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找情人的經(jīng)典句子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欲把西湖比西子 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重渴湖山夙愿酬,西施欲載苦無由 網(wǎng)得西施國色真,詩云南國有佳人。
朝潮撲岸鱗浮玉,夜月寒光尾掉銀 霸越亡吳計已行,論功何物賞傾城?西施亦有弓藏懼,不獨鴟夷變姓名十五入漢宮,花顏笑春紅。
君王選玉色,侍寢金屏中。
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fēng)。
寧知趙飛燕,奪寵恨無窮。
沉憂能傷人,綠鬢成霜蓬。
一朝不得意,世事徒為空。
鹔鹴換美酒,舞衣罷雕龍。
寒苦不忍言,為君奏絲桐。
腸斷弦亦絕,悲心夜忡忡。
白居易的詩中多有形容女子的德才兼?zhèn)? 白居易的七言律詩:宅西有流水,墻下構(gòu)小樓,臨玩之時頗有幽趣因命歌酒聊以自 娛獨醉獨吟偶題五絕 其一 伊水分來不自由,無人解愛為誰流。
家家拋向墻根底,唯我栽蓮越小樓。
其二 水色波文何所似,曲塵羅帶一條斜。
莫言羅帶春無主,自置樓來屬白家。
其三 日滟水光搖素壁,風(fēng)飄樹影拂朱欄。
皆言此處宜弦管,試奏霓裳一曲看。
其四 霓裳奏罷唱梁州,紅袖斜翻翠黛愁。
應(yīng)是遙聞勝近聽,行人欲過盡回頭。
其五 獨醉還須得歌舞,自娛何必要親賓。
當(dāng)時一部清商樂,亦不長將樂外人。
白居易最有代表性的一首:<琵琶行并序》 --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問其人,本長安倡女。
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
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然。
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zé)糁亻_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dāng)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李白的:東海有勇婦 梁山感杞妻,慟哭為之傾。
金石忽暫開,都由激深情。
東海有勇婦,何慚蘇子卿。
學(xué)劍越處子,超然若流星。
損軀報夫仇,萬死不顧生。
白刃耀素雪,蒼天感精誠。
十步兩躩躍,三呼一交兵。
斬首掉國門,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儷憤,粲然大義明。
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
舍罪警風(fēng)俗,流芳播滄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榮。
淳于免詔獄,漢主為緹縈。
津妾一棹歌,脫父于嚴(yán)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讓斬空衣,有心竟無成。
要離殺慶忌,壯夫所素輕。
妻子亦何辜,焚之買虛聲。
豈如東海婦,事立獨揚名。
黃葛篇 黃葛生洛溪,黃花自綿冪。
青煙蔓長條,繚繞幾百尺。
閨人費素手,采緝作絺绤。
縫為絕國衣,遠寄日南客。
蒼梧大火落,暑服莫輕擲。
此物雖過時,是妾手中跡。
怨歌行 十五入漢宮,花顏笑春紅。
君王選玉色,侍寢金屏中。
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fēng)。
寧知趙飛燕,奪寵恨無窮。
沉憂能傷人,綠鬢成霜蓬。
一朝不得意,世事徒為空。
鹔鹴換美酒,舞衣罷雕龍。
寒苦不忍言,為君奏絲桐。
腸斷弦亦絕,悲心夜忡忡。
秦女休行 西門秦氏女,秀色如瓊花。
手揮白楊刀,清晝殺讎家。
羅袖灑赤血,英氣凌紫霞。
直上西山去,關(guān)吏相邀遮。
婿為燕國王,身被詔獄加。
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素頸未及斷,摧眉伏泥沙。
金雞忽放赦,大辟得寬賒。
何慚聶政姊,萬古共驚嗟。
陌上桑 美女渭橋東,春還事蠶作。
五馬如飛龍,青絲結(jié)金絡(luò)。
不知誰家子,調(diào)笑來相謔。
妾本秦羅敷,玉顏艷名都。
綠條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顧,況復(fù)論秋胡。
寒螀愛碧草,鳴鳳棲青梧。
托心自有處,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駕空踟躕。
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p>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
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頗有余”。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
何用識夫婿? 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luò)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shù)千人,皆言夫婿殊。
” 孔雀東南飛 為焦仲卿妻作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 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xué)裁衣。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疋,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
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
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共事二三年,始而未為久。
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
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
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
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fù)娶。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
吾已失恩意,會不相從許! ????????????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
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
我自不驅(qū)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違我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fù)重紛紜。
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
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
仍更被驅(qū)遣,何言復(fù)來還? 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
紅羅覆斗帳,四角垂香囊。
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
物物各具異,種種在其中。
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遣施,于今無會因。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yán)妝。
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
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
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謝阿母,母聽怒不止。
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
本自無教訓(xùn),兼愧貴家子。
受母錢幣多,不堪母驅(qū)使。
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
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
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驅(qū)遣,小姑如我長。
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
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
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
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當(dāng)還歸, 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qū)區(qū)懷。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
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
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
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
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 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
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 蘭芝懟阿母,兒實無罪過。
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yīng)之。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叮嚀,結(jié)誓不別離。
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 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媒人去數(shù)日,尋遣丞請還。
說有蘭家女,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
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
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既欲結(jié)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姆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
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
謝家事夫君,中道還兄門。
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
雖與府吏約,后會永無緣。
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fù)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
府君得聞之, 心中大歡喜。
視歷復(fù)開書,便利此月內(nèi)。
六合正相應(yīng),良吉三十日。
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
交語速裝束,絡(luò)繹如浮云。
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
婀娜隨風(fēng)轉(zhuǎn), 金車玉作輪。
躑躅青驄馬,流蘇金縷鞍。
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
雜采三百疋, 交廣市鮭珍。
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阿女默無聲, 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執(zhí)綾羅。
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
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
自君別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詳。
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應(yīng)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君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卿當(dāng)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
執(zhí)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
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fù)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fēng)寒!寒風(fēng)摧樹木,嚴(yán)霜結(jié)庭蘭。
兒今日冥冥。
令母在后單。
故作不良計,勿復(fù)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yīng)聲落。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
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 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
阿母為汝求,便復(fù)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
作計乃爾立,轉(zhuǎn)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
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
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
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
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
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溫庭筠的:織錦詞 丁東細漏侵瓊瑟,影轉(zhuǎn)高梧月初出。
簇簌金梭萬縷紅,鴛鴦艷錦初成匹。
錦中百結(jié)皆同心,蕊亂云盤相間深。
此意欲傳傳不得,玫瑰作柱朱弦琴。
為君裁破合歡被,星斗迢迢共千里。
象尺熏爐未覺秋,碧池已有新蓮子。
李清照的: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色深。
重簾未卷影沈沈。
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fēng)吹雨弄輕陰。
梨花欲謝恐難禁。
詩經(jīng):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擷之。
(不知道誰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
飛燕皇后輕身舞。
紫宮夫人絕世歌。
風(fēng)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舞衣曲 。
翡翠黃金縷 ,繡成歌舞衣。
夜船歌舞處,人在鏡中行。
梁園歌舞足風(fēng)流,美酒如刀解斷愁。
滕王高閣臨江鍺,佩玉鳴鸞罷歌舞。
描寫王昭君的: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七律&昭君怨 胡草如霜黛冢邊,孤心托雁漢家船。
丹青嫉妒君何恨,紅葉磋砣妾自憐。
樗櫟已殘持錦繡,琵琶尤怨弄冰弦。
胭脂誤點娥眉亂,故國膻臊泣血篇。
有關(guān)西施的詩句: 詠西施 夫差有何恨,勾賤有何恩。
愿不識范蠡,還作浣沙人。
杜牧寫西施的: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欲把西湖比西子 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重渴湖山夙愿酬,西施欲載苦無由 網(wǎng)得西施國色真,詩云南國有佳人。
朝潮撲岸鱗浮玉,夜月寒光尾掉銀 霸越亡吳計已行,論功何物賞傾城?西施亦有弓藏懼,不獨鴟夷變姓名 美人四章 詠西施 夫差有何恨,勾賤有何恩。
愿不識范蠡,還作浣沙人。
詠昭君 環(huán)佩歸不得,塞外草如煙。
猶恨漢宮月,時時照胡天。
詠貂禪 一許董相國,再許呂溫侯。
漢祚移難復(fù),奈何寄女流。
詠玉環(huán) 菡萏不須發(fā),何如解語花。
霓裳空自舞,舞到日西斜。
關(guān)于貂禪的詩句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zhuǎn)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
按徹《梁州》蓮步穩(wěn),好花風(fēng)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云到畫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
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
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奸邪亂國臣。
司徒妙算托紅裙。
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戰(zhàn)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形容星星的句子
1、天空是一塊幕布,星星和月亮就是裝飾這塊幕布的花紋。
瞧,這邊的北斗七星組成了一個勺子,多奇特啊;看,那北極星在群星中是最耀眼的最亮的一顆星,多么像燈塔上的燈啊;望,那迢迢的牽牛星和皎皎的織女星正隔河相望呢;賞,那明亮的月亮,不就是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嗎? 2、抬起了頭看那星星,每幾顆星星用線一起串連起來就會變成一個圖形。
于是把那些星星畫了下來,細細品味,越看越有滋味。
3、每一個人都是一顆燦爛的星,而且每一顆星都不同,每一顆星都很獨特,各有各的天賦,因此每一顆星都很耀眼、吸引人。
4、滿天的星星,像黑夜里無數(shù)眨動的眼睛,像一顆顆光閃閃、亮晶晶的夜明珠。
而天空則像無邊的海洋,海面上閃著點點銀光。
5、星星像螢火蟲,因為星星會發(fā)出像螢火蟲一樣的光,還像寶石,閃閃發(fā)光,還像一雙可愛、明亮的小眼睛,一眨一眨的,還像路燈在天空中給人們指路、照明。
星星在天空中一閃一閃的,好像一顆顆小珍珠。
遠看一顆顆星星發(fā)著黃光,像一塊塊玉。
照樣子,仿寫句子,注意帶點字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鵲飛來,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鵲橋”
應(yīng)該是在考仿寫一句比喻句每年秋天到了,一群群大雁往南飛,在天空中一會排成'一字形,一會排成“人”字形。
描寫七夕的句子
1上牛郎織女相約鵲橋,地上一群傻瓜斷橋。
試問:今夕夕
答曰:中國節(jié)
2、銀河之上,一世的等待,幾世的緣份,都化作了滴滴晶瑩的淚珠,灑下世間,留給世人無限的祝福
3、七夕時節(jié)憶往昔,眷屬難成甚可惜。
牛郎織女會此時,我卻獨飲空嘆息。
4、天上人間,七夕相見,今生前世,共枕難眠
農(nóng)歷七月初七夜晚是什么日子,其民間活動主要是什么?詩句是什么,就形象地描繪
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jié),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jié)七夕或女兒節(jié),這一天是女兒家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七月初七之所以稱為乞巧,是因為民間傳說這天牛郎織女會天河,女兒家們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
她們除了乞求針織女的技巧,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
所以,世間無數(shù)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深人靜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描述七夕的詩句很多,整理部分如下: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唐)權(quán)德輿 今日云駢渡鵲橋,應(yīng)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jīng)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這首詩傳說是唐朝的一個六歲的小孩,林杰寫的,在一些地方廣為傳誦,七夕望月之時往往吟哦。
鵲橋仙(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詞(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zhuǎn)幽,瑤階金閣數(shù)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云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fēng)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唐)竇?! ÷侗P花水望三星,仿佛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wǎng)下風(fēng)庭。
楚塞馀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云埋老樹空山里,仿佛千聲一度飛。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
求古代詩歌里對漢服描寫的句子,
秦宮詩 唐 越羅衫袂迎春風(fēng),玉刻麒麟腰。
樓頭曲人語, 帳底吹笙香霧濃。
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fù)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
禿衿小袖調(diào)鸚鵡, 紫繡麻踏哮虎。
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nèi)屋深屏生色畫。
開門爛用水衡錢。
這是李賀寫漢代美少年秦宮的詩古代描寫男子服飾的詩好象不多見。
和賈至散人早朝大明宮作 唐 王維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本詩足見唐天子的服飾之華美以及大唐的氣勢。
陌 上 桑 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 采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p>
少年見羅敷, 脫帽著鞒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這還有什么說的呢,相信這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麗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
翠為荷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
珠壓腰際穩(wěn)稱身。
詩圣描寫楊氏姐妹游曲江池作。
雖含義多諷,但我們?nèi)阅芸闯鎏拼F族的服飾是何等豪華。
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三五:指元宵節(jié)。
鋪翠冠兒:飾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節(jié)女子頭上的裝飾。
簇帶:妝扮之意。
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風(fēng)俗還有當(dāng)時人們穿著的情況。
歐陽修-訴衷情·清晨簾幕卷輕霜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
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傷。
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 這首詞寫歌女思念她的戀人.注意那個梅妝 梅妝: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作梅花妝,即在眉宇間畫一朵梅花作為妝飾。
辛棄疾-漢宮春·立春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無端風(fēng)雨,未肯收盡馀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fēng)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
閑時又來鏡里,轉(zhuǎn)變朱顏。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huán)
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 這首詞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風(fēng)俗,抒發(fā)時不待我的感慨,并通過象征隱喻,寄托故國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紙為燕形戴在頭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盤:古時立春日做五辛盤,用黃柑釀酒,稱作洞庭春色。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 此詞寫別后故地重游,引起對戀人的無限懷念。
兩重心字羅衣:沈雄《古今詞話》謂為衣領(lǐng)屈曲如心字。
國風(fēng)·邶風(fēng)·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裹。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風(fēng)。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 衣:外衣 裹:內(nèi)衣 絺(吃):細葛布 绤(系):粗葛布 國風(fēng)·鄘風(fēng)·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發(fā)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揚且之晳也。
胡然而天也
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縐絺,是紲袢也。
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 借華麗衣飾諷刺衛(wèi)宣公夫人(原為他兒媳)姜宣荒淫無恥。
副:用假發(fā)編成的髻,上綴珠玉 笄:簪 珈:玉飾 象服:鑲嵌珠寶繡滿彩色花紋的華麗禮服 翟:繡長尾野雞圖案的禮服 鬒:烏發(fā)如云 髢:假發(fā) 瑱:玉耳飾 揥:搔頭簪子 展:象服內(nèi)的紅色縐紗禮服 紲袢:貼身內(nèi)衣 羽林郎 漢辛延年 胡姬年十五。
春日獨當(dāng)壚。
長裾連理帶。
廣袖合歡襦。
頭上藍田玉。
耳后大秦珠。
兩鬟何窈窕。
一世良所無。
一鬟五百萬。
兩鬟千萬余。
孔雀東南飛 漢樂府 雞鳴外欲曙 ,新婦起嚴(yán)妝。
著我繡夾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 ,頭上玳瑁光。
腰若流紈素 ,耳著明月當(dāng)。
指如削蔥根 ,口如含珠丹。
纖纖作細步 ,精妙世無雙。
長裙連理帶 ,廣袖合歡襦。
吳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漸路入、仙塢迷津。
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
--- 白居易 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
時世流行無遠近, 腮不施朱面無粉。
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態(tài),妝成盡似含悲啼。
圓鬟無鬢堆髻樣, 斜紅不暈赭面狀。
昔聞被發(fā)伊川中,辛有見之知有戎。
元和妝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fēng)。
不知道唐代婦女是否真這樣打扮,這明顯是不懂化妝只知道往臉上傾瀉化妝品 繚綾-念女工之勞也 白居易 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
應(yīng)似天臺山上月明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
織者何人衣者誰,越溪寒女漢宮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樣人間織。
織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廣裁衫袖長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紋。
異彩奇文相隱映, 轉(zhuǎn)側(cè)看花花不定。
昭陽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對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無惜心。
繚綾織成費功績, 莫比尋??暸c帛。
絲細繰多女手疼,扎扎千聲不盈尺。
昭陽殿里歌舞人。
若見織時應(yīng)也惜。
白大詩人在諷諫時卻不經(jīng)意地給我們留下了漢服的珍貴資料,“江南春水色”該是多美的顏色
曹雪芹(清)警幻仙子賦…… 方離柳塢,乍出花房。
但行處,鳥驚庭樹; 將到時,影度回廊。
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 荷衣欲動兮,聽環(huán)佩之鏗鏘。
靨笑春桃兮,云堆翠髻; 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
纖腰之楚楚兮,回風(fēng)舞雪; 珠翠之輝輝兮,滿額鵝黃。
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 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
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 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羨彼之良質(zhì)兮,冰清玉潤; 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
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美彼之態(tài)度兮,鳳翥龍翔。
其素若何
春梅綻雪。
其潔若何,秋菊被霜。
其靜若何,松生空谷。
其艷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龍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應(yīng)慚西子,實愧王嬙。
奇矣哉
生于孰地,來自何方
信矣乎
瑤池不二,紫府無雙。
果何人哉
如斯之美也
贈張云容舞 楊玉環(huán)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
輕云嶺上乍搖風(fēng),嫩柳池邊初拂水。
這書楊妃留下唯一的詩篇。
張云容是其侍兒,擅跳霓裳羽衣舞。
大約是與其惺惺相惜才寫詩相贈。
以其詩句措辭和意象,不難想象霓裳舞舞姿之美服飾之華。
醉垂鞭宋 張先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
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詠歌女之作.雙蝶寫服飾紋樣,朱粉閑花寫梳妝.寫美色,寫神韻。
【紅薔薇】牛嶠 曉啼珠露渾無力,繡簇羅襦不著行。
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xué)梅妝。
五代詩人,寫梅花妝典故。
南朝《宋書》中寫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曾在正月初七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殿前梅樹上一朵梅花,恰巧落在公主額上,額中被染成五出花瓣狀。
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于是紛紛剪梅花貼于額頭,這種梅花妝很快就流傳到民間,成為當(dāng)時女性爭相效仿的時尚。
菩薩蠻 葉夢得 赤闌橋盡香街直。
籠街細柳嬌無力。
金碧上青空。
花晴簾影紅。
黃衫飛白馬。
日日青樓下。
醉眼不逢人。
午香吹暗塵。
這是一個驕橫的貴公子形象。
唐玄宗曾選出一些姿容俊秀的少年樂工,衣黃衣,文玉帶,此后黃衫成為少年公子的代稱。
希望對你有幫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