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1
中午時分,我和媽媽來到位于人民大道的上海博物館,這是1996年新建的館。里面有四個樓面,一萬多平方米的展出空間,展出了上起一萬年前,下至二十世紀初的青銅、陶器、書法、雕塑、玉器、家具、錢幣、少數(shù)民族工藝等。
我首先來到一樓的青銅館,里面陳列著從夏代到戰(zhàn)國時期的各種青銅酒器、食器、樂器、水器和兵器,它們造型獨特紋飾精美而美觀實用。雕塑館里的石刻、木雕、泥塑、銅鑄件件是精雕細刻。二樓的陶瓷館詳細地介紹了制陶的每一個過程。書法館里是濃墨噴香,會聚了各大名家的大作。玉器館里的400多件寶貝是件件玲瓏剔透,巧奪天工。家具館里擺放著古色古香的明代家具。
我最喜歡少數(shù)民族館,里面的服飾、染織繡、陶器、面具、藤竹編,這些風格迥異,色彩絢麗,巧思獨具的創(chuàng)造堪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奇葩。讓老外們流連忘返,我由衷地敬佩古人的聰明才智。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2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媽媽中午吃好午飯,便乘坐地鐵一號線來到了上海博物館。到了那兒,只見門口排了好長的一條隊伍,其中還有兩批外國人的團隊。進入館后,我們第一個參觀的是中國古代青銅館。
我們一走進展廳,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的青銅器便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它們或圓或方,或扁或高,上面的紋飾精美極了!青銅器雖然只有食器、水器、兵器、酒器、樂器這五大類,可其中卻有三十六個小類,數(shù)目極多。
參觀完了青銅器展后,我們又參觀了雕塑展,陶瓷展等展覽,我心想如今展覽館中的物品可是我們古代的博大精深藝術和智慧的結晶?。〔┪镳^既把我國古代的文物收集起來,展示給現(xiàn)代的觀眾們看,讓現(xiàn)代人民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們青少年對古代文物產(chǎn)生的興趣。
我今天覺得收獲很大。因為我學到了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熱愛祖國,更加敬佩古代的勞動人民。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3
今天晴空萬里,是我和爸爸在上海游玩的最后一天了,我們決定去上海最大的展館之一——上海博物館參觀。
排了將近一個小時隊伍,我們進入了博物館,整個館分四層,我們決定先上四樓,依次走下來參觀。
在四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硬幣館,里面收藏有三千多件展示品,有紙幣、刀幣,還有金、銀、銅、鋁錠等。館內(nèi)大型電視機向我們介紹了古代硬幣發(fā)展的歷史。
然后我們又去了古代家居館,里面的家具古色古香,品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椅子、桌子、床以及有特定用途的家具。這些家具幾乎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雞翅木等名貴的木材做成,非常名貴,而且工藝精湛,真佩服古代工匠師的靈巧手藝。
第三層是書法館和繪畫館等,我們先去參觀書法,那里的字寫得非常好,粗細大小均勻,一個個字好象被寫活了似的;繪畫館里展示的名師畫,有牧童放牧圖、荷花圖,還有一幅超長的“清明上河圖”,每幅圖都畫得非常精細,仿佛自己也進入了美麗的畫卷之中。后來,我們又去了二樓的陶瓷文化館和一樓的青銅館、雕塑館。
通過今天的參觀,讓我又增長了許多知識,真令我興奮呀!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4
二月十日,爸爸媽媽帶我去了上海博物館。那天天空下著雨,我們排了一個小時的隊,終于到達了博物館大門前,我看到博物館的外形,就像一個古代大鼎,我想里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館共有4層建筑,里面擁有很多精品館藏,匯集了中國各朝各代的歷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銅器、書法、繪畫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作品堪稱鎮(zhèn)館之寶。
館內(nèi)一樓為古代青銅館,二樓為古代陶瓷館,三樓為古代書法繪畫璽印館,四樓為古代玉器、錢幣、明清家具館。整幢樓氣勢磅礴,上圓下方的形狀寓意為“天圓地方”,我們從四樓到一樓依次參觀。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錢幣館,我從中了解到錢幣的起源,從最開始海貝到刀幣、銅錢、銀錠等金屬錢幣,它們形式多樣、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狀的刀幣、外圓內(nèi)方的開元通寶、各種制作錢幣的陶范,還有讓我震驚的錢樹……
在參觀過程中,我看見了許多外國友人,他們很認真地欣賞著每件藏品,我想這些寶貝不僅是屬于我們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它們代表著中國古老文明和傳統(tǒng)文化,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繼續(xù)將中華文化發(fā)揚光大。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5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上海博物館。一下車,博物館門前八尊氣勢恢宏的漢白玉雕像立刻映入我的眼簾。博物館由方體基座和巨型圓頂組成,分為四層,各層有各層的特色,第一層是青銅器館,第二層是陶瓷館,第三層是書畫館,第四層是貨幣館。
我們隨著井然有序的參觀隊伍進入博物館大廳,先來到青銅器館。里面的青銅器琳瑯滿目,大克鼎、犧尊、黃觥等青銅器歷史悠久。大克鼎鑄造于公元前10世紀末,幾千年的古人就能創(chuàng)造出這么造型奇?zhèn)?,花紋精致的青銅器,真是太令人驚嘆了!
參觀完青銅器館,我們來到了陶瓷館。我發(fā)現(xiàn)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瓷器。一個叫汝窯盤,它是北宋時期的茶壺,質地非常堅硬,到現(xiàn)在一點磨損的痕跡也沒有,完好如初。我想這一定是古代不知名的藝術家的心血吧。相反地,大汶口文化黑陶鏤空高柄杯輕薄易碎,杯壁僅一毫米厚,因此被稱作“蛋殼陶”。
看了這么多的文物,我最喜歡的還是青花瓷器。雪白的瓷器上畫著青色的龍,這些龍栩栩如生,有的張牙舞爪,好像在找誰比試;有的兩條龍纏在一起,似乎在打架;有的奮力往天空飛去,仿佛要去摘太陽……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龍,我不禁暗暗佩服古代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藝。
一天一晃而過,轉眼就要離開博物館了。我回頭凝望身后的博物館,深深感受到中國的古代文物絕不是單純的藝術品,而是一個個時代的象征。青銅器、瓷器、雕塑、書畫沉淀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我為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感到驕傲!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6
上海博物館是個非常大的博物館,如果您有空去參觀一下,將會得益匪淺,對于了解中華文化,理解中國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每個炎黃子孫都為之驕傲,5000年文明史對于每位中國人來說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這些可以通過文物,書法等表現(xiàn)出來的,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到上海博物院看一看的必要,同時通過參觀,您會發(fā)現(xiàn),即使您知識很豐富,但是您還是只能理解其中十分之一還不到,我相信大部分人還不到這個比例吧。
目前,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的,在家只會通過書本等傳遞歷史知識,讓孩子到上海博物院去看看,讓他們了解我們民族,了解我們民族的偉大成績,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對于孩子的上進心有幫助的,對于提高孩子的'視野是有幫助的,上海博物院確實是個好去處。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7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受益匪淺,且懂得了很多知識 。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
上海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藝術文物而享譽國內(nèi)外。其中,又尤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為特色。上博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傳有緒的名 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唐宋各代表性窯口的產(chǎn)品也都有收藏體系。至于景德鎮(zhèn)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獨到之處。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說。書法中,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閑的《千字文卷》、懷素的《苦筍貼》等,皆為一代的杰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門類的收藏,也成蔚為大觀。如錢幣、古玉、璽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規(guī)模,且名品眾多,自成體系。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8
一天學校組織我們?nèi)ド虾2┪镳^參觀。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藏有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和繪畫最為出色。上海博物館建筑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愛的是"景德鎮(zhèn)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和一幅名為"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雖然我很早就聽說過景德鎮(zhèn)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沒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制作出那么精美的瓷器。這件瓷器是在高溫中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間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畫著一朵朵牡丹,幽雅可愛,栩栩如生,我好像透過玻璃櫥窗已經(jīng)聞到了朵朵花香,讓我如癡如醉,仿佛我就在一片牡丹叢中嬉戲。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離開,唉!假如我家也有一個那該多好啊。
當我還沉浸在瓷器館里那交相輝映的瓷器精品中時,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那就是中國廳代繪畫館中的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畫。這幅長132厘米寬50厘米賦有中國傳統(tǒng)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制而成的。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后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xiàn)出淡淡的粉紅色,仿佛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只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tǒng)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
參觀不僅能讓我們了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這真讓我為自己的祖國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為我們的祖國而努力學習。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1
中午時分,我和媽媽來到位于人民大道的上海博物館,這是1996年新建的館。里面有四個樓面,一萬多平方米的展出空間,展出了上起一萬年前,下至二十世紀初的青銅、陶器、書法、雕塑、玉器、家具、錢幣、少數(shù)民族工藝等。
我首先來到一樓的青銅館,里面陳列著從夏代到戰(zhàn)國時期的各種青銅酒器、食器、樂器、水器和兵器,它們造型獨特紋飾精美而美觀實用。雕塑館里的石刻、木雕、泥塑、銅鑄件件是精雕細刻。二樓的陶瓷館詳細地介紹了制陶的每一個過程。書法館里是濃墨噴香,會聚了各大名家的大作。玉器館里的400多件寶貝是件件玲瓏剔透,巧奪天工。家具館里擺放著古色古香的明代家具。
我最喜歡少數(shù)民族館,里面的服飾、染織繡、陶器、面具、藤竹編,這些風格迥異,色彩絢麗,巧思獨具的創(chuàng)造堪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奇葩。讓老外們流連忘返,我由衷地敬佩古人的聰明才智。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2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媽媽中午吃好午飯,便乘坐地鐵一號線來到了上海博物館。到了那兒,只見門口排了好長的一條隊伍,其中還有兩批外國人的團隊。進入館后,我們第一個參觀的是中國古代青銅館。
我們一走進展廳,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的青銅器便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它們或圓或方,或扁或高,上面的紋飾精美極了!青銅器雖然只有食器、水器、兵器、酒器、樂器這五大類,可其中卻有三十六個小類,數(shù)目極多。
參觀完了青銅器展后,我們又參觀了雕塑展,陶瓷展等展覽,我心想如今展覽館中的物品可是我們古代的博大精深藝術和智慧的結晶啊!博物館既把我國古代的文物收集起來,展示給現(xiàn)代的觀眾們看,讓現(xiàn)代人民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們青少年對古代文物產(chǎn)生的興趣。
我今天覺得收獲很大。因為我學到了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熱愛祖國,更加敬佩古代的勞動人民。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3
今天晴空萬里,是我和爸爸在上海游玩的最后一天了,我們決定去上海最大的展館之一——上海博物館參觀。
排了將近一個小時隊伍,我們進入了博物館,整個館分四層,我們決定先上四樓,依次走下來參觀。
在四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硬幣館,里面收藏有三千多件展示品,有紙幣、刀幣,還有金、銀、銅、鋁錠等。館內(nèi)大型電視機向我們介紹了古代硬幣發(fā)展的歷史。
然后我們又去了古代家居館,里面的家具古色古香,品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椅子、桌子、床以及有特定用途的家具。這些家具幾乎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雞翅木等名貴的木材做成,非常名貴,而且工藝精湛,真佩服古代工匠師的靈巧手藝。
第三層是書法館和繪畫館等,我們先去參觀書法,那里的字寫得非常好,粗細大小均勻,一個個字好象被寫活了似的;繪畫館里展示的名師畫,有牧童放牧圖、荷花圖,還有一幅超長的“清明上河圖”,每幅圖都畫得非常精細,仿佛自己也進入了美麗的畫卷之中。后來,我們又去了二樓的陶瓷文化館和一樓的青銅館、雕塑館。
通過今天的參觀,讓我又增長了許多知識,真令我興奮呀!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4
二月十日,爸爸媽媽帶我去了上海博物館。那天天空下著雨,我們排了一個小時的隊,終于到達了博物館大門前,我看到博物館的外形,就像一個古代大鼎,我想里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館共有4層建筑,里面擁有很多精品館藏,匯集了中國各朝各代的歷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銅器、書法、繪畫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作品堪稱鎮(zhèn)館之寶。
館內(nèi)一樓為古代青銅館,二樓為古代陶瓷館,三樓為古代書法繪畫璽印館,四樓為古代玉器、錢幣、明清家具館。整幢樓氣勢磅礴,上圓下方的形狀寓意為“天圓地方”,我們從四樓到一樓依次參觀。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錢幣館,我從中了解到錢幣的起源,從最開始海貝到刀幣、銅錢、銀錠等金屬錢幣,它們形式多樣、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狀的刀幣、外圓內(nèi)方的開元通寶、各種制作錢幣的陶范,還有讓我震驚的錢樹……
在參觀過程中,我看見了許多外國友人,他們很認真地欣賞著每件藏品,我想這些寶貝不僅是屬于我們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它們代表著中國古老文明和傳統(tǒng)文化,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繼續(xù)將中華文化發(fā)揚光大。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5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上海博物館。一下車,博物館門前八尊氣勢恢宏的漢白玉雕像立刻映入我的眼簾。博物館由方體基座和巨型圓頂組成,分為四層,各層有各層的特色,第一層是青銅器館,第二層是陶瓷館,第三層是書畫館,第四層是貨幣館。
我們隨著井然有序的參觀隊伍進入博物館大廳,先來到青銅器館。里面的青銅器琳瑯滿目,大克鼎、犧尊、黃觥等青銅器歷史悠久。大克鼎鑄造于公元前10世紀末,幾千年的古人就能創(chuàng)造出這么造型奇?zhèn)?,花紋精致的青銅器,真是太令人驚嘆了!
參觀完青銅器館,我們來到了陶瓷館。我發(fā)現(xiàn)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瓷器。一個叫汝窯盤,它是北宋時期的茶壺,質地非常堅硬,到現(xiàn)在一點磨損的痕跡也沒有,完好如初。我想這一定是古代不知名的藝術家的心血吧。相反地,大汶口文化黑陶鏤空高柄杯輕薄易碎,杯壁僅一毫米厚,因此被稱作“蛋殼陶”。
看了這么多的文物,我最喜歡的還是青花瓷器。雪白的瓷器上畫著青色的龍,這些龍栩栩如生,有的張牙舞爪,好像在找誰比試;有的兩條龍纏在一起,似乎在打架;有的奮力往天空飛去,仿佛要去摘太陽……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龍,我不禁暗暗佩服古代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藝。
一天一晃而過,轉眼就要離開博物館了。我回頭凝望身后的博物館,深深感受到中國的古代文物絕不是單純的藝術品,而是一個個時代的象征。青銅器、瓷器、雕塑、書畫沉淀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我為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感到驕傲!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6
上海博物館是個非常大的博物館,如果您有空去參觀一下,將會得益匪淺,對于了解中華文化,理解中國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每個炎黃子孫都為之驕傲,5000年文明史對于每位中國人來說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這些可以通過文物,書法等表現(xiàn)出來的,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到上海博物院看一看的必要,同時通過參觀,您會發(fā)現(xiàn),即使您知識很豐富,但是您還是只能理解其中十分之一還不到,我相信大部分人還不到這個比例吧。
目前,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的,在家只會通過書本等傳遞歷史知識,讓孩子到上海博物院去看看,讓他們了解我們民族,了解我們民族的偉大成績,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對于孩子的上進心有幫助的,對于提高孩子的視野是有幫助的,上海博物院確實是個好去處。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7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受益匪淺,且懂得了很多知識 。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
上海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藝術文物而享譽國內(nèi)外。其中,又尤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為特色。上博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傳有緒的名 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唐宋各代表性窯口的產(chǎn)品也都有收藏體系。至于景德鎮(zhèn)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獨到之處。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說。書法中,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閑的《千字文卷》、懷素的.《苦筍貼》等,皆為一代的杰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門類的收藏,也成蔚為大觀。如錢幣、古玉、璽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規(guī)模,且名品眾多,自成體系。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篇8
一天學校組織我們?nèi)ド虾2┪镳^參觀。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藏有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和繪畫最為出色。上海博物館建筑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愛的是"景德鎮(zhèn)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和一幅名為"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雖然我很早就聽說過景德鎮(zhèn)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沒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制作出那么精美的瓷器。這件瓷器是在高溫中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間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畫著一朵朵牡丹,幽雅可愛,栩栩如生,我好像透過玻璃櫥窗已經(jīng)聞到了朵朵花香,讓我如癡如醉,仿佛我就在一片牡丹叢中嬉戲。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離開,唉!假如我家也有一個那該多好啊。
當我還沉浸在瓷器館里那交相輝映的瓷器精品中時,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那就是中國廳代繪畫館中的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畫。這幅長132厘米寬50厘米賦有中國傳統(tǒng)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制而成的。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后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xiàn)出淡淡的粉紅色,仿佛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只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tǒng)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
參觀不僅能讓我們了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這真讓我為自己的祖國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為我們的祖國而努力學習。
引導語:參觀完上海博物館之后,要怎樣寫一篇有關上海博物館的
篇一:上海博物館的觀后感
今天上午又想著去上海博物館參觀了幾個館。我從人民廣場中心走到北門,工作人員說這里作為出口,參觀要繞到南門進。天氣很熱有點盛夏的感覺,我只好邊欣賞廣場的花秾草綠,邊慢慢繞到朝陽的大門。遠遠就見參觀者頂著烈日排著一條長龍,我再沿著長龍隊伍挨在最后一個。好在我有習慣外出總帶一份報,看看報紙新聞,腳步一點一點往前移,也不覺焦急。等隊伍拐過彎我回頭看了一下,呵,“尾巴”長長的,起碼和我一樣要排30分鐘才能進。
上個月剛來過,所以一進門就很熟悉地取了一份《參觀指南》直往三樓。三樓有三館一室: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書法館、“兩涂軒”書畫專室、中國歷代印章館。
依次參觀,先看繪畫館。介紹說,中國的繪畫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造型藝術,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而西洋畫注重寫實,以透視和明暗方法表現(xiàn)物像的體積、質感和空間感,并要求物體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現(xiàn)的色彩效果。這就是中國畫與西洋畫的最大區(qū)別。
欣賞了館藏珍品及介紹,至少是增長了一點基本常識。我以前只知道國畫最出名的是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其實還有院體畫、文人畫、丹青、寫意等。
在書法館,從甲骨文看起,金文、秦小篆、隸書、草書、到楷書的書法。這書法也是中國特有的古代傳統(tǒng)藝術表現(xiàn)形式。展出的作品展示了中國文字形態(tài)的演變過程,以及人們在記錄書寫這些文字時對美的探索。
看書法展就想起我們從小學二、三年級起就學毛筆字,先描紅后學大字,再學小楷字,老老實實學也算能基本寫得像。后來有學過隸書,能簡單的掌握字形特點。又有段時間模仿草書,好像字與字之間筆勢相連很好看。但我沒真練好一樣字體,成人后的字就行(書)不行草(書)不草的無章法。進單位后當我看到同事中有幾個人的字都有一定的功底,有寫隸書的有寫楷書的就很佩服羨慕他們,也那時知道了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我喜歡像(真草千字文)的`字體。
印章館也看了。以前只知道現(xiàn)在社會還要有印章,私章、公章。私章是個人的憑證,公章是執(zhí)政的權力象征。還知道文人書畫上有了印章會更具收藏價值。通過展覽館的展品介紹,了解了印章術語、篆刻藝術、印章質材等知識。
說真的,展館的藏品非常豐富,要細細看才能多了解一些歷史知識。
篇二:上海博物館的觀后感
暑假的一天,小姑媽讓表哥和我去參觀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新館位于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是中華文化精華的寶庫,也是上海社會文明、文化的象征和窗口。
上海博物館新館的整幢建筑是上圓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國的傳統(tǒng)說法:"天圓地方"。從遠處眺望,圓形屋頂加拱門的上部弧線,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建筑面積共4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半,地面四層半,建筑總高度為29.5米。
我和表哥迫不及待地走了進去。哇!博物館里面的人真多呀,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朋友,也有許多是中國各地來的參觀者。
看了簡介,我知道了上海博物館陳列面積共計12000平方米,一樓為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和展覽大廳;二樓為中國古陶瓷館、暫得樓陶瓷館和展覽廳;三樓為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璽印館;四樓為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歷代錢幣館、中國明清家具館、中國少數(shù)民族工藝館和展覽廳。但是,還有些是沒有開放的,所以我們沒有全部都參觀過。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樓的古代青銅館,因為我和表哥都算是這一個館參觀得最仔細了,也是唯一把全部都參觀過的一個。在那里面,我知道了青銅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較重要的一類,而在中國這一點尤其突出。青銅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藝術與科學價值高而飲譽海內(nèi)外,因此青銅器的鑒定也成為文物鑒定中最重要的一門學問。
聽說我們中國的青銅器數(shù)量繁多,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數(shù)量太大,到處都有,難以確知。
青銅器不但數(shù)量多,而且造型豐富,品種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樂器、兵器、農(nóng)具與工具、車馬器、生活用具、貨幣、璽印,等等。單在酒器類中又有爵。角、觶、斝、尊、壺、卣、方彝、觥、罍、眀、勺、禁等二十多個器種,而每一器種在每個時代都呈現(xiàn)不同的風采,同一時代的同一器種的式樣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區(qū)的青銅器也有所差異,猶如百花齊放,五彩繽紛,因而使青銅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青銅器有不同凡響的吸引力。
參觀著,我發(fā)現(xiàn)這些青銅器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青銅器上鑄刻文字,而這些文字正是金文。
過了2、3個小時,我和表哥就把博物館參觀完了。博物館里陳列的物品可真多呀,其中有的是捐贈的,有的是什么地方出土的,還有的是借展的等等,看得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