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世紀開端是神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世紀中的罪惡種種,是人類罪惡的發(fā)端。下面是創(chuàng)世紀
創(chuàng)世紀讀后感1
這幾天,開始閱讀《圣經(jīng)》了,不是因為信仰,而是因為文學(xué)、歷史和藝術(shù)的掃盲。
很早以前學(xué)習(xí)英文的時候,有一個英國人??怂固?jīng)送我一本英文的《新約》,只讀過馬太福音以及部分有名的短落,中文版的圣經(jīng)也是在那個時候在教會買的,然而一直沒有好好閱讀,原因是我一打開舊約的篇章就被那長長的家譜式名單嚇壞了,這名多西人的名字讓人頭痛而沒有耐心去看后面的東西。
這次閱讀是受了兩個方面的刺激,一是看到一位美國黑人詩人的事跡,說他出生貧窮,家中唯一的一本書便是圣經(jīng),可是他卻成為了一個著名的詩人,他的筆名叫Golden Style,正式名字:Edward Golden William;另一是讀了木心的世界文學(xué)史。越來越感覺這理解西方文化的一個基礎(chǔ),也是提高文學(xué)的必需,
昨天,終于讀完了《創(chuàng)世紀》,前面的上帝造人,亞當夏娃的伊甸園,諾亞方舟,巴別塔的故事大家都熟悉的,我也不想再談了。后面部分,主要從亞伯拉罕率領(lǐng)子孫開始,到約瑟在埃及救助以色列人度過荒年結(jié)束,這一段講了很多故事,有父母偏愛小兒的,有妻妾爭地位的耍手段的,有兄弟奪位的,有守約或毀約的,有復(fù)仇的,有報恩的……這里面,上帝耶和華的旨意只是粗略的,更多的是人性的表現(xiàn),尤其是貪婪、嫉妒、欲望表現(xiàn)得尤其好玩。
從文學(xué)的角度來看,其實舊約描述得很簡要,在這么短的篇幅里卻涵蓋了巨大的信息量,我都需要在紙上畫家譜圖,方能搞清楚誰與誰是什么關(guān)系,看過以后,大多數(shù)情節(jié)在腦中也只是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缺點是人物太多卻許多都是走過場,或僅僅說明他有幾個妻子、侍女,哪個妻子生了哪些兒女此等瑣事讀來很無聊,也許這是起初必須交代的,否則后面就看不懂也說不定。不過其優(yōu)點是真正在講故事的時候,極其簡潔扼要,描寫也樸素。
剛看完一章,發(fā)言權(quán)也有限,木心說,新約的文學(xué)價值大于舊約,這個我相信,但是作為掃盲來說,這一部分再如何艱巨漫長,也是要掃一遍的,今天將繼續(xù)看出埃及記。
創(chuàng)世紀讀后感2
創(chuàng)世紀開端是神的創(chuàng)造,在發(fā)生了罪的問題之后,創(chuàng)世紀接下來便是神的篩選。神的加法變?yōu)榱藴p法。這兩部分工作性質(zhì)相反,但在本質(zhì)上神的榮耀如一。
首先,六日創(chuàng)造中,神并非分板塊地創(chuàng)造,而是每一天的創(chuàng)造都是普世性的,顯示上帝的大能和完全,因為神的工作雖然包含層次,但每一層都不留缺憾,不失平等,恩澤四方。從空氣陸地到動植物,每日都在添增,最終的點睛妙筆是創(chuàng)造了人。亞當是擁有神所賜的靈,又生活在地上伊甸園,因而接通了天地關(guān)系,成為神掌管萬物的代理人。
接著,發(fā)生了不幸的事,就是試探面前人犯了罪,這罪不但是傳染病,還是遺傳病,還導(dǎo)致死亡,比任何物質(zhì)病毒都可怕。如果說之前神是在創(chuàng)作美麗圖畫,此后神則是在罪惡的灰燼中尋找殘片。在亞當眾子中神單與塞特后裔同在;其后神在整個世界的人中只拯救了挪亞一家;在挪亞后裔的世界中,又單單選中了一個人------亞伯拉罕成為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后裔中,神選中以撒;以撒后裔中,神選中雅各;雅各的十二個兒子雖然是神設(shè)立的以色列十二支派祖先,但神卻特別揀選約瑟,在重重試煉后重用他,讓他作埃及的宰相。他父親稱他是”與弟兄迥別之人”特別為他祝福。神是在千萬人中揀選人的神。之前神創(chuàng)造天地的榮耀并未在之后有任何減損,反之,他充滿天地海洋的能力和恩典,因為匯聚到一個個普通人的身上,而更顯出他父親一樣的`寬厚無私。這些普通人,只因有一顆信心,就能與神同行,神叫他們名字,當朋友對待他們。神的創(chuàng)造也是無比的智慧,因為“人心必萬物都詭詐。”這萬里挑一的揀選的本身,就顯示了神的榮耀。
創(chuàng)世紀中的罪惡種種,是人類罪惡的發(fā)端。如夏娃的貪婪、該隱的嫉妒兇殺、造巴別塔的人狂傲自夸、含違背父親背后說人、所多瑪居民的淫和亂、羅得牧人的爭競、拉班的詭詐、埃及護衛(wèi)長妻子的毀謗、酒政的背約等。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今天我們依然看到這些罪惡新瓶裝舊酒一樣流傳在我們中間,而其源頭和本質(zhì)已經(jīng)在創(chuàng)世紀中揭示了出來。甚至就連挪亞也醉過酒,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這些神的愛子都有過說謊、詭詐,無人清白無罪。就看出神的憐憫是無條件的,顯出神的揀選是白白的恩典。不在于人有絲毫配得之處,而在于神“愿意憐憫誰”。
創(chuàng)世紀中神向人啟示他自己,始祖?zhèn)儗ι裼辛顺醪降恼J識:神是”天地的主、至高的神(麥基洗德言)”表明是充滿榮耀權(quán)柄的。是”全能的神”(神自稱),表明神不需要輔助和供養(yǎng),能行各樣奇事。是”看顧人的神(夏甲言),表明神是慈愛的,愿意憐恤人的難處和苦痛。是”審判全地的主(亞伯拉罕言)是滿有公義,不以有罪為無罪,不以無罪為有罪的神。這些啟示都是在人犯罪之后,神的完全和榮耀并未因人的犯罪而減損,反而神將更加得榮耀,這榮耀彰顯是借著一小群生在罪惡中,卻有信心的人。正如”亞伯蘭信神,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讀完理查德.福提寫的《生命簡史》,我對人類、萬物及我們居住的地球,有了和以往完全不一樣的認識。
這本書描述了生命進化的40億年的歷程。在與自然的抗爭中,偉大的生命一步步從海洋走向陸地、從低級走向高級,在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上,繪制著絢麗多彩、光輝照人的歷史畫卷。
書中列舉的一些事實令我震撼。水蒸汽得以凝結(jié)成水滴,這些水滴通過不斷匯集凝結(jié)而形成了原始的淺海。這不禁讓我慨嘆自然之神奇,一定條件下,矛盾可以共生,孕育偉大生命的搖籃。還有更令我吃驚?!吧跗诃h(huán)境由于中世紀的人們描繪的地獄一般,那是一個熾熱的充滿強酸的世界,大氣層中幾乎沒有氧氣,硫磺從火山迸發(fā)出來,同時還伴有隕石慧星激烈的碰撞?!倍嗝纯植赖那榫?,現(xiàn)存的所有動植物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絕對沒有辦法生存。然而,45—38億年前,我們最原始的細胞(這里稱為細菌也許更合適)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頑強地吸取養(yǎng)分,利用能量,掙扎著生存,一點點進化。這真是一首浩翰的生命史詩呵!還有一個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說法,做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而為我們所不屑的蛆蟲,在幾十億年前并沒有什么不同,我們都是一個個小小的平凡的'細胞而已。我們所蘊含的元素是完全一樣的,這讓我對一切生命都充滿了敬畏,我們不應(yīng)小覷任何生物,正如莊子所講:“天地與我共生,而萬物與為我一?!薄按嬖诩春侠怼?,自然的法則從不偏袒任何生物,只是時間馴服了整個世界上不斷進化、變異的生物。
穿梭于生命演化的歷程,感受著自然的神奇,有時,我的腦海會冒出泰戈爾的句子:“我的主,你的世紀,一個接著一個,來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這種對生命的熱愛,幾乎成了一咱信仰。合上厚厚的書,望著窗外鱗次櫛比的大樓,看著路上甲殼蟲似的小汽車,我不禁啞然失笑。如果說生命的演化史是個時鐘,那么藍藻大約出現(xiàn)在凌晨兩點,無脊椎動物大約出現(xiàn)在上午十點左右,人類則像灰姑娘一樣,在整個戲劇即將終止的十二點的前一分鐘才登上舞臺,可是我們才幾秒的時間就以極大的加速度將地球造成一個以人類為主的世界,這是應(yīng)悲哀,還是應(yīng)慶祝?
我不再對自然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而緊張,因為我仿佛看到人類滅亡后,自然又以自己的行事發(fā)展,細胞、組織、軀體、動物……那些哭喊著:“救救我們的自然母親”的人員是不懂的,自然有什么好拯救的呢,它沒有什么感情,更不會因為某種生物的滅亡而停止自己的發(fā)展。真正該被拯救的恐怕是冒昧的人類吧!
可是人類有情,誰也不愿看到浩翰的人類文明、人類科技被自己的雙手毀滅。根據(jù)生物進化理論,在人類滅絕后,要上億年的時間才能再出現(xiàn)像人類一樣智慧的生物。
我想,每個人都應(yīng)讀一讀《生命簡史》,想想吧,我們就是這億萬生命的集合:在身體里面,流淌著他們的汁液,凝聚著他們的活力,保護著他們的追求……
《諾亞方舟:創(chuàng)世之旅》
單從視聽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本片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好感。即便略顯陳長,也有一種欣賞一段生動的歷史畫卷的感覺。但是要摻入了對影片故事本身神論主觀的辨別和評價,一部很不錯的史詩電影就變得索然無味了。類似這樣有著導(dǎo)演很強的個人情感在其中的電影,我都是試著按照創(chuàng)作者安排的套路來觀影。因為至少這樣,兩個小時過去之后會是個好心情。
說實在的,我對動物權(quán)利保護者諾亞的故事,沒什么大興趣??催@片兒,完全就是沖著赫敏去的。艾瑪沃森大小姐真是越來越美麗了。至于羅素克勞、老菜皮詹妮弗康納利什么的,完全是個意外,之前看了一些影評都說這片不咋好看。果然還得自己看。很不錯嘛。我覺得如果要是再能大膽的改編一下就好了,畢竟原版故事那么幾頁,支撐兩個多小時電影多不容易。這么一想,導(dǎo)演也是挺牛逼了。
他的上一部黑天鵝看得我很是震驚,改天要把摔跤王看掉。
《諾亞方舟:創(chuàng)世之旅》觀后感二
感覺本片的預(yù)告片并不是特別精彩,我猜跟我一樣去看這部電影的更多還是被其陣容吸引的。羅素克勞和詹妮弗康納利在《美麗心靈》之后再聚首,羅素克勞還是專業(yè)坑孩子,只不過這次以上帝之名,行事更加冷靜,甚至是冷酷了;而詹妮弗康納利的角色仍是那種一力維護家庭完整的堅強女性。預(yù)告片里羅根勒曼和艾瑪沃森的鏡頭差不多多,本來以為這次兩人要再續(xù)《壁花少年》里的前緣,結(jié)果實際上卻沒多少對手戲。感覺艾瑪演的挺賣力的,能看出是卯足了勁要甩開偶像的頭銜。
除了上面這些熟悉的面孔之外,看的過程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飾演閃的少年時期的小演員Gavin Casalegno,鏡頭一掃到他我就驚艷到了,小伙子長得實在太美了。有沒有閉月羞花我不好說,不過片中的兩代女神在他面前都有點相形見絀了(當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本片的造型風(fēng)格就是臟兮兮的,所以在比美的時候女性角色會比較吃虧)。至于成年的閃,扮演者道格拉斯布斯也是個美男,但由于看了少年版期望值過高,所以難免有點落差。
本片前后兩部分風(fēng)格差異還是挺明顯的。華麗的特效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等到方舟下水之后,鏡頭就主要對準船艙里面了,也就沒什么特效可賣了。
去看之前猜測劇情的高潮可能會出現(xiàn)在搶奪方舟那一段,事實上這一段也確實是全片最激動人心的段落。特別是完成救贖的Watchers們一個個升天的場景,觀眾如果把自己代入劇中人物,應(yīng)該會明顯感覺到既失落又欣慰的復(fù)雜心情。一番爭奪之后,方舟終于下水,不過這卻不是故事的尾聲,而是導(dǎo)演真正要講的故事的開始。
諾亞方舟的故事家喻戶曉,其實一兩句話就能描述完。當年的《冒牌天神2》,依靠史蒂夫卡雷爾的喜劇才能,影片時長才勉強撐到一個半小時。本片基于原本的圣經(jīng)故事,表現(xiàn)手法更加嚴肅,所以我在看之前也很好奇這么簡單的故事要怎么拍到兩個半小時。
本片的故事以登上方舟為分界線,前半部分的諾亞是作為一個篤信上帝的義人來刻畫的,并以該隱的后裔來作為對比;而后半部分,諾亞對上帝旨意的奉行則開始表現(xiàn)出偏執(zhí)的一面來,于是原本的第一主角在后面這一部分其實是以近似大反派的姿態(tài)在活動著的。前半部分是一家人一致對外,后半部分則是家庭內(nèi)部矛盾的解決。實際上也正是在外患已除(至少在除了含以外的人看來是這樣)的情況下,諾亞性格當中的缺點才得以暴露出來。
上帝其實就存在于我們做的每一個選擇當中。你把祂想象成個蠻不講理的家伙,當然就會覺得祂在指引你做殘殺嬰兒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我們將要做的事情是我們打從心底抵觸的,我們又怎么能相信這是上帝要我們做的。愚蠢的選擇與上帝無關(guān),上帝存在于我們做出正確選擇的那一瞬間閃耀的智慧的光芒中。
本片的主角諾亞是個極虔誠的上帝的信徒,更確切的說,他篤信的是世間萬物都應(yīng)該按照上帝最初規(guī)劃的自然的狀態(tài)去存在。所以他認為耽于奇技淫巧并肆意扭曲大自然的人類是不可饒恕的,包括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只要是人類,都不配活下去。他的理想很崇高,覺得帶著大無畏的.精神與其他人類同歸于盡,就能保證其他動物們在一個純粹自然的新世界活下去。但他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對于一個人類來說,最自然的狀態(tài)就是愛自己的家人。當他呼喊著一些聽起來了不起的口號并走上家人的對立面時,他自己其實是處在一種最不自然的狀態(tài)下的。上帝又怎會樂見祂在人間最忠實的信徒活在這樣一種扭曲的狀態(tài)下呢。所以通過他拯救各種動物的經(jīng)歷,其實最終獲得拯救的還是他本人。
每個人都像是上帝拋向水面的一顆石子,石子打出的波紋由內(nèi)而外擴散開去。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樣貌造出來的,所以要先珍惜自己,在此基礎(chǔ)上愛自己身邊的人,然后再關(guān)懷周圍其他的人,等等??赡芤灿腥耸且簧蟻砭完P(guān)注一些比較宏大的事情,似乎甚少摻雜個人感情。但我相信這些人其實內(nèi)心深處想的仍然是如何通過實現(xiàn)自己這些宏偉的目標,使自己和家人所處的大的外部環(huán)境能有改善。這些人是聰明到了一定程度,能力強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他們的波紋可以擴散的足夠遠,在照顧好身邊人的同時也能惠及很多陌生人。而如果說有人能完全漠視自己和身邊人的幸福,專門關(guān)注那些跟他不相干的人,動不動就為了跟自己其實關(guān)系不大的所謂偉大事業(yè)和崇高使命舍生忘死,那我覺得這種偉大是不穩(wěn)定的,就像是反向從外往內(nèi)擠的水波一樣。如果這種不正常的水波多了,那整片水域早晚得炸開,接著也許就是大洪水了。這個世界上不需要“無私”的人,真正需要的是“有私”且“聰明”的人?!奥斆鳌奔纯偸亲龀稣_的選擇,上帝始終未曾遠離,所以能憑借智慧把原本只涉及一人一家的“小私”擴散成惠及無數(shù)人的“大私”。
上面一段有點跑題了。其實我本人對《圣經(jīng)》所知甚少,以上感想都是基于電影劇情的,所以如果對相關(guān)宗教思想曲解了那我就先說聲抱歉了。最后再說回本片主角們的形象吧。我記得之前有種說法說諾亞的三個兒子分別是三個人種的祖先,所以我看電影時冒出一個非常弱智的想法:怎么這仨全都是白人呢?后來一想,他爹媽都是白人,孩子的膚色當然得一致了,要是一種顏色弄一個上去,豈不變成了溫暖人心的喜當?shù)楣?jié)了。不過還是怎么想怎么覺得講述人類始祖的電影通篇居然全是白人未免太政治不正確了。所以我覺得,最好還是找只熊貓來演諾亞,又黑又白又亞裔,這樣各個種族的觀眾都不會有意見了。
《諾亞方舟:創(chuàng)世之旅》觀后感三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對圣經(jīng)故事進行藝術(shù)性解讀的新作《諾亞方舟》,是一部非?;靵y的電影。整部電影充滿了許多大膽的嘗試和視覺上的創(chuàng)新,使我們期待它是一部類似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夢之安魂曲》或是《黑天鵝》那樣的成功之作。但是影片的劇本破壞了這些期待。
這原本應(yīng)該是一部視覺效果的交響樂,混雜著許多大膽奇怪的想法,但當它應(yīng)用到具體角色身上時,整部電影變得有些老套和拖沓。
以大約三頁的圣經(jīng),要創(chuàng)作出這部大約130分鐘的故事,華納兄弟在劇本的塑造上和《霍比特人》相似,如同擠牛奶一般??梢韵胂筮@個創(chuàng)作過程是十分痛苦的。當年的《冒牌天神2》,同樣描繪這個故事,但依靠史蒂夫卡雷爾的喜劇才能,影片時長才勉強撐到一個半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在諾亞的家庭中,包括了詹妮弗·康納利扮演的妻子和三個兒子,以及收養(yǎng)的女兒。諾亞得知神的意志是讓他和家人去拯救無辜的動物們,然后他必須悄悄地、平靜地死去。而神明確說,他的妻兒會在方舟上。諾亞的自殺使命并不是表現(xiàn)他英雄主義的時刻,而真正表現(xiàn)他英雄時刻的是他拒絕按照神的旨意殺害伊拉肚子里的孩子。我相信未來電影界的學(xué)術(shù)論文會談到這個變化,從為了偉大的崇高事業(yè)而舍生忘死,到憑借聰明把一己私利擴大到拯救全人類的改變。這是一部價值一億五千萬的極端自然主義電影。對于諾亞來說,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他要帶著崇高的精神和其它人類同歸于盡,讓動物們可以在純粹自然的世界繼續(xù)生活下去。但是他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人類最自然的情感,就是保護自己的家人。
在影片中,阿倫諾夫斯基運用大量的備用視覺素材,重復(fù)而快速地進行剪輯以展示諾亞講述的創(chuàng)世紀的故事。導(dǎo)演非常巧妙地把猴子到人的演化過程刪除了,使影片可以避免陷入神創(chuàng)論和進化論的爭端之中。但這一處理手法使電影看上去像一個無聊的自然科學(xué)老師在快進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