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戰(zhàn)火
被迫離開家鄉(xiāng)
萬里奔馳
走上流亡之路
海角天涯
無處為家
卻未放棄理想
十年戎馬
終回故國家鄉(xiāng)
巴山蜀水 高山險峻
都留下你的身影
歷經(jīng)磨難終成正果
即使一路艱辛布滿
時逢亂世
你卻挑起脊梁
用你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
抵抗者不義之士的侵略
你是力量
更是精神之矛
刺進積累已久的空洞
趕走百年歷史的塵埃
因為有你
中華民族為之自豪
海峽兩岸 淡淡鄉(xiāng)愁
因為戰(zhàn)爭
你的身體被撕裂
但你何曾畏懼
跨過萬水千山
架起了溝通的橋梁
用你獨特的.身姿
成為交流的紐帶
因為有你
祖國統(tǒng)一
指日可待
故宮的國寶
你的付出我們不會忘記
你的歷史
永遠受人敬仰
我愛你的精神
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
我愛你的堅強
那種自強不息的堅強
我們前進更加自信
我們更加有力量
我愛你
故宮的國寶
我永遠愛你
《鳥的遷徙》觀后感(一)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之人黑暗之際感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一一泰戈爾
適者生存,這是一個不變的自然規(guī)律,候鳥的遷徙目的只有一個:生存?!而B的遷徙》里講了許多鳥的故事,灰雁,大天鵝,會“輕功水上漂”的克拉克水鳥……
片頭,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一群群候鳥成群結(jié)隊地飛回北方的故鄉(xiāng),它們飛過遼闊的海洋,飛過茂密的叢林,飛過荒蕪的沙漠,飛過繁華的都市。穿過萬水千山,飛過大江大河,經(jīng)歷百種艱辛,只因心中的信念:飛向遠方。
在電影里,我看到了它們的漫漫遷徙路,它們自由自在的翱翔,歡樂輕松的嬉戲,也有它們與自然進行艱辛的搏斗,人類對他們殘酷的獵殺,但沒有什么能牽絆它們,只因心中的信念,他們一次又一次起程。
在眾多鳥兒的故事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只差點落單的灰雁,它降落在一個水池休息,卻被水里的網(wǎng)勾住了雙腳,在小男孩為它解開網(wǎng)眼之后,它就帶著腳上殘缺的網(wǎng)繩,追向伙伴們。掠過寧靜的湖面和金黃的麥田,穿過引水渠和橋洞,飛過叢林沼澤,飛過埃菲爾鐵塔……
信念牽引著他們,將其引向幸福的目的地。
信念對于我來說很模糊,我記得楊老師講過信念的重要,而此刻,我剛看完《鳥的遷徙》好像明白:何為信念。
鳥兒的信念,是飛向大洋彼岸,飛回故鄉(xiāng),這才有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候鳥遷徙;種子的信念,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沖破土壤,這才有了燦爛綻放的花朵;蠶蛹的信念是在痛苦中掙扎著,在痛苦中掙脫層層束縛,這才有了破繭成蝶的華麗轉(zhuǎn)身。
世間萬物都須有信念。
信念是呼吸的空氣,是沙漠中旅人的甘泉,是寒冬中第一縷暖陽,信念讓人有目標與動力,讓人充滿活力,永葆年輕。
沒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只要你一定想,并帶著信念出發(fā),你就一定能。
《鳥的遷徙》觀后感(二)
這星期,我們學習了《燕子專列》這篇課文,知道了燕子在遷徙途中饑寒交迫,瀕臨死亡時,得到了瑞士人們的及時救護,并用專列把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
老師在課后向大家推薦了一部紀錄片——《遷徙的鳥》,建議我們在雙休日好好看一遍。
我認認真真地觀看了,它講的是各種候鳥們春天從南方飛往北方,秋天從北方飛往南方的情景。
春天,候鳥們從南方飛往北方。雪雁、白鸛、丹頂鶴、大天鵝……他們告別南方,向著北方出發(fā)。有的要飛越2500英里,從墨西哥灣飛到北極地區(qū);有的要飛越3100英里,從非洲中部飛到歐洲西部;有的要飛越1800英里,從美國西部飛到阿拉斯加……
從南方飛往北方的路程,危機重重。候鳥們總是要餓肚子,總是要找不到水喝。在雪山面前,候鳥們總是要遇到雪崩。候鳥們在雪山下的河里捉魚吃,突然雪山上的大雪塊從山上滑下來,機靈的鳥兒們連忙閃到一旁;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的鳥兒,就葬身大雪了。
在高低起伏的沙丘上,成群結(jié)隊的鳥兒們在這歇腳,聽見“噠噠噠”的聲音,鳥兒們提高了警惕,不一會兒,一群馬兒飛奔過來,鳥兒們馬上飛走了??傻锐R兒們跑過了,還有一只鳥兒落隊了……
每每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背景音樂也會變得憂傷起來,我的心就會特別為這些鳥兒難過。經(jīng)過千山萬水,候鳥們總算到達目的地。它們在那兒搭巢建窩,產(chǎn)卵孵蛋,養(yǎng)育幼鳥。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zhuǎn)眼,候鳥們又要開始遷徙了。
秋天到了,候鳥們要從北方飛往南方了,返回的路程比南方飛往北方的路程還要艱難。它們飛到田野上,獵人們拿槍打它們;它們飛到城邊的河里,泥土粘住了腳,飛不起來了;經(jīng)過荒島,翅膀不小心摔斷了……但是它們偶然也會碰到好心人,給鳥兒們吃的。
這樣的跋山涉水,候鳥們又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又開始了新的生活。
紀錄片沒有多少的語言,卻用一幅幅畫面和一段段音樂打動了我。好佩服這些小小的候鳥們,它們不管刮大風下大雨,到了遷徙的時間,再惡劣的天氣也無法阻擋它們;不管遷徙的路上有多少危機,它們還是堅持飛到目的地。它們這種不怕風雨、勇往直前的精神讓我感到震撼。
《鳥的`遷徙》觀后感(三)
在寫這篇博文之前,我特地上了百度百科,來找尋有關《鳥的遷徙》的資料。而百度百科里也如此記敘到:2001年,法國著名導演雅克·貝漢拍攝完成了轟動世界影壇的記錄片《鳥的遷徙》。
影片以真實而質(zhì)樸的鏡頭描寫了各種候鳥為了生存而艱難遷徙的歷程,以及它們在為夢想的天堂而飛翔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勇氣、智慧和情感。為了完美而真實的再現(xiàn)鳥兒遷徙的神奇與美麗,整部影片歷時四年,行程十萬公里,僅拍攝膠片就長達460公里。
除此之外,影片還動用了17名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考察隊,以及300多名攝影師,使用了滑翔機、直升機等八種不同的飛行器。而影片剛一上映,就在短短的三個星期內(nèi)掀起了法國本土2500萬人次的觀影熱潮,并獲得了2003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提名和法國凱薩獎的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在我看來,大自然是如此的青睞鳥兒,給了他們流線型的軀體,使他們能夠自由的飛翔,他們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頑強不息的代名詞。
《鳥的遷徙》是一部很安靜的電影,從頭到尾都是無數(shù)種候鳥的飛翔,以及它們的覓食和嬉戲。很少的畫外音,偶爾有字幕流淌出來:
“灰雁,旅程數(shù)3000公里,地中海盆地(往返)北歐?!?/p>
“灰鶴,旅程數(shù)4000公里,伊比利半島(往返)北半球森林?!?/p>
“黃嘴天鵝,旅程數(shù)3000公里,東亞(往返)西伯利亞苔原。”
讓我欽佩的不是他們拍攝這部片子的難度,難度不用多說,百科上他們拍攝的艱辛全部都有記載,讓我欽佩的是這部片子的鏡頭,這部紀錄片的鏡頭及其的干凈而且簡單,畫面始終只有鳥兒拍打翅膀不停飛行的畫面,而他們飛越的無限的山脈,廣袤的草原,歐洲連片的古堡,波濤洶涌的海面和無垠的沙漠都是最完美,最天然的背景。
而最讓我感到壯觀則是以整個地球為背景,在旋轉(zhuǎn)的角度下,映著藍色的海洋和褐色的陸地,清晰地看到大片白色的飛鳥群緩緩移動。用這樣直白的鏡頭詮解一只微不足道的飛鳥被放在幾千公里的大場景下,看后讓人震驚的是候鳥大遷徙時執(zhí)著的精神,或許如影片開場時的畫外音,這是一場生命的搏斗。
影片的背景音樂也非常的值得稱贊,干凈,純粹,與影片的整體氛圍十分的契合。在恢宏旋律里人聲的哼唱,伴著長鏡頭下鳥的飛行,時不時響起,由弱到強。影片用聲音賦予這些遷徙中的鳥類以令人肅然起敬的力量,渲染著神圣的氛圍。說實話,當時在看的時候,隨著音樂的不時響起,我總是會不由的泛起一陣雞皮疙瘩,我被狠狠的震撼到了。
這部影片的主題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正如影片最后打出的字幕:這是一部有關鳥類保護的片子。影片的前半部分講述了鳥類自由自在的生活著,愜意,舒適。而后半通過人類的活動以及人類對環(huán)境的破壞,與前半進行對比,完美的烘托出了片子的主題。
寒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在家觀看一部國外紀錄片——《遷徙的鳥》。
《遷徙的鳥》是一部大型紀錄片,制片人是法國著名導演——雅克·貝漢。為了拍攝這部影片,攝制組歷時四年多,有超過六百多人參與了拍攝,耗資四千多萬美元,外景地遍及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紀錄膠片長達四百六十多公里,還動用了十七個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考察隊,從寒冷的南極到炎熱的沙漠,從深
影片描述了候鳥遷移過程艱辛萬分,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辛勞,也要克服大自然嚴峻的挑戰(zhàn)。那種面對逆境不屈不饒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學習。故事講述了候鳥如何克服自然環(huán)境,在大風沙中尋找正確的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護自己、在汪洋浩瀚的海洋中如何獵食,如此困境候鳥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對,這正是影片想要表達的.意思。大天鵝要飛越一千二百公里的長途旅程,它們那份對生命的堅持,對子女的照顧——叫我十分敬佩。就像沙丘鶴在漫天風沙中尋找出路,面對酷熱天氣的考驗,也要抵御大風沙的摧殘,全都默默承受,挺著胸與大自然作戰(zhàn)到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彩。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懂得了一個人做事的態(tài)度要像候鳥一樣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