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宣紙的句子
1、斗方 中國書畫的一種式樣。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紙對裁兩份,二尺高二尺寬,也可把四尺宣紙裁為八份,稱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豎行書寫的正方形的作品。
書寫內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為行列多,篇章布局時應十分強調上下左右的大小、開合、呼應及節(jié)奏變化等。
在創(chuàng)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動。
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兩行,上下均不能與正文平齊。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
2、三開 中國書畫的一種式樣。
呈長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紙分三份裁開,稱四尺三開。
若用五尺宣紙分三份裁開,稱五尺三開。
以此類推,同是三開,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開一般為三尺畫面(實際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開則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開畫面的面積為四尺。
3、對幅 中國書畫裝裱的一種式樣。
通常兩幅成對懸掛。
如書法對幅,稱“字對”或“對聯(lián)”。
明清繪畫有“畫對”,是兩幅大小相等的屏條,成對懸掛。
也有廳堂正中掛中堂立軸畫,兩邊分掛“字對”,或中間懸掛中常立軸書法,兩側懸掛“畫對”。
4、中堂 中堂是豎行書寫的長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為一張整宣紙(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為68CM×45CM)。
因為尺幅比較大,所以需要創(chuàng)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體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創(chuàng)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要使它們之間主次有別,相應生輝。
落款切忌暄賓奪主。
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數(shù)行,上下均不宜與正文平齊。
印章要小于款字,蓋印一般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蓋在款字的下方,也可蓋在款字左側。
5、條幅 條幅是豎行書寫的長條作品。
尺寸一般為一張整宣紙對裁。
安排章法時,應能根據(jù)書體的特點,精心構思,立意要新。
在創(chuàng)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
落款要錯落有致,自然生動。
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兩行,上下均不宜與正文平齊。
印章要小于款字,蓋印一般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也可蓋在款字左側。
條幅常見的格式有兩種: ?。?)寫成兩行或三行的。
兩行的格式。
左右兩行均靠紙的左右兩邊寫,中間留出較多空白。
注意上下字的聯(lián)系節(jié)奏,以及兩行間的彼此呼應。
落款通常寫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應略高于第一行末一個字。
款字可寫一行或兩行。
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間的相互關系,穿插映帶及節(jié)奏變化。
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兩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寫款,款字應短于正文,上下不宜與正文平行。
(2)居中寫一行(少字數(shù))的。
書寫內容一般為格言、警句或一句詩詞等。
字數(shù)較少,寫時要注意字的開合及節(jié)奏變化,以求生動。
落款可分單款、雙款。
單款一般寫在左側中間的位置。
款字內容包括書寫時間、作者的名號,也可只寫作者名或號。
印章蓋在款字下方,一般以兩方為宜,印與印之間要適當拉開距離。
落雙款,上款寫在作品的右側中間偏上的部分,一般寫創(chuàng)作作品的時間,若是贈送作品,則需寫明被贈者的名或號,稱謂及雅正、惠存,清賞等字樣。
6、對聯(lián) 對聯(lián),又稱楹聯(lián)。
分為上下兩聯(lián),右邊的為上聯(lián),左邊的為下聯(lián)。
上下聯(lián)的尺寸可與條幅等同,也可大于或小于條幅。
對聯(lián)的書寫內容規(guī)定極為嚴格,只能是對仗的句子(上下聯(lián)字數(shù)相等,平仄相對、一般字不重復出現(xiàn)),包括對偶句(俗稱對子)、律詩中的中間兩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
對偶句常見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聯(lián),多到數(shù)十字、上百字一聯(lián)的。
律詩則分為五言、七言兩種。
五言、七言的對聯(lián),在安排章法時,上下聯(lián)應單行居中豎寫。
十字以上的對偶句,則宜寫成雙行或多行(注意書寫順序,上聯(lián)從右向左,下聯(lián)則從左向右。
落雙款,分別于上下聯(lián)的未尾,款字略高于正文底端)。
上下聯(lián)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
處理好一聯(lián)內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變化,及上下兩聯(lián)間的呼應,令上下兩聯(lián)成為一個整體。
十字以下對聯(lián)的落款分為上下款和單款兩種。
上下款,上款寫在上聯(lián)右邊,下款寫在下聯(lián)左邊。
上款一般寫詩句的作者、篇名等內容,如“黃庭堅登快閣詩句”下款則寫書者的姓名、號,以及書寫地點、時間等內容。
如“丙子閑堂書于北京”若是贈送作品,上聯(lián)需寫明被贈者的名或號、稱謂及雅正、惠存、清賞等字樣。
如“文英女士惠存”若是別人請你寫的一幅作品,上聯(lián)則寫請你作書人的名或號,稱謂外加上“囑書”等字樣。
單款一般寫在下聯(lián)左側中間偏上的位置。
款字內容包括書寫時間、作者的名號,也可只寫作者名或號。
印章蓋在款字下方,一般以兩方為宜,印與印之間要適當拉開距離。
7、扇面 這里專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種特殊的形式。
由于扇面上寬下窄的形狀,使得折紋與拆紋之間也是上寬下窄。
這種獨特的樣式,就要求我們在創(chuàng)作時,做出恰當?shù)匕才拧?/p>
扇面常見的形式有三種。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
這種格式以每行寫兩字為宜,從右至左,依次安排。
落款寫在正文的左側。
款宜長些,款字寫一行至數(shù)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2)寫少數(shù)字,利用扇面的寬度由右向左,橫排書寫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寫數(shù)行小字,與正文相映成趣。
(3)上端依次書寫,下端隔行書寫,形成長短錯落的格局。
這樣則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擁擠的情形,達到通篇的和諧。
這種格式,先寫長行,以五字左右為宜,短行以一、二字為宜。
落款要精彩,一般寫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數(shù)行均可。
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來源:書畫頻道) 中國書畫宣紙尺寸對照詳表 一、三尺宣紙——規(guī)格為100×55(長×寬)(單位:CM) 1、三尺全開:100×55(標準三尺) 2、大三尺:100×70(標準三尺長度不變,寬度為二尺) 3、三尺加長:136×50 4、三尺橫批:100×55(標準三尺) 5、三尺單條(立軸):100×27(標準三尺長度不變,寬度1/2) 6、三尺對聯(lián):100×27(標準三尺長度不變,寬度1/2) 7、三尺斗方:50×55(標準三尺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二、四尺宣紙——規(guī)格為138×69(長×寬)(單位:CM) 1、四尺全開:138×69(標準四尺) 2、四尺橫批:138×69(標準四尺) 3、四尺單條(立軸):138×34(標準四尺宣紙長度不變,寬度1/2) 4、四尺對聯(lián):138×34(標準四尺宣紙長度不變,寬度1/2) 5、四尺斗方:69×68(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6、四尺三開:69×46(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3,寬度不變) 7、四尺六開:46×34(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3,寬度1/2) 8、四尺四開:69×34(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2,寬度1/2) 9、四尺八開:35×34(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4,寬度1/2) 三、五尺宣紙——規(guī)格為153×84(長×寬)(單位:CM) 1、五尺全開:153×84(標準五尺) 2、五尺橫批:153×84(標準五尺) 3、五尺單條:153×42(標準五尺宣紙長度不變,寬度1/2) 4、五尺對聯(lián):153×42(標準五尺宣紙長度不變,寬度1/2) 5、五尺斗方:77×84(標準五尺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四、六尺宣紙——規(guī)格為180×97(長×寬)(單位:CM) 1、六尺全開:180×97(標準六尺) 2、六尺三開:60×97(標準六尺宣紙長度1/3,寬度不變) 3、六尺對聯(lián):180×49(標準六尺宣紙長度不變,寬度1/2) 4、六尺斗方:90×97(標準六尺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五、七尺宣紙——規(guī)格為238×129(長×寬)(單位:CM) 七尺全開:238×129(標準七尺) 六、八尺宣紙——規(guī)格為248×129(長×寬)(單位:CM) 1、八尺全開:248×129(標準八尺) 2、八尺屏:234×53 3、八尺斗方:124(cm)×124(cm) 七、一丈二尺宣紙——規(guī)格為367×144(長×寬)(單位:CM) 1、一丈二尺:367(cm)×144(cm) 2、大一丈二斗方:180(cm)×142(cm) 3、小一丈二:360(cm)×96(cm) 八、一丈六尺宣紙——規(guī)格為503×193(長×寬)(單位:CM) 一丈六尺:503×193 九、一丈八尺宣紙——規(guī)格為600×248(長×寬)(單位:CM) 一丈八尺:600×248
用宣紙寫詩句是什么格式
、音樂最偉大的是旋律,繪畫最偉大的是意境,文學 最偉大的就是真實2、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
革命就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作者:3、zg古代繪畫中無論是蕭瑟的荒江、叢山中的苦旅,還是春光中的飛鳥、危崖上的雛鷹,只要是傳世佳品,都會包藏著深厚的人生意識。
貝多芬的交響曲,都是人生交響曲。
作者:余秋雨4、兔起鶻落:鶻:打獵用的鷹一類的猛禽。
兔子剛跳起來,鶻就飛撲下去。
比喻動作敏捷。
也比喻繪畫或寫文章迅捷流暢。
5、美術所以能產生科學 ,全從真美合一的觀念產生出來。
他們覺得真即是美,又覺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從求真入手。
作者:梁啟超6、我已經有六年繪畫的歷史了,在這六年里,我學到了很多繪畫技術。
印象最深的就是剛剛開始畫畫的時侯,我總無法控制景致比例,大的大,小的小,后來通過我細心觀察和老師的講解,我才知道是因為我在畫的時候沒有做畫面比例定位。
認識到這個問題后,我就改變了自己的比例搭配,這樣一試,嗨,畫出來的畫面比例適中,不大不小很有美感。
7、藝術家用腦,而不是用手去畫。
作者:米開朗基羅8、菲雅爾塔的春天多云而且晦暗,一切都很沉悶,懸鈴木的花斑樹干、杜松灌木、柵欄、礫石,遠遠望去,房槽參差不齊的淡藍色房屋,從山脊搖搖晃晃地爬鋪上斜坡(一棵落羽杉指示著道理)。
在這片水汽騰騰的遠景里,朦朧的圣喬治山與它在繪畫明信片上的樣子相距得越發(fā)遠了;自一九一年起,比方說吧,這些明信片(那些草帽,那些年輕的出租馬車夫)就一直在它們的旋轉售賣支撐架上,以及在表面粗糙的一塊塊紫晶巖片和美妙的海貝殼壁爐上,招徠著那些旅游者。
空氣中沒有風而且溫暖,隱隱約約有一種燒糊了的獨特味道。
海水中的鹽分被雨水消溶了,海水比灰色還淺,是淡灰綠色的,它的波浪真是怠懶怠得不愿碎成泡沫。
作者:納博科夫 出處:菲雅爾塔的春天9、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謂自我,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全靠書籍繪畫音樂電影里他人的生命 體驗喚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經歷去充填,漸漸成為實心人。
而在這個由假及真的過程里,最具決定性的力量,是時間。
形容陶瓷的句子
還是憶起江南,記憶有些模糊了,江南的小鎮(zhèn)依舊籠罩著薄薄的雨霧,裊裊炊煙緩緩從小屋上頭升起,有些意想不到的溫暖。
2.淡淡的疏離的薄煙籠罩在小鎮(zhèn)的上空,那白墻黑瓦的簡樸樓房就像未經裝束的少女,婷婷窈窕立在河畔。
淡墨色的天空與一座座的參差的石拱小橋暈染在一起,泛著絲絲漣漪的略有渾濁的河水輕輕蕩漾著。
一只只帶有憂傷的烏篷船漫無目的地漂在河面。
模糊了,就像一滴墨跡漸漸滲透宣紙一樣,所有的一切都在融合,變得模糊了。
只剩下滿目的淡墨色。
這便是江南,風姿清麗的江南
宣紙的特點
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
形容陶瓷的句子
別具一格出心裁美絕倫、精妙入神、精妙絕倫一具一格 [ bié jù y gé ]【解釋】:別:另外。
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出自】: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譯文】:張詠見贈詩,風格又別具一格二、獨出心裁 [ dú chū xīn cái ]【解釋】:原指詩文的構思有獨到的地方。
后泛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
【出自】:明·李贄《水滸全書發(fā)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于目外,或疊采于回中。
”【譯文】:現(xiàn)在別出心裁,不依照舊模式,有的特標在眼睛之外,有的疊采在回中。
三、精美絕倫 [ jīng měi jué lún ]【解釋】:絕倫:沒有比得上的。
精致美妙,無與倫比。
【出自】:宋·周密《武林舊事·燈品》:“新安晚出,精妙絕倫。
”【譯文】:新年的晚上掛出來,精致美妙,無與倫比。
四、精妙入神 [ jīng miào rù shén ]【解釋】:精彩絕妙,出神入化。
【出自】:宋·吳曾《能改齋漫錄·黃庭博鵝》:“埽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
”【譯文】:掃除素寫《道經》,精彩絕妙,出神入化。
五、精妙絕倫 [ jīng miào jué lún ]【解釋】:精:精巧。
絕倫:無與倫比。
精巧美妙到了極點。
【出自】:宋·周密《武林舊事·燈品》:“新安晚出,精妙絕倫。
”【譯文】:新年的晚上掛出來,精致美妙,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