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
《佛陀的智慧》讀后感1
最近在讀一本于我而言完全陌生的書——《佛陀的智慧》,很艱澀,需要耐心咀嚼。但 因了看云在讀《佛經》的啟迪與鞭策,我硬著頭皮讀下去。讀著讀著,忽然有開竅的感覺。 雖然悟性不高,理解可能也偏頗,但想理理自己的思緒,說說自己受到的啟示。 在中西古圣哲中,佛陀可謂影響最為深廣者。佛陀即釋迦牟尼。他創(chuàng)立的僧團,忠實地 傳揚他的遺教,使佛教的教化區(qū)域日益擴大。特別是孔雀王朝護法阿育王的大力推廣,佛教 從印度傳往西方,成為當時勢力最大的世界宗教。在其最興盛時期,佛教向西傳遍幾乎整個 中東,再西抵達埃及和歐洲;向東傳遍整個東南亞和印度尼西亞;向南傳遍錫蘭島;向北傳 遍中國漢地、西藏、蒙古及朝鮮、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近年來,佛教又傳向歐美、澳洲、非 洲,被約 4 億以上的現代人所信仰,受到叔本華、尼采、列夫·托爾斯泰、愛因斯坦、羅素、 榮格等西方大智者由衷的贊嘆。 佛陀思想能從三千年以前流傳到現在, 經漫長歷史考驗而亙古常新, 至今仍被數億人信 仰,被不少東西文化精英所關注,說明其學說以具永恒性的問題為主題,具有超越時域的內 涵。
從現代文化的角度看,佛陀的言教,文句雖顯古樸,但其內蘊的智慧,仍舊熠熠生輝, 具有應時契機的寶貴價值,提供給現代人很多深刻的啟示。 佛陀的偉大,首先在于他以清澈的'眼光審視人類自身的存在,以全宇宙為坐標,冷靜地 反思人類自身的境況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毫不掩飾地提示人類生老病死、 諸苦交攻的缺陷 和種種社會弊病,說明人存在的根本問題,喚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和解決。且不論其答案如 何,僅這種對自己文明的清醒自覺,這種對人生大本的關注和對人生缺陷的揭露,便永遠值 得人類珍視。 佛陀的偉大,其次在于他極為重視道德教化。佛陀數十年東奔西走,苦口婆心地向許多 人說教, 無不是勸人棄惡修善, 按合理的道德規(guī)范自我控制言行, 起碼做一個有道德的好人。 佛陀的偉大, 第三在于他如實正觀的冷峻智慧。 不受任何幻想迷惑, 不帶任何主觀成見, 不被任何學說和權威制約,不摻雜任何感情,以極度清純明凈的心“如實知見”宇宙人生的 真實面目,被佛陀強調為了生脫死的訣要,乃佛陀教義的心髓所在。 佛陀的偉大,還在于他的慈悲、精進的精神。倡導大慈大悲,鼓勵人們以精進勇猛的精 神從事世間、出世間的正業(yè),自利利他,利樂眾生,是佛陀思想的重要方面。慈悲、精進為 兩種最重要的心靈美,能莊嚴人性,美化世間。 佛陀的智慧,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參透的。但讀著讀著,心便靜下來了。
目前我還沒有讀完,我的想法是:每天讀一章,想想透,理理清,來日方長。 佛陀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明白,想要明白佛陀的智慧,還須不斷學習,不斷 的去了解佛陀的智慧。只有這樣,佛陀的智慧才能慢慢體現出來,善哉善哉!
《佛陀的智慧》讀后感2
《佛陀》是一本相當于傳記的書。這本書較為客觀和詳實的描述了喬達摩的生平及其當初印度所處的那個時代的背景。即所謂的軸心時代。由于書中的語言和文字都有些難讀和不容易理解所以之前只看了一部分就擱置了,現在重新拿起來硬著頭皮把它終于讀完了。
這本書包括出走、求道、證道、佛法、傳道、般涅槃六個部分,每一部分的敘述都非常平實和透徹全然沒有任何夸大和玄幻的色彩,這樣的書反倒更讓人覺得真實。書里有幾個地方對我有很大的觸動:一個是關于破除我執(zhí)是消苦得樂的最終目標,而我執(zhí)的破除是需要修練的。首先要用正念去觀察自己的一切,從眼,耳,鼻,舌,身,意,所關注的一切開始觀察自己,以了解自己的欲求,并認識到這是一切苦難的開始,如果能了斷了這種貪、嗔、癡,那么就會離苦得樂也就是說破除了我執(zhí)。這需要終身修行,或者可以說終身有人也未必能修行得道。
書里說喬達摩最后達到的是無我狀態(tài),而且是只有喜無量心和舍無量心……這種狀態(tài)是個什么樣子呢,不知道現在有沒有人能體會的到。
通過這本書的閱讀讓我對《心經》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也多了一些對無常這一概念的了解。
另一個感覺是“時代”對人的限制性是一直存在的,哪怕是像喬達摩這樣的神也是會受到影響的。
在喬達摩證悟之后開始傳道,有很多比丘弟子的追隨。當時有一個女人(是喬達摩的后媽,也就是他父王的另一妻子,在喬達摩幼年時一直照顧著他)也想追隨他聽聞佛法,但是他卻遲遲不同意,因為他認為女人是欲望的化身是不可能得道的。由此可見在當時被譽為如來佛祖講究萬物平等的他在認識里對女人也是如此的看低,這可能就是當時時代的局限性也讓他未能脫離這個局限。
當然最后在阿難的再三請求下,喬達摩立了許多規(guī)則之后才允許有了比丘尼。
最后一個是關于阿難的。喬達摩的所有事跡基本上都是后來阿難總結紀錄的,這個阿難一直跟隨著佛陀幾十年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但是卻一直沒有得道證悟修得圓滿,直到喬達摩臨終前阿難還是痛哭不止,完全不能理解無常的真諦,佛陀卻很冷靜的告訴他般涅槃是真正的消滅是真正的離苦得樂。
這讓我又一次的認識到如果想要獲得一些真理并不是僅僅在掌握真理人的身邊就會獲得,而還是需要自己親自去探索才可以得到。
還有就是無論是修煉多么高境界的人,他的各種情緒也會隨時出現。對于情緒的出現我們所能采取的辦法只有允許它出現,只是看著它,感受著它就好,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它控制住自己就好。這本書里對佛陀沒有更多的離奇或者幻法的描寫只是描寫佛陀非常詳和、安靜、智慧、謙卑,這估計才是真正的他,是一個具有大智慧有大愛的變革者。
善是什么?惡是什么?善不應該是保護更多的普通人免受無理的傷害荼毒嗎?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力,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珍貴無比的,無論他們是販夫走卒還是王侯將相,無論他們是電視劇中的主角還是醬油,生命都應當得到尊重。我看電視劇從來不是主角黨,評判一部劇的三觀通常情況下會以電視劇反映出來對普通人的態(tài)度來定性,并不是主角到結局依然好好活著就是尊重生命。
電視劇《大世界》里秦孝天一直致力于以德感化為惡之人,希望用自身的道德教化那些為一已私利為禍作惡,殘害手足、遺害國家的真小人、偽君子們,甚至在找出作惡之源時也并沒有采取適當的強制手段阻止,以至于自己的親人、朋友及一些無辜的生命之火在罪惡之源面前熄滅。
大世界在結局時,孝天提出了“當我們再次遇到像何根生這樣十惡不赦死不悔改的人,我們到底應不應當去說服救贖呢?”電視劇里沒有直接給出答案。就筆者而言,答案是否定的。我曾與研讀佛學院的朋友就普渡眾生的佛家中對十惡不赦死不悔改之人的的觀點進行過淺顯的討論,朋友說“那些人佛陀也難救,他只能去地獄受苦了,然后轉入旁生,沒有再世為人的機會。”“善惡到頭終有報,造善業(yè)積福,惡業(yè)自當受苦”“佛渡有緣人,講求斷除我執(zhí),利他為本。不給別人造成麻煩就是利他最基本的”。從朋友的論述中可以得出結論,就算普渡眾生慈悲為懷的佛家也并不是不區(qū)分善惡,無底線對惡進行救贖的。“普渡”的前提是“放下屠刀”,對于始終為惡之人也是要下“地獄”償還所造業(yè)罪,再世不得為人。
拋開宗教不說,如果道德規(guī)范就能約束世人的話,還要法律干嘛?對于犯罪人法律本就進行了懲罰與救贖的`區(qū)別性刑罰,對于一般性的激情犯罪、過失犯罪等行為,給予金錢及徒刑之類接受相應懲罰后可以重新回歸為社會人的處理;對于具有犯罪人格(人格障礙之一。表現為屢次犯罪而不改,法律的、道德的和輿論的壓力都不能使之放棄犯罪行為。具有犯罪人格者包括部分精神病及神經官能癥患者、反社會人格者和其他一些具有一定程度心理障礙的人。)幾乎不存在修正其危害社會行為的可能之人,雖然各國的法律規(guī)定不盡相同,但起碼有一點是共通的,那便是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犯罪人格的人有繼續(xù)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能力,這些措施包括剝奪其生命(死刑,多見于大陸法系國家)及終生限制其人身自由(終身監(jiān)禁,多見過英美系國家)。
對危害社會行為的放縱就是對遵守社會準則的普通大眾的殘害。一味的強調犯罪人的人權便是對普通人人權最大的傷害。在電視劇中那個法制相當于空白的歷史時期,指望不上國家機器履行它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職責,做為普通國民的孝天就算不能以私法懲罰罪惡,也不應該天真的以為能用道德的感化來使何根生之樣的反人類人格。無論什么都應該有個度,善良也一樣,一旦超過了這個度,善也可能轉變成為惡,對十惡不赦之人的善就有可能成為對其他普通人的惡。孝天在明知何根生一切惡行之后一而再再而三的放過何根生,希望通過自己善良去感化他、救贖他,殊不知何是對自己親生子女、結盟手足、自己國家都可以放棄出賣甚至操刀相向的反社會人格。孝天的天真造成的后果便是更多無辜生命毫無意義的葬送在何根生的毒手之下。終于,孝天用自己的執(zhí)著及那些無辜的生命證明了道德與善良并不能救贖所有的惡,在他明白這一點之后,他的信仰崩塌了,于是孝天瘋了。
什么樣的惡不能救贖?反社會人格的何根生、軍國主義的侵略者,打到家門前的侵略者你不把他打趴到地上,和他講人性、講道德?戰(zhàn)爭法在軍國主義者面前都是廢紙一張!你要追究軍國主義虐待戰(zhàn)俘、殺害戰(zhàn)俘平民、攻擊不設防城鎮(zhèn)、摧毀民用設施。對不起,前提是你必須得先打敗它,然后把這些反人類的戰(zhàn)爭罪犯送到國際戰(zhàn)爭法庭讓他們接受正義的審判。怎么才能打敗他,用道德教化、用人性光輝?當然不可能,你只有真槍實彈、用無數人的生命鮮血和軍國主義進行不懈的戰(zhàn)斗,讓他成為戰(zhàn)敗國。對于這些不可救贖之惡,只能以暴制暴。
《大世界》里孝天對惡的救贖是不成功的,雖然有兩個“脅從犯”何氏兄妹回頭,但他們本來就不是反社會人格,也是這種救贖的不成功讓大世界與其他“圣父圣母”感化世人的電視劇區(qū)別開來,也許,這部劇就是要用孝天這個極致“圣父”的失敗救贖之路來闡述,對于極致之惡必須拿起武器來對抗,并不是所有的惡善良的人們都有義務去救贖。遭受帝國主義侵略的中國,最終也選擇拿起武器與侵略者面對面浴血奮戰(zhàn),并用千千萬萬中華兒女鮮活的生命換來了中國的解放。
我們觀看普法欄目,學習普法知識,才能更好地成長。下面是普法欄目劇
觀看普法欄目劇有感 1
周末偶然看了CCTV12(社會與法頻道)幾集普法欄目劇,很有感觸。
該欄目劇都是取自真實的刑事、民事案例,比之無病呻吟的電影、電視劇,不但情節(jié)簡潔、緊湊,還穿插主持人對刑法、民法相關條款的解釋,特別富有教育意義。
幾個欄目劇都與感情糾紛有關,由婚外戀產生糾纏、仇恨乃至殺。
有感劇情的警示作用外,更讓我聯想到《佛說四十二章經》的經文,想到佛陀在幾千年前早已講到了,怎奈眾生卻不信受!
《佛說四十二章經》是最早翻譯過來的佛經,里面有很多關于情、欲的篇章。
如:“人有二十難”,其中之一即是:“忍色忍欲難”,對于一個凡夫,面臨誘惑能夠如如不動,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又:“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幾個真實的案例都是因色而動淫心、殺心,甚至犯下命案,大錯一旦鑄成,后悔就來不及了。
又:“佛言:財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舔之,則有割舌之患”。貪財貪色,雖然暫得其樂,卻不知:樂是苦因,就象舔刀刃上的蜂蜜一樣,為了一點甜,卻割破了舌頭。
又:“愛欲之人,猶如執(zhí)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執(zhí)著愛欲,就象拿著火炬火把,逆風行走,一定會燒到自己的手。
《佛說四十二章經》也提供了對于女色的對治方法:“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對于女色,要觀想年紀老的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比自己年紀大的,是自己的親姐姐,比自己年紀小的,是自己的親妹妹,年紀更幼小的,觀想是自己的親生女兒,熄滅邪淫之心。同理,如果女性對男性產生愛欲,也可以此類推,用同樣的觀想方法。
現實生活中,我也遇到過一些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覺得自己有情人,老婆孩子都瞞住了,沾沾自喜。其實,自己的言行都是未來感果的種子,以為是占了別人便宜,其實都會作用回來的,因為“天道好還”,不管你信不信,它都在冥冥中存在,只是時間早一點或晚一點而已。
觀看普法欄目劇有感 2
我最近又看了一個普法欄目劇里的故事:《雙面人魔》,故事主要講了:有一個小女孩叫云舒雅,父親在她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去世了,她的母親云小琴給她找了個繼父,這個繼父在母親的幫助下,生意做得特別好,所以就掙了特別多的.錢;但是呢,這個繼父季長豐經常強*云舒雅,而且是對她進行性侵,一次,云舒雅殺了繼父;后來,云小琴為了自己的女兒,就替她入獄了;再后來,云小琴出獄了,她帶著女兒搬進了季長豐的樓房,過了不久,云舒雅上了醫(yī)學院,本以為自己可以過上平靜的生活,卻又被自己的導師——禽獸一般的陳教授迷了奸了(他在云舒雅的水里下藥,等云舒雅醒來后,他說他愛云舒雅)。這就讓云舒雅對男人產生了一種偏激的恨,也正是因為這種恨,讓她的性格變得偏執(zhí)、心理變得扭曲;她先是用陳教授教給她的知識配出了一種毒藥,這種藥能讓人在很短的時間內中毒死亡,而且即便是醫(yī)生也絲毫看不出中毒的跡象;于是,她用這種藥殺了陳教授;后來,她長大了,白天是讓人尊敬的醫(yī)生或者福利院的義工,可是到了晚上,她就開著車、帶著自己的毒藥經常出入一些酒吧,尋找她報復的獵物(花心的男人),一次,她遇上了拋棄女友的李健,并且用藥殺死了李?。ㄋ龑⒗罱『完惤淌诘氖w都放在了自家的儲藏室里;盡管李健給她20萬元人民幣;這時候,警方正好在調查云舒雅制造的“失蹤案”;后來,她在福利院認識了劉飛,一次劉飛為了在酒宴上應付,答應云舒雅的同事曲凡做曲凡的男朋友;但后來曲凡的前男友楊小川拋棄了曲凡,所以云舒雅又去找楊小川算賬,她以為楊小川死了,就把他的尸體也放在了自家的儲藏室里,但是楊小川并沒有死。有一天,這個秘密被母親云小琴發(fā)現了;她發(fā)現了楊小川,但是又把楊小川關進了冷冰冰的儲藏室,等云舒雅回來,楊小川被凍死了;她告訴云舒雅把尸體都扔掉,云舒雅平時雖然很恨母親,但她還是答應了,原來,每次她都瞞著母親、并且趁母親不注意,將尸體放在自家的儲藏室里;劉飛說云舒雅就是他小時候愛的那個女孩,但是他不知道云舒雅叫什么名字,只是讓一位阿姨給云舒雅送好吃的和玩具,現在他終于找到了云舒雅,并且二十年來,他一直都愛著云舒雅;而云舒雅卻對劉飛沒有感情,但是劉飛的追求在后來感動了她,她也回憶起了小時候的事;于是她準備就此收手,她大膽地享受著劉飛的愛,也告訴了劉飛自己的身世;可是又一件事讓她本來平靜的心再一次被激怒了:胡來常借著自己的地位,給劉飛的公司設了陷阱,劉飛正好被他耍了,而當初,云舒雅正是對胡來常進行了報復,這一次,云舒雅為了幫劉飛奪回辦公室和事業(yè),又一次害死了胡來常;最后,警方偵破了那些云舒雅制造的案件,所以云舒雅因為故意殺人罪受到了法律的嚴懲,而她的母親云小琴,也因為發(fā)現云舒雅的秘密卻沒有告訴警方,觸犯了包庇罪,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故事的結局不禁讓人惋惜,不過,我可以說云舒雅很幸運,也很不幸:幸運的是她遇上了愛她的劉飛,也是因為劉飛的出現改變了她:讓她感受到,其實男人也是懂愛的,這是很多人都羨慕的!而云舒雅不幸的是,她的母親云小琴沒有給她找個好繼父,沒有給她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不經常和女兒溝通,不了解女兒的心事;所以怪不得云舒雅恨她,這也是釀成苦果的主要原因,不過她們母女卻都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她們完全可以將繼父和陳教授告上法庭……這也提醒了我,將來要找個好對象,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免得讓孩子的心里受到傷害,像云舒雅那樣,童年和青春在她的心里留下了陰影,導致她走上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