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東晉大將劉裕北僥后秦,破長安,滅姚澀,駐軍關中。駐軍京都的左將軍朱齡石得到捷報后,派遣長史蘋松齡前往祝賀。陶淵明寫此詩贈給他,時年五十三歲。
長安已破,九州統(tǒng)一,詩人是為之高興的,希望可以了卻游歷中原、瞻仰先圣遺跡的夙愿。然而劉裕的勝利,陶淵明并不為之樂觀,詩歌在靈復抒發(fā)對上古盛世和古代圣賢的仰慕之中,透露著令不如昔的慨嘆,暗寓著對現(xiàn)實的憂心忡忡,并表示了隱居的決心。此詩曲折深婉,含蓄蘊藉,感事憂時而不露痕跡,被清代方東樹譽為“陶詩當以此為冠卷”(《昭昧詹言》卷四)。
左軍羊長史銜使秦川(1),作此與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黃虞(2)。
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3)。
賢圣留余跡,事事在中都(4)。
豈忘游心目?關河不可逾(5)。
九域甫已一,逝將理舟輿(6)。
聞君當先邁,負疴不獲俱(7)。
路若經(jīng)商山,為我少躊躇(8)。
多謝綺與角,精爽今何如(9)?
紫芝誰復采?深谷久應蕪(10)。
駟馬無貫患,貧賤有交娛(11)。
清謠結心曲,人乖運見疏(12)。
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13)。
[注釋]
(1)左軍:指左將軍朱齡石。羊長史:指羊松齡,當時是左將軍的長史。長史:官名,將軍的屬官,主持幕府。銜使:奉命出使。秦川:指關中一帶。
(2)愚:自稱的謙辭。三季:指夏、商、周三個朝代的末期?!稘h書。敘傳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紛?!鳖亷煿抛ⅲ骸叭荆匆??!秉S虞:指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黃帝和虞舜。
(3)千載上:指千年以前的事情。賴:依賴,依靠。
(4)余跡:猶遺跡。中都:中州,泛指洛陽、長安一帶的中原地區(qū)。
(5)游心目:游心并游目的合稱。游心:猶涉想,謂心神向往。游目:謂目光由近及遠,隨意觀覽瞻望。逾(yú于):越過。
(6)九域:九州,指全國。甫:開始。一:統(tǒng)一。逝:發(fā)語詞,無義。舟輿:船和車。這兩句是說:全國已經(jīng)統(tǒng)一,我將整理車船到中原去。
(7)先邁:先行,指去關中。負疴(kē科):抱病。不獲俱:不能同往。
(8)商山:在今陜西省商縣東南。少:稍。躊躇:駐足,停留。
(9)綺與角(1ù路):指崎里季和角里先生。角亦作“角”。他們同東園公,夏黃公為避秦時亂而隱居商山,至漢初時都有八十多歲,須眉皆白,被稱為“商山四皓”(事見晉?;矢χk《高士傳》)。精爽:精神魂魄?!蹲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為魂魄。”
贈羊長史·并序
陶淵明
左軍羊長史,銜使秦川,作此與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黃虞。
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
圣賢留余跡,事事在中都。
豈忘游心目?關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將理舟輿。
聞君當先邁,負
路若經(jīng)商山,為我少躊躇。
多謝綺與
紫芝誰復采?深谷久應蕪。
駟馬無
清謠結心曲,人乖運見疏。
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
【鑒賞】
這詩是陶集贈答詩中的名篇。詩中念古傷今,流露著作者對時局的觀感和政治態(tài)度,也體現(xiàn)了“君子贈人以言”的古訓,對友人進行諷示、忠告,大有別于一般傷離惜別、應酬敷衍之作。羊長史,名松齡,是和作者周旋日久的友人,當時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檀韶的長史。這次是奉使去關中,向新近北伐取勝的劉裕稱賀。秦川,今陜西一帶。
劉裕在消滅桓玄、盧循等異己勢力之后,執(zhí)掌朝政,功高位尊,已懷有奪取司馬氏政權的野心。公元416年(晉安帝義熙十二年)劉裕率師北伐,消滅了羌族建立的后秦國,收復了古都長安、洛陽。自永嘉之亂以來,南北分裂,晉師不出,已逾百年。這次北伐勝利,本是一件大好事。無奈劉裕出兵的動機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所以才得勝利,便匆匆南歸,去張羅
對劉的意圖,作者是看得很明白的。所以對北伐勝利和羊長史入關稱賀,他都表現(xiàn)得十分冷漠,只在序里淡淡地說了一句“銜使秦川”而在詩中又委婉地諷示友人,不要趨附權勢,追求駟馬高官。這一切,都顯現(xiàn)出這位“隱逸詩人”對現(xiàn)實和政治還是相當敏感、有所干預的。 因為詩所涉及的是很敏感的時政問題,所以其表現(xiàn)也十分隱約、含蓄。全詩分四節(jié)。首節(jié)八句,悠徐地從“千載外”說起,說是自己生在三季(夏、商、周三代之末)之后,只有從古人書里,得知些黃帝、虞舜之世的事,不禁慨然長念——那時真風尚存,風俗淳樸平和。言下之意,三季之后,就只剩下欺詐虛偽,爭攘
次節(jié)四句,轉入贈詩?,F(xiàn)在九域(九州,指天下)已經(jīng)初步統(tǒng)一起來了,詩人下了決心,要整治船只車輛,北上一行。聽說羊長史要先走一步,自己因身有疾病,難以聯(lián)袂同行,只有贈詩相送。作者早衰多病,五十以后即“漸就衰損”(《與子
“路若經(jīng)商山”以下八句,是贈詩主旨所在。到關中去,說不定要經(jīng)過商山,那正是漢代初年不趨附劉邦的綺、角等“四皓”(四個白首老人)的隱棲之地。作者很自然地借此向友人囑咐,要他經(jīng)過時稍稍在那里徘徊
《紫芝》一歌,可看作這首贈詩的靈魂。篇首的“慨然念黃虞”,已化用了“唐虞世遠”之意;直到結尾,作者還鄭重寫出“清謠(指《縈芝歌》)結心曲”,深慨綺、
此詩對劉裕不屑涉筆,意存否定,卻對不趨附權勢的綺、
沈德潛論贈答詩,謂“必所贈之人何人,所往之地何地,一一按切,而復以己之情性流露于中,自然可詠可讀?!?《說詩
贈羊長史并序
左軍羊長史,銜使秦川,作此與之。
愚生三季後,慨然念黃虞。
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
賢圣留馀跡,事事在中都。
豈忘游心目,關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將理舟輿。
聞君當先邁,負
路若經(jīng)商山,為我少躊躇。
多謝綺與角,精爽今何如?
紫芝誰復采?深谷久應無。
駟馬無
清謠結心曲,人乖運見疏。
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