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的第三四自然段那一句美三四段優(yōu)美的句子,批注。
思想 本文介紹了自古以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段落結構 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指出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可以作為第一段。
“奇觀”指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
“自古以來”是說錢塘江大潮自古就有。
僅一句話,就突出了錢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講潮來之前的景象,可以作為第二段。
先講觀潮的時間——農歷八月十八,地點——海寧縣鹽官鎮(zhèn)的海塘大堤。
再講潮來之前江面上的景色。
有兩點值得注意:一點是“江面上很平靜”,這和潮來之時的“動”形成鮮明的對照;一點是“越往東越寬”,這實際上是簡略地介紹了錢塘江口的地形(這種特殊的地形對錢塘江大潮的形成有決定作用)。
接著講岸上的景象。
“早已人山人?!保f明觀潮的人非常多,人們早早趕來,盼望一睹錢塘江大潮的風采。
第三、四自然段講大潮到來時的壯觀景象,是課文內容的重點,可以作為第三段。
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把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讀者面前展現了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
講聲音,先是“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而后“響聲越來越大”,最后,“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講景象,大潮在遠處時,“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大潮從遠處涌來時,“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大潮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浪潮越來越近時,“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人如臨其境,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
作者觀潮,先聽到“聲音”,后看到“潮水”,是因為音速快于水速。
最后一個自然段講潮頭過后的景象,可以作為第四段。
這段共有三句話,第一句講潮頭過后的余波,通過對余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頭到來時的氣勢之大。
第二句講過了很久,江面才恢復了平靜,說明余波持續(xù)的時間之長。
第三句講江水上漲,有兩丈來高,這是從水量之大講江湖的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