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古人聰明的語句
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過目成誦,舉一反三,教一知十,大智若愚,大器晚成,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滿腹經(jīng)綸,博古通今,對答如流,語驚四座,文武雙全,等等多了。
不是形容古人的智慧,是形容崇敬古人或古人的智慧
從現(xiàn)實中醒悟過來,讓我們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回到過去,走進古人的內(nèi)心世界,與他們把酒言歡,學習古人的智慧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又寫李清照這顆多愁善感,支零破碎的心,雖為女流,卻吟出一首首如此擾人心扉,使人心亂的曲子,醉了
它是愚不可及,還是大智若愚
我們走進她的內(nèi)心世界,觀望著這一顆支零破碎的心
能寫出這么一首首流傳千古的詞,也稱得上是大智慧了
前人的經(jīng)驗對我們來說是十分有用的,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
”正因有此,才有貞觀之治。
感嘆古人的智慧作文
相對于今天的人們而言,古人的心靈非常發(fā)達,而就簡單得多。
也多人會說,古人的頭腦簡單,人不是很有智慧么
那是因為他們有探索精神。
在遠古時代,人們?nèi)忝嬔?,過著蠻荒的生活,那時候,語言還沒有出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完全出自心靈的感受力。
遠古時代的人們,心靈是極度發(fā)達的。
人們之間的溝通不需要語言,不需要文字,你想要傾訴什么,只要一個眼神,對方就能明白你的意思;你想要表達什么,只要一個動作,對方就能知道你的需要。
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完全需要用心靈來感應(yīng),那是人們最質(zhì)樸,最原始的狀態(tài),想想看,那也是最美妙最自然的一種交流啊。
在古希臘神話中,赫耳墨斯是宙斯和邁亞的兒子,奧林波斯神們的信使,道路與邊界之神,睡眠與夢想之神,死者的向?qū)В菡f者、商人、小偷、旅者和牧人的保護神——解釋學一詞便來自赫耳墨斯之筆。
敬畏是從一個偉大的心靈所寫下的偉大作品中學到教益的必備條件,推進對西方思想大傳統(tǒng)的深度理解,向有解釋深度的細讀方面發(fā)展,使哲學重新成為生活方式的事情,篤行純學的思想史家對經(jīng)典的解讀……上古時代的智慧要么偉大要么幸運。
創(chuàng)作人若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且創(chuàng)作的目的在于掩飾,那么就偉大;他們?nèi)袈o目的,只是無意碰到了某種素材,激發(fā)了這些卓越的思想,那么就幸運。
我想,自己的辛勞若有助于他們,也將會集中在某一方面:要么揭示古代,要么揭示自然。
古人小心謹慎……創(chuàng)作所用的方法不會合乎所有人的口味和能力,而是要挑選自己的讀者。
這種謹慎不能丟掉,既是為了不傷害排除在外的人,也是為了能夠增強選中之人的天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心靈的感受力逐漸退化了,要了解對方,要理解對方,就需要靠語言來進行了。
其實,語言的產(chǎn)生并不是人類的進步,而是人類心靈退化的一個標記。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變得復(fù)雜了,人們所表達的內(nèi)容也許并不是內(nèi)心所想。
心靈退化了,感受力弱了,無法知道對方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在告訴自己什么意思。
就只能靠語言來溝通,來表達。
語言屬于頭腦的范疇,當人們學會用語言表達意思的時候,人們就不再試著用心靈去體會對方的心意。
人們的頭腦是在進化,頭腦發(fā)達了,心靈的感受力卻弱了。
古人精神思想上的智慧,說三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