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有許多有智慧,有溫馨,又有幽默的小故事,作者以他青春時的經驗,寫出一則則充滿生氣的故事。例如:描寫兩位學生為了爭取“第一名”的拙態(tài)而使用了“尿療法”神秘功能的過程。
這本書主要是在說喬治的`媽媽和彼得的媽媽互相比較,從衣服、皮包、發(fā)型,到先生的長相、職業(yè)、開的汽車,一直比到目前最激烈的項目-喬治和彼得的成 績,我常在想為什么老師、父母親和同學都喜歡互相比較呢?值得慶幸的是我的媽媽不會拿我和別人比較,要和自己比賽才有意義。
另外,我也在想“第一名”真的那么重要嗎?雖然媽媽對我的成績不會很要求,但是,每次考試時,我會很緊張,常常本來會的題目,怎么也會寫錯!媽媽也常 告訴我,考試時心要放的開,才不會出錯。不過想要用輕松的心態(tài)來考試,我想,就要有充分的準備,這樣才會又信心的去應考吧!
《上帝也瘋狂》影片很有趣,但傳遞的感悟可能并不簡單。下面是《上帝也瘋狂》
篇一:《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這部電影講述了在卡哈拉大沙漠里發(fā)生的一些好玩的事。
一天,原始人部落里的兩個小孩子在回部落的時候,不小心上了一輛偷獵者的卡車,還好他們的爸爸及時發(fā)現并奮力追趕,而在一個大都市里,法學女博士與動物學博士駕駛小型飛機出游時,發(fā)生了事故,被掛在了猴面包樹上。
大結局的時候,法學女博士的裙子又一次被掀開了。
篇二:《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最近沒什么有趣的事發(fā)生,不過那次在課上看的《上帝也瘋狂》著實有點搞笑,但同時也透露了一些深刻的啟發(fā)。
影片以凱為中心,以一個玻璃瓶為線索,拓展出了一系列的故事。人物形象之間的對比比較鮮明,將善與惡,美與丑詮釋得淋漓盡致。
布爾族——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盡管影片僅播放了一個多小時,但在這段時間里,了解到了布希族人的心靈是多么的純潔。族人之間的相互扶持。和諧的局面著實讓人羨慕,相反另一個城市與之形成的強烈對比顯示出利益的可怕性,人們?yōu)榱死娑ハ酄帄Z。
影片內容幽默而又不失啟發(fā),著實讓人難忘。
篇三:《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這部電影讓我們感受到了土著民族的風味,他們并不是一無所知,他們會用自己不同的方式來抵抗沙漠的動物,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渴。他們并不了解世間的惡劣,在那個戰(zhàn)爭的時代,他們是和平的,安詳的……
可是,在一次偶然,土著人奇哥的兩個孩子誤上了一輛白人象牙偷獵者的卡車,他們發(fā)現了許多新鮮的東西,讓他們很興奮一路上,有象牙作伴,摘樹上果實,他們還發(fā)現了最寶貴的東西——水,他們在水箱里打滾,嬉戲,十分有趣。在這個時候,奇哥發(fā)現自己的孩子們不見了,他就沿著汽車的軌跡,跑呀跑呀……這個時候,女博士和動物學家駕駛著飛機,可是不幸的是飛機墜落了,掛在了飛機上,于是,他們開啟了沙漠之旅。在茫茫的`沙漠里,有兩位不同國家的戰(zhàn)士開展了激烈的戰(zhàn)爭,他們遇到了女博士和動物學家還有奇哥。他們在一次危險中互相幫助,漸漸地成為了好朋友。最后,奇哥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一起相擁在了一起……
這是一部非常搞笑的電影,一次一次的偶然,讓不認識的人成為了好朋友,諷刺了當代人的冷酷和無情……
篇四: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這是一部幽默的影片,鏡頭對著生活在荒漠與簡單之中的布須曼人,也對著活在鋼筋混泥土與復雜中的現代文明人。開頭,我們看到荒蕪、干旱的沙漠造就著一群簡單、淳樸、善良的族人,沒有紛爭、資源共享、生活簡單、沒有煩惱。之后,我們又看到了忙碌在工作上、學習中,奔波于自己創(chuàng)造的生活的我們。我們可能更先進,可能顯得更多彩,可能活得更便利,但是我們被圈在自己規(guī)定的一套體系中,八小時的工作時間、做午休二的工作方式,讓我們多少顯得疲憊、壓抑、煩惱重重。接著,這兩類人在草原上相遇了。
因為一個從天而降的玻璃瓶子,布須曼人的簡單生活被打破,因為瓶子只有一個,大家開始爭搶這個瓶子,于是,有了紛爭。基覺得這個瓶子是個不祥之物,他不知道上帝為什么要把這個送給他們,上帝給了他們食物、棲息地,他們深受感激,但是當上帝掉下這個玻璃餅子的時候,他們覺得上帝瘋了。所以基決定走到世界的盡頭,親自把這瓶子還給上帝。關于世界的盡頭,文明的我們明白地球是個圓的真理,更明白簡單的布須曼人根本走不到世界的盡頭。所以基走啊走,便碰到了在草原調查的博士和漸漸被文明同化的西方土著?;幻靼诪槭裁此⑿Φ啬弥愃茦涓傻臇|西面對土著的時候他們會驚慌,為什么他打到的獵物讓他們分享他們卻那么生氣。在他的字典里,沒有罪惡,也無所謂偷盜,所以在他被關進那個狹小牢籠的時候,他望著那個高高的圍著柵欄的窗戶,神情中第一次有了無助和迷茫。
還好,基遇到了一個懂布須曼語的人,遇到了善良博學的博士,他們了解布須曼人,也深知三個月的監(jiān)禁對他來說意味著毀滅。他們將他救出,留在自己身邊,偶爾教他一些機械使用知識。在與那群手持武器的脅持者的較量中,我們會發(fā)現,其實基很聰明,他會很快理解博士的意思,他會區(qū)分歹徒與受害者,他會很準確地給凱特傳遞消息,他動作嫻熟、表演精湛,我們看到他其實與我們是一樣的,只是最后,當基像猴子般跳躍在那輛破車上,無法駕馭它的時候,我們醒悟,他依舊是游蕩在我們的文明之外的朋友。
百度百科里用自然的單純和文明的莽撞來評述《上帝也瘋狂》的一和二。顯然,布須曼人代表著自然的狀態(tài),而自以為是的我們代表著文明人的思想。我常用文明和野蠻來區(qū)分他們和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可是漸漸地我們會發(fā)現莽撞和粗魯可能只是我們這些穿戴整齊、舉止文雅的文明人所有的特點,因為在他們的腦海中,從來沒有文明和野蠻之分。他們其實是聰明的,能在這樣一個極度缺水的環(huán)境中很好地適應下來,能極好地利用植物、動物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他們其實更是明智的,他們不給自己安排工作日和休息日,所以天天都是星期天,時時都是快樂的,他們不給自己留有剩余,所以就避免了爭奪。他們其實什么都明白,所以在那個瓶子引起爭執(zhí)的第一時間,他們選擇扔掉它而不是因為它的便利而繼續(xù)爭奪,所以在遇到白皮膚、包裹嚴實的文明人的時候,會質疑他們是否是心中的上帝。他們或許是比我們更先進,比我們懂得如何避免復雜和煩惱,而保持一種自然狀態(tài)下的單純和簡單。
我們常常用異化這個詞來評價我們所處的生活和我們自己,我們也很早開始反思以前讓我們引以為豪的文明進程是否真的顛撲不破。當我們把目光轉向那片安靜、荒蕪的土地,轉向布須曼人的生活時,我們或許感受了一點點的領悟。當上帝瘋了的時候,把那些不祥之物還給上帝,而不是,跟著上帝去瘋,然后自己把自己囚禁了。這就是他們與我們的區(qū)別。
電影《上帝也瘋狂》
世界上還有上帝嗎,我們蕪雜的心中還有上帝的純潔嗎。當我們的眼睛被越來越多的物質,科技,粉塵所蒙蔽的時候,我們早就沒有時間再去享受上帝給予我們的時間。甚至,我們開始懷疑上帝本身最大的錯誤就是創(chuàng)造了人類偉大的文明。我們知道我們做錯了,但還是笑得那么得意。所以,上帝讓我們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
在我們文明觸及不到的卡拉哈里沙漠,有著善良原始的布西族。他們純粹,原始,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那真是人類最原始的智慧。他們能在沙漠中找到水,沒有犯罪和刑罰。他們相信上帝給予的一切有用及美好。一個
片子開頭上有些黯淡的彩色畫面。80年代的片子像一部我們平常看的科教片。炎熱美好的非洲風景。動物們在陽光、干草、河流邊奔跑,跳躍。那么悠閑的世界,和諧無處不在。然后鏡頭轉到繁忙的現代文明。城市飛快地奔跑,人們彼此忙碌。歷蘇的旅行讓兩種文明有了交點,兩條彼此分開的平行線,相互交匯,撞得我心中強烈的不安和羞恥。和那些純潔的部落首領相比,我們的文明得到了電,汽車,搶,但也失去了善良,真誠,團結。我們自私,暴力,狹隘。
歷蘇認為我們就是上帝,因為我們擁有不用走就能跑動的動物。但是我們無疑是瘋狂的。歷蘇看到奇怪但又看起來很好吃的動物(羊)但卻不獵殺。他殺了其中的一只,想讓“上帝”一起分享的時候,上帝們卻弄傷了他。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真的很難受。歷蘇的眼中全是真誠,他不懂什么畜養(yǎng)動物,他認為食物就要彼此分享,而我們卻拿子彈打穿了他的腳。他不懂什么是囚禁,在沙漠里,他們自由奔跑,他們一輩子沒見過墻。而我們卻把他審判,關起來。他難過得不吃不喝。
心里最柔和的地方徹底被歷蘇的真誠和善良感動著。我們本來就擁有最美麗純潔的心靈,是我們丟失了它。我們選擇了我們的舒適生活,盡可能的攫取我們需要的,所以放棄了純真的和美好的。我們選擇了把自己圍困在鎖和墻內,守著我們的財產,細數,順便鎖上了我們的心。所以我們放棄了自由和自然的空氣。我們選擇了談吐優(yōu)雅,舉止大方。但是同時我們給自己帶上了沉重的社會枷鎖。那些天高地闊,肆意享受陽光和感情的日子被我們瘋狂地丟棄了。
文明是貪婪的。它探著欲望的舌尖,吞噬著一切。一切純真和善良的。文明舒適而痛苦。片中的歷蘇最后回到了他的部落。但是,在現在還找得到廣袤的場地,那里動物可以無束縛地生存和活動?布西族在現代文明的觸角下,還能保持純真和善良,還能相信上帝嗎?據說后來歷蘇還演了很多的續(xù)集,他給全世界人們帶來了歡笑,后來還是被現代人所拋棄。他還能找到來時的路嗎?他還能回得去嗎?心痛,心痛,心痛。
是的,我們瘋了,但愿上帝還清醒。
電影《上帝也瘋狂》觀后感:一則捧腹大笑的寓言故事
每次凱說起布希人的語言時,旁白都會適時地響起敲打的聲音,讓他們布希語聽上去就像基因的解密一般神秘。
非洲布希曼土著人生活在離都市6000公里的卡拉哈里沙漠,這是個常年無雨到連動物都不愿生存的地方,可是布希人卻頑強的生活下來。他們每天采集樹葉上面的露水,挖地下的樹根來取水,偶爾飛機從天空中飛過,他們甚至認為這是上帝在打飽嗝。
從飛機上砸下來的一個
布希曼土著人凱的扮演者叫歷蘇,他確實是布希曼土著人,他有點塌斜的的眉骨使他的眉毛和眼睛在太陽的陰影中組成了一個倒三角形;他雪白的`牙齒讓經常愛笑的皮膚黝黑的他看起來純樸天然;他雖然只穿了一塊小小的布衫,和都市人相比起來那么暴露和格格不入,可是卻感覺他是那么自然,華服穿在他身上只是強加裝飾而顯得做作。
歷蘇自身的故事也許已經是一個傳奇了,在他們布希曼土著人認為,即使取得片酬卻不能夠在部落里花,錢對于他們而言只是一張無法辨識的東西;3個妻子和6個兒女,要養(yǎng)活他們最好的方式確實勤懇的勞作,自給自足,呵呵,如果讓他們碰上墜機后漂到荒島上的連鉆木取火都瘋狂的湯姆漢克斯,那這樣的故事又該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呢?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文明
《上帝也瘋狂》是個挺好玩的電影,基本處在石器時代(這個詞用在布須曼人身上還不大準確,他們生活的沙漠里面沒有啥石頭,只有點木頭)的土著人,成天樂天知命的活在大漠桃花源里面,外面怎么富?;蛘呤窃趺簇毟F都跟他們沒啥關系。突然有一天有個閑著沒事的飛行員“叭”把一個可口可樂瓶子扔給了他們,于是那個叫“凱”的土著人可高興了,這是上帝的大禮啊!沒別的東西比這個玩意兒更硬了,可以搓蛇皮敲木頭還可以吹出點聲音啥的,可是這個好東西好是好,卻——催發(fā)出了這個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里的私有制根源,大伙都想用,可瓶子只有一個,凱哥很生氣,他也得用啊,大家就因為這個干起來了,不和諧了。
凱倒是一個原始共產主義好戰(zhàn)士,覺得這個玩意兒不是啥好東西,是上帝給他們的不祥之物,堅決要扔掉,先埋到地里,叫土狼給刨出來了,沒法子,凱索性去尋找“世界之盡頭”去解決私有化的害人精去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外面有“又丑又白”的女老師湯普森小姐,外面有會“收集肥料”開破吉普的搞笑博士,外面有懂布須曼話的“白毛神”修車師傅,哦,最重要的一點,外面還有一開槍干掉半個政府的恐怖分子,所有的這些,對于凱來講都是神仙般的存在,神仙的生活不比布須曼凡人,要泡妹子,開破車和搞得教室叮當響是不行的,因為一點小破事搞得大博士跟流氓似的是不行的,要開車,把車掛到樹上也是不行的,與洪荒狀態(tài)的布須曼人相比,文明社會有點可笑。
最重要的一點是,來到外面的世界的凱哥完全沒有私有財產的概念,打死一只牧民的羊,還要邀請牧民家的小孩吃烤羊肉,結果——上法庭了,法庭對于他來講完全是個不知是何物的勞什子,再穿上那件勞什子汗衫,再接受那個勞什子的審判,再進那個勞什子的監(jiān)牢,哎,堂堂布須曼男子漢,居然成了1980年出生的小嬰兒,整個世界都勞什子了!凱哥怕得要命,連東西都不想吃,好在世上還有好心人,大博士救了他出來。
全篇最大量的亮點就在于從恐怖分子手里解救人質這一段,大博士利用自己的智慧,凱利用自己的特技顯示了他們都不是吃干飯的,但是……真正逞英雄的,卻是那個開狩獵車的小資,好在編導似乎不愿意讓我們感受到文明社會太糟糕,連一群洪荒時代的人們都比不上,最后還是讓大博士和湯美女團圓了,但對于凱,這一切與他無關,他只是要-處理掉那個上帝給他們的麻煩,那個倒霉催的瓶子,好在他也找到了他想象中的世界盡頭,一切都大團圓了。
兩個幾乎無交集的社會這樣碰過了頭,好在結果萬事大吉,沒出現啥太大的文明病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編導還是希望我們生活簡單一些的吧,他也許會成為老莊的信徒,可如果真要絕圣棄智,我估計——還是把我們這個世界的瓶子,以及一切私有財產消滅掉吧,可惜,這種恐怖的實驗,已經做過了。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上帝也瘋狂》系列講述的是在非洲的卡拉哈里地區(qū),生活著一群生性樂觀、知足自在的布希族土人,兩萬年來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雖然距離現代化大都市僅六百哩,但他們對于現代化的事物卻一無所知??ɡ锸莻€半沙漠地區(qū),一年中有九個月干旱無雨,許多動物都因為無法適應那里的環(huán)境紛紛離開,而它卻是布希族人眼中的天堂——他們無須依靠地表水就能生活,擁有豐富的生存
這個半原始的人類社會沒有所有權,布希族人與世無爭,過著單純快樂的生活,卻因為一只從天而降的可樂瓶發(fā)生了改變。這個來自文明世界的產物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方便,也引發(fā)了嫉妒和仇恨,為了丟掉“上帝賜予的”“邪惡”禮物,部族成員基踏上了漫漫路途,也由此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引出了種種故事……
《上帝也瘋狂》系列每部均有三條人物線索,如:第一部里的基、生物學家史帝和教師凱特以及恐怖分子波嘎,第二部里的奇哥、生物學家史蒂芬和律師泰勒以及奇哥的兩個孩子。三條線索各自張弛有度地發(fā)展著又有條不紊地穿插著。
《上帝也瘋狂》系列成功而難得地兼具了多種風格:既有嚴肅深入的思索又有輕松質樸的趣味,既有出自藝術手法的虛構與夸張又有基于人文視角的寫實與細膩,既幽默逗樂又感人淚下,真真是回味無窮。
一方面,觀眾會為劇情樂不可支:政府軍逼問口供的方法、香蕉林里勞娛結合的混戰(zhàn)、破吉普車引發(fā)的種種麻煩……很多都是基于非洲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和動物習性、看似信手拈來實則花費心思設計的誤會與笑料,匯聚在一起就制造出了精彩紛呈、喧鬧而富有層次感的喜劇效果。當然,其中不乏刻意制造的噱頭,有些在今天看來已經很老套了,卻被演員演繹得渾然天成,既在意料之中又有意外之喜。
另一方面,《上帝也瘋狂》系列就像一部活動著的人類文明簡史,生動、直觀地呈現在觀眾眼前:片中有原始部族也有現代社會、有發(fā)展中國家也有發(fā)達國家,多種社會形態(tài)縱橫交織在一起,多種文明集中地沖突著又溫和地共生著。來自各個地域、階級與國度的人們彼此好奇地觀望著、謹慎地試探著、滑稽地碰撞著、真誠地感動著,所有矛盾都被處理得并不那么激烈,反而極富趣味與人情味,比如硬是要求交戰(zhàn)國士兵、兩個冤家對頭手牽手才能擺脫困境。
在《上帝也瘋狂》里,隨處可見導演對人類自身發(fā)展的思考:文明在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還附帶了些什么?為什么我們想方設法節(jié)省人力、改進環(huán)境,反而使生活變得更加復雜、緊張?不甘屈服于自然、反要它來遷就我們卻又必須每時每刻去適應自己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所有這些都具體化在了一只可樂瓶上。無疑,可樂瓶再適當不過了——它是原始部族接觸現代社會的媒介、是工業(yè)文明的產物,也最能夠代表美國對他國的文化侵襲。與其說它是上帝賜予的,不如說它是上帝授權人類制造的。
童話作家Edith Nesbit(伊迪斯·涅絲比)在其作品《The Magic City》(魔術城市)里描繪過這樣一幅景象:“里頭有一條因為一時疏忽而訂下的可怕律法——任何人只要開口要求使用機器,就會得到那部機器,但是必須一直保有并不停地使用它。”聽起來很熟悉吧?這一具有寓言性質的律法在電影《Jumanji》(勇敢者的游戲)里同樣得以體現。上帝訂立的規(guī)則也是如此:人類制造物品,享受其便利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后果,比如喪失節(jié)制、產生依賴與環(huán)境惡化。人造物本身是無罪的,有罪的是人的貪欲。上帝不會收回一切,人類發(fā)展進程本身就是一條不歸路。
于是,像布希族人爭奪可樂瓶那樣,一切都從不必要變成了必要。正如片中所說“(奇哥)很難描述外界的人,最后只好說他們會變魔術、讓東西或跑或飛,但他們不夠聰明——因為缺了那些東西之后,他們便無法生存?!被鶊?zhí)著地要扔掉那只可樂瓶,莫若說是人類堅持要拋棄某些自身的罪惡,然而消除物品就能根除人性的弱點嗎?退守到原始社會就能解決發(fā)展帶來的種種弊端嗎?
影片流露出對人類社會初始狀態(tài)的贊美??ɡ锏貐^(qū)是地球上最后的伊甸園,布希族是原始的烏托邦,沒有私有財產、生活無憂無慮,導演Jamie Uys(杰米·尤易斯)毫不掩飾對這一理想國度的向往之情。正因為如此,基打了獵物要與人分享卻被指控侵犯了私有財產,在獄中呈現出的呆滯與深受傷害的表情令觀眾印象深刻。
當然,這一切都只代表了導演個人的價值取向。對于私有制和階級出現前的那段時期,人類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慕情結。比如古希臘詩人赫西奧德將人類的發(fā)展分為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和黑鐵時代四個階段,越到后來越黑暗;印度史詩里的好些詩節(jié)熱情謳歌過去那沒有等級差別的社會;中國也有描述上古時代如何美好的神話傳說。這種情結延伸出去就成為:篤信過去的一切總是比現在美好。出于對現實的不滿又對未來充滿困惑,只有通過美化、懷念過去以尋求安慰,卻忽視了那個“過去”后人并沒有經歷過,或是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美好,或是忘記了所有的“過去”都是“現在”的累積。
在《上帝也瘋狂2》里,依然可見導演延續(xù)著第一部的反思:如果人類當初是從非洲走出來的,當他們重新回歸非洲時,表現出更多的卻是驚恐、笨拙與手足無措;在那里,所有的行程安排都得聽命于上帝的規(guī)劃;文明人讀取電腦里的信息,土著居民閱讀沙上的新聞。
兩部影片都有對戰(zhàn)亂的控訴:非洲大地上雞飛狗跳、民不聊生、缺乏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而八年之后拍攝的《上帝也瘋狂2》更是將視角更多地投射到了環(huán)境和動物保護這一主題上來,增加了偷獵的社會現實和更多的動物趣聞。與偷獵者的貪婪、冷酷、自私和無所顧忌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布希族人知足、善良、無私地救助陌生人、真誠地敬畏大自然,這也體現出導演對于同自然和諧共處的期待,那才是天堂里應有的景象。攝影技師Buster Reynolds(巴斯特·雷諾茲)猜測,對導演杰米·尤易斯來說,基和奇哥都是英雄,我卻認為他們是至真至純的真正的人。
其實,文明究竟該不該發(fā)展?由不由我們控制?它將走向何方?所有這些問題都是人類自身無法也無力解答的,那就調侃著推給上帝好了,讓他和我們一起瘋狂吧。
在我的印象中,廣袤的非洲大陸是神秘而可怕的,那里有密集的熱帶雨林、數不清的毒蟲猛獸;同時,它又是親切而令人神往的,那里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物種、最奇麗壯美的景色。
那里經歷過富庶與貧瘠,飽嘗了戰(zhàn)爭、疾病、饑餓、貧窮與部族屠殺等種種天災人禍,至今還在同環(huán)境惡化、經濟掠奪和種族歧視作著斗爭。那里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又似一位歷經苦痛與磨難的母親。
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不知他是否會在天堂里靜靜俯
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不知他會賜予地球多少年的生命?在那時間的盡頭,我們又將何去何從?
《The Gods Must Be Crazy I&II》(上帝也瘋狂1、2)這套由美國、南非、博茨瓦納三國合拍的影片分別攝制于1980年和1988年。據說此后又拍攝過《The Gods Must Be Crazy III》(上帝也瘋狂3),可惜我無從看到——市面上的碟片都只是前兩部的合集,對于第三部的內容、相關信息及水準都無從了解。
導演杰米·尤易斯同時擔任編劇、制片、剪輯和第一部的攝影。對于他的生平及作品我所知不多,只有通過《上帝也瘋狂》系列窺測一二:杰米·尤易斯是一位思維獨特的電影全才,兼具純真的心靈和銳利的眼光以及不凡的掌控力,非常善于說故事。他的智慧都包裹在層層笑料里,使人非常樂于接納。
我喜歡杰米·尤易斯的,是他提供了用另一種角度看世界的方式。于是,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理在布希族人眼里看來都變得新奇而滑稽了?;壑械陌追N人就像神仙一樣,而神仙或許就是掌握了更為先進技術的未知生命。其實,基在那只人猿眼里又何嘗不是神仙呢?
John Boshoff(約翰·波索夫)和Charles Fox(查理·??怂?分別擔綱了《上帝也瘋狂》系列的配樂。兩位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雖然相隔八年卻風格統一,多采用簡單的吹奏和打擊樂器,時而憂傷、時而幽默,古樸、靈動、似拙實巧。約翰·波索夫為第一部所作的配樂,就像悠然行走在史前的大地上,令人聞之忘俗;而查理·福克斯為第二部所作的配樂則更加寬廣、恢弘,猶如面對著磅
當然,在這樣的影片里,馴獸師的功勞是不可小覷的。這個能與動物良好溝通的團隊是由Viv Bristow、Jack Seale、Brian Boswell、Cheetah Research Centre、Tony Bristow、Wayne Sesle、Highgate Ostrich Show Fram七人組成的。透過鏡頭,觀眾可以領略到非洲大草原上壯麗的景色與奇異的生物,感受到生命的神奇、美麗以及攝制組對這片大地飽含的深情。
演員服飾雖然簡單、普通卻頗符合角色的身份,比如非洲女孩喜歡鮮艷色彩,披的棉布就非常槍眼;凱特裹得嚴實而基僅著寸縷,反襯有趣。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二部里泰勒博士所穿的柔粉色洋裝,既柔美又很好地配合劇情制造出喜感。此外,字幕也翻譯得風趣而傳神。
如果吹毛求疵一些的話,我得說我不太喜歡第二部結束時兩個小孩子側臉相抱的鏡頭——那顯然是為了服務于畫面構圖而不符合常人的擁抱習慣。當然,誰也不會計較這點小小的“作秀”心理,因為父子三人為團聚而歡笑流淚的畫面足以感動每一位觀眾。
碟片里分別附有Daniel Riesenfeld(丹尼爾·瑞森費德)于2003年制作的一個記錄短片和幾段訪談。訪談包括演職人員對導演杰米·尤易斯的評述、拍攝過程的介紹以及他們對影片的理解,這不足為奇,真正打動我的是那個名為《Journey to Nyae Nyae》(Nyae Nyae之旅)的記錄短片。
短片里,丹尼爾·瑞森費德出于對《上帝也瘋狂》系列的喜愛、好奇與迷惑,于1990年、2003年數度深入卡拉哈里沙漠,探尋主演真實的生存狀態(tài)。
在《上帝也瘋狂》系列中飾演Xi(基)和Xixo(奇哥)的,是一位名叫N!xau(尼蘇)的非洲演員。他依然生活在卡拉哈里沙漠中—— 一個位于納米比亞北部、同博茨瓦納交界、叫“Nyae Nyae”的地方?!癗!xau”不易發(fā)音,丹尼爾·瑞森費德仍習慣于用影片里的名字稱呼他,只是在短片里它們被寫成了“G”和“qa'o”,估計是根據發(fā)音拼寫而成的。
《上帝也瘋狂》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尼蘇也成為了影史上最著名的非洲男演員——雖然此前他從未拍過戲。據說尼蘇的本色表演為不少人帶去了歡樂,他敬重電影但并不渴望一直做演員,最大的愿望是回家鄉(xiāng)過他所熱愛的生活。為了影片的宣傳,尼蘇環(huán)游了世界,也羨慕法國和日本的生活,卻甘愿同家人守在貧瘠、饑餓的非洲,甚至飽受肺結核的折磨,與片中他飾演的角色頗為相像。唯一不同的,是影片中田園牧歌似的生活并不存在,他們每天都要為生存而奮斗。
丹尼爾·瑞森費德記錄了尼蘇的生活:遷徙、狩獵、娶妻、生子乃至死亡,也曾邀請他去當地學校給孩子們講述他的電影生涯。透過電腦錄像,尼蘇看到了死去的前妻并淚流滿面,而曾經令片中孩子開懷大笑的情節(jié)又無一例外地為片外的孩子們送來了歡笑,那一刻,相同的笑靨令我深切感受到了電影的魅力。
我相信,尼蘇在天堂里也會逗得上帝開懷大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