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講究分寸,說話更是如此。俗話說“話到嘴邊留半句”,其強調(diào)的就是“分寸”二字。那怎,怎樣說話才不失“分寸”呢?大家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說話時要認清身份
任何人都不是獨立于社會而存在的,總要與身邊的人交往,完成一系列的活動。這里的身份包含兩個層次:一是明確對方的身份,二是弄清自己的身份,只有擺正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才能有效溝通。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的孩子;在學校,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在教室,我們是別人的.同學……場合不同,人的身份也會有所變化,而說話也要注意分寸。對待長輩,要用尊敬的語氣,學會用謙詞、敬詞;與同學交流,一般不用太拘謹,因為同齡人有著共同的話題。交流時,語氣不能過硬,也不能刨根問底,如果對方不便回答,應(yīng)該及時作罷。
比如:第一節(jié)是
2、說話要帶有善意
“善意”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之一。與人為善,不僅要體現(xiàn)在思想觀念上,還要化作一言一行。“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边@句詩充分說明了“良言”與“惡語”在交際中的區(qū)別。生活中,很多人說話不注意,甚至出口就傷人。比如:有的女生長的比較胖,有男生便說:“喂,大企鵝,你能不能走快點呀,別在前面擋路?!边@個比喻顯然是不妥的,甚至帶有諷刺和鄙夷的意味,女生聽了怎么能接受呢?小則一場口水戰(zhàn),大則招來別的學生大打出手。一句話惹來麻煩,怎么收場?以后同學之間還怎么相處?說話不注意分寸,傷人又傷己。在學校,有的老師說話也不注意,看到女生打扮得花枝招展,便用“狐貍精”來形容;而個別學生背后也會抱怨老師像“母*叉”。這樣的詞語帶有一定的詆毀性,雖然沒有當面說出口,卻也不失身份。
新學期伊始,某班轉(zhuǎn)來一名學生,相貌平平,衣著樸質(zhì),看樣子家庭條件很一般。而作為她的同桌,第一句話就是:“你家住哪兒?你是怎么上學的?”這樣的話帶有一絲關(guān)心,問一下不必大驚小怪,可是第二句就變味了?!澳氵€住在老小區(qū)呢?你家沒有車???這么遠騎自行車上學,真夠嗆!”這樣說話有失分寸,不僅達不到拉近關(guān)系的目的,反而讓對方覺得你是一個很勢利的人。“上學是為了讀書,也不是來比富的,騎自行車怎么了?我還鍛煉身體呢。”
3、說話時要盡量客觀
客觀指的是真實性,就是說話要有事實依據(jù),不能信口開河。有些人不注意客觀事實,說了一大堆話沒有幾句可信的,那還不如不說。而這樣的話也會降低你的可信度,使人覺得你很虛,不可深交。這樣的印象一旦形成,將很難改變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在以后的交往中也很難取信于人。
劉佳(化名)是一名初中生,家里并不富裕,可被他說得很有錢。“上周,老爸又出國了,給我?guī)砗芏嗪脰|西,有時間讓你們見識一下?!薄拔掖蠊檬锹糜尉值?,說話可管用了,去動物園、植物園都免票!”“我媽說,如果這次考試我能考進前五名,她就給我換新手機。其實,我的手機也沒買多久,我說不用換,可她非得……”這樣的話很有“殺傷力”,讓人高看劉佳,可他說出的話,很多都沒有兌現(xiàn),給人言不如實之感。時間久了,大家也都不把他的話放在心上,一聽而過。很顯然,他說話沒有分寸,加入了大量水分,沒有可信度。因此,說話要尊重事實,事實怎樣就怎么說,既不夸大也不夸小。當然了,客觀地反映實際,還要結(jié)合場合、針對對象,注意表達方式,在矬子面前不說短話。
4、說話不要觸碰隱私
每個人都有隱私,而隱私權(quán)也是受法律保護的。所以,說話時千萬不能觸碰別人的隱私,否則就會引起溝通不順,形成交際障礙。李絲婭(化名)正在讀初三,學習很緊張,可她最近煩心事不少。她經(jīng)常接到外地一個朋友的電話,而朋友開口便問:“你在哪兒?”她若回答“在街上”,對方便追問“在哪條街上”;她若回答“在家里”,對方也會問“一個人嗎”“家里還有誰”“在家做什么呢”……如此這般才切入正題。李絲婭說,這個朋友并無惡意,但每次通完話,都讓她很不舒服。在哪兒?做什么?和誰在一起?這些都是個人隱私,有時不便對外公開。
孔子說:“非禮勿言,非禮勿為?!边@句話告誡人們,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說,不合符禮教的事情不能做。當然了,這“禮”的含義不必太拘泥,也可以理解為“禮數(shù)”——不講無分寸之話。詢問別人隱私,就是沒有禮數(shù)的表現(xiàn),會使別人產(chǎn)生抵觸情緒。所以,說話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難道你希望別人問自己的隱私嗎?
總之,說話的目的是為了溝通,若不注意分寸將很難達成共識。
人生之旅生命閃光處,不一定是草長鶯飛時,人生得意時,不一定是踏花歸來處。人生的成敗興衰,濃淡緩急,無不在把握做人的分寸中見真曉。
做人要有尺寸,就是人與人之間要有分寸,人與事之間也要有分寸,尤其說話更要有分寸;如果沒有分寸,就會有沖突,就會有是非,就會不歡而散。
老輩人說話是很講究的,常告戒晚輩:“說話別拿過來就說,掂量掂量再說?!?/p>
“拿過來就說”,就是說話不加思考、不講究;“掂量掂量再說”,就是經(jīng)過了思考、講究。所謂說話講究,從禮儀和美學角度講,即說話要有藝術(shù)。而這種說話藝術(shù)的最直接最要害的特征,就是講究分寸。
“非禮勿言”,說話的.分寸意味著說話要注意禮節(jié)和禮貌,對陌生人,切忌打聽對方的諸如身份、職業(yè)、年齡之類的情況。人們常說,不能過問女人的年齡,其實,男人的年齡也不宜過問?,F(xiàn)在的男人,也是不情愿披露自己年齡的。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孔子這話的意思是,這個人不說話則已,一說話一定說中要害。這就是說話的水平,其水平就在于分寸,其分寸則表現(xiàn)出藝術(shù)。說話講究,把握分寸,實在是說話藝術(shù)當中緊要的一環(huán)。讓我們都深知禮儀,做一個說話講究分寸的人吧。
一、聰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 做個糊涂的精明人 韜光養(yǎng)晦,大智若愚 做個糊涂的精明人 示弱博同情巧妙地隱藏自己的實力得意不要忘形 喜怒不形于色 抓小放大,難得小事糊涂 裝糊涂,問前途。
二、把握做人的尺度: 萬事都要留有余地 任何時候都要留余地 做人不要太狂妄 得理也要饒人做人要給自己留條退路不將賭注押在一個人身上 見好就要收 不得罪小人 不暗箭傷人 不必“棒打落水狗” 凡事都要留一手。
三、小心駛得萬年船: 做人要多留一個“心眼” 每次都是初交 別讓小人當槍使 不可全拋一片心防范主動幫你忙的人謹防披著朋友外衣的“小人” 向別人傾吐心事要慎重 不被表面現(xiàn)象迷惑 不要貪戀女色 “謹慎”二字刻在心頭。
四、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 給別人面子,就是給自己面子 識破別點破,面子上好過 顧全面子,給人鋪臺階關(guān)鍵時候替領(lǐng)導挽回面子在批評中加點糖 “背后鞠躬”更有效 善待別人的尷尬 適當滿足別人的虛榮心 把功勞送給領(lǐng)導 死敵也要留面子保住面子即是保住自尊不能將錯就錯。
五、禍從口出福從口入: 能說會道籠人心 慎談他人忌諱的話題 說話要有所保留 避開無謂的`爭論 讓忠言不“逆耳” 開玩笑要注意分寸說話要講究場合 用“是”替換“不” 抓住推銷自己的機會 及時彌補失言 高雅的談吐是最好的禮儀。
六、做人要能方能圓: 學會隱藏情緒 “小節(jié)”不可小視 該放手時就放手 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 遇強則迂,以退為進虧要吃在明處適時沉默是一種明智的行為 不放過萬分之一的機會 保留上司的空間 學會隱藏情緒 不隨意表達自己的心聲一次只專心做好一件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
七、禮多人不怪: 謙遜有“禮”好成功 少談你的得意事 為別人鼓掌 把優(yōu)越感讓給別人 三人行必有我?guī)?鋒芒不可太露多聽老人言不獨享榮耀 謙讓可以化解矛盾 不要太在意贊許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禮貌待人得人心 客套的作用不容忽視用微笑面對每一個人把“德”字刻在心頭。
八、要做“事前諸葛亮": 做人需有超前意識 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 與暫時不得勢的人交往 吃虧是福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多算多勝,見微知著 想上司所想 聽清弦外之音 學會掩蓋自己的光芒 不跟熟人做生意 養(yǎng)成存錢的習慣身體比錢更重要。
九、八面玲瓏路路通: 人脈就是成功的命脈 結(jié)交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 把人情做足 牢記別人的名字 “攀親拉故”贏人緣建立自己的朋友檔案把精力放在關(guān)鍵人物身上 真誠地幫助他人 做人誠信者,可托大事。
十、能屈能伸,“忍"字當先: 做人一定要學會低頭 退一步海闊天空 臉皮有時也要厚一點 把丟臉看成是一種磨煉別為小事較真當眾擁抱你的“敵人” 把氣發(fā)在小事上 “低頭”認錯不為低 好漢要吃“眼前虧” 不被閑話所左右 把批評當鏡子忍讓要有度。
十一、水流不腐,人“活”不輸: 有心計就不要太老實 搶先開口巧拒絕 關(guān)鍵時要掩藏起真實意圖 學會“兜圈子” 理直氣壯地堅持自己的權(quán)利 不做別人意見的犧牲品 巧妙拒絕上司委托的某些事 形勢不妙,走為上計 毛遂自薦又何妨。
十二、做情緒的主人: 善于調(diào)整心態(tài)是做人最大的心計 好馬也吃回頭草 徹底清除消極心態(tài) 丟掉不穩(wěn)定的情緒 改變腦海中的“電影” 永不言敗 別鉆“牛角尖” 快樂是自找的 撞了南墻要回頭 手握心情遙控器 心態(tài)決定對事物的看法 有一點“阿Q精神” 擁有寬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