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dāng)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摘抄 > 豐子愷的短散文摘抄合計50條

          豐子愷的短散文摘抄合計50條

          時間:2018-04-15 00:12

          豐子愷散文《梧桐樹》

          寓樓的窗前有好幾株梧桐樹。這些都是鄰家院子里的東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為它們和我隔著適當(dāng)?shù)木嚯x,好像是專門種給我看的。它們的主人,對于它們的局部狀態(tài)也許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對于它們的全體容貌,恐怕始終沒看清楚呢。因為這必須隔著相當(dāng)?shù)木嚯x方才看見。唐人詩云:“山遠(yuǎn)始為容?!蔽乙詾闃湟嗳绱恕W猿跸闹两?,這幾株梧桐樹在我面前濃妝淡抹,顯出了種種的容貌。

          當(dāng)春盡夏初,我眼看見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黃的小葉子一簇簇地頂在禿枝頭上,好像一堂樹燈,又好像小學(xué)生的剪貼圖案,布置均勻而帶幼稚氣。植物的生葉,也有種種技巧:有的新陳代謝,瞞過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換青黃。有的微乎其微,漸乎其漸,使人不覺察其由禿枝變成綠葉‘只有梧桐樹的生葉,技巧最為拙劣,但態(tài)度最為坦白。它們的枝頭疏而粗,它們的葉子平而大。葉子一生,全樹顯然變?nèi)荨?/p>

          在夏天,我又眼看見綠葉成陰的光景。那些團(tuán)扇大的葉片,長得密密層層,望去不留一線空隙,好像一個大綠障;又好像圖案畫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見的庭院植物中,葉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無過于梧桐了。芭蕉葉形狀雖大,數(shù)目不多,那丁香結(jié)要過好幾天才展開一張葉子來,全樹的葉子寥寥可數(shù)。梧桐葉雖不及它大,可是數(shù)目

          一個月以來,我又眼看見梧桐葉落的光景。樣子真凄慘呢!最初綠色黑暗起來,變成墨綠;后來又由墨綠轉(zhuǎn)成焦黃;北風(fēng)一吹,它們大驚小怪地鬧將起來,大大的黃葉便開始辭枝——起初突然地落脫一兩張來;后來成群地飛下一大批來,好像誰從高樓上丟下來的東西。枝頭漸漸地虛空了,露出樹后面的房屋來、終于只

          但它們的主人,恐怕沒有感到這種悲哀。因為他們雖然種植了它們,所有了它們,但都沒有看見上述的種種光景。他們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們的根干,站在階前仰望它們的枝葉,為它們掃掃落葉而已,何從看見它們的'容貌呢?何從感到它們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芍囆g(shù)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豐子愷散文《暫時脫離塵世》

          夏目漱石的小說《旅宿》(日本名《草枕》)中有一段話:“苦痛、憤怒、叫

          夏目漱石真是一個最象人的人。今世有許多人外貌是人,而實際很不象人,倒象一架機器。這架機器里裝滿著苦痛、憤怒、叫

          我覺得這種人非常可憐,因為他們畢竟不是機器,而是人。他們也喜愛放棄俗念,使心地暫時脫離塵世。不然,他們?yōu)槭裁匆蚕矚g休息,喜歡說笑呢?苦痛、憤怒、叫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大家知道是虛幻的,是烏托邦,但是大家喜歡一讀,就為了他能使人暫時脫離塵世。《山海經(jīng)》是荒唐的,然而頗有人愛讀。陶淵明讀后還詠了許多詩。

          這仿佛白日做夢,也可暫時脫離塵世。鐵工廠的技師放工回家,晚酌一杯,以慰塵勞。舉頭看見墻上掛著一大幅《冶金圖》,此人如果不是機器,一定感到刺目。軍人出征回來,看見家中掛著戰(zhàn)爭的畫圖。此人如果不是機器,也一定感到厭煩。從前有一科技師向我索畫,指定要畫兒童游戲。有一律師向我索畫,指定要畫西湖風(fēng)景。此種些微小事,也竟有人縈心注目。二十世紀(jì)的人愛看表演千百年前故事的古裝戲劇,也是這種心理。人生真乃意味深長!

          這使我常常懷念夏目漱石。

          《楊柳》

          豐子愷

          因為我的畫中多楊柳樹,就有人說我喜歡柳樹;因為有人說我喜歡柳樹,我似覺自己真與楊柳樹有緣。但我也曾問心,為甚么喜歡楊柳?到底與楊柳樹有甚么緣?其答案了不可得。原來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馬湖上,看見人們在湖邊種柳,我向他們討了一小株,種在寓屋的墻角里。因此給這屋取名為“小楊柳屋”,因此常取見慣的楊柳為畫材,因此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因此我自己似覺與楊柳有緣。假如當(dāng)時人們在湖邊種荊棘,也許我會給屋取名為“小荊棘屋”,而專畫荊棘,成為與荊棘有緣,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楊柳結(jié)緣,就不說上面的話,而可以附會種種理由上去?;蛘哒f我愛它的鵝黃嫩綠,或者說我愛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說我愛它象小蠻的腰,或者說我愛它是陶淵明的宅邊所種的,或者還可援引“客舍青青”的詩,“樹猶如此”的話,以及“王恭之貌”、“張緒之神”等種種古典來,作為自己愛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個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許我曾經(jīng)對人說過“我愛楊柳”的話。但這話也是隨便的,空洞的。仿佛我偶然買一雙黑襪穿在腳上,有人問我“為甚么穿黑襪”時,就對他說“我喜歡穿黑襪”一樣。

          實際,我向來對于花木無所愛好;即有之,亦無所執(zhí)著。這是因為我生長窮鄉(xiāng),只見桑麻、禾黍、煙片、棉花、小麥、大豆,不曾親近過萬花如繡的園林。只在幾本舊書里看見過“紫薇”、“紅杏”、“芍藥”、“牡丹”等美麗的名稱,但難得親近這等名稱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沒有見過,只因見時它們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這便是曾對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書出名的紅杏,曾傍美人醉臥的芍藥,或者象征富貴的牡丹。我覺得它們也只是植物中的幾種,不過少見而名貴些,實在也沒有甚么特別可愛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詩詞中那樣地受人稱贊,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據(jù)那樣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覺詩詞中所贊的名花是另外一種,不是我現(xiàn)在所看見的這種植物。我也曾偶游富麗的花園,但終于不曾見過十足地配稱“萬花如繡”的景象。

          假如我現(xiàn)在要贊美一種植物,我仍是要贊美楊柳。但這與前緣無關(guān),只是我這幾天的所感,一時興到,隨便談?wù)?,也不會象信仰宗教或崇拜主義地畢生皈依它。為的是昨日天氣佳,埋頭寫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邊的長椅子里去坐了一會。看見湖岸的楊柳樹上,好像掛著幾萬串嫩綠的珠子,在溫暖的春風(fēng)中飄來飄去,飄出許多彎度微微的S線來,覺得這一種植物實在美麗可愛,非贊它一下不可。

          聽人說,這種植物是最賤的。剪一根枝條來插在地上,它也會活起來,后來變成一株大楊柳樹。它不需要高貴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陽光、泥土和水,便會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強健而美麗。牡丹花要吃豬肚腸,葡萄藤要吃肉湯,許多花木要吃豆餅,楊柳樹不要吃人家的東西,因此人們說它是“賤”的。大概“貴”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貴”。吃得很多很好而沒有用處,只供觀賞的,似乎更貴。例如牡丹比葡萄貴,是為了牡丹吃了豬肚腸一無用處,而葡萄吃了肉湯有結(jié)果的原故。楊柳不要吃人的東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賤”的。

          我贊楊柳美麗,但其美與牡丹不同,與別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楊柳的主要的美點,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發(fā)展的,紅杏能長到“出墻”,古木能長到“參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見枝葉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記了下面的根,覺得可惡!你們是靠他養(yǎng)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絕不理睬他呢?你們的生命建設(shè)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貪圖自己的光榮,而絕不回顧處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經(jīng)被斫,而上面的花葉還是欣欣向榮,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惡而又可憐!楊柳沒有這般可惡可憐的樣子:它不是不會向上生長。它長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長得高,越垂得低。千萬條陌頭細(xì)柳,條條不忘記根本,常常俯首顧著下面,時時借了春風(fēng)之力而向處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親吻,好像一群活潑的孩子環(huán)繞著他們的慈母而游戲,而時時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撲進(jìn)慈母的懷里去,使人見了覺得非??蓯?。楊柳樹也有高出墻頭的,但我不嫌它高,為了它高而能下,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來,詩文常以楊柳為春的一種主要題材。寫春景曰“萬樹垂楊”,寫春色曰“陌頭楊柳”,或竟稱春天為“柳條春”。我以為這并非僅為楊柳當(dāng)春抽條的緣故,實因其樹有一種特殊的姿態(tài),與和平美麗的春光十分調(diào)和的緣故。這種特殊的姿態(tài),便是“下垂”。不然,當(dāng)春發(fā)芽的樹木不知凡幾,何以專讓柳條作春的主人呢?只為別的樹木都憑仗了春的勢力而拚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記了自己的根本,其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楊。

          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邊上的楊柳而一時興起的感想。但我所贊美的不僅是西湖上的楊柳。在這幾天的春光之下,鄉(xiāng)村到處的楊柳都有這般可贊美的姿態(tài)。西湖似乎太高貴了,反而不適于栽植這種“賤”的垂楊呢。

          作品鑒賞

          語言特色

          這篇散文的美在于描寫的細(xì)膩多姿和結(jié)構(gòu)的玲瓏精美。文章的寫景細(xì)膩而又有層次感,意脈流暢,結(jié)構(gòu)嚴(yán)密,給人一種韻致天成的感覺。文章的描寫語言,不僅做到了形象、生動,逼真,而且?guī)е毺囟N的抒情韻味。本文不僅語言生動形象,其中還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例如比喻、擬人、排比、設(shè)問等。

          開篇第一段,作者就向讀者拋出了兩個問題:“但我也曾問心,為甚么歡喜楊柳樹?到底與楊柳樹有甚么緣?”,雖然之后作者解釋這可能是偶然的,但當(dāng)讀到文章的最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楊柳就如同豐子愷先生一生追求的寫照,超越世俗、超越名利、超越欲念。這篇散文最值得稱道的就是文與意的諧和結(jié)合:語言的形式與語言的情韻妙合貼切。文章的抒情議論語言,多融匯在描寫語言之中,像畫面配詩,抒胸坦懷,既點化描寫語言的內(nèi)核,又表達(dá)了對于人性愛慕虛榮的思考,超越名利欲念的觀念,意厚神凝,情聚思沉,蘊藉含婉,表現(xiàn)了豐子愷先生深厚的文學(xué)底蘊。

          賞析

          楊柳是極富畫意和詩情的,好像是一棵從古詩中生長出的一種樹,上上下下都浸潤著詩詞歌賦。作者將楊柳與牡丹、葡萄、紅杏等花木進(jìn)行對比,突出了楊柳的樸實無華,更反襯出了楊柳不忘本的與眾不同的品質(zhì)。那些楊柳,也是豐子愷自己的風(fēng)神與姿采——眼光向下,不忘根本。因為其他花木都憑仗東君的勢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記了自己的根本。甚至“下面的根已經(jīng)被砍,而上面的花葉還是欣欣向榮,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彼杂X得可惡又可憐!作者也在此暗示人世間那些愛慕虛榮,貪圖富貴,忘恩負(fù)義的人,一樣可悲可恨。作者亦通過楊柳來贊美那些知恩圖報的人,批判一味求高、貪婪的虛偽之人,同時也體現(xiàn)了作者在處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觀念。楊柳,是一種平凡的樹。它沒有松樹的挺拔,也沒有白楊的偉岸。更沒有百花的嬌媚。但古往今來它卻成為文人筆下不衰的頌歌。著名的現(xiàn)代作家、畫家、文學(xué)翻譯家豐子愷筆下的楊柳更是別具一格。

          作者是喜歡楊柳的,但從字面上看,作者似乎站在不喜歡楊柳的人一邊。這就叫欲揚先抑。按說,作者的畫中多楊柳,作者應(yīng)該是喜歡楊柳的。作者多次從“有人說”的角度來談自己對楊柳的感情。作者喜歡楊柳的原因不象有些人認(rèn)為的那樣,是刻意去喜歡楊柳的。作者喜歡上楊柳完全是偶然的情況下,是因為昔年在自己的屋邊種了一株楊柳,而取名為“小楊柳屋”。作者之所以不明確說原因上因為其實喜歡上楊柳上非常偶然的,極平常的。也許在別人的眼里,這不能成為理由的。

          通過對比來體現(xiàn)楊柳的特點,來贊揚楊柳。楊柳是一種植物,但在作者筆下卻賦予了它以人的品質(zhì)和精神。作者贊美的是楊柳的平凡樸實和不忘根本的品質(zhì),楊柳不求索取,但求奉獻(xiàn),是其“賤”,它不貪圖自己的榮光,而是“條條不忘記根本”,這是其“下垂”。楊柳的“高而能下”的品質(zhì)是難能可貴的,對于做人來說,應(yīng)該學(xué)習(xí)這種精神。

          作者由楊柳下垂的姿態(tài)想到了不忘記根本的精神。由樹及人,使主題得到深化。飲水思源,知恩圖報乃是為人之道。但生活中的許多人卻過河拆橋,甚至落井下石,作者在敘寫中蘊涵了對這些現(xiàn)象的指斥。作者賦予楊柳以主觀情感,以楊柳喻人,諷刺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作威作福,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人。

          本文主要綜合用了排比、比喻、對比、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例如第二段中,“或者說我愛它的鵝黃嫩綠……小蠻腰……”這是排比。例如“好像掛著幾千串嫩綠的珠子”是比喻。例如第五段“時時依傍到慈母的身邊去,或者撲進(jìn)慈母的懷里去,使人看了覺得非??蓯邸边@是擬人。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表達(dá)更具生動形象性,使說理更透徹,更精辟。

          豐子愷最經(jīng)典的散文【一】

          我的年歲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兩年了。不解達(dá)觀的我,從這兩個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與影響。雖然明明覺得自己的體格與精力比二十九歲時全然沒有什么差異,但“三十”這一個觀念籠在頭上,猶之張了一頂陽傘,使我的全身蒙了一個暗淡色的陰影,又仿佛在日歷上撕過了立秋的一頁以后,雖然太陽的炎威依然沒有減卻,寒暑表上的熱度依然沒有降低,然而只當(dāng)?shù)糜嗤c殘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驅(qū),大地的節(jié)候已從今移交于秋了。

          實際,我兩年來的心情與秋最容易調(diào)和而融合。這情形與從前不同。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歡喜楊柳與燕子。尤其歡喜初染鵝黃的嫩柳。我曾經(jīng)名自己的寓居為“小楊柳屋”,曾經(jīng)畫了許多楊柳燕子的畫,又曾經(jīng)摘取秀長的柳葉,在厚紙上裱成各種風(fēng)調(diào)的眉,想象這等眉的所有者的顏貌,而在其下面添描出眼鼻與口。那時候我每逢早春時節(jié),正月二月之交,看見楊柳枝的線條上掛了細(xì)珠,帶了隱隱的青色而“遙看近卻無”的時候,我心中便充滿了一種狂喜,這狂喜又立刻變成焦慮,似乎常常在說:“春來了!不要放過!趕快設(shè)法招待它,享樂它,永遠(yuǎn)留住它?!蔽易x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句,曾經(jīng)真心地感動。以為古人都太息一春的虛度。前車可鑒!到我手里決不放它空過了。最是逢到了古人惋惜最深的寒食清明,我心中的焦灼便更甚。那一天我總想有一種足以充分酬償這佳節(jié)的舉行。我準(zhǔn)擬作詩,作畫,或痛飲,漫游。雖然大多不被實行;或?qū)嵭卸珶o效果,反而中了酒,鬧了事,換得了不快的回憶;但我總不灰心,總覺得春的可戀。我心中似乎只有知道春,別的三季在我都當(dāng)作春的預(yù)備,或待春的休息時間,全然不曾注意到它們的存在與意義。而對于秋,尤無感覺:因為夏連續(xù)在春的后面,在我可當(dāng)作春的過剩;冬先行春的前面,在我可當(dāng)作春的準(zhǔn)備;獨有與春全無關(guān)聯(lián)的秋,在我心中一向沒有它的位置。

          自從我的年齡告了立秋以后,兩年來的心境完全轉(zhuǎn)了一個方向,也變成秋天了。然而情形與前不同:并不是在秋日感到像昔日的狂喜與焦灼。我只覺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調(diào)和。非但沒有那種狂喜與焦灼,直常常被秋風(fēng)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暫時失卻了自己的所在。而對于春,又并非像昔日對于秋的無感覺。我現(xiàn)在對于春非常厭惡。每當(dāng)萬象回春的時候,看到群花的斗艷,蜂蝶的擾攘,以及草木昆蟲等到處爭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狀態(tài),我覺得天地間的凡庸,貪婪,無恥,與愚癡,無過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時候,看到柳條上掛了隱隱的綠珠,桃枝上著了點點的紅斑,最使我覺得可笑又可憐。我想喚醒一個花蕊來對它說:“?。∧阋瞾矸锤策@老調(diào)了!我眼看見你的無數(shù)的祖先,個個同你一樣地出世,個個努力發(fā)展,爭榮競秀;不久沒有一個不憔悴而化泥塵。你何苦也來反覆這老調(diào)呢?如今你已長了這孽根,將來看你弄嬌弄艷,裝笑裝顰,招致了蹂躪,摧殘,攀折之苦,而步你的祖先們的后塵!”

          實際,迎送了三十幾次的春來春去的人,對于花事早已看得厭倦,感覺已經(jīng)麻木,熱情已經(jīng)冷卻,決不會再像初見世面的青年少女地為花的幻姿所誘惑而贊之,嘆之,憐之,惜之了。況且天地萬物,沒有一件逃得出榮枯,盛衰,生滅,有無之理。過去的歷史昭然地證明著這一點,無須我們再說。古來無數(shù)的詩人千遍一律地為傷春惜花費詞,這種效顰也覺得可厭。假如要我對于世間的生榮死滅費一點詞,我覺得生榮不足道,而寧愿歡喜贊嘆一切的死滅。對于死者的貪婪,愚昧,與怯弱,后者的態(tài)度何等謙遜,悟達(dá),而偉大!我對于春與秋的舍取,也是為了這一點。

          夏目漱石三十歲的時候,曾經(jīng)這樣說:“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處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處暗亦多,歡濃之時愁亦重?!蔽椰F(xiàn)在對于這話也深抱同感;有時又覺得三十的特征不止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對于死的體感。青年們戀愛不遂的時候慣說生生死死,然而這不過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體感。猶之在飲冰揮扇的夏日,不能體感到圍爐擁衾的冬夜的滋味。就是我們閱歷了三十幾度寒暑的人,在前幾天的炎陽之下也無論如何感不到浴日的滋味。圍爐,擁衾,浴日等事,在夏天的人的心中只是一種空虛的知識,不過曉得將來須有這些事而已,但是不能體感它們的滋味。須得入了秋天,炎陽逞盡了威勢而漸漸退卻,汗水浸胖了的肌膚漸漸收縮,身穿單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觸法郎絨覺得快適的時候,于是圍爐、擁衾,浴日等知識方能漸漸融入體驗界中而化為體感。我的年齡告了立秋以后,心境中所起的最特殊的狀態(tài)便是這對于“死”的體感。以前我的思慮真疏淺!以為春可以常在人間,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沒有想到死。又以為人生的意義只在于生,我的一生最有意義,似乎我是不會死的。直到現(xiàn)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鑒照,死的靈氣鐘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歡,是天地間反覆過億萬次的老調(diào),又何足珍惜?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與脫出而已。猶之罹了瘋狂的人,病中的顛倒迷離何足計較?但求其去病而已。

          我正要擱筆,忽然西窗外黑云彌漫,天際閃出一道電光,發(fā)出隱隱的雷聲,驟然灑下一陣夾著冰雹的秋雨。??!原來立秋過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練,不免還有這種不調(diào)和的現(xiàn)象,可怕哉!

          豐子愷最經(jīng)典的散文【二】

          前天同了兩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們倉皇奔走,看見前方有一小廟,廟門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開小茶店而帶賣香煙的。我們趨之如歸。茶店雖小,茶也要一角錢一壺。但在這時候,即使兩角錢一壺,我們也不嫌貴了。

          茶越?jīng)_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覺得掃興;這時候山中阻雨的一種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牽引了我的感興,反覺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謂“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體會了這種境界的好處。然而兩個女孩子不解這種趣味,她們坐在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悶萬狀。我無法把我所體驗的.境界為她們說明,也不愿使她們“大人化”而體驗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門口拉胡琴。除雨聲外,這是我們當(dāng)時所聞的唯一的聲音。拉的是《梅花三弄》,雖然聲音摸得不大正確,拍子還拉得不錯。這好像是因為顧客稀少,他坐在門口拉這曲胡琴來代替收音機作廣告的??上艘粫土T,使我們所聞的只是嘈雜而冗長的雨聲。為了安慰兩個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氣地把胡琴遞給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兩個女孩很歡喜。“你會拉的?你會拉的?”我就拉給她們看。手法雖生,音階還摸得準(zhǔn)。因為我小時候曾經(jīng)請我家鄰近的柴主人阿慶教過《梅花三弄》,又請對面弄內(nèi)一個裁縫司務(wù)大漢教過胡琴上的工尺。阿慶的教法很特別,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給你聽,卻不教你工尺的曲譜。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對他的拉奏望洋興嘆,始終學(xué)他不來。后來知道大漢識字,就請教他。他把小工調(diào)、正工調(diào)的音階位置寫了一張紙給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門?,F(xiàn)在所以能夠摸出正確的音階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 violin(1)的經(jīng)驗,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漢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從容地(因為快了要拉錯)拉了種種西洋小曲。兩女孩和著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賣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來看。一個女孩唱著《漁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著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們也齊唱起來,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我曾經(jīng)吃過七八年音樂教師飯,曾經(jīng)用piano(2)伴奏過混聲四部合唱,曾經(jīng)彈過Beethoven的sonata(3)。但是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

          兩部空黃包車?yán)^,被我們雇定了。我付了茶錢,還了胡琴,辭別三家村的青年們,坐上車子。油布遮蓋我面前,看不見雨景。我回味剛才的經(jīng)驗,覺得胡琴這種樂器很有意思。Piano笨重如棺材,violin 要數(shù)十百元一具,制造雖精,世間有幾人能夠享用呢?胡琴只要兩三角錢一把,雖然音域沒有violin之廣,也盡夠演奏尋常小曲。雖然音色不比violin優(yōu)美,裝配得法,其發(fā)音也還可聽。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幾個簡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漁光曲》—般流行于民間,其藝術(shù)陶冶的效果,恐比學(xué)校的音樂課廣大得多呢。我離去三家村時,村里的青年們都送我上車,表示惜別。我也覺得有些兒依依。(曾經(jīng)搪塞他們說:“下星期再來!”其實恐怕我此生不會再到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沒有胡琴的因緣,三家村里的青年對于我這路人有何惜別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語云:“樂以教和?!蔽易隽似甙四暌魳方處煕]有實證過這句話,不料這天在這荒村中實證了。

          豐子愷最經(jīng)典的散文【三】

          我家的房子———緣緣堂———于去冬吾鄉(xiāng)失守時被敵寇的燒夷彈焚毀了。我率全眷避地萍鄉(xiāng),一兩個月后才知道這消息。當(dāng)時避居上海的同鄉(xiāng)某君作詩以吊,內(nèi)有句云:“見語緣緣堂亦毀,眾生浩劫佛無靈?!钡诙湎旅孀⒚鬟@是我的老姑母的話。我的老姑母今年七十余歲,我出亡時苦勸她同行,未蒙允許,至今尚在失地中。五年前緣緣堂創(chuàng)造的時候,她老人家鎮(zhèn)日拿了史的克在基地上代為擘劃,在工場中代為巡視,三寸長的小腳常常遍染了泥污而回到老房子里來吃飯。如今看它被焚,怪不得要傷心,而嘆“佛無靈”。最近她有信來 (托人帶到上海友人處,轉(zhuǎn)寄到桂林來的),末了說:緣緣堂雖已全毀,但煙囪尚完好,矗立于瓦礫場中。此是火食不斷之象,將來還可做人家。

          緣緣堂燒了是“佛無靈”之故。這句話出于老姑母之口,入于某君之詩,原也平常。但我卻有些反感。不指摘某君思想不對,也不是批評老姑母話語說錯,實在是慨嘆一般人對于“佛”的誤解,因為某君和老姑母并不信佛,他們是一般按照所謂信佛的人的心理而說這話的。

          我十年前曾從弘一法師學(xué)佛,并且吃素。于是一般所謂“信佛”的人就稱我為居士,引我為同志。因此我得交接不少所謂“信佛”的人。但是,十年以來,這些人我早已看厭了。有時我真懊悔自已吃素,我不屑與他們?yōu)槲椋ㄎ沂芟雀高z傳,平生不吃肉類。故我的吃素半是生理關(guān)系。我的兒女中有二人也是生理的吃素,吃下葷腥去要嘔吐。但那些人以為我們同他們一樣,為求利而吃素。同他們辯,他們還以為客氣,真是冤枉。所以我有時懊悔自己吃素,被他們引為同志)。因為這班人多數(shù)自私自利,丑態(tài)可掬。非但完全不解佛的廣大慈悲的精神,其我利自私之欲且比所謂不信佛的人深得多!他們的念佛吃素,全為求私人的幸福。好比商人拿本錢去求利。又好比敵國的俘虜背棄了他們的伙伴,向我軍官跪喊“老爺饒命”,以求我軍的優(yōu)待一樣。

          信佛為求人生幸福,我絕不反對。但是,只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顧他人,我瞧他不起。得了些小便宜就津津樂道,引為佛佑(抗戰(zhàn)期中,靠念佛而得平安逃難者,時有所聞);受了些小損失就怨天尤人,嘆“佛無靈”,真是“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他們平日都吃素、放生、念佛、誦經(jīng)。但他們的吃一天素,希望得到比吃十天魚肉更大的報酬。他們放一條蛇,希望活一百歲。他們念佛誦經(jīng),希望個個字變成金錢。這些人從佛堂里散出來,說的都是果報:某人長年吃素,鄰家都燒光了,他家毫無損失。某人念《金剛經(jīng)》,強盜洗劫時獨不搶他的。某人無子,信佛后索得一男。某人痔瘡發(fā),念了“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痔瘡立刻斷根……此外沒有一句真正關(guān)于佛法的話。這完全是同佛做買賣,靠佛圖利,吃佛飯。這真是所謂:“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我也曾吃素。但我認(rèn)為吃素吃葷真是小事,無關(guān)大體。我曾作《護(hù)生畫集》,勸人戒殺。但我的護(hù)生之旨是護(hù)心(其義見該書馬序),不殺螞蟻非為愛惜螞蟻之命,乃為愛護(hù)自己的心,使勿養(yǎng)成殘忍。頑童無端一腳踏死群蟻,此心放大起來,就可以坐了飛機拿炸彈來轟炸市區(qū)。故殘忍心不可不戒。因為所惜非動物本身,故用“仁術(shù)”來掩耳盜鈴,是無傷的。我所謂吃葷吃素?zé)o關(guān)大體,意思就在于此。淺見的人,執(zhí)著小體,斤斤計較:洋蠟燭用獸脂做,故不宜點;貓要吃老鼠,故不宜養(yǎng);沒有雄雞交合而生的蛋可以吃得……這樣地鉆進(jìn)牛角尖里去,真是可笑。若不顧小失大,能以愛物之心愛人,原也無妨,讓他們鉆進(jìn)牛角尖里去碰釘子吧。但這些人往往自私自利,有我無人;又往往以此做買賣,以此圖利,靠此吃飯,褻瀆佛法,非??蓯骸_@些人簡直是一種瘋子,一種惹人討嫌的人。所以我瞧他們不起,我懊悔自己吃素,我不屑與他們?yōu)槲椤?/p>

          真是信佛,應(yīng)該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義,而屏除私利;應(yīng)該體會佛陀的物我一體,廣大慈悲之心,而護(hù)愛群生。至少,也應(yīng)知道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之道。愛物并非愛惜物的本身,乃是愛人的一種基本練習(xí)。不然,就是“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的齊宣王。上述這些人,對物則憬憬愛惜,對人間痛癢無關(guān),已經(jīng)是循流忘源,見小失大,本末顛倒的了。再加之于自己唯利是圖,這真是此間一等愚癡的人,不應(yīng)該稱為佛徒,應(yīng)該稱之為“反佛徒”。

          因為這種人世間很多,所以我的老姑母看見我的房子被燒了,要說“佛無靈”的話,所以某君要把這話收入詩中。這種人大概是想我曾經(jīng)吃素,曾經(jīng)作《護(hù)生畫集》,這是一筆大本錢;拿這筆大本錢同佛做買賣所獲的利,至少應(yīng)該是別人的房子都燒了而我的房子毫無損失。便宜一點,應(yīng)該是我不必逃避,而敵人的炸彈會避開我;或竟是我做漢奸發(fā)財,再添造幾間新房子和妻子享用,正規(guī)軍都不得罪我。今我沒有得到這些利益,只落得家破人亡(流亡也),全家十口飄零在五千里外,在他們看來,這筆生意大蝕其本!這個佛太不講公平交易,安得不罵“無靈”?

          我也來同佛做買賣吧。但我的生意經(jīng)和他們不同:我以為我這次買賣并不蝕本,且大得其利,佛畢竟是有靈的。人生求利益,謀幸福,無非為了要活,為了“生”。但我們還要求比“生”更貴重的一種東西,就是古人所謂“所欲有甚于生者”。這東西是什么?平日難于說定,現(xiàn)在很容易說出,就是“不做亡國奴”,就是“抗敵救國”。與其不得這東西而生,寧愿得這東西而死。因為這東西比“生”更為貴重?,F(xiàn)在佛已把這宗最貴重的貨物交付我了。我這買賣豈非大得其利?房子不過是“生”的一種附飾而已,我得了比“生”更貴的貨物,失了“生”的一件小小的附飾,有什么可惜呢?我便宜了!佛畢竟是有靈的。

          葉圣陶先生的《抗戰(zhàn)周年隨筆》中說:“……我在蘇州的家屋至今沒有毀。我并不因為它沒有毀而感到歡喜。我希望它被我們游擊隊的槍彈打得七穿八洞,我希望它被我們正規(guī)軍隊的大炮轟得尸骨無存,我甚而至于希望它被逃命無從的寇軍燒個干干凈凈?!彼姆孔?,聽說建成才兩年,而且比我的好。他如此不惜,一定也獲得那樣比房子更貴重的東西在那里。但他并不吃素,并不作《護(hù)生畫集》。即他沒有下過那種本錢。佛對于沒有本錢的人,也把貴重貨物交付他。這樣看來,對佛買賣這種本錢是沒有用的。畢竟,對佛是不可做買賣的。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quán)所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