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雨落花滿地》
年代:宋作者:管鑒
夜雨落花滿地,曉風(fēng)飛絮連天??酂o春恨可縈牽。只數(shù)年華暗換。生意惟添白發(fā),化工不染朱顏。老來愈覺欠清閑。夢想故園春晚。
《驀山溪·不如歸去》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不如歸去,作個清閑漢。著甚來由,惹別人、三長兩短。天公許大,何處不容身,且謾著,有生涯,試待尋思看。鑒湖里面,淺山林畔。住個小庵兒,且隨分、粗衣淡飯。嘲風(fēng)詠月,蕭散過平生,塵世事,盡如麻,
《偈頌一百五十首》
年代:宋作者:釋心月
忌口自然諸病減,多情未免有時勞。
貧居動便成違順,只得清閑一味高。
《臨江仙·老子開年年五十》
年代:宋作者:郭應(yīng)祥
老子開年年五十,依前恁地癡頑。
昨非今是有無間。惟慚新赤紱,不稱舊蒼顏。
休羨長年并極富,休貪寶帶腰钚。
人生難得是清閑。急須拋縣印,歸去隱家山。
《江村》
年代:唐作者: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過故人莊》
年代:唐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浣溪沙》
年代:宋作者:蘇軾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fēng)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樽前月下---酒樽之前,月亮之下。謂對酒賞月的悠閑情境。
優(yōu)游歲月---悠閑舒適地過日子。
巖居川觀---居于巖穴而觀賞川流。形容隱居生活悠閑自適,超然世外。
優(yōu)游卒歲---悠閑度日。
優(yōu)哉游哉---指生活悠閑自在,從容自得。
優(yōu)游自在---悠閑舒適。
悠游自得---悠游:閑適的樣子;自得:內(nèi)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閑而舒適。
豪情逸致---豪情:指興奮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閑脫俗的情趣。興奮豪放的情感和灑脫的情趣。
悠然自得---悠然:安閑舒適的樣子;自得:內(nèi)心得意。形容神態(tài)悠閑、心情舒適。
北窗高臥---比喻悠閑自得。
優(yōu)游自適---悠閑適意。
笑傲風(fēng)月---〖解釋猶言吟風(fēng)弄月。形容心情悠閑自在。
悠悠忽忽---形容悠閑懶散或神志恍惚的樣子。
悠哉游哉---悠閑自在。
優(yōu)游自得---悠閑如意。
閑情逸致---逸:安閑;致:情趣。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神閑氣定---神氣悠閑安靜。
優(yōu)游自如---①悠閑適意,無拘無束。②猶言從容不迫。
神閒氣定---〖解釋指神氣悠閑安靜。
壺中日月---舊指道家悠閑清靜的無為生活。
被假設(shè)過一百次的月光
像你唇間埋伏的冷
兩指光環(huán)之內(nèi)
有憤怒的火向暗夜侵襲
那些紛紛墜落的恨啊紛紛的生出了根
有些愛,來不及種進花園
天空有時泛藍(lán),橘色的果實
一只青鳥送出靈動的探看
以指叩指,無聲的響動
依舊像你唇間埋伏的冷
風(fēng)在一具枯死的野樹上行走
深淺不一的腳窩,盛滿的不是水
由此,我只是想起了月光
由此,我接受百里星辰的挑逗
你來,天空是藍(lán)
你去,天空依然是藍(lán)
我擁抱著太陽不說貧窮
我含著淚水不言悲痛
舉起酒杯,向曾經(jīng)的一個我告別
另一個我十里秋風(fēng)擺渡
我從三月的一場雨里走來
裂變于一場青春的盛開
梨花,有了雪的.顏色
它把白,留給了我
此后,我走過的路一白到底
此后,我希望一個青綠的你
由此岸到彼岸
你我一經(jīng)會合,便分不出顏色
一千個月亮里的我
有五百個熱情,五百個峻冷
我如果掀動這一千個月光里的波紋
就有一千個被你提及的理由
向左,或向右
都可以觸到你指間泛起的虔誠
如果我像野山菊一樣頑強
且有一顆隱藏柔軟的內(nèi)心
那么,我是否就能擁有
一整個夜晚的月白風(fēng)清
今年最后一場雪
我向無數(shù)飛蝶引首
這小小的獻禮
其實,多年之前
我把青春舉過身體
人們一說起玫瑰
流云就靜止不動
有時候,我很相信命運
借由一個吉卜賽女人
她預(yù)測了我的來世與前生
我像極了虔誠的信徒
等待這場大雪之后的風(fēng)景
其實幸福,一直比較靠右
終于可以照著春天的樣子,復(fù)制一個你
面對一朵靜止的云,我想起一個人的命運
我不該在河水上漲時,叫出那個隱喻的名字
我不該在一棵樹下埋藏眾多線索
春天里的我又開始渴望一場雪
忽略過所有甜言蜜語,一顆朱砂痣被打入眉心。
我仔細(xì)的揣測,喜歡把詩句含在嘴里過日子的女人
卻真正寂寞了一輩子
?|??|?
清·顧夢游--《臘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邊血作磷,正陽門外馬生塵。
只應(yīng)水月無新恨,且喜云山來故人。
晴臘無如今日好,閑游同是再生身。
自傷白發(fā)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晉·裴秀--《大臘》
晉時河?xùn)|聞喜人裴秀,由魏仕晉,不覺又到歲終臘日,提筆揮毫寫出《大臘》詩一首:“日躔星記,大呂司晨。玄象改次,庶眾更新。歲事告成,八臘報勤。告成伊何,年豐物阜。豐裎孝祀,介茲萬祜。報勤伊何,農(nóng)功是歸。穆穆我后,務(wù)蕾蒸黎。宣力菑畝,沾體暴肌。飲饗清祀,四方來綏。充仞郊甸,鱗集京師。交錯貿(mào)遷,紛葩相追。摻袂成幕,連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貨如山。率土同歡,和氣來臻。祥風(fēng)協(xié)調(diào),降祉白天。方隅清謐,嘉祚日廷。與民優(yōu)游,享壽萬年?!痹娭忻枋隽斯糯D祭時,祭祀百神,向百神報告“年豐物阜”的好年景,感謝百神保佑萬事成功的場景。
?|??|?
北齊·魏收--《臘節(jié)》
詩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寫出了寒凝大地、數(shù)九隆冬時節(jié),人們在桌上擺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謝百神的'福佑,抒發(fā)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唐·杜甫--《臘日》
詩曰:“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谥嫠庪S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睆脑娋渲锌梢钥闯?,往年的臘日天氣還很冷,溫暖離人還很遙遠(yuǎn)。而當(dāng)年臘日氣候溫和,冰凍全消。詩人高興之余準(zhǔn)備辭朝還家,縱酒狂飲歡度良宵,但此時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對他的恩澤,不能隨便走開。
宋·陸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詩曰:“臘月風(fēng)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詩中寫道,雖是隆冬臘月,但已露出風(fēng)和日麗的春意。柴門里草煙漠漠,野河邊有許多牛經(jīng)過的痕跡。臘日里人們互贈、食用著佛粥(即臘八粥),更感覺到清新的氣息。
清·道光帝--《臘八粥》
清代,朝廷于臘八這天,有賜粥的風(fēng)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詩《臘八粥》:“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yīng)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幾馨香細(xì)細(xì)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笨梢韵胍?,施散臘八粥和皇家食用臘八粥必然是萬頭攢動,人涌如潮。
清·夏仁虎--《臘八》
詩曰:“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當(dāng)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痹娭忻鑼懙?,臘八一到,民間家家戶戶都要煮臘八粥吃,而朝廷乃當(dāng)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宮煮粥奉佛并賜大臣、諸王、宮妃等。據(jù)文獻記載,清代雍和宮有四口煮粥的大鍋,鍋最大的直徑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數(shù)擔(dān)。熬粥時,第一鍋粥是奉佛的,第二鍋粥是賜給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鍋粥是賜給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鍋粥是賜給喇嘛的。
清·李福--《臘八粥》
清代《清嘉錄》引用了李福的《臘八粥》一詩:“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diào)和,五味香摻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華飾。此風(fēng)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集。男女叫號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須臾,當(dāng)風(fēng)膚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聲泣。問爾泣何為,答之我無得。此景望見之,令我心凄惻?;恼卸?,蠲賑最下策。慳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所以經(jīng)費艱,安能按戶給。吾佛好施舍,君子貴周急。愿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去虛莫償,嗟嘆復(fù)何益。安得布地金,憑杖大慈力。倦然對是的,趾望丞民粒?!边@首詩詳盡地描述了臘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同時還反映了舊時荒政歉收、百姓饑餓和佛寺施粥的情景,思想內(nèi)容極為深刻。
?|??|?
【臘八節(jié)的傳說】
早先有戶農(nóng)家,就老倆口守著一個兒子。老頭是個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歸,精耕細(xì)作,調(diào)理的幾畝農(nóng)田年年五谷豐登。老婆是個勤儉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園菜鋪地,一日三餐,精打細(xì)算,家境雖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倆口不但勤勞節(jié)儉,還心地善良,碰上誰家揭不開鍋,常常拿些米糧接濟人家,度過難關(guān)。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間,他們的兒子已經(jīng)十七八了。雖說大小伙子長的五大三粗,身強力壯,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樣,懶得出奇。這也是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嬌慣壞了。長大了還是胡吃悶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漢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對兒子說:“爹娘只能養(yǎng)你小,不能養(yǎng)你老。要吃飯,得流汗。你往后學(xué)學(xué)種莊稼過日子吧?!眱鹤雍吆邇陕暎@耳朵進,那耳朵出,照舊溜溜達達,胡吃悶睡。
不久,老倆口給兒子娶了媳婦。原想兒子成了家,小倆口該合計怎么干活過日子了。哪知這個媳婦跟兒子一樣,也是好吃懶做,橫草不拿,日頭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動針線,不進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著滿頭白發(fā),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滿心的話說給媳婦:“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要想日子過得好,勤儉是個寶?!眱合眿D把這話當(dāng)成耳邊風(fēng),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過了幾年,老倆口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把小倆口叫到床前,囑咐再三:“要想日子過的富,雞叫三遍離床鋪。男當(dāng)勤耕作,女應(yīng)多織布...”話沒說完,老倆口一起去世了。
小倆口托鄉(xiāng)親埋葬了兩位老人,看看囤里糧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說:“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曬日頭?!迸苏f:“夏有單衣冬有棉,何必紡織到日偏?!毙z口一唱一和,早把兩位老人的遺囑忘到腦后了。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幾畝田地成了荒草園。家里柴米油鹽、衣被鞋襪,一天少似一天。小倆口還不著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懶的動手。又是花開花落,秋去冬來。地里顆粒無收,家里吃穿已盡。小倆口斷頓了,鄰居們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東家給塊饃,西家端碗湯。小倆口還在想:“討飯也能度時光?!?/p>
進了臘月,天越來越冷。到了初八這天,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叫花’?!毙z口屋里沒火,身上衣單,肚里沒食,蜷縮在涼炕席上“篩糠”。可四只眼睛還滿屋搜尋著。突然發(fā)現(xiàn)炕縫里有幾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鄢鰜?又發(fā)現(xiàn)地縫里還有米粒,也都挖出來。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倆東撿西湊的弄了一把,放進鍋里。把炕上的鋪草塞進灶膛,就這樣熬了一鍋雜七燴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黃豆、小豆、高粱、干菜葉...凡能充饑的都放了進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來了。這時兩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誨,后悔沒有早聽進去,現(xiàn)在已經(jīng)晚了。
正在小倆口悲切之時,一陣大風(fēng)刮來,由于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爛不堪,被風(fēng)一吹,“呼啦”一聲,房倒屋塌,小倆口被壓在底下。等鄰居趕來挖出來時,都已經(jīng)死了,身邊還放著半碗雜豆粥。從此以后,鄉(xiāng)親們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家家熬一鍋雜米粥讓孩子們吃,并給孩子講這雜米粥的故事,來教育他們。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yuǎn);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一直傳到現(xiàn)代。形成了臘月初八吃“雜米粥”的習(xí)俗。因這粥是臘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臘八粥”。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