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芳華》的觀后感
曾經(jīng)學生時代的我們,每當遇到學校組織的主旋律電影的活動后,一篇400字的觀后感是經(jīng)常的作業(yè),特別是班主任又是語文老師的情況下,那更是必然。這幾天的冷空氣終于把冬天的感受推到了我們的頭上,而我卻懷著等待滿足的熱情走向電影《芳華》的影院。 又有很久沒有到影院觀影了,進場后離開演還有5分鐘,滿場只有我一個人,讓我人生中第一次享受到只有電影評審大員才能體驗的禮遇,心中不禁竊喜。其實早在九月份就盼著能一睹芳華的風彩,但首映檔期一直推到前天,人間本有世事無常,想必當時馮導心中也會用此言安慰自己。馮導的作品我一向每部必看,在我心中他是個北京“爺們”的類型之一,但這部影片的情節(jié)更是從內(nèi)心深深的吸引著我。我是一個喜歡懷舊的人,更是一名資深軍迷,對于在那場戰(zhàn)爭中因國家大環(huán)境問題而造成對千千萬萬個“劉峰”式人物發(fā)生的種種不公,種種漠視和遺忘更是心存憤恨。
而前天在網(wǎng)上偶然看到馮導在此片首映式上滿含熱淚的演唱了一首樸樹的“那些花兒”,讓我又一次感受到那些成功者,那些經(jīng)歷豐富的人必然在心底間都有深埋的寄托和痛點,非到全身心的釋懷是不會向外表達的那份情感。 從影片一開始,那熟悉的前畫面和背景音樂,那熟悉的八一電影制片廠的風格一下就把我領回到兒時的情景,那時候的.天空如此湛藍,那時候的時光如此舒緩,那時候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都處在萬物初放精彩的時代。小時候因為唱歌很好,也有五年練琴的經(jīng)歷,故偶然有機會在演出時或去少年宮上課的時機看到過這些翩翩舞者的漂亮阿姨和姐姐。那時的我們心無雜念,旁無非意,就是喜歡,喜歡聽,喜歡看,應該是一種對“美”的好奇,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向往。相信,他們和她們所演的人物在那時更是這般的人,有著這般的心。
整個情節(jié)非常緊湊,全片純凈,滿懷情意,人物的變和情節(jié)的轉(zhuǎn)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從和平時期的萬眾一心,盡展英姿,到戰(zhàn)爭年代的無往無畏,視死如歸,再到經(jīng)濟時代的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無一不在詮釋著另一種“活著”,那種平凡而不斷的精神延續(xù)。為人一世,唯根唯本能不忘者頂天立地,值得我們?nèi)ャ懹洝V袊脑~語其實大多都是含意組合式的,電影中的“劉峰”做到了根和本,而現(xiàn)在的人們大多都快遺忘,或者說是不求其本意了,所謂“根本”也是這類詞匯的一個典型。他有著雷鋒般的心懷,他有著戰(zhàn)神般的意志,他同樣有著凡人的情感,為了愛情寧愿去選擇堅守,守望著他心中的那朵“小花”,無怨無悔。自古時事造英雄,只是歷史給予他們的英雄時刻太過于短暫和殘酷,也只有影片中的“小萍”才能真正的去懂他,愛到他的內(nèi)心,能讓他
而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的創(chuàng)立者,面對的是同樣的時代變遷,雖然不再有血肉混糊的殺戮,不再有轉(zhuǎn)瞬即逝的驚恐,可是同樣需要堅守,同樣需要去完成屬于我們的任務。我們也在用我們的才能和精神去完成我們的“芳華”。芳華不是一個人,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種經(jīng)歷,一個時代。每個年代的人都有屬于他們的芳華,不管你有視或者無視,它就在你身邊不停的流動著,你可以渾然不知,也可以無比珍惜。
昨天看到網(wǎng)紅韓寒在微博中評價到“馮導的非喜劇片其實比喜劇片拍的更好”,在我一直以來的感受中,同樣如此。本以為全片會以樸樹的“那些花兒”作為結尾曲,沒想聽到的卻是韓紅的“絨花”。但當那些剪輯畫面再次浮現(xiàn)眼前,聽到歌詞中的含意,不由淚水再次流下,流得悵然,“世上有朵美麗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那些花兒”的歌詞不免讓人會局限于愛情,而“絨花”才是對那些人們的敬意,對那個時代的演繹。 不覺中寫了這么多,如果語文老師有知的話,一定是很滿意了。最后配上幾張影照,為了保護正版,我只拍了片頭和片尾的幾張,以表達我再一次的心意。可能讓那些想看到美女們大長腿的朋友們失望了,那就到影院中一睹《芳華》的風姿吧,希望大家都能觀有所感,也提醒大家別忘記帶上紙巾。
《芳華》基本信息
《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zhí)導,嚴歌苓編劇,黃軒領銜主演,苗苗、鐘楚曦聯(lián)合主演,楊采鈺、李曉峰、 王天辰出演、王可如、隋源等參加演出。
《芳華》根據(jù)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jīng)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fā)與充斥著變數(shù)的人生命運故事。
該片于2017年12月15日在中國、北美地區(qū)同步上映。
電影芳華觀后感1
只是聽說《芳華》電影下架了,才找來小說的。也剛剛知道,《芳華》和《陸犯焉識》的作者是同一人——嚴歌苓。讀她的文字,伴著一種隱隱的疼痛,如讀蕭紅,伴隨的是無邊無際的寒冷。
《芳華》講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一群文工團的少男少女青春的故事,以及以后人生的故事,有快樂也有煩惱,有幼稚有成熟,有光明磊落也有陰險狡猾……或許,誰的人生都如此,人生百味都會嘗遍。
作者是以瀟穗子的口吻,重點講述了劉峰和四個女文藝兵的故事,作者慢慢道來,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是有令人震撼的心理活動描寫,入木三分地對人性的剖析,讀之,會浮想聯(lián)翩。讀這部小說,讓我想到張愛玲寫的《小團圓》,字字句句真真實實地刻畫了辛酸往事,對自己,毫不“憐惜”。同樣,在《芳華》中,作者對幾個年輕人也是毫不留情的,對社會的一些怪狀,人性的諸多弱點都是一針見血地刻畫。
故事的主角是劉峰,又名雷又鋒,這個名也昭示著劉峰和雷鋒的相似之處——樂于助人,無私奉獻。因此,在部隊他獲得了各種各樣的榮譽,這些榮譽,都是他的“雷鋒精神”換來的,并不是本職工作干得多么好。作者也調(diào)侃了,要想獲得嘉獎,不用本職工作干得如何出色,而是在本職工作外干一些有“奉獻”意義的小事,會更討巧。劉峰就是這樣一個人,團里上上下下的事都是他的忙碌,不管誰有了困難,他都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因此,當時團里的人都用高標準來要求看待劉峰,只因他是“圣人”。
劉峰愛上了林丁丁,一個會唱歌的女孩子,但是林丁丁不愛他。劉峰和丁丁獨處的時候,受不了“誘惑”,摸了丁丁的后背,結果,丁丁大喊“救命”。頓時,劉峰頭上所有美好的光環(huán)消失了,一個英雄,一個楷模怎么能隨便“猥褻”女孩子呢?劉峰有了各種各樣的罪名,被下放,開始了他“慘淡”的人生。
劉峰其實不是個名義上的“雷鋒”,而的的確確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這是瀟穗子多年后才明白的。
當時有個強主任專門占女兵的便宜,大家給他取了個外號“q奸副主任”,這話被傳到了強主任的耳朵里,然后就開始追查,這個缺德名到底是誰取的。查到劉峰這里,劉峰寧可自己挨罵,寧可自己得罪上司,也不供出戰(zhàn)友。做這樣的好事,是不會得到嘉獎的,劉峰也做了。
文工團里,大家都歧視何小曼,男文藝兵都拒絕跟她合作,劉峰自告奮勇地跟何小曼合作。也就從那時起,何小曼愛上了劉峰。劉峰不愛何小曼,他只是想給當時孤苦無依的小曼最純真的幫助,僅此而已。但是,劉峰好比一道陽光,照亮了何小曼灰暗的時光,所以,她愛上了劉峰。
在戰(zhàn)場上,劉峰受傷,被一個護送給養(yǎng)的司機發(fā)現(xiàn)了,他發(fā)現(xiàn)劉峰危在旦夕,想以最快的速度送去救護站,但是,劉峰指路的時候卻指向了接受給養(yǎng)的部隊駐扎處,文中寫不知劉峰是不是有意,但是,讀者都知道,劉峰是故意的,他早已經(jīng)將生死置之度外。那場戰(zhàn)爭在作者筆下只是輕描淡寫地寫了一寫,但是管中窺豹,戰(zhàn)爭極其慘烈,劉峰他們的部隊僅在一夜之間尸橫遍野,除了劉峰幸免。
何小曼作為醫(yī)務兵也上了戰(zhàn)場,她背著一個受傷的戰(zhàn)士徒步走了很遠,成了英雄,到處演講作報告,她卻因此而患上了精神病。就是今天,我們身邊也會出現(xiàn)這樣的英雄,只因時間地點和事件都對了。她的新婚丈夫,也在這次戰(zhàn)爭中犧牲了。小說中,幾乎沒有提聽到丈夫去世的噩耗之后,何小曼的反映,看來,何小曼根本不愛這個丈夫。形成反差的是,小說中,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小曼在死人堆里找劉峰的情景。
劉峰,不只是個“好人”,還是個忠于愛情的人。他愛林丁丁,但是,林丁丁一心找一個高干的子弟。丁丁最后如愿以償,嫁入“官家”,但是備受歧視,最后分道揚鑣??磥恚松鷥H僅有目標還不夠,還要為了實現(xiàn)目標而不斷努力,哪怕目標實現(xiàn)之后,還要不斷提升自己。
劉峰被告發(fā)后,命運發(fā)生改變,但是,劉峰依然愛著林丁丁,沒有因丁丁的告發(fā)而懷恨在心。
轉(zhuǎn)業(yè)之后,劉峰找了個農(nóng)村女人,結婚生子后離婚。生活窘迫,劉峰在海南做小生意,找了個風塵女子同居,那風塵女子跟著他走了幾年正道,后來又重回風塵。他和風塵女子在一起,不是因為愛,或許也不是為了生活,而是為了能幫幫這個風塵女子走上正道。但是,現(xiàn)實的殘酷,有時不是個人的渺小的力量能對抗的。
劉峰患了癌癥,為了不給任何人增加麻煩,他守口如瓶。在他去世前的幾天,瀟穗子去看他,他還說自己的病沒事,好多了,他只是不想讓穗子為他擔心。
最后的時光,他和何小曼在一起,他們之間不是戀人關系,因為劉峰認為自己的心不在小曼身上,不能對不起小曼。劉峰的心,自始至終沒有變過,他愛丁丁。小曼呢?愛了劉峰一輩子,卻沒有得到劉峰的愛,但是她卻得到了劉峰最無微不至的照顧,劉峰能想到的,能幫的,都在臨死前幫小曼做好了,安排了。小曼大概也是幸福的,愛不是得到,愛是陪伴,她陪伴劉峰走完最后的時光。在《陸犯焉識》中,愛也是陪伴。我想,這大概也是作者所理解的愛吧。
這是我最喜歡的愛情結局。劉峰堅守愛情,小曼用愛陪伴,他們都是值得敬佩的。
最后說說瀟穗子和郝淑雯吧,瀟穗子和一個男文藝兵寫情書,手都沒拉過,這也不是真正的愛吧,是在那個壓抑個性的時代,自我“解放”,或者說是“抗議”吧。但是,郝淑雯橫刀奪愛不說,還慫恿男文藝兵將情書交上去,揭發(fā)瀟穗子,結果瀟穗子被批判。哎,多么荒誕的時代啊。郝淑雯最后跟一個比她小的“二流子”結婚,改革開放后,她的丈夫抓住機遇,家財萬貫,但是,最后還是各走各的道。三觀不同,還是難將就一輩子。
故事讀完,我的心里依然隱隱作痛?;蛟S,為劉峰,為小曼,也或許是為另外一些會唱歌會跳舞,充滿了青春氣息的文藝兵。命運多舛,且富有戲劇性。讀小說,似乎就是讀人生的過程。
小說中,那段當文藝兵的日子,真的`是活色生香啊,有笑有淚,有動聽的歌聲,有曼妙的舞蹈,有嬉笑怒罵,有夢想和現(xiàn)實的激烈沖突,有真誠的友誼也有不堪的猜忌,不管經(jīng)歷多少年,都會永遠煥發(fā)著清麗的芳香和明媚的華彩——青春歲月永芳華。
電影芳華觀后感2
她依然是我十多年來最喜愛的一位作家,偶然從她的第一本《陸犯焉識》開始,緊接著從《天浴》、《扶桑》到《小姨多鶴》、《媽閣是座城》,從《霜降》、到《老師好美》、《誰家有女初長成》···一發(fā)不可收拾。嚴歌苓的文字有種與生俱來的吸引力和沖擊力,她塑造故事總是“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不需要聽外面的評價,讀著讀著你就能感受到她太會寫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幾乎都被拍成了電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著屏幕的第一眼,腦海里跳出來的兩個字:優(yōu)雅。嚴歌苓從頭到尾有一種淡淡的樸實和真誠,那種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書卷氣的平靜、寧和掩蓋了她本身所經(jīng)歷的的歲月滄桑,可是這種樸實和真誠里又有著一種嚴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這也是讀她故事給人感覺的熱烈與冷靜,繁華和蒼涼,時而通暢流利,時而曲折揪心般復雜的所在。聽嚴歌苓講座,她說話的語調(diào)總是不急不緩,溫和平靜,甚至于還有些拖著小女生氣息的尾音,這和她的作品又像,又不像。
后來我才知道,嚴歌苓新作《芳華》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個一貫喜歡塑造邊緣化的女性人物的嚴歌苓在《芳華》里卻一反常態(tài),著力刻畫了那個年代部隊文工團里主人公“老好人”劉峰的形象,劉峰對林丁丁的后背觸摸導致“好人”劉峰結束了他的英雄時代,而劉峰對小曼的托舉觸摸則給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心。他們都因為那一記觸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軌跡。
面對那人格幾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劉峰后來眾叛親離,她說,“一旦發(fā)現(xiàn)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我們高不了,我們要靠一個一直高的人低下去來拔高,要靠相互借膽來體味我們的高?!?/p>
小說的最后,劉峰罹患癌癥,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顧了三年,直至去世,這是小曼對劉峰當年touch的回報嗎?我想,那遠遠不止是回報,更多的是在人生際遇不經(jīng)意的偏離和嘲諷中似冷似熱的依戀。
這么多年來依然對嚴歌苓毫無抵抗力,還是因為她的每一本書讀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心塞很久。這種心塞不會給人帶來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從作品里迸發(fā)的力量讓人進入對人物,對時代,對現(xiàn)在的人性的種種思考。
人果然還是自私的動物,面對劉峰“老好人”的完美,人們一邊享受著他的善意,又見不得他的出類拔萃,總想從他身上尋出一些蛛絲馬跡,好佐證這一類人也有如同他們自己一樣的狹隘,卑劣和陰暗的一面。好人往往都是這樣,無論在那個時代都是可有可無的,善良總是最廉價,我們從小受著那些“向雷鋒學習”的教育,做好事要不留名···可是,一旦被貼上“好人”的標簽,那些肆無忌憚地猜疑和背叛隨之都來了。而面對這些,你,只能是一個好人,否則你之前的種種,都會是“作秀”,此時那些人就終于可以揚起他們的嘴角,嘲諷道:“看啊,這就是那個好人···”
命運無常,人性多變。書中最后的結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沒有好報,這個“活雷鋒”并沒有被時代所包容,落水之后還引來一頓痛打,何小曼又何嘗不是呢?所以,嚴歌苓的作品向來在揭示社會底層的一些罪惡上時毫不留情面的,我們能洞悉平凡中的偉大,卻也能窺測到偉大中的丑陋。
人生本就不易,無論是哪個年代,無論大人物還是小角色,平凡或偉大,卑微或高尚,最終都會芳華落盡,或許,我們需要的是那多一點點的慈悲。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讓我們好好寫份
《芳華》觀后感1
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電影《芳華》昨天上映了,軒主也趕了一回時髦,昨天晚上買票去看了馮小剛這部新片。由嚴歌苓創(chuàng)作的小說已經(jīng)看過,電影是嚴歌苓和馮小剛聯(lián)手打造的,也是他們對于自己那個時代的一種總結吧。
說實話,電影并不特別吸引人,也沒有大片的那種震撼感??稍阪告傅纴淼闹v述中,還是把人帶入那個特殊的的歷史時代,這也許就是編劇、導演的本意所在吧?
電影濃墨重彩的描寫了部隊文工團的好人劉峰,還有文工團的幾個女演員。好人劉峰被稱為“活雷鋒”,在那個年代這是個了不起的稱號。記得軒主小時候?qū)W習就號召“學雷鋒,做好事”,雷鋒精神可謂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而被稱為“活雷鋒”的劉峰也就理所當然的應該是一個完人,不能有自己的私生活。這就是劉峰的悲劇所在。女一號何小萍是劉峰帶到部隊的新兵,不知道為什么,她的到來卻引起了文工團老戰(zhàn)士的一致反感,所以何小萍在部隊過的并不如意,好像人人都在故意針對她一樣,當然,好人劉峰除外。何小萍的一切都成了別人嘲笑的對象,因為身體有味道,跳舞的是時候沒有男演員愿意和她跳,還是劉峰出來拯救了她。
在那個特殊的歷史年代,戀愛是一種罪過,特別是部隊這樣一個雄性云集的場所,女性鳳毛麟角,而文工團卻又是女性集中的地方,所以必須嚴格控制戀愛風氣的蔓延。所以當劉峰抱了林丁丁之后,被嚴肅處理也就不奇怪了。當然,領導還是手下留情了,并沒有開除他的軍籍,只不過把他調(diào)離了文工團。何小萍在唯一的朋友離開之后,也失去了留下來的理由,所以才有了她去衛(wèi)生所的一幕。最起碼在衛(wèi)生所,通過自己的努力,何小萍融入了所在的群體,這和她在文工團的遭遇大相徑庭。
說句題外話,看了好人劉峰的遭遇,軒主有些明白了早些時候退伍軍人鬧事的原因了。一個過去總是模范的軍人,一個戰(zhàn)爭中立下戰(zhàn)功的英雄,卻在現(xiàn)實生活中處處碰壁,處處受到刁難,怎么能夠讓軍人安心?而我們整個社會仿佛已經(jīng)忘記了他們,這對于他們是不公平的,對整個軍人團體也是不公平的,我們不能讓英雄既流血又流淚!
當然電影也有一些細節(jié)值得磋商,比如說電影中說好幾個戰(zhàn)友的親人都解放了,言外之意是她們的父母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的。在那個年代,政審如此的嚴格,親友中有問題的人肯定不能進入部隊吧?那個年代講究一個“根正苗紅”?。‘斎蝗绻谴笕宋锪懋攧e論了。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一代人的芳華終究會有落幕的一天,愿芳華能夠被人重溫吧!
《芳華》觀后感2
今天看了馮小剛的《芳華》。剛看完時,覺得這部電影實在不怎么樣,就像一鍋大鍋菜,白菜豬肉粉絲勢均力敵,不知道重點在哪里。我本來是想吐槽這部電影的,我原來定的題目也是《芳華是個大鍋菜》,可是寫著寫著,我越來越覺得這部電影有點意思,越寫越跑偏,好好的吐槽就這么爛尾了,于是干脆換一個調(diào)調(diào),主要寫寫電影里面的劉峰和何小萍。
劉峰是一個老好人,活雷鋒,什么臟活累活都找他,他總是樂呵呵答應,從不拒絕;別人遇到點小麻煩,他也都及時出現(xiàn),伸出援手。他就這樣讓自己成為了活雷鋒的標簽,付出多,不計較,樂觀派,脾氣好——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很沒意思,別人眼中他是雷鋒的化身,專做好人好事,可是他自己真正在意什么,我感覺不到。他就像是一股空氣,隨時圍繞在大家周圍,導致大家對他的幫助和付出都習慣了,認為劉峰這樣做好事是理所當然,可是這股空氣自己的落腳點在哪里呢?這樣的人物,最初確實沒法讓我感同身受。
劉峰他自己感到開心嗎?他好像隨時都很陽光,很隨和,但是未見得真正快樂。有一個片段很有意思,當劉峰被處分要離開文工團,何小萍去送他。劉峰讓何小萍把這些年他學雷鋒做好事得來的獎狀和背包等小獎品扔掉,何小萍說,扔掉干什么,都是新的,都能用呢;劉峰說,都印上字了,怎么用呢。背包上是一行"活雷鋒獎勵"之類的小字。看來在劉峰的心里,他也并不是很認同自己活雷鋒的形象,那么這些年他的奉獻與付出,有多少是真心,多少是行為上的慣性呢?
劉峰挺悲哀的,他雖然善良,可是一味地扮演善良的角色,反而讓大家都對他的善良習以為常,感覺不到他的善良了,他成了集體中帶有光環(huán)的空氣。所以,當有一天,這股空氣也開始表露自己的心意,著實會把人嚇一大跳。劉峰的暗戀對象,林丁丁,就被嚇到了。林丁丁不是不諳世事的幼稚少女,她很早就偷偷跟部隊的小干事談戀愛, 男女之情于她絕非禁忌領域??墒敲鎸⒎逋蝗缙饋淼谋戆?,她還是本能地感到不適甚至惡心。她習慣劉峰存在在她的生活中,她也習慣劉峰存在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她甚至都能接受劉峰這樣的人,存在在英雄故事和傳奇里,可是,她不能習慣劉峰對她有俗世的愛情。劉峰抱了她之后,她控訴劉峰耍流氓。她自己都哭著說,誰追求她都可以,偏偏不能是劉峰!
只有一個人能感覺地到劉峰的善良,那就是女主何小萍。何小萍的父親被四人幫迫害,母親改嫁,她在母親的新家庭中不受重視,經(jīng)常受欺負。好不容易參軍,加入文工團,又在文工團中繼續(xù)承擔著被欺負的角色。在大部分的時候,她都是被嘲笑和歧視,感受到的都是周圍人的不懷好意,因此對劉峰給予她的善良,她格外的珍惜和看重。別人都嫌棄她身上味道重,只有劉峰不嫌棄,還自愿陪她練舞,所以當劉峰被處罰,要調(diào)離出隊,她在文工團最大的精神依賴就被抽走了。她是唯一一個去送劉峰的人。她覺得整個文工團都辜負了劉峰,她也不再信任文工團。要知道,她剛到文工團時,可是摔在地上都能爬起來要給老師露一手的上進青年,劉峰走后,卻寧愿放棄期待已久的上場機會,甚至不惜使用小伎倆。她的小伎倆被發(fā)現(xiàn),斷送了她在文工團的前途,她被發(fā)配去了野戰(zhàn)醫(yī)院。這樣也好,她和劉峰,都離開了這個曾經(jīng)充滿幻想和期待,最后卻都讓他們受傷的地方。很久之后,在野戰(zhàn)醫(yī)院歷經(jīng)槍林彈雨和生死關口的何小萍,在見到蕭穗子后,仍然不忘記讓蕭穗子帶話給林丁丁,她不會原諒林丁丁,因為她傷害了劉峰。
何小萍是愛劉峰的啊。縱然劉峰是個悲劇,他尚有勇氣向林丁丁表白,尚可以明白清楚地說出"我喜歡你"四個字,何小萍在自己心愛的人面前,卻是難以言說的自卑。她覺得她配不上他,自始至終,她都沒有向劉峰表明心意。多年以后,他們再次相見,劉峰早已不是當年文工團自帶偶像光環(huán)的劉峰了,他少了一條胳膊,被妻子出軌,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他似乎跟不上時代節(jié)奏,渾身帶著一種中年沒落的潦倒,可是,在何小萍心中,她對劉峰的心意沒有變,他仍然是她喜歡的劉峰。他倆并排坐在長椅上,何小萍說,有一句話,她一直沒有開口,一直想跟他說。劉峰仿佛知道這句話是什么。觀眾也仿佛都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我們以為的這句話,是"我喜歡你",何小萍緩緩說出口的,卻是"可以抱抱我嗎"。
好在歲月流轉(zhuǎn)中,除了凌厲,還有溫柔。彼時劉峰伸出手,攬住了何小萍的肩膀。何小萍往劉峰懷里靠了靠,露出了滿足的笑意。
結尾只有蕭穗子口述,沒有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其實是整部影片最溫暖的部分。他們自蒙自的長椅上分別,又是十年未見。幾年前,劉峰大病,是何小萍把他接到身邊,悉心照料,才算撿回了一條命。他們始終沒有結婚,卻已把彼此視為唯一的親人。蕭穗子在小輩的婚禮上看到兩位,他們相互依靠,生活平靜,眼中只剩溫柔。
社會早已巨變,人也是。蕭穗子成了一個需要接受采訪的作家;林丁丁離開文工團后,火速嫁給華僑,從此僑居澳洲,變洋氣的同時也在變胖;同為官二代的郝淑文嫁給了陳燦,陳燦在經(jīng)商,應酬拿地片刻不得閑暇,郝淑文也變成了一個時髦的富太太。若說在這塵世間,還有誰不為浮名累,保持著當年的質(zhì)樸和純真,當屬劉峰和何小萍了。兩位似乎脫離了滾滾向前的時代巨潮,而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節(jié)奏走,相互依靠,這種沒有婚姻卻勝似親人的感情,當真是讓人動容。
這么想想,《芳華》其實也還蠻好看的。若是睡足了一個午覺,閑來無事,不妨也去看看。
《芳華》觀后感3
昨晚看了電影《芳華》,老實說昨天看的時候覺得沒什么好看的,情節(jié)很平淡,但是因為是嚴歌苓的作品,我喜歡這個女作家,所以還是堅持看完了,看完后當時也沒啥大感觸,畢竟自己沒有那種年代感,沒法做到觸景生情,但是腦子里有個疑問:作品是以穗子的口吻敘述的,她在影片開頭說這篇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她,而是劉峰和何小蘋,可是整個一部影片看下來,我并沒感受到故事就是圍繞他倆展開的,與其說是圍繞他倆,還不如說是圍繞那整個文工團,但是為什么,敘事者又認為是圍繞他倆來寫的呢?
帶著這樣的思索,我得出了自己的一點感悟,劉峰與何小蘋身上有一個共同的東西,那就是簡單和善良,劉峰熱心于幫助他人,凡事都為人著想,可是這樣的一個好人最終只是因為自己追求純潔的愛情而身陷囹圄,人家都覺得這樣的好人只適合做萬能膠,而不配擁有屬于自己的愛情,而其實他自始至終對愛情非常忠誠和堅持,可是他不被理解!最后在戰(zhàn)爭中失去手臂,之后的生活也拮據(jù)和清貧!
而何小蘋呢?她也是個苦命的孩子,父親坐牢,母親改嫁,從小被忽視,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都嚴重缺愛,受盡欺負,她是孤獨的,可憐的,原本以為當兵了可以贏得新生,但是還是受人欺負,只有劉峰真心地幫助她,尊重她,她感受到了劉峰的善良和值得信賴,她內(nèi)心為劉峰這樣的好人沒有得到好報充滿了憤恨和對人性悲涼的心寒。
若干年后,文工團解散,大家各奔東西,每個人都變了,或許變得世故,或許變得圓滑,或許變得冷漠,或許變得現(xiàn)實,人各有志,每個人的機遇與遭遇都是不同的,其實改變是多么的正常,但最后,穗子孩子的婚禮上,大家重新聚到一起,穗子以敘述者的口吻告訴我們:大家都改變了,似乎大家都有點小小的失落,而唯獨劉峰與何小蘋反而有一種平靜中滲透出來的知足!
我覺得這是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芳華易逝,唯一能永恒不變的是什么?是人性中本真的善良與平和,劉峰和何小蘋從表面上看歷盡生活的磨難,而到中晚年,雖然經(jīng)歷生活的洗禮,但他們收獲了平和,保持了本真,我覺得這就是他們得到的生活最好的饋贈,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永遠留住了自己的芳華!
《芳華》觀后感4
白露,霜寒,冬至,每到這個時候我們都不由得感嘆:年末了。
又到此時,我不想說又是年末,只想說:時光芳華,我們不老。
馮小剛的《芳華》上映派生出很多文字,其中或多或少都感慨那一代人的青春芳華,或自己的歲月芳華,但無不強調(diào)易逝。婦孺皆知: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其實,時間也一樣,沒有兩天完全相同的時光,夕陽喚醒了星星,星星照亮了晨曦,晨曦通透了露珠,露珠耀眼了太陽……一個事物的隱退總演繹出另一種事物,萬事萬物就這樣生生不息,周而復始。我們能說昨天的日子和今天的日子是完全相同嗎?
“冬天都過去了,春天還遠嗎?”是的,四季更替是自然規(guī)律,時光流逝也不可抗拒,它的“逝”讓我們得到生命的詮釋,讓我們懂得過日子的過程,讓我們獲得生活的饋贈……這些“得”是時光的“逝”的淬煉和升華,它是嶄新的,芳香的,青春的,也是原汁原味的。時光里浸潤了我們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嶄新和芳香,它純粹、酣暢、濃烈、香醇!
每一個日子,每一個年華在我們的生命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它不可復制,不可雷同,站在歲末展望新年,走進新年耕耘歲月,我們用我們的芳華書寫歲月的芳華,歲月用它的芳華充實我們的芳華,我們和歲月一起度過年年歲歲的三百六十五天,怒放生命,盛開芳華,時光不老,我們不老!
《芳華》觀后感5
元旦臨近,前日就在網(wǎng)上預購了電影《芳華》的門票。昨天午后,驅(qū)車22公里從沈撫新城去到了橫店影院撫順市印象新城店,觀看了由旅美華人美女作家嚴歌苓編劇、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
電影《芳華》既是文藝片,也是青春愛情片,還是戰(zhàn)爭片,影片講述了部隊文工團一群文藝兵跌宕起伏的青春故事。影片同時也很好地詮釋了愛情和戰(zhàn)爭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兩大永恒主題的文學藝術理論。這也是繼《高山下的花環(huán)》之后少有的一部以隱晦方式反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戰(zhàn)爭影片。
筆者記得,從小到大曾看過很多部戰(zhàn)爭影片,比如《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鐵道游擊隊》、《南征北戰(zhàn)》、《車輪滾滾》、《平原游擊隊》、《渡江偵察記》、《戰(zhàn)上海》、《上甘嶺》、《三大戰(zhàn)役》等等。與《芳華》同為反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戰(zhàn)爭影片,是于33年前的1884年冬天上映的《高山下的花環(huán)》。
《芳華》和《花環(huán)》都是反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戰(zhàn)爭影片,筆者認為《花環(huán)》是戰(zhàn)爭正片,而《芳華》并不是戰(zhàn)爭正片。從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題來看,《花環(huán)》的人物命運是為那場戰(zhàn)爭的藝術化呈現(xiàn)來服務的;而《芳華》的戰(zhàn)爭場景與過程是為劉峰與何小萍等人物命運的藝術化呈現(xiàn)來服務的。就其藝術內(nèi)涵來說姑且不論,只說戰(zhàn)爭場面的拍攝,《芳華》影片更加震撼人心!
過去的電影在拍攝戰(zhàn)爭場景時,多數(shù)都是遠景拍攝的,萬炮齊發(fā)、炮火連天、烽煙滾滾……近景都是灰頭土臉、渾身鮮血……得益于當今先進的化妝術、道具術和布景術等電影技術的高度發(fā)展,《芳華》的戰(zhàn)爭場景給人以煥然一新的感覺,其中有連續(xù)六分鐘的戰(zhàn)爭近景拍攝,槍林彈雨、爆炸殘肢、鮮血飛濺、血肉橫飛、成片尸體、重度燒傷……等等,這些寫真拍攝幾乎都是過去的戰(zhàn)爭影片中所看不到的,而且都是近景拍攝,使觀眾仿佛置身于現(xiàn)場一樣,尤其是在影院觀看,給人的視覺沖擊力非常震撼!連續(xù)六分鐘不切換鏡頭的戰(zhàn)爭場景拍攝,而且還是爆炸近景拍攝,要求演員一步差錯都不能出現(xiàn),否則將片刻殞命……這就是這部戰(zhàn)爭影片所帶給觀眾的巨大視覺沖擊力,近景戰(zhàn)爭場景震撼人心!
《芳華》的演員陣容也基本上都是新面孔,她們扎實的舞蹈功底,著實令當今一些明星們汗顏!拉出當今的那些鮮肉蘿莉偶像明星們來看看,有誰能有《芳華》劇中演員們扎實的舞蹈功底?而且這些舞蹈還是民族舞加芭蕾舞……《芳華》劇的演員,沒有整容、沒有雕琢、沒有矯情、沒有造作……從容貌到神情都散發(fā)著一種天然的美……難怪影院中坐著很多銀發(fā)的老人觀眾……藝術就應該回歸自然!
劇中何小萍戰(zhàn)士的那段精神病患者的獨舞,令所有在場的觀眾不分男女老幼潸然淚下!不論你是柔弱小女子還是錚錚鐵骨漢,在影院看《芳華》影片時沒有眼睛不濕潤的……戰(zhàn)爭不但摧毀了人的生命,也摧毀了人的身體,更摧毀了人的精神……
電影《芳華》同時也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忘卻那場漸漸遠去的戰(zhàn)爭……在當今這個和平、幸福與繁華的年代,戰(zhàn)爭的不測隨時都有可能再次降臨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忘戰(zhàn)必危!
銘記歷史,不忘戰(zhàn)爭,緬懷先烈,珍視和平!
《芳華》觀后感6
也許是才氣過人、富有傳奇色彩的嚴歌苓吸引了我,也許是大名鼎鼎的馮導吸引了我,讓我在一個冬日的下午,如此安靜地坐在影院里,感受青春,感受芳華,感受揮之不去的憂傷。
寬大的銀幕,不斷切換的場景,一個女性的旁白娓娓道來……手持一瓶溫涼的礦泉水,溫度在掌心里一點點升高,上一世紀80年代的唯美浪漫青春時光在手中被綿密地抻開,不可言說的美妙由內(nèi)而生。我找到了存在感,并帶著一份情懷去追憶那段美好時光。
《芳華》塑造了一組文藝兵群像。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jīng)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芽。質(zhì)樸善良的“好人”劉峰、因不良習氣被集體歧視的何小萍以及林丁丁、郝淑文、蕭穗子等情感的纏繞、交集,大相徑庭又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電影用四十余年的跨度,展開他們命運的流轉(zhuǎn)變遷,有著對一段歷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變遷的復雜感懷。
世界是安靜的,整個觀影過程是安靜的,即便是那個血雨腥風的戰(zhàn)爭畫面襲來的那一刻,我覺得我不是觀眾,更不是旁觀者,我身臨其境,就活在那個場景里。
電影《芳華》的拍攝手法有別于馮導的其他影片,溫情貫穿影片始終,我認為電影的主題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取向和情感安放。電影前半部分的俊男靚女,悠揚的音樂,清澈的.和鳴,木紋質(zhì)地的暖色地板,柔軟曼妙的肢體,女性身體散發(fā)的清香以及暗生情愫的涌動……畫面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純真、美好和干凈,讓人有種不被時間蠶食的溫暖。電影的后半部,涉及到了那段不輕易碰觸的戰(zhàn)爭,盡管槍林彈雨,血肉模糊,這些芳華的年輕人經(jīng)歷戰(zhàn)爭的殘酷洗禮,甚至付出生命卻沒有退縮。最慘烈的是,前期曼妙舞姿的輕柔肢體與后期殘肢斷臂的強烈對比,畫面的矛盾和沖擊直抵心靈,那些光鮮年輕的臉龐,那些平時被人忽略的細微章節(jié),終歸還是讓觀眾獲得了某種罕見的崇敬和震撼。
青春是整個片子的主線,但一切都是在大時代的背景下展開的,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喚起了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有人說,這是一部以情懷取勝的電影。是的,無論是影片里呈現(xiàn)的集體主義與個性的壓抑,還是禁欲主義與青春荷爾蒙的矛盾,還是時代更迭與個體命運的蒼白和茫然,都不足以讓人輕易釋懷。唯一可以釋懷的是電影帶給我們的純真,純真是主體,純真不僅僅屬于過去,也屬于未來——那種做人的底線、對別人的友善、對真愛的追求、對友誼的珍視以及對偉大祖國的捍衛(wèi),都需要純真。
自由、真誠、沖動,懵懂,叛逆,不置可否,暗生情愫,秘密對抗……對青春的詮釋隱秘而幽暗。沒有人會討厭自己的青春,尤其到了中年或者暮年,那段刻骨銘心的時光,一定會在內(nèi)心世界里翻涌。
我們一直在與時間和記憶較真,但在歷史大潮的洶涌下,在歷史的變遷中,那些人性的丑陋和黑暗,那些扼腕嘆息的感慨和憤懣都顯得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我們一直活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此刻,我們只需要在寬大的熒幕前回望青春芳華,找到活著的證據(jù),存在的痛點。
特別打動我的是文工團那段內(nèi)斂的抒情,我們憑借所謂的“現(xiàn)代視角”返回那個特殊年代,本身就帶著情感,小心卑微地察看內(nèi)心世界里的光與影,洋溢的青春碎片在父輩們身上即可看到。
父親年輕的時候在劇團工作,那熟悉的場景和氣息一直在夢里纏繞。那時候,劇團里的演員們平時在大舞臺上排練,留給幼小的我對舞臺藝術這種表演形式的無限向往。我們一群孩童,照著大人的樣子劈叉、下腰、拿大頂、踢腿、練功,所有讓身體變得柔軟的方式方法都一一嘗試,樂此不?!?/p>
那個時代,劇團還是很光鮮的。父親是樂隊的演奏員,他和年輕的演員們走在希望的原野上,背著琴弦,意氣風發(fā),生活充滿了濃濃的詩意。有時候沒有出去演出任務,劇團里的演員們就神圣地走在游行隊伍里,肩上扛著巨幅領袖像,游行的木制大車上坐著四處觀望的我,街兩旁圍觀的人群瞬間讓我覺得劇團的游行隊伍其實就是一個大舞臺,那些光鮮靚麗的演員走在人群中很是耀眼。
記憶較深的是兩個連接東西兩個方向的大院里,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唱,一起跳,那些女演員在餐廳吃飯,翹著蘭花指拼命地挑揀肥肉,男演員們將碗伸過去,眼睛閃耀著光芒……
最崇高的事,最容易破碎。后來劇團處于邊緣化,大家還是走散了。
還有八十年代的那場戰(zhàn)爭,我們剛上初中,被戰(zhàn)斗英雄的事跡感動的直掉眼淚,每次英模報告會都會哭得一塌糊涂,如若那天有沉悶的類似雷聲的響動,校園里會有人驚奇而神秘地說,這是老山前線的炮聲呢。學校的黑板報上每次都有文學愛好者的文章,我就是在一個落霞的傍晚,清晰地記住了抄寫板報的丁俊玲,她將自己的一篇《母親》規(guī)范規(guī)整地抄在黑板上,我看到了一位母親盼望前線兒子早日凱旋的復雜心情……對于老山戰(zhàn)爭的所有記憶,都在校園里,都在青春里。
我父輩們的青春,我們的青春甚至下一代的青春,都因這場電影而芬芳。電影《芳華》從某種意義上說,讓我們找到了青春年華的影子,也找到了彼此,以及面對現(xiàn)實時的回望和感慨——逝去的芳華永遠回不來。
我只想說,現(xiàn)實中我們更期待芬芳年華里的純真和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