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詩句
前一句是: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全文如下: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
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
菊之愛,陶后\\\/\\\/鮮(xiǎn)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詩句
1、古詩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贈送)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2、西洲①曲(南朝樂府民歌) 憶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③。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④飛,風吹烏桕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⑤。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⑥徹底紅⑦。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⑧。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⑨。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注釋】①〔西洲〕地名,未詳所在。
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紀念的地方。
②〔下〕落。
落梅時節(jié)是本詩中男女共同紀念的時節(jié)。
③〔鴉雛色〕形容頭發(fā)烏黑發(fā)亮。
鴉雛,小鴉。
④〔伯勞〕鳴禽,仲夏始鳴。
⑤〔翠鈿〕用翠玉做成或鑲嵌的首飾。
⑥〔蓮心〕和“憐心”雙關,就是相愛之心。
⑦〔徹底紅〕就是紅得通透底里。
⑧〔望飛鴻〕有望書信的意思,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
⑨〔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此二句似倒裝。
意思是秋夜的一片藍天像大海,風吹簾動,隔簾見天便覺似海水蕩漾。
一說這里把江稱為海,“海水”即指江水。
〔悠悠〕渺遠。
天海寥廓無邊,所以說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夢的“悠悠”。
〔君〕指住在江北的愛人。
3、《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摘錄(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4、絕句漫興(其七)(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5、采蓮曲(朱湘) 小船呀輕飄,\\\/楊柳呀風里顛搖;\\\/荷葉呀翠蓋,\\\/荷花呀人樣嬌嬈。
\\\/日落,\\\/微波,\\\/金絲閃動過小河。
\\\/左行,\\\/右撐,\\\/蓮舟上揚起歌聲。
菡萏呀半開,\\\/蜂蝶呀不許輕來,\\\/綠水呀相伴,\\\/清凈呀不染塵埃。
\\\/溪間\\\/采蓮,\\\/水珠滑走過荷錢。
\\\/拍緊,\\\/拍輕,\\\/槳聲應答著歌聲。
藕心呀絲長,\\\/羞澀呀水底深藏;\\\/不見呀蠶繭,\\\/絲多呀蛹裹中央?\\\/溪頭\\\/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猶。
\\\/波沉,\\\/波升,\\\/波上抑揚著歌聲。
蓮蓬呀子多,\\\/兩岸呀榴樹婆娑,\\\/喜鵲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羅。
\\\/溪中\(zhòng)\\/采蓮,\\\/耳鬢邊暈著微紅。
\\\/風定,\\\/風生,\\\/風蕩漾著歌聲。
升了呀月鉤,\\\/明了呀織女牽牛;\\\/薄霧呀拂水,\\\/涼風呀飄去蓮舟。
\\\/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蒼茫;\\\/時靜,\\\/時聞,\\\/虛空里裊著歌音。
影響: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形容出淤泥而不染的詞語
清高卓而不凡脫俗冰清玉潔
有沒有形容 蘭花 菊花 梅花的的句子
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菊 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投與桃花一處開。
〔秋聲〕--風子-- 廊下階前一片金,香聲潮浪涌游人。
只緣霜重方成杰,梁苑東籬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獅龍氣象竟飛天,再度輝煌任自威
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蘭 花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蘭幽香風定,松寒不改容。
——李白清代繆公恩在《露蘭》笑靨半含還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清代張綸英《蘭草》小草時作花,嫣紅間蔥青。
閑階濯新雨,綽態(tài)何娉娉清代張問陶《蘭》偶檢叢蘭畫幾枝,各標神韻肯參差。
高花飛舞低花笑,同倚春風自不知張學良將軍的《詠蘭詩》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愛新覺羅.玄燁《秋蘭》 殿前盆卉,芳蘭獨秀,昔人稱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題四韻。
猗猗秋蘭色,布葉何蔥青。
愛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緗帙,靜影依疏欞。
豈必九畹多,侈彼離騷經(jīng)。
曹 寅《冬蘭》冬草漫寒碧,幽蘭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詩家。
叢秀幾釵股,頂分雙髻丫。
夕窗香思發(fā),風影欲篝紗。
梅 花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山園小梅 林和靖唐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