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孩子無憂無慮的句子
解答可以寫句子如下:我看到孩子們在操場上無憂無慮的玩耍,他們真幸福。
形容孩子無憂無慮的句子有哪些
1、《村居》【清】高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風放紙鳶.2、《清平樂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望采納,謝謝
寫小孩子無憂無慮的詩句有哪些
本文通過對祖父的園子景物和我在其中的活動的描述,展現(xiàn)者快樂、自由、幸童年生活。
課文重點描寫了作者童年時在祖父的園中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祖父園中嬉戲玩耍,捉昆蟲,跟著祖父在園中栽花、拔草、種白菜、鏟地、澆水,當然這都不是真正的勞作,而是“亂鬧”,玩鬧累了,就在園睡下。
當然,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
他給了孩子完全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
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
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
擴展資料:第一段:1-3自然段:總的介紹祖父家的大園子,以及園子里的景象。
第二段:4-15自然段:“我”和祖父一起在園子里“勞動”其實,我只是瞎搗亂,而祖父卻仍讓“我”自由的玩耍。
第三段:16-20自然段:在園子里,陽光下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包括“我”同樣是自由的。
作者的情感文章通過作者回憶自己兒時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一系列情景,表達了對祖父園子的深深喜愛之情。
更是對包容自己、愛護自己、給“我”自由的祖父表達了思念,正是因為祖父的慈愛,“我”才有那么一個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
我和祖父的園子都有哪些鍵反義詞
一、談話導入,激趣:師看我在黑板上寫名字——板書:蕭紅師:你們說人與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祖父的園子》是蕭紅寫的。
師:你能不能換一種說法,但意思一樣。
生:蕭紅寫了《祖父的園子》。
師:老師有個習慣,當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時候,就會去關注這篇文章是誰寫的。
《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是蕭紅寫的,這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名字。
請再看我寫——板書:《呼蘭河傳》,這是一本書,所以蔣老師加了書名號,這本書與我們今天學的課文又有什么關系呢
生:《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是《呼蘭河傳》這本書里的一個片段。
生:《祖父的園子》選自《呼蘭河傳》這本書。
師:誰能把作者也加上去
生:《祖父的園子》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
師:蔣老師要寫的第三個詞是——板書:回憶師:你們能說說“回憶”的意思嗎
生:“回憶”就是一個人想起以前的事。
師:那么,你覺得這個詞與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有什么關系呢
生:我覺得應該是蕭紅在《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里回憶自己以前的生活。
師:是啊,呼蘭河,很好聽的一個名字,那是東北的一個小縣城,那是蕭紅長大的地方。
蕭紅在《呼蘭河傳》里,寫了她小時候看到的、聽到的、經歷的。
【思考:這里蔣老師通過板書“三個詞語”,讓學生說說這三個詞語與課文的關系,既是培養(yǎng)學生說完整話的能力,又是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出處及體裁,為下面引入《呼蘭河傳》中的片斷打下基礎。
】二、品讀課文,體會快樂:1、初讀課文,了解人事物:師:在《祖父的園子》這個“片段”里都回憶了什么呢
先讀讀這篇課文。
生自由朗讀師:剛才蔣老師和你們一起讀這篇課文,我剛剛讀完。
有的同學早就讀完了,請舉手示意一下(有七八個學生舉手),蔣老師不是要表揚你們,而是想提醒你們,你們讀得偏快了,這樣快地讀書,你沒時間停下來想,停下來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
但是,也有的同學還有三段沒讀完呢。
有嗎
(有五六個人舉手)蔣老師要提醒你們,你們讀得太慢了。
(眾笑)你們以后啊,上課前應該把課文讀讀熟。
下面,沒讀完課文的繼續(xù)把課文讀完,已經讀完的,自己再選擇其中幾段讀一讀。
【思考:當發(fā)現(xiàn)學生讀得過快或過慢時,適時提醒學生注意語速,使學生知道讀書時語速應適中,這樣既不易出現(xiàn)閱讀錯誤,又能幫助理解文本內容。
】生讀書師:在這篇文章里,作者蕭紅都想起了什么
生:她想起兒時和祖父一起勞動的趣事。
師:什么趣事
生: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師:我們都干了什么
板書:拔草師:在園子里,“我”和祖父一起還做了哪些事
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
板書:栽花生:“我”還和祖父一起鏟地。
板書:鏟地生:他們還一起澆菜。
板書:澆菜師:是啊,蕭紅想起了自己在園子里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鏟地、澆菜。
除了這些做過的事,蕭紅還想起了她在園子里看到的許多事物,她看到了什么
生:她在園子里看到了蜜蜂、蝴蝶、蜻蜓、螞蚱。
師:蜜蜂、蝴蝶、蜻蜓、螞蚱,四個詞,八個字,大家一起跟我寫一遍,寫完后,你就發(fā)現(xiàn)這八個字之間有個共同點。
學生書空師:除了這些小動物,園子里還有許多瓜果蔬菜呢,你發(fā)現(xiàn)了嗎
生:有倭瓜、黃瓜、玉米。
師:倭瓜你們一定看到過。
生:我們沒有。
師:南瓜看到過嗎
生:看到過。
師:倭瓜就是南瓜啊。
生:啊
(笑)師:來,我們再一起來整理一下。
(師板書)作者蕭紅都想起了什么
她想起了園子里的祖父,她想起了園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螞蚱,她想起了園子里的倭瓜、黃瓜、玉米,她想起了和祖父一起在園子里栽花、拔草、鏟地、澆菜。
整理板書:人:祖父物:蜜蜂 蝴蝶 蜻蜓 螞蚱 倭瓜 黃瓜 玉米事:栽花 拔草 鏟地 澆菜【思考:這里,蔣老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歸類整理,把學生提到的點狀的、散狀的知識匯聚在一起,無形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明白在寫文章時,要通過具體的人、物、事幾方面寫,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有血有肉,耐人尋味。
】2、細讀課文,體味快樂師:這篇文章,你說容易也容易,說難懂也難懂。
蕭紅究竟想起了什么
請你默讀課文,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有一段話寫得很特別。
這個特別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比喻句我們讀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我們也讀得不少,這個句子,特別在哪里呢
你剛讀的時候,甚至都覺得它很啰唆。
你找到的話,請你畫下來。
生讀、畫、匯報“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師:是啊,這一段話,很特別,如果你掌握它的特點了,讀幾遍,就可以把它背下來。
請自己讀一讀,看誰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能記住它。
生自由讀、試背。
師:請看這段話。
(老師隱藏一句,學生背一句)師:為什么我們可以這么快把這段話大致背下來呢
生:里面的句子是反復的,比較好記。
師:是啊,特別的寫法往往蘊含了特別的情感,蕭紅反反復復寫,我們也來反反復復讀一讀。
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朵花——(生接)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生接)就結一個瓜。
玉米愿意長多高——(生接)就長多高,蝴蝶愿意飛到哪兒--(生接)就飛到哪兒。
師:我們試著再讀快一點。
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朵花——(生接)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生接)就結一個瓜。
玉米愿意長多高——(生接)就長多高,蝴蝶愿意飛到哪兒--(生接)就飛到哪兒。
師:反過來,你們帶著我讀,好嗎
倭瓜愿意爬上架——(師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師接)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師接)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師接)就結一個瓜。
玉米愿意長多高——(師接)就長多高,蝴蝶愿意飛到哪兒--(師接)就飛到哪兒。
師:特別的寫法有特別的心情。
你從反反復復中讀出了什么
生:我覺得園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開心。
生:我覺得一切都是無憂無慮的,想到哪兒就到哪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覺得院子里的動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師:是啊,這就是特別的寫法有特別的心情。
讀這一段話,你的心情怎樣
生:很開心。
【思考:反復朗讀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識記本段內容,而是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作者自由、快樂、無拘無束的特點。
這里,蕭紅寫得妙,蔣老師的處理更是妙。
】師:對,我們感覺到園子里的一切是那樣自由、快樂、溫暖。
其實,在這篇課文里還有一段反復結構的話,你們找找。
生默讀,尋找。
生:我找到的是這一句——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師:再往后看,還有——生:祖父鏟地,我也鏟地。
師:再往后看,還有——生: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
師:是呀,這也是一段反復結構的話,我們再來反復讀一讀。
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鏟地——(生接)我也鏟地,祖父澆菜——(生接)我也澆菜。
師:咱們節(jié)奏快一點讀。
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鏟地——(生接)我也鏟地,祖父澆菜——(生接)我也澆菜。
師:注意,特別的寫法往往是因為有特別的心情。
反復讀這段話,你又體會到什么心情
生:自由。
無憂無慮。
快活。
高興。
師:是啊,對“我”來說,園子里的生活是那樣快活、自由,讓我們帶著這份心情來讀一讀。
祖父栽花——(生接)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就拔草,祖父鏟地——(生接)我就鏟地,祖父澆菜——(生接)我就澆菜,祖父勞動——(生接)我就勞動,祖父真勞動——(生接)(遲疑)我就真勞動。
師:“我”是在真勞動
(笑)生:她不是在勞動,她就是在玩。
師:在玩,你們說得比較客氣。
生:她就是在瞎胡鬧,幫倒忙。
師:哦,她是瞎胡鬧,請你讀一讀第4~14自然段,你從哪里看出她是在瞎胡鬧呢
生默讀、尋找依據。
師:如果現(xiàn)在讓你們說,老師估計你們肯定會拿著書讀。
這樣,請同學們再看看找的句子,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生組織語言【思考:當學生思考還不夠時,老師不是急于讓學生開口回答,也不是讓好學生說學困生聽,而是采用“等一等”的方式讓全體學生參與思考,而后將思考到東西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又避免替代思維現(xiàn)象。
】生:祖父在種小白菜的時候,她卻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
有時把菜種也踢飛了。
師:換誰都心疼啊。
生:她在鏟地的時候,真的是亂勾一陣,所以把野草當谷穗留著,把谷穗當野草鋤掉了。
師:好嘛,真是幫倒忙,狗尾巴草留著,谷穗沒了。
(笑)生:她澆菜的時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澆,她把水往天空揚。
師:典型的“人工降雨“”啊。
(笑)這樣的事你們干過嗎
生(部分):干過。
師:這么說,有同感了。
生(部分):沒做過。
師:這樣的事竟然沒做過,真是可惜了。
我建議你們去試試。
(笑)師:來,我們一起讀一讀,一起感受一下。
生:(讀)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啰
下雨啰
”師:還有其他的例子嗎
生:她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
師:活脫脫新版的小貓釣魚。
(笑)師:這么多”瞎鬧“中,你認為鬧得最厲害的是哪一次
生:我認為最厲害的一次是把谷穗當野草鋤掉了。
因為,把谷穗除掉了,后面就沒有收成了,祖父一定會很生氣的。
師:如果你是祖父,你會有什么后續(xù)行動嗎
生:我回去后要揍她一頓,讓她好好長長記性。
(大笑)【思考:有人說“幽默是最好的助學劑。
”課堂上適時幽默,不僅調節(jié)課堂氣氛,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
這里,蔣老師就采用了幽默教學,使學生在一次次歡笑中體會到蕭紅兒時的天真、可愛。
】生:我也認為這次鬧得很厲害,因為把谷穗鋤掉實在是太可惜了,浪費糧食。
師:是啊,這一點,祖父也看不下去了,因此課文中有了他們一段對話。
師:請默讀一下他們的對話,我讀一下他們的對話,你們來評價一下。
(師讀對話,故意把祖父的話讀得比較嚴厲,把我的話讀得充滿羞愧的語氣。
)師:怎么樣
我讀得還可以吧
生:讀得不好。
師:讀得不好
我讀得抑揚頓挫,怎么不好了
生:你把“我”的話,讀得太委屈了,“我”雖然把谷穗當野草割掉了,但是她仍然很理直氣壯的。
生:祖父的話你也讀得太兇了,這個祖父很慈祥的。
師:你從哪里看出祖父很慈祥
生:祖父在說的時候是笑的,不是緊繃著臉的。
師:你們再看看,在這段對話里,“笑”出現(xiàn)了幾次
生:三次。
師:是啊,有三次,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又笑起來,祖父在和“我”說話的時候從頭到尾一直在笑。
你覺得祖父是怎樣的祖父
生:祖父很寬容。
生:這個祖父很和藹。
生:我很喜歡這個祖父,他很有耐心,不會亂生氣。
生:這個祖父和孩子一樣和自己的孫女玩在一起。
【思考:這里自然而然引出祖父的特點,目的就是為了說明正因蕭紅有這樣的祖父,所以她的童年生活才是快樂的、自由的、無拘無束的。
】師:這是一個慈祥、耐心、寬容、童心未泯的祖父。
祖父很愛笑,關于笑,《呼蘭河傳》里還有一個片段,我讀你聽。
祖父的笑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
我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邊插著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
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
我?guī)缀鯖]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還是安然的不曉得。
他還照樣地拔著垅上的草。
我跑得很遠的站著,我不敢往祖父那邊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機進屋去找一點吃的來,還沒有等我回到園中,祖父也進屋來了。
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
她看見什么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
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以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著滾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過一會一想起來,又笑了。
祖父剛有點忘記了,我就在旁邊提醒說:“爺爺……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又來了。
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滾來。
(生聽的過程中不時發(fā)出會意的笑聲)【思考:這里,蔣老師節(jié)選《呼蘭河傳》中的片斷,既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特點,又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童年快樂,也就是體會到文章主旨,同時還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可謂一箭三雕
】師:因為祖父的寬容、慈祥,所以,你覺得我的生活是——生:非常快樂。
生:無拘無束,無憂無慮。
生:自由自在。
師: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我們剛開始讀這篇課文,覺得蕭紅是在回憶園子里的人、事、物(指板書),讀到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蕭紅回憶這些人、事、物其實就是在回憶自己快樂、自由的童年。
師:但是蔣老師有一點不太明白,她自己心里的想法她當然清楚,但是園子里的瓜果、動物心情如何她怎么知道呢
難道她去問了它們
倭瓜,你快樂嗎
我快樂。
蜻蜓,你自由嗎
我自由。
(笑)請大家討論一下。
(生討論,交流。
)生:我認為是這個園子里的植物,祖父都不管他們。
師:你的意思其他地方的植物都有人管
生:因為祖父園子里的植物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師:你的意思其他園子里的植物想長卻不能長
(笑)生:我覺得就是蕭紅借寫這些景物突出自己內心的快樂。
師:嗯,有點意思了,他認為這是“借景抒情”。
生:這是蕭紅的想像。
生:蕭紅看到蝴蝶、蜜蜂自由飛,她就覺得它們也快樂。
師:她看到蝴蝶、蜜蜂自由飛,動物快樂蕭紅自己也就快樂。
同學們,你們能否猜測一下,童年生活這么快樂、自在、無拘無束的蕭紅,長大后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生:她很認真,學習很好。
生:她壓力很大,因為要寫很多東西。
生:她很細心。
生:她很快樂。
師:但長大后的蕭紅并不快樂,事實上,很少有人的生活像她這般坎坷多難。
18歲的時候,祖父就去世了,20歲的時候,她為了反抗包辦婚姻,離開了自己的家,流浪在外,她的生活從此陷入了困頓,起碼的吃、住也經常沒有著落。
而且,她也并沒有像大家所猜測的,擁有幸福安定的家,1940年,她跟著她的第三任丈夫到了香港,寂寞、苦悶,1941年,貧病交加的她,由于庸醫(yī)的誤診,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31歲。
當我們了解了她的生平經歷之后,我們再去讀《祖父的園子》,可能感受會有一點點不同。
在《呼蘭河傳》的最后,有一段話,蜜蜂、蝴蝶、蜻蜓,倭瓜、黃瓜、玉米,還有祖父,再一次出現(xiàn)在蕭紅的筆下。
我讀給大家聽:出示:“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
現(xiàn)在埋著我的祖父。
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xiàn)在已完全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也許現(xiàn)在根本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