,而且含有閉門謝客的意思。后句寫歸隱后的心情,表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社會人事,最終點明辭官歸隱的宗旨,這時感情又趨向沖淡平和。
整首詩寫得很有層次。隨著詩人的筆端,既可領(lǐng)略歸山途中的景色移換,也可隱約觸摸到作者感情的細微變化:由安詳從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靜澹泊。說明作者對辭官歸隱既有閑適自得,積極向往的一面,也有憤激不平,無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詩人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可是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不見斧鑿的痕跡,卻又有精巧蘊藉之妙。沈德潛說:“寫人情物性,每在有意無意間。”方回說:“不求工而未嘗不工。”正道出了這首詩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點。
《漢江臨眺》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他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
注釋】:
本詩又題作《漢江臨泛》。漢江:即漢水。發(fā)源于陜西省寧強縣番家冢山,流經(jīng)湖北省襄陽,至漢口入長江。三湘:湘水合漓水稱漓湘,合蒸水稱蒸湘,合瀟水稱瀟湘,故稱三湘。襄陽:在今湖北襄樊市。山翁:指晉代山簡,竹林七賢山濤之子,曾鎮(zhèn)守襄陽。
【簡析】:
全詩描繪了山川美景,特別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出語絕妙。
這首《漢江臨泛》可謂王維他融畫法入詩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語工形肖,一筆勾勒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作為畫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涌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涌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詩雖未點明漢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漢江橫臥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勢。詩人將不可目擊之景,予以概寫總述,收漠漠平野于紙端,納浩浩江流于畫邊,為整個畫面渲染了氣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以山光水色作為畫幅的遠景。漢江滔滔遠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時隱時現(xiàn),若有若無。前句寫出江水的流長邈遠,后句又以蒼茫山色烘托出江勢的浩瀚空闊。詩人著墨極淡,卻給人以偉麗新奇之感,其效果遠勝于重彩濃抹的油畫和色調(diào)濃麗的水彩。而其“勝”,就在于畫面的氣韻生動。難怪王世貞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闭f得很中肯。首聯(lián)寫眾水交流,密不間發(fā),此聯(lián)開闊空白,疏可走馬,畫面上疏密相間,錯綜有致。
接著,詩人的筆墨從“天地外”收攏,寫出眼前波瀾壯闊之景:“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這里,詩人筆法飄逸流動。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卻說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動;明明是波濤洶涌,浪拍云天,卻說成天空也為之搖蕩起來。詩人故意用這種動與靜的錯覺,進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勢?!案 ?、“動”兩個動詞下得極妙,使詩人筆下之景都動起來了。
“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山翁,即山簡,晉人?!稌x書·山簡傳》說他曾任征南將軍,鎮(zhèn)守襄陽。當?shù)亓?xí)氏的園林,風(fēng)景很好,山簡常到習(xí)家池上大醉而歸。詩人要與山簡共謀一醉,流露出對襄陽風(fēng)物的熱愛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繪之中,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
這首詩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調(diào)清新、意境優(yōu)美的水墨山水畫。畫面布局,遠近相映,疏密相間,加之以簡馭繁,以形寫意,輕筆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緒樂觀,這就給人以美的享受。王維他同時代的殷璠在《河岳英靈集》中說:“維詩詞秀調(diào)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贝嗽姾苣荏w現(xiàn)這一特色。
《鳥鳴澗》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他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注釋】:
關(guān)于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chuàng)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他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的事物,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他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fēng)景,接近于風(fēng)景寫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尤其是在夜間,并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閑”二字不能輕易看過?!叭碎e”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nèi)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fā)現(xiàn)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fā)出的一絲絲芬芳??傊?,“落”所能影響于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里,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huán)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diào)、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于它們已習(xí)慣于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頓時發(fā)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們聯(lián)想的。但王維他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于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他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tǒng)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并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fā)出叫聲?!皶r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我們在王維他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huán)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他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chuàng)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fā)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傍B鳴山更幽”,這里面是包含著藝術(shù)辯證法的。
《青溪》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他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zhuǎn),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注釋】:
言:發(fā)語詞,無意義。黃花川:今陜西鳳縣東北黃花鎮(zhèn)附近。青溪:今陜西沔縣之東。趣:通:“趨”。
【簡析】:
這首詩自然、清淡、素雅,看似不著力,讀來卻韻味雋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
詩題一曰《過青溪水作》,大約是王維他初隱藍田南山時所作。寫了一條不甚知名的溪水,卻很難體現(xiàn)王維他山水詩的特色。
我看來王維他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黃花川游歷。這一段路程雖長不及百里,但溪水隨著山勢盤曲蛇行,千回萬轉(zhuǎn),頗為蜿蜓多姿。王維他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嶺見黃花川》,也說那里的山路“危徑幾萬轉(zhuǎn)”,可與此詩的“隨山將萬轉(zhuǎn)”對看。
詩開頭四句對青溪作總的介紹后,接著采用“移步換形”的寫法,順流而下,描繪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畫面。你看,當它在山間亂石中穿過時,水勢湍急,潺潺的溪流聲忽然變成了一片喧嘩?!靶弊衷斐闪藦娏业穆暩?,給人以如聞其聲的感受。當它流經(jīng)松林中的平地時,這同一條青溪卻又顯得那么嫻靜、安謐,幾乎沒有一點聲息。澄碧的溪水與兩岸郁郁蔥蔥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調(diào)特別幽美、和諧。這一聯(lián)中一動一靜,以動襯靜,聲色相通,極富于意境美。再看,當青溪緩緩流出松林,進入開闊地帶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著菱葉、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蔥綠,水流過處,微波蕩漾,搖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鏡般的清澈碧透,岸邊淺水中的蘆花、葦葉,倒映如畫,天然生色。這一聯(lián),“漾漾”繪水動貌,“澄澄”狀水靜貌,也是一動一靜,極為傳神。詩人筆下的青溪,既喧鬧,又沉靜,既活潑,又安詳,既幽深,又素凈,從不斷的流動變化中,表現(xiàn)出了鮮明個性和盎然生意。讀后令人油然而生愛悅之情。
其實,青溪其實并沒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為什么在詩人的眼中、筆下,會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誠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刪稿》)王維他也正是從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發(fā)現(xiàn)了與他那恬淡的心境、閑逸的情趣高度和諧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痹娙苏怯幸饨枨嘞獊頌樽约簩懻眨郧宕ǖ牡磥碛∽C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這里已融合為一了。最后,詩人暗用了東漢嚴子陵垂釣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隱居青溪來作為自己的歸宿了。這固然說明詩人對青溪的喜愛,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這一點,寫來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這首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均不刻意為之,表面上看似不著力,而讀來韻味雋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評“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fēng)自笑”,是最恰當不過的。
〔注〕①言:發(fā)語詞,無意義。②黃花川:在今陜西鳳縣東北黃花鎮(zhèn)附近。③青溪:在今陜西沔縣之東。④趣:通“趨”。
《山居秋暝》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他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韻譯】:
一場新雨過后,青山特別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
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
清泉輕輕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
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下水撒網(wǎng)。
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評析】:
這是一首寫山水的名詩,于詩情畫意中寄托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首聯(lián)寫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閑適,清新宜人。頷聯(lián)寫?zhàn)┰庐斂?,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凈的自然美景。頸聯(lián)寫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分披,發(fā)現(xiàn)了浣女、漁舟。末聯(lián)寫此景美好,是潔身自好的所在。全詩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實乃千古佳句。
【簡析】:
這首詩將山中的黃昏描繪得令人迷戀。王孫指詩人自己,是反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詩意,說山居的景色特別留人。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在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痹娭忻髅鲗懹袖脚疂O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钟捎谶@里人跡罕到,“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翱丈健倍贮c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碧焐殃?,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fā)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王維他的《濟上四賢詠》曾經(jīng)稱贊兩位賢隱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棲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揮灑,毫不著力。象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shù)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xué)到。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敝窳掷飩鱽砹艘魂囮嚨母杪曅φZ,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shù)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得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fā)現(xiàn)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在詩的中間兩聯(lián)同是寫景,而各有側(cè)重。頷聯(lián)側(cè)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lián)側(cè)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huán)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shù)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xiàn)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湖心亭看雪》這一篇小品,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偶寫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寫來,情致深長,而全文連標點在內(nèi)還不到二百字.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xué)習(xí)!請看作者以何等空靈之筆來寫湖中雪景:
一、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譯文:大雪接連下了好幾天,湖中行人,飛鳥的各種聲音都消失了。
賞析:這兩句緊承開頭,只此兩句,大雪封湖之狀就令人可想,讀來如覺寒氣逼人。作者妙在不從視覺寫大雪,而通過聽覺來寫,“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著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聲,連空氣也仿佛凍結(jié)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這是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它使我們聯(lián)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绷谠@幅江天大雪圖是從視覺著眼的,江天茫茫,“人鳥無蹤”,獨有一個“釣雪”的漁翁。張岱筆下則是“人鳥無聲”,但這無聲卻正是人的聽覺感受,因而無聲中仍有人在。柳詩僅二十字,最后才點出一個“雪”字,可謂即果溯因。張岱則寫“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鳥聲俱絕”,可謂由因見果。兩者機杼不同,而同樣達到寫景傳神的藝術(shù)效果。如果說,《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為了渲染和襯托寒江獨釣的漁翁;那么張岱則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二、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譯文:湖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見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船上米粒般的兩三個人罷了。
賞析: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圖!“霧凇沆碭”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氣,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迭用三個“與”字,生動地寫出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作者先總寫一句,猶如攝取了一個“上下皆白”的全景,從看雪來說,很符合第一眼的總感覺、總印象.接著變換視角,化為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钡鹊?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對數(shù)量詞的錘煉功夫,不得不使我們驚嘆.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狀其混茫難辨,使人惟覺其大;而“一痕”“一點”“一芥”之“一”字,則是狀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覺其小.此真可謂著“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時由“長堤一痕”到“湖心亭一點”,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兩三粒”,其鏡頭則是從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這“痕”“點”“芥”“?!钡攘吭~,一個小似一個,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使人覺得天造地設(shè),生定在那兒,絲毫也撼動它不得.這一段是寫景,卻又不止于寫景;我們從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茫茫如“太倉米”的深沉感慨。
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在描寫手法上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點,作者以他準確的感受體會到簡單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構(gòu)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nèi)容。
作者不僅描繪了雪的景色,更是借景抒情?!逗耐た囱肥敲髂┣宄跷膶W(xué)家張岱的代表作,選自《陶庵夢憶》卷三。文章以精煉的筆墨,記敘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經(jīng)過,描繪了所看到的幽靜深遠、潔白廣闊的雪景圖,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xiàn)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zhì)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
1、懂得享受生活的過程,人生才會更有樂趣。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無論是繁華還是蒼涼,看過的風(fēng)景就不要太留戀,畢竟你不前行生活還要前行。
2、愛情開始的時候,會把天涯變成了咫尺;愛情結(jié)束的時候,又把咫尺變成了天涯。曾經(jīng)以為,愛情是人生的全部。
3、何止是難以忘記,還有回憶珍惜。
4、如果有來世,讓我們笨笨的相愛,呆呆的過日子,拙拙的依偎,傻傻的一起。
5、意志力,簡直就是無稽之談。做事靠的是目標。
6、唐僧取經(jīng)成功不是他經(jīng)受的磨難多,而是他找對幫手找對后臺,靠字應(yīng)用得當可以少走彎路。
7、只要自己不看輕自己,別人就不敢小瞧你。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自己的尊嚴。
8、曾經(jīng)有人做過這樣一項有趣的調(diào)查:世界上什么人最幸福?在上萬個答案中,有四個令人印象深刻:吹著口哨欣賞自己剛完成的作品的藝術(shù)家,給嬰兒洗澡的母親,正在沙地上堆城堡的孩子,勞累了幾小時終于救活了一個病人的大夫。幸福就是如此,只要用心感受,平凡卻并不簡單。
9、真正喜歡你的時候,他會主動發(fā)信息或者打電話給你,因為他很想你。他會在乎你的一舉一動,因為他怕他隨時會失去你。他看到你心情不好,就會來安慰你,盡管你對他發(fā)脾氣,他還是忍了。他會對你說些他的秘密,甚至有些連他最好的朋友也不知道的秘密。愛的最高境界是經(jīng)得起平淡的流年。
10、我不是玩偶,我也會傷心。不要隨便的把我拋棄。
11、你是寂靜的,是兼葭秋水;是幽谷芳蘭;是林下風(fēng)氣;是一滴水墨散在江湖里,不起波瀾,卻氤氳了水墨山河。
12、其實人都差不多,沒有聰明和不聰明的區(qū)分,但有狀態(tài)發(fā)揮出來和發(fā)揮不出來的區(qū)別,所以用人的話,第一品德好,是個好人,第二心理沒有陰暗面,比較健康,第三悟性好,這樣的話可以學(xué)的很快,做得很好。
13、最好的心境,是靜心和沉穩(wěn)。 如果人生是一滴水,欲望就是滾滾長河。 用短暫的人生,去和無限的欲望賽跑,誰人能贏?人生的欲望,一苦為求不得,再苦為放不下。 無緣去者,安然隨它。 要知道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陪伴,是兩情相悅的一種習(xí)慣;懂得,是兩心互通的一種眷戀。 擁有能夠擁有的,珍惜應(yīng)該珍惜的,回眸處,總會有一盞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腳步;總會有一縷陽光,給我們溫暖;總會有一張笑臉,是為我們而綻放的。
14、該來的始終會來,千萬別太著急,如果你失去了耐心,就會失去更多。 該走過的路總是要走過的,從來不要認為你走錯了路,哪怕最后轉(zhuǎn)了一個大彎。 這條路上你看到的風(fēng)景總是特屬于你自己的,沒有人能奪走它。 淡淡的歲月,淡淡的心。 人生的味道,淡久生香。 人生如一粒塵埃,表面是自己做主宰,實際上卻被天地、人道主宰著。 很多人事的變遷,你無法左右,只能隨緣。 要想活得快樂,要學(xué)會清醒地做事,糊涂地做人。
15、孤獨是舊友亦是久友,我深知,我渾身是刺不渴擁抱。
16、講東北話的是農(nóng)民,講上海話的是知識分子,講廣州話的是大款?!∑啡宋锍鰣鲆?guī)則
17、不要讀博士,因為博士在美國找工作的難度,相當于女博士在中國找老公的難度。也千萬不要羨慕有3個博士頭銜的人,因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時候才會一個接一個地讀博士。一一個沒有博士頭銜的留學(xué)生如是說
18、這一生還那樣長,可是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19、再美的夢也有蘇醒的一天。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美好如陽光,心里布滿陰霾,陽光就走不進來。心存美好,判斷人事的標準就會偏向美好。太陽之所以溫暖,在于內(nèi)心永恒的熱情。追求美好生活,先美化自己的心靈。
20、有一天還要遇見你,那才是最美的回憶。
21、如果你不愛,請放手,好讓別人有機會愛她;如果你愛的人放棄了你,請放開自己,好讓自己有機會愛別人。有的東西你再喜歡也不會屬于你的,有的東西你再留戀也注定要放棄的,人生中有許多種愛,但別讓愛成為一種傷害。
22、而那些人從我手里奪走的東西,我都會一件件奪回來。
23、真正的幸福,是有一個溫暖的懷抱在等待著歸來的人。
24、心里住著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人,早已經(jīng)記不清那個人的模樣卻始終不肯放棄,在記憶里一遍一遍地美化修飾;到最后這個人跟生活中那個人已經(jīng)毫無關(guān)系了,只是成了記憶里的一個符號?!肚嗄赆t(yī)生》
25、市場沒有專家,只有贏家和輸家。
26、與其讓自己掏心掏肺的活的心累,不如讓自己沒心沒肺的活的開心。
27、心有主見,不聽傳言,莫論人非,過往不戀,笑對人間。
28、原是流浪的異鄉(xiāng)客,直到遇見那片薄綠的田野,那泓戈壁中的清泉,遇見你那畝小小的心田,種著往昔、夢想,滿滿的快樂,我聽見有人悄悄說:這是你動了凡心的地方了,這是你永遠不及的夢。
29、很多書,字都認識,但我就是讀不懂。很多人,他們做的事都看見了,但就是想不通。
30、其實這個世界不止她一個,我也在,只是你視而不見。
31、人生最幸福,莫過于被人懂得,那份感同身受的溫暖足夠驅(qū)散你心中的疲憊與恐懼,足夠溫暖你戚戚憂傷的眉眼,蕩起你眼中沉溺太久的光亮。這份被懂得,是心與心的默契感知,并非金錢可以收買,并非花言巧語可以籠絡(luò)。要知道,精神家園的豐滿,才是生命中無價的美好。
32、在中國舉辦奧運會,是全世界人民的盛事。
33、最近天天,孩子都是早早就起床,而后自己到門口等車。他這么踴躍自動請求去幼兒園,他必定適應(yīng)了那里的生活,在園里,他是快樂的,而快樂的本源來自于老師和同窗們。這段難忘的幼兒園生活會為他留下深入印象,將是他長大以后最美妙的回想之一。謝謝這么久以來老師對孩子的'關(guān)愛!
34、或許許多也曾向成長妥協(xié),或許也為失去青春而悲哀,但是總要繼續(xù)走下去。出處:《初戀愛》
35、要讓已經(jīng)永遠沒有可能回來的人成為你的負擔,世上最無法掩飾的是你不愛一個人的時候的那種眼神~~~~~~
36、日子愉快時,道聲謝謝,慶賀吧;日子苦難時,道聲謝謝,成長吧。早安!
37、我已經(jīng)不像一年前那么迷茫無助,身體也比一年前好了許多。雖然還沒有調(diào)整好狀態(tài)去迎接新的感情,但寫作的狀態(tài)已經(jīng)恢復(fù)了。我想也許就像我某位已經(jīng)離職的前同事說的那樣,我天生就是要獻給寫作的,沒有寫作也就沒有我,有我便肯定要寫作。
38、學(xué)會體諒他人并不困難,只要你愿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就可以了。
39、一句無心的話,可能引起一場誤會;一句道歉的話,可能平息一場戰(zhàn)爭;一句刻薄的話,可能令人把心傷透;一句勸慰的話,可能治愈別人的傷口;一句風(fēng)涼的話,可能讓人恨你一生;一句公道的話,可能讓人感激一生;一句謊話,可能讓你失掉人心;一句實話,可能讓你威信倍增;一句直白的話,可能使緊張的氣氛升級;一句贊美的話,可能化解一場危機;一句毀詆的話,可能使一個家庭解體;一句我愛你的話,可能使你幸福一輩子!
40、每簡訊訴說每的我在想妳,每字裡。道不盡我的相思。妳看的出來嗎?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喜歡這裡,每個夜裡都會來這裡等妳!因為我想妳!
41、其實是有性的,認識得太早或太晚都是不行的,如果我在另一個或空間認識她,這個結(jié)局也許會不一樣。——《[20XX]》
42、那些經(jīng)歷了世界各種災(zāi)難、渡過永恒的時間之海后繼續(xù)存留下來的美,就如同最后擱淺在沖積平原的石頭,從上游順流而下,歷經(jīng)時間琢磨,消除了原有的諂媚、主張、色彩、夸張,最終恒為美麗的卵石。更成為仿佛自遠古以來就是如此光彩的美。
43、相信得信,不相信也只能"信",這樣的信任,俺不稀罕。
44、小心著意的描你現(xiàn)在的圖畫。
45、你是為了磨練自己才要去留學(xué)的吧,那么你需要的不是實力,而是勇氣。雖然選擇平淡的人生道路也并無不可。如果那真是你自己想走的道路的話。
46、有的人,一段時刻不接洽就會冷漠。有的人,幾年見一次也照舊會意動。
47、一種必須克服自身恐懼,與不斷壓抑道德才能完美實踐的對人性的逆向操作。
48、過去斃兩個地委干部全國震驚,此刻斃一串省級干部大家連睫毛都懶得眨,漲價了。
49、這個世界不止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簡單,而又溫馨的生活才叫做幸福。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后,簡單很幸福。不要過分的去批評別人,了解了一切,就會寬恕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