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感恩師長
哪怕是用樹枝在地上寫幾個字的問候,也能表達對師長的敬愛,關(guān)鍵是有這顆心。(季羨林《兩行寫在泥土地上的字》)
4.愛相遇的人
老貝爾曼用自己的生命在墻上畫成了永不凋落的葉子,鼓舞、換回了年輕的瓊珊的生命。人不能僅僅為自己,還要為他人,為一切相遇的人,這是責(zé)任,是本份。(歐·亨利《最后的常春藤葉》)
5.愛社會
人首先是社會的,社會決定了個人的生存發(fā)展與價值,“記住我”的最好方式是用你的善良助人的行動,一個毫無保留獻出自己一切的人,便是一個永存的人。(泰斯特《記住我》)。
人的和諧營造了社會的繁榮。愛這個社會,與社會協(xié)調(diào),才能共生共榮。(愛因斯坦《社會和個人》)
6.珍惜舊情,潤澤人生
“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王粲《登樓賦》)
柳永亦然。“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
“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歸有光對故居的思念,凝聚著三代人的親情。
感傷離別,思戀舊情,在分離的歲月里,也是一種充實,一種寄托,一種人生的滋味。(柳永《雨鈴霖》)
“葉上初陽干宿處,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久在異鄉(xiāng)的人,能夠夢人芙蓉浦,對話漁郎,何嘗不是一種慰藉,一種解脫,一種人生的眷戀?不忘故友,本是一種美好的情愫。(周邦彥《蘇幕遮》)
7.享受自然,快意人生
人生之短,俯仰一生。何不“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快然自足?(王羲之《蘭亭集序》)
清風(fēng)、清月、清流,清妙,自然有深趣,適當(dāng)放棄“不急之務(wù)”,休閑自娛,也是呵護生命的可取之法。到大自然懷抱中,提倡慢生活,這是現(xiàn)代人的新理念。(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8.學(xué)會感恩
母愛的偉大在于無私,只要讓家人快樂,再苦再累心也甘。里柯克《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的》給了我們兩點啟示:一是學(xué)會受愛,學(xué)會享受媽媽的付出,讓媽媽覺得對兒女有價值,就會真正感到快樂;二是學(xué)會愛,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和愿望作為借口,去給母親做什么,那樣只會傷害母親。
六、文化
1.中華文化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公元后的頭13個世紀(jì)中國傳出許許多多的技術(shù)發(fā)明,整個化學(xué)中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就是地地道道從中國傳出的,中國的發(fā)明發(fā)現(xiàn)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在人類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國人的貢獻是偉大的。(李約瑟《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史》序言)
2.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揚棄
胡同文化的“處街坊”、“知足”、“忍”等,對于和諧社會建設(shè)是很有作用的,值得弘揚。但“易于滿足”、“不愛管閑事”,“安分守已,逆來順受”等,不利于改革進取,不是現(xiàn)代公民應(yīng)有的素質(zhì),應(yīng)當(dāng)揚棄。(汪曾祺《胡同文化》)
3.音樂美化人生
音樂是心靈之聲——喚醒記憶,匯聚憂傷,匯編快樂,化淚作笑;音樂是人生的力量——戰(zhàn)斗的引領(lǐng),孤獨的驅(qū)趕,旅者的馱轎;音樂是心靈的伴隨——生時為你歡迎,婚時為你見證,死時為你送殯。所以歌德說:“不愛音樂的人,不配做人……只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完全稱作人。”(紀(jì)伯倫《音樂短章》)
4.文字傳承人文
文字是精神存在的家園,文字的離去實質(zhì)上是人文精神的喪失,是人格的喪失。“中國人拋棄漢字之始,就是拋棄民族文化之時?!?瑞典漢學(xué)家高本漢所說)(鄧海南《如果優(yōu)美的文字離我們而去》)
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態(tài),中國歷代書法各有魅力,是中華文化的一絕,弘揚書法藝術(shù)是我們的責(zé)任。(陳燮君《百代法書》)
5.審美彰顯民族
中國的語言文學(xué)講究的是意蘊審美,突出的是移情的效果。移情于景,無生命的物被賦之以人的情味,于是景物活了,有了動人的魅力。西方語言文學(xué)側(cè)重心里解剖,突出的是意識的流動,凸顯人物思想心理的支配作用。(朱光潛《你為什么會感到美感》)
中國畫重神韻,西洋畫重形似;中國畫著意寫虛,給人意趣與品味(重藝術(shù)),西洋域著力于寫實,給人實體感而少意趣(重科學(xué))。東西文化各有千秋,互補更蔚為大觀。(豐子愷《中國畫與西洋畫》)
民族審美特點是,大中取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講究開放(連通、融合)務(wù)虛;西方審美注重局部(孤立、封閉),求實。(宗白華《空間的美感》)
七、思辨
1.待樹與待人
養(yǎng)樹與養(yǎng)人。順木之性,樹木才能長得快速活得長久;對百姓也是這樣,順民之需.,才是真正的愛民益民;對孩子的教育同樣,因勢利導(dǎo),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孩子成人成才;對人才的選拔任用亦然,如同梅樹,順梅之性,才能各展生機,各顯風(fēng)彩,夭之病之,只能抑之毀之。
2.畫竹與藝術(shù)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源于生活,才能精于生活,這是藝術(shù)規(guī)律。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zé)o成竹,方法務(wù)異,風(fēng)格自成。藝術(shù)貴在個性特色,尊重個性,就是尊重藝術(shù)。(蘇軾《文與可畫貧答谷偃竹記》,鄭燮《板橋題畫三則》)
3.環(huán)境與心境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決定在心,心靜自然靜,浮躁的社會,喧鬧的氛圍,守住內(nèi)心的清靜,才能有所作為。改變環(huán)境,不如改變心境。(陶淵明《飲酒》)
4.民族團結(jié)的思辨
改革開放,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這是富強的必由之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是歷史的證明。和平是共同的愿望,和好是解決民族爭端的最有效渠道,內(nèi)蒙有那么多的昭君墓便是力證。(《內(nèi)蒙訪古》)
5.死亡與永生的思辨
永恒的敵人是時間,永恒的載體也是時間。誰都無法跨過死亡,但他的精神可以超越時空,成為永生。(馮驥才《永恒的敵人》)
6.自然與社會的思辨
大干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但只要不甘心被別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獨立精神,終究可以微薄之用,快意于他人,體現(xiàn)出自身的價值。(蘇葉《只有扇子崖》)
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寧其實不僅僅是人生的側(cè)顯,而且是人生的導(dǎo)師.人們從中受到啟發(fā),受到激勵,吸收活力。愛大自然即是愛人生。(法朗士《塞納河岸的早晨》)
7.樸素與美麗
最樸素的托爾斯泰墓,實則世上最美的墳?zāi)?,因為,樸素之后的墓主人不為聲名所累的高貴品格,最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
8.自然與人
沒有樹,人會隱痛與缺憾;得到樹,人會快樂與幸福;失去樹,人會迷惑與企盼。樹是人類的朋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才會真幸福。(蘇童《三棵樹》)
“養(yǎng)弱”后有“害侵”,教育孩子是這樣,國有企業(yè)是這樣,英豪產(chǎn)出也是這樣。人類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一味殺蟲滅害,結(jié)果將滅了自己?,F(xiàn)階段的“害蟲”正是人類自己。(詹克明《世上本無害蟲》)
9.偉大的多樣
偉大不見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偉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偉大同樣可以是溪水。巴赫的作品,巴赫的為人,就是小溪;穩(wěn)定、恬靜、圣潔、曠日持久。愛因斯坦說:“對于巴赫,只有聆聽、演奏、熱愛、尊敬,并且不說一句話?!笨梢娖渖袷ゴ?。
10.英雄與成敗
英雄不在成敗在浩氣,“身先死兮神以武,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國殤》);荊軻視死如歸刺秦王,雖然未成,但“千載有余情”,浩氣永存。(《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
11.文化的多元化多樣性
文明人有時很野蠻,而野蠻人有時倒很文明,經(jīng)濟落后的云南,其雜色的文明給予現(xiàn)代人以純樸的精神滋養(yǎng)。人類的文明不是哪一國哪一族的專利,它是眾多國家、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的創(chuàng)造。文化是博大的,對待文化要有博大心胸。(雷達《重讀云南》)
英國哲學(xué)家羅素說:“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已經(jīng)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里程碑。”正是由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斷地?zé)òl(fā)出新的生命,世代延續(xù)。
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于沛《經(jīng)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
八、修養(yǎng)
1.修身
“為國以禮”,子路“不讓”,孔子“哂之”,可見明禮的重要。曾皙志在教化,陶冶人,是以德潤身,得到孔子贊成。修身在明禮修德。(《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給患難中的人以更多的同情、支持,“司馬青衫”已成為人格修煉的一個標(biāo)度。(自居易《琵琶行》)
人生三境靠修煉:“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艘痪常荷陶斑h矚;“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硕常哄浂簧?“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入正在,燈火闌珊處。”此三境:功到自成。(《王國維的“人生三境’!》)
2.修學(xué)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香菱潛心涵泳,如癡如醉,終于悟出詩的真諦。詩人氣質(zhì)的黛玉對香菱的感染也是重要因素,“見賢思齊”榜樣的力量是學(xué)習(xí)不可少的。(曹雪芹《香菱學(xué)詩》)
3.修業(yè)
馬伶轉(zhuǎn)敗為勝的經(jīng)歷啟示我們:有志者事竟成,這是立業(yè)之柱;深入實踐,精益求精,是必經(jīng)之路。(侯方城《馬伶?zhèn)鳌?
1、古人云:“風(fēng)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稀處,識心體之本然?!?/p>
2、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3、錢鐘書《圍城》中的話:“因為大學(xué)里理科學(xué)生瞧不起文科學(xué)生,外國語文系學(xué)生瞧不起中國文學(xué)系學(xué)生,中國文學(xué)系學(xué)生瞧不起哲學(xué)系學(xué)生,哲學(xué)系學(xué)生瞧不起社會學(xué)系學(xué)生,社會學(xué)系學(xué)生瞧不起教育系學(xué)生,教育系學(xué)生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p>
4、在紀(jì)念王小波的文中,有一句話:“那些連王小波的隨筆都沒有讀過的人,一定是錯過了?!?/p>
5、約翰·布雷恩有一個觀點:“如果一本書不能被大聲朗誦出來的話,它就不是一本好書?!?/p>
6、《南方周末》的信奉是:“總有一種情感會讓你淚流滿面?!?/p>
7、那些渾然天成之作,其實是“成如容易卻艱辛”的。盡管放翁有詩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這偶一得之,是以豐厚的積累為條件的。我們今天仍然能從莊子的散文、陶潛的詩、李煜的詞、蒙田的隨筆、托爾斯泰的小說、莎士比亞的戲劇……這些不朽的文字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與情懷。既然文字的奇跡可以變?yōu)樯钠孥E,那么,文字的永恒也就會變作精神的永恒。
8、德雷莎修女說:“我們無法在人間做大事,我們只能用大愛來做小事?!?/p>
9、盧梭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xué)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xué)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xué)問的方法?!?/p>
10、《學(xué)記》中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薄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11、學(xué)會質(zhì)疑與獨立思考——不輕信、不盲從、不唯書、不唯上,一切放在理性的天平上來考量。
12、自由社會、民主社會、多元社會、開放社會、法治社會,這些詞語幾乎是同義詞。在這樣的社會,人人享有廣泛的人權(quán);人人享有平等之權(quán)利;人的尊嚴(yán)受到高度的尊重。
13、英國戴維·赫爾德《民主的模式》中的名句:“民主的思想是重要的,因為它不僅體現(xiàn)了自由、平等和公正等諸多價值中的一種價值,而且它是可以聯(lián)系和協(xié)調(diào)相互競爭的既有問題的一種價值?!?/p>
14、、林清玄曾對窗子和鏡子有過精彩的比喻:“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p>
15、政治學(xué)家韋伯認為,落后民族從根本上說,是一個“非政治的民族”,亦即由于缺乏一套能夠使全體國民都參與其中的政治過程和政治機制,大多數(shù)國民并不生活在本國政治之中。
16、魯迅先生在《華蓋集續(xù)編·學(xué)界的三魂》中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17、喬拉德在《健康人格》中說:“健康人格意味著人把自己看作是一個人,一個擁有自由和責(zé)任的人,而不是一個感情沖動的消極工具或他人所期望的人。對他人方面,健康人格也把他人看作是一個人,而不是物或工具?!?/p>
18、受過教育的人,是這樣一個人:他(她)嚴(yán)正而又寬容,深邃而又單純,執(zhí)著而又瀟灑,真誠而又練達;他(她)勤勉而又從容,剛毅而又柔情,豪邁而又儒雅,平實而又追索。
19、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
20、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寬松、寬厚、寬容;溫情、溫暖、溫馨;自主、自由、自信;成長、成功、成人。
21、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本幽芎推渌袀€性的人和諧相處,小人則表面一致,而背后各行其是,各懷鬼胎。
22、古人語:“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p>
23、多一點個性的張揚,少一點自我貶抑;多一點自信與自尊,少一點自輕與自賤;多一點自我判斷、自主選擇、自主承擔(dān),少一點奴性和曲意逢迎。
24、自主性有三個特征:獨立作出判斷,批判地反思這些判斷的傾向,以及依據(jù)這些獨立的、反思的判斷將信念與行為整合起來的傾向。(英國學(xué)者迪爾登《自主性智育》)
25、愛因斯坦說:“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p>
26、瑞典病理學(xué)家非克說:“人類的歷史即是疾病的歷史?!惫?30年,一場瘟疫席卷古希臘,奪走了1/4希臘城邦人的生命;公元165—180年,羅馬帝國發(fā)生黑死病,導(dǎo)致了1/3的人口死亡;公元1555年,墨西哥天花大流行,200萬人不治而亡。
27、戊戌維新運動的志士譚嗣同悲憤地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20世紀(jì)初到日本留學(xué)的魯迅也寫道:“靈臺無計逃神矢,風(fēng)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28、1927年,梁啟超被美國醫(yī)生誤切了一個好腎,為了便于西醫(yī)在中國的推廣,為了維護西醫(yī)的聲譽,梁啟超謝絕了他的學(xué)生徐志摩對美國醫(yī)生起訴的提議,不要賠償,不要道歉,一個人默默地承擔(dān)著痛苦。1929年,梁先生與世長辭。這件事足以使我們對梁公油然而生敬意。
29、《學(xué)記》:“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p>
30、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故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31、走進電話的發(fā)明者貝爾的實驗室,安放著一尊貝爾的半身塑像,下面鐫刻著一句話:“假如你能偶爾偏離正軌,鉆進叢林,你一定能夠發(fā)現(xiàn)從未見過的東西?!?/p>
32、一篇文章無非是由主題、素材、技巧和語言四個要素構(gòu)成的?!拔恼抡?,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倫之理,窮理盡性,以究萬物之宣者也?!?/p>
33、《文賦》:“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
34、俄國思想家恰達耶夫說:“一個人找不到自己與過去、與未來的聯(lián)系時,他便會喪失自我?!保ā墩軐W(xué)書簡》)
35、真正的學(xué)者不夸夸其談,不嘩眾取寵,不危言聳聽,不虛妄,不臆斷,不故作驚人之論。他們有著理智的誠實,正如胡適先生倡揚的“有九分證據(jù),不說十分話”。
36、在上世紀(jì)二三十年代,以胡適、聞一多、趙元任為代表的學(xué)者的.節(jié)操與情懷,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他們風(fēng)流蘊藉,有健康的審美情趣,暢論天下抑或吟詩作畫,都興味盎然,俯仰天地之間,有把酒臨風(fēng)的曠達與瀟灑。
37、自20世紀(jì)50年代以來,已有六位華裔科學(xué)家獲得了自然科學(xué)方面的諾貝爾獎,他們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但他們都與1949年以來的中國內(nèi)地教育沒有關(guān)系。楊振寧、李政道是1949年以前在中國內(nèi)地受到的教育,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是在中國臺灣和美國受的教育,崔琦是在中國香港和美國受到的教育。這一事實,說明兩個問題:一是說明我們中國人的智力天賦是世界一流的;二是說明1949年以來的中國內(nèi)地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那就是忽視創(chuàng)新,沒有鼓勵學(xué)生自由思考、獨立探索,忽視了理性精神,特別是批判精神和懷疑精神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學(xué)生獨特性、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學(xué)生哲學(xué)氣質(zhì)的熏陶。(肖川《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38、一位在美國工作的教授寫過一本書,其主體思想是“布什政府是白癡政府”,不僅沒有受到追究,書籍還很暢銷;最近又有一個美國學(xué)者,還是一個研究所的所長寫了一本書,其主題是“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賴國家”,自然也平安無事。美國的政客們不見得誰都寬宏大量,但在那個制度下,誰要鉗制思想自由是不易達到目的的。
39、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家,他曾說:“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為不愿少數(shù)滿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shù)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薄坝嘀铝窀锩菜氖?,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薄案锩形闯晒Γ救皂毰Α!?/p>
40、記得當(dāng)年尼克松政府任命哈佛大學(xué)教授亨利·基辛格為國務(wù)卿,得知此任命,哈佛大學(xué)馬上通知基辛格,要求他辭去哈佛大學(xué)的教職。這就是世界一流大學(xué)的風(fēng)范——在我們的大學(xué)里有一位教授是政界要員,應(yīng)該是一件十分榮耀也有可能帶來潛在好處的事情,作為大學(xué)為什么要拒絕呢?那就是因為它有可能破壞大學(xué)之間公平競爭的原則。維護社會正義是大學(xué)的職責(zé)之一。
41、所謂“聲一無聽,色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這就是說,一種聲響不成音樂,沒有聽頭;一種顏色不成文采,沒有看頭;一種味道不成美食,沒有吃頭;一種事物沒有比較,無法品評。
42、《四喜歌》:“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边@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43、“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靜望天上云卷云舒?!保▽β?lián))
44、文章無非是這樣幾個要素:第一是主題。你要表達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頌什么,貶斥什么,這就是主題。第二是素材。你的經(jīng)歷,你的觀察,你的學(xué)識的積累、生活的積累。第三是寫作的技巧。如何剪材選材,如何布局謀篇、起承轉(zhuǎn)合,如何鋪墊、渲染,如何蓄勢,如何細處攝神,如何橫云斷嶺、橫橋鎖溪等等。第四是語言。用什么樣的語言風(fēng)格來表達,怎樣講究點文趣,如何使語言具有質(zhì)感和美感。
45、清代學(xué)者金蘭生在《傳世言》中對“道德文章”作了解釋:“無為曰道,無欲曰德,無習(xí)于鄙陋曰文,無近于曖昧曰章,是謂道德文章?!?/p>
46、古人云:“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饑,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p>
47、古人云:“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著述行世謂之福,有聰明渾厚之見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無疾病纏身謂之福,無塵俗攖心謂之福,無兵兇荒歉之歲謂之福?!?/p>
48、龐德寫過這樣兩行詩:“當(dāng)我倦于贊美落日和晨曦,請不要把我列入不朽者的行列。”
49、“總是在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總是在太遲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無比的美麗”,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愧悔的原因。
50、清代葉玉屏言:“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yīng)天下之變?!?/p>
51、康德說,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52、陽光總在風(fēng)雨后,請相信彩虹是一定會出現(xiàn)的。
53、旅人啊,請不要停止你的腳步,前面的路,還很長很長。
54、“人”字的結(jié)構(gòu)就是相互支撐。
55、托爾斯泰的名言:幸福的人生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卻各有各的不同。
56、韓愈在《原毀》中說:“古之君子,其責(zé)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毙貞汛蠖仁且环N高尚的品質(zhì)。容萬物于胸襟,萌和善于心田。
57、是金子,一定會閃光的。
58、夏日午后,走過校園板報欄,不經(jīng)意地看到這樣一句話:“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一切社會存續(xù)的基礎(chǔ)?!辈唤袢恍膭樱ь^望天空,似乎才發(fā)現(xiàn)路旁的白楊樹是那樣挺拔,濃綠的樹葉,在燦爛陽光下更顯得青翠欲滴。很有興致地哼起《編輯部的故事》的主題歌:“人字的結(jié)構(gòu)是相互支撐?!?/p>
59、魯迅先生曾說:“同是一部《紅樓夢》,經(jīng)學(xué)家看到的是易,道學(xué)家看到的是淫,才子看到的是纏綿,革命家看到的是排滿,流言家看到的是宮闈秘事。”
60、沈從文說:“我一生從不相信權(quán)力,只相信智慧?!?/p>
61、席慕容的短詩《禪意》:“生命原本是不斷地受傷,與不斷地復(fù)原,世界依然是一個,等待著我們成熟的果園,天這樣藍,樹這樣綠,生命原本是這樣的,安寧與美麗?!?/p>
62、撒謊和欺騙是美國領(lǐng)導(dǎo)人的大忌。昔日總統(tǒng)尼克松,雖然兼?zhèn)渎斆鞑胖呛蛻?zhàn)略眼光,卻深為美國人痛恨,原因就是他在“水門事件”上說了謊話,被美國人視為用“秘密而骯臟”的手段解決問題。美國有揭露撒謊和欺瞞的機制,可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有。
63、“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蘇軾為我們描述了崇高的境界。
64、清晨的薄霧、黃昏的暮靄、月光下的田園、云岫里的叢樹,這些都是美的自然。
65、南宋的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續(xù)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边@種過于濃烈的精英意識,是特權(quán)意識進而是等級社會的心理基礎(chǔ)。這種意識中是不太可能孕育出平等、民主和寬容的精神的。(肖川)
66、《菜根譚》語:“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p>
67、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
68、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69、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70、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71、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yīng)有余步。持黃金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安樂任遙。
72、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73、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
74、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75、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76、受思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77、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78、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79、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yīng)無切齒人。
80、須交有道之人,莫結(jié)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開方便之門,閑是非之口。
81、多門之室生風(fēng),多言之人生禍。
82、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83、“我欲”是貧窮的標(biāo)志。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84、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惡聞己過。
85、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86、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87、做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88、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89、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90、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91、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92、“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吧啤?,欲人知,不是真善。
93、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夸,則其德厚矣!
94、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95、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
96、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nèi)在安祥,才是下手之處。
97、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98、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
99、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長者,取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足者,博聞。
100、積金遺于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于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xùn)也。
101、積德為產(chǎn)業(yè),強勝于美宅良田。
102、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103、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104、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后也是兩手空空。
105、夢中冥冥有樂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106、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遠憂。
107、情生智隔。
108、征服世界,并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109、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圣人。
110、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
111、一個人如果不被惡習(xí)所染,幸福近矣。
112、誹謗別人,就象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13、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
114、人之所以平凡,在于無法超越自己。
115、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jié)成無量歡喜緣。
116、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一、人格
1、不屈
鯖鯊、犁頭鯊、星鯊,單一地上,兩條一起上,“跟它們斗”,“跟它們斗到死”。桑提亞哥老人演繹了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的品格,昭示著勇敢面對,才有獲得成功希望的理念。(海明威《老人與?!?
尊嚴(yán)無價,不屈抗?fàn)?/p>
無端受怨,生命遭踐,但尊嚴(yán)無價。為了維護清白,捍衛(wèi)人格的尊嚴(yán),竇娥的抗?fàn)幐刑靹拥?,刑前的三愿一一?yīng)驗。生命可以奪去,但不屈的靈魂不可戰(zhàn)勝。(關(guān)漢卿《竇娥冤》)
2.不媚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牡丹花期到時盡情盛開,花落委地,依然奪目。它不茍且,不俯就,不妥協(xié),不媚俗,它富貴更高貴。做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品位,才有魅力。(張抗抗《牡丹的拒絕》)
3.不息
是激流,是荒林,是廢墟,是草屋,是云朵,只要是為了自己所愛,就該用整個身心去追求,即便是獻身也再所不惜。(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
4.不爭
淡利百味而不爭,“大味必淡”,白菜的辯證法告誡我們:淡薄才會濃厚,無味才會甘美。人也一樣,清淡、自然、平常才會有為。(李銳《談白菜》)
5.自樂
“花香不在大,室雅何須大?!?鄭板橋語),“陋室”變“雅舍”,全在主人苦中作樂的雅趣情懷。人生苦難相伴,能夠苦中尋樂,以樂化苦,那是必須學(xué)問的功夫。(梁實秋《雅舍》)
二、美德
1.公而忘私
藺相如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面對羞辱,敢于讓,安于讓;廉頗為國家大局出發(fā),知恥后勇,放下尊嚴(yán),負荊請罪。將相和好,一國平安,傳為千年佳話。(《廉頗藺柑如列傳》)
魏征為國直諫,不計個人得失,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德聚義,君臣攜手,天下長治久安。(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腹黃享“忍所私以行大義”,成為中華民族史上無私無愧的佳話,值得永遠承傳。(《呂氏春秋·去私》)
2.孝母為先
李密婉拒皇上重用之命,堅守與祖母相依為命,情真意切,譜寫了孝義的永恒篇章,成為千秋效仿的典范。(李密《陳情表》)
3.誠信為本
季扎不欺己心;子罕不以玉為寶,而以不貧為寶(劉向《新序》二則)。
荀巨伯友情重于生命,庾公愛人勝于愛己,陳太丘自慚感悟與人交往守信重禮(《世說新語》)
4.儉德之共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儉則寡欲,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正道直行,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鬃又居诘蓝灰詯阂聬菏碁閻u,季文子節(jié)儉相三君而美名揚,宋代宰相李沆、張文節(jié)節(jié)儉而深得推崇。何曾日食萬錢,遺害子孫,傾家蕩產(chǎn);石奢暴富,而自絕于東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以儉立名,以侈自敗,古往今來無不皆然。(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
5.團結(jié)就是力量
母子三人在背負債務(wù),衣食住行都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母親拼命打工,兄弟倆邊讀書邊做工,過年的時候,一家人也只能合著吃起一碗陽春面。那頭碰頭吃面的情景,便是日本民族精誠團結(jié)、共渡危難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氨焙5烂骛^”2號桌便是這種精神的見證,老板專為母子三人留著,其他顧客眷顧這里,仰慕的正是這種精神,一碗陽春面的精神。(日本栗良平《一碗陽春面》)
6.反省
反省改革
改革使農(nóng)民物質(zhì)上有了較大改善,但精神上仍然貧乏,如崇拜權(quán)勢,隨遇而安等。改革的路還很長。(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反省交往
習(xí)慣了以錢物交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時候,你是否能在精神上將其作為平等的朋友接受呢?精神上的默契遠比物質(zhì)上的補償重要得多。楊絳對老王的“不
愧怍”教會我們?nèi)绾闻c處境不好的人交往,如何做一個問心無愧的人。(《老王》)
反省虛榮
追求脫離了自身實際,悲劇將不可避免。路瓦栽夫人的悲劇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值得我們吸取教訓(xùn)。當(dāng)悲劇來臨,只有勇敢承擔(dān),用自己的艱辛付出,才能守住自尊。賠項鏈的路瓦栽夫人表現(xiàn)出的重義、誠信、堅毅的品格,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莫泊?!俄楁湣?
反省戰(zhàn)爭
老婦人的瘋畜瘋語,側(cè)顯出戰(zhàn)爭給平民百姓帶來的巨大災(zāi)難,昭示著珍惜和平,杜絕戰(zhàn)爭。(奧萊爾《在柏林》)
7.勇退(責(zé)任)
在權(quán)力的巔峰上,在百姓的擁戴中,為了實現(xiàn)民主社會的理想,為了讓更有才能的人脫穎而出,華盛頓毅然退位,將領(lǐng)袖與民眾,偉大與平凡,歷史與未來,完美地統(tǒng)一在瞬間,博得了流芳百世、永垂青史的光榮。(李輝《告別權(quán)力的瞬間》)
8.憂國
不施仁義必敗,以德治國方興。(《過秦論》)
為別人強勢所劫,行賄茍安必敗,團結(jié)抗?fàn)幨紕佟?蘇詢《六國論》)
秦愛紛奢而官焚人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更為可悲。杜牧以此勸誡晚唐統(tǒng)治者節(jié)財愛民,不可重蹈秦王覆轍,表現(xiàn)出可貴的憂國之心,濟世之責(zé)。(《阿房官賦》)
寵幸伶官逸豫必亡,憂勞興國。(《伶官傳序》)
三、理想
1.理想是鑰匙
理想失落,便是鑰匙丟棄,一切的美好都無法打開。沿著心靈的足跡找一找,你的鑰匙在嗎?(梁小斌《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2.理想貴高遠
為人類的幸福和我們的自我完善而選擇,他才是最幸福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最高尚的人。(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
傅雷先生告誡他的兒子,也是告誡所有的年輕人,要做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為能替祖囤爭光的人而快樂。(《傅雷家書》)
魯迅夢在濟世救國,喚醒沉醒的國民(魯迅《吶喊》);
馬克思志在領(lǐng)導(dǎo)無產(chǎn)階級解放全人類(南帆《馬克思在倫敦》);
愛因斯坦志在大膽懷疑、自由思考、探求真理(愛因斯坦《自述》);
無知山谷中的智慧老人志在移風(fēng)易俗,變革現(xiàn)實(房龍《寬容》序言);
布魯諾志在堅持真理(鄭文光《火刑》)
3.踐行須堅韌
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故非有志者不能至。然力不足,也不能至;無物以助之,亦不能至。所以,要志存高遠,即使力、物不備,盡其志,也無譏無悔。(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魯迅為圓夢,先是抉擇學(xué)醫(yī),繼而棄醫(yī)從文,沉寂反省之后,奮起吶喊,這才成為一代文豪,民族脊梁。
馬克思在倫敦處于內(nèi)困外圍之中,困于極端貧寒與三個兒子和女兒相繼去世的致命性打擊,但他依然用革命理論引領(lǐng)著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斗爭,成為影響20世紀(jì)十位名人之首。
無知山谷的智慧老人,把人們引向了新的自由,自己卻被守舊勢力殺死。布魯諾捍衛(wèi)真理、不畏強暴,視死如歸,在烈火中獲得永生。
“日幕聊為《梁甫吟》”的杜甫(《登樓》)
“窮且益堅,不墜青去之志”的王勃(《滕王閣序》)
“舉送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的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夜探石鐘山下,不避艱險,只為求真。蘇東坡不迷信不盲從的求實精神,永遠值得學(xué)習(xí)?!笆虏荒恳姸?,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的提醒,永遠回蕩在人們耳旁。(《石鐘山記》)
為了生活得高尚,必須苦中求樂,不斷進取。(朗費羅《人生須》)
四、信念
1.舍生取義
為了化解楚國攻宋的危機,墨子不遠千里,不顧自身體面,不顧兇險,只身深入虎穴,終于說服楚國放棄攻宋圖謀。盡管他行義不被理解,但他濟世救民的熱切情懷,“非攻”“兼愛”的執(zhí)著信念,是民族脊梁的代表。(魯迅《非攻》)
2.殉道求真
開辟了一個新時代的`蘇格拉底,卻因觸怒最有權(quán)勢的人,被控犯有“敗壞青年人德行,否定神靈”之罪,他從容地引鴆自亡。
偉大的先知荷馬,在流浪中靠誦讀自己的詩篇過日子,成為一個孤獨的瞎子。
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把一切貢獻給國王的的哥倫布,所得到的是囚禁自己的一條鐵鏈。
偉大的天文學(xué)家伽利略,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發(fā)現(xiàn),老邁的時候,又聾又瞎,在尖銳的苦痛和人間的蔑視中掙扎?!?/p>
胸懷一顆孩子般的心,沖鋒在前,為祖國帶來勝利和解放的貞德,卻被當(dāng)作老巫婆燒死在廣場上。
古今中外,那些造福人類,推動歷史前進的“光榮者”,走的都是充滿極大困難和生命艱險的“荊棘路”。正是“荊棘”磨礪了他們的信念之光,人格之光。,使得他們超越時代,走向了永恒。由此可見,磨難只有當(dāng)它與殉道獻身者相伴的時候,才能顯示磨難的美麗,其美麗在于造就了殉道者的輝煌與永恒。為理想與信念而戰(zhàn)者,永生!(安徒生《光榮的荊棘路》)
3.為救世而獻生
白莽等革命青年與舊世界戰(zhàn)斗,寧可犧牲也不放棄推翻舊世界的斗爭。(魯迅為白莽作《孩兒塔》序)
4.為信史而堅定
司馬遷以“以刑余之身,不阿世,不迎俗”,創(chuàng)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不朽之作《史記》(資中筠《無韻之離騷》)
5.為未來而堅守
密室中的小安妮,面臨磨難與死亡逼近,從容不迫,真實記下了受難者對生存,對未來的執(zhí)著信息,創(chuàng)造了奇跡。(邁耶.萊文《密室的生活》)
五、感恩
1.感恩親情
親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生存,更有精神支撐終生受益的教誨。翠翠祖父的告誡:“做一個人,不管有什么事皆不許哭,要硬扎一點。”(沈從文《邊城》)
認識母愛(寬厚仁慈,堅定執(zhí)著,無私無怨),珍惜母愛(不要到永遠失去的時候才想起),回饋母愛。(史鐵生《合歡樹》)
2.感恩友情
昔日的友情,提起來,一片溫馨。干枯的人生旅程中,它將永遠供給我們新的慰藉,重燃我們將熄的希望:友情醇厚,它不令人悲,不令人醉,而令人寬慰。珍惜友情吧!(於犁華《親情·舊情·友情〉
友誼可以調(diào)劑人的感情,可以增進人的智慧,可以獲得又一次生命。(培根《論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