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描寫林則徐
林則徐是我國近代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他是怎樣成為人人敬仰英雄的呢
讓我來告訴大家
十九世紀以后,因為當時的統(tǒng)治者清王朝的皇帝腐敗無能整天吃喝玩樂,根本不把治理國家當成一回事,所以.就有一些英國殖民者販運一種名叫鴉片的毒品到中國來買,毒害中國人的身體,賺取中國人的錢財。
當時吸鴉片的人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多達數(shù)百萬。
林則徐看不過去,就寫信給皇上要求禁絕鴉片,皇帝同意了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讓他去查禁鴉片。
林則徐立下軍令狀;不禁絕鴉片,絕不回京。
一到廣州,他先掌握了全部情況,并告訴煙販們;三日以內必須交出所有鴉片。
煙販們不以為然,想蒙混過關,假惺惺的交出了一千多箱鴉片,林則徐知道煙販們?;ㄕ校桶褵熦渹兘y(tǒng)統(tǒng)地抓起來了,煙販們一看大事不妙,就交出所有鴉片,一共兩萬多箱,共重二百五十多萬斤。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天空非常晴朗,就在那一天,所有被收繳的鴉片被銷毀了。
因此,林則徐成為近代史上比較杰出的民族英雄了。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林則徐是我國近代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他是怎樣成為人人敬仰英雄的呢
讓我來告訴大家
十九世紀以后,因為當時的統(tǒng)治者清王朝的皇帝腐敗無能整天吃喝玩樂,根本不把治理國家當成一回事,所以.就有一些英國殖民者販運一種名叫鴉片的毒品到中國來買,毒害中國人的身體,賺取中國人的錢財。
當時吸鴉片的人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多達數(shù)百萬。
林則徐看不過去,就寫信給皇上要求禁絕鴉片,皇帝同意了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讓他去查禁鴉片。
林則徐立下軍令狀;不禁絕鴉片,絕不回京。
一到廣州,他先掌握了全部情況,并告訴煙販們;三日以內必須交出所有鴉片。
煙販們不以為然,想蒙混過關,假惺惺的交出了一千多箱鴉片,林則徐知道煙販們?;ㄕ校桶褵熦渹兘y(tǒng)統(tǒng)地抓起來了,煙販們一看大事不妙,就交出所有鴉片,一共兩萬多箱,共重二百五十多萬斤。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天空非常晴朗,就在那一天,所有被收繳的鴉片被銷毀了。
因此,林則徐成為近代史上比較杰出的民族英雄了。
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天剛蒙蒙亮,廣州城就沸騰起來了。
城門旁張貼著一張大布告,人們紛紛前來圍觀。
有的人大聲宣讀著:“欽差大臣林則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門灘將收繳的洋人鴉片當眾銷毀,沿海居民和在廣州的外國人,可前往觀瞻……”老年人邊聽邊點頭,笑盈盈地捋著胡須。
青年人興奮地揮著拳頭,贊不絕口。
頑皮的孩子們在人群里鉆來鉆去,高興地叫喊著:“燒洋鬼子的大煙了,快到虎門灘去看呀
”成群結隊的百姓,穿著節(jié)日盛裝,敲鑼打鼓,起勁地舞著獅子和龍燈;孩子們用竹竿挑著一掛掛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聾。
浩浩蕩蕩的人流,向虎門灘涌去。
前往虎門灘的群眾,經(jīng)過英國洋館。
那里,過去英國人趾高氣揚,不可一世。
可今天,洋館卻死一般寂靜,幾個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國商人,見人海如潮,喊聲震天,嚇得趕忙把頭縮了回去。
虎門離廣州城約有一百多里地,人們冒著6月的驕陽,經(jīng)過長途跋涉,前來觀看。
虎門海灘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門灘高處,挖了兩個15丈見方的銷煙池,池子前面有一個涵洞①,直通大海,后面有一個水溝,往里灌水。
池子周圍搭了幾個高臺,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等文武官員,在高臺上監(jiān)督銷煙。
銷煙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鹽倒入池內,再把煙土切成四瓣扔進水里。
等煙土泡透后,再把一擔擔生石灰倒進池子里。
不一會兒,池子像開了鍋似的,黑色的鴉片在池子里翻來滾去,一團團白色煙霧從池子里往上蒸騰,彌漫了整個虎門灘。
圍觀的群眾歡呼跳躍。
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開了,銷毀的鴉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許多外國商人看到這驚天動地的場面,都非常震驚,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則徐的臺前,摘下帽子,躬身彎腰,表示敬畏。
林則徐浩然正氣地對他們說:“現(xiàn)在你們都看到了,天朝嚴令禁煙。
希望你們回去以后,轉告各國商人,從此要專做正當生意,千萬不要違犯天朝禁令。
走私鴉片,自投羅網(wǎng)。
”商人們洗耳恭聽,連聲稱是。
兩萬多箱鴉片,23天才全部銷毀。
這一壯舉,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
出生於一七八五年八月三十日的林則徐,小時候家境十分貧苦,常常吃不飽、穿不暖。
但是林則徐并沒有被逆境所打倒。
他從小便勤奮好學,往往因學習而廢寢忘餐。
長大后,他不負眾望,考中了進士,同時,亦開始了他的為官生涯。
他在任期間,認真地打擊奸商、救濟災荒、清理積案,做了許多有利於人民的事情,令百姓對他贊不絕口。
在道光年間,大量鴉片開始輸入我國,許多人都沾染了吸食鴉片這種惡習。
鴉片已嚴重地威脅著清政府的統(tǒng)治地位。
於是,道光皇帝不得不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他前往廣東禁煙。
林則徐憑著一顆愛國之心,一到廣東便頂風逆浪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從外國鴉片販子手中收取了二百多萬斤的鴉片,并在虎門灘上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虎門銷煙」,為中國人民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但是,英國的資產(chǎn)階級為了保護可恥的鴉片貿(mào)易,擴大對中國的侵略,便公然對中國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
林則徐眼見英國發(fā)動武裝入侵,非但沒有退縮,反而堅持抵抗,并多次擊退敵人的武裝挑釁。
但是,由於北方的防備不足夠,讓敵人有機可乘,很快北京便受到英軍的威脅,而一些反對禁煙的投降派官僚亦乘時而起,紛紛捏造事實,陷害林則徐。
當時的道光皇帝聽信了奸臣的讒言,把有功之臣林則徐撤職查辦,并流放到遙遠的邊疆。
我為林則徐這種悲慘的結局感到無限的同情和悲哀,也為這班奸臣的所作所為感到萬分可恥,更為這樣一位皇帝感到無比的氣憤和可悲。
以往,我對林則徐這位愛國英雄的事跡僅是一知半解,大都是從課本上以及老師的教授中得知,所知的只是表面的認識,并沒有深入地了解這位歷史上著名的人物。
但是,自從看了《林則徐的故事》這本書之后,我對林則徐的了解有了深一層的認識。
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到林則徐在讀書時代的勤奮好學,我了解到他身為父母官時,如何的清廉、剛正不阿,時刻想著為老百姓服務;我了解到歷史上著名的「虎門銷煙」以及「鴉片戰(zhàn)爭」這其中許多的詳細情形;我了解到為人民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的林則徐的悲慘結局……,這一切一切,都比課本上以及課堂上老師所提及的更深入。
看了《林則徐的故事》之后,我對林則徐的認識已不再只停留在他是一位負責禁煙的欽差大臣上。
他的勇氣和智慧令我佩服不已,他勇於與惡勢力斗爭和誓死效忠祖國的精神,更令我對他產(chǎn)生了萬分的崇拜。
林則徐千里迢迢由北京來到廣東,身體力行大搞禁煙工作,這其中遇到過不少困難,但是林則徐并沒有被困難嚇跑,反而積極地面對困難,想辦法解決困難,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平時,我在學習上、日常生活上也遇到過不少的困難,而對於處理困難的方法,我和林則徐簡直有天壤之別。
面對困難,我往往采取逃避的態(tài)度,我不敢向困難挑戰(zhàn),只是一味退縮,結果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看來,我應該好好地向林則徐學習。
林則徐面對英國的入侵,堅持抵抗,與敵人進行強烈的抗戰(zhàn),不愧是一個愛國愛民的民族英雄。
但時至今日,仍擁有這種高尚的精神的人又有多少個呢?我深信答案絕對是寥寥無幾。
一個國家要繁榮富強起來,不僅要有一個為國民認真辦事的政府,而且要有一群像林則徐這樣忠心報國的官員。
有好的政府,有好的官員,有好的人民,一個國家還愁強不起來嗎
求一篇人教版(老版)小學語文課文,大概講述的是一個國家被侵略了,然后學生們上最后一節(jié)課的。
圓明園的毀滅一、教材解讀1.課文簡說。
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
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的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了圓明園的布局、建筑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xiàn)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
最后一個自然段用精練、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jīng)過。
文章前后內容緊密聯(lián)系,一揚一抑,一美一毀,愛恨交織,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fā)愛國之情,是教學的重點。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它昔日輝煌景觀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文章的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學的又一難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把搜集與整理、運用資料結合起來,再現(xiàn)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fā)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2.詞句解析。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計算的意思。
“不可估量”是說圓明園的毀滅損失巨大,無法計算。
眾星拱月:圓明園的主園有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
除三園外,還有許多小園。
“拱”,環(huán)繞。
“眾星拱月”,無數(shù)星星環(huán)繞著月亮,比喻許多東西圍繞著一個中心。
“許多小園……眾星拱月般環(huán)繞在圓明園周圍”描繪出了圓明園的總體格局。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玲瓏剔透:“玲瓏”,精致靈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
“玲瓏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瓏,精致奇妙。
西洋景觀:“西洋”,泛指歐、美各國。
在長春園內,有一個景點叫“西洋樓”。
這是一座西式宮殿建筑,石柱的柱頭柱身皆仿羅馬式,庭院中的松柏灌木模擬歐洲幾何圖案修剪,圍墻和道路鋪裝以及石雕陳設等也都是西洋式。
文中“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一句所說的“西洋景觀”指的就是“西洋樓”。
這座西式宮殿建筑,占地面積達100多畝。
二、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銷毀、瑰寶、灰燼、舉世聞名、眾星拱月、玲瓏剔透、亭臺樓閣、詩情畫意、天南海北、奇珍異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jīng)過,激發(fā)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
學習與運用搜索、整理資料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1.本文對圓明園當年輝煌景觀的介紹語言簡潔,內涵豐富。
因為當年的景觀都已不復存在,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展開想象,使學生對當年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了解。
可以憑借插圖,也可以課前布置學生通過搜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使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師還可緊扣語言文字適當補充一些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相關鏈接中的內容可供參考。
文后的“選作題”可在學完課文后布置,再結合“展示臺”交流展示。
如果有條件,可以觀看電影《火燒圓明園》。
2.介紹“圓明園輝煌的過去”(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探究要有個主題,可找出文章中三個高度評價圓明園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的句子——“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抓住關鍵詞語“舉世聞名、博物館、藝術館、瑰寶、精華”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人們給圓明園這么高的評價
”在討論中明確作者是從眾星拱月的布局、風格各異的建筑、收藏文物的珍貴這三個方面,來再現(xiàn)圓明園輝煌的過去的。
教學第二自然段,可出示圓明園的平面圖,用不同的顏色標示出三園及周圍的小園,弄清三園的大概方位及小園的分布情況,進而理解“眾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第三自然段的“中外風景名勝”“幻想的境界”概括說明了圓明園的建筑及景觀。
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園內的景觀分為哪幾類,可用填空、引讀的方法幫助學生概括,從而體會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的含義。
圓明園的瑰麗畢竟已成為過去,單憑讀文要學生在腦海里形成生動的形象是比較困難的,教學時可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這樣既有助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有針對性地運用資料理解重點、難點的能力。
有條件的班級亦可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引導他們把最感興趣的景觀想象具體,并說一說。
如,“我仿佛來到了風光秀麗的田野山鄉(xiāng),看到了稻浪滾滾,聽到了潺潺流水聲,聞到了稻花飄香……”文中提到的景點,要注意喚起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與生活體驗,如,有的景觀在過去的學習或搜集資料中有所了解,也許有的學生親自游覽過,這都是可以利用的課堂教學資源,要注意發(fā)掘,從而促進學生的感悟、理解。
3.教學“毀滅”這一自然段,要利用好課后思考題。
可采用換詞、刪詞法,如,把“闖進”換成“進入”,把“凡是、統(tǒng)統(tǒng)、實在、任意、連”等詞語刪去,通過朗讀、比較、討論,體會這些詞語的表達效果,有條件的可播放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段,直觀感受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
也可在讀文的基礎上,組織說話練習:“假如此時你正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最想說些什么
”進而組織討論: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為什么用較大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
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感悟本文的寫作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如果學生提出為什么圓明園會被侵略者燒毀,可適機滲透近現(xiàn)代史教育,讓學生了解當時清政府的腐敗、落后和無能,進一步布置學生搜集文字或圖片資料,了解中國所蒙受的恥辱,了解當今祖國的強大,激發(fā)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也可把本文的學習與習作中寫讀后感的要求結合起來,習作內容及早知曉,范文及早閱讀,把課文感悟與習作準備聯(lián)系起來。
4.這篇課文文字優(yōu)美,字里行間飽含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教學時教師可以以情激情,以讀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實激情,特別是要重視以讀激情。
第二至四自然段朗讀時應體現(xiàn)欣賞、贊美、自豪之情,語氣自然、從容,語速宜緩,娓娓道來,通過品讀、引讀、想象讀,把學生帶入一百多年前的圓明園之中。
最后一個自然段情感起了變化,帶著歷史的悲憤,朗讀時應體現(xiàn)痛惜、仇恨之情,聲調可提高,“闖進、統(tǒng)統(tǒng)、凡是、任意”等關鍵詞要讀重音。
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要在感悟、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并講求一定的方法。
如,第三自然段可用填空法、引讀法,邊背邊想象;第四自然段抓住“總—分—總”段式特點進行背誦。
5.本課有14個生字要求會寫。
要注意“統(tǒng)”的右邊與“流”的右邊不一樣,不要多寫一豎,可采用形近字比較的方法加以辨析。
要指導寫好“剔”、“瑤”、“侵”、“瑰”等字形較復雜的生字。
四、教學案例課堂實錄片段一:自主閱讀,交流初讀感受師:聽說課前大家已經(jīng)看過兩遍課文了,有看三遍的嗎
生:我。
(三五個學生舉手)師:好,請放下手。
有超過他們的嗎
(一生舉手回答說“四遍”)你看了四遍,很好。
看一遍兩遍就不錯了,看四遍更不得了。
這叫自覺地學習。
請同學們把右手抬起來,咱們一起寫課題好不好
(邊板書邊指導。
學生書空)圓,寫得瀟灑一點;的,上齊下不齊;毀,注意筆順;滅,上面一橫長一點。
請大家讀一讀。
(生齊讀課題)師:大家打開書本把課文讀一遍。
讀書要學會做記號,留下你思考的痕跡。
寫得特別好的地方,感受特別深的地方,還有不懂的地方都可做記號。
(教師巡視)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同學把第三段畫下來了,我知道你們?yōu)槭裁串嬤@一段。
(繼續(xù)巡視)對,加上批注,為什么畫這一段,寫一寫你的理解和體會,這才叫會讀書。
師:默讀完的同學請朗讀課文,要讀得正確流利,能讀出自己的感受更好。
自己試一試。
(教師巡回指導)師:把書放下。
讀了兩遍課文,我發(fā)現(xiàn)每位同學臉上的表情與剛上課時完全不一樣了,你們把讀了這篇課文的感情統(tǒng)統(tǒng)寫在自己的臉上了。
現(xiàn)在我問大家,你讀了這篇課文,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我覺得英法聯(lián)軍是無恥的強盜
生:我痛恨英法聯(lián)軍
師:他讀出一個“英法聯(lián)軍無恥”,他讀出一個“痛恨”。
生:我覺得英法聯(lián)軍簡直毫無人性
生:圓明園的毀滅是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我恨英法聯(lián)軍,也恨清政府。
生:對圓明園的毀滅我很難過,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
(選自《小學語文教師》增刊“于永正語文教育教學藝術”專輯)課堂實錄片段二:激發(fā)情感,走進學生精神生活師:現(xiàn)在,讓我們假設一下歷史,回到一百多年前做一次小小的體驗。
如果你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一國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輔佐皇帝參與國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衛(wèi)國家領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面對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行徑,你會怎么做
請自己選擇一個角色靜靜想一想,一會兒請你實話實說。
(學生講其中的一個角色的時候,老師緊緊圍繞這個角色進行討論,討論完了再講下一個角色。
)生:我是當時的皇帝,但我沒有兵權,我的兵權掌握在老佛爺慈禧的手中。
我會號召所有的百姓團結起來,即使用長矛、弓箭,也能對付洋槍洋炮。
只要團結,就有希望。
師:雖然你的皇權掌握在慈禧手中,但你善于發(fā)動群眾——了不起的皇帝。
生:假如我是皇帝,我不會造圓明園,我會把所有的錢用作軍費。
當英法聯(lián)軍入侵時,我會派出軍隊與他們戰(zhàn)斗。
生:如果我是朝中大臣,我會給皇帝建議,派人去留洋,學成歸來后制造自己的槍炮。
生:我是北京城的一位老百姓,我會動員號召其他百姓團結起來與敵人抵抗。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會和他們血戰(zhàn)到底。
即使我犧牲了,我的身體也要倒在圓明園里成為敵人的絆腳石
師:給自己掌聲,為自己喝彩。
(生鼓掌)但遺憾的是,歷史不能假設。
請讀下面的幾個小資料(小黑板出示)——生:圓明園是皇帝享用的。
當圓明園被燒,咸豐皇帝無奈,只好帶著慈禧等倉皇逃跑了。
生:英法聯(lián)軍兩次洗劫圓明園。
軍閥混戰(zhàn)時期,一些軍閥又進行洗劫,圓明園最后只剩幾塊殘垣斷壁。
師:當我們的思維視角停留在一個方面的時候,我們的思考就會停止。
剛才的體驗只是讓我們正視一下歷史。
讀了上面的小資料,現(xiàn)在,再讀“圓明園”這三個字的時候,難道你心中僅僅是自豪和憤怒嗎
生:說不出來的滋味。
生:我悲憤
很難過。
師:我看到同學們的表情很復雜,正如剛才同學說的,心中的滋味復雜了。
學習一篇課文,最重要的是打開思路、學會思考。
現(xiàn)在就要離開圓明園。
那么,請閉上眼睛,課前你眼前出現(xiàn)的是廢墟,是火焰,那么,現(xiàn)在,你的心中,圓明園僅僅是廢墟、是火焰嗎
圓明園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
(學生思考后回答)生:圓明園是我們的恥辱。
生:我認為是中國人民的警示牌……師:圓明園的大火早已熄滅,可是我們思考的腳步不能停止。
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為什么會被幾千個強盜殺到京城
圓明園燒掉的究竟是什么
毀滅的究竟是什么
永遠也毀滅不了的是什么
——也許,今天的學習只是給同學們打開了一扇小小的門,希望大家從這扇門出發(fā),主動搜集與整理文字或圖片資料,了解中國曾經(jīng)蒙受的恥辱,懷著更多的思考走向未來的人生。
(選自《小學語文教師》2004年第11期竇桂梅“《圓明園的毀滅》課堂教學實錄”,選入時有刪節(jié))五、相關鏈接圓明園 位于北京西北郊。
原為清代的皇家御苑。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
此后的嘉慶、道光、咸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多年。
全園占地5 200余畝,方圓20多華里。
全園建筑總面積超過故宮。
人們習慣上所稱的圓明園,實際上是圓明、長春、綺春(后改名“萬春”)三園的總稱,占地甚廣。
圓明園系一座水景園,水面占全園面積一半以上。
在山環(huán)水繞之中,分布著145處景觀,有些景觀的命名,直接以水為主題。
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三潭印月”“曲院風荷”,都來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
還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廬山的“西峰秀色”,仿獅子林的“疊石迷宮”,仿瞻園的“茹園”,仿孤山放鶴亭的“招鶴蹬”等等,匯集了天下勝景和名園精華。
在圓明園的鼎盛時期,這里既是具有空前規(guī)模的皇家園林,又是清代皇帝發(fā)號施令、行使權力的統(tǒng)治中心。
從康熙到咸豐,6個皇帝每年總有三四個月在此居住,并處理政務和進行各種政治活動。
當年的大宮門兩旁,曾設置了內閣、六部、軍機處等中央政府部門的辦公處。
在西北面的一片廢墟殘跡中,仍能尋找到幾組規(guī)模宏大的宮殿遺址。
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舉行盛大宴會的“九洲清宴”、供奉歷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宮”和藏書樓“文源閣”等等。
在建筑藝術上,圓明園還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
長春園的北端,原建有一組園林化的歐洲式宮苑,其中有座“西洋樓”,由意大利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等外國專家設計,創(chuàng)建于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細刻的石材,主要景區(qū)裝置了多種形式的水池和機關噴泉。
園路鋪飾、綠籬修剪,以及圍墻、石雕、銅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樓頂卻鋪上了中國特有的琉璃瓦,墻壁上鑲嵌著琉璃磚,同時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迭石技術和磚雕工藝。
這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處兼有東西方風格的園林建筑群。
園內還收藏了極為豐富的舉國珍寶、稀世文物,堪稱是東方文化藝術寶庫。
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藝術價值極高。
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劫掠園中珍寶11天,并縱火焚毀三天三夜。
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資修整,萬春園、福海、萬花陣(歐式迷宮)等逐步恢復,定名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拓展閱讀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天剛蒙蒙亮,廣州城就沸騰起來了。
城門旁張貼著一張大布告,人們紛紛前來圍觀。
有的人大聲宣讀著:“欽差大臣林則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門灘將收繳的洋人鴉片當眾銷毀,沿海居民和在廣州的外國人,可前往觀瞻……”老年人邊聽邊點頭,笑盈盈地捋著胡須。
青年人興奮地揮著拳頭,贊不絕口。
頑皮的孩子們在人群里鉆來鉆去,高興地叫喊著:“燒洋鬼子的大煙了,快到虎門灘去看呀
”成群結隊的百姓,穿著節(jié)日盛裝,敲鑼打鼓,起勁地舞著獅子和龍燈;孩子們用竹竿挑著一掛掛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聾。
浩浩蕩蕩的人流,向虎門灘涌去。
前往虎門灘的群眾,經(jīng)過英國洋館。
那里,過去英國人趾高氣揚,不可一世。
可今天,洋館卻死一般寂靜,幾個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國商人,見人海如潮,喊聲震天,嚇得趕忙把頭縮了回去。
虎門離廣州城約有一百多里地,人們冒著6月的驕陽,經(jīng)過長途跋涉,前來觀看。
虎門海灘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門灘高處,挖了兩個15丈見方的銷煙池,池子前面有一個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個水溝,往里灌水。
池子周圍搭了幾個高臺,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等文武官員,在高臺上監(jiān)督銷煙。
銷煙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鹽倒入池內,再把煙土切成四瓣扔進水里。
等煙土泡透后,再把一擔擔生石灰倒進池子里。
不一會兒,池子像開了鍋似的,黑色的鴉片在池子里翻來滾去,一團團白色煙霧從池子里往上蒸騰,彌漫了整個虎門灘。
圍觀的群眾歡呼跳躍。
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開了,銷毀的鴉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許多外國商人看到這驚天動地的場面,都非常震驚,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則徐的臺前,摘下帽子,躬身彎腰,表示敬畏。
林則徐浩然正氣地對他們說:“現(xiàn)在你們都看到了,天朝嚴令禁煙。
希望你們回去以后,轉告各國商人,從此要專做正當生意,千萬不要違犯天朝禁令。
走私鴉片,自投羅網(wǎng)。
”商人們洗耳恭聽,連聲稱是。
兩萬多箱鴉片,23天才全部銷毀。
這一壯舉,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