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斗钯涰f左丞丈二十二韻》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斗钯涰f左丞丈二十二韻》
4、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洞喝諔浝畎住?/p>
5、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兵車行》
6、挽弓當(dāng)挽強(qiáng),用劍當(dāng)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肚俺鋈攀住?/p>
7、朱門九肉臭,路有凍死骨?!蹲跃└胺钕瓤h詠懷五百字》
8、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洞和?/p>
9、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洞和?/p>
10、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督戏昀铨斈辍?/p>
11、昔聞洞庭湖,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兜窃狸枠恰?/p>
12、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
13、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兜歉摺?/p>
1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兜歉摺?/p>
15、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兜歉摺?/p>
16、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堕w夜》
17、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对亼压袍E五首》
18、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对亼压袍E五首》
19、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肚锱d八首》
20、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堵靡故銘选?/p>
21、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兜で嘁洸軐④姲浴?/p>
2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督^句四首(其三)》
23、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督^句二首(其一)》
24、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秾⒏俺啥疾萏猛局杏凶飨燃膰?yán)鄭公五首(其
四)》
25、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p>
26、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稇驗榱^句》
27、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督溪毑綄せㄆ呓^句(其六)》
28、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顿浕洹?/p>
29、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睹┪轂榍镲L(fēng)所破歌》
30、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31、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洞阂瓜灿辍?/p>
32、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犊椭痢?/p>
33、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督濉?/p>
34、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妒裣唷?/p>
35、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蜀相》
36、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对乱箲浬岬堋?/p>
37、文章憎命達(dá),魑魅喜人過。《天末懷李白》
38、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夢李白二首》
39、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秹衾畎锥住?/p>
40、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都讶恕?/p>
41、萬里盡征戍,烽火被岡巒。《垂老別》
42、桃花細(xì)逐揚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曲江對酒》
43、一片花飛減卻春,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曲江二首》
44、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肚住?/p>
《春望》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qiáng)烈而不淺露,內(nèi)容豐富而不蕪雜。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分類標(biāo)簽:愛國詩 戰(zhàn)爭詩 思鄉(xiāng)詩 唐詩三百首 初中 憂國憂民
作品賞析
【注解】: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占領(lǐng)。
2、感時句:因感嘆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
3、渾:簡直。
4、不勝簪:因頭發(fā)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zhàn)火頻連,已經(jīng)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
頭發(fā)脫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評析】: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此詩。
詩人目睹淪陷后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詩的一、二兩聯(lián),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lián)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yīng)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平直,情景兼?zhèn)涠挥坞x,感情強(qiáng)烈而不淺露,內(nèi)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yán)謹(jǐn)而不板滯?!贝苏擃H為妥帖?!凹視秩f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洞和穼懹诖文耆隆?/p>
詩的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xù)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氣氛。此聯(lián)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皣啤睂Α俺谴骸?,兩意相反?!皣啤钡念j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qiáng)烈?!皣啤敝吕^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dāng)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lián)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guī),濃淡淺深,動奪天巧?!?《唐音癸簽》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yuǎn),又由遠(yuǎn)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qiáng),步步推進(jìn)。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zhuǎn)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弊园彩放褋y以來,“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xí)r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yuǎn)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qiáng)烈而不淺露,內(nèi)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yán)謹(jǐn)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鶴注】此當(dāng)是至德二載三月,陷賊營時所作。三月者,指季春三月。趙氏謂:祿山反于天寶十四載之十一月,至次年正月為三月。失于不考耳。顧宸云:十五年正月,明皇在長安,六月始幸蜀,安得謂之破。是時公移家在奉先,五月方入鄜州,道路未嘗隔絕,安得云“家書抵萬金”?當(dāng)從鶴說為正。
國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②。感時花濺淚③,恨別鳥驚心④。烽火連三月⑤,家書抵萬金⑥。白頭搔更短⑦,渾欲不勝簪⑧。
(此憂亂傷春而作也。上四,春望之景,睹物傷懷。下四,春望之情,遭亂思家。趙汸曰:烽火句,應(yīng)感時,家書句,應(yīng)恨別,但下句又因上句而生。發(fā)白更短,愁亂思家所致。)
①《齊國策》:王蠋曰:“國破君亡,吾不能存?!扁仔旁姡骸吧胶硬粡?fù)論。”②《呂氏春秋》:“春氣至,則草木生?!雹邸冻o》:“余感時兮凄愴?!薄妒斑z記》:漢獻(xiàn)帝為李傕所敗,后以淚濺帝衣。④秦嘉詩:“一別懷萬恨。”聞人蒨詩:“林有驚心鳥,園多奪目花?!雹荨堆鄧摺罚毫?xí)騎射,謹(jǐn)烽火?!妒酚洝罚喉椨馃貙m室,火三月不滅。王勃詩:“物色連三月?!雹尬何牡蹠骸皟r越黃金?!雹吖艠犯骸鞍最^不相離?!薄对姟罚骸吧κ柞剀X?!雹圊U照詩:“白發(fā)零落不勝簪?!彼抉R溫公曰: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近世唯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春望》詩“國破山河在”,明無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無人跡矣?;B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他皆類此。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作品賞析
【注解】: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占領(lǐng)。
2、感時句:因感嘆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
3、渾:簡直。
4、不勝簪:因頭發(fā)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zhàn)火頻連,已經(jīng)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
頭發(fā)脫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評析】: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至德二年)寫此詩。
詩人目睹淪陷后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詩的一、二兩聯(lián),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lián)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yīng)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平直,情景兼?zhèn)涠挥坞x,感情強(qiáng)烈而不淺露,內(nèi)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yán)謹(jǐn)而不板滯。”此論頗為妥帖?!凹視秩f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洞和穼懹诖文耆隆?/p>
詩的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xù)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氣氛。此聯(lián)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皣啤睂Α俺谴骸保瑑梢庀喾??!皣啤钡念j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qiáng)烈?!皣啤敝吕^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dāng)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lián)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guī),濃淡淺深,動奪天巧?!?《唐音癸簽》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yuǎn),又由遠(yuǎn)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qiáng),步步推進(jìn)。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zhuǎn)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弊园彩放褋y以來,“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xí)r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狈榛鸨榈兀倚挪煌?,想念遠(yuǎn)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qiáng)烈而不淺露,內(nèi)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yán)謹(jǐn)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鶴注】此當(dāng)是至德二載三月,陷賊營時所作。三月者,指季春三月。趙氏謂:祿山反于天寶十四載之十一月,至次年正月為三月。失于不考耳。顧宸云:十五年正月,明皇在長安,六月始幸蜀,安得謂之破。是時公移家在奉先,五月方入鄜州,道路未嘗隔絕,安得云“家書抵萬金”?當(dāng)從鶴說為正。
國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②。感時花濺淚③,恨別鳥驚心④。烽火連三月⑤,家書抵萬金⑥。白頭搔更短⑦,渾欲不勝簪⑧。
(此憂亂傷春而作也。上四,春望之景,睹物傷懷。下四,春望之情,遭亂思家。趙汸曰:烽火句,應(yīng)感時,家書句,應(yīng)恨別,但下句又因上句而生。發(fā)白更短,愁亂思家所致。)
①《齊國策》:王蠋曰:“國破君亡,吾不能存。”庾信詩:“山河不復(fù)論。”②《呂氏春秋》:“春氣至,則草木生?!雹邸冻o》:“余感時兮凄愴?!薄妒斑z記》:漢獻(xiàn)帝為李傕所敗,后以淚濺帝衣。④秦嘉詩:“一別懷萬恨?!甭勅松`詩:“林有驚心鳥,園多奪目花。”⑤《燕國策》:習(xí)騎射,謹(jǐn)烽火?!妒酚洝罚喉椨馃貙m室,火三月不滅。王勃詩:“物色連三月?!雹尬何牡蹠骸皟r越黃金?!雹吖艠犯骸鞍最^不相離?!薄对姟罚骸吧κ柞剀X?!雹圊U照詩:“白發(fā)零落不勝簪。”司馬溫公曰: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近世唯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春望》詩“國破山河在”,明無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無人跡矣?;B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他皆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