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里最經(jīng)典的句子有哪些
終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與其天涯思君,戀戀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金庸小說中經(jīng)典句子還有哪些呢?下面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帶來的金庸小說中經(jīng)典句子,歡迎閱讀!金庸小說中經(jīng)典句子精選1) 兄弟,每個人都要死,我說那誰也躲不了的瘟疫,便是大限到來,人人難逃。
——金庸 《射雕英雄傳》2) 過兒,你把解藥給我服了,你自己卻沒有服藥是不是!過兒,你怎么這么傻啊! ——金庸 《神雕俠侶》3) 你不是我兒子,我恐怕也不是你兒子,又分甚么長輩晚輩? ——金庸 《射雕英雄傳》4) 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她教我武功,就不能做我的妻子! ——金庸 《神雕俠侶》5) 不行!姑姑,就算我死了,你也不能死!你答應(yīng)我,不管我出了什么事情,你都不能死!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求你了! ——金庸 《神雕俠侶》6) 我想胡大爺救了我一家三口的性命,只要有用得著我的,水里就水里去,火里就火里去,決不能皺一皺眉頭。
——金庸 《雪山飛狐》7) 打不過,逃 ——金庸 《射雕英雄傳》8) 你走你的陽關(guān)道,我過我的奈河橋 ——金庸 《鹿鼎記》9) 這些雪花落下來,多么白,多么好看。
過幾天太陽出來,每一片雪花都變得無影無蹤。
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許許多多雪花,只不過已不是今年這些雪花罷了。
——金庸 《神雕俠侶》10) 情深意真 豈在丑俊 千山萬水 苦隨君行 ——金庸 《書劍恩仇錄》11) 靖哥哥,我死后你要答應(yīng)我三件事:一,我允許你為我難過一陣子,但不允許你永遠為我難過。
二,我允許你再找一個妻子,但她必須是華箏,因為她真心愛你。
三,我允許你來拜祭我,但不能帶著華箏來,因為我畢竟還是很小氣。
——金庸 《射雕英雄傳》12) 穆念慈道:“他是王爺也好,是乞兒也好,我心中總是有了他。
他是好人也罷,壞人也罷,我總是他的人了。
” ——金庸 《射雕英雄傳》13) 老皇帝,俗話說,救人三命盛造三七二十一級糊涂! ——金庸 《鹿鼎記》14) 一夢如是。
——金庸 《天龍八部》15) 現(xiàn)在大家是同坐一條船,同舟共“擠”嘛! ——金庸 《鹿鼎記》金庸小說中經(jīng)典句子集錦1) 天山鳥飛絕,故人兩相忘。
——金庸 《天龍八部》2) 亂世之際,人不如狗。
——金庸 《射雕英雄傳》3) “書到用時方恨少,肉到肥時方恨多” ——金庸 《鹿鼎記》4) 害我的都是女人,叮我的都是蚊子 ——金庸 《鹿鼎記》5) 大家同坐一條船,正所謂富貴又團圓啊 ——金庸 《鹿鼎記》6) 過兒,如果我死了,你會一個人活下去嗎! ——金庸 《神雕俠侶》7) 丁不三吃得連聲贊好,說道:“你的武功若有燒飯本事的一成,爺爺也不會殺你了,當(dāng)日你若沒跟阿當(dāng)拜堂成親,只做我的廚子,別說我不會殺你,別人若要殺你,爺爺也決不答應(yīng)。
唉,只可惜我先前已限定了十日之期,丁不三言出如山,決不能改,倘若我限的是一個月,多吃你二十天的飯,豈不是好?這當(dāng) 兒悔之莫及 ,無法可想了。
”說著嘆氣不已。
——金庸 《俠客行》8) “我媽媽常跟我說:‘狗雜種,你這一生一世,可別去求人家甚么。
人家心中想給你,你不用求,人家自然會給你;人家不肯的,你便苦苦哀求也是無用,反而惹得人家討厭。
’” ——金庸 《俠客行》9) “世上之事,難說得很。
親如父子兄弟,也有信不過的時候。
” ——金庸 《倚天屠龍記》10) 北風(fēng)如刀,滿地冰霜。
江南近海濱的一條大路上,一隊清兵手執(zhí)刀槍,押著七輛囚車,沖風(fēng)冒寒,向北而行。
——金庸 《鹿鼎記》11) 張三笑嘻嘻的道:“難怪雪山派武功馳譽天下,為別派所不及。
原來貴派同門習(xí)練武功之時,竟然是真砍真殺。
如此認真,嘿嘿,難得,難得!佩服,佩服!” ——金庸 《俠客行》12) “我回過頭來,只見一個清秀絕俗的少女正在觀賞菊花, 穿一身嫩黃衫子,當(dāng)真是人淡如菊,我一生之中,從未見過 這般雅致清麗的姑娘。
她身旁跟著一個十四五歲的丫鬟。
那 位小姐見我注視她,臉上登時紅了,低聲道:‘對不起,先生 別見怪,小丫頭隨口亂說。
’我霎時間呆住了,甚么話也說不出來。
——金庸 《連城訣》13) 過兒要娶你為妻,終生的要愛惜你、保護你,永遠永遠和你在一起,再也不分開了! ——金庸 《神雕俠侶》14) “我們所以甘愿舍命去干這件大事,其實都是為了你,你奸邪淫佚,犯上欺師,實已不容于武林,我夫妻亦已無面目見江湖朋友,我二人上俠客島去,如所謀不成,自是送了性命,倘能為武林同道立一大功,人人便能見諒,不再追究你的罪愆。
”但這番為子拼命的苦心,卻也不必對石破天明言。
——金庸 《 俠客行》15) 他強由他強,清風(fēng)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金庸金庸小說中經(jīng)典句子大全1) “瞧雪山排那花萬紫姑娘的神情,對石郎怒氣沖沖的,似乎還沒給他得手。
他見到美貌姑娘居然不會輕薄調(diào)戲,哪還像個男子漢大丈夫?我真的嫁了這么個規(guī)規(guī)矩矩的呆木頭,做人有什么樂趣?” ——金庸 《俠客行》2) 狄云聽了這番說話,三年多來郁在心中的委屈,忍不住 便如山洪般奔瀉了出來,但覺胸口一酸,淚珠滾滾而下,到 后來,便伏在丁典懷中大哭起來。
丁典摟住他上身,輕輕撫摸他的長發(fā)。
——金庸 《連城訣》3) 我費盡了九虎二牛之力~~~還要加上那些羊啊豬啊什么的 ——金庸 《鹿鼎記》4) 早打早成親,早抱胖娃娃 ——金庸 《射雕英雄傳》5) 在這樣春光明媚的郊外,是時候做首詩了,(開始搖頭晃腦的念)人間在世,三寸金蓮,什么什么什么。
恩!好詩!好詩! ——金庸 《鹿鼎記》6) 千棺從門出,其家好興旺,子在父先死,孫存祖乃亡。
——金庸 《倚天屠龍記》7) 這一切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歡。
——金庸 《白馬嘯西風(fēng)》8) 指法無優(yōu)劣,功力有高下。
——金庸 《天龍八部》9) 好令后人發(fā)現(xiàn)寶藏之時,知道世上最寶貴之物,乃是兩心相悅的真正情愛,決非價值連城的寶藏。
——金庸 《雪山飛狐》10) 我走過山的時候山不說話,我路過海的時候海不說話; 我坐著的毛驢一步一步滴滴答答,我?guī)е囊刑爨硢 ?/p>
大家說我因為愛著楊過大俠,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家; 其實我只是喜歡峨嵋的霧,像十六歲那年綻放的煙花。
我路過海的時候海不說話,我走過山的時候也聽不到回答; 我騎的毛 驢步步滴滴 答答,悠悠飄向遠處可從不想要回家。
——金庸 《神雕俠侶》11) 今天的中國,有的人很有權(quán)力,有的人很有財富,有的人很有知識,有的人很有名氣。
可他們普遍都沒有一樣?xùn)|西——良知。
因此,當(dāng)官的魚肉百姓,有錢的為富不仁,有知識的助紂為虐,有名氣的麻木不仁。
活生生使這個社會墮落成非人的人間。
縱使你擁有的再多,你依然只能算衣食無憂的窮人 ——金庸12) 阿朱就是阿朱。
四海列國,千秋萬代,就只有一個阿朱。
——金庸 《天龍八部》13) 你瞧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離合,亦復(fù)如斯。
——金庸 《神雕俠侶》14) 這些珍寶雖無知覺,卻是歷千百年而不朽。
今日我在這里看著它們,將來我身子化為塵土,珍珠寶玉卻仍然好好的留在人間。
世上之物,是不是愈有靈性,愈不長久? ——金庸 《射雕英雄傳》15) 我今生娶不到你,我就是烏龜王八蛋!啊不,再多加一個蛋,烏龜王九蛋! ——金庸 《鹿鼎記》16) 世上聰明人本來是有的,不過這種人你遇上了,多半非倒大霉不可。
——金庸 《射雕英雄傳》17) 終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與其天涯思君,戀戀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金庸 《天龍八部》18) 直到天色黑了,火把的亮光照不到水溝邊,那小丐終于鼓起勇氣,抓起了燒餅。
他饑火中燒,顧不得餅上沾了自水爛泥,輕輕咬了一口,含在口里,卻不敢咀嚼,生恐咀嚼的微聲給那些手執(zhí)刀劍的漢子們聽見了。
口中銜著一塊燒餅,雖未吞下,肚里似乎已舒服得多。
——金庸 《俠客行》19) 武俠小說并不單是讓讀者在閱讀時做“白日夢”而沉緬在偉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讀者們在幻想之時,想像自己是個好人,要努力做各種各樣的好事,想像自己要愛國家、愛社會、幫助別人得到幸福,由于做了好事、作出積極貢獻,得到所愛之人的欣賞和傾心。
——金庸20) 過兒,要是我們能一輩子都這樣走下去,那該有多好啊! ——金庸 《神雕俠侶》21) 妹子,你心中已有了郭世兄,將來就算遇到比他人品再好千倍萬倍的人,也不能再移愛旁人,是不是? 那自然,不過不會有比他更好的人。
他是王爺也好,是乞兒也好,我心中總是有了他。
他是好人也罷,壞蛋也罷,我總是他的人了。
——金庸 《射雕英雄傳》22) 過兒是不會娶你女兒的,因為我自己要做過兒的妻子! ——金庸 《神雕俠侶》23) 有些人心中,暗暗還存在一個念頭,只是不便公然說出口來:“南四奇和鈴劍雙俠這些年來得了好大的名頭,耀武揚威,不可一世。
死得好,死得妙!” ——金庸 《連城訣》24) 你若真的忘了過兒,就將我殺了,埋在這谷中,讓我陪你一生一世,然后再嫁給這個谷主,好不好! ——金庸 《神雕俠侶》25) “狄兄弟,你大哥相貌平庸,非富非貴,只是個流落江湖的草莽之徒,如何敢盼望得佳人垂青?只是從此之后,每天早晨,我總是到凌府的府門外,向小姐的窗檻瞧上半天。
凌小姐倒也記著我,每天總是換一盆鮮花,放在窗檻上。
“這樣子的六個多月,不論大風(fēng)大雨,大霜大雪,我天天早晨去賞花。
凌小姐也 總風(fēng)雨不 改地給我換一盆鮮花。
她每天只看我一眼,決不看第二眼,每看了這一眼,總是滿臉紅暈地隱到了簾子之后。
我只要每天這樣見到一次她的眼波、她臉上的紅暈,那就心滿意足。
她從來沒跟我說話,我也從不敢開口說一句。
以我的武功,輕輕一縱,便可躍上褸去,到了她身前。
但我從來不敢對她有半分輕慢。
至于寫一封信來表達敬慕之忱,那更是不敢了。
——金庸 《連城訣》26)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金庸 《書劍恩仇錄》27)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金庸 《書劍恩仇錄》28) 桃花影落,碧海潮生。
——金庸29) 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終身和一支大馬猴鎖在一起,再也不分開了 ——金庸 《笑傲江湖》30) 大丈夫一言即出,就什么馬也難追了 ——金庸 《鹿鼎記》
我想找有關(guān)描寫金庸人物的詩句
1.的詩句:青山相待,白云。
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
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誰成敗。
陋巷單瓢亦樂哉。
貧,氣不改
達,志不改
我的理由是:這是黃蓉相答樵子時所唱的曲子,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曲中之詞有視富貴如浮云的豪氣,又有隱居山林不求功名的灑脫。
最后一句“貧,氣不改
達,志不改
”更說明人不可因環(huán)境的變遷而改變自己的心志,頗似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陋巷單瓢亦樂哉”一句,更有古人顏回之風(fēng),安貧樂道不為富貴貧窮所困,這也是我所向往的境界,與其汲汲營營于名利,求取榮華富貴,倒不如隱居山林做個閑云野鶴之人來得瀟灑
2.最愛的詩句:秋風(fēng)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fù)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我的理由是:說《神雕》的結(jié)局很“郭襄”,應(yīng)是無人置疑。
郭襄給人的感動,是處在武林詭譎的氛圍中,還能保住純真的心、質(zhì)樸的氣,讀郭襄,就像在將窒息的空氣里聞到清新。
然而,神雕俠的三枚金針打開了小小女孩的心扉,情竇初開的新蕊,還沒得到愛情滋養(yǎng),就悄悄葬了心。
我特別愛吟詠“此時此夜難為情”一句,感慨金庸給了郭襄生命,卻又難為了她的似水柔情。
3.最愛的詩句: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我的理由是:元好問的經(jīng)典名句,由大魔頭李莫愁吟出,特別教人震撼。
不過,回頭想想,如果是黃蓉、小龍女、趙敏來吟,就單單是甜蜜的少女初戀情懷了。
金庸把名詞給了李莫愁,正因為李莫愁殺人如麻,但在冷酷的表相下,隱藏著她對愛情的渴望,即使在多年以后,陸展元都已成白骨,仍在午夜夢回時挑動李莫愁的芳心,更是讓她魂縈夢系。
“生死相許”是多少男女一生都在追求的夢,就算是女魔頭,心里也有愛情的詩。
4.最愛的詩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做如是觀。
我的理由是:主宰一部《天龍八部》的,不是豪邁的幫主喬峰,不是倜儻的公子哥兒段譽,當(dāng)然也不是幸運的小和尚虛竹,真正的主宰,是無常的“命運”。
喬峰以一腔血氣,欲緝殺父母之兇,卻誤殺了情人阿朱;段譽不愛江山,只求語嫣的愛情,卻不料求來的是親妹妹;虛竹一心只想做個好和尚,卻是武功、美女、掌門,無從可卻地送上門來。
掃地僧該掃的,怕不是兩代的武林情仇,而是人心中對無常世界的有意執(zhí)著,一切都“如夢幻泡影”,那怕你是英雄、太子或高僧
5.最愛的詩句: 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為善除惡,唯光明故。
喜樂悲愁,皆歸塵土。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悲天憫人,慷慨悲壯,聞之不覺涕下
6.最愛的詩句: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我的理由是:這是楊過在絕情谷拒絕裘千尺提親時所吟之詩,它總讓我聯(lián)想到杜甫的名句:“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巧的是,這十六個字正是因古代美男子竇玄貪新忘舊,而他的糟糠妻在悲憤之余所寫下的。
然而楊過跟竇玄,是何等不同
盡管面臨生死之危,他對小龍女依舊不離不棄,非卿莫娶。
小龍女何其有幸
竇玄妻何其不幸
而公孫綠萼愛上楊過這樣心有別屬卻又深情專一之人,又不知該歸類為何項
總之,楊過不顧情花毒而吟出這首詩的氣概,實足以令天下薄情郎汗顏。
7.最愛的詩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我的理由是:這是一篇祝賀女子出嫁的民歌,在《神雕俠侶》中,楊過跟程英、陸無雙對抗李莫愁時,程英所唱的曲子。
程英一生孤苦,當(dāng)時以為會死,但她可以死在楊過身邊,她就十分心滿意足了。
寫得樂觀、輕快,是《神雕俠侶》中少有的歡愉詩詞,所以我很喜歡。
8.最愛的詩句: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我的理由是:明教這個革命團體,最浪漫的地方,在于團體性地朝革命目標(biāo)前進,一但知其不可為,仍然執(zhí)著化生命為醒世之大愛。
《倚天屠龍記》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是明教在光明頂遭六大派圍剿,全體教眾面對身死教滅,依然端坐頌咒,悲憐世人哀苦的莊嚴場面。
佛教說同體大悲,展書及此,誰能自持。
也就因這股傻勁,明教的革命,神圣,卻也可愛。
9.最愛的詩句:武林至尊,寶刀屠龍。
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我的理由是:金庸善長以劍喻人,寥寥數(shù)語,道盡武林辛酸,為了漫漫至尊路,岳不群自殘、歐陽鋒鄙行、金輪法王失佛心志成武學(xué)龍象。
令至尊夢扼腕的是,武林中多共生的瑜亮,因此號令天下,終成南柯,倚天一出,則鹿鼎爭逐。
寶刀神劍,誰能勝出,猶在未定之天;至尊夢卻是一代復(fù)一代,一書又一書,捧書自省,展望白云蒼狗,感慨至深。
10.最愛的詩句: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我的理由是:瑛姑的愛情,是“不愛帝王愛頑童”的少女戀愛憧憬。
段皇爺可以給的,是綾羅綢緞,是金璧輝煌,卻就是少了少女幻想相印的一顆心;周伯通闖入了這個等待的寂寞,卻匆匆地要燕渡寒潭,不留影痕地走,可不知人可以走,心卻如何忍分離
“可憐未老頭先白”,織錦鴛鴦留不住頑童,瑛姑卻把心駐足在少女的夢中了,跨越漫漫一生,華發(fā)已生,等待卻不知盡頭;執(zhí)著一生,美麗只留給伊人。
11.最愛的詩句: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我的理由是:每每讀至此詩,便不由淚流滿面,反覆咀嚼詩意,但感無限凄涼。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心酸惟自知;與夢中妻相對無言,思念惟藉淚千行來抒解。
然而世間多少人如此情癡
知音真愛皆難尋,抓住了時機,好好把握,莫要等到失去了,才在怨悔,為時若已晚,只會心碎。
分手三年,比起東坡的十年、楊過的十六年,時間上是少了許多的,但本質(zhì)上的蕭索落寞、孤寂悲愴之感,與蘇楊兩人相去不遠。
一位豪情大詩人,亡妻十年而情深意在;一位重情大俠客,愛妻十六年杳無音訊而堅守信諾、此愛不渝;平凡如我,三年飛逝,日夜思量,反復(fù)難忘。
今日孤身一人,鬢雖無霜,淚已千行,不見短松立山崗,僅明月伴我自心傷。
12.最愛的詩句:兵火有余燼,貧村才數(shù)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我的理由是:金庸一定愛極杜甫、白居易、陸游的詩與詞,也一定極仰慕岳飛、袁崇煥的英雄之風(fēng)。
對我這一代人,“國仇家恨”只能在書上摸索,但對金大俠這般的祖輩耆老,烽火爭戰(zhàn),其實就是生活。
我相信,金庸在寫邊關(guān)外恣意強奪的遼人,或是鐵蹄入侵、蔑視漢族的蒙古人,甚至在大清初年、一直做“意識型態(tài)”斗爭的滿漢族群時,心里必然浮現(xiàn)日寇侵華,或者國共爭逐的兵災(zāi)連年、生民流離畫面。
也因此,金庸筆下的大俠,從喬峰到陳家洛,在他們偉偉的俠骨與綿綿的柔情外,總是在心里,裝著一份同體的大悲,對國家、對民族、對同胞。
13.最愛的詩句: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的理由是:這首詩淺白易懂,但由袁紫衣這樣一位出家人的口中念出來,實在讓人覺得格外諷刺。
她與胡斐發(fā)生感情,卻為了一個誓言而不愿還俗,結(jié)果雖是辜負年華,長伴青燈,情思卻仍然系念著心上人。
我不曉得這樣的出家有何意義,實在是可悲又可嘆。
人人皆知離愛即可無憂無怖,然“情”之一字卻往往讓人身不由己,無可奈何。
金庸在書末引用這首詩,除了反映袁紫衣與胡斐的愁苦之外,看著看著,身為讀者的我,心情竟也隨之黯然。
14.最愛的詩句: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我的理由是:雖然我對金書沒有太多的研究,只是單純的喜歡,可是這句詞,卻讓我印象深刻。
李莫愁之所以殺人如麻,是因為癡心錯付。
雖然這不代表那是值得原諒的,可是剝開魔頭的面具,李莫愁卻是一個為情所困的苦女子。
一個情字可以叫人往好的方向走,也可以叫人往壞的方向走。
愛情這兩個字,真的叫人好辛苦。
就如此詞所訴,直叫人生死相許啊
一個女子,一生當(dāng)中,夢寐以求的不過是一份完整的感情及一個全心全意愛她的人,而李莫愁也不例外,可惜的是這兩項她都欠缺。
正因為她不曾體會生死相許的感情,她并不真正懂得情為何物,而將對陸展元的感情及怨懟,全報復(fù)在陸家人身上。
我喜歡這首詩,因為它讓我了解到情愛對人生的另一種影響。
李莫愁她始終都不快樂,因為她將感情變成她人生中的負擔(dān),而將報仇視為人生的目的,進而造就她悲劇的一生,這又何苦來哉
又怎能不令人為之難過
15.最愛的詩句: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的理由是:這是袁紫衣離去時,最后對胡斐所說的話,一句“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就要慧劍斬情絲,要胡斐忘了她。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她對胡斐的感情又何嘗不是難以割舍
如果說忘就能忘,又何來“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呢
這八句話正說明了人看不破情愛的糾葛,但也深藏著袁紫衣對胡斐矛盾的感情,彷佛注定他們倆有緣無份的結(jié)局,怎不教人為之淚流。
16.最愛的詩句: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dāng)時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誰知。
我的理由是:周公竭力輔佐成王,卻惹來不利孺子的謠言。
王莽為求權(quán)位,公孫布被,矯飾求譽,最后果真讓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而在《倚天》中,對于殺害殷離的兇手,張無忌懷疑趙敏,甚至謝遜,卻偏偏想不到周芷若身上。
老實如張無忌,他怎想的到懷中乖巧柔順的美人,竟有這般高明的偽裝、這樣狠辣的手段。
可惜,世人多以片刻作為,來憑決一人的忠奸善惡。
其實,一個人真面目到底如何,就像郭靖所言:“一個人要面臨大事,真正的品性才顯得出來。
”而這首詩,正充分闡釋這個道理。
17.最愛的詩句: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
是耶非耶
化為蝴蝶。
我的理由是:每每讀到這首詩時,總能體會到陳家洛心里的感受,為了光復(fù)漢業(yè),不惜離開自己心愛的女人,到了最后,非但光復(fù)漢業(yè)失敗,連香香公主也為了救自己而犧牲,真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未解此時真亦幻,欲語才覺杳芳蹤。
求:金庸武俠小說中一些好的詩詞,或經(jīng)典的一些句子。
謝謝
《鹿鼎記》韋小寶 金庸筆下的英雄人物極多,對于這些人,人們總是爭議頗多。
但若論意氣之豪邁,行筆之光明,胸襟之開闊,唯有喬峰。
喬峰堪稱是人中之龍,而且他和郭靖全然不同,郭靖完美,毫無缺點,但看來看去是一個假人,喬峰完美,看來看去,總是一條凜凜大漢,就在你的面前。
這樣的一個英雄人物,竟遭到命運如此的捉弄,當(dāng)當(dāng)是造化弄人。
東邪黃藥師想必也沒有人陌生,形相清癯,風(fēng)姿雋爽,蕭疏軒舉,湛然若神。
套用一句話,除了生孩子,什么都會,幾乎是一神人。
因罔顧禮法,他被稱為東邪。
但他仍然生活在禮法之中,不管他愿不愿意。
在我看來,無論是哪位英雄人物,都比不過韋小寶的肆意。
韋小寶揚州妓院麗春院中,一個年華老去的妓女的兒子,不知父親是誰,自小在市井中長大的小流氓、小無賴。
在童年時,就學(xué)會了一切求活、求生存、求飽的方法。
在他的心目中,適應(yīng)環(huán)境,如何使自己更好活下去,是最主要的目標(biāo)。
這種觀念,實在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自然也反映在人這種高級生物的身上。
韋小寶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和郭靖是一個假人,是兩個絕對的對比。
韋小寶幾乎什么壞事都做,從賭錢騙人,酒不厭迷眼,偷、拐、騙,無所不精,而且做得心安理得。
但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偏偏又被金庸寫得如此可愛。
如果要在韋小寶和郭靖之中,任擇一人做朋友,別人怎樣不知道,本人一定揀韋小寶,那是因為韋小寶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也有優(yōu)點,他最大的優(yōu)點是:懂得如何對付周圍的人。
人要拼命抬高自己的地位,使自己活得更好,這是每一個人心中的愿望。
苦行者在如今世上畢竟已經(jīng)絕跡,滿口仁義道德的人,心中想的可能恰好相反,行為也可能更不堪。
人要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就一定要別人對自己好,韋小寶極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人人都樂于與他結(jié)交。
韋小寶就極看重朋友,出賣朋友,萬萬不干。
韋小寶有千百般壞處,全是人的壞處,在你和我身上都可以找得到,誰要譴責(zé)韋小寶的不是,請先在發(fā)言之前,捫心自問:在這樣的情形下,我會怎么做
不必將答案講出來,自己心里有數(shù)即可,只怕答案會是比韋小寶所作所為,更加不堪。
韋小寶這個人物,是完全反英雄的。
傳統(tǒng)觀念上的英雄人物的作為,在他的身上,很難找得到。
然而,他卻是眾人心目中的英雄,這樣的人物,以前未曾在任何小說中出現(xiàn)過,以后只怕也不會有了。
韋小寶是自由自在的典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絕不虛偽的典型。
韋小寶撕破了許多假面具,破壞了許多假道學(xué),揚棄了許多假仁義。
我覺得,這么一句話很適合韋小寶,天降我于人世,不識先祖,也罷,人生在世,只為功名利祿,只為風(fēng)流快活,然取大義,而糞土功名,與妻妾游戲人間,不妄此生,哈哈
韋小寶是金庸筆下最成功的一個人物。
只因為,韋小寶是真。
金庸小說中哪些配角的生平可以再寫一本書
獨孤。
但是,他創(chuàng)武功的過程是非常精彩。
涉及個家族、幾方江湖勢力、皇權(quán)草莽、至親好友。
紛紛擾擾,江湖恩怨難以止息。
他在那個時代掀起了滔天巨浪,最后黯然消失。
只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他是個有故事的人。
生平未嘗一敗,這才埋劍做冢。
他的人生看似順風(fēng)順?biāo)?,酣暢淋漓?/p>
本來這樣的故事是沒什么看頭的。
金庸和古龍哪個才情略勝一籌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原話:“為了使讀者易于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長、中篇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湊成一副對聯(lián):‘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短篇〈越女劍〉不包括在內(nèi),偏偏我的圍棋老師陳祖德先生說他最喜愛這篇〈越女劍〉。
我寫第一部小說時根本不知道會不會再寫第二部;寫第二部時,也完全沒有想到第三部小說會用什么題材,更加不會知道會用什么書名。
所以這副對聯(lián)當(dāng)然說不上工整,‘飛雪’不能對‘笑書’,‘連天’不能對‘神俠’,‘白’與‘碧’都是仄聲。
但如出一個上聯(lián)征對,用字完全自由,總會選幾個比較有意思而合規(guī)律的字。
”
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
金庸是當(dāng)今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其武俠小說在思想上融入“儒、道、佛、縱橫……”幾家,并將自己對國家、民族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因而,金庸雖然寫的是武俠小說,卻又遠遠超越了武俠,從中我們能品味出更多有意蘊的東西。
金庸武俠小說體現(xiàn)出來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濃厚的東方文化內(nèi)涵和深厚的文學(xué)功底,是一般娛樂文化所不及的,其獨有的價值和影響力,也是它生命力所在。
近幾年的影視圈內(nèi),它仍占有特定的席位,就是有力的證明。
金庸小說創(chuàng)作,一方面從傳統(tǒng)文化資源中汲取大量的營養(yǎng),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智慧、靈感、想象和才情綜合運用傳統(tǒng)文化資源。
金庸武俠小說并不單單著力于弘揚傳統(tǒng)文化,追求高蹈豪邁的思想;更看重生動形象的塑造、生動曲折情節(jié)的細節(jié)作品在人性和人情的表述上的創(chuàng)意,更為廣大讀者接受。