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勵志書:——不抱怨的世界讀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讀后感 抱怨在我們?nèi)粘5墓ぷ魃钪惺且环N司空見慣的行為,通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nèi)涵。
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
優(yōu)秀的人都不抱怨。
”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
看了這本書后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fā)現(xiàn),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
里面并沒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
在鏡子里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么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悅……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nèi)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nèi)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
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chǎn)生。
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diào)節(jié)方式。
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fā)牢騷”,認為偶爾發(fā)發(fā)牢騷有助于自己內(nèi)心平衡的調(diào)節(jié),有助于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后,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后,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nèi)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于自己的不安,對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于自己的不安”。
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變自己。
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于不會沉默,再到安于不說的狀態(tài),最后就 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后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
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
急求讀比爾蓋茨傳讀后感1000字
最佳答案我讀了這本書,它講了比爾·蓋茨是怎樣創(chuàng)建的,又是怎樣成功的。
比爾·蓋茨出生在美國的西雅圖,他是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前任主席和首席。
他從小就喜歡讀書,善于思考。
他在上時,認識了后來與他一起創(chuàng)建的好伙伴——保羅。
那時他們的計算機都學得很好,所以他們又找了幾個計算機學得比較好的同學成立了一個編程小組,幫助一些公司編程序。
后來比爾·蓋茨考上了的,但他對計算機的興趣更加強烈。
于是他對爸爸媽媽說:“我要退學
” 爸爸媽媽對他要退出讓人夢寐以求的大吃一驚,但是比爾·蓋茨成功地說服了爸爸媽媽,并且在美國比較荒涼的洲建立了微軟公司。
在這里,他們編制出了讓微型計算機有了真正用武之地的BASIC軟件。
BASIC軟件給微軟公司帶來了很多的財富,但軟件行業(yè)是一個飛速發(fā)展的行業(yè),微軟公司逐漸落在了后面,在這時候,比爾和他的團隊沒有退縮,他們把公司搬到了研究環(huán)境更好的西雅圖。
1980年,微軟公司得到了最大的公司IBM公司的贊許,與IBM公司的合作,使微軟公司突飛猛進,打敗了。
后來微軟公司還開發(fā)了WINDOWS視窗和互聯(lián)網(wǎng),比爾成了軟件市場的皇帝。
微軟公司在2007年的收入達到511.2億美元,比爾改變了世界,成了世界首富的代名詞。
我讀了這本書,要向比爾·蓋茨學習:要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善于思考問題,刻苦鉆研,把身邊能干的人聚集在一起,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
如果遇到了困難,要有頑強的精神,想盡所有辦法解決,不能退縮。
我想要買些書,勵志,小說,散文,詩歌……只要給人啟發(fā)感觸就行
1.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適應它。
2.這世界并不會在意你的自尊。
這世界期望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3.生活不分學期。
你并沒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沒有哪位雇主樂于幫你發(fā)現(xiàn)自我。
自己找時間做吧。
4.電視并不是真實的生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實際上得離開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
5.高中剛畢業(yè)你不會一年掙4萬美元。
你不會成為一個公司的副總裁,并擁有一部裝有電話的汽車,直到你將此職位和汽車電話都掙到手。
6.如果你認為你的老師嚴厲,等你有了老板再這樣想。
老板可是沒有任期限期的。
7.烙牛肉餅并不有損你的尊嚴。
你的祖父母對烙牛肉餅可有不同的定義;他們稱它為機遇。
8.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他們現(xiàn)在這樣乏味。
他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這些年來他們一直在為你付賬單,給你洗衣服,聽你大談你是如何酷。
所以,如果你想消滅你父母那一輩中的“寄生蟲”來拯救雨林的話,還是先去清除你房間衣柜里的蟲子吧。
9.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過錯,所以不要尖聲抱怨我們的錯誤,要從中吸取教訓。
10.善待乏味的人。
有可能到頭來你會為一個乏味的人工作。
11.你的學校也許已經(jīng)不再分優(yōu)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卻仍在作出類似區(qū)分。
在某些學校已經(jīng)廢除了不及格分,只要你想找到正確答案,學校就會給你無數(shù)的機會。
這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情沒有一點相似之處。
對比爾蓋茨捐出所有個人財產(chǎn)有何看法?字越多越好
有人這么認為: 一: 如果比爾-蓋茨把全部個人資產(chǎn)捐出后,捐出的資產(chǎn),就與他“一刀兩斷”,沒有任何關聯(lián),那就是真的;如果蓋茨資產(chǎn)捐出后,是把錢捐到《蓋茨基金會》,而《蓋茨基金會》的會長,又是比爾-蓋茨的父親(威廉-蓋茨)擔任的。
這樣的換個牌子的資產(chǎn)轉移法,就叫搞慈善,那就是個騙局。
為什么呢
比爾-蓋茨通過這樣的資產(chǎn)轉移,從比爾-蓋茨的私人的金庫,轉到《蓋茨基金會》的金庫,但金庫大門的鑰匙,仍然掌握在蓋茨家族手中,比爾-蓋茨仍然可以動用《蓋茨基金會》的資金,進行投資到一些企業(yè),甚至去買美國國債、股票和外國政府的債券等去賺錢活動。
不同的是,通過《蓋茨基金會》去搞投資活動,可以免去政府高額的稅收。
比方說:《蓋茨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去搞投資,就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
而這些報酬,都屬于比爾-蓋茨自己所有。
一句話,比爾-蓋茨捐出了全部個人資產(chǎn)后,可以得到三個好處:1.可以得到“公德無量”的口碑;2.可以逃避50%,甚至60%的“遺產(chǎn)稅”;3.在《蓋茨基金會》的名義下,仍然可以進行商業(yè)活動,而且可以得到政府免稅的優(yōu)惠待遇。
中國人理解的“捐獻慈善”,跟美國人理解的“捐獻慈善”,是兩個概念。
中國人理解的“捐獻慈善”,是把錢捐出去后,就像撥出去的水,就覆水難收了。
而美國比爾-蓋茨理解的“捐獻慈善”,是把錢捐出去后,就像嫁出去的女兒,還可以再回娘家的。
沃倫-巴菲特與比爾-蓋茨,說要到中國來,游說中國的富豪們也要向他們學習,都把錢捐出來,這就像黃牛要勸說老虎要吃草不要吃葷一樣,這簡直是在開玩笑。
要中國的富豪們都把錢捐出來給慈善,不是不可能,只要中國政府愿意把美國的慈善基金會的一套玩意兒原封不動的搬到中國來,中國的富豪同樣也會愿意都把錢捐出來的。
比爾-蓋茨是個企業(yè)家,是個商人,全世界的商人都是一樣的,都想賺錢,都想賺得越多越好,賺錢多多益善是商人的本質,不想賺錢的商人,是變不了富豪的。
比爾-蓋茨要捐出個人全部資產(chǎn)的消息被披露后,許多中國人,就迫不及待的對美國富人的個人高尚品德,大捧特捧,而自己又不愿意去認真的思索一下,為什么美國的富人,對把自己的資產(chǎn)都捐獻出來的熱情,會這么高。
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難道最后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錢送給人家嗎
比爾-蓋茨,既然要做好事,把錢捐出來就捐出來唄,把錢交給美國政府不就了事嗎
為什么還要成立《蓋茨基金會》,再把錢交給《蓋茨基金會》,然后,再任命自己的父親當《蓋茨基金會》會長。
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如果沃倫-巴菲特與比爾-蓋茨,要來中國游說中國的富豪的話,是否先把《蓋茨基金會》的錢,先發(fā)給幾億的中國窮人,這樣游說起來,才有說服力。
二: 6月27日,在美國華盛頓州雷德蒙德的微軟公司總部,美國微軟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右)在員工送別自己的活動中講話。
旁邊是微軟首席執(zhí)行官史蒂夫·鮑爾默。
當天,比爾·蓋茨度過了他在微軟最后一個全職工作日。
這些天,蓋茨辭去微軟董事長,將主要管理蓋茨基金會一事,在我國被媒體炒的沸沸揚揚。
我國的不少媒體或個人,就蓋茨基金會一事做為證據(jù),大談“仁慈”、“人道”。
有人還把蓋茨主要管理蓋茨基金會,說成是“比爾蓋茨捐出了全部個人資產(chǎn)”。
大談的蓋茨用資金成立基金會就是“捐出了全部個人資產(chǎn)” ,是“大公無私”,基金會就是從事“慈善”等說法。
許多網(wǎng)站曾刊登一篇名為《投資利益抵觸基金宗旨蓋茨基金會擬調(diào)投資策略》的文章。
文章實際指出蓋茨基金會在“慈善”名義下大肆賺錢贏利。
文章引用美國《洛杉磯時報》的話說,蓋茨基金會投入大量資金“持有一些企業(yè)的股票或債券,這些公司與蓋茨基金會所宣稱的促進健康、安居和社會福利問題等目標相抵觸”。
《洛杉磯時報》還說,“慈善”的蓋茨基金會每年從其盈利投資中獲得巨額收益,而這些投資實際與其冠冕堂皇宣稱的“社會公益活動相沖突”。
根據(jù)《洛杉磯時報》資料,被某些人宣揚為主要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活動的蓋茨基金會,其“總資產(chǎn)的41%以上(約87億美元)被投資到了一些企業(yè),這還不包括該基金會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和外國政府債券。
” 根據(jù)文章引用的《福布斯》報道,據(jù)說主要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活動的的蓋茨基金會,“ 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
實際上,通過投資經(jīng)營擴大慈善事業(yè)已經(jīng)成為美國許多慈善基金會的基本運作模式。
像多數(shù)慈善機構一樣,蓋茨基金會每年將總資產(chǎn)的5%用于捐贈以避免支付更多的稅收,另外95%的資產(chǎn)用于投資。
2005年,蓋茨基金會捐獻了大約14億美元。
”因此,被某些人宣揚為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活動的蓋茨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其利潤率高達15%左右,比許多公開宣布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yè)的利潤率還要高。
而右派們大肆宣揚蓋茨基金會的 “慈善”,卻避而不談蓋茨基金會在“慈善”下賺錢的真實。
實際上,“慈善事業(yè)”幌子下通過投資經(jīng)營來賺錢并增加自己的財富,已經(jīng)成為美國許多資本家賺錢并增加自己的財富的經(jīng)營模式之一。
而右派卻硬要把將資本從其他經(jīng)營模式轉為基金會這種資本經(jīng)營模式,美化為“將資產(chǎn)全部捐獻出去了”。
實際上,基金會這種資本經(jīng)營模式披上仁慈的外裝,還能帶來減免稅收的巨大經(jīng)濟利益。
像美國多數(shù)號稱從事慈善事業(yè)的基金會一樣,蓋茨基金會每年只要將總資產(chǎn)的5%用于捐贈,就可以使整個基金會獲得減免稅收好處。
2005年,蓋茨基金會捐獻了大約14億美元,而這使蓋茨基金會另外95%的用于投資贏利資產(chǎn)獲得減免稅收好處。
這個好處超過了它的14億美元捐贈。
而且據(jù)有關資料,2003年蓋茨基金會有268億美元的資產(chǎn),2005年底蓋茨基金會共擁有350億美元資產(chǎn)。
因此,2005年,被某些人宣揚成極其“仁慈”的蓋茨基金會,其捐獻14億美元,極可能還未達到其要求捐贈5%的百分比。
蓋茨將幾百億資產(chǎn)轉為自己名下的基金會去賺錢贏利,并且一年賺得幾十億美元。
卻硬要把蓋茨將錢從左口袋放入右口袋的行為,說成是“比爾蓋茨捐出了全部個人資產(chǎn)”,蓋茨“裸捐”。
似乎蓋茨已捐得赤身裸體、一絲不掛。
蓋茨將“財產(chǎn)全數(shù)捐給名下慈善基金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實際上,蓋茨是將原來在A處賺錢的資產(chǎn),轉到B處----蓋茨基金會賺錢。
這種左手轉右手,從左口袋取出放在右口袋,或者說資本經(jīng)營模式的變化,怎能說是蓋茨將“財產(chǎn)全數(shù)捐”
有將自己的財產(chǎn)捐給自己的說法嗎
蓋茨“完成了從企業(yè)家到慈善家的轉身”。
美國基金會(包括蓋茨基金會)從事“慈善、公益”,而基金會(包括蓋茨基金會)精于賺錢,大肆贏利。
2006年6月16日,香港的星島環(huán)球網(wǎng)一文章寫道,“美國的大型慈善基金會素以投資精明著稱。
以蓋茨基金會為例,其在美國以投資的‘多樣性’和‘保守性’而聞名。
其慣用的手法就是簡單的‘低吸高拋’,借機獲利。
除了股票之外,蓋茨基金會還大量投資于短期投資項目,包括美國政府債券、高等級商業(yè)票據(jù)及短期貼現(xiàn)債券,還有國內(nèi)國際共同基金投資、高收益企業(yè)證券和國際企業(yè)和政府證券等。
據(jù)《福布斯》報道,蓋茨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回報,而2001年其平均投資報酬率為18%左右,……其高效的投資水平令人稱奇。
因此有人認為,蓋茨大筆捐錢是為了逃避政府的高額財產(chǎn)稅。
也有一些人認為,蓋茨這樣做是為了改善近年來因打官司而被損毀的公司形象”。
另一篇文章也根據(jù)《福布斯》數(shù)據(jù),分析了蓋茨基金會到底是熱衷于慈善還是賺錢。
“據(jù)《福布斯》報道,據(jù)其年報,該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
這個總數(shù)是其財產(chǎn)轉讓所得的12億美元的3倍多。
2001年蓋茨基金的平均投資報酬率為18%左右。
……甚至當標準普爾 500股指的股息下降12% 的時候,蓋茨基金年收益率還能達到7.8%。
這些數(shù)字表明,這家慈善機構的工作重點似乎不是放在慈善事業(yè)而是其投資報酬上。
” 2007年1月,我國的許多網(wǎng)站都刊登一篇名為《蓋茨基金會違背投資宗旨破壞世界環(huán)境
》的文章,文章說,“有國外媒體報道,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的部分投資行為與其初衷相違背。
據(jù)《洛杉磯時報》報道,蓋茨基金會將大筆資金投入到石油公司,這將給發(fā)展中國家的環(huán)境帶來巨大的災難。
這與基金會與貧窮和艾滋病作斗爭的宗旨相違背。
同時,蓋茨基金會所投資的一些醫(yī)藥公司還曾被指控阻止向貧窮國家提供低價藥品。
另外,蓋茨基金會每年從其投資中獲得巨額收益,而這些投資可能與其宣稱的社會公益活動相沖突。
” 蓋茨基金會為了賺錢不講道德,不擇手段的唯利是圖行為,不僅發(fā)生在國外,也發(fā)生在中國。
被吹捧為“大公無私”、“ 高尚的道德情操”體現(xiàn)的蓋茨基金會早就在我國投資賺錢贏利,并使我國一些跟風投資的民眾損失慘重。
這些事情也是大肆稱贊蓋茨基金會“慈善”、 “ 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哈美人士避而不談的。
他們只談蓋茨基金會要來我國從事慈善活動。
2004年8月6日新浪刊登了名為《減持海域化工蓋茨基金獲利就跑追漲股民遭套牢》的報道。
報道說:“近日蓋茨基金在香港炒中國股票激起人們的無限激情,蓋茨概念股北人股份(資訊 行情論壇)(600860)昨天再度漲停,然而,正當股民還在狂歡之時,一瓢冷水就當頭潑來:蓋茨基金開始出貨了
香港聯(lián)交所昨日公布的交易資料顯示,蓋茨基金在8月3日減持了278.8萬股海域化工股份,每股均價1.35元,持股量由5.38%降至4.8%。
該基金當初買入的均價是0.94港元\\\/股,此次賣出每股獲利0.41元,一個月的收益率達到43%。
蓋茨基金初玩中國股票,就嘗到了甜頭。
蓋茨基金是在7月5前買海域化工,8月2日公布消息,公布當天海域化工股價飆升36.7%,收于1.34港元,由于是跳空高開,大部分香港股民追漲的成本都在1.25港元以上。
蓋茨基金8月3日出貨,當天海域化工下跌11.85%,昨天在香港股市大漲的情況下該股再跌3.36%,報收1.15港元,8月3日追漲的股民普遍賬面虧損10%以上,慘被套牢。
” 在中國股票市場上,蓋茨基金會一貫利用股票市場中它操縱炒作起來的“蓋茨概念”,誘使廣大股民跟風抬高蓋茨基金會購買的股票價格,然后蓋茨基金會拋出其股票獲利,同時“大公無私”、“ 高尚道德情操”地將使蓋茨基金會獲利的中國股民拋向虧損、套牢境地。
“大公無私”、“ 高尚的道德情操”蓋茨基金會這種靠損害他人利益來獲利的真實面目,高歌蓋茨基金會慈悲的哈美人士是不會談及。
《金融界》的這篇文章,講述蓋茨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在捐助醫(yī)療科研的幌子下,參與衛(wèi)生決策,而決策“考慮的對象永遠只是自己”,并且專制地要求醫(yī)療科研必須與蓋茨、洛克菲勒等捐助方的“意愿相一致”,“ 利益相一致”。
如科研課題負責人不按捐助方的意愿行事,“仁慈”的基金會就會專制地要求受捐助方將科研課題負責人隔離、下崗。
文章說:“近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負責瘧疾的官員抱怨,由于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在世界范圍內(nèi)進行的瘧疾研究越來越廣,已處于支配該領域的程度。
世界衛(wèi)生組織表示,蓋茨基金會的一家獨大將可能阻礙科學家們在該領域提出不同意見,使得在世界范圍內(nèi)共同制定衛(wèi)生決策的功能逐漸喪失。
在一份諒解備忘錄中,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瘧疾部主管阿拉塔·科崎博士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總干事陳馮富珍博士提出了自己的憂慮:蓋茨基金會捐給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錢是‘關鍵的,但同時有著深遠的、意想不到的后果。
’ ‘ 由于研究經(jīng)費的限制,世界上許多在瘧疾研究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科學家,在研究導向上都必須與支持自己研究的機構意愿相一致。
’科崎博士說:‘如果每個在這個領域做研究的人都要與自己的集團利益相一致,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獨立性將會越來越難以保證。
’ 此外,科崎認為,基金會資助的研究方向往往都偏重自己的喜好,如果蓋茨基金會的決策足以對世界范圍內(nèi)的機構有著舉足輕重的指導意義,這將對世界范圍政策的制定過程有著不良的影響,政策將不會估計到所有人的利益。
……科崎博士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是一位性格剛直的官員,曾因為抗擊世界肺結核擴散而受到行內(nèi)的尊敬。
然而此次在抗擊瘧疾項目上,科崎被‘隔離’,其原因是他得罪了像洛克菲勒基金會、蓋茨基金會這樣的捐贈方。
科崎認為這些基金會在參與世界性衛(wèi)生決策時,如同一個封閉的內(nèi)部工作程序,其考慮的對象永遠只是自己。
他補充,基金會總是把其既得利益者所看到的數(shù)據(jù)融入到政策的制定中。
”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瘧疾部主管阿拉塔·科崎博士這個案例,只是無數(shù)個資本家基金會用“慈善捐贈”來專制、霸道地控制受捐助方的案例之一。
科崎博士這個案例之所以暴露出來,是因為“科崎博士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是一位性格剛直的官員”,他不屈從資本壓力,他以為西方真的是“科研自由”,他以為西方真得“尊重”民主自由,“尊重人材”,而他是“受到行內(nèi)的尊敬”的人材,所以認為他能按自己的科研方向行事。
他沒明白壟斷資本基金會的“仁慈”只是騙人幌子,壟斷資本是社會的統(tǒng)治者,壟斷資本要求社會的一切人都服從自己的權力,即使在所謂“慈善捐贈”時也不例外。
因此科崎博士“得罪了像洛克菲勒基金會、蓋茨基金會這樣的捐贈方”而被隔離。
怎樣理解比爾蓋茨的十一條忠告
比爾蓋茨的十忠告是他對生活與工作的感悟,值得學習1、生活是不公平要去適應它。
2、這世界并不會在意你的自尊,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3、高中剛畢業(yè)你不會一年掙4萬美元,你不會成為一個公司的副總裁,不會擁有一部裝有電話的汽車——除了你將此職位和汽車電話都掙到手。
4、如果你認為你的老師嚴厲,等你有了老板再這樣想。
老板可是沒有任期限制的。
5、烙牛肉餅并不有損你的尊嚴。
你的祖父母對烙牛肉餅可有不同的定義,他們稱它為機遇。
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過錯,所以不要尖聲抱怨我們的錯誤,要從中汲取教訓。
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他們現(xiàn)在這樣乏昧。
他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這些年來他們一直在為你付賬單,給你洗衣服,聽你大談你是如何的酷。
所以,如果你想消滅你父母那一輩中的“寄生蟲”來拯救雨林的話,還是先去消除你房間衣柜里的蟲子吧。
8、你的學校也許已經(jīng)不再分優(yōu)等生和劣等生了,但生活卻仍在作出類似區(qū)分。
在某些學校已經(jīng)廢除不及格分,只要你想找到正確答案,學校給你無數(shù)次機會。
這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沒有一點相似之處。
9、生活不分學期。
你并沒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沒有幾位雇主樂于幫助你發(fā)現(xiàn)自我。
自己找時間做吧。
10、電視并不是真實的生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實際上得遠離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
11、善待乏味的人。
有可能到頭來你會為一個乏味的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