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摘抄筆記1
曹雪芹的經(jīng)典之作《紅樓夢》主要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人生道路為主線展開敘述,以一場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斗爭為情節(jié)依托,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nèi)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jīng)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并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guī)模宏偉,結(jié)構(gòu)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yōu)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后人品味,鑒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yōu)秀傳統(tǒng)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xiàn)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借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yǎng)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蕩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xiàn)了人物的復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著某些"可愛",從而表現(xiàn)出種種矛盾復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于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jié),在紅樓夢里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nèi)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有法國評論家稱贊說:"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xiàn)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四大名著的摘抄筆記2
從《三國演義》里,我們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戲:劉關張結(jié)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
每一出戲都有精彩的主角,每一個主角都有獨特的性格。比如: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劉備的愛民如子,曹操的敢作敢為,司馬懿的陰險狡詐,趙云的英勇善戰(zhàn),張飛的粗中有細,關羽的忠勇,魯肅的敦厚等等。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被羅貫中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同一幅幅 ? ?動人的畫卷,令人讀后贊嘆不已!
而今天,我要著重說一下曹操和劉備。曹操和劉備,一個是將相之首,一個是漢室之后,但結(jié)局卻大不相同。
曹操心胸狹窄,甚至于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他的多疑。而正是他多疑又心胸狹窄,從而導致一個個名士之死:楊修是他肚里的蛔蟲,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jié)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為他剖顱治病,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說是導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
反觀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聰明;論謀略,他沒有曹操出色;論武功,他也沒有曹操高強。但他心胸寬廣!三請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他在長沙誠懇接收降將黃忠,從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這一個個充滿仁義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喜,不能不說是蜀國從弱小一步步走向強盛的一個原因。
如果,曹操擁有劉備的胸懷,那么三國的故事是不是會不一樣呢?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想。從曹操和劉備的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
在生活中,不要為了得到一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淺;在學習中,不要為了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在班級內(nèi)部,不要為了沒選上干部而心懷不滿,從此孤立自己。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國的俗話也說過“宰相肚里能撐船”。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心靈比海洋更遼闊、比天空更高遠的“船長”吧!
四大名著的摘抄筆記3
《水滸傳》是部龐大、復雜的小說,它生動地描寫、反映出了梁山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壯大直至起義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明確地描寫出了當時起義的社會根源和原由,并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義英雄的形象,且通過他們不同的反抗道路展開了起義過程,也具體地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nèi)在原因。
其實,我認為情節(jié)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70回是以宋江、晁蓋為首,漸漸吸納江湖四方的豪杰上梁山。在這些好漢中,有自愿上山的,有的是被貪官污吏逼得無處可走的地步才上山的,還有的是受到感召而上山的。但不論如何,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當時那腐敗的政治。
在這一時,那些梁山的英雄們也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殺得貪官污吏心驚膽戰(zhàn),令人大呼痛快。而作者也有意借此發(fā)泄他對當時社會腐敗政權的不滿。后50回描述的是梁山好漢們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為國家效力的過程。
他們北征遼國,剿滅虎田、王慶,眾頭領盡皆無損,威枕四方;南討方臘一役,卻使梁山英雄們損兵折將、七損八傷其生存者并未因此而獲得合理、應得的回報,反遭奸臣迫害,梁山好漢們幾乎沒有一個善終,表現(xiàn)出了忠心報國的無奈。
所以說《水滸傳》也同時反映出了北宋的政治和社會的腐敗、混亂。因此在書中我們經(jīng)??梢钥匆姽賳T行賄和壓迫百姓的事實,表現(xiàn)出了當時百姓的有苦無處伸張的現(xiàn)象。而宋江等人和當朝政府官員對抗,替百姓出怨氣,就又表現(xiàn)出了此書的又一個中心思想。
此外,書中的主要任務有一百多個,他們的性情也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特性,語言、舉止都和其身份、地位緊密配合。而讀者們更可以從書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深刻地感受到他們的獨特個性。
雖然水滸中的人物大多都較粗魯,但作者寫人的粗魯更是使人稱奇:如魯達的粗魯是性急,不容得半點怠慢、史進的.粗魯是任性、李逵粗魯是蠻橫、阮小二的粗魯是悲憤無說處,而焦挺的粗魯是本身的氣質(zhì)不好……在這本書上還至少出現(xiàn)了十一二個個性鮮明的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這部以北宋末年社會為歷史背景的小說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書中的人物在這“替天行道”的旗幟下,好似作者也肯定和贊美了被壓迫的人民的反抗、復仇行為。
比如說:武松為兄長伸冤,卻告狀無門,于是他拔刃血仇,最后被張都監(jiān)陷害陷害后,血澗鴛鴦樓;林沖遇禍一再忍讓,被逼到絕境,終于復仇山神廟,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寶為索回他們射沙的一只老虎,被毛太公送入死牢,從而引發(fā)了顧大嫂眾人劫獄反出登州……可以說,人民的反抗和復仇權力,在《水滸傳》中得到了有力的伸張。
梁山好漢是傳奇式的理想化人物,他們或勇武過人,或智謀超群,或身具異能,而做事光明磊落、敢做敢當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因為《水滸傳》中的這些傳奇式的英雄人物對讀者來說是吸引人的,所以《水滸傳》才這樣廣受讀者們的好評。
四大名著的摘抄筆記4
吳承恩的《西游記》是我最愛看的書,作者豐富的想象力與奇特的構(gòu)思,讓我欲罷不能,當然它也是我國四大經(jīng)典名著之一。要說《西游記》的內(nèi)容,大概可以這樣概括:它唐朝時期,有一個和尚,和他的三個徒弟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在西天取得真經(jīng)。
他的三個徒弟有:豬八戒、孫悟空和沙僧。和大家一樣,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他神通廣大,火眼金睛,樂于助人。每次都是孫悟空把唐僧從險境中就,救出來。
其次就是豬八戒了。他鼓著個大肚皮。成天好吃懶做。背著個大耙子,還天天號稱自己以前是天蓬元帥。
豬八戒還是一個好人,沒有害人之心,并且終于堅持到最后的勝利。寫一個弱點很多的人能討人喜歡,讓人記住,是很不容易。沙僧老實厚道。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個鮮明的特點,每個特點都被作者表現(xiàn)的活靈活現(xiàn)。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蔽覀儜搶W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西游記》中師徒四人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有許多的困難,這些也許不是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克服的。所以我們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起分擔,這些困難也許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們在此就要鍛煉自己不怕困難,以及堅定的不后退的信心。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范文篇1
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不僅僅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學遺產(chǎn)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正因為如此,我借用國慶假期這個機會,細細品讀了《唐詩三百首》。書中主要介紹了唐代的各大詩人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有被稱為詩仙李白的《將進酒》、被稱為詩圣杜甫的《春望》、被稱為詩佛王維的《山居秋暝》等等。每品讀一首詩就仿佛將走入一個文字構(gòu)建的朦朧美麗的世界,或悲或喜或動或靜都讓我留戀往返。我就挑選印象最為深刻的幾首詩談談自我的感想。
首先是王維的《鹿柴》。開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兩句,原意是想突出山中的寂靜,可是詩人反其道而行之,不直接寫“靜”反而大膽采用“響”字。用空無一人的寂靜山谷中傳來的隱約人聲來反襯深山的靜謐,突出詩人寂寞的心境。我們在寫作時也能夠運用這種反襯的寫作手法,借景托出人物的心理描述,而為自我的文章增添一份趣味與內(nèi)涵。
接下來是李白的《山中問答》。雖然僅有短短四句,可是從這短小精悍的詩句中我讀出了屬于詩仙的處世之道。擁有萬金的'李白不貪戀繁華城區(qū)的奢華生活,而是選擇隱居山林,在碧山叢林深處進取學習,汲取精神食糧。古人道:腹有詩書氣自華。李白作為久負盛名的大詩人也在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并沒有因為自我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我們也應學習李白孜孜不倦的精神、堅持學習和戒驕戒躁的好習慣。
最終是詩佛王維的《少年行》?!跋喾暌鈿鉃榫?,系馬高樓垂柳邊?!边@兩句寫出咸陽城的游俠在路途中相遇,一見如故,便相邀在路旁酒樓酣飲暢聊的場景。詩句中洋溢著熱情與豪邁的氣息讓我這一千年后的小讀者也燃氣澎湃之情。雖然古時候這種場景也不太會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可是處于新世紀的我們也應當多敞開心扉,廣交朋友,讓自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唐代詩歌就像一座百花盛開的大花園,群芳競艷,姹紫嫣紅。唐人在不到三百年創(chuàng)作的詩篇,流傳至今的尚有五萬余首。雖不能說篇篇都是精華,可是可供我們學習與借鑒的地方卻有很多很多。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是應當多學習我國傳統(tǒng)國學精髓,傳承我國經(jīng)典,提升自我的文化素養(yǎng)。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范文篇2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這么一些文字發(fā)出它那萬丈光芒。它就是古詩,是中國禮貌的見證。它,雖然僅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以往的歷史文化。
就這么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忙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他并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教師那樣教導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給予我們期望。每一首詩,都出自不一樣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禮貌于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我的光彩,也有自我的燦爛。它們一向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的發(fā)現(xiàn)。
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一首是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古詩,能讓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讓事業(yè)的流浪者重新成為有名的人士。古詩似乎有著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的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托了中國人對禮貌的夢想。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為了不辜負古人的期望,我們要為他而努力,為他而奮斗。不僅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我,創(chuàng)下偉大的事業(yè)。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范文篇3
《唐詩三百首》是我的啟蒙讀物之一。幼時不懂內(nèi)涵,只覺得平平仄仄的聲韻念起來好聽,父母慢慢教,詩倒也背了幾首。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到“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到“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碧圃娭酪呀?jīng)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并不只因為其朗朗上口的讀音,更因為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已經(jīng)將這淺顯的話語轉(zhuǎn)化成了一幅幅動人的場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勝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兒心生向往。殊不知,在這抑揚頓挫的聲韻里,一個新世界也就此打開。
一路奔跑著成為少年,讀過的書漸漸多了,走過的路也漸漸遠了,這時翻讀《唐詩三百首》也漸漸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唐詩是多樣的,詩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間:長煙落日,黃河遠去,羌笛聲聲嗚咽,訴說著塞外沒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紅;機中織錦,碧紗如煙,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遠行的夫君;樓前雨露,長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馬發(fā)出歡樂的嘶鳴……千百年前的畫面就這樣經(jīng)過一首首唐詩浮此刻我眼前,按照遙遠的文字指點,自我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觀察、最精細的傾聽……不曾想過,年少懵懂的自我,竟然也能與高山共俯仰、與白云同翻卷、與滄海齊陰晴。唐詩讓我認知了自我,更讓我領悟到了萬物有靈,天地之美。
手中的詩篇泛黃,少年的青澀逐漸褪去,一路與詩歌相伴而行的青蔥歲月,我又獲知了許許多多。提起唐朝的詩人,怎樣也繞可是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細品讀,你會發(fā)現(xiàn)動人的不僅僅是詞句,還有詩歌背后的情感與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顯露,以布衣之身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xiàn)象。為此他曾發(fā)出內(nèi)心的呼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既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爭,也表達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蔑視。然而詩人的樂觀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戰(zhàn)勝憂患意識。這位偉大的漂泊者從悲傷中走出,選擇用他的詩筆展現(xiàn)大唐的山水,來豐富當今人們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敢于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為解救人民于苦難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應對人民的苦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薄疤烀鞯乔巴?,獨與老翁別?!彼o靜傾聽,長長嘆息,默默流淚,向世間發(fā)出沉痛的悲嘆。他的筆墨,喚醒了當時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國情懷。
然而唐詩遠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絕不僅僅有這兩位詩人。李白的自由灑脫,杜甫的憂國憂民,王維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顯露……詩人們的閃光點早已融入唐詩中,而當今的我們,是否讀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應當讀懂什么呢?
唐詩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靈歸宿。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
《唐太宗的枕邊書》讀書筆記1
如果給你一次穿越的機會,你想穿越回哪個時代?我的答案是穿越回唐朝,而且是初唐“貞觀之治”時期,哪怕是穿越單程票也行!為神馬?
因為那是個一點都不流行減肥的健康時代,那是個服飾最接近“輕透薄露”的摩登時代,那是個世界的經(jīng)濟、文化逐漸以大唐東土為中心的時代,那是個官員清正廉潔、鮮有貪腐的時代。初唐乃至盛唐種種的發(fā)達、繁榮、鼎盛,都離不開一個偉大的君主——唐太宗。
一個如大唐集團般規(guī)模龐大的企業(yè),除了有好的老板外,也必然有著一個出色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在大唐集團,這個人就是魏征。魏先生不僅經(jīng)常給老板提供完整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還編了一整套企業(yè)管理的書,此書從周易、兵法到孝道、歷史都涵蓋了,深得老板歡心,因此成了老板的枕邊書。
一千多年前,一個封建君主的寶典,我們現(xiàn)代人看了能學到什么?梁冬老師用這本《唐太宗的枕邊書》,用一種詼諧的方式,把那些我們可能看不懂的語言轉(zhuǎn)化成了可以指導解決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的方法。
這本書包含很多。剛看到封面的介紹,你懵了,不知道這本書到底想寫什么??粗粗鴷膬?nèi)容,你發(fā)現(xiàn)書里寫的不只有愛情、婚姻、金融、商業(yè)管理、互聯(lián)網(wǎng),還有教育、自身修煉等等。而且總有某些篇章說到了困擾你的問題。原來魏征的答案不只能解決唐太宗的治國“大問題”,甚至還可以解決許多有關當代人自身的“小問題”,畢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本就是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的。
作者有著近乎學究氣質(zhì)的、極為復古式的'謙虛,而侃侃談論著各種最fashion、最熱門的問題。時而旁征博引,時而絮絮叨叨(這絕對是善意的褒義詞),經(jīng)常自問自答,他將自己的思考過程也展示給讀者,就像是在和讀者面對面地聊天。
于是,這本書也成了我的枕邊書,每天睡前翻上三兩章看看。
我們很喜歡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糾結(jié),似乎“糾結(jié)”已經(jīng)成了一種時尚的流行病,你要是不“糾結(jié)”,你都不好意思出門。但是我們總說自己要跟自己和解,生活才能和諧,于是又會沉湎與另一個問題:我們?yōu)槭裁磿m結(jié)?作者從人類繁衍的角度找到了一個答案,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是既有爸爸的特征,又有媽媽的特征……再往上延伸,其實不只有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還有很多祖輩人……可以想象,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左右我們先天人格的這些人并不是一家人,甚至彼此都不認識。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征,經(jīng)過多次的機緣,這些人組建家庭,最后產(chǎn)生了我們這樣的.個體,而這些與生俱來的天性上的沖突,就是我們內(nèi)在矛盾的根源?!蔽液孟褚幌伦俞屓涣?,原來是因為我體內(nèi)有太多祖先的性格和特征,所以容易犯“糾結(jié)”這個毛病。好了,我從此不用再沉溺于“為什么糾結(jié)”這個問題,可以專心致志解決“如何才能不糾結(jié)”了。多看些《唐太宗的枕邊書》這類的好書,就會快些找到答案。
《唐太宗的枕邊書》讀書筆記2
人的價值觀總是在潛移默化,關注的不外乎是喜怒哀樂、功名利祿,生死存亡這些問題,由此延伸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每有一點經(jīng)歷,便是一次微糾正或微加固的過程。但從古至今,人的心性并未有多大改變。我們翻閱孔孟老莊,還是發(fā)現(xiàn)我們在其中兜兜轉(zhuǎn)轉(zhuǎn)。
看完《唐太宗的枕邊書》后,我讀了《群書治要360》,再回頭看這本書,有了更直觀的感受。這是梁冬先生翻閱《群書治要》時的感悟,是他思想的碎片,其中對為人處世、修身養(yǎng)性,成家立業(yè)皆有反芻。
不知從何時開始,“搶房子”變成一種特有的中國現(xiàn)象,因為房子問題,父母與孩子關系破裂的事例屢見不鮮。我曾經(jīng)困惑不解,覺得也許房價高居不下的壓力是一個誘因。但隨后發(fā)現(xiàn)很多情況并非如此,在自己生活無虞的前提下,仍然想要“錦上添花”,這就是很多人的想法。然而,這股貪欲居然能戰(zhàn)勝得了幾十年的親情,曾經(jīng)父母辛苦付出的一切都不再被惦念,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自古孝道就是“要道”,古代五刑有三千條罪行,其中沒有比不孝更大的罪行了,可見孝道的重要性。作者對孝道的解讀頗有見地,人類更傾向于照顧下一代,但對父母的愛則沒那么強烈,因而對孝敬要以教化的形式變成我們的本能。不僅如此,孝道有更深刻的內(nèi)涵,它的核心是尊重,對象不只是父母,還有周遭的長輩和單位的領導。若是我們不懂得如何真正孝敬父母,對待旁人又怎么能有真心的尊敬呢?在職場上,面對領導的權勢,在畏懼下做出表面上的恭敬之意不堪一擊,而當這淺薄的尊敬被擊穿,效果是更適得其反。職場有些人就有貴人提攜,另一些人則看著他們干瞪眼。貴人提攜的會是不懂尊重的人嗎?
尊重的延伸是認同感,當我們能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別人,代表我們認同、理解,甚至喜歡他的做法。如果能抱有這樣的心態(tài),在工作上,我們能和同事做很好的配合,讓領導滿意,自己也有成就感。對待家人秉持著這種態(tài)度,一家就能和樂融融。因此孝道的重要性在于這是為人處世的基礎,是內(nèi)化的生活態(tài)度。既然尊重那么重要,作者進而提出內(nèi)化尊重的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真心的理解和認同外化出來;另一種則是裝尊敬,裝著裝著就成真了,言行一致了。
作者的二次思考對我很有裨益,不止孝道,很多道理都能讓我細細琢磨。這樣的書,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應該看看,能夠有所汲取,便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