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失寵的句子
描寫失寵的句子只聞新人笑,哪見舊人哭。
借問漢宮誰的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出自白居易的《后宮詞》是說后宮的妃子還未老去、還未失去美貌的時候便已失寵,只能斜倚著熏籠枯坐到天明。
形容失寵的詩句
只聞新人笑,哪見舊人哭。
借問漢宮誰的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春風秋月渾不管,花落花開空自怨。
千秋萬歲一笑休,月明空照古人愁。
淚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見應無期, 不如南粵匈奴使,航海梯山有到時
妃子失寵后說無人看自己,為什么要梳妝的一句詩
謝賜珍珠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唐玄宗的梅妃江采萍所寫。
詩的直面意思是,我很久沒有畫我的柳葉眉了,面上的殘妝和著眼淚打濕了我的紅綃衣,我自是很久沒有梳洗過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來安慰我的寂寥之心。
形容“妃子打入冷宮”后的句子有哪些
行宮作者:元稹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摸魚兒(辛棄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春怨作者:劉方平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長門怨二首作者:李白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長門怨》自從分別后,每日雙淚流。
淚水流不盡,流出許多愁;愁在春日里,好景不常有;愁在秋日里,落花逐水流;當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愁;朝聞機杼聲,暮見西山后;惟怨方寸地,哪得競自由;青絲已成灰,淚作汪洋流;愿得千杯飲,一枕黃粱游;可憐桃花面,日日見消瘦;玉膚不禁衣,冰肌寒風透;粉腮貼黃舊,蛾眉苦常皺;芳心哭欲碎,肝腸斷如朽。
猶記月下盟,不見紅舞袖;未聞楚歌聲,何忍長淚流;心常含君王,龍體安康否;夜宴莫常開,豪飲當熱酒;婀娜有時盡,甘泉鎖新秀;素顏亦盡歡,君王帶笑看;三千怯風流,明朝怨白首;回眸百媚休,獨上長門樓;輪回應有時,恨叫無情咒;妾身漢武帝,君為女兒羞;彼時再藏嬌,長門不復留;六宮粉黛棄,三生望情樓。
古代帝王的妃子失寵了,她會怎么辦
,斜倚熏籠坐到明。
出自的是說后宮的妃子還未老去、還未失去美貌的時候便已失寵,只能斜倚著熏籠枯坐到天明。
故時候有哪些失寵的妃子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二十三日,唐高宗下詔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
七天后,立武氏為皇后。
十一月初一,司空李績奉詔臨軒冊封,文武百官都前往肅義門朝賀,三呼皇后千歲。
內外命婦入謁。
歷史上百官、命婦朝見皇后。
次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廢,封梁王。
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被冊立為太子。
王皇后和蕭淑妃被廢以后,囚禁在后宮的一所密室之中。
密室四面高墻,沒有門窗,只在一扇小門上開了一個很小的孔,以通食器。
門外有武則天派去的人看守。
二人困在里面,晝夜不見日月,終日只能以淚洗面,互訴悲苦。
一天,唐高宗想起了被廢的王皇后和曾經忘情恩愛的蕭淑妃,便想去看看。
內監(jiān)引導著唐高宗來到密室。
只見門禁嚴錮,只有一個小孔進入飲食,唐高宗不禁惻然心動,為之神傷。
他走上前去,大聲說:“皇后、淑妃,無恙乎
今安在
”。
王皇后、蕭淑妃聽見是皇上的聲音,而且就在門外,兩人喜出望外,泣不成聲地說:“陛下幸念疇日,使妾死更生,復見日月,乞署此為回心院。
”唐高宗傷感之下,淚眼朦朧,滿口答應:“朕即有處置
” 武則天立即得到了心腹的奏報,待唐高宗離去,馬上派人杖王皇后、蕭淑妃各一百,直打得兩人血肉模糊。
然后,吩咐將兩人的手腳剁去,將她們裝在酒甕中。
武則天狠狠地說:“令二嫗骨醉
” 幾天后,裝在酒甕中的兩個人仍然沒死,武則天便逼著唐高宗下詔賜死。
行刑官奉旨來到囚室,宣讀詔書。
王皇后哽咽受詔說:“陛下萬年,昭儀(既武則天)承恩,死吾分也
”輪到蕭淑妃,她受詔后便破口大罵:“武氏狐媚,翻覆至此
我后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
” 武則天得報蕭淑妃的這些咒語,下令后宮再也不許養(yǎng)貓。
有好一陣,武則天常常夢見二人,披頭散發(fā),血淋淋地前來索命。
武則天大為憎惡,請巫祝鎮(zhèn)邪。
不久,又徙居蓬萊宮,但還是時常夢見二人。
后來,武則天便干脆遷往洛陽,長住洛陽。
為表示自己對二人的憎惡,武則天下令改王氏為蟒氏,蕭氏為梟氏。
唐中宗即位之后才令蟒、梟二姓恢復其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