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名言佳句【經(jīng)典篇】
1. 志當存高遠?!T葛亮
2.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3.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4. 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T葛亮
5. 恢弘 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T葛亮
6.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T葛亮
7.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T葛亮
8.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9. 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酌?/p>
10. 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三國演義中的名言佳句【精選篇】
1. 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怯挛鋵?/p>
2.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fā)狂吟!——周瑜
3. 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將
4.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荑?/p>
5. 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隱士
6. 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
7. 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曹操
8.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u袁紹
9. (袁紹劉表)皆外寬內(nèi)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陳壽
10. 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zhí)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仲達
11. ……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zhí)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嬍吭?/p>
12. 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龠_評孔明
13. 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酌髟u曹操
14. 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獥铑勚G孔明
15. (孫堅孫策)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悏?/p>
16. 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nèi)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17. 袁紹雖強,事多懷疑不決,何足憂乎!——曹操
18. 斬將搴旗,威振疆場,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賁育之勇,懷王霸之計?!獜堈阎G孫權
19. (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p>
20. 仆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陸伯言
三國演義中的名言佳句【熱門篇】
1. 幾番不聽忠臣兼,難免宮中受劍鋒。---《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聽不進別人的良言苦勸,很可能會招來禍害。
2. 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皇帝被視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眾,慢慢的人們學會了順從皇帝,皇帝也就越發(fā)獨裁。“順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為了獨裁 者深存內(nèi)心同時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了。
3. 好謀無斷,不足為慮。---《三國演義》第四回
解釋:這是在討伐董卓之前,伍瓊形容董卓的話,它告訴我們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慮周密,還要行事果決。
4.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三國演義》第四回
解釋:這時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條。曹操生性多疑,他誤把別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殺錯了人,卻偏偏不承認錯誤,反而將錯就錯,斬草除根,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殺害呂伯奢一家?!皩幗涛邑撎煜氯耍萁烫煜氯素撐摇边@句話讓我們體會到了曹操那種極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條。
5.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三國演義》第五回
解釋:赤兔馬和武藝超群的呂布相映生輝不禁讓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來形容一個領域內(nèi)十分杰出的人才。
6. 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三國演義》第六回
解釋:各路諸侯聯(lián)合討伐董卓,董卓采納了李儒的意見,決定將國都由洛陽遷往長安。楊彪對此持反對意見,并且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由此可見封建獨 ? ? ? ? ?裁者罪惡之一斑,他們做事完全從自己角度出發(fā),根本不考慮普通百姓的死活。
7. 招賢納士,屈己待人。---《三國演義》第八回
解釋:孫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親孫堅之后,“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漸漸投之”。放下架子,禮貌待人,這樣才能招來賢達有本事的人。
8.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zhàn)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三國演義》第九回
解釋:司徒王允巧施連環(huán)計,用女兒貂蟬的美色離間了呂布和董卓,后來,呂布果然為爭奪貂蟬而將董卓刺死。
9. 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解釋:當陳煒用“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這句話描述孔融的時候,孔融當即反駁“想君小時必當聰明”。陳煒不得不驚嘆“次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雖然陳煒被孔融反駁的五體投地,但是“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作為一個常識,對今天的家長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10.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國演義》第十二回
解釋:當陶謙死前將荊州讓給了劉備,謀士荀彧變向曹操進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奪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必須經(jīng)營好自己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壯大自己的勢力。
11. 得何足喜,失何足憂。---《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解釋:當劉備終于做成了徐州牧的時候,曹操用了”驅(qū)虎吞狼“之計,使劉備失去徐州。劉備為了穩(wěn)定軍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憂“這句話安慰大家,其實劉備還是很在意徐州的。這句話也只不過是劉備收買人心的一小計而已。
12.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xù)?---《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解釋:劉備出戰(zhàn)袁術之前,將徐州托付給張飛,可是張飛酒后誤事,失去了徐州。張飛羞愧難當,與拔劍自刎。劉備搶下他的劍,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xù)?“。這時劉關張兄弟情誼的體現(xiàn)。同時,他的話帶有明顯的貶低女性的色彩。我們不禁反問:一個人對兄弟的仗義,是建立在輕視妻子孩子的基礎上,連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這樣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殘忍?他還能有多少人性?
13. 無謀之輩,見利必喜。---《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解釋:這時曹操謀士荀彧評價呂布的話。沒有謀略,看不到長遠利益的人,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就會高興的`不得了。
14. 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解釋:當劉備被呂布逼迫的無路可走,最終投靠曹操的時候,荀彧向曹操建議”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卻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斑@樣寶貴的意見,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見地。由此可見曹操的深謀遠慮,謀劃的長遠,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氣度和風范。
15. 一日縱敵,萬世之患。---《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解釋:曹操放走了劉備,是劉備成為了他日后的勁敵。
16. 見善若驚,嫉惡如仇。---《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
解釋:孔融向曹操推薦了禰衡,認為禰衡“見善若驚,嫉惡如仇?!倍懿俸蛣⒈硪粯佣家驗槎[衡的高傲態(tài)度而反感他。但是曹操和劉表都不愿意殺禰衡,這并不表示曹操和劉表對有“叛逆精神”的“知識分子”多么寬容,只是兩人都想借刀殺人,不想背上殺害名士的惡名。
17. 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三國演義》第三十回
解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官渡之戰(zhàn)的最好評述。
18.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解釋:這是羅貫中評論徐庶母親的話。曹操模仿徐庶母親自己偽造一封家書給了徐庶,將徐庶騙至曹營。徐庶母親批評徐庶“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遂懸梁自盡。作者站在“尊劉貶曹”的立場上,高度評價了徐母的行為,認為他“氣若丘山,義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19.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解釋:這是諸葛亮南陽草廬
20. 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解釋:這時諸葛亮“隆中對”時給劉備規(guī)劃的事業(yè)藍圖。諸葛亮具有高度的戰(zhàn)略眼光,對時局判斷格外準確。
曹操:此城可有女姬否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豎子不足與謀 吾夢中好殺人
劉備:兄弟如手足 女人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補 手足斷安可續(xù) 鳥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關羽: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人生于天地之間,無終始者,非君子也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趙云: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魏延:誰敢拒我
呂布: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且卻兵,但身決勝負 漢家城池,諸人有分,偏爾合得 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
愿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于都門
董卓:天下之事,豈不在我!我欲為之,誰敢不從!
孔融: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嚴顏: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孫權: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周瑜: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
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陸遜:在吾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吾下者,則扶持之,今觀君,氣凌其上,易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呂蒙: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
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諸葛亮: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食其祿而殺其主,是為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為不義也。
曹操: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zhàn)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功能。
寧我負人,勿人負我!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 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 今天 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田豐: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曹丕:后生可畏,來者難誣。
呂蒙:士別三日,既更刮目相待
劉備: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xù)?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司馬懿: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劉禪:此間樂,不思蜀也!
1、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2、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初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標。
4、獨戰(zhàn)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zhèn)三江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
5、生子當如孫仲謀。
6、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fā)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
7、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濟乎!
8、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
9、漢朝無起色,醫(yī)國有稱平;立誓除奸黨,捐軀報圣明。極刑詞愈烈,慘死氣如生。十指淋漓處,千秋仰異名。
10、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11、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12、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空余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虎望寬今太懦,養(yǎng)鷹休飽昔無疑。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13、一鳳并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14、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吊襄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
15、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fā)狂吟!
16、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17、既生瑜,何生亮。
18、威震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云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19、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0、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將呂氏殺全家。如今闔戶逢人殺,天理循環(huán)報不差!
21、內(nèi)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22、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23、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24、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25、大丈夫處世,當努力建功立業(yè),著鞭在先。今若不取,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26、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27、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28、將軍欲成霸業(yè),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yè),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
29、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30、束兵秣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帶中。撞破鐵籠逃虎豹,頓開金鎖走蛟龍。
31、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2、前無去路,諸軍何不死戰(zhàn)?
33、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34、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35、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
36、劉備,人中之龍也,生平未嘗得水。今得荊州,是困龍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動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