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別枝驚鶴清風半夜鳴蟬描寫的是生物具有什么樣特征
生物的應(yīng)激性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有沒有一句相似的古詩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月光明凈,鵲飛人驚,詩人乍驚之后的反覺有趣,與后面的圖景組成一幅動態(tài)相連的夜行圖。
“別枝”,胡云翼先生釋為“斜枝”。
從詞的表面來看,是寫夜行之景,主旨卻在以此摹狀夜行的情趣。
蘇軾詩有云:月明驚枝未安,一棹飄然自隨。
江山秋風無限浪,枕中春夢不多時……”月明驚鵲意亦同前,只是詩人更有一種孤獨之感,鵲未安棲使他聯(lián)想到平生遭際,于是月明星稀的夜晚別有一番感喟鼓蕩在胸臆,明月驚鵲也仿佛曾受驚弓之險。
又,周邦彥《蝶戀花》中有:“淚花落枕綿紅冷”,則是虛擬而實寫,但詞人肯定于此境有過切身的觀照,則是無疑的。
他寫枕上離人的想象,天明將別,情人整夜未眠,屋前樹上棲身卻也不安定,時動時鳴,離人聽得很清楚,然鳥鵲仍可比翼雙飛,以此反襯離愁別恨之深。
以上諸家,辛詞寫一種純美的擯棄了喧囂塵慮的情景,和蘇詩、周詞皆別有一番感喟;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則有很深的禪意,他在幽靜而生機盎然的境界里體驗到了放棄貪婪,不再追求自我的擴張衍存的泰然心境。
但不管怎樣,他們所觀察到的實景和烘托靜境的方法卻略有所同,靜,往往由動襯托出來,但此處除了響聲,尚有光感、亮度對靜謐的烘托。
光感的移動雖然極微極輕,然在素默以處的詩人心中卻能敏感地體會到,況且鳥鵲振翅之響亦是由月光引起;再說鳥鵲振翅以后即復(fù)歸于靜,不會無休止地動下去,而月光卻默默流注,在很長一個期間延續(xù)著,應(yīng)是靜美的本源和參照物。
月光、驚鵲和作為審美主體的人俱極渾然融為一體,同為天幕下的自然風景。
“明月別枝驚鵲”出自哪首詩
吃罷晚飯,我坐在院子中乘涼,忽然記起曾經(jīng)學過的一首詩: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時值盛夏,清風徐徐,月升東山。
一棵老樹上雖然沒有鳥兒,但池塘里的蛙聲大作……多美的夏夜
該出去走走,只有到大自然里,才能真正體味到、享受到詩人所描寫的那種境界。
于是,我走出了大門。
房前屋后,乘涼的人很多,男女老少,三五成群。
老爺爺手拿煙斗,在談?wù)撝r(nóng)村改革的大事,老太太們在打牌、在談笑,阿姨、小伙子們在竊竊私語,天真活潑的孩童在捉熒火蟲……啊
農(nóng)村的夜是如此迷人
走著走著,我來到植物園的荷花池旁,池中挨挨擠擠的荷花,翹首仰望天空,似乎與天上的星星對話。
一陣涼風拂面而來,荷花的清香使我陶醉。
月光下,那一朵朵荷花千姿百態(tài),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漲紅了臉,躲在碧綠碧綠的荷葉下;有的好奇地探出頭來,望著這美好可愛的人間;有的像俊俏的仙女,正對著平靜的湖面梳妝打扮。
突然,一只青蛙跳到荷葉上,濺起一顆顆閃亮的水珠,猶如珍珠落入玉盤。
夏天的夜晚真美啊
簡直就像一幅風景秀麗的山水畫。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
2.這首詩描寫的時間是月明風清的夏夜,地點是山村鄉(xiāng)野;3..這首詩中描寫山村特有的聲音是蟬鳴、蛙噪;4.這首詩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達了詩人豐收之 年的喜悅和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意思
唐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
“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劉禹錫《鶴嘆》)、“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鶴二首》)、“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杜牧《鶴》)、“精含丹而星曜,頂凝紫而煙華”(鮑照《鶴舞賦》)、“羽翼光明欺積雪,風神灑落占高秋”(鄭谷《鶴》)、“丹砂結(jié)頂煜有輝,咳吐璀錯生珠璣”(劉伯溫《云鶴篇贈詹岡》)、“丹砂作頂耀朝日,白玉為羽明衣裳”(謝縉《題松竹白鶴圖》)。
鶴行走時,細腿高抬,挺胸昂首,邁著“矩步”,從不萎萎縮縮,徐緩而高雅,有一種“紳士”風度,透著陽剛之氣。
詩人們寫道:“徘徊幽樹月,嘹唳小亭風”(張籍《和裴司空以詩請刑部白侍郎雙鶴》)、“徐引竹間步,遠含云外情”(劉禹錫《鶴嘆》)、“夕陽灘上立徘徊,紅蓼風前雪翅開”(韋莊《失鶴》)。
詩人們寫鶴的飛,凌霄直上,翱翔萬里。
“歡呼良自適,羅列好相依”、“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張九齡《羨鶴》)、“翱翔一萬里,來去幾千年”(李嶠《鶴》)、“匝日域以回鶩,窮天步而高尋”(鮑照《鶴舞賦》)、“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東游扶桑略西極,上下九天僅咫尺”(謝縉《題松竹鶴圖》)、“分飛共所從,六翮勢摧風”(杜牧《別鶴》)、“蒼波萬里茫茫去,駕風鞭霆卷云路”、“四海明月五湖風,飛沖直上凌虛空”(友鶴仙《友鶴吟》)。
“應(yīng)吹天上律,不使塵中尋”(孟郊《曉鶴》)、“閑整素儀三島近,回飄清唳九霄聞”(李紳《憶放鶴》)、“秋霄一滴露,聲聞林外天”(元稹《和樂天感鶴》)、“清音迎曉日,秋思立寒蒲”(杜牧《鶴》)、“清響徹云霄,萬籟悉以屏”(于謙《夜聞鶴唳有感》)。
?。骸半p舞庭中花落處,數(shù)聲池上月明時”(劉禹錫《和樂天送鶴上裴相公別鶴之作》)、“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始連軒以鳳蹌,終宛轉(zhuǎn)而龍躍”、“驚身蓬集,矯翅雪飛”(鮑照《舞鶴賦》)、“羽毛似雪無瑕點,顧影秋池舞白云”(李紳《憶放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