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是一切法,盡在自性。自性常清凈,日月常明,只為云覆蓋,上明下暗,不能了見日月星辰。忽遇惠風吹散,卷盡云霧,萬像森羅,一時皆現(xiàn)。
2、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3、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
4、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凈。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5、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yǎng)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后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名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唯傳此頓法,普愿見性同一體。
6、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本從化身生凈性,凈性常在化身中。
7、凡學佛貴真實不虛,盡除浮奢,志愿堅固,莫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別無奇特。本來心佛眾生原無差別,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證?今言修者,蓋因迷悟之異,情習之濃,謬成十界區(qū)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盡力行持,消除惑業(yè),習病若除,自然藥不需要。古云,但盡凡情,別無圣解。喻水遭塵染,一經(jīng)放入白礬,清水現(xiàn)前。故修學亦如是,情習如塵,水如自心,礬投濁水,濁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轉凡成圣也。
8、“要知今日之人,未能進步者,病在說食數(shù)寶,廢棄因果律儀,此通弊也。若禪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來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見彌陀?如念佛人將不念自念寤寐不異之心來參禪,如斯參禪,何愁不悟?總宜深究一門,一門如是,門門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業(yè)根濃厚,有甚習氣不頓脫乎?此外倘更有他術能過此者,是則非吾所能知也。”
9、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10、“吾人須是從平實處見得親切,從平實處行得親切,才有少分相應,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實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貪、戒嗔、戒癡、戒殺、戒盜、戒淫、戒綺語、戒妄語、戒兩舌、戒惡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談??墒枪苷鎸嵺`履,卻是成佛作祖的礎石,亦為世界太平建立人間凈土之機樞?!?/p>
11、教化人不在于多談,行為好,可以感動人心。如《怡山文》所說‘若有見我相,乃至聞我名,皆發(fā)菩提心,永出輪回苦’。你行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為不好,而生退悔心,這會招墮無益。
12、修道如栽田,谷子變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飯。佛性如種子,眾生本性與佛無異,自心是佛,故曰佛性,這種子和秧稻米飯相隔很遠。不要以為很遠,就不相信這種子會成飯。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種子放在田里,等它發(fā)芽變秧,這時間又怕焦芽敗種,錯過時光,就是說修行要學大乘,勿誤入小乘耽誤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鋤草,等于修道要除習氣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纏十使,三毒十惡,一切無明煩惱都除凈,智種靈苗,就順利長成,以至結果。
13、更須自己勤奮。不可依賴他人。阿難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貴。出家從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詎知仍須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14、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凈土。念佛貴于心口不異,念念不間,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極樂……
15、圣之與凡,唯心之垢凈而現(xiàn)。六凡心垢故,則現(xiàn)六道善惡罪福等相。四圣心凈故,則現(xiàn)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經(jīng)云:“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凈,菩提影現(xiàn)中?!笔枪士鄻酚尚?,炎涼自我。自心作業(yè),自身受報。唯圣與凡,但問自心可矣。
16、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攝心。妄心若攝,分別不起,愛憎自無。種種惡業(yè),何由而生。故楞嚴經(jīng)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從定發(fā)慧?!碑斨獢z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無漏學。斷除貪嗔癡,則諸惡不起。自能眾善奉行。故攝心二字豈獨挽救人心,維持世道。果能攝心一處,無事不辦。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17、法是體,世法是用。體是理,是真諦;用是事,是俗諦。要知二諦圓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離體表用,是凡夫凡情;離事講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諦,名目很多,真是體,俗是用;戒定慧體用都得,都是一個心地中生出種種名字,若能融會貫通,則條條大路通長安。
18、修行要在動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儀中,以戒定慧三學,除貪嗔癡三毒,收攝六根如牧牛一樣,不許它犯人苗稼。
19、人命無常,朝存夕亡,如石火電光。
20、美女在前,則以為一枝花,其實,迷魂鬼子就是她。
21、善用心者,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慧花。
22、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可見有淫就有生死,斷淫就斷生死。
23、時光長短,唯心所造。一切苦樂,隨境所遷。
24、時間是剎那剎那的過,剎那剎那的催人老。
25、有智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
26、古人說:“勿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p>
27、禪是靜慮,要在靜中思慮好歹,擇善而從。
28、精進勇猛,有大愿力,難的會變?yōu)橐住J枭⒎乓?,悠悠忽忽,易的也變?yōu)殡y。
29、有憎愛心,就有煩惱;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30、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31、生日又云母難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壽慶賀。
32、以智慧明鑒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蕩自心。以持戒清凈自心,以布施解脫自心。
33、坐禪要曉得調養(yǎng)身心。若不善調養(yǎng),小則害病,大則著魔。
34、用功的人要善于調和身心,務使心平氣和,無掛無礙,無我無人,行住坐臥,妙合玄機。
35、中下根人,常被境風所轉。境風有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行人遇著利風,便生貪著;遇著衰風,便生愁懊;遇著毀風,便生嗔恚;遇著譽風,便生歡喜;遇著稱風,居之不疑;遇著譏風,因羞成怒;遇著苦風,喪其所守;遇著樂風,流連忘返。如是八風飄鼓,心逐境遷,生死到來,如何抵敵?
36、凡當參學,要有三樣好;第一要有一對好眼睛,第二要有一雙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好眼睛就是金剛正眼,凡見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識好歹,別圣凡。好耳朵就是順風耳,什么話一聽到,都知道說的什么。好肚皮就是和彌勒菩薩的布袋一樣,大肚能容撐不破,遇緣應機,化生辦事,把所見所聞作比較研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7、世尊所說三藏十二部經(jīng)典,也是為了你我的貪嗔癡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內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貪欲,抱定慈悲喜舍,實行六度萬行,打破愚迷邪癡,圓滿智慧德相,莊嚴功德法身。若能依此處世為人,那真是處處總是華藏界了。
39、靜坐之重要:妙法蓮華經(jīng)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恒沙七寶塔?!币驗殪o坐這一法,可以使我們脫離塵勞,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圓明,生死了脫。一須臾者,一剎那之間也。若人以清凈心,返照回光,坐須臾之久,縱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種,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須臾之間,是可以成佛的。
40、何謂戒定慧?防非止惡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隨緣曰定。心境俱空,照覽無惑曰慧。防止三業(yè)之邪非,則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則自照萬象,即由定生慧。
41、修行用功,貴在一心。
42、凡夫的境界,總是貪染財、色、名、利。
43、因為你我無始以來,被七情六欲所迷,從朝至暮,總是在聲色之中過日子,所以沉淪苦海。
44、年輕不知好歹,把寶貴的光陰混過了,老病到來,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變?yōu)樗酪部?,活也苦。這就是“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p>
45、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進;年輕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須知“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總要及早努力,方為上計。
46、佛法的根本要義,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47、學佛當以明心見性為本,斷惡修善為行。
48、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49、能不起分別心,無心任運,就不生煩惱;心若分別,即成見塵,就有煩惱,就被苦樂境界轉了。
50、眾生習氣毛病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佛就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給你什么藥。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51、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滾來滾去。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52、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饑,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龍山和尚那樣:“一池荷葉衣無數(shù),滿地松花食有余;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p>
53、世間七珍,雖稱為寶,享樂一時,畢竟成空,只能養(yǎng)生,不能脫死。若佛三寶,則能息無邊生死,遠離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樂。
54、參禪念佛都是入道妙門,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圓融無礙。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亂,何嘗不是參禪?參禪到能所雙忘,又何嘗不是念實相佛?禪與凈本相輔而行。
55、不論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總要認定一門,驀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來世一樣干。溈山老人所謂:“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p>
56、念佛到一心不亂,何嘗不是參禪?參禪參到能所雙忘,又何嘗不是念實相佛?禪者,凈中之禪,禪與凈,本相輔而行,奈何世人偏執(zhí),起門戶之見,自贊毀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57、凡關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歸正軌,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貪口腹,見利忘義,則殺心不起。殺機若息,劫運潛消矣。
58、五戒者,一殺戒,二盜戒,三淫戒,四妄語戒,五飲酒戒。此五戒名曰學處,又名學跡,是在家男女所應學故。又名路徑,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儀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學本,諸所應學,此為本故。又名五大施,謂以攝取無量眾生故,成就無量功德故。
59、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聞,那知因果理徹,如影隨形,如響斯應,若深信之者,人心則不改而善??v遇順逆之境,必無憂喜。當知現(xiàn)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賊等事,皆由自造。
60、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至出生后,就以財為主。廣慧和尚勸人疏于財利,謂:“一切罪業(yè),皆由財寶所生。”所以五欲第一個字就是財。人有了錢財,才有衣食住,才想女色,娶妻妾。人若無財,什么事都辦不成,可見財?shù)膮柡α恕?/p>
61、妄想來了,就讓它來,我總不理會它,妄想自然會息。
62、你我都是一個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63、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動靜、行住坐臥,要順時調護。
64、以智慧明鑒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蕩自心,以持戒清凈自心,以布施解脫自心。
65、能動靜忘懷,利水清月現(xiàn)。
66、修道人切記。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緣,這樣會糾纏不清,令你墮落。
67、修行就是要“養(yǎng)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么也不知,一點妄想也無。
68、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69、真正修道人,“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臥不離家”。不要做鏡子,專照人家,不照自己。
70、有所執(zhí)著,就是人心。無所執(zhí)著就是道心。
71、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現(xiàn)在把自己當作死了一樣,也就是不貪、不瞋、不癡。
72、切記。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開悟,那是修道的絆腳石。
73、我們在修道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爭”,不爭是不和任何人爭長論短,爭是爭非。
74、修道人就是不為自己講道理,不狡辯,不談是非。
75、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講話……修行人的秘訣,就是要少吃,為什么?因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樂。
76、修行人,主要能忍罵、忍打、忍冷、忍熱、忍風、忍雨、忍饑、忍渴。
77、修道人無論用什么功,念佛,念咒……都不要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種貪心,有了貪心,就障礙智慧、靈感與自性光明。
78、舌有說法的功德,也有說是說非的罪過,若是不說法,而說是非,或說邪言邪語,那就是一萬二千的罪過。
79、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用它,萬事都能了。
80、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讓人所不能讓的物,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飯,要穿人所不能穿的衣,總而言之,需要受人所不能受的。
81、我們無論什么也不能貪,要知足,要能忍,但這個無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所以不爭、不貪就能福壽無邊,你要是爭、貪、攪、擾,就罪孽不少,要想出離三界,也是無有是處的。
82、我們人不能挨罵,若有人罵我們,我們能受,這就是有德行。
83、布施于人,就等于布施自己,功德是不落空的。
84、眾生為什么沒有福報?因為不種福田的緣故,那么到什么地方去種福呢?就在佛、法、僧三寶面前種。
85、你念佛,佛也就念你,就如給阿彌陀佛打一個無線電報,這叫感應道交,這才是老實念佛。
86、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87、持名念佛就像拿著東西似的,總也不把它放手,故天天都要念:南無阿彌陀佛。
88、我們這兒一念佛,阿彌陀佛那個地方的電話就響了。
89、古人說:“君子造命”。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造命運,超出命數(shù)之外。為何不吉祥,就是心里不吉祥,種下惡因,當然有惡報。若能改過從善,便可趨吉避兇。
90、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91、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92、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93、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9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5、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6、菩薩初發(fā)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
97、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98、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99、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100、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現(xiàn)代人都有事業(yè)心,而且志向不小,要想有所成就,須知欲安天下必先安心的道理。古語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梢?,古時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安家、安國、安邦,必先安心,之后才能安天下。
《四十二章經(jīng)》中說:“心若調適,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行即退矣。其行即退,罪必加矣。但清凈安樂,道不失矣。”
其意是說:心意如果調整適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過程中,如果一味地急躁冒進,身體就會疲倦。如果身體疲倦了,心意就會惱恨,惱恨如果產生了,自然會后悔而不愿繼續(xù)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業(yè)必定會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凈,道才不會失去。佛曰:“度人自度”也許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耕云先生說:“人活著只求心安無愧,你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并不建立在少數(shù)主觀和偏見者的好惡之上。人要是沒有這種堅持,沒有這種自我做主的態(tài)度他會活得很無奈。”
沒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沒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無味的,沒有自我和喪失自我是悲哀的。所以,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別人的扭曲與是非。
《菜根譚》中說:“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須是大火流金而清風穆然,嚴霜殺物而和氣藹然,陰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濤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內的真人品?!?/p>
真人品的持身涉世是在各種環(huán)境都立定不變,即使是在流金鑠石、嚴霜殺物、陰霾翳空、洪濤倒海的時候,也依然不隨境而遷。
證嚴法師說:“同樣一個'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兩種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夠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無限的快樂;不能'舍’就會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寧?!?/p>
舍棄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完美這是經(jīng)過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絕對的完美,但我們可以追求經(jīng)過舍棄的完美。就像背上包袱太多,我們須舍棄一些輕松上路一樣。放棄自我,真我就出現(xiàn)了;放棄有限,就會贏得無限;放棄偏執(zhí),就可得到內心的安詳。如果能夠保持一顆平實不亂的真心,佛性當下就會開顯。
《佛遺教經(jīng)解》中說:“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常樂,即是福樂安穩(wěn)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居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p>
做人不可讓貪欲堵塞自己的心智,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欲太強會讓人的靈魂變態(tài),變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
證嚴法師說:“才華橫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達到目的,很快就獲得了世俗的滿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沒有止境,又永遠不容易尋得內在的圓滿,才華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做人必須要有節(jié)制,節(jié)制是抵制誘惑的力量,不節(jié)制只會是煩惱和痛苦纏繞的人生甚至會走向災難。人生有節(jié)制,生活就有幸福。
趙州禪師說:“你不缺少的東西,正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沒有的東西,恰恰就是你本來不缺的東西。”
人生是場無休無情的戰(zhàn)斗,做人要時時刻刻向無形的敵人作戰(zhàn)。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亂人心意的欲望,曖昧的念頭,使你墮落使你自行毀滅。在人生追求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保持知足的心態(tài),心靈安定才是最大的幸福
證嚴禪師說:“心田要多播善的種子,多一粒善的種子,就減少一棵雜草。及時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壞念頭。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內心不易與惡事絕緣?!?/p>
善心對堅硬而言是柔和,對難以克制而言是容忍,對冷酷而言是溫暖,對厭世而言則是樂趣。善心代表著一種能夠被他人欣賞和尊重的巨大的內在力量,隨和、仁慈可以激勵人們忘我地工作而孤意、強硬則無能為力。
達摩大師說:“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yè),有天堂地獄。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
一念不生,萬法莊嚴。一念不生的時候就正,萬法歸一,無處不莊嚴,無處不是妙有。修行的根本就在正念,平時一定要提起正念。
慈航法師說:“一個好人,一生當中最耀眼的,是他那充滿仁慈的行動,雖然微不足道,默默無聞,也沒有人會記住。一切天性仁慈的人,總是熱心地做些不求報償?shù)纳剖?。?/p>
仁慈的底蘊是高尚的情操,慷慨豪邁是它的風格,仁慈是自覺自愿地投入,與人同行讓人一生快樂。人生在世,要做好人好事善于給予愛,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愛和幸福。
佛陀說:“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萬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p>
惡言,永遠不要出自于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罵他,你的心也就被污染了。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己能不揚人惡。業(yè)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在意別人的過失與缺點而是懂得寬容。
做人,應該看到他人的優(yōu)點寬容他人的不足。
《佛陀的格言》中說:“莫輕視小惡,以為我不會受報應。莫輕視小善,小水滴不斷地落下,最后能灌滿整個瓶子。所以聰明的人逐漸積集小善,而致使他整個人充滿著福德?!?/p>
人應當“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果不能防微杜漸,小惡可以積成大惡,終必釀成大害。
《阿含經(jīng)》有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弊C嚴法師說:“土地不耕種,則必雜草叢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時時行,不斷去行,哪怕是舉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p>
一個人作惡時,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個人不作惡時,他的內心就清凈。清凈與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別人幫不上忙。我們要一輩子都不懈地身體力行,才能屏絕惡而不斷接近善,人格才會日臻完善人生才會日臻完美。
黃檗禪師有首詩:“心如大海無邊際,廣植凈蓮養(yǎng)身心;自有一雙無事手,為做世間慈悲人?!?/p>
古詩云:“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有了慈悲心,我們的生命才能夠是善的循環(huán),而不是惡的疊加;有了惡性,就會無法突破自我。博愛者必得人愛,作惡者終害自己。
《佛陀的格言》中說:“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可能用仇恨來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愛來止息,這是一個永恒的真理。”
不要把別人帶來的傷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記憶中,在那里繼續(xù)侵蝕你的心;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種處世方法,也是一種高尚情操。
寬容是一種雅量,是文明和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你寬容了別人就等于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美麗。寬容還是制止報復的良方,善于寬容的人不會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擺弄,即使受了他人的傷害,也絕不去冤冤相報,而是時時提醒自己:“邪惡到我為止。”
《佛經(jīng)譯本》上說:“愛產生愛,恨產生恨。若以怨報怨、以惡待惡,將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和氣致祥、誠心和氣比疾言厲色、怒發(fā)沖冠的效果好。若能人人誠心和氣,勢必乾坤朗朗、霽日光和、祥瑞普降。”
報復是一柄雙刃劍,它在將劍刺進對方身體與
凈空老法師說:“凡夫看佛菩薩,佛菩薩也是凡夫;佛菩薩看凡夫,凡夫也是佛菩薩。”
心里光明的人看別人也是光明的;如果心里陰暗,看別人也是陰暗的。一個人應該時時保持內心光明,不要讓任何邪惡念頭萌發(fā),防微杜漸使自己的品質更加高尚。
凈慧禪師說:“古語講: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人世間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報,付出越多得到的回報越大,只想別人給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終將枯竭?!?/p>
佛家說“善有善報”,并非是唯心的因果報應之說。多行善事,或許別人不會報答你的善舉,但至少不會給你帶來禍端。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幫助別人自己也常處在快樂之中,這本身就是對你的善報。所以,人生在世,要樂于助人,要善于給予愛,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愛和幸福。
慈愛是人類重要的美德,在眾多重要的美德中,憐憫、同情、善良、慷慨、服務、忠誠、寬恕,這一切構成了慈愛的美德。愛是不希圖回報的無私情懷,是宇宙當中最強大的力量,它對于愛者和被愛者的影響都是無法估量的。
《佛陀的格言》上說:“高尚的人施舍東西時,心中不存在有任何意圖或目的。這種不求果報的施舍所產生的功德是很難測量的。”
做好事不要為求名,也不要為求功德,只有抱著“盡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誠無私的善事。付出與得到互為轉化,懂得其中奧妙的人會樂于付出,做慈善事讓它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耕云先生說:“我們積功德莫過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顛倒心變成安詳心,你就徹底地救了他?!?/p>
一個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去改變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使他們最終能夠找到自己的方向,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拼搏。
更多關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人永遠看不破的鏡花水月,不外我指間煙云世間千年如我一瞬。而來年,還要這么過去。
2、每個女孩都一樣,其實自己并不想堅強。
3、當愛情來臨時,有一種獨特的感覺。
4、來到海邊,心被震撼,一種無形的力量包圍著我,靜靜看海,默默感受涌自心頭的點滴情懷。
5、回憶,帶著濃濃的恨意。
6、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人生:一半是現(xiàn)實,另一半是夢想。人生,最快樂的那莫過于奮斗。
7、我依舊是我,你仍然是你。只是你變成了我不認識的你,我變成了你理想中的我。
8、星星在每一個夜晚來臨,候鳥在變幻的季節(jié)回歸,我卻不知道,是等待你還是尋找你。——汪國真
9、受了委屈只會一個人躲起來哭,習慣了連聲音都不出。
10、人不能永存, 流芳百世就是幸福。
11、你不知道你對我多么重要,有了你生命完整的剛好。
12、做與不做的最大的區(qū)別是:后者擁有對前者的評論權。
13、不是雄鷹、但我愿帶你去蒼穹、不是俊馬、但我愿帶你去馳騁、不是小溪、但我愿給你清涼、不是太陽、我愿給你陽光、不是丘比特、我愿給你幸福!
14、愛情最大的恐怖,就是失去。當面對失去的風險時,那種痛苦的沉重才會顯現(xiàn)。所以,別嫌愛的不夠深。能夠不分開,就已經(jīng)是最好了。
15、愛情是心與心的默契,一對戀人間的一個眼神,勝過了一部薈萃愛情的巨著。
16、活在過去悲傷中,越來越痛苦,活在未來希 望中,越來越幸福。
17、人生有限,歲月有痕,良心有知,蒼天有眼。
18、女人想要的男人,不是有華麗的外表,不是有很高的職位,不是有很多錢。而是要男人在自己遇到危險時,豁出命來保護自己的人。
19、自從認識你那一天開始就注定是你我生命中的唯一了,讓我們一起手拉手一起走過幸福的一生,我會付出全部來愛你,疼你,讓你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
20、任何事業(yè),學業(yè)的基礎,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煉為根基。
21、為人做事本分,必然走向成功;做事心存僥 幸,必然失敗不幸。
22、你我之所以成為好友,那是因為從你身上,可以看到我;從我的身上,可以找到一個你。
23、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世人萬千種,浮云莫去求,私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24、幸福其實真的很簡單: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爭其必然。我們來到世間,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翻版,沒有雷同,我就是我,你就是你。后來,我們仰望別人,效仿別人,追隨別人,慢慢地,在我們身上留下的,是許多別人的烙印,唯獨不復存在的,是當初的.自己。盯著別人的高度,我們不但失去了自己的高度,同時失去的,是我們心靈站立的地方。
25、為了達到偉大的目標與團結,為此所必需的千百萬大軍應當時刻牢記主要的東西,不因那些無謂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
26、一天難過,一天度過,還有一天好好把握。
27、有時,你可能自己都沒察覺,在你經(jīng)歷一些事或遇到某個人后,你就像換了一種性格,悄悄地告別了從前的自己。
28、我克制對你的愛意,如同抵抗一場頑疾。
29、人生不是劇本,你改變不了,卻拼命演著。
30、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終在窺視著那荒蕪的小徑。
31、好一場還君明珠,到頭來他還是一場空,卻是做了一場夢,一場鏡中花,水中月般的美夢。
32、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jīng)一無所有了。
33、已經(jīng)分不清你是友情,還是錯過的愛情。
34、"金陵十二釵正冊"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情天情?;们樯?,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苎┣邸都t樓夢》
35、你是金銅佛身,我是泥塑神像。雖在一個佛堂,我倆卻不一樣?!獋}央嘉措
36、得非所愿,愿非所得?!鳛囎稀墩鐙謧鳌?/p>
37、那怕遍體鱗傷,也要活的漂亮!——《女人公敵》
38、只有與眾不同的想法,才能有與眾不同的機會,得到與眾不同的收獲。
39、隨著時光流逝,也許我們會淡忘彼此,也許我們會記住彼此,但今夜這樣把酒談心的日子卻永不可能再有。
40、其實煙花應該可以絢麗很久的,如果一開始它不曾選擇跟空氣親吻的話,空氣奪走了它所有的溫度,讓她化成了塵煙。
41、其實身邊的好女人不少,要不是因為太在乎外貌,怎會覺得男多女少。
42、世上本來有無數(shù)條的路,可大家都擠著走一條路,再寬的路也會被堵死。
43、拼你想要的,爭你沒有的。
44、"你說的我大致可以理解,作為邏輯。不過如果我處于你的立場,我想我還是想知道真相。邏輯另當別論,希望得知真實情況是人之常情。"免色微微一笑。"那是因為你還年輕。若是到我這個年齡,你也肯定會明白這種心情——真相有時候將給人帶來何等深的孤獨!"
45、你今日必須做別人不愿做的事,好讓你明天能夠擁有別人不曾擁有的東西。
46、想念,讓日子變長了,讓不及的人變近了,讓我們最終明白,想念是擁有的另外一種形式?!?/p>
47、如果困難出現(xiàn),就要戰(zhàn)斗到底。若非如此,大自然將把你收為己有?!哆M入空氣稀薄地帶》(美國)喬恩·克拉考爾
48、習慣了什么都無所謂,但并不是什么都不顧及。
49、假使一個人整天疑神疑鬼,他便不適于結婚。
50、越千山兮野茫茫,野茫茫兮過大江,過大江兮絕天海,與子征戰(zhàn)兮路漫長。白骨兮瀛海旁,挽我舊弓兮射天狼。
51、學校里有節(jié)假日,到公司打工則不然,你幾乎不能休息,很少能輕松的過節(jié)假日。
52、等一個人就是用時間去賭,然后輸?shù)囊凰俊?/p>
53、勞累一天只為三餐,輕松或艱難,苦辣酸與甜。素食心愈安,寧靜可致遠。自由需金錢,暖心親密談,規(guī)劃好明天,朋友晚安!
54、一個喜歡你的人,不會總讓你做什么。而是會想著替你做點什么,取悅你才是種喜歡;一個在乎你的人,不會輕易惹你生氣,而是害怕失去你,心懷恐懼才是種在乎。愛是付出,被愛是得到。你得到的多,那他是愛你的。你付出得多,那很可能只是單戀而已。不必一味討好別人,不管走在何處,都不要迷失自己。
55、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妖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56、人養(yǎng)成一個習慣或者戒掉一個習慣需要21天。 《不一樣的美男子》
57、你說你不忘,還如常人狀。
58、[生肖]年是你本命年,愿你生活里做到"龍馬精神",健健康康;愛情里做到"龍飛鳳舞",甜甜蜜蜜;事業(yè)里做到"龍騰虎躍",蒸蒸日上;祝你[生肖]年做一個幸福的龍子龍孫!
59、5年前,我曾面對大家立過誓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今天我還想加上一句話,就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60、就讓暴風雨,玩命的來吧。
61、打架這種事情,只要你不是被打的人,永遠都是值得參與的。
62、打拼很累,不打拼更累。大拼,一次只需要承受九九八十一難;不打拼,承受的"難"遠遠大于八十一難。一言以蔽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的人才會贏。
63、愛情是一個永恒的故事,從冬說到夏,又從綠說到黃。步履是一個載著命運的輕舟,由南駛向北,又由近駛向遠。
64、隔靴搔癢并沒有什么卵用,要釜底抽薪從根源上解決員工離職的問題才行。因為員工是任何一家公司最大的無形資產,同時人工成本也是最大的一類成本。
65、有一種緣,放手后成為風景,有一顆心,堅持中方現(xiàn)真誠。選擇自己所愛的,愛自己所選擇的。
66、我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我現(xiàn)在還不能死"這句話這么讓人感動。
67、在最在乎的人和事面前,我們最沒有價值,往往越在乎,越卑微。
68、我們要的并不多。難過的時候一句安慰;得意的時候一句鼓勵;累了的時候有一個肩膀靠;傷心的時候有一個溫柔的懷抱。
69、讓死亡與尖叫響徹云霄吧!讓恐懼與迷茫的交響詩開始演奏吧!——BOSS預言者斯克拉姆
70、在一段感情中,如果不快樂多于幸福,就沒有必要繼續(xù)下去,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
71、寧可花時間練習完美的自己,也不要浪費時間去期待別人的完美。
72、一個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yōu)秀。一個人,想要優(yōu)秀,你必須要接受挑戰(zhàn);一個人,你想要盡快優(yōu)秀,就要去尋找挑戰(zhàn);一個人,敢聽真話,需要勇氣;一個人敢說真話,需要魄力;一個人的知識,通過學習可以得到;一個人的成長,必須通過磨練!你狠得下心逼自己一把么?
73、有人在跟舊情人分手以后,不停去懷疑自己是否做對。自從離開他之后,就是沒遇過一個比他好的男人,有了比較,她才知道自己當初不懂珍惜,她開始承認自己做錯了。
74、總會有收獲的,因為你的存在就是一種努力。
75、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千里難尋?!獎⒄鹪?/p>
76、假如可以,我想和你一路走過下落英繽紛的路。牽著手,途經(jīng)富貴,走向平庸,這就是我要的幸福。
77、分過手的復合,最后每每照舊要星散。由于導致你們星散的緣故起因,并未跟著復合而消散。
78、一小我私人時,我想處處去轉轉;兩小我私人時,我只想待在你身邊。
79、我匯報過你,遇事得動腦筋!愛新覺羅同咱們一塊兒合謀大事,為何人家成了皇家正統(tǒng),咱們只能跟隨閣下?就由于愛新覺羅家不單會動刀槍,還會動腦筋!
80、早年,有只陶瓷兔子,那只兔子喜好上了小女孩,還在她身邊看著她死去。那只兔子立誓再也不會犯愛上人的錯誤。可是你答復我,沒有戀愛,故事怎么以幸福末了。
81、但是,偷窺是一種很奇妙的犯罪,它并不造成任何傷害。
82、因果不信報后悔。一粒水稻種子在不同的土壤里,會以不同的因緣生長結穗,水肥充足的必豐收,貧瘠土地上的稻穗必貧谷,一粒種子都有明顯的因果差異。我們應相信"如是因,如是果"的因果真理,時刻警惕自己,不要種下惡因,否則感受惡果時已悔之莫及了。
83、整天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人,多半是不會拒絕的人。比如,別人讓你幫個忙,盡管你手頭上有自己的事;別人請你湊一個飯局或牌局,盡管你想趕快回家,或想安靜地呆著;甚至無法拒絕一個無聊電話……,你答應別人,卻拒絕自己。其實,大家都是在被不斷拒絕中長大的,能承受被拒絕的壓力。
84、全天下最笨的女人,心思都比全天下最聰明的男人復雜一千倍。因此不要騙女人,他們不是沒有發(fā)現(xiàn),只是不忍心戳破。
85、不要抓住回憶不放,斷了線的風箏只能讓它飛,放過它,更是放過自己。
86、年少時,因為沒被傷害過,所以不懂得仁慈,因為沒有畏懼,所以不懂得退讓,我們任性肆意,毫不在乎傷害他人。 當有一日,我們經(jīng)歷了被傷害,懂得了傷痛和畏懼,才會明白仁慈和退讓。
87、花開的傾城芳香著一季的流年,讓思念在流逝的時光里漸漸蔓延:些許熟悉的場景,似曾相識的畫面,淡淡憂傷的旋律,醉人迷茫的芳香,在這個充滿誘惑的季節(jié)里勾起了曾經(jīng)滄海的回憶。
88、留著別人來贊美你,贊美不要出自自己的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