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爺爺小時候家里很窮,為了節(jié)省,他小時候都是媽媽幫他剃的頭。開始,媽媽剃頭剃得很疼,所以小陶行知一聽到要剃頭就東躲西藏。有一次,他悄悄溜進理發(fā)店,看見剃頭師傅在給小孩子剃頭,剃得可好了,一個也沒有哭。于是,他就要求媽媽帶他去剃頭師傅那里學剃頭。媽媽說:“那要收學費的。咱們家窮,處處要省著要錢?!币幌蚨碌?小
行知為了給家里省錢,就順從地讓媽媽剃頭了。
對,那把剃頭刀就是陶家的傳家寶,這把剃頭刀體現(xiàn)著陶家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
我們在生活中也應(yīng)該像陶家那么節(jié)儉?,F(xiàn)在生活富裕了,條件也好了,許多人就把節(jié)約扔到了腦后。但我在生活中很節(jié)儉,沒用的東西我從不買,洗腳水用來沖馬桶,淘米水就澆澆花……有一次,天氣晴朗。媽媽看是個洗曬的好天氣,就去洗衣服了。我看到了,就過去幫忙。媽媽把衣服放進洗衣機,洗完后正想把最后一遍水放入下水道,我急忙攔住,說:“這些水存起來還可以拖地呢?!薄罢媸俏业暮煤⒆影?。”媽媽開心地夸我。
是啊,我們應(yīng)該從小就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做一個像陶行知爺爺一樣的人。
看了《傳家寶被》這本書后,我終于體會到,從熟悉的故鄉(xiāng)搬到一個陌生地方的辛苦了。
書中述說一個叫安娜的女孩,離開老家俄國的時候,只帶了一件洋裝和頭巾。安娜漸漸長大,洋裝穿不下了,她媽媽就把親戚的舊衣物、洋裝和頭巾縫制成一條百衲被,讓大家能永遠記得故鄉(xiāng)。百衲被常被當成聚會時的桌布、婚禮的`遮篷、迎接嬰兒的布等等,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它雖然傳了好幾代,卻依然保存得很好,想 必他們一定很珍惜這條“傳家寶被”。
我的媽媽是四川人,后來到了閩南生活,所以她很思念家鄉(xiāng)。雖然我不太能了解媽媽的感受,不過我覺得我們真的好,能夠在這么好的環(huán)境下成長,又不用離開家鄉(xiāng)到遠地生活?;蛟S以后,可能會到其他地方讀書或在別的國家工作,所以我會珍惜現(xiàn)在住在家鄉(xiāng)的每一分、每一秒。
有句俗諺說:“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田頭。”意思是要我們懂得飲水思源,不要忘本。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安娜的母親說的:“我們來縫制一條百衲被,好讓大家永遠記得故鄉(xiāng)?!?/p>
看完這本書后,我明白傳家寶被不僅能凝聚家族的向心力,也能讓后代子孫緬懷先人,它,源遠流長;它,遠比留下萬貫的家產(chǎn)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一說起傳家寶,我就問媽媽:“咱家的傳家寶是什么啊?”媽媽賣了個關(guān)子,說:“我們家的傳家寶不是金銀珠寶,也不是珍珠瑪瑙……”我疑惑道:“這些都不是,那會是什么???”媽媽牽過我的手,神秘地沖我笑:“跟我來!”說著,我們就來到一個滿是灰塵的箱子前,媽媽慢條斯理地打開箱子,眼前一黑,那灰塵迷住了我的眼。我定睛一看,箱子里是一個破舊的包,包里裝著一雙陳舊的布鞋。我瞪大眼睛:“難道我們的傳家寶就是這個么,這是誰的布鞋??!”母親斂起笑容,告訴我,這是我曾祖父的布鞋。他臨走之前說過,要將這雙布鞋好好保存,將它傳給下一代?!皠e看它陳舊,這雙鞋背后還有一個故事呢?!闭f著,母親娓娓動聽地講了起來……
這故事發(fā)生在抗戰(zhàn)時期,那是戰(zhàn)亂時代,曾祖父正往家里走,突然聽見了有人喊:“救命啊!誰幫幫我!……”曾祖父隨著這聲音往前走,發(fā)現(xiàn)一個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年輕人按著自己的腿直喊痛。曾祖父上前問:“你怎么了?腿那里痛了,要緊的話我去幫你抓點藥?!蹦贻p人呻吟著:“我在這躺了兩天兩夜了,也沒人來,我的腿前兩天被壞人打折了,走不動路。”曾祖父二話沒說,翻山越嶺前去藥店,告訴大夫:“這位病人是我在路
又過了幾天,我們的家突然來了個身有大槍的穿著軍裝的人,那個人問:“這里是汪家么?”我爺爺說:“是啊,你找誰?”曾祖父聽見響聲走了出來,被他嚇了一跳。那個身上伏槍的`人說:“你忘了么。我是那位被你救回來的年輕人,如果沒有你,我現(xiàn)在也沒法站在這里,謝謝你救了我!上次見你的鞋子太破舊了,你為了背我,鞋都磨破掉了,所以我給你帶來一雙布鞋,另外,你幫我去藥房抓藥,我?guī)Я诵┿y兩給你。”曾祖父笑著說:“舉手之勞,再說,如果別人看到也會出手相救,我不應(yīng)該要你的錢,你自己留著用吧,這鞋我就收下了。”曾祖父幾乎沒穿過,就一直保留著。
聽了曾祖父的事后,我深有感悟。即使歷經(jīng)光陰的蹉跎,這雙鞋也并不陳舊。它象征著腳踏實地,樂于助人的心。從此,我經(jīng)常拿起這雙鞋看看,我要向曾祖父學習???,我們家的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