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黃山奇石教案2
9、黃山奇石教學目的:1.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奇石的奇妙,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動手實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
3.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1.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弄懂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練習有感情讀文。
教學難點: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作者從幾方面介紹黃山奇石的,在了解的基礎上發(fā)揮想像創(chuàng)造性地練習說話。
2.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一、激趣導人1.出示黃山風景圖片: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小作者去欣賞黃山的奇石吧。
2.師范讀,小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奇石
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談琴。
二、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黃山奇石的神奇1.先自主學習,要求 : a.選擇一塊自己最喜歡的奇石,找一找課文哪一段寫了這塊奇石,并讀一讀。
b .圖文對照 ,說說這塊奇石的“神奇”之處,并用“——”劃出描寫巨石樣子的句子。
2.再合作學習,四人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隨機學習課文。
仙桃石:1.指名匯報,插問:這里的“恰好”是什么意思
“落”還可換成什么詞
哪個更好
(4)指名說
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9 黃山奇石教案(公開課匯報材料)-創(chuàng)意教學-2019秋
9.黃山奇石課題|黃山奇石|課型|新授課|設計說明|這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散文,課文圖文并茂,生動介紹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qū)有趣的奇石怪石。
課文語言生動,描寫形象,富有情趣。
本課的教學設計,著重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產(chǎn)生語感,再通過課文插圖,在想象中朗讀,在朗讀中感悟,感悟黃山奇石的奇特及人們對黃山奇石的贊嘆。
|作為導學案設計,我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用小組合作和看圖學文的方式,充分朗讀,讓學生真切地感受課文表達的情感。
|學前準備|1.搜集關(guān)于黃山奇石的資料。
(師生)|2.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
(學生)|3.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師)|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奇”。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學習重點|學習生字;初讀課文,理解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學前準備|1.制作教學課件。
(教師)|2.自學生字詞,嘗試朗讀,搜集黃山奇石的相關(guān)圖片。
(學生)|教學環(huán)節(jié)|導案|學案|達標檢測|一、新課導入。
|(用時:5分鐘)|1.播放黃山圖片,簡介黃山。
|2.出示題目,板書題目:黃山奇石。
|3.釋題,通過組詞理解“奇”。
|1.學生欣賞黃山圖片。
|2.齊讀題目。
|3.思考“奇”字是什么意思,用“奇”
把黃山奇石之老僧采藥的樣子寫下來,二年級作業(yè)
就說“老僧采藥”吧,他好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僧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背著一個用竹子編成的大藥筐正在采藥。
老僧采著采著,發(fā)現(xiàn)自己采到毒藥,趕緊把它仍到山下,山下有一只張大嘴巴的大青蛙,毒藥剛好掉進他的嘴巴里,不知它會不會被毒死的呢
不一會兒,太陽下山了,正好老僧也采滿一筐藥了,老僧一邊唱著歌一邊走回寺廟了。
我要黃山奇石的圖片,和對圖片的一些文字說明
收藏奇有藝術(shù)個性,尋求自收藏特點,搞特色性收藏,力求做藏品類化。
可搞全國性名石收藏,也可搞地域性奇石收藏;可按奇石種類收藏,也可按圖象分類收藏。
如圖象分類中可搞“古代人物”、“十二生肖”、“百梅圖”等系列性收藏。
收藏奇石要有藝術(shù)個性,尋求自己的收藏特點,搞特色性收藏,力求做到收藏品類多樣化。
可搞全國性名石收藏,也可搞地域性奇石收藏;可按奇石種類收藏,也可按圖象分類收藏。
如圖象分類中可搞“古代人物”、“十二生肖”、它們能在巖石縫中生存,生命力極強。
它們的樹干挺拔,有參天氣勢。
它們的松針又粗又長,富有活力。
它們有不同的形狀和生長環(huán)境,這樣它們就具有各種各樣的名字。
如:黑虎松、龍爪松、多子多孫松、云海松、連理松、探海松、迎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是黃山著名景點之一。
它的外形為:頂部和普通的松樹一樣,下面越來越小,最后一個樹杈已經(jīng)枯萎了。
這棵松樹和黃山的其它松樹有所不同,因為它生長在懸崖上,和探海松有相似的地方。
黃山的松樹和其它的松樹就是不一樣,別有韻味走在黃山中,能看到松樹遍布峰壑,破石而生,錯根盤結(jié)于危巖峭壁之上,或雄壯挺拔,或婀娜多姿,顯示著其頑強的生命力。
迎客松、臥龍松、倒掛松、團結(jié)松、龍爪松、探海松、孔雀松,黑虎松……應有盡有,而且千姿百態(tài),各俱神韻。
有的像一把巨大的綠傘,撐開了殷勤地等你;有的像云南的孔雀,抖動著美麗的羽毛,炫耀著自己獨有的魅力;有的像望穿秋水的伊人,在高處側(cè)著身子苦苦地把你眺望;有的則兀自獨立,高傲得像百年孤獨的麗人。
黃山松的生長方式很奇特,它們都扎根在巖石縫里,沒有泥土,枝丫都向一側(cè)伸展。
不錯,漫山遍野的黃山松就是生長在這樣的一種環(huán)境。
它們的根大半長在空中,象須蔓一般隨風搖曳著,為的是能夠更好的迎接雨露,擁抱陽光。
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無法留住很多水分。
但它們卻都能長得那么蒼翠挺拔、雋秀飄逸
那么,是誰在滋養(yǎng)著這些無本之木
是云,是霧,還是黃山獨有的自然環(huán)境
為了生存,黃山松別無選擇。
它以驚人的堅韌、剛強突破了生命的底線,創(chuàng)造了奇跡。
生命能夠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
也許十分,也許百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即便是自詡為世上最高級的動物的人類,也無法具體地回答這個問題。
而黃山松卻以它的雋秀飄逸告訴世人:生命的承受力是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都太輕易的放棄了我們努力就能得到的東西。
我們很悲哀的喪失了我們應有的堅韌和剛強。
黃山是由火成巖(也叫火山巖)組成,它形成于地球造山運動時期,從那時到現(xiàn)在這許多許多萬年的時間里,硬度小的山巖因不斷受到風化和雨水沖擊而形成了深谷,硬度大的巖石便形成了陡峭如削的山峰突然,在一堵臨淵的絕壁上,我看到一棵樹身只有茶杯粗細的小松樹,似一口倒掛的金鐘一般點綴著絕壁的光禿;我感到它仿佛是寫在自然之書扉頁上的一首美妙的小詩,也仿佛是一道展示生命的意志和激情的獨特風景。
我對同行的伙伴說,我要是這棵小松樹,早被嚇死了,因為天天要面對這么高的山崖,每天早晨一睜眼,晚上睡覺前的那種恐懼,可能會使我連最起碼的生存勇氣都沒有了。
我盡量靠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它根部的土壤少得可憐,它懸身于半空,盤根錯節(jié)地死死抓住巖壁,盡可能地向巖縫中更深的地方植根,吸取有限的一點養(yǎng)料。
然而,在它身上卻看不出一絲孱弱。
它的枝干傲骨迎風地斜刺蒼天,用斗志昂揚的姿態(tài)挑戰(zhàn)著命運。
對著這眼前的一幕我的心怎能無動于衷
我仿佛看到:在曾經(jīng)過去的歲月里的某一個時刻,一只粗心的鳥兒將一顆松仔偶然地銜落到那峭壁上的一道窄小的縫隙里;沒有想到這顆松仔得到了天地間的靈氣,竟然發(fā)了芽,長出的根須緊緊地抓住了那唯一可讓自己存身的縫隙,翠綠的葉子在還從未被綠色開墾過的空間里艱難地伸展著,伸展著;雖然它沒有山坡上那些青松的粗壯,也沒有玉屏樓前的迎客松的飄逸,但它卻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生命的神圣和尊嚴
像這顆松仔一樣,我們?nèi)魏我粋€人不是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之地和成長的環(huán)境嗎
但是,只要我們能像這棵臨淵的小松樹一樣去爭取自己的生存的空間,爭取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完美和偉大、神圣和尊嚴,我們就永遠不會愧對自然之母曾經(jīng)給予過我們的充滿靈性和激情的生命…也許,只有它,能再一次喚回我生命中遠逝的激情,帶我走出困惑給我驚喜甚至讓我超越。
絕壁之上的那棵小松樹后來一直出現(xiàn)在我的記憶中,以至它最后成了我心靈里的一道永恒的風景。
黃山的松樹為何能在石縫里生長在舉世聞名的風景旅游區(qū)黃山,光禿禿的巖石縫隙中生長著許多松樹,有的樹有好幾十厘米粗,年齡有幾百歲。
黃山的松樹挺拔雄偉,給人以不怕艱難、不屈不撓的感覺。
為什么黃山的松樹能在石縫里生長呢
原來,松樹的適應能力很強,它的根在很少的一點土壤里就能夠生長,還能自己制造養(yǎng)料。
另外,隨著松樹長大,樹根會分泌出酸性的汁液,這些汁液遇到花巖石、石灰?guī)r等,能逐漸使它們變成粉末,形成土壤。
正是因為松樹有著這些獨特的本領(lǐng),所以即使是在光禿禿的石山上,松樹也能扎下根,茁壯成長。
黃山十大名松奇松是黃山“四絕”之首,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
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于是,景美了,山活了,風動了,云涌了,雨多了,泉響了……連山石也有了靈氣。
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于松。
”黃山松,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黃山之巔,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它盤根于危巖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絕壑之上,巨松高數(shù)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tài),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千姿百態(tài),或聳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盤結(jié),如蒼龍凌波;或矯健威武如猛虎歸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讓人倍感親切;豎琴松、連理松、探海松、讓人浮想聯(lián)翩……黃山松的特點是針葉短而稠密,樹冠平整如蓋蒼翠欲滴,惹人喜愛。
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妮的連理松。
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
而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則是千千萬萬黃山松中的至寶,她雍容端莊,儀態(tài)萬方,讓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
迎客松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黃山人的化身和驕傲,她不僅被黃山人視為珍寶,更被中國人視為國寶。
于是她的倩影走進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如今,又伴隨著改革開放,和黃山旅游事業(yè)的真正身為黃山人才惦量得出。
發(fā)展而走出國,走向世界。
可是,迎客松畢竟已是壽逾千年的古松了。
黃山人極為重視迎客松的保護工作。
黃山園林局自1983年起,就為迎客松配備了一位專職特護,對她實行全天候科學守護。
十多年來,迎客松未出現(xiàn)過任何意外。
黃山松,熱情而又穩(wěn)重,好客卻不謙卑,親切略帶矜持,迎賓絕無虛意,她不僅描繪了黃山人的性格,更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風采!·迎客松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東側(cè),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
松名始見于民國《黃山指南》。
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
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cè)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nèi)外賓客來黃山游覽。
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
姿態(tài)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
有詩贊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
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干年。
”游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游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
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jù)它的形象制作的。
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征。
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送客松送客松在玉屏峰的道旁。
此松虬干蒼翠,側(cè)伸一枝,形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有詩贊曰:“巖前倩影側(cè)枝伸,青翠容顏滿面春。
黃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揮手送游人。
”·陪客松陪客松在玉屏峰前文殊臺上。
為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態(tài)秀麗,似長年累月既陪伴游人觀景,又陪游人小憩,故名“陪客松”。
有詩贊曰:“玉屏樓上客如梭,美主年年忙張羅。
不語奇松能職守,無間風雨笑顏多。
”其旁石上有“果然”二字題刻。
·盼客松從天都新道“天地一線”回首,可見此松。
它伸展巨臂,姿態(tài)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游客登臨,故名“盼客松”。
但長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開通后才展現(xiàn)風采。
今人有詩贊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
盼到天明終有客,愿將青翠獻人間。
”·望客松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蓮花溝的途中。
松干粗矮,樹皮黝黑,樹冠密集而傾斜,姿態(tài)蒼勁優(yōu)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游客,故名“望客松”。
有《相見歡·望客松》詞詠之:“千年久立高巖,笑顏堆。
待客情深乍見,又分開。
留難住,歡聲去,幾時回
望眼欲穿揮淚,盼重來。
”·蒲團松清康熙八年《黃山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五。
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
樹身高3米,側(cè)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于四周,然后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
冠幅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
清人丁廷健有詩詠曰;“蒼松三尺曲如盤,鐵干橫披半畝寬。
疑是浮丘錢坐處,至今留得一蒲團。
”詩中將蒲團松的形狀與浮丘得道的傳說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描述,使蒲團松顯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
今人亦有詩曰:“松冠平扁似鋪棉,形若蒲團半畝圓。
大廈千間張錦繡,何如頂上好安眠。
”·探海松探海松在天都峰頂,經(jīng)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
它有一側(cè)枝很長,傾伸前海,猶如蒼龍?zhí)饺『V兄铩?/p>
故名。
相傳,有位仙人應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橋上,只見云海翻騰,浩氣臨空,于峰萬壑,倏忽變幻。
他看得如醉如癡,將赴宴忘得一干二凈。
另一位仙人東方朔見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猶似老松,不嘗他酒,獨飲海風,一醉千年,其樂無窮。
”那仙翁一聽,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心想:這里比仙宮還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
于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棵蒼勁的松樹,日夜飽飲海上的煙霞。
這就是探海松。
因其造型奇特,故舊志將它列入黃山“十大名松”。
有詩詠之:“天都絕壁一松奇,古干傾斜勢欲離。
要與龍王爭海域,側(cè)身欲跳舞披靡。
”·倒掛松倒掛松在蓮花峰道中,舊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
奇松似蒼虬逆懸,根莖怒生。
此松已枯死。
如今在去玉屏樓道中的“一線天”左側(cè)峰壁下。
也有倒掛松,其根在上,盤生于石隙中,主干倒長約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葉,如龍戲水.倒掛高空,形態(tài)奇特,獨具一格。
·望泉松望泉松在盼客松附近,生于一懸崖峭壁上。
古松巨大,斜向生長,樹冠伸向湯泉,似在探望湯泉之勝,故名“望泉松”。
有詩詠曰:“大夫峰頂望溫泉,幾度滄桑已變遷。
萬態(tài)風云遮眼過,老松相伴有青煙。
”·貼壁松貼壁松在天都新道“試膽石”下。
古松高大挺拔,緊貼巖壁,故名“貼壁松”。
其枝干傾斜,向一側(cè)伸展,形態(tài)奇特。
有詩贊曰:“貼壁而生足底堅,人間遙隔幾重煙。
天崩地裂身猶健,哪怕嚴寒酷暑煎。
”有兩株。
一株位于黃山白云新道,從天海至步仙橋段的懸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處。
扎根于巖隙,主干緊貼巖壁,樹枝向兩側(cè)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鐵畫。
樹齡200年,高7.5米,干圍0.65米,冠幅直徑4米。
另一株位于黃山天都新道“試膽石”下,海拔1700米處。
高大挺拔,主干緊貼巖壁,枝梢向前斜傾,形態(tài)奇異。
此樹樹齡400年,高11米,干圍1.5米。
掛壁松回答者:水晶浣靈 - 助理 二級 11-14 20:42黃山四絕--奇松黃山延綿數(shù)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
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扎根於巨巖裂隙。
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態(tài)。
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
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
忽懸、忽橫、忽臥、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
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
黃山松的千姿百態(tài)和黃山販自然環(huán)境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
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巖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鉆勁,在那里發(fā)芽、生根、成長。
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巖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后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巖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巖石,把巖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頁等植物腐爛后,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巖縫中存活、成長。
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
由于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干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
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于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
黃山松姿態(tài)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huán)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shù)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于巖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
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位于玉屏樓的石獅前面),送客松(位于玉屏樓的右邊),蒲團松(位于蓮花溪谷),鳳凰松(位于天海),棋盤松(位于平田石橋),接引松(位于始信峰),麒麟松(位于北海賓館和清涼臺之間),黑虎松(位于北海賓館和始信峰之間),探海松或叫舞松(位于天都峰的鯽魚背旁邊)——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
過去還曾有人編了《名松譜》,收錄了許多黃山松,您可以數(shù)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美麗、優(yōu)雅的風格。
參考資料:回答者:HSTODAY - 秀才 二級 11-16 11:42黃山歷史悠久,遠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紀,我國母系氏族社會的后期,人類就已經(jīng)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區(qū)勞動生息了。
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這里就居住著一支叫山越的先民。
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里先屬吳,吳亡屬越,越亡屬楚。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實行郡縣制,這里為會稽郡屬地。
南朝時開始設置新安郡,郡府搬遷又始終未離開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稱新安,其源蓋出于此。
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詔改為徽州。
關(guān)于徽州名稱的起源,一說因其境內(nèi)有徽嶺、徽水、大徽村等,州則因地得名;另一說趙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對這一地區(qū)的失而復得。
此二說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歷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時候,就是摘取安慶、徽州二府首字作為省名的。
徽派文化底蘊豐富,內(nèi)涵深廣,是我國三大區(qū)域文化(藏學、敦煌學、徽學)之一,涵蓋了哲、經(jīng)、史、醫(yī)、科、藝諸多領(lǐng)域。
黃山市位于皖浙贛三省結(jié)合部,群山環(huán)抱之中,古代徽州歷來有“山深不偏遠,地少士商多”之說。
每當中原戰(zhàn)亂之秋,這里就成了藏龍臥虎之地,它既是亂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寶庫。
古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fā)達,“十家之村,不廢誦讀”,因此歷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
《辭海》的單列條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國各州府之首。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明清兩代中進士542人,舉人多達1513人,“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一品”者并不鮮見。
明清時代徽商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有“無徽不成鎮(zhèn)”之說。
徽商賈而好儒,“官、賈、儒”三位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歷史上各種人才應運而生,學術(shù)研究異彩紛呈。
例如,活字印刷術(shù)創(chuàng)始人畢升,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軍機大臣許國(歷仕明嘉靖、隆慶、萬歷)、曹振鏞(歷仕清乾隆、嘉慶、道光),富可敵國的大鹽商鮑漱芳,著名戲劇家汪道昆,醫(yī)學家汪機、汪昂,徽墨、歙硯高手李廷、李少微,新安畫派的創(chuàng)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漸江、黃賓虹,哲學家戴震,理財家王茂蔭(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珠算大師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學者有陶行知、胡適,音樂家張曙,還有工程技術(shù)專家詹天佑、鄭復光,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近代法學家徐謙等,都是徽州人。
同時,由徽商興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學、新安醫(y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派建筑、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
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地面文物4900多處,其中列入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45處。
直至今日,黃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橋、古塔、古亭閣、古宗祠、古牌坊,猶如一座天然的歷史大博物館。
“百梅圖”等系列性收藏。
黃山奇石課文最后一道題選幾個詞語說說某處景物怎么寫
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如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壯的,巖石,等等,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黃山奇石說課稿
《黃山奇石》說課稿【說教材】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2課《黃山奇石》的第二課時。
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本課圖文并茂,生動地介紹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qū)有趣的奇石、怪石,課文語言生動、描寫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紹了黃山風景區(qū)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寫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還特別指出了黃山的奇石有趣極了。
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它不僅具體形象地介紹了文中四幅插圖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個自然段概括地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xiàn)了黃山奇石數(shù)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本課時重點解決2——5自然段。
【說學情】《黃山奇石》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
但據(jù)調(diào)查,很多學生沒有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tài)各異的奇石,大多數(shù)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jīng)驗。
【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1)復習生字詞和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2)看懂圖意,能抓住“奇”字欣賞奇石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們都是什么樣的。
(4)熟讀課文,為背誦課文打基礎。
? 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在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時,同學們還要進一步體會黃山風景區(qū)的景色秀麗神奇,培養(yǎng)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說教學】在黃山奇石的教學活動中,王老師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以及跨越式教學理念,注意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入手,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一、品味詞句、理解想象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
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注意從詞句的比較中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nèi)涵。
為 二、引導觀察、創(chuàng)設想象思維的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最初是具體形象、動作和原有知識緊密相連的。
而后才逐步轉(zhuǎn)化為大腦的內(nèi)部運動。
例如: “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些石頭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王老師讓學生根據(jù)這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以自學與小組學習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蹲”“望”等一批描寫動態(tài)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
三、想象訓練,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在重點學習2——5自然段的基礎上,學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維中語言表達的順序,即先介紹景物的名稱,然后敘述景物的形狀特點,最后介紹景物所處的地理位置等等 黃山奇石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要求:1、學會12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看圖、學文,運用學生講、讀、畫、表演等各種方式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結(jié)合觀察圖畫,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培養(yǎng)觀察和想象能力。
4、朗讀課文,并選兩段背誦。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在讀中真切體會黃山石的奇特,有趣。
難點:如何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自讀中自悟。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大家去過黃山嗎
黃山之美,堪稱中國名山之最。
兼得泰山之雄偉,廬山之飛瀑,衡山之煙云,峨眉之清涼,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
其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乃黃山“四絕”。
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來欣賞一下黃山的四絕之一,板書:黃山奇石。
請齊讀一遍課題。
二、觀察圖畫,初讀課文,標出生字和自然段。
三、小組討論,學習生字。
方法:四人為一小組,先讀準字音,易錯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寫錯的字找出來,一齊學習。
找出最巧妙的識記方法。
四、匯報學習情況。
請一組同學匯報,匯報后,重點指導以下字形。
區(qū):共4畫,筆順是:區(qū)。
滾:右邊中間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著”區(qū)別字形。
狀:要和“壯”區(qū)分形、義。
五、理解詞義。
1.觀察圖畫、查字典理解詞義。
2.哪些詞義不懂提出來,同學一齊解決。
重點理解:聞名:有名。
“聞名中外”,就是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進一步。
秀麗:清秀美麗。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勢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滾:多指水、云等上下滾動。
六、指導書寫。
翻:左右結(jié)構(gòu),“番”寫在豎中線以左,“羽”寫在豎中線右邊。
左高右低。
滾:左右結(jié)構(gòu),左小右大,“”在橫中線以上。
?。荷舷陆Y(jié)構(gòu),“少”在橫中線以上,“目”在橫中線稍靠上起筆。
其:上橫短,下橫長。
里面第二橫在橫中線上,避免“其”寫得下墜。
七、接讀課文,生評價。
八、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九、學習第一自然段。
讀中了解“秀麗神奇、聞名中外、尤其”等詞語意思。
配樂讀出情。
十、作業(yè) 。
1.熟讀課文。
2.寫生字詞。
3.搜集有關(guān)黃山景色的圖片或介紹的文字。
第二課時一、導課: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讀了課文,記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黃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還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欣賞這一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新授: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覺得黃山石怎么樣
生答。
老師用“奇特、有趣”兩個詞來概括大家的發(fā)言,好不好
(板書:奇特、有趣)2、那么你覺得哪塊黃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
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文插圖,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歡哪塊奇石,邊讀邊把描寫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畫下來。
當然,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詞語,就把它標出來,待會兒一起解決,好嗎
3、生畫。
然后問:你有哪些詞不理解
請?zhí)岢鰜?/p>
4、下面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奇石介紹給大家聽聽
介紹的方式有很多種。
如果你愿意結(jié)合剛才畫的詞句給大家講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講;如果你愿意讀,就有感情地讀一讀;如果你能通過動作把石頭奇特的樣子表演出來,你就表演給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時間內(nèi)畫圖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畫。
下面自己抓緊想一想,小組可以討論討論。
5、下面誰先來介紹
(順序依學生回答的為準。
)(1)仙桃石:生說自己的理解。
誰愿意來讀讀
(一生讀)老師把其中一個句子改寫成這樣,你看看哪句好
為什么
(這說明作者用詞非常準確。
)好,誰還想來讀讀
別看就一句話,想讀好也不太容易。
誰再試試
(生讀)還是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
(2)猴子觀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理解。
下面,誰能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一生讀)誰認為自己能比他讀得還好,讀得更有趣
試一試(一生讀)老師幫你一把,給你配上音樂來讀,一定會更棒,誰想來試試
(一生讀)齊讀。
試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說。
多么奇特、有趣呀
誰能讀好
試一試
找個同學比一比。
配樂讀。
試背一遍。
(4)金雞叫天都:生說。
課文沒有插圖,誰能想象出他的樣子
它好象在對天都峰說什么呢
誰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讀出來
找生讀。
配樂讀。
齊讀一遍。
6、課文是不是就寫了這幾塊奇石?在哪一自然段還寫了?找生讀最后一段.7、又寫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它們是什么樣的
8、你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黃山上的石頭可真奇特有趣呀
并且還有許多石頭等著咱們?nèi)ソo它起名字呢
現(xiàn)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請你們帶著對黃山的喜愛之情再來有感情地讀一遍課文。
10、下面用你喜歡的方式選兩段你認為最好的課文背誦一下。
11、檢查背誦。
12、同學們,黃山石奇特、有趣,黃山更美
其實,祖國大地上還有許多這么著名的風景區(qū),課后同學們可以讀讀有關(guān)的課外書。
13、鞏固練習。
1.比一比,組成詞語。
2.寫出黃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填空,再讀句子,注意讀出句中的停頓。
(1)聞名中外的( )在我國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麗神奇,( )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地蹲在山頭,望著( )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的巖石,正等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板書:猴子觀海 一動不動 望 翻滾仙人指路 伸著手臂 巨石黃山奇石 仙桃石 像大桃子金雞叫天都 金光閃閃
描寫黃山的詩句
望黃山諸峰 唐 釋島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靜想嵩陽秀不如。
峭拔雖傳三十六,參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處處留丹灶,黃帝層層隱玉書。
終待登臨最高頂,便隨鸞鶴五云車。
因公檄按游黃山 宋 吳黯 倏忽云煙化杳冥,峰巒隨水入丹青。
地連藥鼎湯泉沸,山帶龍須草樹腥。
半壁絳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靈。
霓旌去后無消息,猶有仙韶動俗聽。
游黃山留題 宋 張冠卿 路盡清溪逼畫圖,亂云深處插天都。
霧開虎豹文姿出,松隱龍蛇怪狀孤。
吐焰看砂奴火齊,凌虛精舍礙靈烏。
我來為訪容成侶,試問丹丘果有無。
游黃山 宋 朱彥 三十六峰高插天,瑤臺瓊宇貯神仙。
嵩陽若與黃山并,猶欠靈砂一道泉。
游黃山 宋 焦炳炎 秀出云霄一杖探,諸峰高下護晴嵐。
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見龍津月在潭。
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無語住三三。
粥魚敲動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結(jié)庵。
湯泉 宋 焦靜山 渟渟靈水養(yǎng)靈珠,籟定波生注玉壺。
洗盡塵勞多少客,不知還解洗心無。
送溫處士歸黃山百鵝峰舊居 唐 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俯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余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岳,攀巒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風吹我時來,云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石床峰 元 汪珍常約高僧訪上方,峰頭老樹掛斜陽。
仙翁何處歸來晚,風落松花滿石床。
題黃山 明 方勉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蘭。
百道飛泉鳴玉佩,千尋石柱架瓊巒。
隔林幢影招青鳥,出洞簫聲送彩鸞。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風景入琴彈。
同友人游黃山 明 湯賓尹冒雨穿山羨未曾,息肩無寺寺無僧。
寬圍白浪身千葉,峭入青天手一藤。
龍吼藥爐舂急杵,猿調(diào)茶鼎煮孤燈。
與君伸腳量峰磧,踏著云光不記層。
翠微峰 宋 無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時聞嘯鶴帶云歸。
幾回洞口乘風立,欲挾飛仙入翠微。
黃山歌 清 湯復 老人今年七十七,家在黃山東之側(cè)。
山距吾家百余里,夢寐常勞面未覿。
今年鼓勇扶筇往,彳亍危岑神惕惕。
步步躋攀絕援引,崖石刮耳壁摩鼻。
天生老骨不知疲,眼看松石步登陟。
墮崖墜壑都無謂,縱死茲山意亦得。
黃山行 清 釋弘仁 坐破苔衣第幾重,夢中三十六芙蓉。
傾來墨沈堪持贈,恍惚難名是某峰。
黃山絕頂題文殊院 清 魏源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飛水飛山亦飛。
華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開一萬圍。
黃山雜詩 清 孫洤 名山刻畫總支離,萬態(tài)千容到始知。
高以難窺終愛瘦,險多不測乃成奇。
云隨變幻無常致,松不雷同總怪枝。
若結(jié)茅庵青翠處,真修何必讓安期。
黃海雜興 清 余鴻 浮云變幻豈無心,閑看云飛酒自斟。
雙壁如門霞是障,群峰拔地筍成林。
雪依片石留鴻爪,臺峙層巒理素琴。
鐘子難逢誰識我,高山流水慕知音。
三折嶺望黃山 清 董法海 回頭三折望黃山,客路匆匆山自閑。
寄語芙蓉峰六六,相思都在白云間。
辭黃山(之三) 明 黃道周 亦是吾家峰,神物不可譜。
頂髻在心眸,一一屈指數(shù). 百丈潭 明 方大治 東風斂夕霏,山色靄晴暉。
天上銀河落,潭邊白練飛。
深林啼鳥絕,危磴采樵稀。
已冒垂堂戒,崗頭一振衣。
朱砂庵 明 江天一 曲磴千盤盡,何曾任鑿穿。
本來超色相,不假幻因緣。
翠滴松稍雨,嵐開嶂外天。
此中饒靜解,何事問棲禪。
古剎猶金碧,乾坤等劫灰。
息機原在悟,彼岸本無媒。
轉(zhuǎn)梵猿常下,傳經(jīng)鳥自來。
他年返初服,結(jié)廬向丹臺。
游黃山宿獅子林作 清 崔國因三十年前此地游,禪房草榻暫淹留。
濕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風夏已秋。
自惜鴻泥成往跡,重攜蠟屐豁新眸。
山靈見我應相識,青瘦形容似舊不
百步云梯 明 唐世靖一線天高不可升,穿云深處有梯登。
猿驚難上回山木,鳥駭遲飛落野藤。
行客攜筇常起伏,山僧著屐每凌兢。
后階先幸奇松護,獨立能遮最上層。
鳴弦泉 清 釋音可石上懸琴琴醉寒,五更三點是誰彈
清音流出相思淚,月照風吹竟不干。
晚入藥谷 清 吳雯清 清鸞峰下步遲遲,為訪幽居足已疲。
穿壑板橋驚欲墜,隔林茅屋望猶疑。
桃源舊徑依津間,藥谷孤樓傍石窺。
僅有殘僧相對晚,寒潭清嘯少人知。
耕云峰 清 汪樹琪誰驅(qū)黃犢逐云行,片片芙蓉欲種成。
布谷春風吹不到,故叫山樂代催耕。
雨不止題壁 清 錢謙益 憑仗鞋尖與杖頭,浮生腐骨總悠悠。
天公盡放狂風雨,不到天都死不休
小心坡 清 余鴻魚背崎嶇無奈何,小心緩步度高坡。
語兒山路休閑險,世路須知險更多。
文殊院 清 黃起溟 亂云堆里結(jié)孤茅,云作齋糧石作巢。
老衲有時閑不得,數(shù)聲清磬落松梢。
登光明頂 清 胡與高登臨不用挽藤蘿,絕頂光明霽色多。
云過匡廬飛紫蓋,嵐拖天目掃青娥。
忽分二海成孤嶼,細數(shù)千峰亂放荷。
下界茫茫仙路杳,乾坤何處是吾窩
玉屏峰 清 汪士鋐玉屏峙霄漢,鳥道度松門。
昨日登臨處,諸峰屐底存。
云生甘在下,嶂出爾何尊。
極目無窮盡,空青抹一痕。
前海觀蓮花峰 清 石濤 海風吹白練,百里涌青蓮。
壁立不知頂,崔嵬勢接天。
云開峰墜地,島闊樹相連。
坐久忘歸去,蘿衣上紫煙。
云外峰 清 程之鵕飄渺離奇峙碧空,渾疑云外復云中。
杜鵑開向春光后,燒遍峰頭萬樹紅。
鯽魚背 清 許全治無意吞舟歸北海,何心借水躍昆明。
游人盡是批鱗客,竹杖芒鞋脊上行。
人字瀑 當代 朱澤 涓涓滴滴何堪論,越澗穿矼豈易馴。
懸崖無路凌空下,碎骨粉身為做人。
題人字瀑 當代 潘效安人間何處訪斯人,崇山峻嶺是化身。
每在狂風暴雨后,看它越發(fā)見精神。
醉石 當代 沈侗瘺長安何必酒家眠,洗耳宜憑三疊泉。
乞得白鷴山頂放,不防醉臥夢琴弦。
蓮花峰絕頂 黃炎培南條一脈接仙霞,江浙平分兩水涯。
讀書廿年想云海,攀天今日上蓮花。
巉屹俯極三千界,縹緲高承萬里搓。
第一茲游快心事,名山大好屬吾家。
日出 沈育 淡云橫抹曉朦朧,淺碧橙黃紫又紅。
一霎松巖齊變色,金光如雨沐群峰。
黃山奇看古仙都 游國恩 黃山奇看古汕都,寰宇名山總弗如。
拔地峰巒雄岱岳,浮空云海勝匡廬。
名傳靈跡三大子,松傲秦封五大夫。
未放窮幽凌絕頂,自憐腰腳愧曹朱。
石人峰 章嘉樂春風浴面艷芙蓉,夏木扶疏黛色濃。
傲雪紅霜千萬載,質(zhì)堅從不畏西風。
絕句一首 羅長銘獨去深山絕壑中,參天四覆萬年松。
往來龍虎皆元氣,噓是青云嘯是風。
詠黃山 周揚 奇峰云海崢嶸,蒼松破壁挺立。
觀止三都景色,無愧名山第一
登始信峰 秦兆陽游罷黃山歸去,狂笑淚流如雨。
何處失我癡魂,失在奇峰深處。
化作蒼鷹一只,展翅穿云破霧。
看盡千巒萬壑,不知此身何與。
坐觀瀑樓中對雨 董必武 晴望諸奇峰,雨看兩飛瀑。
黃山當吾前,晴雨皆悅目。
黃山甲天下 方毅黃山甲天下,松與石最奇。
天陰知有雨,白云拂青枝。
黃山采藥圖 許士騏采藥入深山,蒼茫云海間。
盤空穿鳥道,異卉滿囊拈。
松谷寺 林散之久聞松谷寺,今始一觀之。
山冷芙蓉嶺,泉深翡翠池。
衣冠慚過客,風物感明時。
無用成全懶,齋堂獨坐遲。
西海群峰 胡績偉千峰競沖天,百獸賽舞歡。
笑語泉潺潺,贊聲隨風傳。
石床云被褥,仙人宿山巔。
西海新木舍,對對鴛鴦眠。
天都峰賦 賴少其若非大手筆,難畫黟山圖。
云來天欲覆,日出地吐朱。
墨酣夾風雨,一點為天都。
圖成神鬼泣,百岳竟狂呼。
吁嗟乎,余生八萬九千歲, 始信高士巨眼識沉浮。
詠黃山 現(xiàn)代 老舍人間多少佳山水,獨許黃山勝太華。
云海波瀾峰作島,天風來去雨飛花。
千重煙樹蟬聲翠,薄暮晴嵐鳥語霞。
怪石奇松詩意里,溪頭吟罷飲丹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